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范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张弘范(1238-1280年),字仲畴,涿州定兴河内里人,元朝初期重要将领,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元蔡国公张柔第九子。曾参与讨伐李璮、攻取襄樊等重要战役。至元十五年(1278年),封为蒙古汉军都元帅,灭南宋于广东崖山。至元十七年(1280年)病逝,时年43岁。张弘范的父亲是金末元初名将名将张柔,其家族在金朝统治的河北地带世代务农,张柔曾带领当地壮丁制服流寇,被金朝将领苗道润看好而从军为将。元...

张弘范(1238-1280年),字仲畴,X定兴河内里人,元朝初期重要将领,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元蔡国公张柔第九子。曾参与X李璮、攻取襄樊等重要战役。至元十五年(1278年),封为蒙古汉军都元帅,灭南宋于广东崖山。至元十七年(1280年)病逝,时年43岁。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张弘范的父亲是金末元初名将名将张柔,其家族在金朝X的河北地带世代务农,张柔曾带领当地壮丁X流寇,被金朝将领苗道润看好而从军为将。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张柔率金军与蒙古军战于狼牙岭,兵败后降于蒙古,任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后随元睿宗拖雷伐金朝汴京、汝南,被元太宗窝阔台赐金符、军民万户。

张弘范出生于元太宗十年(1238年),此时的张柔已经成为独据一方的汉军首领,次年元廷将河南三十余城归于他管辖。张弘范二十岁时,其长兄张宏略去行都寿阳(今山西省寿阳县)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留张弘范代管顺天路(今属河北省保定市),由于张弘范X明决,深得当地百姓信服爱戴。当时,蒙古军士经常侵凌当地百姓,张弘范将犯事者杖责并驱逐,此后没有蒙古人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为非作歹。

首战告捷

中统元年(1260年),张弘范被任命为御用局总管。中统三年(1262年),改为行军总管,跟随亲王孛儿只斤·拨绰和父亲张柔前往济南征讨叛臣李璮。张柔告诫他,军队围城扎营一事,主将会顾虑位置险要之处,如果有敌军进犯,必定回来救援,可趁此立功。张弘范听从父亲告诫,在城西扎营,筑长垒,内伏甲士,夜里令士兵把战壕挖深,并打开东门等待对方来犯。李璮次日果然架桥来攻营地,众军皆陷入壕中,当士兵从战壕爬到军营正门时,张弘范所安排的伏兵出击,大败李璮军队,并俘两名敌将。

张弘范

平定李璮之乱行军图

中统三年(1262年),蒙古XX者认为李璮为乱是因为过多掌管兵民之权,便开始X藩军子弟为官,张弘范也因此被X。

初显政绩

至元元年(1264年),张宏略被调往京城(今北京)任为宿卫,元世祖忽必烈念张弘范济南一战有功,授予张弘范金虎符,代其兄为天顺路管民总管,后改任至大名(今河北省X市大名县)。

至元二年(1265年),大名地区发生重大灾,洪水泛滥,民无居所,庄家颗粒无收。张弘范便免征了当地的租税。朝廷因其擅自X而降罪。张弘范请求入宫谒见皇上,进言道:“臣以为朝廷储小仓,不若储之大仓。”元世祖问其故,张认为:“今年水灾导致百姓没有收成,如果依旧强迫百姓纳税,虽然国库充实了,但百姓要么死去要么逃亡,明年的租税该从哪里收呢?如果让百姓能够渡过难关,之后年年岁岁都有恒定的收税,这才就是陛下应该拥有的大仓库。”元世祖认为张弘范识大体,不再追究其罪。

但张弘范的仕途并没有一帆风顺,至元四年(1267 年)张弘范又一次被罢官,据《元史》记载,“大名路达鲁花赤爱鲁、总管张弘范等盗用官钱,罢之。”而《故镇国上将军江东道宣慰使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公墓志铭并序》则称是达鲁花赤喜爱鲁将管理库存的任务交给了不合适的人,而张弘范为其辩护非但没有令爱鲁解围,反而令自己因连署之故也被免官。自此,张弘范过了一段短暂的悠游自在的诗酒生活,不以权利为意。

