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命名
- 2 位置境域
- 3 历史成因
- ▪ 形成过程
- ▪ 历史变迁
- ▪ 改道
- ▪ 袭夺
- ▪ 近期演变
- 4 流域水系及特征
- ▪ 水系组成
- ▪ 干流河段
- ▪ 主要支流
- ▪ 主要湖泊
- ▪ 水文特征
- ▪ 径流分布
- ▪ 水能资源
- ▪ 含沙量
- ▪ 水质
- 5 地理特征
- ▪ 气候
- ▪ 地质
- ▪ 地质构造
- ▪ 地层特征
- ▪ 岩石特征
- ▪ 矿产资源
- ▪ 地形地貌
- ▪ 土壤
- ▪ 红壤
- ▪ 棕壤
- ▪ 水稻土
- ▪ 草甸土
- ▪ 生物多样性
- ▪ 动物
- ▪ 植物
- ▪ 江西省赣江源自然保护区
- 6 人类活动
赣江,古称湖汉水、豫章水、赣水等,是鄱阳湖水系中的X大河流,也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纵贯江西省南部和中部,是江西省最大的河流,被誉为江西的“母亲河”。赣江发源于江西石城县石寮岽,干流从南至北依次流经赣州、泰和、吉安、峡江、樟树、南昌等地区,自X永修县注入鄱阳湖,全长766千米,流域面积8.35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章水、乌江、锦江等。
命名
编辑西汉时与支流贡江统称湖汉水,亦称豫章水。东汉时,名为赣水,又曾名章江。元代始名为赣江。后又曾以章贡二水合流而别名双江。对于赣江得名,主要有章贡合流说和赣巨人说两种。
章贡合流说是流行的一种说法。章水和贡水在赣州汇合为赣江,左章右贡构成“赣”字。此说的问题在于赣水的名称在秦汉时期已经存在,而章水和贡水的名称则是在魏晋时代才开始出现,在这以前都被称为豫章水和湖汉水。章水和贡水的名称魏晋以后才慢慢开始有了此种称谓。因而赣水受名的“章贡合流说”是不成立的。
赣巨人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经》:“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晋郭璞注《山海经》:“今交州南康郡深山中皆有此物也。长丈许,脚跟反向,健走、被发、好笑,雌者能作汁,洒中人即病,土俗呼为山都。南康今有赣水,以有此人,因以名水。”这个说法虽然依据已知的较早文献的记载,但其依据的更多是神话色彩的传说,所以并不为大多数人认同。
位置境域
编辑赣江流域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流域南岸,属于鄱阳湖流域水系,西北部为九岭山,东部与武夷山接壤,北部为雩山,南部为南岭山脉东段,经纬度范围介于东经113°30′~116°40′,北纬24°29′~29°11′之间。赣江发源于江西石城县石寮岽,在赣州市城西纳章水后始称赣江,并于永修县吴城镇注入鄱阳湖,纵贯江西省南部和中部。全长766千米,流域面积8.35万平方千米。干、支流自南向北流经赣州市、吉安市、X市等8个设区市的47个县(市、区)。
赣江流域位置
历史成因
编辑形成过程
在早古生代志留纪之前,赣中南区呈现一片海区地貌景观,赣北区在中元古代经晋宁运动褶皱延返,步入了陆块发展时期,并伴随形成规模巨大的复式九岭花岗岩体,构成赖北区时代最古老、地势最高峻的古地貌九岭——高台山山地。中生代受燕山运动影响,地质下陷,形成古赣江下游河谷盆地。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自新第三纪晚期以来,赣中南与赣东北区以大面积整体缓慢抬升为主,地貌起伏反差小,第四纪沉积物厚度不大,多为20~30米;赣西与赣西北山地,山体强烈抬升,河流深切,切割深度可达500~700米;赣北地区断块差异升降活动较为明显。
在新第三纪晚期至第四纪早更新世,新构造运动表现较为强烈,燕山期形成的断裂均有程度不同的复活,断块活动强度与间歇性抬升幅度均较大。例如赣南区的赣县砾石层组成的第三级阶地,被抬高到40~50米(局部达到70米);赣西北武宁一带的阶地抬升至80米;鄱阳湖盆外围区再度缓慢上升,并不断被侵蚀夷平,形成海拔80~90米的山原面;沿湖口——清江大断裂和宜丰——景德镇断裂带分别发育了古赣江与古昌江,并汇入鄱阳湖断陷,经星子——湖口“狭谷”注入长江;在今赣X清江大桥至进贤一带,发育了古赣江冲积平原,并于古赣江下游的荣塘、前坊等地,局部形成湖沼地貌景观;在武夷山西麓,断块山继续上升,断陷盆地不断下降,形成以山高谷深为特征的现代地貌。
历史变迁
赣江下游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大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河流改道及河流的“袭夺”。
改道
南昌县万家洲——南昌市X洲的赣江东岸地区,是古河道发育分布区,古河道错综复杂,河流曾在该区发生过改道变迁。赣江西支沿九岭地块东部边缘呈弧线状至吴城镇,在新建县昌邑山——吴城镇段曾多次改道进入鄱阳湖。X次自昌邑山起向北东沿昌邑山——袁家——陶家——枫树山一线西侧的低洼槽地进入鄱阳湖西北部,并在枫树山北侧形成河口冲积扇,构成大汊湖东南侧湖滩地。第二次从吴城镇转向东,沿太阳山和吉山两岗地间的低洼地进入鄱阳湖,并形成河口冲积扇,构成大汊湖北侧湖滩地。
袭夺
河流“袭夺”现象发生在黄渡街——樵舍地区,为赣江西支“袭夺”北支,导致北支日趋X,向断流方向发展。由于西支规模大于北支,河势优于北支,有利于泄水排沙,河床侵蚀下切力度大,再加上樵舍东侧的河床边滩由于西汊淤塞并岸成为边滩,东汊则成为西支主河道,并构成西支的一个向东弯曲的河段,加速对东岸(凹岸)的侧蚀,使西支逐渐逼近北支,以至于西支与北支相距最近点地段正位于两个相向河曲之间,在河曲的“凹岸更凹,凸岸更凸”的冲淤发展过程中,两河相遇发生“袭夺”,因西支具有其优势,而“袭夺”北支过水量。
近期演变
赣江下游及其分支近期的冲淤变化较为明显,尤其是1955~1996年从生米街一黄渡街河段的变化。生米街——黄渡街河段的演变处于赣江入湖河口(原始河口区)的交接地段,南昌市位其中间段。从不同时相、不同平台的遥感图像综合显示,该河段自1950年代中期以来河道发生较大的变迁。主要表现在河道洲滩冲淤的交替演变、河流走势的演变以及主汉易位的演变等,总体趋势是淤大于冲,且趋于加剧。因此,出现多数洲滩淤胀扩大和淤积合并扩大,河槽变窄、河床变浅等现象。
流域水系及特征
编辑水系组成
赣江是鄱阳湖流域五河之首,也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纵贯江西省南部和中部,全长766千米,流域面积8.35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为684亿立方米。赣江水系支流众多,集水面积在10平方千米的大小支流多达2000余条,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19条,河长大于30千米的支流有125条。此外,赣江流域内湖泊水库也较多,有陡水湖、万安水库、长冈水库、仙女湖等,其中樟树市面积百亩以上的湖有13座,江西峡江湖泊水库1677个。
干流河段
赣江流域水系发达,赣州以上为上游,属山区性河流,为典型的辐射状水系,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流域面积3569X方千米,年径流量261.28亿立方米。赣江上游山地纵横,两岸山高1000~1500米,支流众多,大致呈扇面状水系,分别汇入章水和贡水。贡水为东源,出自石城县的武夷山西麓,称锦水,流经会昌,与发源于寻乌的湘水汇合,称为贡水;贡水西流,依次汇入安远江(濂江)、梅江、平江、桃江等,至赣州城下,与章水汇合;西源章水发源于崇义县聂都山(属于罗霄山南段),东流至赣州,主要支流有上犹江等。
自赣州市至吉安市新干县为中游,长262.5千米,河宽600~800米。赣江主流自南向北蜿蜒穿过吉安市所辖的万安、泰和、吉安、青原、吉州、吉水、峡江、新干8县区,并由新干县北端流出进入樟树市境内,河床多为卵石、粗砂、细砂组成。流入赣江中游河道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一级支流有遂川江、蜀水、孤江、禾水、乌江五条河流。干流水流一般较为平缓,河床中多为粗细砂及红砾石岩。出吉安后赣江穿流于低丘之间,江中偶有浅滩。
在新干县以下为下游,长144千米,江水流经辽阔平原,地势平坦,河面宽阔,流速缓慢,平均坡降0.089%。赣江下游支流主要在西岸,如袁河和锦江,汇集武功山、九岭山诸山溪,东流注入赣江。赣江下游及吉泰盆地段江阔多沙洲,两岸筑有江堤,南昌扬子洲以下赣江分流注入鄱阳湖,形成鸟嘴状三角洲。
主要支流
-
梅江
梅江亦称梅川,古称汉水,又称宁都江,系赣江一级支流。发源X都县与宜黄县交界的王陂嶂,流经宁都县肖田乡、洛口镇、东山坝镇、梅江镇和瑞金市瑞林镇及于都县葛坳乡、段屋乡,于龙舌嘴流入贡水。主河长220千米,流域面积6789.12平方千米,自北向南流,过宁都县城后改向西南流,落差528米,平均坡降2.4‰。至新街河道弯曲接近360°,俗称吊洲湾。河道固定中州多达50个以上,洲上灌木丛生,两岸多荒山,水土流失严重。
