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礼记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大戴礼记》(又名《大戴礼》《大戴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大戴礼记》并非一人一时所写,一般认为该书中的文章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者共同创作而成,这些篇章原本分散流传,《汉书·艺文志》泛称为:“《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所记也。”西汉人戴德从中选录八十五篇编辑成书,被称为《大戴礼记》。《汉书·儒林传》提到,汉代有三家传习《礼》记,分别为戴德、戴圣和庆普。戴德抄选的《记》文有八十五篇,被称为《大戴...

大戴礼记》(又名《大戴礼》《大戴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大戴礼记》并非一人一时所写,一般认为该书中的文章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者共同创作而成,这些篇章原本分散流传,《汉书·艺文志》泛称为:“《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所记也。”西汉人戴德从中选录八十五篇编辑成书,被称为《大戴礼记》。

书名释义

编辑

《汉书·儒林传》提到,汉代有三家传习《礼》记,分别为戴德、戴圣和庆普。戴德抄选的《记》文有八十五篇,被称为《大戴礼记》。而戴德的侄子戴圣抄选的《记》文有四十九篇,被后人称为《小戴礼记》,以示区别。

作者介绍

编辑

戴德,西汉梁人,字延君,世称“大戴”,西汉经师和学官,是今文礼学的“大戴学”的开创者,与侄子戴圣、庆普同师从精通礼学的后仓,学成后三人皆成为博士。戴德曾任郡太傅,其傅徐良因习《大戴礼》而成为博士,曾任州牧、郡守等官职。戴德大约生于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在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被任命为幼子刘兴的太傅,去世时间大约在成帝阳朔二年以前(公元前23年)。因此,他的主要学术活动时期是西汉宣帝、元帝、成帝时期(大约在公元前73年至公元前23年之间)。

成书年代

编辑

关于《大戴礼记》成书年代情况,学术界观点较多。最早提及《大戴礼记》这部书的是汉代X学者郑玄。唐孔颖达《记正义》引郑玄《六艺论》记载:“今礼行于世者,戴德、戴圣之学也。‘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则《大戴礼》是也。’‘戴圣传《礼》四十九篇’,则此《礼记》是也。”郑玄学通五经,尤其精通于礼学,曾师从太学博士东郡张恭祖学习三礼。

王葆玹先生在《礼类经记的各種傳本及其学派》一文中,根据《汉书·玄成传》的记载,推断《礼记》一书的成书时间在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之后。以此类推,他认为《大戴礼记》的成书时间应该略早于《礼记》。

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中山王刘修之墓被发掘(墓葬时间为宣帝五凤三年,即公元前55年)。从该墓出土的一批简中,整理者发现有两篇残简,分别是《哀公问五义》和《保傅传》。虽然这两篇竹简的内容尚未公布,但《大戴礼记》中的这两篇能够集中在一起被发现,似乎蕴含着《大戴礼记》成书的一些信息。丁进因此认为,“两篇文章同时出现本身说明它们是以单篇形式流传的《大戴礼记》篇目。前者讲修养,后者讲教育,其用意十分明显。因此将该批书籍下葬的日期视为《大戴礼记》成书的下限。”

近现代学者王文锦最初认为《大戴礼记》编定时间在东汉时期,收录的文章大多产生在公元之前,其中多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在1973年河北定县出土的汉墓中,其中《哀公问五义》《保傅传》两篇竹简简文被证实为《大戴礼记》的一部分,而简文所记载的最晚时间是汉昭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因此王文锦认为《大戴礼记》的编成时间早于东汉时期,应编定于西汉,且略晚于《小戴礼记》,所辑录的文章也主要是先秦时期的作品。

大戴礼记

内容来源

编辑

《礼记》原本是对《礼经》的“记”,是对经义的说明和补充发挥,《礼记》就是对《礼经》经义的阐述和发挥,是从属于《礼经》的。《汉书·艺文志》提到“《礼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篇,记百三十篇,七十子后学所记也。”《礼记》是“七十子后学”在先秦至秦汉时期礼学传习过程中形成的,依附于《礼经》一书。到西汉时期,传习的“记”已经不多,戴德利用《记》文献编选了《大戴礼记》八十五篇。

