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简称“北师大刑科院”)是于2005年8月18日建立的专门从事刑事法学研究的、中国刑事法学领域首家且唯一具有独立的、实体性的综合学术研究机构。研究院的建立,旨在建设全国领先并与国际知名刑事法学机构看齐的新型刑事法学术机构,本着刑事法学一体化的精神,逐步全面发展刑事法的学术领域,培养高级刑事法学专门人才,努力为我国法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新的探索和较大的贡献。200...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简称“北师大刑科院”)是于2005年8月18日建立的专门从事刑事法学研究的、中国刑事法学领域首家且X具有独立的、实体性的综合学术研究机构。研究院的建立,旨在建设全国X并与国际知名刑事法学机构看齐的新型刑事法学术机构,本着刑事法学一体化的精神,逐步全面发展刑事法的学术领域,培养高级刑事法学专门人才,努力为我国法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新的探索和较大的贡献。

研究院概况

编辑

2005年8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召开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成立酒会,我国首家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就此宣布成立。来自中央政法机关的领导与专家,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酒会。

学术研究无疆界,学术研究更应当不断地传承和发扬。正是立足于专X研究人员以往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成果的基础上,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成立伊始,即在学术会议、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从而展现出其作为实体性、开放性、全国性新型刑事法学研究机构的新形象和新气概。

研究院建设

编辑

研究院成立以来,即在学术队伍、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等各方面努力探索,积极尝试,从而使各项工作日益走上正轨,并呈现出健康、良性发展之态势。

学术队伍

编辑

研究院由X中年刑法学者赵秉志教授担任院长,卢建平教授担任常务副院长,首批专职研究人员10余位,初步构成研究院的学术中坚力量。目前,研究院正在广纳人才,力争在一年左右使专职研究人员达到25人的规模,并在此之后的三年内达到40人左右。

研究院聘请了包括高铭暄教授、王作富教授、马克昌教授、储槐植教授等老一辈X刑法学家、20余位中央与地方政法机关副部长级以上专家型领导以及重要国际组织领导人等在内的国内外X的刑事法专家、学者担任特聘顾问教授,并聘请了包括X刑法学家、X中青年刑法学者以及中央和地方政法机关厅局级专家型领导等在内的40余位国内知名的刑事法专家学者担任研究院疑难刑事问题研究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还聘请了一批X教授(研究员)。

机构设置

编辑

研究院已设立学术委员会,并将与学校其他法学单位共建校学位委员会法学分会。

研究院以常设机构研究所为基本架构,并辅之以研究交流中心、项目办公室,从而保障和促进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与繁荣、深化。

目前,研究院已设立及拟设立的研究所主要有:

(1)中国刑法研究所;

(2)外国刑法与比较刑法研究所;

(3)国际刑法研究所;

(4)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研究所;

(5)犯罪与矫正研究所;

(6)刑事X法研究所。

研究院已设立及拟设立的研究交流中心暨项目办公室主要有:

(1)中日刑事法研究中心;

(2)中美刑事法研究交流中心;

(3)中欧刑事法研究交流中心;

(4)中俄刑事法研究交流中心;

(5)中国区际刑事法研究交流中心;

(6)刑事法律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7)促进国际刑事法院项目办公室。

研究院还设立有处理日常事务的办公室。

规章制度

编辑

研究院着力进行规章制度建设,包括日常工作制度、财务制度、人事制度、外事制度、人才引进制度、业绩考核制度、科研奖惩制度等。

发展规划

编辑

研究院正着手研究和制定三年暨六年的发展规划,希望在学校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各有关方面的鼎力帮助下,通过发展规划的制定与贯彻落实,逐步将研究院建成名副其实的国家刑事法学研究重镇。

人才培养

编辑

培养高层次法律人才是研究院的基本任务。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有关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文件精神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的需要,研究院已正式开展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后、访问学者的招生与招收工作。

举办学术会议

编辑

第三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

由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和西南政法大学主办、由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和西南政法大学X犯罪与治理对策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21-22日在中国X山城重庆市隆重召开。来自中韩两国的专家学者共计6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际暨区际刑事司法协助问题;二是有组织犯罪(包含X犯罪、偷渡犯罪、黑社会犯罪等)的惩治暨中韩相关刑事司法合作问题。研究院院长、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赵秉志教授不仅在开幕式上致词,而且还作了题为“中国刑事法治一年来的新进展”的学术演讲。