-
章水
章水,古称豫章水,章贡区俗称境内章水为西河,系赣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崇义县聂都山张柴洞,流经崇义县、大余县、上犹县、南康区、赣县区,在章贡区八境台汇入赣江。章水主河长199千米,由西向东流,落差861米,平均坡降4.33‰。章水流域面积7696平方千米(包括由广东省、湖南省流入的流域面积59X方千米),流域形状近似四方形,地西南面高,东北面低。
-
遂川江
遂川江是赣江万安段的主要支流,在遂川县城泉江镇西南部由左溪和右溪会合而成。遂川X主流为右溪,其发源地是湖南省桂东县北部的龙潭脑,总的流向是由西南向东北,流经遂川县营盘圩、七岭、滁洲、于田、夏溪,于万安县的罗塘乡寨头村从左岸汇入赣江。主河道长176千米,流域面积2882平方千米。
-
禾水
禾水,赣江中游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江西西部的武功山南麓,流域面积5540平方千米,年径流量447.53亿立方米。河流东西呈扇形,主河道长256千米,从源头至永新县界为上游段,自永新县界至吉安县永阳镇为中游段,吉安县永阳镇以下为下游段。河流面积超200平方千米的支流12条,其中一级支流6条。
-
袁河
袁河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地区,是赣江最大的一级支流。源头位于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罗霄山),袁河自西南向东北流经萍乡市、宜春市、新余市,至樟树市张家山镇河湖馆注入赣江,总长度为231千米,流域总集水面积达6262平方千米。
-
锦江
锦江乃赣江第二大支流,发源于赣湘两省交界的幕阜山脉东麓,自西向东流经袁州、万载、上高、宜丰、高安、丰城、新建(县、市、区)等地,于南昌市新建县市汉对岸注入赣江,全长307千米。锦江流域集水面积7886千米,呈狭长状,整体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山脉走向多为东西走向,流域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
主要湖泊
-
鄱阳湖
鄱阳湖古名彭蠡,又称彭泽、澎湖、官亭湖。是中国X大淡水湖,位于“黄金水道”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赣江流域北部,南北长达170公里,东西最大宽74公里,南宽北窄形似葫芦。湖周长600公里,面积达3960平方公里。湖水深达23米。蓄水量达248亿立方米。鄱阳湖的入湖水量主要为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大水系及区间的来水。赣江经南昌市开始分为4大支流,其中,北支、中支与南支不断逐渐分叉,汇入鄱阳湖开放水域中,因冲积而形成三角洲。
-
儒乐湖
儒乐湖位于赣江流域西北部的南昌昌北城区,地处新建幸福河下游,上接郭台村以上幸福河,下游与赣江西河衔接。工程位于赣江新区核心区,是赣江新区儒乐湖新城的核心项目。原儒乐湖为季节性湖泊,来水主要为周边和发源于堑头高地的一微小河流,汇水面积15.7平方千米。后为减轻幸福河下游排洪压力,对儒乐湖进行改建。改建后儒乐湖的集水面积为17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2.70米每秒,多年平均径流量8520万米。
水文特征
径流分布
赣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684亿立方米,径流深845毫米。外洲站62.6%的径流量来源于桃江等11条主要支流。其中,梅江最大,占30.2%,其次为遂川江,占29.8%,桃江和章水最小,分别占24.4%和25.8%。赣江水量主要以降雨补给为主,降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赣江径流特征和变化趋势,每年的汛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2.3%。流域汛期为4~9月,非汛期为10月至次年2月,丰枯变化显著,汛期水量约占全年的73%~78%,11月至次年1月最枯3个月水量仅占全年的9%~11%,多年平均最大月径流量与最小月径流量比值为5:9。同时,受降水量和地势的制约,赣江流域年径流深地区分布不均匀,总的地区分布趋势是边缘山地大于中、北部的盆地和河谷平原。赣江流域存在梅江和乌江、遂川江和蜀水及袁河和锦江3个径流高值区,章水和桃江,及沿着干流河谷两侧,至下游三角洲滨湖地带是流域的径流低值区。
水能资源
赣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607.8兆瓦,占江西省水能资源蕴藏量的52.7%。赣江流域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涉及226条主要河流。规划范围内现已开发电站共1592座,总装机容量1063.67兆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36.42亿千瓦时;规划电站242座,总装机容量273.20兆瓦,年发电量9.01亿千瓦时。
含沙量
赣江上游由主河道贡水和3条支流(平江、桃江、章水)组成,是江西省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含沙量较大。平江、贡水、桃江多年平均含沙量均大于0.200千克每立方米,以平江翰林桥站0.414千克每立方米为最大,其次为贡水峡山站0.224千克每立方米,桃江居龙滩站为0.211千克每立方米,章水坝上站0.164千克每立方米为最小。赣江中游主要有遂川江、蜀水、孤江、禾水、泸水、乌江等支流,各河多年平均含沙量均较上游各河要小,一般在0.10~0.20千克每立方米之间,禾水上沙兰站仅为0.074千克每立方米。赣江下游支流袁水和锦江多年平均含沙量分别为0.121千克每立方米、0.098千克每立方米。赣江干流多年平均含沙量自赣州市至南昌市外洲站,由上而下渐次变小,至外洲站为最小,吉安站0.162千克每立方米,峡江站0.157千克每立方米,樟树站0.136千克每立方米,外洲站0.132千克每立方米。
水质
赣江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较高,对鄱阳湖重金属污染贡献最大。赣江沉积物中总重金属含量依次为锰(Mn)>锌(Zn)>钨(W)>铜(Cu)>砷(As)>铅(Pb)>铬(Cr)>镉(Cd)>汞(Hg)。赣江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000~10000,腐殖酸类和富里酸类有机物占比为40.06%,带苯环的蛋白类有机物占比为29.69%,这两类是引起污染的主要原因。20X,江西官方整治赣江,干流基本达到Ⅱ类水质。20X,覆盖江西赣州、吉安、宜春、南昌和X5个设区市的赣江干流33个断面水质达标率已为X,稳定保持在Ⅱ类水质。
地理特征
编辑气候
赣江流域位于X带X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气候温润、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冰冻期短。流域由南至北地跨4个纬度带,干流天然落差达937米,导致流域南北气候出现差异,南高北低,年均气温从上游往下游逐渐递减。同样无霜期南部比北部长。但由于南北地势不同,南部山地多,北部低丘岗地多,南北年平均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均差别不大,南北年平均气温相差3℃左右。多年平均气温约为17.8℃,7月份气温最高,1月份气温最低。四季分明,X梅雨多,秋冬季节降雨少,平均相对湿度为82.9%,X系数0.90~1.43,年平均日照为1570~1938.2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74.1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600毫米,时空分布不均,4~6月占全年雨量比重最大,约占50%,11~12月降雨量最小,上半年雨多易涝,下半年又雨少易旱,降雨分布呈东多西少,山区多于平原。
地质
地质构造
赣江流域位于欧亚大陆板块的东南缘,域北和域中南分属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两者在新元古代早期相互拼贴为统一的华南陆壳板块。流域内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均很发育。域北与域中南地区基底褶皱具有着显著的差异,域北扬子陆块的基底褶皱形成于晚元古代早期之晋宁运动,主要为早中元古代双桥山X构成九岭——障公山巨型复式X褶皱带,而域中南华夏地块的基底褶皱形成于前泥盆纪的加里东期,由早古生代及其以前的地层构成万洋山——诸广山复式褶皱带和武夷山复式褶皱带。流域内断裂构造发育规模较大、切割较深且具有长期多次活动和复杂发展演化过程的大型断裂带有近十余条,如萍乡——广丰断裂带、安远——鹰潭断裂带以及宜丰——景德镇和大余——南城等断裂带。
