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李邕[yōng]字泰和(678—747年),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唐玄宗朝大臣、唐朝书法家。垂拱元年(685年),李邕随父迁至永安钟台山,少年时代便在咸宁东南的钟台山石室读书习字,和父亲一样博闻强记,极为用功,在其父德精心栽培下,文章、书翰、词辩都造诣深厚,直至弱冠才出游长安少年李邕便饱读诗书,其父李善注《文选》时,李邕虽年少,但也提出不少疑义,几乎均被李善采纳。青年时,李邕经催沔[miǎn]...

李邕[yōng]字泰和(678—747年),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唐玄宗朝大臣、唐朝书法家。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垂拱元年(685年),李邕随父迁至永安钟台山,少年时代便在咸宁东南的钟台山石室读书习字,和父亲一样博闻强记,极为用功,在其父德精心栽培下,文章、书翰、词辩都造诣深厚,直至弱冠才出游长安少年李邕便饱读诗书,其父李善注《文选》时,李邕虽年少,但也提出不少疑义,几乎均被李善采纳。青年时,李邕经催沔[miǎn]的介绍,到秘书阁读书,学问更为长进,受到大学者内史李峤[qiáo]的赏识,并得李峤和监察御史张廷珪[guī]共同向朝廷推荐,官拜左拾遗(谏官)。

为官仕途

李邕性格耿直,担任谏官不久,便碰上御史中丞宋璟弹劾武则天幸臣张氏兄弟,武则天不同意的情况下,李邕不顾官卑职小在阶下大呼:璟所说之事乃社稷大计,陛下当听,这一举动使武则天答应了宋璟德请求,但这样的性格难免被世俗所容,导致官途坎坷。。后来五王被杀,但因李邕与张柬之交好受到无妄之灾,被调担任南和令,不久又被贬为富州司户参军事。参加韦氏叛乱被平定立功后,授予他左台殿中侍御史,但他为人正直,揭发在任官员,导致其他人忌惮。在谯[qiáo]王李重福谋反时,李邕与洛州司马崔日知追捕余党有功,升任户部员外郎。但朝中岑羲、崔湜[shí]厌恶崔日用,而李邕却与他交往。玄宗还是太子时,李邕受到的待遇极好,岑羲等人忌恨他,就想办法吧李邕贬为舍城丞。开元三年(715年)李邕与黄门侍郎张廷珪关系较好。当时宦官姜皎垂帘听政,张廷珪与他密谋让邕担任宪官。然而,这个计划被泄露了,中书令姚崇因不喜李邕的急躁性格,利用这个机会构陷邕的罪名,将他左迁担任括州司马。后面,李邕又被征召担任陈州刺史。

他人替死

开元十三年(725年)皇帝封禅大典路过汴州[biàn zhōu]时,李邕前来拜见并献上了许多词赋,深得皇帝的赞赏。因此,他开始有一些自负和骄傲,甚至声称自己应该担任相位。然而,被中书令张说听到,对他非常不满,恰好有人告李邕贪赃枉法,便将他投入X判处死罪。此时一位和李邕素未谋面的许昌人孔璋,X天子,替李邕X,文中写出李邕刚毅忠烈,又直言敢谏,是国家不可多得的良臣,文中最后写到(臣闻士为知己者死,臣不为死者所知,而甘之死者,非特惜邕贤,亦以成陛下矜能之慈)愿意已死换命。皇帝知道他的一些情况最后下诏,李邕免死,贬钦州遵化县尉,孔璋也被流放岭南而死。后来,李邕在岭南与中官杨思勖[xù]打击贼寇有功,先后担任了括州、淄州和滑州的刺史,并上奏计簿到京师。百姓们听闻过李邕,但没见过真人,对他的事迹充满了敬仰之情,纷纷前往京、洛地区观看他,并试图寻找他的踪迹,还有中使来问,想要李邕的新作品。然而,李邕素来有美名,却频繁地被贬斥,因为李邕文学才能出众,单靠文学就能收入不菲。执政者嫉妒他的才能,便剥夺了他的机会,长久排挤在朝廷之外,让他在外没有发展机会。李邕也不跟他们来往。在天宝年初,出京城担任汲郡、北海太守。