2.21世纪第4次中日刑事法学术研讨会

由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所属的中日刑事法研究中心主办、吉林大X学院承办并得到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吉林省人民X院、黑龙江省人民X院、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长春市人民X院等单位协办的“21世纪第4次(总计第10次)中日刑事法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28日至30日在长春市吉林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日两国刑事法学界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以“危险犯与危险概念”为主题,中日两国刑事法学者提交了10篇相关论文作为研讨的基础。

世界法律大会国际刑法专题研讨会

法学界举世瞩目的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于2005年9月5日至9日在北京、上海两地隆重举行。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赵秉志教授、常务副院长卢建平教授、专职研究员黄风教授和王秀梅副教授,研究院特聘顾问教授高铭暄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昌教授(武汉大学)和储槐植教授(北京大学)等参加了此次盛会。研究院还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协办了“国际刑法专题论坛”。研究院院长赵秉志教授和美国西兰克斯大X学院塞缪尔·J·李维教授作为该论坛的主席,共同主持了这一国际热点论坛。

主持、承办“首届当代刑法国际论坛”

2005年8月26-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当代刑法国际论坛”在京召开。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全体同仁作为论坛的主要负责人和筹备者参与组织、筹办和主持了此次论坛。来自联合国、国际刑事法院、国际刑法学协会等国际组织和美国、德国等近十个法治发达国家的X刑事法学者、专家,以及我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地区的刑法学界同行共计150余人出席了此次论坛。该论坛围绕“全球化时代的刑法变革——国际社会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对外交流协议

编辑

研究院研究人员以往即非常注重对外学术交流,并与欧美等法治发达国家的诸多学术机构开展了十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在原有对外交流合作关系的基础上,研究院成立不久即相继与德国、韩国、西班牙等国的学术机构签订了正式学术交流协议。

与德、韩、澳门签订学术交流协议

2005年8月27日晚,正值首届“当代刑法国际论坛”在京落下帷幕之际,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赵秉志教授与参加论坛的德国慕尼黑大X哲学研究所所长许乃曼教授、韩国东亚大X学院院长许一泰教授、澳门科技大X学院常务副院长杨诚教授分别代表所在单位签订了双方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

与西班牙有关学术机构签订学术交流协议

2005年9月4日晚,值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在北京召开前夕,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赵秉志教授与西班牙巴斯克犯罪学研究院主任(国际刑法学协会主席)德·拉·奎斯塔教授分别代表两机构签订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相互承诺在人员交流、资料交换和项目研究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而广泛的合作。

组团赴外考察

编辑

为了进一步拓展中加之间的合作领域,应加拿大刑法改革与刑事政策国际中心的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特组成以赵秉志教授为团长、卢建平教授为副团长的刑事法学术考察访问团,于2005年9月16-28日对加拿大温哥华、渥太华多伦多等地进行了学术访问。

作为中加双方合作项目之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学术访问旨在通过考察加拿大贯彻联合国反X公约、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立法与实践,为中国刑事司法中贯彻国际标准提供借鉴。在加拿大刑法改革与刑事政策国际中心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考察访问团不仅与加拿大皇家骑警高级顾问、加拿大有关刑事法专家以及加拿大外交部所邀请的实务专家分别进行座谈研讨,而且还参观访问了SFU犯罪学研究院、BC省司法学院、多伦多大学法学院以及加拿大国家司法学院等培训与研究机构。此次访问不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而且还促使中国X部与加拿大有关各方初步达成了合作的意向,可谓取得了非常圆满的成功。

主办“名家讲座”系列

研究院近期邀请了几位国际上知名的专家学者作了学术讲座。具体包括:

1.“名家讲座”第1讲——中国与禁止酷刑国际公约

2005年8月26日晚,研究院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首期“名家讲座”。此次讲座的主讲人为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两届前任主席、联合国附属研究机构加拿大刑法改革与刑事政策国际中心董事长、布列颠?哥伦比亚大X学院名誉院长彼得?伯恩斯先生。伯恩斯先生主讲的题目为《中国与禁止酷刑国际公约》。

2.“名家讲座”第2讲——全球化与刑法公正

2005年9月4日晚,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在学校主楼314学术报告厅主办“名家讲座”第2讲,主讲人为国际刑法学协会主席、西班牙巴斯克犯罪学研究院主任德?拉?奎斯塔教授。德?拉?奎斯塔教授主讲的题目为《全球化与刑法公正》。

3.“名家讲座”第3讲——国际刑事法院中的普遍管辖权问题

2005年9月9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在京聘请X国际刑法专家、前南国际刑事法庭上诉庭庭长刘大X先生为客座教授,并举行名家讲座第3讲。刘大X法官主讲的题目为《国际刑事法院中的普遍管辖权问题》。