攻陷襄阳

至元六年(1269年),蒙古X集结各路军队包围南宋重镇襄阳(今属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此时张弘范已经授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复佩金虎符,负责带领勇悍且难以X的李璮旧部,扎营在鹿门堡。张弘范认为襄阳南接江陵等地,江水涨潮时,商贩、士兵和粮草进城络绎不绝,蒙军无法顾及,便献计在万山筑城来断绝西边的通道,在灌子滩设栅来断绝东边的通道,切断宋军补给。蒙军帅府用其计,令张弘范戍守万山堡。与宋军交战时,张弘范身边将士都认为蒙军寡不敌众,不愿进攻,张弘范披挂上马,亲自率军进攻,果令宋军溃败。万山之战阻断了宋军对襄阳的援救,襄阳形势日益危急。

至元八年(1271年),张弘范率军在襄阳、樊城(今属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之间筑成“一字城”,阻绝两城军队之间的联合防御,并攻破樊城的外城郭。

张弘范

襄阳作战经过示意图

至元九年(1272年),在正式进攻樊城之前,张弘范认为,襄阳与樊城互相可以沟通,如果蒙军在进攻樊城时襄阳派遣军队来支援那就不好了,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将水道隔绝,断樊城的救兵,水陆夹击,那么樊城自会不攻自破。阿术很快便采取了张弘范的建议,将沟通樊城与襄阳的浮桥焚烧,在X海牙的主持下,蒙古大军用X砲进攻樊城,樊城破。随后,襄阳守将吕文焕接受了蒙军将领X海牙的劝降,由张弘范协同入覲,并与全军将士接受元廷锦衣、白金、宝鞍等赏赐。

灭X叛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廷派张弘范为前锋,随丞相伯颜由汉江南下伐宋。张弘范率左部诸军,循着汉江向攻取郢西、武矶堡。宋军方面,由宰相贾似道督军在芜湖阻挡元军南下、殿帅孙虎臣据兵丁家洲。元军南下渡江后,由张弘范作为前锋与其交战,后续大军随着张弘范的路线继续攻打宋军,宋军一路溃败。

在张弘范的引领下,元军一路长驱至建康(今属江苏省南京市)。元世祖遣使至伯颜,告诫他不要轻敌贪进,正值酷暑,可停军休息。张弘范进言:“圣上对待士卒仁厚,但当下正是行军缓急之际,应当乘破之势继续进攻。”伯颜从其计,X向元世祖告知军情,随后奉旨进军。

至元十三年(1276年),随征南都元帅兀良哈·阿术,与宋将张世杰、孙虎臣所率水军阵于焦山决战,张弘范率军横冲其阵,大败宋军,并夺得战舰八十艘,俘虏千人。元世祖赐张为亳州万户,赐名“拔都”(蒙语“勇士”之意,在《元史》中以“拔都”为名为号者不少于18人,仅有7人是皇帝赐号,张弘范便在其列)。同年,张弘范随董文炳由海道会合伯颜军队,抵至宋恭宗赵㬎所在的临安城(今属浙江省杭州市)近郊。宋恭宗上降表,降表中将自己与元世祖以伯侄相称。伯颜令张弘范入城,张细数宋主之罪,说明宋柞已尽,说服宋恭宗改降表,与元世祖为臣仆。三月,伯颜率军入临安,宋皇室被押送至元大都。同年,多地百姓不愿随宋朝廷归降,在浙江台州地区发生了叛乱,张弘范派人劝降,守将杀使焚书,待张弘范率军攻下台州后,部将按照蒙古旧例请求X,张不许,只诛其守将,台州百姓对其非常感激。元军还师后,张弘范被封为镇国上将军、江东道宣慰使。

至元十五年(1278年),宋臣陆秀夫、张世杰于碙州(今属广东省湛江市)立宋度宗三子、广王赵昺为帝,改年号为祥兴,闽广地区军民响应。张弘范入觐请缨,元世祖授予蒙古、汉军都元帅,张辞奏曰:“从没有汉人统帅蒙古军队的先例,请求陛下令蒙古将领为元帅。”元世祖告之:“曾经你父亲张柔与察罕在攻破安丰后,你父亲计划派军留守,察罕不从,结果令安丰被宋军复占,这是朝廷委任不专的过错,如今岂能让你重复你父亲当年的旧事?”元世祖面赐张弘范锦衣、玉带,张不受,只求赐剑甲,元世祖赐之道:这把剑赐给你,不听令的人,可以此剑处死。张弘范以李恒为副将,其弟张弘正为先锋,在扬州选将校水陆两万人,南下进军。元军一路告捷,连拔三江寨、漳州、鲍浦寨,临海诸多郡城宋军皆望风而降。宋丞相文天祥、礼部侍郎邓光荐于五坡岭(今广东省海丰县北)被俘。

