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于1919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目的是解决战争造成的问题以及安排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等。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以美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为一方的协约国战胜以德国、土耳其和奥匈帝国为一方的同盟国而告终。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分割和重新分割殖民地,对付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协约国一方召集了巴...

巴黎和会是X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于1919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目的是解决战争造成的问题以及安排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等。

会议背景

编辑

1914年爆发的X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以美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为一方的协约国战胜以德国、土耳其和奥匈帝国为一方的同盟国而告终。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分割和重新分割殖民地,对付世界范围内的X革命运动和X解放运动,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协约国一方召集了巴黎和会。

参加和会的主要国家各怀争霸计划,并都想在战后分赃中获得最大份额。美国是X次世界大战的暴发户,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军事得到了超常发展,国民财富几乎超过了整个欧洲,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美国凭借自己的实力妄图称霸世界。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参众两院联席发表“十四点原则”,提出了解决战后问题的全面方案,它实质上是美国称霸世界的纲领。“十四点原则”内容主要有 : 主张公开缔结和平条约,反对“秘密的国际谅解”;主张无论平时或战时,“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XX”;主张“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主张对殖民地问题要“作出X的、坦率的和X公正的调整”;主张在解决有关俄国的问题时,世界上其他国家须保证“最X的合作”,使俄国“进入X国家的社会”;主张“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法国在大战期间一直是欧洲的主战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负债累累。但德国被打败了,法国成了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国和世界上第二大殖民帝国。一战后法国最重要的外交目标是重建欧洲大陆霸权,而实现目标的关键环节是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为此,法国主张把德意志帝国整个打碎,向它索取巨额赔款,并在军事上严格加以限制,使它今后再无复兴的希望。

英国在大战中实力遭到削弱,但也有收益,德国的战败,使英国摆脱了国际市场上的一个激烈竞争对手。同时,在大战期间,它趁机夺取了德国的许多海外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的大片属地。英国的殖民地比战前更扩大了,而且这时它仍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因此战后英国追求的战略目标仍然是世界霸主地位,但重点在欧洲。

意大利在一战中损失不小,共负债44亿美元。它希望在宰割战败国中得到弥补。意大利还要求兑现1915年4月《伦敦协定》中许诺给它的领土,独占亚得里亚海,以建立在东地中海的霸权。

日本在战争中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个暴发户,经济得到急剧X,它乘西方帝国主义忙于欧战无暇东顾之机,尽力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扩张,它占领了原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加罗林X岛、马绍尔X岛和马里亚纳X岛,并夺得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战后日本的战略构想是力图保持大战期间夺得的赃物,进而称霸远东和太平洋地区。

而中国参加和会的最初目标是废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各项X,这些要求包括:废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X;封闭外国在中国的邮政电报机构;取消各国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归还租界;承认中国的关税自主等。后来根据形势变化,把收回德国在战前取得的中国山东胶州湾的权益作为了首要的诉求。

参会国家

编辑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镜厅开幕,出席会议的有27个战胜国的代表。其中有和会的组织者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有曾经站在协约国方面作战的中国、比利时、巴西、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汉志(今沙特阿拉伯的一部分)、洪都拉斯、古巴、利比里亚、巴拿马、尼加拉瓜、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暹罗(今泰国)、捷克斯洛伐克;还有同德国及其盟国断绝外交关系的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和乌拉圭。

出席会议的上述各国地位是不平等的,共分四个等级。X个等级是“享有整体利益的”美、英、法、意、日五国,它们各自拥有5名全权代表,有权出席一切会议。第二个等级是“享有局部利益的”大多数国家,它们只能拥有2—3名全权代表(中国仅有2名),而且只能参加讨论与它们有关问题的会议。第三个等级是与德国及其盟国断绝外交关系的国家,它们只能拥有1名全权代表,并且在讨论的问题涉及这些国家时才能出席。第四个等级是中立国和即将成立的国家,它们必须在美、英、法、意、日五国之一的邀请下才能出席有关问题的会议。

苏维埃俄国没有受到邀请。在合约的条款拟就并提交和会以前,德国、保加利亚、奥地利、匈牙利等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

会议规模空前,参加会议的各国正式代表一千多人,其中全权代表70人。此外,还有殖民地附属国、小国和战后新成立国家的非正式代表、社会团体代表。其中,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分别组成以总统伍德罗•威尔逊、首相劳合•乔治、总理克里孟梭、首相奥兰多、外务大臣牧野为团长的代表团。中国派出了外交总长陆征祥、驻法公使胡惟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美公使顾维钧、驻比利时公使魏宸祖五人为全权代表的22人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

