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西镇(德语拼音:Taihsitschen),中国青岛市旧区划名,位于胶州湾东岸现市南区台西半岛中部,铁路青岛站以西。台西镇是胶州湾租借地要塞防线内界规划建设4个区域之一,也是2个华人劳工居住区之一,因地处观象台(一说为凤台岭,今贮水山)以西而得名。
概况
编辑台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和市北区西端,西濒胶州湾、南接团岛湾、东临铁路青岛站、北连青岛大港。因原有台西区而得名。现在台西的范围指的是河南路以西、胶州湾以东的地区。作为拥有青岛市人口密度最大、居民最集中的纯居住区的老城区,近几年围绕该区域,一批用于拆迁安置和提升居民居住状况的高层居民小区陆续规划建设完成,但该区域中心部分却缺少相关规划建设。《青岛市市南区河南路以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给该区域未来发展的定位为“以航运X、海岸线开发、站前改造为带动,以城区整体繁荣为目标,集居住、X贸易、旅游接待、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城区,是青岛胶州湾的海上门户景观区之一,是青岛主城区中心区的组成部分。”对应台西片区的《青岛市市南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与市南区X对接,编制完善规划成果后将按程序报批。
清朝该地区原有一村庄,中文名不详,德文音译为Hsianmiwu,现有小梅坞、小泥洼等多种写法。1901年,胶澳总督府高价X了原村庄,开始建设台西镇,后逐渐形成了青岛华人住宅区“市镇”。1910年,胶澳总督府设置台西镇为租界内界的四区之一。1929年9月,青岛市X撤销台西镇,成立X区。1935年5月,青岛市X重划市乡区域并改定名称,撤销X区,成立 台西区。
广义的台西是指中山路以西的地方,狭义的台西是指广州路以西
坐标
编辑36°03′40〃N 120°17′50〃E?1?3 / ?1?336.06111°N 120.29722°E
X地标
编辑西岭
作为一座“山岭”,西岭的自然实体的主体已经不复存在,其所在的范围一般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指四川路、广州路、贵州路合围的部分,最高点(山顶)位于云南路、X路的交叉路口;西部即游内山。作为台西的重要标志之一,现因其自然实体的消失和配套名称的缺乏而渐渐被人们遗忘。
八大峡
该地区为1984年起为扩展台西居住区而由贵州路向南填海建成,由八条(实为十条)以中国国内X峡谷命名的道路组成。这是条道路自西向东依次为:红山峡路、瞿塘峡路、西陵峡路、观音峡路、明月峡路、龙羊峡路、青铜峡路、巫峡路、刘家峡路、三门峡路。
团岛
古又作“坦岛”。面积0.182平方千米,海拔24米。原是一座孤岛,青岛建制后为减少航行船只事故将其连同周边的几个岛屿填平并与大陆相连,现为主城区西南端的岬角(团岛角)。团岛角末端有游内山灯塔和团岛炮台。团岛角东侧有一陆连岛,称作团岛鼻。
大黑栏和小黑栏
位于青岛湾西部近岸处的两片礁丛,俗称“大岛子”和“小岛子”,误作“大黑澜”和“小黑澜”。青岛话将石头堆称作“石栏子”,故大小黑栏就是大小两个黑色的石头堆的意思。如今大黑栏已被码头完全掩盖;小黑栏除海上皇宫基石外大部分被西陵峡路掩盖。德占时期建于此处海岸边的原德华大学亦俗称俗称“黑澜大学”。作为台西曾经的重要标志之一,现因其自然实体的消失和配套名称的缺乏而渐渐被人们遗忘。
大窑沟
德占时期大鲍岛窑厂原址。现状为居民区、商业街、德国风情街。作为台西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其人文实体已经消失,但因同名公交车站的保留而为人熟知。
小港
德占时期的民用渔港。现为规划中的用于商住和观光的维多利亚港湾。
中港
现状为青岛港客运站
大港
青岛港老港区。现共有一号至八号,共八个码头。
