莫斯塔尔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莫斯塔尔(塞尔维亚西里尔字母:Мостар,发音[mǒstaːr])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黑塞哥维那-涅雷特瓦州的城市和行政中心,也是黑塞哥维那的历史首都。位于涅雷特瓦河畔,东北距萨拉热窝约80公里,是该国第五大城市。莫斯塔尔得名于奥斯曼时代守卫涅雷特瓦河上的古桥(StariMost)的桥卫(mostari)。16世纪由苏莱曼大帝委托建造的古桥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被列为联...

莫斯塔尔塞尔维亚西里尔字母:Мостар,发音[mǒstaːr])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黑塞哥维那-涅雷特瓦州的城市和行政中心,也是黑塞哥维那的历史首都。位于涅雷特瓦河畔,东北距萨拉热窝约80公里,是该国第五大城市。莫斯塔尔得名于奥斯曼时代守卫涅雷特瓦河上的古桥(Stari Most)的桥卫(mostari)。16世纪由苏莱曼大帝委托建造的古桥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被认为是巴尔干地区X建筑的典范。莫斯塔尔的面积为96平方千米。建于十五世纪。铁路要站。工业有炼铝、烟草、纺织、食品加工和飞机制造等。有中世纪罗马建筑古迹。城南的波奇泰尔以X建筑闻名。附近有铝土矿开采。

历史沿革

编辑

20世纪以前

莫斯塔尔城于15世纪时由鄂图曼土耳其建造,1878年成为奥匈帝国领土,X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领土。涅雷特瓦河畔的人类定居点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有加固的城墙和墓地的发现证明了这一点。罗马占领的证据被发现在现在的城镇下方。至于中世纪的莫斯塔尔,尽管晚古代的基督教大教堂仍在使用,但保存下来的历史文献很少,对这一时期了解甚少。莫斯塔尔的名字首次出现在一份1474年的文件中,取自桥卫(mostari)的名字;这指的是河左岸市场上的木桥,被商人、士兵和其他旅行者使用。在这段时间里,它也是一个卡迪鲁克(区域法官所在地)的所在地。由于莫斯塔尔位于亚得里亚海和波斯尼亚中部富矿区之间的贸易路线上,定居点开始向河右岸扩展。

莫斯塔尔

莫斯塔尔老城街景

奥斯曼时期

1468年,该地区被奥斯曼帝国X,定居点开始城市化。它被命名为Köprühisar,意思是桥边的堡垒,中心是一簇15座房屋。该城镇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čaršija,定居点的手工艺和商业中心,以及mahala或居住区。该城镇在15X至1566年之间进行了加固,木桥被重建成石桥。1519年(X历925年),定居点被记录为一座城堡,既称为莫斯塔尔,又称为Köprühisar,居住着X和基督徒。有四个X家庭和85个基督徒家庭。1566年,苏莱曼大帝下令修建了石桥,古桥(Stari most),长28米(92英尺),高20米(66英尺),很快成为当时的奇迹。后来成为城市的象征,古桥由米马尔·哈伊鲁丁设计,他是奥斯曼建筑师米马尔·西南的学生和学徒。

奥地利和南斯拉夫时期

奥地利匈牙利帝国于1878年控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并X该地区直到1918年X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家的一部分,然后成为南斯拉夫。在这段时期,莫斯塔尔是黑塞哥维那的主要城市。1881年,该城成为莫斯塔尔-杜夫诺罗马天主教教区的所在地,1939年成为克罗地亚的巴诺维纳的一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莫斯塔尔也成为X德国X傀儡国家独立国家克罗地亚的附属城市。在奥地利匈牙利X时期(1878年至1918年),莫斯塔尔市X与奥地利匈牙利X合作,实施了城市规划的全面改革:在涅雷特瓦河西岸强加了宽阔的大道和城市网格,并在基础设施、通讯和住房方面进行了重大投资。城市管理者如穆斯塔法·穆贾加·科马迪纳在这些变革中扮演了核心角色,这些变革促进了城市的增长,并连接了城市的东西两岸。奥地利匈牙利建筑的显著例子包括由萨拉热窝建筑师约瑟普·万卡什设计的市政厅大楼、Rondo周围的住宅区和1902年由弗兰蒂舍克·布拉热克设计的莫斯塔尔文理中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莫斯塔尔发展了生产塑料、烟草、铝土矿、葡萄酒、飞机和铝的工业。该地区修建了几座坝(Grabovica、Salakovac、Mostar)来利用涅雷特瓦河的水力发电。该城市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和旅游中心,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时期经济繁荣。1948年至1974年期间,工业基础得到扩大,建造了一家金属加工厂、棉纺织厂和铝制品工厂。熟练的工人,无论男女,都进入了劳动力市场,城市的社会和人口结构得到了显著扩大;1945年至1980年,莫斯塔尔的人口从1.8万增长到10万。由于莫斯塔尔的东岸基础设施不足,城市在西岸扩建了大型住宅区。当地的建筑师青睐朴素的现代主义美学、预制和重复模块。在历史悠久的东部城市,商业建筑也采用了功能主义风格,取代了自奥斯曼时代以来幸存下来的更加亲密的木质建筑。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由外国投资推动的健康的地方经济促进了对城市文化遗产的认可和保护。市X实施了一个经济可持续的计划,以保护莫斯塔尔的旧城,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来自亚得里亚海沿岸的游客,并振兴了城市的经济。这项为期十年的项目的成果使莫斯塔尔在1986年获得了阿加汗建筑奖。