 组织机构

编辑

巴黎和会的会议分为最高会议、专门会议和全体会议:

最高会议

拥有决定和会进程与一切重大问题权力的“最高会议”,其最初机构是“十人会议”,由英、法、美、意、日五国的首席代表和第二代表组成,他们分别是: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国务卿兰辛,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外交大臣贝尔福,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外交部长毕勋,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后由尼蒂接替)、外交部长索尼诺,日本外务大臣牧野、珍田。1919年3月15日后,为更便于秘密磋商,美、英、法、意首脑组成“四巨头会议”,并在它之下成立了由一个美国国务卿兰辛、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法国外交部长毕勋、意大利外交部长索尼诺(后由蒂东尼接替)、日本外务大臣牧野组成的“五人会议”,以取代“十人会议”。因意大利在一战中起的作用小,国家实力弱,奥兰多在会议上只是一个配角,会议往往又缩成了威尔逊、劳合•乔治和克里孟梭的“三人会议”。由此,真正操纵巴黎和会的是英、法、美“三巨头”,和会上的一切决定重大问题的协议都是他们在幕后事先达成。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四巨头,左起: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专门会议

巴黎和会的专门会议是指各种专门问题的“特别委员会”,它由相关国家的代表和专家组成,其任务是预备草案,提供给最高会议参考,如国际联盟委员会、赔偿委员会、领土问题委员会、条约起草委员会、战争责任委员会等。

全体会议

巴黎和会全体会议由出席会议的各国按规定的比例派出代表组成,其名额和权利是不平等的,英、美、法、意、日各5名,比利时、巴西、塞尔维亚各3名,中国、希腊、葡萄牙等国各2名,古巴等国各1名。

在X次全体会议上,选举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为大会主席,美国国务卿兰辛、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和日本全权代表西园寺为副主席。整个巴黎和会六个月的会期里,全体会议一共召开了七次,各种重要决议名义上最后都要由全体大会表决通过,但这只是一个会议程序,走走过场,不起任何作用,小国、弱国的意见在和会上根本得不到重视。

会议内容

编辑

巴黎和会表面上的任务是战胜国对战败国制订和约,建立战后世界和平。实际上,帝国主义召开和会的目的,是要按照战后新的实力对比瓜分战争赃物,策划绞杀新生的苏维埃X,扑灭正在蓬勃高涨的世界革命运动,以便尽快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奴役世界的“新秩序”。帝国主义列强都带着瓜分世界的阴谋计划前来参加会议。会上,美、英、法、意、日等国既互相撕咬又相互勾结。会议上讨论的主要问题如下:

国际联盟问题

和会伊始,就为议程顺序展开激烈争吵。美国威尔逊坚决要求会议先讨论国际联盟问题,并主张把国际联盟与和约构成统一整体,盟约列为和约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的目的是先建立国联,并争得盟主地位,通过国联来操纵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及其领土的分割,以捞得更多好处。但英法两国更为关切自身的利益,主张将二者分开,优先讨论瓜分领土、殖民地和战争赔款问题,因为战争期间战败国的许多殖民地和领土事实上已被英、法、日所占领,这些国家只是需要让会议来确认它们夺得土地的“合法性”。“十人会议”经过四天争论,最后达成妥协,决定国联问题与其它问题同时进行讨论。1月25日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筹组国际联盟的决议,决定将国联问题交给以威尔逊为首的专门委员会研究,由该委员会负责制定国联盟约草案。并决议《国际联盟盟约》为凡尔赛和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国坚持把德国的殖民地和由协约国军队占领的原奥斯曼帝国部分领土,交由国际联盟处理,实行委任X,在委任X地内,实行“门户开放”原则,国际联盟会员国在关税和原料来源方面机会均等。但所有帝国主义国家反对将殖民地交给战败国,英法等国甚至主张由实际占领国正式予以并吞。经长时间的争吵和妥协,各国代表同意了美国提出的委任X制度,但德国的殖民地和原奥斯曼帝国在中近东的领土,由国际联盟交给已经占领了它们的英、法、日、比利时等国实行委任X;英、法作为让步,同意在委任X地实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