内容主旨

编辑

《大戴礼记》记载了古礼逸文、古史旧闻、明堂制度等,阐述了孔子与曾子关于仁政、德治、礼教、教育为本的理念,以及君子的德行和孝道等内容。其主要内容来自戴德从孔子弟子及后学说礼的131篇文章中所挑选130篇文章,并加入了33篇《明堂阴阳记》、7篇《孔子三朝记》、21篇《王氏史记》和23篇《乐记》。其中治历明时的有《夏小正》一篇;关于古礼逸文的有《诸侯迁庙》《诸侯衅庙》《朝事》《投壶》《公冠》等篇;关于古史旧闻的有《五帝德》《帝系》《文王官人》《武王践阵》等篇;关于《孔子三朝记》的有《千乘》《四代》《虞戴德》等篇;关于孔子语录的有《主言》《 哀公问五义》等篇。

孔子语录类

篇名

主要内容

《主言》

通过曾子问孔子答的方式,阐述了君主应具备的素质和使国家富强的策略

《哀公问五义》

记录了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关于唐人、士、君子、贤人、大圣的事

《衰公问于孔子》

记述了鲁哀公向孔子询礼、问政的事

《卫将军文子》

描述了子贡对文子的叙述和孔子对历史人物的评述

《子张问人官》

讲解了为官从政之道

荀子、贾谊论议类

篇名

主要内容

《礼三本》

强调了推本修古、不忘初心

《礼察》

强调了礼对社会的重要性

《保傅》

记述了古代教育王太子的礼仪,以及贤者对于国家的重要作用

《劝学》

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治历明时类

篇名

主要内容

《夏小正》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月令,详细记载了每月天象和大地生物的变化,反映了上古人民对时令气候的认识,也有很多农事记载

曾子言行类

篇名

主要内容

《曾子立事》

讲解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重要性,是君子立身行道的基础

《曾子本孝》

主要阐述了以忠敬来孝敬父母,即爱护自己的身体、名誉、精神、德行,以保护父母的名誉和德行

《曾子立孝》

论述了如何从忠和礼两个方面建立孝道

《曾子大孝》

专注于阐述“大孝尊亲”的理念,同时谈到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孝道

《曾子事父母》

讲述了如何侍奉父母之道,同时也论述了未成年人的行为规范

《曾子制言》

主要记录了行礼秉德、居仁由义、进退不苟的原则,即君子立身、处世的法则

《曾子疾病》

曾子临终遗言,强调了先利后义、孝悌及时、X谨慎等原则

《曾子天圆》

通过孔子之言,阐述了天地阴阳、礼乐律历的道理

古史旧闻类

篇名

主要内容

《武王践昨》

记述了武王请教太师师尚父,制作自警的戒书于各种物品上

《五帝德》

记载了孔子向宰予讲述的黄帝、额项、帝誉、帝尧、帝舜的德行

《帝系》

专门记录了黄帝以来的帝王世系和族姓由来

《文王官人》

描述了文王对吕尚的言论,探讨如何任官用人

明堂阴阳类

篇名

主要内容

《盛德》

阐述了实行德政的重要性,是儒家施政的重要篇章

《明堂》

专门记录了明堂的制度

《本命》

记录了礼家关于男女居室、丧服等事宜,探讨了生命的本质

《易本命》

基于阴阳转易的原理,解释了一些生命现象,探讨了物之穷理、尽X命之事,保存了一些中国自然哲学的珍贵资料

《孔子三朝记》类

篇名

主要内容

《千乘》

记述了鲁哀公问孔子如何治理一个拥有“千乘”兵力的国家,孔子强调以“仁”为本是治国之本

《四代》

记录了鲁哀公与孔子讨论虞、夏、商、周四代的政制

《虞戴德》

讲述了孔子建议鲁哀公效法四代德行,推行德政等事

《造志》

记录了孔子劝诫鲁哀公不要只祭鬼媚神,应以人为本,实行“仁”治

《小辩》

主要论述小辩不足以观察政事,只有推行礼乐并致力于忠信,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用兵》