波斯尼亚内战

1992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发布独立宣言之后莫斯塔尔遭到南斯拉夫联邦军队的攻击。波斯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进行都市的防卫,但是南斯拉夫联邦军和塞尔维亚人方从都市的附近开始进行炮轰。之后演变成波斯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的战争状况更为凄惨,莫斯塔尔的象征——座架在内雷特瓦河上的莫斯塔尔古桥也是在此时被破坏。1992年4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宣布脱离南斯拉夫后,该城镇被南斯拉夫人民军(JNA)围困,随后与克罗地亚军队发生冲突。克罗地亚人组织成了克罗地亚国防委员会(HVO),并得到了相当数量的波斯尼亚人的支持。南斯拉夫人民军的炮火不时地从四月初开始轰击他们控制范围之外的社区。6月7日,克罗地亚军队(HV)发动了代号为“杰克尔行动”的进攻,其目标是解除莫斯塔尔的围困并打破南斯拉夫人民军对杜布罗夫尼克的围困。这次进攻得到了克罗地亚国防委员会的支持,他们X了周围莫斯塔尔的波黑军队的阵地。到6月12日,克罗地亚国防委员会控制了城市的西部部分,到6月21日,南斯拉夫人民军完全被赶出了东部部分。在战斗中,许多宗教建筑和大部分城市的桥梁都被摧毁或严重损坏。其中包括玛丽亚圣母大教堂、方济各会教堂和修道院、主教宫和城市14座X寺中的12座。南斯拉夫人民军被赶出城市后,塞尔维亚东正教的日托米斯利奇修道院和圣三一大教堂被摧毁。1992年末,莫斯塔尔的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人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1993年初,克罗地亚-波黑战争升级,到了1993年4月中旬,莫斯塔尔已经成为一个分裂的城市,西部由克罗地亚国防委员会控制,东部由波黑共和国军控制。当城市的两侧都遭受到激烈的炮火X时,战斗爆发了。城市沿着X界线分裂,发生了一系列僵局。克罗地亚-波黑冲突在1994年华盛顿协议的签署结束,波斯尼亚战争在1995年代顿协议的签署结束。在莫斯塔尔,大约有2000人在战争中丧生。两场战争(塞族部队对波斯尼亚克罗地亚人和克罗地亚-波斯尼亚战争)使莫斯塔尔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城市在X和领土上分裂为克罗地亚人占多数的西岸(约5.5万居民)和波斯尼亚人占多数的老城和东岸(约5万居民),前线与涅雷特瓦河平行。大多数塞族人已经逃离了这座城市。

战后复兴

1994年停战之后,1995年城镇开始复兴,但是敌对的X居住区开始分离。内雷特瓦河上的莫斯塔尔古桥在2001年开始修复,直到2004年春修复完毕,2005年桥和附近的周边地区被登记为世界遗产。

自然地理

编辑

位置境域

莫斯塔尔位于波黑南部,黑塞哥维纳中部地区。莫斯塔尔都市区位于黑塞哥维纳地区的地理中心,因内雷特瓦河流经峡谷中心,因而又名“内雷特瓦河之城”(grad na rijeci Neretvi)。