在如何看待国际联盟的性质和任务的问题上,美、英、法之间也存在尖锐的分歧,彼此争吵不休。威尔逊想拆散旧有的英日同盟和英法协约,用国际联盟取而代之,从而为美国建立世界霸权廓清道路。法国主张在国际联盟下建立一支国际军队,企图使这支军队受世界陆军强国法国的控制,以便使国联成为夺取欧洲霸权的工具。英国仅希望把国联作为一个国际咨询机构,对国际上所发生的问题实行大国“仲裁”,英国妄图在“仲裁”中居主导地位以操纵国际事务,借此保持其在欧洲和世界的霸权利益。

威尔逊所倡导建立的国际联盟,表决实行票决制,其实际控制权为英法所掌握。国际联盟规定的委任X制度,使英国得到了拥有一千万人口的领土,法国获得了拥有七百五十万人口的地区,日本获得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国际联盟盟约和后来的凡尔赛和约,主要加强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以及英国在海上、特别是地中海上的X,也加强了日本在远东的势力。因在和会中未捞到好处,美国参议院在1919年11月19日以53 :38的多数拒绝批准和约,美国未加入国际联盟。

对德问题

疆界

德国疆界的划分是和会争论最激烈的问题。对于德国的西部疆界,法国提出收回1870年普法战争后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洛林,还要求取得边界上产煤丰富的德国萨尔区;法国以保障自身安全为由,要求德法的边界东移到莱茵河,莱茵河以西的德国领土由法国军队占领,或者将莱茵河左岸的德国各省合并建立一个独立的莱茵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不能拥有武装,不准同德国合并。对于德国的东部疆界,法国竭力要求建立一个包括波兹南和但泽等地区的X兰。

法国宰割德国的计划,与英国的欧洲均势政策相冲突,美国也不愿过分削弱德国,因此法国的要求遭到英美联合反对。美英反对莱茵区和德国分离,主张仍属德国;莱茵河以西由战胜国暂时占领,以东建立一个50公里宽的非军事地区。法国安全由美英共同保证,在遭到新的侵略时,它们将予以援助。为此,法国不得不放弃对莱茵区的要求。

法国坚持要得到萨尔,克里孟梭声称,得不到萨尔,法国绝不在任何协定上签字,威尔逊也愤怒地表示要退出会议,会议一再陷入僵局,几个谈判“巨头”从一个房间跳到另一房间,X曾嘲笑他们就是一X互相撕咬的野兽。最后法国半官方的《时报》发文放出舆论,暗示在萨尔问题上准备作出让步。最后他们找到的一个妥协方案: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期满后由萨尔区全民投票决定归属或者由国际联盟继续代管。

赔款

赔款问题争论的焦点是赔款总额及其分配。法国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目的是复兴法国经济并X德国经济,它提出的赔款额高达6000亿—8000亿金马克。和会专门委员会建议赔偿额为4800亿金马克。英国主张赔款额不应超出战败国的赔偿能力,而且支付期限应止于造成战争的这一代人,提议德国赔偿总额为400亿金马克。美国认为,压给德国的赔款额负担过重,可能导致德国经济崩溃,赔款义务不能正常履行,美国在欧洲的大量战债就难以收回,它主张赔偿额不超过250亿美元。由于意见分歧,最后决定暂不确定赔偿额,交由专门的赔偿委员会去研究解决,并限于19X5月1日前把确切的赔偿数额通知德国。

赔款的分配上,英法等国各不相让。英国提议法国、英国和其它战胜国分取赔偿款的比例为50%、30%、20%;但法国则坚持分得58%、英国25%,经过长时间讨价还价后,法国克里梭要求非获取56%不可;美国威尔逊最后给出折衷方案:法国得56%,英国得28%,其余战胜国得16%。结果,没有达成协议。

裁军

英、法、美等国对于德国裁军问题的政策也各不相同。英国明确要求德国裁军,特别注重物质方面的裁军。英国的具体主张是:允许德X留20个师30万人的军队,在12年期限内实行义务兵役制,反对征兵制,军备将被严格限制,总参谋部将被取消,所有的军工厂将被严密监控,莱茵兰实现非军事化。法国对于通过德国裁军有效保证欧洲安全的说法一直持比较怀疑的态度,而对于莱茵兰的关注明显超过了对裁减德国军备和军事控制的关注,认为控制莱茵兰比裁军和军事控制德国对于法国安全来说更重要。法国的具体建议为:德国必须减少军校,高级指挥官和总参谋部将被废除;严格限制战争物资;把德国军队限制在20万人之内,服役期为一年,实现兵役制;严格限制军官以及没有军衔的军官,他们各自的服役期将分别为25年和15年。美国的具体主张是:德国建立一支45万人长期服役的志愿兵役部队,至于德国工业、军事训练、国家监督这些问题等待实现普遍裁军之后再解决。德国裁军只是通向普遍裁军的X步,不太过分地减少德国军队将在未来的讨论中有利于实现普遍裁军,强烈反对持续监控德国裁军。