崖山之战

至元十六年(1279年)正月,张弘范俘获宋斥候将X、顾凯,并得知了宋幼主赵昺的所在——崖山。张弘范率军抵至崖山,此时宋军千余艘战船锚定在海中,在船上建立了守城的望楼,俨然一副铜墙铁壁的模样。张弘范身处劣势,几次攻船队无果,便与李恒商议,令其率两艘战舰守在北面。

张弘范

崖山海战地图

二月,张弘范四分其军,自己率一支船队相距一里外,下令道:涨潮时候,宋军战舰必然向东逃遁,当火速攻击,不能让它们逃走,听到奏乐声再作战,违令者斩。之后号令北方一船队乘着海潮进攻,没有成功,李恒率军队顺着潮水退却而退军。此时奏乐声响起,宋军将领以为对面已经休战,不料张弘范率船队再度来袭,便万箭齐发射向元军。张弘范早令将士们负盾伏在船上的幕布下,听闻鸣金才可出动。待两军船舰相接,元军鸣金撤下幕布,顿时X火炮大作,宋军始料未及,顷刻间被毁掉了七艘战舰。宋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怀抱幼主赵昺跳洋而亡。张世杰逃走,行至交趾(位于今越南北部),大风吹翻其船,溺死于海陵港,其余宋臣皆降。自此,张弘范将两广之地平定,便在崖山南面,刻石记功而还。

还朝病故

至元十七年(1280年)十月,张弘范还朝,元世祖赐宴慰劳。不久之后,张所染瘴疠突然发作,元世祖命御用医师诊视,嘱咐道:“我有国事要与其谋划,务必尽力让他痊愈。”又派人看守,防止闲杂人等打扰其康复。张弘范感觉自己病危将故,便沐浴更衣,宴请亲人好友并一一做别,他将元世祖所赐剑甲托付给儿子张珪,并言:“为父就是佩戴着此剑此甲立的战功,今后你佩戴这副剑甲时,不能忘了父亲的功劳。”言毕,端坐而逝,享年四十三岁。元世祖追赠张弘范为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谥武烈。

至大四年(1311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延祐六年(1319年),加保大功臣,进封淮阳王,谥献武。

人物影响

编辑

军政

就张弘范来说,他的命运几乎是和蒙元X紧密相联的。在张弘范于大名任官时期,面对突入起来的灾荒,张弘范主动减免当地赋税和徭役,被蒙古XX时期的多地官员效仿,对灾民恢复生产和生活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为元王朝在成立伊始在北方立下稳定的民生基础。在蒙古消灭南宋的整个过程中,以突破襄阳和占领临安作为两个关键性的步骤,在这两个步骤中,张弘范都参与其间,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也是崖山海战中元军的关键将领,这注定张弘范对宋末元初这段改朝换代的历史走向中产生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诗词

在文学上,张弘范有《淮阳集》一卷,诗词一百馀首,被称为“武臣”中的“能词者”,明朝戏曲家宁王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将张弘范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张弘范

《太和正音谱》所列“词林英杰”(其中张九即为张弘范)

张弘范的诗词中,纪行、抒怀、怀古等侧重个体情感抒发的作品较多,能使后世对那些处在江山易主时期、且又为之发挥重要作用的士大夫文人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人物评价

编辑

据《元朝名臣事略》记载,元军围困襄阳时,参战的将领评价张弘范:“鹿门有张九,汉水以东无虑矣。”

南宋词作家邓光荐在《淮阳集》题序赞道:“据鞍纵横,横槊酾酒,叱咤风生,豪快天纵。存之穹壤,要是古今一奇。”

元朝学者许从宣在《淮阳集》中题序赞道:“王以事业之余,适其情性,而聊以见之吟咏。雅韵清辞,雍容谐协,固非服介胄者所能及。至其读韩信、李广传诸作,英气伟论,卓荦发扬,又岂拘拘律度之士所能道哉。”