-
萍乡——广丰断裂带
以北东东走向为主,是钦杭结合带和华夏地块东南加里东造山带分界线。该断裂断面主要呈南倾向,沿断而线发育系列规模不等、平行的逆冲或斜冲断层,附近发育有多处基性或超共性岩侵入休。
-
安远——鹰潭断裂带
鹰潭——安远深断裂带呈北北东向延伸,切割深度达20千米,断裂受多期次构造活动影响,形成大量相互平行的次级断裂。
-
宜丰——景德镇断裂带
宜规模较大,位于宜丰、南昌、景德镇一线,走向50°~70°。断裂地貌表现清楚,沿线主要表现为线性负地形。
-
大余——南城断裂带
大余——南城断裂带呈北东向延伸,在宁都县以北与鹰潭——安远深断裂带相交,该断裂由一系列数十千米到百千米的冲断层或斜冲断层排列组成。
地层特征
在江西省中南部,赣江流域以上元古代地层与早古生代地层共同组成区域褶皱基底。震旦系主要为一套数千米厚的次深海碎屑浊流沉积,划分为上施组、下坊组和老虎塘组,其中下坊组即与南沱组层位相当,一般认为属冰海型沉积,X的“新余式铁矿”即赋存于其中。
岩石特征
流域内岩浆岩分布甚广,各类岩浆岩产出的总面积约占流域面积的1/5。岩石类型有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中酸性岩、酸性岩和碱性岩等其中以酸性——中酸性岩类发育最为广泛。岩体形成的地质时代经中晚元古代到新生代,且以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最为强烈。从流域北部到南部岩浆岩类的时代由老渐趋变新。其中加里东期岩浆岩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中南部地区,其岩性变化颇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并含有少量的英云闪长岩;燕山期岩浆岩遍布整个全省,即从江西省北部至南部,自北西至南东。
矿产资源
赣江流域丘陵山区中的非常用有色金属矿产保有储量占江西X优势,钽、铷、铯、钪、钇、钨、锂、铌、铍、铋等保有储量居全国乃至各省、自治区前五位。其中钨、铋精矿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煤、铁等矿产保有储量不算太多,各为10亿吨左右,分别占全省的83%和90%,属地方性资源,集中分布于下游浙赣铁路及其支线。萍乡市,新余市,分宜县和宜春地区以及吉安地区的吉安市等地区,主要矿产有铁、煤、溶剂石灰岩、钽、铌、水泥石灰岩等。矿产种类多,储量大,为江西省钢铁和煤炭工业基地,累计价值贡献达115.67亿元。
地形地貌
赣江流域呈现出山地、高丘、低丘、岗地、冲击性平原的景观特征,即山——丘——岗——原的地貌格局,自南向北(即沿水流方向)海拔高度逐渐降低。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降低,山地丘陵依次减少,低丘岗地则逐渐增多,河谷平原面积相应扩大。其中,在赣东、赣南地区的丘陵低山区集中分布着丹霞地貌,赣西和赣北零星分布。主要位于赣江上游支流的贡水、章水、桃江流域以及下游的锦江流域。
赣江流域地形图
赣江流域平均海拔270米,其中上游地区平均海拔174米,中游261米,下游358米。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区域占全流域的比例约为70%,其中,海拔在100米以下区域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及下游区段,该区域地势起伏较为缓和,海拔在100~200米之间的区域比例最大,约占全流域的45%。而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地,区域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流域上游区域和流域的边缘地带,大体上呈弧形分布,东南面以武夷山与福建闽江水系分界,海拔高度为1000~1500米,西南边以大庾岭、诸广山、万洋山等地与广东珠江、湖南湘江水系分隔;东北部边缘为广昌、乐安、南丰三地,与抚河毗邻,北部以九岭山脉与修水流域为界。自南向北,主要呈现三大盆地,即赣州盆地、吉泰盆地和南昌盆地。
-
赣州盆地
赣州盆地位于南岭EW向复杂构造带东段北侧,其展布受NE向构造控制,晚白垩世红层发育良好,是华南东部具有代表性的红盆。该盆地总体为一个封闭的倾向南东的箕状湖盆,盆地外围加里东晚期、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和燕山晚期岩浆岩富集Li,中——晚白垩世周田组砂质岩石中锂含量较高。
-
吉泰盆地
吉泰盆地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面积4550平方千米。构造上属于华南褶皱系赣西南坳陷之大湖山芙蓉山隆断束与吉安凹陷的交接部位,主要沉积一套白垩系红色碎屑岩建造夹含膏盐层和卤水。
-
南昌盆地
南昌盆地长轴沿北东向延伸,长约120公里,宽约80公里,为横截原北东向山系的断裂,其周边均被断裂控制,甚为规则。
土壤
赣江流域土壤种类多样,涵盖红壤、黄壤等20多种。海拔800米以上主要是黄壤和黄棕壤,800米以下的丘陵岗地广泛分布有红壤,水稻土分布在丘问谷地、河谷平原和阶地,此外海拔1400米以上还分布有山地草甸土。
红壤
红壤是长江流域以南各种红色或黄色酸性土壤的总称,为赣南境内面积最大的地带性土壤。发育于第四纪红色黏土的红壤,广泛分布于本区的丘陵、低山地区,面积约4432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80.17%。它是在中X带生物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的地带性土壤,呈红色、棕红色。红壤的主要特性是:一般土层深厚,剖面发育完整;由于植被遭受破坏,土壤冲刷严重,残存淀积层或母质层,土壤养分贫瘠;但在植被较好的森林下,有机质可高达10%左右。红壤的成土母质类型较多,有酸性结晶岩类、石英岩类、泥质岩类、红砂岩类和红黏土类等。该土壤土层薄、酸性强、粘重板结、有机质含量低,保肥保水能力差。红壤系列的土壤适于发展热带、X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作物一年可二熟乃至三熟、四熟,土壤生产潜力很大。
棕壤
棕壤,亦称棕色森林土,为中国东部X地区发育在森林下的土壤,由南至北包括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和漂灰土等土类。是X的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在木本植物覆盖下的碳酸盐母质上形成的土壤。棕镶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土壤剖面呈棕色;各土层的过渡很不明显;腐殖质含量高,并具有稳定的该状结构;土壤的反应呈微酸性到酸性。棕壤系列土壤为很重要的森林土壤资源。不仅分布有较大面积的天然林可供采伐利用,为中国主要森林业生产基地,且大部分土壤,尤其是分布在丘陵平原上的黄棕壤和棕壤有很高的农用价值,多数已垦为农地和果园。
水稻土
水稻土系列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其中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台湾西部平原最为集中。水稻土是由各种地带性土壤、半水成土和水成土经水耕熟化培育而成,大致可分为淹育、潴育及潜育等三种类型。水稻土是中国很重要的农业土壤资源,根据土壤特性因地制宜加以改良,可充分利用。
草甸土
草甸土是直接受地下水X,在草甸草木植物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半水成土壤。它广泛分布于各大河流泛滥地、冲积平原、三角洲以及滨湖滨海等地势低平地区。草甸土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地面草甸草本植物生长繁茂,有机质积累丰富,二是地下水位较浅,受地下水X影响,有季节性氧化,还原交替过程,土体中的铁锰化合物发生移动或局部淀积,在土壤剖面X现锈色胶膜和铁锰结核。
生物多样性
赣江流域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有鱼类180种,底栖动物330种,水生植物46种等多种生物资源,此外还修建有江西赣江源等自然保护区,广泛分布着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动物