德国针对战胜国关于裁军的意见要求,提出五项反对建议:广泛的陆上裁军将是互惠的,与此同时废除义务兵役制;可以同意X莱茵河左岸的要塞,但不能撤出所有的军队,只有当法国和比利时建立一个相应的非军事区时,德国军队才能撤出该地区;以战略重要性为说辞,破坏德国铁路的要求必须予以拒绝,因为所有铁路对于经济来说都是必需的;国际海运政策由来已久,所有从事国际海运的国家都应该有自己的地位,要不是由于国际海运政策,海上的武装船只将被禁止,军备对于保卫海岸线是必要的,应予以保留;除了创X际联盟之外,保证领海之外的航行X的原则应得到认可,保护商业X以及在和平与战争中新出现的服务业的X。

和会“最高会议”达成一致:一战期间的《停战协议》无限期延长,不能再有额外的重大改动;成立“最高战争委员会”,并由它委托给特别的裁军委员会来拟定军事条款。

阜姆问题

经奥兰多提示,“四人会议”才审议意大利的各项要求。意大利不但坚持要兑现1915年4月的《伦敦协定》,并进一步要求获得处于亚得里亚海枢纽地位的阜姆港(今里耶卡)。英法都不愿意意大利加强其在南欧和地中海的地位,美国为了扩大在巴尔干的影响,也不支持意大利的要求。奥兰多表示,如果得不到阜姆港,他无法返回意大利。4月24日,奥兰多退出和会返国,以此进行威胁。英、法、美三国首脑乘奥兰多退席的机会,决定把原许给意大利的土耳其西部的最大港口城市斯麦纳(今伊兹密尔),改由希腊占领。奥兰多担心,在自己缺席的情况下签订的和约,可能对意大利更加不利。5月10日,他主动悄悄返回和会。

山东问题

山东问题是1919年1月27日“十人会议”讨论处置战前德国的殖民地问题时提出来的。1897年,德国借口其传教士在山东被杀,派兵占领青岛,强迫清X与其签订了为期99年的对山东胶州湾沿岸区域的租借条约,并进一步把山东半岛变成其“势力范围”。一战中,日本打败德国,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租借地;随后用武力迫使中国X签订了“二十一条”,继承了 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和利益。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

巴黎和会上,中方最初提出了七个诉求:一、废除势力范围。二、撤退外国军队、巡警。三、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四、撤消领事裁判权。五、归还租借地。六、归还租界。七、关税X权。这意味着取消所有列强在中国的一切X和利益,在英法美操纵的和会上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诉求后来就调整为一个:收回德国在战前取得的中国山东胶州湾的权益。

五强之一的日本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是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借地和太平洋上的重要岛屿,以确立日本在东亚地区的优势。日本认为自己应当继承德国权益,理由是自己出兵打下了山东与胶济铁路,是对德作战的结果;同时中国X必须承认中日双方所签订的“二十一条”。而中国代表团反驳理由,一是依据国际法“武力胁迫原则”和“情势变迁原则”,“二十一条”条约应该归于失效;二是中国也参与了一战,所以条约必须废除。

因巴黎和会主要讨论德国问题和国际联盟问题,山东问题被搁置起来,直到1919年4月和会才恢复对山东问题的讨论。和会上日本坚持有中日密约,加之有一战时英法为求得日本参战而同其签订了承担支持日本的秘密协定。在日本表示若要求得不到满足将会拒签和约、不加人国际联盟的情况下,威尔逊被迫妥协。1919年4月30日,美、英、法三国首脑会议经三次讨论后决定:德国将山东的所有权益让于日本,日本将德国租借地胶州湾及其它政治性权利交还中国,只保留经济性权利。并将此纳入对德和约156—158条。

