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1884年10月19日-1918年05月02日),名玄瑛,字子谷,号曼殊,清末民初X文学家,曾三度出家。他出生于日本横滨,籍贯广东中山。幼年随母亲河合仙居住,1889年跟随其父亲苏杰生正妻黄氏回到广东沥溪,就读于乡中私塾,师从苏若泉。18X回日本,先后就读于大同学校、东京早稻田大学,1902年转入振武学校习陆军。苏曼殊具有强烈的X思想和爱国意识,期间加入了留学生革命团体青年会、拒俄义勇队、加入X会。民国成立后,反对袁世凯称帝。二十岁削发为僧,1912年4月5日由柳亚子介绍加入南社,最初在安徽高等学校教授英语,12月因身体不适去日本养病。1918年5月2日,苏曼殊病逝。
人物生平
编辑早年经历
1884,苏曼殊在日本横滨出生,后来改名苏玄瑛。父亲苏杰生在日本经商,母亲是日本人。因祖父来信反对苏杰生纳日本人为妾,苏曼殊住在横滨云绪町,由庶母河合仙抚养,其X为河合仙的妹妹——河合若子。1887年,四岁的苏曼殊与X河合若子在东京住了一段时间。在同住期间,苏曼殊趴在地上画狮子,初现绘画天赋。五岁时,苏家认领回苏曼殊,改名为苏戬。1889年,苏曼殊随嫡母(苏杰生的正妻)黄氏回到广东沥溪。因在家排名第三,故又称三郎。苏曼殊在七岁时进入私塾读书,师从举人苏若泉,十一岁展现文学天赋。而后其父亲生意不好,家道中落,被迫回国发展。在十二岁那年,苏曼殊生病,庶母陈氏并不想为他治病,将其丢至在柴房,险些病死。在那个家里面,苏曼殊的生活很痛苦,庶母陈氏处处为难他,其他人也欺负他。且当时因受到庶母陈氏欺骗,他以为母亲河合仙已经死了。他便在慧龙寺皈依佛门,跟着赞初大师在广州长寿寺剃度出家,后面因偷吃鸽子被赶出寺院。十三岁那年,他投奔姑母,到上海寻找其父亲苏杰生。之后就读皇娘书院,师从西班牙老师罗弼氏·庄湘,开始展现出语言天赋。18X,表哥林紫垣来探望他,并带他回日本探望X河合仙。
日本留学
在日本期间,苏曼殊就读于横滨大同学校,师从汤国顿,读书期间同时学习画画。1899年暑假,他跟着母亲河合仙去逗子樱山村,在这里遇到了一位日本少女菊子,并与她相恋。由于家族反对,最终菊子投海自尽,而他则回到中国在广州蒲润寺出家,做门徒僧。同年秋天,子谷返回日本,继续在大同学校学习。因展现出不凡的绘画才华,他开始在学校担任美术助教。1901年秋天入选梁启超举办的夜间中文班,在此学习深造。从大同学校毕业后,苏曼殊进入东京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学习。在入学后,苏曼殊开始致力于研究古诗词,文采大有长进。在早稻田大学学习期间,苏曼殊加入了青年会,开始参加革命。1903年他改名为苏湜,考入了成城学校学习陆军,加入“拒俄义勇队”“军国民教育会”。苏曼殊参加革命的举动遭到表哥林紫垣反对,拒绝继续为他支付学费。当时他的经济来源于表哥林紫垣,没有了经济来源后,苏曼殊只能回国。在回中国的轮船“博爱轮”号上,苏曼殊写了《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并写了封假遗书让人寄给林紫垣,说自己投海自杀了。
回到中国,再度出家
回国后的4个月,苏曼殊辗转多地,先后在苏州吴中公学社与唐家巷小学任教、担任《国民日日报》翻译。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吴门道中闻笛图》《儿童剞满图》《女杰郭耳缦》《呜呼广东人》,翻译了《惨世界》《茶花女》。12月苏曼殊去了香港,在得知上海“额外公堂”对章太炎、邹容作了X的消息后,在番禺县园冈乡雷峰寺再度出家。出家之后,苏曼殊四处化缘,因为无法忍受僧侣之苦,偷了已故师兄(法名博经)的度牌回到香港。此后,苏曼殊便自称“博经”,并为自己取了法号“曼殊”。回到香港的苏曼殊对当时保皇党首领康有为的猖獗非常气愤,计划暗杀他,被陈少白阻止。