历下亭会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正值壮年的李白与杜甫正结伴游玩燕赵齐鲁,偶然到达齐州(济南),已经年迈的李邕在三百里之外的北海(益都)担任太守,听闻两人消息之后连忙派人传话,X两位多留几日,等他济南相会。在此之前李白是与李邕见过的,在开元八年(公元719年),李邕还是壮年,在四川为官,年少的李白拜访李邕,因李白笑傲X,那天也是不拘俗礼,放言高论,纵谈王霸,让恪守儒教的李邕很是不快。李白不以为意,临别写了一首《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míng]。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意思是,像我这样的大鹏,岂是你们这些凡鸟可以理解的。孔子尚且说后生可畏,你李邕又怎敢轻视少年人呢。如今过去二十余年,终于再次有机会相逢,对于杜甫,李邕素未谋面,但听过这位落第士子写的诗,对其大为欣赏,为此他特意在济南历下亭置酒以示尊重。三人把酒长谈,没有因为身份与年龄产生距离,反而相谈甚欢。后世杜甫曾说,那天他们品评了初唐诗人崔融、苏味道、杨炯、李峤、张说、杜审言的诗,其中李邕对杜甫祖父审言的诗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并鼓励杜甫继承家学。杜甫深受感动,在酒席上写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在诗里流露真情,“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恐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来看望您了。

晚年屈死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在与李白、杜甫相会两年后,左骁卫兵曹参军柳勣[jì]犯罪被投入X。以前李邕送过一匹马给柳勣,所以吉温就让柳勣诬陷李邕和他说过国家吉凶的话,再用重金贿赂柳勣。宰相李林甫一向忌恨李邕,于是李邕遭人暗算获罪。皇帝下诏,诏令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奭[shì]到北海杖杀李邕,在狱中被X活活打死。李邕当时七十岁。早间就声名远播,尤擅长写碑记。他前后为人制作的碑文多达数百首;接受馈赠的财物极多,为人正直,天性豪宕[dàng],最终却牵连于柳之案含屈而逝。

个人作品

编辑

李邕撰碑文800余通,但存于记载的不多,现记载的有以下碑文:

碑名

出处

《端州石室记》

《端州石室记》,唐刻石,开元十五年(727)位于广东肇庆市七星岩壁崖

《娑罗树碑》

全称《楚州淮阴县娑罗树碑》开元十一年(723)十月,刻于江苏淮安

《法华寺碑》

全称《秦望山法华寺碑》开元二十三年(735)位于浙江绍兴秦望山天衣寺

《李思训碑》

又名《云麾将军碑》唐开元八年(720)位于陕西蒲城县西,

《麓山寺碑》

亦称《岳麓寺碑》 开元十八年(730)九月,位于湖南长沙

《叶有道碑》

全称为《唐故叶有道先生神道碑并序》刻于山东金乡县,后被落雷击碎。现石在浙江松阳(今浙江遂昌县),乃翻刻版

《X孔子颜子赞》

-

《龙兴观碑》

-

《大云寺禅院碑》

-

《普照王寺碑》

-

《怀道律师碑》

-

其中又以《端州石室记》,《李思训碑》,《麓山寺碑》影响较大。

《端州石室记》

《端州石室记》现存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星湖风景名胜区内,位于七星岩石室洞口之外崖壁上,唐X元十五年(727)刻。石刻高1.07米,宽0.79米,题、落款共18行,满行23字,共386字。至清朝末年,该石刻可见文字319字,如今清晰可见文字273字,连模糊但尚可辨认的31字在内,实存304字。由于石刻中央偏左上方有一个马蹄形印记,故其又称“马蹄碑”。是七星岩摩崖石刻中的“镇岩之宝”。