干涉苏维埃革命问题

整个和会期间,有一项并非会议正式议程却始终在明里暗里进行策划的内容,那就是武装干涉俄国、匈牙利等苏维埃国家革命。1914年以来的三年里,俄国一直与协约国家并肩与同盟国作战,1917年国内发生布尔什维克主义者革命,俄国退出一战;甚而布尔什维克党XX用土地和资源给德国来换取和平。为防止俄国革命及其思想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蔓延,巴黎和会期间,列强反复提及苏俄问题: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在和会预备会上公然要求组织200万反对苏俄的远征军;批准对俄经济X,在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组成“防疫地带”,抑制俄国革命导致自己国家附近的社会X;“四人会议”接见俄国各种反革命组织的代表。和会批准了反苏武装干涉计划,确立和划分了各国在俄国行动的范围,并讨论利用苏俄邻国的军队进行武装干涉的计划,和会实际上成了指挥反苏战争的司令部。

巴黎和会还成立策动武装干涉匈牙利革命的指挥部。1919年3月21日当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时,巴黎和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对匈牙利实行经济X。自4月16日起,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法国、捷克斯洛伐克军队等干涉军在巴尔干协约国军总指挥、法军将领的统率下先后从东线、南线、北线展开全面进攻,总兵力达到20~22万人。克里孟梭代表巴黎和会两次向匈牙利X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匈牙利红军停止进攻,撤至停战协定规定的分界线内。7月5日,和会作出进一步武装干涉匈牙利的决议,终于在8月初颠覆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凡尔赛和约

编辑

《凡尔赛和约》共有两大部分,440条条文。国际联盟盟约作为X大部分载入凡尔赛和约。和约的第二大部分是对德和约。19X1月10日,《凡尔赛和约》正式生效。

签字仪式

巴黎和会

签订和约

经过历时3个多月的激烈谈判和斗争,1919年5月初结束了对德和约的制订工作,5月7日,德国代表团被允许出席大会,和会主席克里孟梭将和约文本交给德方。德国代表团认为和约过于苛刻,要求修改。但列强很少考虑德国意见。英、法、美、日决定,如果德国拒绝签订和约,就用协约国联军进占德国领土。德国在强大的军事威胁下,X集团内部经过激烈争论,6月21日德国X宣布准备接受和约,但申明是出于无力抵抗联军,不放弃对和约的意见。6月23日德国国会决定,无保留地接受和约。

1919年6月28日下午3时,在巴黎近郊凡尔赛宫镜厅举行《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通称《凡尔赛条约》)签字仪式,德国新任外长穆勒与战胜国代表分别在和约上签字。X位签字的协约国X是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鉴于国内民众强烈的反对,北京X摇摆不定,中方最终拒签和约。

国际联盟盟约

专门委员会在2月13日按期制定出了国联盟约草案,经过无数次的争执和修改,最终于4月28日在巴黎和会上获得一致通过,于19X1月10日正式生效。

联盟盟约共26个条文。第1条规定国联的创始会员国,签署《凡尔赛和约》的27个协约国或自治领及13个被邀加入的国家为创始成员国,其他国家可经大会2/3多数的同意而加入。第2 —7条是规定国联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等主要机构,第8 — 9条是缩减军备问题,第10条是规定要保障成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问题,第11条是规定防止战争的行动,第12~15条是规定了和平解决争端问题,第16条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对任何违反盟约进行战争的成员国采取行动,直至使用军事力量,并赋予行政院以开除这种成员国的权力,第17条规定对非成员国适用盟约的和平解决争端程序,第18条 — 25条规定盟约优于其他条约的地位、委任X制度、各种国际公益事业的处理与合作、以及各种国际事务机构的管理问题,第26条规定了盟约修改的程序。国际联盟盟约规定美、英、法、意、日五国为常任理事国,四个非常任理事国;规定国联盟约理事会的职责是:草定裁军计划,审核承担委任X的各国提出的年度报告,保障会员国领土完整,向大会提出解决国际争端的议案,对侵略者实行经济和军事制裁等;《盟约》还规定将德国殖民地由国际联盟实行委任X。

对德和约

领土问题的处置

重新确定德国的疆界。割让阿尔萨斯—洛林给法国,恢复到普法战争前的疆界;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15年,萨尔区则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期满后经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德国与奥地利不得合并;北石勒苏益格经X回归丹麦;承认波兰独立并将东普鲁士和西普鲁士的部分、波兹南的部分及上西里西亚的部分归还给波兰;承认捷克斯洛伐克独立;毛来斯纳、欧本及萨尔梅迪划给比利时;将占领的梅梅尔划归立陶宛。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X市。同战前比,德国领土减少12.5%,人口减少10%。