在香港期间,苏曼殊得知自己父亲病重想见,但并没有回去。苏曼殊在拜访曾经的老师庄湘后,在他的资助下,游历南洋各个佛教圣地,如逢罗(泰国)、盘谷(曼谷)、锡兰、遥罗、马来西亚、越南等。在游历期间,苏曼殊学习了梵文。回国后,苏曼殊受聘担任湖南实业学堂监舍,与张继(薄泉)、杨德邻(性恂)、杨守仁(笃生)等同事。同时在明德学校、经正学校担任图画课老师。在湖南任教时,他加入了“华兴会”,参与长沙X的策划工作。
1905至1906年间,苏曼殊先后在长沙、南京、芜湖执教,并在假期探访好友,参与筹建江南书报社、与伍仲文切磋佛学。这两年间,他创作了画作《江山无主月空圆图》《白门秋柳图》《绝域从军图》《渡湘水寄怀金凤图》,前两幅画赠与其好友。此外,他还创作了诗歌《住西湖白云庵院作此》《登鸡鸣寺观台城后湖》《有怀》(二首)《集义山句怀金凤》《花朝》《春日》《莫愁湖寓望》,文学作品《次韵奉答怀宁邓公》《文学因缘》《拜伦诗选序》,并开始翻译拜伦诗。苏曼殊多产,每年都创作不少画作与文学作品,下文便不一一枚举。
1907年5月,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倡导X独立,他和章太炎、陈独秀、刘师培等人组织了“亚洲和亲会”。这一年,他翻译了《梵文典》,发表了文学作品《文学因缘》X卷、《法显佛国记惠生使西域记地名释及旅行图》,创作并发表《猎狐图》《孤山图》《秋思图》等十余幅画作,并在上海认识校书(即妓女)花雪南。
多次往返中日
25岁时,苏曼殊在日本陪伴母亲河合仙去逗子旅行。其母亲之后搬到南太町,再婚。苏曼殊年中回到中国,随后往返于上海、南京、杭州。这一年,他的体质开始变弱,患上肝跳病。也是这一年,他专攻拜伦诗,翻译《题沙恭达罗》《星耶峰耶俱无生》《阿输迦王表彰佛诞生处》《婆罗海滨遣迹记》《印度护法尊者达波磨罗致杨仁山信》等作品,出版《文学因缘》《拜伦诗选》,发表《岭海幽光录》《洛阳白马寺》《潼关》《天津桥听鹏图》《嵩山雪月》等画作,担任南京坦精舍的英文教员。冬天,他患上脑病,在垣精舍静养,而后东渡日本休养。在东京担任焚文X翻译,认识了章太炎、鲁迅、周作人等人。1909年8月回到中国,通过朋友介绍,在爪哇中华学校担任英文教员。任教期间,结识了黄水淇、X雷、丁蝶、魏兰、沈均业等人。1912年回到中国,在安徽高等学校教授英语,与郑桐蒜、沈燕谋合编《汉英辞典》《英汉辞典》。同年,袁世凯称帝,他以和尚的名义发表讨袁宣言,教训袁世凯。12月因身体不适,再次去日本养病。适逢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苏曼殊努力为中华革命党宣传,有人猜测他加入了该党派,未被证实。
逝世
1918年,苏曼殊三十五岁,5月2日于上海病逝,汪精卫为其主持料理后事,灵柩寄存在广肇公所。苏曼殊逝世六年后,孙中山出钱让陈去病将苏曼殊的遗骸安葬在西湖孤山。苏曼殊死后,许多朋友收集了他的著作,刊印流传。
家庭关系
编辑
关系 |
姓名 |
身份 |
简介 |
父亲 |
苏杰生 |
广东茶商 |
早年在日本经商,后因经营不利被迫回到上海。1904年病逝 |
母亲 |
河合仙 |
日本女子 |
与苏杰生相识,后嫁给苏杰生,妹妹河合若子一同住在苏家生日本家中。由于苏杰生家中反对,后面搬离。苏曼殊出生后由其独自抚养,后再婚 |
X |
河合若子 |
河合仙的妹妹 |
住在苏杰生家中时与他X后X,并生下苏曼殊,对外称苏曼殊为河合仙所生 |
嫡母 |
黄氏 |
苏杰生正妻 |
带幼年苏曼殊回广东家中 |
庶母 |
陈氏 |
苏杰生另一妾 |
对幼年的苏曼殊十分刻薄,把生病的苏曼殊丢至在柴X,险些令其病死 |
初恋情人 |
菊子 |
苏曼殊初恋女友 |
苏曼殊在大同大学暑假期间认识的日本女子并与之相恋,因遭到苏曼殊家人反对后跳海自杀 |
表兄弟 |
林紫垣 |
苏曼殊表哥 |
带苏曼殊前往日本与多年未见的母亲相见,是苏曼殊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经济来源 |
主要作品
编辑文学作品
作品名称 |
体裁 |
创作时间 |
机构 |
《女杰郭耳缦》《鸣呼广东人》 |
散文 |
1903年 |
《国民日日报》 |