李邕

《端州石室记》局部

《李思训碑》

《李思训碑》刻于开元八年(720),原碑现在陕西省蒲城县。此碑“一拓直下”的用笔、内擫[yè]的笔势非常明显,然其劲健凌厉的气息,是王羲之“不激不厉”的“优美”书风中所少见的,李邕强调了某些特点来显示与王羲之的不同。如“者”字的横画,极力向右上角扬起,造就险势;“开”字的横折钩则极力向右下角外延伸,状如满弦之弓,欹[qī]侧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碑文书体之结字,取势顺长,造成奇宕而又流畅之美,骨力存于风神之中,形于点画之间,行气自然。笔画线条之行走,动中有静,吐纳都含新理,正如清·刘熙载《艺概》所云:“行者,真之捷而草之祥。”确为唐代不可多得的行书艺术精品。

李邕

《李思训碑》局部

《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刻于开元十八年(730),碑文结构宽博处,章法自存,间架仄[zè]柔处,嵚[qīn]崎有姿,无一笔失纵,用笔刚柔变化,峻峭凝重,笔力在挺拔中又有离离奇奇之神妙变幻。此为《岳麓寺碑》落笔坚实,谨严而开合得体之异趣所在。这种行书中有楷意,楷意中有行书笔法的笔意、体相,造成一种笔势贯一,通篇文字浩渺荡漾,“如万斛[hú]泉水,不择地而出,行乎其所不得其行,止乎其所不得其止”。(引清王士桢《带经堂诗话·卷十二》)在形体轮廓上大小不一,有磊落处,于守白守墨中,映衬出行书书体奇崛多变之艺术特色,是其行书书法到达成熟阶段的艺术典型之一。

李邕

《麓山寺碑》局部

《诗词》

《咏云》

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影虽沉涧底,形在天际游。风动必飞去,不应长此留。

《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

吾宗固神秀,体物写谋长。形制开古迹,曾冰延乐方。太山雄地理,巨壑眇[miǎo]云庄。高兴汩[gǔ]烦促,永怀清典常。含弘知四大,出入见三光。负郭喜粳稻[jīng dào],安时歌吉祥。

《铜雀妓》

唐西陵望何及,弦管徒在兹。谁言死者乐,但令生者悲。丈夫有馀志,儿女焉足私。扰扰多俗情,投迹互相师。直节岂感激,X乃凄其。颍水有许由,西山有伯夷。颂声何寥寥,唯闻铜雀诗。君举良未易,永为后代嗤。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唐传闻银汉支机石,复见金舆出紫微。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凰飞。流风入座飘歌扇,瀑水侵阶溅舞衣。今日还同犯牛斗,乘槎[chá]共逐海潮归。

后世影响

编辑

李邕书法有如掠鹰俯禽、危岸绝石,开雄壮秀丽的风范,形成一种“楷行”模式。李邕撰碑文共800通,至今仍具有代表性。李邕行书习得“二王”手法,但摆脱了二王的纤浓,张扬了个性和风格,他突破“二王”行书笔法,揉北碑之长,一改其轻俏,宇字区别,笔断意连,劲健飞动,独标一帜,且在唐代书坛提倡新风,反对学书一味模仿,曾言,学我者死,似我者俗。在书法历史上更是在大令“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大字“行楷”,打破行、楷字体的界线,以楷书为体,取行书之势,使全篇字字似行似楷,亦行亦楷,从而确立“行楷”一体, 以别于传统的正体楷书,终于在书法史上形成一大流派,开始了中国书法史上行书艺术的新的篇章。

李邕

行楷碑文局部

自他取法北碑、融隶入楷获得成功之后,提倡创新,反对一味地机械临摹。引导了一场改变初唐独尊王羲之书风的变革,由其发端的雄强、健硕书风,引起了盛中唐书法家的争相模仿,直到张旭、徐浩、颜真卿出现,就出现了全新的大唐盛世的审美模式,开始了雄强、浑厚、遒劲的“壮美书风”,并影响了唐之后苏轼、赵孟[fǔ]等后世众多书法家。

其后凡书法成就杰出者如宋之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之赵孟,明之董其昌,清之何绍基,今之林散之等人无不受其影响。