瓜分德国所有海外殖民地。以国际联盟“委任X”形式,英法瓜分喀麦隆和多哥;英国获得东非洲;日本得到马绍尔X岛、马里亚纳X岛、加罗林X岛;比利时得到卢旺达—布隆迪;新西兰得到西萨摩亚。澳大利亚得到新几内亚、太平洋中赤道以南德属岛屿(萨摩亚和秘鲁以外),以及瑙鲁;南非联盟得到西南非洲。此外,德国在中国胶州湾半岛和山东的全部权利和X转让给日本;德国放弃在暹罗、利比里亚、摩洛哥和X的权利和X,并同意摩洛哥为法X护国、X为英X护国。和约使德X失了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及其上的1300万居民。

巴黎和会

和约文本(英文、法文译本)

军备的限制

和约规定,废除义务兵役制而代之以志愿兵役制;取消德国公民的军事训练;陆军被限制在10万员以下,其中军官总数不超过4千人;海军员额限在1.5万员以下,其中军官不得超过1500人。军舰最高限额为:6艘排量1万吨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并不准拥有潜水艇,其它军舰交给协约国或予以销毁;不得拥有军用飞机,不得拥有X或重型火炮,不得生产、储存化学武器。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莱茵河西岸的领土(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分区域占领5年、10年、15年,作为德国履行凡尔赛和约的保证;莱茵河东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和驻军。整个军事条款的履行,由国际联盟国家委员会监督。

战争责任和赔偿

和约宣布,德国及其盟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赔偿协约国遭受的一切损失。根据19X特设的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19X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限定在30年内偿清;而在19X前,德国应先向赔偿委员会偿付200亿金马克的现金及等价物。负担协约国占领军的所有费用开支。补偿战争期间被击毁的协约国船只,德国需交出总吨位在1600吨以上的商船全部,1000~1600吨之间的商船以吨数计算的1/2 ,汽船、渔船以吨数计算的1/4,内河船只总数的1/5;5年内每年给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造20万吨商船。10年内,德国需给法国供煤700万吨;此外,对法国煤矿的毁损需赔偿煤1.4亿吨。德国还需将储存的颜料和化学物品的半数,以及将1925年以前每年生产的此类产品的 1/4交给主要协约及参战国。

评价与影响

编辑

评价

巴黎和会是人类历史上X次召开的具有世界规模的缔约会议。它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的会议,也是它们继续争夺世界霸权的会议,更是损害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权益、XX革命运动的会议。和会通过的《凡尔赛和约》,主要是对德国加以处置,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新X。整个会议的进程,充分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对于巴黎和会通过的凡尔赛和约,X一针见血指出:“凡尔赛和约不过是高唱凯歌的帝国主义者的表面胜利,实质上它意味着整个帝国主义世界的崩溃。”“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X、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巴黎和会上成立的国际联盟,其主要的作用在于:维持凡尔赛条约所造就的国际“新秩序”,保护战胜国帝国主义的既得利益;敌视和遏制苏维俄国势力的发展;适应战后资产阶级和平主义X的需要,欺骗世界舆论。当然,作为X个全球性国际组织,国联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提出了集体安全原则和普遍裁军的任务,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为以后联合国的建立提供了某种借鉴。

影响

欧洲国际关系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战胜国又同德国的盟国签订了和约:对奥地利的圣日尔曼和约、对保加利亚的纳伊和约、对匈牙利的特里阿农和约、对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和约和洛桑和约,上述六个和约共同构成了帝国主义的凡尔赛X。这个X在战后长期影响着欧洲国际关系的发展。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X革命运动和X解放运动的发展,该X至20世纪30年代彻底崩溃。

亚太国际关系

巴黎和会

凡尔赛X图

巴黎和会没有调整和解决一战后美、英、日三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愈加突出的矛盾:美国的远东扩X策与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政策发生了激烈冲突,同英国展开了更激烈的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美国为了扫清称霸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道路上的障碍,于19X11月发起召开了美、英、日、法、中、意、比、荷、葡等九国参加的华盛顿会议,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自此,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X”,它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亚太地区新的国际关系构架。

德意X兴起

X和墨索里尼正是打着本国人民痛恨巴黎和约的心里,夺取全国X,建立起XX。XX及其侵略扩X策,又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根源。