《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 |
诗歌 |
1903年 |
/ |
《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登鸡鸣寺观台城后湖》 |
诗歌 |
1905年 |
/ |
《花朝》《春日》《莫愁湖寓望》《题画》 |
诗歌 |
1906年 |
/ |
《文学因缘》 |
小说 |
1907年 |
/ |
《忆刘三、天梅》 |
诗歌 |
1907年 |
/ |
《潮音》 |
小说 |
1909年 |
/ |
《本事诗》(十首)《为调筝人绘像》(二首)《题《静女调筝图》》《调筝人将行属<金粉江山图》题赠二绝》《寄调筝人》(三首)《次韵奉答怀宁邓公》《寄广州嗨公》 |
诗歌 |
1909年 |
/ |
《断鸿零雁记》 |
文言文中篇小说 |
1912年 |
《太平洋报》 |
《天涯红泪记》 |
文言文中篇小说 |
1914年 |
《民国杂志》 |
《绛纱记》《焚剑记》 |
文言文中篇小说 |
1915年 |
《甲寅》 |
《碎簪记》 |
文言文中篇小说 |
1916年 |
《新青年》 |
《非梦记》 |
文言文中篇小说 |
1917年 |
/ |
翻译作品 |
|||
《惨世界》 |
翻译小说集 |
1903年 |
《国民日日报》 |
《娑罗海滨遁迹记》 |
翻译小说集 |
1903年 |
/ |
《阿输伽王表彰佛诞生处》 |
碑文 |
1908年 |
/ |
《婆罗海滨逅迹记》 |
经文 |
1908年 |
《民报》 |
《拜伦诗选》 |
翻译小说集 |
1908年 |
/ |
《印度法护尊者达波磨罗致杨仁山信》 |
信件 |
1908年 |
/ |
绘画作品
作品名称 |
创作时间 |
机构 |
《绝域从军图》 |
1905年 |
/ |
《江干萧寺图》《渡湘水怀金凤图》 |
1906年 |
/ |
《猎狐图》《岳鄂王夜游池州翠微亭图》《徐中山王泛舟莫愁湖图》《X孝题奇石壁图》《太平天国翼王夜啸图》 |
1907年 |
《天讨》 |
《孤山图》 |
1907年 |
《天义报》副刊 |
《邓太妙秋思图》《清秋弦月图》《江干萧寺图》 |
1907年 |
/ |
他人整理的苏曼殊作品集
作品名称 |
作者 |
编辑 |
发行人/机构 |
《燕子龛遗诗》 |
苏曼殊 |
王德钟 |
柳亚子 |
《曼殊上人诗稿》 |
苏曼殊 |
沈尹默 |
张氏影光室 |
《燕子龛诗》 |
苏曼殊 |
冯秋雪 |
雪堂诗社 |
《燕子山僧集》 |
苏曼殊 |
段庵旋 |
湘益出版社 |
《苏曼殊诗集》 |
苏曼殊 |
柳无忌 |
北新书局 |
《曼殊说集》 |
苏曼殊 |
卢冀野 |
/ |
《曼殊逸著两种》 |
苏曼殊 |
柳无忌 |
/ |
《曼殊上人妙墨册子》 |
苏曼殊 |
/ |
李根源、蔡哲夫 |
《曼殊遗集》 |
苏曼殊 |
周瘦鹃 |
大东书局 |
创作特点
编辑小说
苏曼殊的小说多是表现反X的主题,为了让读者容易接受,他多以爱情、亲情、友情作为素材,融入自己的社会政治观点,以此寄托自己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表达了对XX的抗争、X制度的对抗。由于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苏曼殊的小说有着西方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反抗精神和叛逆性格。他将中国传统文学与外国文学巧妙结合,以浅显易懂的白话为基础,在外国文学结构的辅助下,形成中西合璧的小说体裁。加之其经历丰富,足迹遍及东亚、东南亚,作品自然也包含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长期生活在日本的苏曼殊当然也受到日本文学的影响,他民初小说就体现出自传性并采用X人称的叙述方式,这与日本近代文学中大量存在X人称的自传体小说相似。作为一个政治革命者,苏曼殊有意识地把小说中的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政治背景中。此外,由于苏曼殊剃度出家的特殊经历,他的个别作品X现了不少僧人角色,富有禅风。