相关评价

编辑

唐朝

李邕的才艺超越众人,但性情刚烈,在世时,卢藏用便对李邕说:“你就像干将和莫邪(两把X的利剑之名),别人难以和你争锋。但是你自己终究忧患被折断。

在《朝野佥载[佥:qiān]》中称他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英迈皆过常人,在当时被称为六绝。在其死后,青莲居士李白曾愤怒地拔剑击柱,长啸:“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X?”也曾特意来到李邕旧宅,题诗道:“我家北海宅,作寺南江滨。”《题江夏修静寺》。

唐代诗人杜甫更是在其死后写下《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长啸宇宙间,高才日陵替。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柢[dǐ]。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开头便以此来表达李邕的才情与思念。

唐代书法家窦蒙在《述书赋》中提到:时下人们评价诗歌时常说“王维、崔颢[hào]最好”,评价书法时则赞扬“王缙[jìn]、李邕”,祖咏、张说等人并不被列入其中。

宋朝

宋朝词人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提到:关于诗歌方面,李邕、苏源明的诗中存在很多重复的字句,我曾经苦恼地删去了其中一些,只留下各自的一半,才算是完善。但这样的说法对于不了解情况的人来说是无用的。

文学家欧阳修在《试笔》中提到:一开始,我并不太喜欢李邕的作品。但我怀疑邕以书法自封,必然有深意在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对他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比作结交朋友,一开始难以相合,但若能持之以恒,则关系必长久。虽然从李邕的作品中学到了一些笔法,但我的字体与他截然不同,我岂能忘记其形而得其意呢。因此,在看过李邕的作品后,我追求钟繇[zhōng yáo]、王羲之以及后来的书法家的字体,发现都可借鉴,而李邕的作品并不是X的。学习书法的人只需获取其中一种字体,便可借以推广其他字体,我只是偶然从李邕的作品中获得启发而已

元朝

诗人刘有定在《衍极注》中提到,自魏晋时代以来,初学书法的人通常使用简札[zhá],直到后来才开始用刻石来书写。钟繇被誉为正宗的书法家,他的作品被称为铭石。虞世宗、褚遂良[chǔ suí liáng]等人都严格地保持着这种传统。然而,李邕开始变革右军行法,并展示了其自负之能,开始模仿铭石的风格,这在后世产生了许多效仿。

明朝

书法家项穆在《书法雅言》中提到:李邕拜逸少为师,摆脱了旧有的习惯,他的笔力因此焕然一新,下笔挺拔有力,但最终却失去了窘迫之感,他的律法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具殊的风格。在创作中,他真正开始发生了变化。

清朝

清初诗人冯班在《钝吟书要》提到:把董宗伯云王石比喻成龙,李北海比喻成象,还不如云王石如凤,李北海如俊鹰。

李邕

《钝吟书要》

书法家朱履贞在《书学捷要》提到:李北海的正书笔画工整秀丽,字形较为宽阔而不平衡;他的行书横画也不平衡,但却非常优美,超越了平庸的形体。

清代作家X旋在《初月楼论书随笔》提到:学习赵松雪的品时要注意真迹的缺失,没有真迹可供参考,也无从下手。即使有真迹可供模仿,也应先打好根基。过去学习赵松雪的人中,无过祝希哲、文征仲,希哲根柢在河南、北海二家,征仲根柢在欧阳渤海。

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jí]》提到:直至唐代,能自知才力不及古人的学者,行书碑版都有横格。九宫之学,徐会稽、李北海、张郎中三家特别精密,传世的书法作品都在,我曾研究验证过,相信它们是无误的。李北海的字如熊肥而又迅捷。

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提到:李北海的书法气势高远独特,其中最难的一点在于每一画每一笔都如抛砖落地,让人不敢妄自菲薄地模仿。李北海的书法以拗峭为主但又不失轻松自然的感觉。解读他的人可能有意地追求高昂潇洒的风格,走入了庸俗而琐碎的路子,这正是李北海所说的“学他的人会世俗,模仿我的人必定失败”。李北海和徐季海的书法多带有异势之美,然而他们全靠笔力。东坡论书谓“守骏莫如跛”,余亦谓用跛莫如骏焉。