战胜国强迫德国接受的《凡尔赛和约》,德国人普遍认为这是“强加的和平”。凡尔赛和约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德国的各种形式的抵抗,矛盾非常尖锐。德国X复仇主义心理和极端的X主义情绪高涨,X势力借势在德国勃然兴起,X把摧毁巴黎和约作为了X党的主要任务之一。

巴黎和会拒绝兑现《伦敦条约》对意大利的土地承诺,墨索里尼提出,“要么修改凡尔赛和约,要么进行新的战争”,激起了X主义者的愤怒,为X主义在意大利的生根发芽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和条件。

中国革命运动

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置,引发了中国的1919年5月4日中国的“五X”,北京学生、工人和社会各界举行声势浩大的XX。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慑于这场运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五X揭开了中国新X主义革命的序幕,它是世界X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巴黎和会

“五X”XX

轶闻趣事

编辑

和会地点的选择

美国和英国都不愿在巴黎召开和会,因法国人的易怒和对德国仇恨,很难提供和谈所需的平静环境。瑞士是个好选择,遗憾此时却正处于革命的边缘,又到处是德国间谍。加之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的坚持,英美才同意在巴黎召开和会。克里孟梭对会议地点的努力争取来自他的复仇心理,克里孟梭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保卫法国,抵御强大的德国。现在老对手终于倒在自己的脚下,能在自己的地盘上对德国进行一番羞辱,是最扬眉吐气的事。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普鲁士国王曾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和会的场所选择在当年德皇加冕的地方,无非要把当年的耻辱还回去。

巴黎和会开幕时间选择在1919年1月18日,这自然是克里孟梭的精心安排。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X和德皇威廉一世登基也是在这同一天。

中国档案箱失踪事件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一行于1919年1月10日从美国驻华使馆横渡太平洋,经日本抵达法国时,发现丁字号公文箱不翼而飞,箱内装着若干有关满、鲁、蒙、藏问题的绝密档案,其中包括中国与日本签订的一些密约及各种借款协定的原件,内容涉及许多日本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这些文件暴露于巴黎和会上,将对日本十分不利,但对山东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中国代表团致电华盛顿和纽约领事馆,联络美国方面查找,均无结果。据中国代表团推测,它被日本情报部门蓄意窃取的可能性最大,但是经过百般查找,始终无果,成了历史之谜。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马夫. X运动[M]. X美术摄影(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0-09: 二战前的帝国主义新危机37.

[2]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4-5.

[3]何炳松. 欧洲全史[M]. 台海出版社, 2018-03: 第三十四章,X节 :巴黎和会.

[4]马夫. X运动[M]. X美术摄影(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0-09: 二战前是帝国主义新危机39.

[5]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4.

[6]方连庆.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05: 第二章,X节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X315-316.

[7]中国历史研究院. 世界通史: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2-10: 第十部分第3节 分赃的巴黎和会737-739.

[8]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21.

[9]中国历史研究院. 世界通史: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2-10: 第十部分第3节 分赃的巴黎和会742-746.

[10]中国历史研究院. 世界通史: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2-10: 第十部分第3节 分赃的巴黎和会746-750.

[11]马夫. X运动[M]. X美术摄影(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0-09: 前言11.

[12]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2-4.

[13]方连庆.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05: 第二章,X节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X284.

[14]方连庆.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05: 第二章,X节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X285-297.

[15]方连庆.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05: 第二章,X节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X301-303.

[16]方连庆.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05: 第二章,X节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X297-301.

[17]方连庆.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05: 第二章,X节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X303-305.

[18]方连庆.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05: 第二章,X节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X305-307.

[19]方连庆.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05: 第二章,X节巴黎和会和凡尔赛X342-347.

[20]方连庆.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05: 第二章,X节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X308-312.

[21]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5-7.

[22]唐启华.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M].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4-07: 148-160.

[23]马夫. X运动[M]. X美术摄影(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0-09: 二战前的帝国主义新危机47-50.

[24]方连庆.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05: 第二章,X节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X314.

[25]唐启华.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M].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4-07: 165-205.

[26]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7.

[27]方连庆.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05: 第二章,X节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X316-318.

[28]马夫. X运动[M]. X美术摄影(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0-09: 二战前的帝国主义新危机49-50.

[29]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18-19.

[30]唐启华.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M].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4-07: 205-221.

[31]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19-22.

[32]马夫. X运动[M]. X美术摄影(电子音像)出版社, 1981-01: 二战前的帝国主义新危机51-58.

[33]方连庆.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05: 第二章,X节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X321-324.