诗歌
苏曼殊诗歌的题材思想内涵丰富,内容包含爱情、爱国、礼佛、赠友等。他在诗歌中描绘了多种形象,例如日本女性、孤僧及情僧等。因为他独特的经历、个人气质和时代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苏曼殊的诗歌发扬古典诗歌的抒情性,侧重于抒X感,描绘自己的恋爱情感。又因为苏曼殊僧人的身份,其诗歌又不仅仅是谈爱情,而是交织着与佛的矛盾、身世的悲怜及时代的动荡。除了爱情诗,爱国是其诗歌的另一主要主题。苏曼殊对中国时局的关注、关心国家X命运宣传X革命思想等关于爱国情怀的情感都体现在了他所写的爱国诗中。其爱国诗以辛亥革命为分隔点,辛亥革命之前的爱国诗是高昂、积极的,而辛亥革命之后的情感则多了些忧愁,少了些斗志。
译作
苏曼殊的翻译标准很高,审慎而严肃。翻译诗歌时,他在重现文本的意思的同时又要求蕴含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他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活动,还是审美活动。苏曼殊选择翻译的文本有一定的倾向性,他选择的多是名家名作,且部分具有政治议题。虽然他剃度出家,但依旧积极参与到时代的政治中。翻译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配合了中国人X对压迫、争取X的斗争,例如拜伦诗。他翻译的作品作者雪莱、彭斯、歌德等人,无一不是讴歌X、X的进步诗人。苏曼殊的翻译风格前后有明显的变化,最初翻译《惨世界》时,比较主观,采用随意性很大的“译改”方法,后来翻译拜伦等人的诗作时,严格忠实于原著。苏曼殊在翻译诗时使用的语言过于艰涩,译诗全采用古诗体裁,有四言诗,也有五言诗。
艺术成就
编辑苏曼殊在文学翻译与创作、绘画、梵学研究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全面而独具风采。
作为晚清三大翻译家之一,他以深厚的国学功底,和对多种外语的掌握,为近代中外文学、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译介的作品,几乎篇篇都是名家名作,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苏曼殊的翻译成就分为以下三个板块:X,翻译了以雨果《悲惨世界》为代表的小说;第二,翻译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翻译,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14年三秀舍印刷的《拜伦诗选》,这是中国翻译史上X本外国诗人诗歌翻译专集。第三,翻译了印度文学及佛学经典。
苏曼殊的文学创作与“五四”浪漫抒情派文学渊源深厚,彰显了苏曼殊文本与作为精英审美文化体现的雅文学文化精神的内在一致性。正因如此,考察和阐释苏曼殊的创作在中国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审美转换之初的重要驿站作用犹有代表性。“现代转型”研究尊重在文学发展过程中那些有价值的创造,不再偏重对某一种文学范式的研究和价值执著,正是从这一原则出发,能够确立苏曼殊文学翻译、创作在引进新的文学价值观念和批评思路、开启“五四”浪漫抒情文学以及贯通雅俗的哀情小说的独X值。