签订岱顿协议之前,莫斯塔尔都市区由三个盆地,北侧的比耶洛波列(Bijelo polje)是城市的北郊,中部的莫斯塔尔峡谷(mostarska kotlina)是莫斯塔尔市区及西郊。南侧的比什切波列(Bišće polje)则是南郊和莫斯塔尔的工业地区。比什切波列在许多地图上都被标记为莫斯塔尔斯卡波列(Mostarsko polje)。市区位于标高60〜80米处,附近是维列兹山区和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的一部分贝鲁尼山区。莫斯塔尔除了内雷特瓦河之外,还有拉托波利河,近郊有布纳河、布尼采河、雅塞尼采等河流。

气候

莫斯塔尔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暖夏季凉爽,最高气温纪录曾达45℃,是南斯拉夫最炎热的城市,现在也是波黑最炎热的城市。秋季至冬季降水量多,夏季则少雨。莫斯塔尔降雪较少,一年中记录有15日以上降雪的年份有1955年、1956年、1963年(23日)、1984年、1985年(27日)、2004年、2005年。莫斯塔尔最寒冷的冬天之一是在1971年,当时有37cm的降雪记录。除此之外,1929年、1940年、1956年的冬天也极为寒冷。2012年2月4日,莫斯塔尔被完全X,大雪持续了60小时,交通混乱使得市民的生活陷入麻痹,波黑X宣布进入X状态。翌日的2月5日,积雪记录达88cm,这是莫斯塔尔观测史上的首次。

2009年7月17日,联邦水文气象机构记录下当晚莫斯塔尔夜间的最低气温未低于过29.3℃的记录,这是1893年以来的首次。 2011年9月,莫斯塔尔宣布其是欧洲最热的都市之一,而这个9月也是过去65年来最热的9月。1987年9月15日,曾记录过达40.6℃的高温。最近10年来,莫斯塔尔的气候有着明显的变化,干燥的天气和难以忍受的炎热夏天频发,也引发了X。

人口

编辑

内战之前1991年人口调查约126,000人。X的组成是35%的波斯尼亚人、34%的克罗地亚人和19%的塞尔维亚人。2003年统计则是105,000人,分别由47%波斯尼亚人和48%克罗地亚人和3.45%的塞尔维亚人组成。2006年时,波斯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的社区由河流明显地分开。根据1991年的人口普查,莫斯塔尔有12.7万居民,其中波斯尼亚人(34.6%)和克罗地亚人(34%)人数大致相等,塞尔维亚人占18.8%,自称为南斯拉夫人或其他人的人占13.6%。

古迹

编辑

莫斯塔尔以一座古老石桥著称。老桥是一座曾有427年历史的石拱桥(始建于1566年,毁于1993年),横跨流经莫斯塔尔老城市中心的奈莱特瓦河,桥宽4.55米,桥长27.34米,桥拱最高端距水面20米,桥两端各有一个石砌桥头堡。老石桥的风貌与周围以古老石头为主体的建筑和大河卵石铺砌的古街道相和谐、呼应,充分展现了16世纪波斯尼亚的古朴风情和艺术风格。老桥将居住在河两岸的X族和克罗地亚族居X系在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93年9月9日,波黑战争期间老桥被炸毁,1996年战后即开始筹备重建和恢复,2001年开始重建施工,2004年4月27日工程竣工。重建和恢复工程所用石料沿用了沉入河中的部分原始石料,不足石料和其它材料均从当地取材,其材质和效果基本与老桥原始状况相同。莫斯塔尔市的X座教堂,塞尔维亚东正教教堂,建于奥斯曼X时期的1834年。此外,莫斯塔尔还拥有多座宗教建筑,包括在战争中被摧毁的玛丽亚圣母大教堂、方济各会教堂和修道院、主教宫和城市14座X寺中的12座,以及塞尔维亚东正教的日托米斯利奇修道院和圣三一大教堂。这些古迹的破坏和重建,见证了莫斯塔尔悠久的历史和多次战争的痕迹。

莫斯塔尔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波黑莫斯塔尔古桥上的跳水人.百家号. [2023-12-28].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018/

(15)
词条目录
  1. 历史沿革
  2. 20世纪以前
  3. 奥斯曼时期
  4. 奥地利和南斯拉夫时期
  5. 波斯尼亚内战
  6. 战后复兴
  7. 自然地理
  8. 位置境域
  9. 气候
  10. 人口
  11. 古迹
  12.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