[34]马夫. X运动[M]. X美术摄影(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0-09: 二战前的帝国主义新危机57-58.

[35]方连庆.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05: 第二章,X节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X325-333.

[36]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22-26.

[37]马夫. X运动[M]. X美术摄影(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0-09: 二战前的帝国主义新危机97-100.

[38]方连庆.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05: 第二章,X节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X333-338.

[39]苑爽.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军备问题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2-04: 第二章,第三节 巴黎和会关于德国裁军问题的谈判与规定383-454.

[40]苑爽.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军备问题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2-04: 第二章,第三节 巴黎和会关于德国裁军问题的谈判与规定458-466.

[41]苑爽.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军备问题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2-04: 第二章,第三节 巴黎和会关于德国裁军问题的谈判与规定394.

[42]方连庆.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05: 第二章,X节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X338-342.

[43]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26-27.

[44]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27.

[45]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27-28.

[46]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28-30.

[47]马夫. X运动[M]. X美术摄影(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0-09: 二战前的帝国主义新危机87-93.

[48](加)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缔造和平:1919巴黎和会及其开启的战后世界[M]. 邓峰译. 中信出版社, 2018-03: 84-110.

[49]方连庆.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05: 第二章,X节巴黎和会和凡尔赛X352-353.

[50]方连庆.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05: 第二章,X节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379-396.

[51]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32-33.

[52]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34.

[53]马夫. X运动[M]. X美术摄影(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0-09: 二战前的帝国主义新危机76.

[54]张俊义等. 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第5辑)[M].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5-11: 派系之争下的中国外交与巴黎和会1854-1865.

[55]伍朝光. 国际组织大纲[M]. 1931: 217-218. (2)

[56]何炳松. 欧洲全史[M]. 台海出版社, 2018-03: 第三十四章,第二节:国际联盟.

[57]伍朝光. 国际组织大纲[M]. 1931: 218-232. (4)

[58]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34-39.

[59]中国历史研究院. 世界通史: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2-10: 第十部分第3节 分赃的巴黎和会740-742.

[60]马夫. X运动[M]. X美术摄影(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0-09: 二战前的帝国主义新危机60-66.

[61]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39-40.

[62]中国历史研究院. 世界通史: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2-10: 第十部分第3节 分赃的巴黎和会742.

[63]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34-41.

[64]马夫. X运动[M]. X美术摄影(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0-09: 二战前的帝国主义新危机36.

[65]马夫. X运动[M]. X美术摄影(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0-09: 二战前的帝国主义新危机45-46.

[66]X选集(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74.

[67]XX. 1986: 第39卷352.

[68]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42.

[69]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43.

[70]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44.

[71]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45-46.

[72]马夫. X运动[M]. X美术摄影(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0-09: 二战前的帝国主义新危机80-81.

[73]方连庆.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05: 第二章,第三节 凡尔赛—华盛顿X的矛盾和帝国主义争霸斗争的新阶段580-612.

[74]马夫. X运动[M]. X美术摄影(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0-09: 德意X的兴起1502-1530.

[75]马夫. X运动[M]. X美术摄影(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0-09: 德意X的崛起1399-1403.

[76]杨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M]. 北京: X印书馆, 1981-01: 30-32.

[77](加)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缔造和平:1919巴黎和会及其开启的战后世界[M]. 中信出版社, 2018-03: 35-48.

[78](加)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缔造和平:1919巴黎和会及其开启的战后世界[M]. 邓峰译. 中信出版社, 2018-03: 84.

[79]唐启华.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M].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4-07: 118-138.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240/

(55)
词条目录
  1. 会议背景
  2. 参会国家
  3.  组织机构
  4. 最高会议
  5. 专门会议
  6. 全体会议
  7. 会议内容
  8. 国际联盟问题
  9. 对德问题
  10. 疆界
  11. 赔款
  12. 裁军
  13. 阜姆问题
  14. 山东问题
  15. 干涉苏维埃革命问题
  16. 凡尔赛和约
  17. 签字仪式
  18. 国际联盟盟约
  19. 对德和约
  20. 领土问题的处置
  21. 军备的限制
  22. 战争责任和赔偿
  23. 评价与影响
  24. 评价
  25. 影响
  26. 欧洲国际关系
  27. 亚太国际关系
  28. 德意法西斯兴起
  29. 中国革命运动
  30. 轶闻趣事
  31. 和会地点的选择
  32. 中国档案箱失踪事件 
  33.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