轮渡
1986年成立的青岛轮渡有限责任公司,现营运青岛至黄岛和薛家岛的渡轮航班。
后海
居民惯称“后海沿”
指胶州湾东岸地区,与市南区南部被称为“前海”的黄海海域对应。有造船厂等,是原市区西部老工业区的南部起点。现规划为居住区和海陆交通枢纽。
西大森
大致范围在山西路、四川路、东平路与铁路的合围区域。该地区早期建设有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大森洋行(Ritthausen, Otto & Co.)的部分工厂,或因此而得名。“西大森”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成为集贩售、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特色街巷X落,因热闹的天成戏院和平民市场而为当时的老百姓所熟知。X评剧艺术家新凤霞早年曾在此撂地演出。西大森紧靠天桥。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因旧城改造而被X,昔日的市井文化不复存在。
天桥
指1924年10月11日建成,原连接原台西区与原市南区的人行跨铁路桥——定庵桥。后于1948年改称泰云桥,1970年改建并改名为跃进桥。最终于1990年因火车站改造而被X。其周边区域原为农贸市场,现因胶宁高架路三期工程而被拆迁。作为台西的重要标志之一,现因其人文实体的消失而渐渐被人们遗忘。
青岛西镇公园
西镇公园又称“台西镇公园”、“台西公园”,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今贵州路、南阳路之间,建于1936年。据民国36年(1947年)版的《青岛指南》记载:“位于市南区之西南部,台西镇之东南,东临郓城南路,南接贵州路,北邻南阳路,西为成武路,占地约5290平方米,周围石柱栏杆,种植花木,石桌石凳及铁椅散布园内。园内西南部辟一圆形水池,盛夏之际,每值夕阳西下,附近居民均集中于园中,做各种游戏,诚西镇一带纳凉佳地”。除此,园内尚建有儿童活动场地,亭子位于假山上。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在公园东半部建铁路职工宿舍,西半部成为日军露天仓库,公园消亡。
青岛胶州湾隧道
2011年6月30日正式通车的青岛胶州湾隧道青岛端出入口全部位于台西片区。其中主进口位于四川路,主出口位于云南路;进口匝道位于台西三路,出口匝道位于团岛二路。
团岛灯塔
1897年11月,德国派兵强占青岛,为了加强在青岛的殖民X,在各处修建了许多工事,并于1900年在团岛最西端的小山上建起一座灯塔,称为团岛灯塔,又称游内山灯塔,旧时俗称“灯楼子”或“灯台”因处在岬角,所以团岛灯塔在夜晚发出白绿红三色灯光。其中,白光为主航道指示,绿光为港口停泊方向指示,红光为岸礁警示。当年,德军将灯塔周围的团岛岬角封闭起来,作为军事禁区,每天在这里记录进出胶州湾的船舶数量、天气情况以及海流状况等。
团岛灯塔是八角形石砌结构,塔高15.2米,灯高24米,使用750毫米鼓形透镜和1000瓦聚光灯泡,光色为白绿红三色。沿着螺旋形楼梯一步步登上塔顶,每一级台阶都仿佛是一段历史。塔顶的灯器还是当年德国人使用的鼓形透镜,被管理人员保养得像新的一样,日复一日地为进出胶州湾的船舶导航。
主要道路
编辑台西的道路多于德占时期因地势而修建,多曲折迂回和斜坡;少有笔直、宽阔、正南正北的道路。即便是交通干道,大多也因居民区密集,空间受限、建设资金缺乏或总体发展方向定位不明,而无法或没有被扩建改造。
四川路——莘县路——冠县路——X路(后海干道)
台西三路(台西核心区干道)——云南路(原台西镇街)
台西一路 ——嘉祥路
台西四路、X路——费县路(连接青岛火车站的干道)
贵州路(通向市南东部的起点)
广州路(南北向干道)
东平路(连接青岛火车站和青岛轮渡站)
瞿塘峡路(八大峡干道)
西陵峡路(滨海步行道起点)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