苏曼殊在绘画方面天赋异禀,18岁时在日本大同学校读书期间,即已助教美术。苏曼殊的绘画作品主要刊布于《民报·天讨》《天义报》《河南》等,1919年蔡哲夫编有《曼殊上人妙墨册子》。黄永健整理其《绘画年谱》,收录有1903年至19114年间苏曼殊的绘画作品题录85条。黄氏将苏曼殊绘画放在古今禅画的艺术长廊中观照,认为其“以画证禅”“以禅入画”的创作形成了既空灵虚无、又纵放豪荡的风格,同时认为苏曼殊的绘画“将西画技巧运用于自己的绘画之中”,他“上承石涛的独创主义精神,有开宗立派的气象”,已得风气之先,如果天假以寿,“以其在绘画领域敢于突破传统和成法的独创主义精神,加上他对传统的深刻领悟”,他可以为20世纪中国画坛尤其是现代禅画做出杰出贡献。
社会影响
编辑参加革命运动
苏曼殊是个爱国青年,革命者。其在读书时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在出家之后也心系国家命运。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苏曼殊异常激动,以佛教界名义,撰出《讨袁宣言》。并于日本读书期间认识新文化运动发起人陈独秀。他和新文化运动X人物陈独秀、蔡元培、鲁迅、刘半农等人均有交往,其中陈独秀是他一生中最要好的朋友。两人在思想上互相影响,在新文化运动孕育期,苏曼殊为之推波助澜。他既提倡X,也倡导科学。在“反传统、反礼教、反文言”上他重在前两者。在后人提炼出来的新文化运动基本内容的“四个提倡、四个反对”中,苏曼殊做得比较好的是提倡X,反对X;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曼殊热”
苏曼殊逝世后,《语丝》《创造季刊》等五四时期主要期刊发表了大量X苏曼殊的文章,掀起的“曼殊热”,成为当时文化界一个不可忽略的现象。
人物评价
编辑X学者柳亚子:他是独行之士,不从流俗。奢豪爱客,肝胆照人,而遭逢身世,有难言之恫。绘事精妙奇特,自创新宗,不依傍他人门户。零缣断楮,非食烟火人所能及,小诗凄艳绝伦,说部及寻常笔札,都无世俗尘土气,殆所谓却扇一顾,倾城无色者欤!他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作家、诗人兼画家。
学者施蛰存:苏曼殊是辛亥革命前后最为青年热爱的诗人。
学者钱钟书:东洋留学生捧苏曼殊,西洋留学生捧黄公度。留学生不知道苏东坡、黄山谷,心目间只有这一对苏黄。
作家鲁迅:曼殊大师是旷代的薄命诗人,他的天才的卓越,词藻的倚丽和情感的丰富凡稍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都可以同样的感觉到,他的诗集是我们近百年来无二的宝贵的艺术品,他的译品是真正教了我们会悟异乡的风味,他的说部及书札都无世俗尘俗气,始所为一却扇一顾,倾城无色者。
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他在文学上确实表现了多方面的努力和特出的才能。
学者柳无忌:在二十世纪初年,苏曼殊实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创始者,重大的功臣,诸如梵文的介绍,西洋文学的翻译,中诗英译的编集,有其辉煌的成就。
作家郁达夫:他的译诗,比他自作的诗好,他的诗比他的画好,他的画比他的小说好。
学者袁荻涌:苏曼殊的作品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狭窄,思想深度不够,形式较为单一等等。
民国批评家杨鸿烈:中国这几十年介绍欧洲诗歌成绩非常之坏!有的作品里稍受点影响和变化的人,大概都直接能看原文,无待翻译了;现在白话诗盛行,诗体的空前的解放,虽说成绩尚无可观,但介绍欧美诗歌是目前最迫切的事,我希望大家在译诗上面都要以曼殊的信条为信条。
人物X
编辑苏曼殊故居
在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苏家巷,房子由其祖父苏瑞文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房屋为青砖平房,土木结构。该巷子长1.5米,其中一处相连5间旧式平房为苏曼殊故居。1986年,苏曼殊故居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面积为1840平方米。1999年,文物管理部门出资征用整座房屋,按原貌修复,陈列《苏曼殊生平事迹展》。