人际关系

编辑

关系

姓名

人物事迹

父亲

李善

《文选》著作者

儿子

李巨

担任过义阳司马

侄孙

李鄘[yōng]

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

墓葬

编辑

这是1928年12月出土的李邕墓碑,全名《唐故北海郡太守赠秘书监江夏李公墓志铭并序》出土于洛阳陡沟村北,现存于千唐志斋。墓碑整体高47 厘米,宽46厘米楷书写就,共23行,每行25字,由族子李昂所写。表达李邕一生才华出众,但并没有受到重用,被他人诽谤,一直被排斥在外。到了70高龄还X致死,一生撰写碑文800通,《端州石室记》《李思训碑》《麓山寺碑》等作品流传于世,而他死后的墓志铭上都不知道所写的是谁,极其悲哀。最终还是因为边将作乱,先帝克平之后,经过生前好友据理力争下才被“追赠秘书书监”死后都不能正名。其中还写到,对不了解李邕的人可能会认为他外表华丽、X。但他实际上他对别人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他人身份高贵或者贫困而区别对待。

李邕

李邕墓志铭

轶事典故

编辑

贪贡

在唐代与日本的海上交通时期中《纪闻》有这么一条记载:正在海州担任太守的李邕。有一天,日本的使者带着五百人和数百万价值的珍宝来到海州。李邕见到他们后便贪图他们的贡品,便让他们住在馆内,并提供所需的物品,同时限制他们出入。在夜晚,李邕偷偷地取走了他们所携带的财物,并沉没了他们的船只。第二天,他安排自己的属下向别人报告说:“昨晚海潮很大,导致日本的船只全部失踪,不知去向。”然后向上级报告了这个事情。上级命令李邕造十艘船,派五百名水手护送日本使者回国。李邕准备好船只和水手之后,使者还没有启程,水手们请求辞职。李邕说:“日本的路途遥远,海上风浪很大,你们怎能返回?你们可以随意行动。”护送的人很高兴。过了几天,知道他们没有准备,于是在夜晚将他们全部杀死,并回归了原地。邕又好客,养亡命数百人,所在攻劫,事露则杀之。后竟不得死,且坐其酷滥也

文能养士

《谭宾录》中也曾记载:李邕自刺史入京听候考核升迁时。一向负有才名,却屡遭贬斥。但大家都认为他文学造诣高超,才华出众。因此,朝廷当权者们忌恨李邕的才华,于是将他排斥在外。人们一直有传闻说李邕才华,但并没有见过。每当李邕在路上行走时,京洛的街头巷尾都聚集了许多人,以为李邕可能与古人有所不同,或者认为他相貌不凡,都想要一睹风采。有时使臣也前来问,想要的他的新作。天宝初年,李邕成为汲郡北海太守。为人豪奢,不拘细节,沉迷于猎游纵欢之中。后来柳绩遭到牢狱之灾,吉温令柳绩诬陷李邕,朝内对他的功过争议很大。吉温便用重金贿赂柳绩,诬陷李邕送上厚重的贿赂和引用诗文的证据。最终皇帝下令,祁顺之、罗希奭奉诏迅速前往汲郡将其处决。李邕早间就声名远播,尤擅长写碑记。他前后为人制作的碑文多达数百首;接受馈赠的财物极多。从古至今,通过写作获得财富的,并没有一个能像李邕这样成功。

注释

编辑

展开[a]

其墓志铭作:太和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程志宏. 唐《李邕墓志》简析[J]. 青少年书法, 2012.11: 39-46.

[2]王世国. 中国书法家[M].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8.08: 132.

[3] 中国书法家[M]. 广东: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8年8月: 133-135.

[4]历史文化经典散文系列[M].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X4月: 650-660.

[5]袁枢. 通鉴纪事本末[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9年10月: 卷三十.

[6]袁枢. 通鉴纪事本末[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9年10月: 卷三十一.