赣江鱼类资源丰富,历史上赣江是中国长江鲥鱼最大产卵场,鱼类共有180种,隶属12目31科93属。其中土著鱼类有174种,外来鱼类有6种。鲤形目最多,共有127种,占鱼类总种数的70.56%。鲈形目和鲇形目次之,分别为19种和17种,各占10.56%和9.44%;合鳃鱼目、胡瓜鱼目和鲱形目均为3种,各占1.67%;鳉形目和鲀形目均为2种,各占1.34%;鲟形目、鳗画目、颌针鱼目和鲽形目均为1种,各占0.56%。优势鱼类为鲤科鱼类的青鱼、鲫、鲢、鲤、鳙、餐条、鳊鱼、赤眼鳟和黄尾鲴、鲇形目的鲇和黄颡鱼等。赣江干流底栖动物分为3门6纲13科共24种属,其中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铜锈环棱螺、苏氏尾鳃蚓和大沼螺。此外,赣江流域鸟类资源也很丰富,其中江吉安段鸟类102种,隶属于14目38科,其中雀形目种类最多达57种,占55.88%。从居留型看,留鸟52种,占50.98%;冬侯鸟15种,占14.71%;夏侯鸟20种,占19.61%;旅鸟15种,占14.71%。
植物
赣江流域森林面积541.4万平方千米,占江西省森林面积的57.0%,活立木蓄积量15504万立方米,占江西省省活立木蓄积量的53.5%,森林覆盖率63.6%。赣江河岸带种子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区系组成复杂,共有种子植物119科405属708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117科403属706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99科312属548种,单子叶植物18科91属158种。其生活型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河岸带种子植物总种数的62.01%,而木本植物中落叶成分占到71.67%。
江西樟树
万安以上直至源头两岸植被为次生常绿阔叶林残片和人工针叶林,荒山灌木草丛、芒其X落等万安至新干植被为人工针叶林、荒山灌木草丛等,新干以下则主要是堤岸植被、草甸和农田植被。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组成以壳斗科常绿种类为主,其次为樟科,其中樟树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南X带暖性树种越过南岭山地向北延伸,榕树见于吉安市大码头,岗松见于永丰、乐安的芒箕一岗松一马尾松林中,生长发育好。遂川江以南各县是杉木的中心产区,所产杉木树干通直,材质优良。赣南的马尾松,生长迅速,苍劲挺拔。
江西省赣江源自然保护区
江西省赣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石城县与瑞金市交界地区,保护区属于中X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达95%。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1968种,其中苔藓48科76属105种,蕨类植物35科75属216种,种子植物169科684属1647种。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天然分布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Ⅰ批)有14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2种,二级保护植物有榧树、凹叶厚朴、樟树、闽楠、浙江楠、金荞麦、野菱、野大豆、花榈木、半枫荷、光叶榉、香果树12种,隶属于10科13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2属2种,被子植物9科11属12种。有鸟类214种,哺乳类60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和云豹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鹿、褐翅鸦鹃、蛇雕、虎纹蛙等,还有非常罕见的红背鼯鼠。
人类活动
编辑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赣江流域的开发历史可以溯源至先秦时期,但秦汉以前,赣江流域总体上还处于未开发的原始状态。赣江流域最早的居民点遗址出现于赣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也主要集中在赣中和赣北平原,遗址多数分布在河湖附近的台地上。春秋战国时期赣江流域处于吴楚的交接地带,几易管辖权,其中赣南由于交通不便,受管辖的时间更晚。
秦汉时期
秦汉以后,至唐以前,赣江流域获得进一步开发,在个别区域开发已经相当深刻。如位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的吉安县永和镇,早在东汉时期即为东昌县治。在这一时期,赣江流域受中原的影响加深,开辟了与周边各省相连的5条干线,其中赣江—南海线一度成为南北最主要的交通线。
唐宋时期
唐时期,国家一统、社会稳定,加之经济重心南移、人口大量南迁,包括赣江流域在内的整个江西地区迎X济社会发展的繁荣期。宋时期,江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全面繁盛时期,同时也是人口迁入的高峰期,赣江流域的开发进一步深化。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赣江流域开发渐趋成熟。明时期大量流民进入赣南地区,促进了区域开发。明朝时赣江流域设13府78县,同时设立赣州关河X关,由于X的特殊地位,X关税增长迅速,清代X关局内河主要榷关之首。
社会经济
赣江流域总人口占到江西全省的46%以上,是人口最多的一个区域,人口密度为226人/平方千米。赣江流域有高等学校13所,在校学生6.9万人,有医院、卫生院1196所,每万人床位数19.1床。2003年赣江流域GDP为951.34亿元,占鄱阳湖流域GDP的33.6%,总量在各子流域中列第二位,仅低于鄱阳湖区。人均GDP值492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35元。该流域X产业占GDP的24.95%,第二产业占41.51%,第三产业占35.54%,近年来X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升高,工业化进程加快。
X产业
赣江流域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的发展,是江西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和农产品主产区。在赣江流域的最下游,赣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处,坐落着鄱阳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生猪、水产基地,也是江西省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农田以水田为主,也有一定比例的坡耕地和坡地果、茶园,除种植油菜、花生、薯类、蔬菜等经济作物外,主要是蜜桔、油茶、茶叶等经济林。除此之外,赣中、赣西盆地与山谷区位于赣江中下游,是江西省仅次于鄱阳湖平原第二大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柑桔生产基地,也是茶叶、油料、棉、麻等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较为知名的品牌有信丰脐橙、南安板鸭、安福火腿、宜春皮蛋、樟树中药、丰城冻米糖、泰和乌鸡、三湖红桔、遂川金桔、“狗粘脑”茶、赣州沙田柚等。
第二产业
江西省第二条高等级航道赣江樟树项目的建成,为赣江沿岸已经形成的钢铁、发电、纺织、造纸、水泥、地矿业等的工业带,提供一条具有运量大、运价低、污染小、安全平稳等诸多优势的水上运输通道。20X,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22.1%、38.2%。
第三产业