重点讨论了圣人用兵的目的在于“禁残止暴于天下”,因此用兵必须保持警觉和敬畏

《少闲》

记录了鲁哀公想向孔子表达感情,但孔子认为君主不应该向臣子表达私人情感,并进一步探讨了君主为政的大原则

古礼逸文类

篇名

主要内容

《诸侯迁庙》

记录了诸侯迁庙的礼仪

《诸侯畔庙》

记录了诸侯建成祖庙后,杀牲血祭的礼仪

《朝事》

主要记录了朝聘的礼仪

《投壶》

专门记载投壶礼

《公冠》

主要记述了有关冠礼的事宜

资料来源

注疏

编辑

《大戴礼记》现存最早的注本是北周卢辩的《大戴礼记注》十三卷,其部分篇目在宋代曾得到朱熹、杨简、王应麟的注释。然而,自唐至明,对其研究甚少。直至清代,孔广森、王聘珍、汪照、洪颐煊、孙治让、王树神和戴礼等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留下了丰富的注释和解读著作。孔广森在《大戴礼记补注》中,充分准备校勘工作,广泛收集多个版本;清朝王聘珍所著的《大戴礼记解》最为精审,该书首有阮元、凌廷堪、汪廷儒的序言和作者自序,在经文校勘方面,他反对根据其他书籍如《孔子家语》等来增删《大戴礼记》中的字句。

《大戴礼记注》

《大戴礼记注》是北周卢辩的注释本,共计十三卷。卢辩是北周范阳涿县人,北魏正光初年的秀才和太学博士,他学识渊博,从魏孝武帝时期到关中,西魏的太子和诸王都向他学习。宇文泰当政时,卢辩参与了朝廷的各种制度建设,深得宇文泰赏识,官至大将军,去世后被追封为范阳郡公。《大戴礼记注》中,有五卷共计十五篇没有注释,其余八卷二十四篇有注释。虽然该注原未注明作者,但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确定为卢辩所著。然而,此注自唐宋以来已散佚大半,现存的部分也因与原意不符而难以理解。此外,该注的注释较为简略,未注之处较多,已注之处也有许多不当之处。在四库馆臣编纂《四库全书》时,他们以《永乐大典》的版本为基础,对《大戴礼记注》进行了重新校正和收录。

《大戴礼记补注》

《大戴礼记》在唐代后传承不足,文字错乱严重,清代学者面临重要问题,即通过校勘恢复其原貌。孔广森在《大戴礼记补注》中,充分准备校勘工作,广泛收集多个版本,包括宋刊本、元本、《汉魏丛书》本、朱本、高安本、卢文召校本和戴震校本,作为校对依据。例如,《王言》中“教定则正矣”一句,孔氏根据朱本修正“则”字;《哀公间五义》中,孔氏吸收戴震校本成果,注明脱漏的《荀子》内容。《诸侯迁庙》《诸侯畔庙》等篇,记录了诸侯礼制,弥补了《仪礼》的不足。《五帝德》《帝系》两篇,载有上古帝王世系,为司马迁撰写《五帝本纪》提供了依据,是探索史前史的重要文献。《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月令,其中被称作“经”的文字,据传自夏代,反映了上古先民对天文星宿、气象物候的认识,在天文学、气象学、农业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大戴礼记解》