[7]罗炳生. 李邕如象始端州——浅论《端州石室记》[J]. 书画世界, 2021.7: 83-8587.

[8]唐书同. X书法X(第二册)[M].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1: 290.

[9]朱立元. 美学大辞典 修订本[M]. 上海辞书出版, 2014.04: 269.

[10]徐文平. 简论李邕书法对元代赵体书风的影响[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01-01, 21(2): 94-96.

[11]冯梦龙. 太平广记钞 第2册 [M]. 崇文书局 , 2019.01: 380-381.

[12]冯班. 钝吟书要[M]. 北京汇聚文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5.9: X章.

[13]咸宁文史资料[M]. 第14辑. 政协咸宁市文史资料委员会, 1998: 10-12.

[14]中国书法家[M].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8年8月: 219-225.

[15]刘昫. 旧唐书[M]. 北京汇聚文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5.9: 第543章7319-7322.

[16]欧阳修. 新唐书[M]. 北京汇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5.9: 220章.

[17]刘昫. 旧唐书[M]. 北京汇聚文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5.9: 第543章7321-7324.

[18]李国钧. 中华书法篆刻大辞典[M].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0.12: 567-568.

[19]李国钧. 中华书法篆刻大辞典[M].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0.12: 566.

[20]尹维新. 中国传世书法[M].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20.09: 113.

[21]尹维新. 中国传世书法[M].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20.09: 112.

[22]徐邦达. 珍宝鉴别指南[M].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2.12: 190.

[23]赵明诚. 金石录[M]. 齐鲁书社, 2009年4月: 972.

[24]赵明诚. 金石录[M]. 齐鲁书社, 2009.4: 卷6,1036.

[25]赵明诚. 金石录[M]. 齐鲁书社, 2009年4月: 967.

[26]赵明诚. 金石录. M. 齐鲁书社, 2009年4月: 卷6.1180.

[27]赵明诚. 金石录[M]. 齐鲁书社, 2009年4月: 卷6,1123.

[28]曹寅. 全唐诗[M]. 扬州诗局刻本,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卷115.

[29]方鸣. 中国书法一本通[M].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年6月: 127.

[30]杨成寅. 中国历代书法理论评注 隋唐卷[M]. 杭州出版社 , 2016.12: 303-304.

[31]叶梦得. 石林诗话[M]. 北京汇聚文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5.9: 12.

[32]欧阳修. 试笔[M].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6: 311.

[33]郑枃. 衍极[M]. 北京汇聚文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5.9: 107.

[34]项穆. 书法雅言[M].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3: 277.

[35]朱履贞. 书学捷要[M]. 天津市古籍书店, 1991.9: 77.

[36]刘小晴. 中国书学技法评注[M].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0.7: 第九节.

[37]包世臣. 艺舟双楫译释[M].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1.03: 21.

[38]朱仁夫. 中国古代书法史[M]. 贵州教育出版社, 2017.04: 245-246.

[39]袁枢. 通鉴纪事本末[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9年10月: 卷三十一.

[40]司马光.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M]. 新世界出版社, 2008.11: 卷三十三.

[41]访“千唐志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2010.5[2023-07-07].

[42]孙旭东. 历代碑刻丨唐《李邕墓志》.中国书法网 微信公众平台. 2022-04-24 [2023-07-07].

[43]李昉. 太平广记[M].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2323.4: 1874.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061/

(29)
词条目录
  1. 人物生平
  2. 早年经历
  3. 为官仕途
  4. 他人替死
  5. 历下亭会
  6. 晚年屈死
  7. 个人作品
  8. 《端州石室记》
  9. 《李思训碑》
  10. 《麓山寺碑》
  11. 《诗词》
  12. 《咏云》
  13. 《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
  14. 《铜雀妓》
  15.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16. 后世影响
  17. 相关评价
  18. 唐朝
  19. 宋朝
  20. 元朝
  21. 明朝
  22. 清朝
  23. 人际关系
  24. 墓葬
  25. 轶事典故
  26. 贪贡
  27. 文能养士
  28. 注释
  29.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