赣江流域拥有客家文化城、井冈山景区等多个景区。江西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不仅给井冈山带去了传统的红色观光游客,更吸引着一批批红色研学和培训的学员,2014年的红色培训人数有12.9万人,到2018年培训人数增长到52.28万人,年均增长41.88%。景区门票收入也由2014年的7707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5亿元。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演出2300多场,观众达300余万人次。800多名农民“白天在家种地,晚上参加演出”,每人年均增收7000余元。到2019年1~8月份,井冈山景区共接待来山游客1104.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7.53亿元。滕王阁旅游区2023年7月份共接待游客40.8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57.8%。
水电工程建设
万安水电站
万安水电站位于中国江西省万安县、赣江中游,距赣州市90千米。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58米。水库水位103.6米, 时总库容22.16亿立方米。水电站装机容量50万千瓦,保证出力6.04万千瓦,年发电量15.16亿千瓦时。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灌溉、养殖和旅游等效益。1958年动工兴建,几经停工又多次复工,1990建成下闸蓄水,同年11月11日第1台1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1992年第2、3、4号机组共30万千瓦建成投产,2006年第5号13.3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2017年,万安水电站装机容量5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0.6亿度。
万安水电站
石虎塘航电枢纽
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是赣江主要梯级航电枢纽之一,是实现赣江中游全河段渠化建设的关键工程和实现赣洲至南昌三级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坝址位于县城公路桥下游26千米的万合镇石虎塘自然村附近,是以航运为主、结合发电,兼顾其他效益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总库容7.43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12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27亿度,通航设施建设标准为内河Ⅲ级。
交通设施建设
航道开发
赣江是长X重要支流,1995年10月19日中国内河航运建设工作会议规划的《内河航运建设的宏伟蓝图》,赣江己纳入国家水运主通道,也是中国综合运输X的重要组成部分。赣州至南昌段航道规划等级Ⅲ级(1000吨级);南昌至湖口航道规划等级Ⅱ级(2000吨级)。赣江航道现状等级分别是:赣州至吉安207千米为Ⅵ级航道(100吨级);吉安至樟树149千米为Ⅴ级航道(300吨级);樟树至湖口250千米为Ⅲ级航道。
赣州赣江特大桥
赣州赣江特大桥全长2156公里,主桥采用主跨300米组合梁斜拉桥,主跨塔底以上索塔全高120.6米,是设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跨度最大的桥梁。此外,赣江特大桥还通过应用传感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卫星导航等现代化信息技术,首建了桥梁与轨道的智能化健康监测系统,实现了桥轨一体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赣州赣江特大桥
樟树赣江二桥
樟树赣江二桥是一座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双重功能的特大桥工程,桥梁长度2529米,主桥为主跨400米的双塔双索面组合梁斜拉桥,宝瓶形桥塔,双工字型组合梁主梁,桥宽29.2米,引桥为预应力连续梁结构。大桥位于袁河和赣江合流后又分流区域,江心有座沙洲,建设条件复杂。
环境问题与保护
编辑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
赣江流域分布着典型的南方红壤丘陵,土壤抗侵蚀能力差,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再加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农耕面积的扩大和土地使用强度的增加,陡坡开荒、乱砍滥伐破坏植被过度以及依坡建房、城镇建设、公路建设、矿山开发等生产建设活动中不注意水土保持,从而造成土壤侵蚀率和河流输沙量的增加,引发水土流失。1984年,赣江水土流失面积达17723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21.4%,其中上游区域水土流失的面积最大,土壤侵蚀类型最丰富,波及范围广。2000年遥感调查显示,赣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山地面积的35%,占赣江流域面积的20.03%。
水污染
赣江流域污染源分布呈现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多密集分布于赣江大型支流和干流主要城市X周围。赣江上游污染源主要分布于支流上犹江、桃江中游、章水、梅江中下游、绵江、平江上游以及干流上游的赣州市——赣县河段流域;赣江中游污染源主要分布在遂川江中游、泸水中游、禾水下游、恩江中游及赣江中游吉安市江段;赣江下游污染源主要分布在袁河流域、锦江流域、消江流域、樟树市区江段和南昌市区江段。2016年,赣江流域共有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165个,废水入河污染排放总量为94637万吨,占江西省入河废水排放总量的26.96%,设区市城区黑臭水体多达18处,水质较差(劣V类和V类)水体27处。
生态破坏
梯级水库开发使河道连通性受到一定影响,河道生境破碎化,对河流的生态功能影响显著。库区原流水生境转变为缓流水、静水生境将使库区鱼类分布和种X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产漂流性卵的种类如赤眼鳞、鳍、鳍、四大家鱼等,由于产卵场淹没和流水河段减少,鱼卵孵化所需的漂流流程得不到满足,其自然繁殖可能受到较大影响。万安水利枢纽建成后,浮游动物种类减少较大,底栖动物也减少近一半。此外,对鱼类产卵场是致命的影响,由于水利工程引起了鱼类栖息地生态特征变化,进而影响生境质量,影响鱼类的觅食、生长,而水文、水力学因子的改变,会引起生态过程的变化,从而影响鱼类的产卵繁殖。
环境保护
河长制
江西省是中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省份,将河长制工作作为重要制度创新,2015年印发《江西省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在全省江河湖库水域全面实施河长制,赣江作为江西省X大河流,区优势明显。
2016年,吉安市划分赣江河流各社区段,并实施“河长制”,点对点管理。
2017年,吉水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全面启动24.5公里赣江吉水段最美岸线建设。借助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契机,投资约20亿元,建设集游船码头、城市阳台、明代古城墙、郊野湿地和中国进士文化园等串联一体的12.8公里路堤结合滨江景观带,在县城呈现出高峡平湖、碧波荡漾的吉水人文水景观,精心打造县城滨江景观生态长廊。
20X以来,赣县区认真落实河长制,赣江干流(赣县段)水质明显改善,储潭省控断面水质类别达到Ⅲ类水质及以上,新庙前、潭坑口国控断面水质类别年均值稳定在II类,达标率X;桃江江口、平江江口、赣县梅林国控断面水质类别年均值稳定在Ⅱ类,达标率X。
其他
2010年,瑞金市出台了《加强赣江源头环境保护实施意见》,加强对赣江源头的生态安全保护。《意见》规定,禁止在保护区内新建有污染企业,禁止在城镇生活饮用水一、二级保护区设立污水排放口,禁止在保护区内开山采石、采矿,禁止在林区砍伐天然阔叶林,禁止在保护区内排放超标污水。同时,该市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对保护区内现有污染企业实施关停或整改达标逐步转入工业园区。《意见》还规定,在全市农村建立人畜粪便管理制度,探索简易可行、适度集中的生活污染处理方式,推进生活X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该市出台赣江源头环保新规之后,将使赣江源水质达到Ⅱ类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X。