曼殊大师之塔
在杭州孤山北麓苏曼殊的墓地一旁有石塔,上面刻有“曼殊大师之塔”,这是后人为怀念苏曼殊所建。其他三面刻有“呜呼,此吾亡友曼殊大师之塔,大师广东香山苏氏子,名玄瑛字子谷,早弃冠服,不忘宗国。行脚万里,劬志一生,博通艺文,旁及语学,其人生平,此可知矣。大X为日本人,故尝居日本,归国以还,时时往省,盖虽舍家,笃于伦纪。其于朋游,弥勤信纳,有所不屑,驰书力诤,久而益敬,众所称焉,往与论交,几X。最后之别,岁为丁巳,大师遂于是岁五月遽告怛化,年仅四十有口。”(尚未補刻)甲子五月友人为筑塔孤山之阴,诸宗元乃为撰铭,林之夏书之铭曰:“终隐浮屠,夙恋此湖;藏骨于此,可无惭于林逋。”
轶事典故
编辑行为怪异
苏曼殊有时会有一些怪异的行为。在日本和刘师培夫妇住在一起时,有一次半夜光着身子闯入人家卧室后,对着洋油灯骂了两分钟。跟章太炎住在一起时,半夜突然大哭,因为刘三曾说给他介绍女朋友,但因他出家就不给介绍了,认为好朋友欺骗他。苏曼殊翻译完拜伦的《哀希腊》后,泛舟湖上再读时,一会儿大声歌唱,一会儿嚎啕大哭。
爱吃
他喜欢吃X土产的麦芽塔饼,一般人吃三四个就觉得有点饱了,他能吃二十个。在日本,他曾经能够一天喝冰水五六斤,到了晚上根本动不了,第二天,依旧喝冰水。他还很爱吃糖,有一次没有钱买,就摘下自己镶的金牙齿买了好多瓶。他生病之后在广慈医院治疗,医生已经嘱咐他要戒糖,结果在他的枕头下面发现一堆的糖果。
爱慕女性
据资料统计,苏曼殊喜欢并交往的歌女有住址的有28人。他经常向朋友借钱去青楼舞馆。在他留下的一本账本中发现,喜欢读书的他只花了500多元买书,但同时期却在青楼舞馆花费了1877元。苏曼殊曾经画过各种日本女人的发型,还收集女人的照片、发饰等物品,并常常拿来给朋友看。传说,苏曼殊在戏院看戏,隔壁美丽X的烟烧到了他的僧衣,朋友提醒他。苏曼殊并不以为意,只说,为美人,损失一件衣服又何妨。
相关作品
编辑2018年,以苏曼殊人物为原型,中国与日本机构合作拍摄了电影《苏曼殊》。电影导演为杜昌博,由湛然法师、黄璐、王颖等主演。影片计划于2023年在中国上映。
此外,苏曼殊逝世后,有不少人写了他的传记,以下为部分相关作品。
名称 |
体裁 |
作者 |
出版机构 |
出版时间 |
《苏曼殊传》 |
传记 |
柳无忌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1992年 |
《孤云野鹤.苏曼殊》 |
传记 |
陈星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1995年 |
《苏曼殊传》 |
传记 |
邵盈午 |
团结出版社 |
19X |
《沉沦的菩提:苏曼殊全传》 |
传记 |
王长元 |
长春出版社 |
1999年 |
《苏曼殊图像》 |
传记 |
陈世强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2008年 |
《苏曼殊传》 |
传记 |
徐星平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2014年 |
《苏曼殊》 |
传记 |
董上德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2014年 |
《苏曼殊情传》 |
传记 |
涂国文 |
知识出版社 |
2015年 |
《今生只做红尘客:苏曼殊传》 |
传记 |
白落梅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2019年 |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徐星平著. 苏曼殊[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5.09: 26.