《大戴礼记解》是清朝王聘珍所著,他花费三十多年研究《大戴礼记》,这部作品是他平生精心之作。该书首有阮元、凌廷堪、汪廷儒的序言和作者自序。王聘珍仿照郑玄的《三礼目录》,为该书编写了《目录》一卷,描述了每篇的名称、来源和顺序。在经文校勘方面,他反对根据其他书籍如《孔子家语》等来增删《大戴礼记》中的字句。他在自序中说:“只依据传统的旧版本,不进行增删改动。对于明显的错字,则注解说明应该是什么字;或者由于古今文字不同,存在假借现象,读音相似,意义相通,则注解说明应该读为什么。在解释时,主要依据《尔雅》《说文》以及两汉经师的训诂来解释字义。对于常见的解释,不再标明出处;对于稍微深奥的内容,必然引用原书;也大量引经据典,以证明其义。如果有不确定的地方,X没有X之言。”旧说中有可取之处,则加以“卢注云”以作区分。在礼典与器物的详细辨别上,以先师康成的论述为主导。

由于礼学以郑氏为专,而其学又深受他生平所敬仰的诸位大师影响。他在维护旧本原貌的同时,根据古训进行注释,成果显著。但过于强调他校的做法,反而忽视了旧本的独特之处,部分释义也显得牵强。然而,总体来看,此书瑕不掩瑜,是研究《大戴礼记》的佳作。推荐使用王文锦先生的点校本,以《广雅书局丛书》为底本,用咸丰元年(1851)家刻本进行对校,所有校正均有校记。标点以王氏注解为准,内容根据内容划分段落。书前有王文锦先生的前言,深入探讨了大、小戴《礼记》的成书过程、研究状况与价值,观点精辟,是目前X的读本。中华书局1982年1月出版,已多次重印。

文学特色

编辑

语言

《大戴礼记》收录的篇目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这种文体形式决定了其语言风格。它以日常用语为基础,展现出平易近人、朴素自然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人们常用的语言通常是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的,这一点在《大戴礼记》中也有所体现。例如,曾子直接表达了自己对某事的看法,并坦诚地向孔子请教。这种直白的对话方式,既体现了曾子对孔子的尊敬,也显示出他渴望得到孔子指导的真诚。在师生之间的问答中,孔子作为师长,与弟子之间的交流并没有因为地位差异而显得拘谨或客套。他们之间的对话简洁明了,有问题就直接问,没有过多的顾虑。这种坦诚、直率的交流方式,也体现了《大戴礼记》语言风格的特色。

情感

《大戴礼记》语气词在古汉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显露出个人的情感。上古时期,由于语调无法明确表达情感,人们开始使用语气助词来弥补这一缺陷。语气词的使用往往是无意识或下意识的,因此能够真实地反映说话人的情感。在《大戴礼记》中,通过使用不同的语气词,如嘻、哉、矣等,来表达自己对所听内容的意见。例如,哀公听完孔子的讲解后,连续使用了三个语气词来表达对孔子的赞同和尊敬。这些语气词的位置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即哀公对孔子的解说十分赞赏。在《大戴礼记》中,有时会多用语气词,有时会单用,这通常是随着当时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能够真实地表达个人的情感。

价值意义

编辑

文献价值

《大戴礼记》保存了《诸侯迁庙》《诸侯衅庙》《投壳》《公冠》等先秦礼典,为后世学者研究先秦制提供了珍贵资料。这四篇性质与《仪礼》所含十七篇一致,可以确定出自《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礼古经》五十六卷中的四篇,即鲁恭王从孔子旧宅坏壁中得到的古文经。沈文倬先生指出,《仪礼》所载典在春秋时期现实生活中确实经常举行,是客观存在的实际。因此,《大戴礼记》中的《诸侯迁庙》《诸侯衅庙》《投壶》等篇章是考察研究先秦存在的诸侯迁、宴会上举行的投壶礼的礼仪形式、细节的文献依据。

儒家学派在孔子去世后分化,产生了多个派别。《韩非子》提到,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子张、子思、颜氏、孟氏、漆雕氏、仲良氏、孙氏、乐正氏八派。各派学者撰写著作,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大戴礼记》中保存的“曾子”十篇是研究儒家主流思孟学派的重要文献,而《子张问入官》《孔子三朝记》则是研究子张学派的重要文献,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儒学发展史和思想史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价值