在《江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规划(2012—2о30年)》中,江西省还专门针对赣江等河流的生态系统及水生生物保护加大了规划设置力度,在赣江流域内新增了吉安鲥鱼、仙女湖、桃江刺鲃产卵场、濊水特有鱼类、上犹江水库鰕鯱鱼产卵场等8处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
编辑客家文化城
客家文化城位于赣县县城的东南面,南依贡江,对望杨仙岭,远眺峰山,山、水、城相互映衬。文化城于2003年9月开工,2004年10月竣工。整体设计外方内圆,整个建筑风格既秉承了传统文化建筑理念,又结合了地方人文特色,集祭祀庆典、文博展览、商贸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家文化建筑X。
客家宗祠
文化城是十九届世客会的重要参观点之一,中国(赣州)客家文化节主会场,中国客属第三届恳亲联谊大会主会场。城内包括客家宗祠、太极广场、杨公祠、艺术长廊、客家博物馆、风情街等主要景点。
滕王阁
江南三大名楼之首,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由唐高祖李渊之子X婴任洪州都督时创建的。滕王阁在古代被人们看作是南昌吉祥风水建筑,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同时,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图书馆。今之滕王阁乃仿宋建筑,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在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X仲的《营造法式》,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1983年10月1日举行了奠基大典,1985年10月22日重阳节正式开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X之际,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阁于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胜利落成。新阁距东侧唐代阁址仅百余米。重建之阁,仿古而不泥古。
滕王阁
2000年,滕王阁被评为全国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4X旅游景区。2002年,被南昌市评为“新豫章十景”之一。2004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井冈山风景名胜区
井冈山风景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境内,地处湘东赣西边界、南岭北支、罗霄山脉中段。是国家5X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X红色旅游景点景区,是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高山田园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风景名胜区范围333平方公里,海拔最高处为平水山,达1779.4米,有11大景区、76处景点、460多个景物景观。主要分为茨坪、黄洋界、龙潭、主峰、茅坪、桐木岭、湘洲、笔架山、仙口等景区。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是茨坪中心景区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观,它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由X碑、X堂、雕塑园、碑林四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四百亩,始建于1985年,1987年9月落成。
相关文化
编辑诗词作品
《鹧鸪天·绿橘梢头几点春》
——宋·晏几道
绿橘梢头几点春。似留香蕊送行人。
明朝紫凤朝天路,十二重城五碧云。
歌渐咽,酒初醺。尽将红泪湿湘裙。
赣江西畔从今日,明月清风忆使君。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毛X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客家文化
赣南是客家民系的摇篮,是大陆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保留着丰富的客家民俗事象。赣南客家民俗不仅包含赣南着客家人迁移的历史,而且还蕴涵着绚丽多彩的客家文化。客家先民的南迁,带来了传统的中原文化,这种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交流整合而逐步演变为富有客家特色的文化,再加上赣南山区的相对封闭性,使得客家民俗原生态性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赣南客家地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具有“新”“奇”“特”的民俗差异性。
客家民居文化讲究聚族而居,典型代表是客家围屋,大多呈“口”字分布,墙体厚重,四角建有碉楼,上X眼,具有良好的防御功能;客家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富有特色,如客家擂茶,日常招待客人,小孩出生、老人祝寿以及节日庆典等必不可少;客家民俗文化极其丰富,客家民俗活动很多,春节期间有龙灯、蛇灯、鲤鱼灯、狮灯、马灯等各种灯彩表演,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等,中秋节有放孔明灯、请月光姑姐等活动;客家山歌和采茶戏文化:客家人喜欢客家山歌,一曲客家山歌会激起海外客家赤子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情思。赣南采茶戏以载歌载舞见长,诙谐风趣,具有浓厚的客家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赣文化
赣文化又被称为江西文化、赣鄱文化,是江西有史以来发展过程中的精神、物质文明成果的总称。赣文化起源于吴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多种文化影响,经过不断的文化碰撞和积淀、升华,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赣文化是一种有深厚根基的地域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从秦汉时期,秦始皇曾派军队戍守五岭,汉武帝曾经为了平南越而派部队出豫章,江西的交通战略地位就显现了出来,并因此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中国北方战乱,大量的人口南迁,江西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文化也开始出现繁荣之兆。隋唐以后,国家的经济中心逐渐向南方转移,江西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经济发展繁荣,到宋代,赣文化的发展达到鼎盛。
赣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让中华文化有了新的发展高峰,也推动了江西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赣文化的内容X丰富,哲学思想以及宗教学派比较活跃,而且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中国文化史上的儒家思想、道教以及佛教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甚至一度代表了中华X文化。在当代,赣文化的发展内容进一步得到了丰富和充实,“八一”南昌X、井冈山革X据地、中央苏区等都展示着红色革命文化,曾为中华X的独立与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都是赣文化的闪光点,也是赣文化X的再一次升华。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张江江. 赣水、赣县得名考[J]. 黑龙江史志, 2015, (03): 4+6.