[2]落弓编著. 古代文字读本.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9.02: 11.
[3]邵盈午著. 苏曼殊诗全注全解.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9.04: 243-244.
[4]张明观,张慎行,张世光编著. 南社社友图像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10: 173.
[5]袁荻涌. 苏曼殊与外国文学[J]. 青海社会科学, 2001, (05): 81-84. DOI:10.14154/j.cnki.qss.2001.05.019.
[6]张秉戍. 名典名选丛书 元明清诗. 文津出版社, 2019.05: 471.
[7]陈友琴校注. 千首清人绝句校注 上.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9.05: 240.
[8]罗世平,如常主编. 世界佛教美术图说大典 人物.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7.04: 154.
[9]邵盈午著. 苏曼殊诗全注全解.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9.04: 230.
[10]邵盈午著. 苏曼殊诗全注全解.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9.04: 231-232.
[11]赵冠舒. 多年漫作他年忆. 花城出版社, 2019.07: 329.
[12]邵盈午著. 苏曼殊诗全注全解.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9.04: 233.
[13]邵盈午著. 苏曼殊诗全注全解.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9.04: 234-236.
[14]邵盈午著. 苏曼殊诗全注全解.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9.04: 237-238.
[15]邵盈午著. 苏曼殊诗全注全解.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9.04: 239-240.
[16]赵冠舒. 多年漫作他年忆. 花城出版社, 2019.07: 336.
[17]郑逸梅著. 芸编指痕.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9.07: 83.
[18]马以君. 论苏曼殊[J].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7, (05): 95-100. DOI:10.16532/j.cnki.1002-9583.1997.05.018.
[19]黄薇. 苏曼殊诗歌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1-13. DOI:10.27019/d.cnki.gfjsu.2020.001106.
[20]余杰. 狂飙中的拜伦之歌——以梁启超、苏曼殊、鲁迅为中心探讨清末民初文人的拜伦观[J]. 鲁迅研究月刊, 1999, (09): 15-28.
[21]袁荻涌. 苏曼殊——翻译外国诗歌的先驱[J]. 中国翻译, 1997, (02): 45-47.
[22]黄轶. 百年已逝,我们何以要谈苏曼殊?[J]. 关东学刊, 2019, (01): 68-76. DOI:10.19470/j.cnki.cn22-1417/c.2019.01.008.
[23]伏涛. 风尘倦客苏曼殊与新文化运动[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0(06): 6-15+48.
[24]黄轶,徐振华. 《新青年》上的苏曼殊——打开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视角[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1, (12): 186. DOI:10.16287/j.cnki.cn11-2589/i.2021.12.009.
[25]郑逸梅著. 芸编指痕.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9.07: 83.
[26]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文通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7.04: 555.
[27]郑逸梅著. 芸编指痕.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9.07: 86.
[28]X著. 南洋滋味.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9.11: 94.
[29]刘运峰编. 鲁迅X补遗 增订本.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07: 594.
[30]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 中国文学史[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07: 1227.
[31]柳无忌. 苏曼殊研究的三个阶段[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 (03): 112-121.
[32]《广东省珠海市地名志》编纂委员会编. 广东省珠海市地名志[M]. 1989: 215.
[33]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办公厅, 广东省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广东名人故居[M]. 2007: 142.
[34]范伯X主编. 周瘦鹃文集 珍藏版 下[M]. 2015: 623.
[35]张壮年,高乐雅编著. 中国人绰号故事. 齐鲁书社, 2020.01: 172.
[36]郑逸梅著. 世说人语.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9.07: 37-38.
[37]X著. 苏曼殊. 济南出版社, 2019.06: 40.
[38]张壮年,高乐雅编著. 中国人绰号故事. 齐鲁书社, 2020.01: 171.
[39]苏曼殊 (2018).豆瓣电影. [2023-05-17].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