《大戴礼记》中的《诸侯迁庙》《诸侯畔庙》《朝事》《公符》等篇目,详述了诸侯的礼制,为《仪礼》提供了补充。而《五帝德》和《帝系》两篇则记录了上古帝王世系,为司马迁撰写《五帝本纪》提供了重要依据。更重要的是,《夏小正》一文,作为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月令,其中的“经”字据传自夏代,深刻反映了上古先民对天文星宿、气象物候的认识,在天文学、气象学和农业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大戴礼记》中“曾子十篇”的内容论述了立身孝行的要点(包括《立事》《本孝》《立孝》《大孝》和《事父母》),其次讨论了行礼秉德、居仁由义的原则和进退有度的事宜(《制言》上、中、下篇),再进一步阐述了进德修业的重要性(《疾病》篇),最后深入探讨了天地阴阳、礼乐律历的道理(《天圆》篇)。这一系列内容涵盖了修身养性、君子人格塑造、主体精神确立、孝道实践、仁政礼治实施以及儒家天道观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X。曾子在孔子去世后,留居鲁地,积极弘扬儒学,广收门徒,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戴礼记·明堂》集殷周明堂制度于一体,九室象征九宫,继承了十月历的明堂制度。九室36门、72窗与十月太阳历每月包含的天数、五行天数相呼应,十二堂对应阳历十二月。据《通典》记载,明堂有外搏二十四丈应节气,二十八柱象七宿,均为汉代增设。《大戴礼记·明堂》融合两种历法、文化传统于一体,形成巧妙结构。

相关研究

编辑

清代以前

《大戴礼记》最早由西汉刘歆在《七略》中提及。在北周时期,学者卢辩开始为《大戴礼记》作注。到了宋代,傅崧卿为《夏小正》篇作注,形成《夏小正戴氏传》四卷。南宋的朱熹在编撰《仪礼经传通解》时,选用了《大戴礼记》中的九篇,部分沿用卢注,部分自作注解。后来,他编撰的《先圣大训》一书中,又从《大戴礼记》中选取了七篇内容加以敷演。元代的吴澄在编撰《仪礼逸经》时,也从《大戴礼记》中抽取了五篇。然而,这些著作都还谈不上深入的研究。

清代

在清代,随着朴学的兴盛,学者们对《大戴礼记》的研究兴趣大增。阮元曾表示:“如今学者皆以《十三经》为目,其实除了《十三经》,更应大力研究的,就是《大戴礼记》。”洪亮吉等学者更是提倡将其与《十三经》并列,称之为“十四经”。清代学者研究《大戴礼记》的专著众多,或对全书进行注解,或专注于某一篇章。据王锷的《三研究论著提要》记载,现存的清代研究《大戴记》的专著共有十三种,其中汪绍的《大戴礼记补注》、孔广森的《大戴礼记补注》、王聘珍的《大戴礼记解诂》以及王树枏的《校正孔氏大戴礼记补注》四部最为X。对于《大戴礼记》中的单篇研究,主要集中在《夏小正》上,现存的著作有张岐的《夏小正传注》等四十七种。而关于《孔子三朝记》的研究也有四种,其中洪煊的《孔子三朝记》最为知名。

20世纪

1964年,台湾嘉新泥公司文化X会出版了阮廷焯先生的《孔子三朝记解诂纂疏》一书。阮氏运用朴学方法对《孔子三朝记》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将自己的研究心得撰写成《孔子三朝记考》一文作为本书的序言。在序言中,阮氏回顾了《孔子三朝记》的研究史,并对其内容进行了分析。他特别指出,《左传》中有与《孔子三朝记》相似的文字内容,因此推断《左传》的编撰曾参考《孔子三朝记》,从而得出《孔子三朝记》的编撰时间可能早于《左传》的结论。