[2]韩会明, 游文荪, 简鸿福等. 赣江流域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特征及其概率关系[J]. 人民长江, 2021, 52(05): 44-49.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1.05.008.
[3]刘卫林, 华X, 张景嵘等. 基于Budyko假设的赣江流域径流变化归因识别[J]. 人X江, 2022, 43(09): 90-97.
[4]龚云龙, X民, 鲁向晖. 赣江流域水土保持区划探讨[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7, 36(06): 57-61.
[5]陆健刚, 傅艳梅. 赣江流域2000—20X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分析[J]. 江西科学, 2022, 40(05): 865-869. DOI:10.13990/j.issn1001-3679.2022.05.008.
[6]黄燕平, 罗蔚. 赣江径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分析[J]. 人民长江, 2012, 43(15): 27-31.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12.15.005.
[7]程宗锦. 赣江探源[J]. 江西社会科学, 2003, (04): 231-233.
[8]邹大胜, 姚立强, 刘雁翼等. 河长制下赣江流域管护对策研究[J]. 人民长江, 2021, 52(S2): 37-40.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1.S2.009.
[9]陈珺, 嵇敏, 林江等. 赣江尾闾河段水沙特性及河床演变[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2, 32(03): 1-5.
[10]李小聪, 王安东, 万建军等. 华夏地块生长与演化:来自赣江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Lu-Hf同位素的制约[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 17(03): 145-153.
[11]郭福生, 刘林清, X等. 江西省丹霞地貌发育规律及旅游区划研究[J].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7, (03): 214-222.
[12]李文婷, 杨肖丽, 任立良. 赣江流域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蓝绿水的影响[J]. 水资源保护, 2022, 38(05): 166-173+189.
[13]王子彤, 张鹗. 赣江鱼类物种更新名录[J]. 生物多样性, 2021, 29(09): 1256-1264.
[14]邢圆, 吴X, 欧阳珊等. 赣江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受胁因子初探[J]. 生物多样性, 2019, 27(06): 648-657.
[15]黄莉, 刘以珍, 雷平等. 赣江流域水生植物多样性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4: 600-604. DOI:10.13764/j.cnki.ncdl.2014.06.018.
[16]陆玉麒. 论赣江流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及其规律性[J]. 历史地理, 2006, (00): 115-130.
[17]古代江西历史沿革[J]. 中国测绘, 2015, (03): 60-63.
[18]许海远, 戴华君. 赣江水运引X济一片繁荣[N]. 中国交通报, 2008-09-09
[19]曹茜, 刘锐. 基于WPI模型的赣江流域水资源贫困评价[J]. 资源科学, 2012, 34(07): 1306-1311.
[20]郭文卿. 赣江流域丘陵山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J]. 自然资源, 1988, (04): 1-7.
[21]明海英. 赣文化的特质与内涵[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0-07-31. DOI:10.28131/n.cnki.ncshk.2020.002844.
[22]曾维才. 试论赣江流域在客家民系形成中的地位[J]. 江西社会科学, 1992, (02): 94-98.
[23]客家文化城.中国江西网. [2023-07-25].
[24]井冈山风景名胜景区.吉安市人民X. [2023-07-25].
[25]赣州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 江西省赣州市地名志[M]. 1988.08: 324.
[26]方玉杰. 基于SWAT模型的赣江流域水环境模拟及总量控制研究[D]. 南昌大学, 2015
[27]熊凯. 江西省赣江流域水资源情况分析[J]. 江西农业, 2018, 129(04): 71-72. DOI:10.19394/j.cnki.issn1674-4179.2018.04.061.
[28]吴君晓. 江西地脉与自然旅游资源[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1): 5-7. DOI:10.16227/j.cnki.tycs.2010.01.098.
[29]刘益辉, 邓必荣. 赣江下游河道变迁及对环境的影响赣中[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 (02): 162-165.
[30]傅春, 黄悦容, 裴伍涵. 赣江流域产水功能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2, (04): 31-40.
[31]白丽, 唐林森. 赣江流域径流地区组成分析[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8, 18(12): 161-162.
[32]赣湖星罗棋布无水不清 水系独立提供天然屏障.中国江西网. [2023-08-17].
[33]盘点一下那些流经樟树的河流与湖泊.樟树市人民X. [2023-08-17].
[34]江西峡江河湖治理:由“污”到“清”再到“美”.人民日报. [2023-08-17].
[35]邢圆, 吴X, 欧阳珊等. 赣江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受胁因子初探[J]. 生物多样性, 2019, 27(06): 648-657.
[36]黄达, 张翔, X等. 赣江上游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 (07): 91-94+103.
[37]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赣南[M]. 北京/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7: 19.
[38]交通部水运司. 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交流大会文集.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 224.
[39]刘建新. 赣江中游河道防洪能力初探[J]. 江西水利科技, 2004, (02): 99-104.
[40]罗盛槐主编, 《江西省农牧渔业志》编纂委员会编. 江西省农牧渔业志[M]. 合肥: 黄山书社, 1999.08: 573.
[41]自然地理.赣州市人民X. [2023-07-27].
[42]刘福茂. 遂川江流域暴雨山洪灾害及防御对策[J]. 水利水电快报, 2008: 146-147. DOI:10.15974/j.cnki.slsdkb.2008.s1.028.
[43]郭程程, 刘惠英. 赣江中游禾水河水沙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2023: 105-117. DOI:10.13928/j.cnki.wrahe.2023.05.010.
[44]雷呈, 黄琪, 倪才英等. 袁河流域河流生境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3(04): X-432. DOI:10.16357/j.cnki.issn1000-5862.2019.04.15.
[45]黄旭华, 王永文, 李喻鑫. 江西省锦江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 (01): 100-105.
[46]张保福, 成云富主编. 华夏揽胜 上[M].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11: 370.
[47]兰盈盈. 赣江三角洲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关系及其生态效应[D]. 中国地质大学, 2017
[48]肖志愿, 喻虎圻, 赵红书等. 赣江新区儒乐湖水生态治理措施研究[J]. 陕西水利, 2019, (12): 200-202. DOI:10.16747/j.cnki.cn61-1109/tv.2019.12.075.
[49]游海林, 吴永明, 杜冰雪等. 1950—2016年赣江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水利水电技术, 2019, 50(07): 48-54. DOI:10.13928/j.cnki.wrahe.2019.07.006.
[50]黄彬彬, 徐娴, 韦越等. SWAT模型在赣江流域的适用性及参数敏感性[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21, 40(04): 1-7.
[51]邴建平, 邓鹏鑫, 吴智等. 赣江流域生态流量与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研究[J]. 人民长江, 2023, 54(02): 127-131.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02.019.
[52]程华, 张冬. 赣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梯级调度措施的初探[J]. 水利技术监督, 2018, 145(05): 103-107.