此外,“名家讲座”第4讲也将于2005年10月1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演讲者为美国纽约大X学院教授、X中国法专家科恩先生。

科学研究

编辑

科学研究应是研究院的重心,也是研究院学术平与地位的标志。在主要研究人员以往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研究院把学术研究的组织和开展放在首位,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创建“京师刑事法文库”

为保证学术研究的规模、效应和成果积累,研究院成立伊始便建立了系列性著作项目,即“京师刑事法文库”。目前,该文库X本专著,即赵秉志教授所著《刑法基本理论专题研究》,已由法律出版社公开出版。而研究院讲师阴建峰博士所著《现代赦免制度论衡》和研究院X研究人员袁登明博士所著《行刑社会化研究》亦已被纳入该文库,并将于近期出版。

继续创办学术丛刊

研究院主要成员多年来主编、编辑了多种学术论丛和年刊。为营造前沿X术阵地,研究院调整了《刑法论丛》、《刑法评论》、《刑事法判解研究》、《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刑法学的新动向》等学术丛刊的主办单位和编辑队伍,并继续向社会公开推出。

目前,由研究院主办的《刑事法判解研究》2005年第2-4辑总第11-13辑已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公开出版。研究院近期面世或即将交稿的学术丛刊主要包括:《刑法论丛》第10卷、《刑法评论》第8卷、《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2005年卷)。此外,研究院还创办了我国首份《国际刑法评论》杂志,其首卷也将于2005年底前出版。

出版多种学术著作

除了建立“京师刑事法文库”、创办学术丛刊外,研究院同时也专注于其他有分量、有影响的学术专著的出版。概而言之,研究院成员近期将出版的学术书籍主要有:《中韩刑事制裁的新动向》(赵秉志教授主编,中韩刑法比较研究系列之二,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合作项目)、《当代刑事法热点问题研究》(赵秉志教授与卢建平教授主持,中英文对照,系列著作之一)、《中美刑法热点问题研究》(,赵秉志教授主编,中英文对照)、《仇视性犯罪》(王秀梅副教授译著)等。研究院还计划陆续组织撰著、编辑和出版其他一系列刑事法著作。

网络信息

编辑

网络信息与图书资料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宣传和交流的工具。通过网络信息与图书资料建设,可以加强与各界的交流,有助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刑事法治的宣传和咨询。通过网络信息的反馈,可以调查收集一些基础性研究数据,从而为刑事法治的实证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因此,研究院的信息资料与网络建设应当是基础X术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北京师范大学网络中心的鼎力支持与协助下,研究院研究人员已经创建了“京师刑事法治网”。同时,研究院的图书资料建设亦已初具规模。当然,研究院将继续积极创造条件,更加努力工作,不断建设和完善“京师刑事法治网”与图书资料室,为全国刑事法学研究、刑事法学信息资料交流、刑事法治建设、刑事法治宣传提供服务与便利。

法著作。

学术团队

编辑

专职研究人员

赵秉志 卢建平 高铭暄 王作富 储槐植 宋英辉 X慧 黄 风 张远煌 吴宗宪 刘广三

杨正万 李汉军 刘志伟 王秀梅 X祥 左坚卫 狄世深 阴建峰 孙 平 王俊平 郭理蓉

史立梅 黄晓亮 袁 彬 刘 科 王 超 廖 明 杨 雄 孟 军 肖 萍 李山河 毛立新

张 磊 苏明月 郑延谱 蒋 娜 赵 军 赵 路 何 挺 郭雅婷 刘 X 李晓丽

特聘顾问教授

高铭暄 王作富 马克昌 储槐植 X 陈冀平 祝铭山 胡康生 信春鹰 沈德咏 X

张 军 熊选国 刘家琛 张 耕 X X 戴玉忠 张 穹 X 孟宏伟 X

郝赤勇 刘 飏 孙在雍 罗 锋 南 英 李少平 李道民 姜 伟 张苏军

(美)巴西奥尼(美)柯恩(英)巴里·莱德(英)胡德(西班牙)德。拉.奎斯塔

(法)戴尔玛斯(日)大谷实(德)阿尔布莱希特(德)锡伯(德)舒纳曼

(爱尔兰)沙巴斯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116/

Like (18)
词条目录
  1. 研究院概况
  2. 研究院建设
  3. 学术队伍
  4. 机构设置
  5. 规章制度
  6. 发展规划
  7. 人才培养
  8. 举办学术会议
  9. 对外交流协议
  10. 组团赴外考察
  11. 科学研究
  12. 网络信息
  13. 学术团队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