1973年,台湾X印书馆出版了高明先生所著的《大戴记今注今译》。高氏对《大戴礼记》的四十篇内容进行了解题说明,并对疑难字词进行注释,最后用白话文逐句翻译。

1981年,台湾师范大学庄雅洲的博士论文《夏小正研究》通过论文答辩,其指导教师为高明、周何雨位先生。庄氏的《夏小正研究》一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夏小正书录》,按照时间顺序详细列举了各个时期的研究著作,包括汉代、晋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和民国七个时期。每一种著作下边分为作者、著录、序跋、板本和评论五项,详细解释了相关情况,对于了解该著作具有重要价值。

1991年,刘韶军和谢贵安的X《太玄大戴研究》出版。谢贵安在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指导下进行《大戴礼记》的研究,其收录的《大戴礼记校正》是其硕士论文的一部分。在研究过程中,谢氏对《大戴记》的成书过程、内容、价值进行了考察,撰写了《大戴礼记简》一文。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酉州子编. 君子[M].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2-08: 184.

[2]顾明远主编. 教育大辞典 9 中国古代教育史 下[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07: 182.

[3]石开玉. 戴震的文献学理论与实践成就[M].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05: 66.

[4]程皓月. 新古诗 在历史与哲学的长廊之间[M]. 文津出版社, 2022-08: 137.

[5]刘清生,曾风保主编. 南雄珠玑姓氏源流[M]. 广州出版社, 2014-11: 263.

[6]申屠炉明著. 孔颖达 颜师古评传[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08: 82.

[7]杜泽逊. 国学茶座 第25辑[M].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20-03: 28.

[8]甘良勇. 《大戴礼记》研究[D]. 浙江大学, 2013: 38.

[9]杜泽逊. 国学茶座 第25辑[M].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20-03: 31.

[10]杜泽逊. 国学茶座 第25辑[M].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20-03: 32.

[11]杜泽逊. 国学茶座 第25辑[M].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20-03: 32.

[12]杜泽逊. 国学茶座 第25辑[M].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20-03: 32.

[13]陈冬冬著.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学术研究[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12: 147.

[14]杜泽逊. 国学茶座 第25辑[M].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20-03: 33.

[15]杜泽逊. 国学茶座 第25辑[M].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20-03: 30.

[16]申屠炉明著. 孔颖达 颜师古评传[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08: 83.

[17]张学勇,张淞清. 名人与商丘[M]. 大象出版社, 2018-08: 100.

[18]夏曾佑著.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上[M].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7-01: 76.

[19]卢静著. 《礼记》文学研究[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12: 34.

[20]卢静著. 《礼记》文学研究[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12: 33.

[21]乔继堂,王槐茂编著. 国学600问[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7-05: 41.

[22]李默主编. 图说历史丰碑 儒家道学[M].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13-10: 65.

[23]杜泽逊. 国学茶座 第25辑[M].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20-03: 29.

[24]杜泽逊. 国学茶座 第25辑[M].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20-03: 31.

[25]王亮亮. 文学视野下《大戴礼记》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20

[26]王亮亮. 文学视野下《大戴礼记》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20

[27]甘良勇. 《大戴礼记》研究[D]. 浙江大学, 2013

[28]酉州子编

. 君子[M].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2-08: 185.

[29]酉州子编. 君子[M].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2-08: 184.

[30]黄怀信,李景明主编. 儒家文献研究[M]. 齐鲁书社, 2004-12: 307.

[31]陈久金著. 科技史文库中国天文学史大系 中国少数X天文学史[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01: 315.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313/

(29)
词条目录
  1. 书名释义
  2. 作者介绍
  3. 成书年代
  4. 内容来源
  5. 内容主旨
  6. 孔子语录类
  7. 荀子、贾谊论议类
  8. 治历明时类
  9. 曾子言行类
  10. 古史旧闻类
  11. 明堂阴阳类
  12. 《孔子三朝记》类
  13. 古礼逸文类
  14. 注疏
  15. 《大戴礼记注》
  16. 《大戴礼记补注》
  17. 《大戴礼记解》
  18. 文学特色
  19. 语言
  20. 情感
  21. 价值意义
  22. 文献价值
  23. 思想价值
  24. 相关研究
  25. 清代以前
  26. 清代
  27. 20世纪
  28.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