[53]龚向民, 李昆, 万淑燕等. 人类活动与赣江流域泥沙变化规律研究[J]. 江西水利科技, 2006, (01): 24-27.
[54]陈明, 廖月清, 郑小俊等. 基于多元统计技术的赣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J]. 环境化学, 2021, 40(12): 3861-3874.
[55]丰桂珍, 杨银, 江立文. 赣江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1, 43(10): 1274-1279. DOI:10.15985/j.cnki.1001-3865.2021.10.010.
[56]33个断面全面达到Ⅱ类 江西赣江干流水质实现类别突破.中国新闻网. [2023-08-07].
[57]邹淑珍. 赣江中游大型水利工程对鱼类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 南昌大学, 2011
[58]陈昌春, 张余庆, 项瑛等. 土地利用变化对赣江流域径流的影响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10): 1758-1769.
[59]刘建锋. 南鄱阳盆地的断裂及组合样式浅析[J]. 科技论坛, 2017
[60]江西宁都县北部大地热流特征及地热资源成因机制J.地质通报. [2023-08-10].
[61]韩竹军, 张秉良, 曾新福等. 江西中北部基岩区断层泥显微构造特征及意义[J]. X地质, 2018, 40(04): 903-919.
[62]魏秀喆, 孙存礼, 周琴宜. 江西省区域地层研究新进展[J]. 中国区域地质, 1983, (04): 31-42.
[63]X. 华南赣州地区早古生代晚期—中生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64]郭文卿. 赣江流域丘陵山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J]. 自然资源, 1988, (04): 1-7.
[65]霍明远, 郭文卿, 郎一环.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的一般模式与应用——以赣江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1987, (03): 193-204.
[66]李孜沫. 赣江流域古村落时空演化与区域开发[J]. 科技创业月刊, 2020, 33(11): 63-67.
[67]肖则佑, 漆富勇, 范会虎等. 江西赣州盆地盐湖型锂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OL]. 华东地质, 2023: 1-11.
[68]马厚明, 赖志坚, 鄢新华等. 江西吉泰盆地卤水锂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远景分析[J]. 地球学报, 2021, 42(05): 617-627.
[69]方起东. 运用卫星像片研究鄱阳湖的成因和演变. 遥感信息, 1988, (1).
[70]鄱阳湖流域的构成——赣江流域.江西文明网. [2023-07-27].
[71]李恒凯, 刘小生, 李博, 李发帅. 红壤区植被覆盖变化及与地貌因子关系——以赣南地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4, 34(1): 103-109.
[72]中国土壤地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3-08-08].
[73]陈青法, 方灵兰编著. 简明林业辞典[M]. 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1.05: 235.
[74]杨孝寰, 金聿, 南登昆主编. 最新科技知识手册[M].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11: 333.
[75]钱萍, 杨清培, 裘利洪等. 江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研究[J]. 湖北X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8(03): 277-281.
[76]陈宏文, 张萌, 刘足根等. 赣江流域淡水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健康状态的鱼类F-IBI值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09): 1098-1107.
[77]黄彬彬, 李光锦, 丰茂成等. 基于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赣江干流健康评价[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0, 31(05): 30-36+41.
[78]黄族豪, 刘宾, 陈东等. 安徽赣江吉安段鸟类多样性研究[J]. 四川动物, 2008, (04): 610-614+617.
[79]刘以珍, 葛刚, 徐燕花等. 赣江河岸带种子植物区系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11): 1256-1261.
[80]黄兆祥, 朱爱民, 熊X等. 赣江沿岸植被及其生态对策[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990, (02): 8-15.
[81]钟平华, 温馨, 陈勇等. 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调查[J]. 南X业科学, 2021, 49(05): 50-52. DOI:10.16259/j.cnki.36-1342/s.2021.05.012.
[82]罗振瑞, 罗水长生. 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现状与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 613(23): 184.
[83]赵亮. 江西省流域农产品虚拟水贸易发展绩效测评——以赣江流域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1, 40(02): 124-128+134.
[84]江西第二条高等级航道赣江樟树至南昌段全面开工.中国X网. [2023-08-09].
[85]江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江西省人民X. [2023-08-09].
[86]去井冈山的理由.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08-16].
[87]井冈山景区旅游收入稳定增长.吉安市人民X. [2023-08-16].
[88]“江南名楼”滕王阁迎2023年第200万名游客 暑期旅游正热.中国新闻网. [2023-08-16].
[89]陈昌春, 王腊春, 姚鑫等. 赣江流域大(Ⅰ)型水库工程影响下的枯水变异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5: 1-6.
[90]万安水电站.吉安市人民X. [2023-07-28].
[91]汪路瑶, 曹民雄, 马爱兴等. 赣江石虎塘枢纽坝下Ⅲ级航道整治方案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9, 19(04): 136-138.
[92]文志华. 对赣江(樟树~南昌)航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与防洪水利关系的认识[J]. 水运工程, 2000, (02): 34-38. DOI:10.16233/j.cnki.issn1002-4972.2000.02.009.
[93]陈习龙. 浅谈赣江内河航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技术[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5, 15(02): 253-254.
[94]我国高铁大跨斜拉桥设计时速达350公里.科技日报. [2023-07-26].
[95]李文勃. 樟树赣江二桥总体设计[J]. 上海公路, 2020: 48-53.
[96]龚向民, 李昆, 刘筱琴等. 赣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与发展态势研究[J]. 人民长江, 2006, (08): 48-50.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06.08.019.
[97]鲁向晖,X娜,白桦,陈章诚,李阳. 赣江流域近30年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0
[98]黄一, 余锦龙, 陈文姬等. 赣江流域规划梯级重要水利枢纽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J]. 江西科学, 2014, 32(05): 699-703. DOI:10.13990/j.issn1001-3679.2014.05.027.
[99]吉安:赣江河流划分社区段 实施“河长制” 管理“点对点”(图).中国江西网. [2023-07-25].
[100]吉水全面推行“河长制”护好赣江沿线青山碧水.吉安市人民X. [2023-07-25].
[101]赣县区20X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报告.赣县区人民X. [2023-07-28].
[102]江西瑞金出台赣江源头环保新规[J]. 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 2010, (09): 4.
[103]以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案支撑全国水环境管理.人民网. [2023-08-08].
[104]江西南昌滕王阁.南方网. [2023-07-25].
[105]滕王阁景区介绍.滕王阁官网. [2023-07-25].
[106]滕王阁风景区.江西省文旅厅. [2023-07-25].
[107]井冈山烈士陵园.中国经济网. [2023-07-25].
[108]井冈山烈士陵园.中红网. [2023-07-25].
[109]赣江,南昌的记忆之河流.澎湃新闻. [2023-07-25].
[110]江南有丹橘.新民晚报. [2023-08-16].
[111]风卷红旗过大关——《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赏析.解放军报. [2023-07-25].
[112]陈涛, 崔胜军. 赣南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状况分析与对策[J]. 农业考古, 2007, (06): 176-178.
[113]匡丽, 肖月. 赣文化的解读与当代传播[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 32(17): 191-192.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