元末明初政治家宋濂《元史》:“真人开天,时乘六龙。麾斥八极,X雄云从。剑气上冲,日星晦蒙。宋人不恭,假息海邦。帝命张王,汝师汝将。汝拔樊襄,汝渡大江。汝揭义旗,以受其降。王既受命,横槊上马。鸷击隼翔,有夫甚武。直奋大刀,众莫敢尝。王迎刺之,应手断肮。军气益扬,大声震天。敌有手若亡,遂籍其土疆。遗爝未息,厥势犹强。帝壮王之威,复命征征。宝剑名甲,锡自尚方。一麾而殒,海波镜平。崖山苍苍,武功洸洸。”

清代学者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评价道:“弘范尝从学於郝经,颇留心儒术。其诗皆五七言近体,虽颇沿南宋末派,然大抵爽朗可诵。其中如‘中酒未醒过似病,搜诗不得胜如愁’,置之《江湖集》中不辨也。以元勋世胄,宣力疆场,用馀力从事於吟咏,亦无愧於曹景宗之赋竞病矣。”

近代学者柯劭忞在《新元史》中评价:“宏范崖山之役,功成身殁,赏不酬劳。”

人物作品

编辑

《淮阳集》

张弘范所作诗词,未尝属稿,经常随手散落,《淮阳集》为张弘范的亲友收集其手稿编录而成。《四库全书》将其编入别集类,卷首有许从宣、邓光荐题序,并附录诗馀一卷。

《淮阳集》所录之诗,以体制而编排,依次为五言律诗10首、五言绝句10首、七言律诗32首和七言绝句66首。就诗歌内容而言,可分为咏史诗、述怀诗、战争诗、闲适诗、咏物诗等几个方面。同时,张弘范在遣词方面善于用典,也体现了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相当的素养。

除《淮阳集》外,《元诗选》《宋元诗会》等文本也对张弘范的诗词有所收录。

《临江仙·忆旧》

《鹧鸪天·围襄阳》

《点绛唇·独上高楼》

《清平乐·关河南北》

《木兰花慢·题毫州武津关》

《木兰花慢·征南三首·其一》

《木兰花慢·征南三首·其二》

《木兰花慢·征南三首·其三》

《满江红·襄阳寄顺天友人》

《浣溪沙》

【中吕】喜春来·金装宝剑藏龙口

【中吕】满庭芳·天风海涛

【中吕】阳春曲·墨磨北海乌龙角

【越调】天净沙·梅梢月

【双调】新水令·冬怨

家族成员

编辑

关系

姓名

人物生平

祖父

张福宽

定兴县务农

父亲

张柔(1190-1268年),字德刚

金末地方武装首领,后降于蒙元,官至荣禄大夫,河北东西路都元帅

兄弟

张弘彦

张柔第四子,官至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

兄弟

张弘略(?-1296年),字仲杰

张柔第八子,官至河南行省参知政事

兄弟

张福寿

早卒

兄弟

张弘基

顺天宣权万户

兄弟

张弘正

袭宣权万户

兄弟

张弘规

顺天X等路新旧军奥鲁总管

妻子

赵氏

不详

儿子

张珪(1263-1327年),字公端

枢密副使,镇国上将军,蔡国公

后世X

编辑

墓志

1984年3月,易县X小学院内发现张弘范墓志一方,后由易县博物馆收藏。

志石为汉白玉质地。长97、宽84、厚15厘米。志文57行,满行50字。墓志显示,志石为张弘范之子张珪所立,翰林待制李谦撰文并书丹,都元帅府经历李处巽篆盖,盖已不存。

张弘范

张弘范墓志拓片(局部)

内容

张弘范墓志详细记录了张弘范的一生,其内容可与《元史》等史籍互为补充。如墓志记录了张弘范曾两次罢职,一次为朝廷“罢大藩子弟之在官者”,另一次罢职《张弘范传》《爱鲁传》中均无记载,仅在《世祖本纪》中略记“大名路达鲁花赤爱鲁、总管张弘范等盗用官钱,罢之”。但X原因并未记为“盗用官钱”,而是由于替爱鲁辩护所致,与史籍有所出入。此外,墓志也记载了元灭南宋中“破襄樊、下郢汉、收福建、平岭海”的一些战争经过,文天祥被张弘范俘获后英勇不屈的事实,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参考材料。

艺术形象

编辑

小说

2012年4月27日,由保定定兴县委宣传部宣,作家郝尊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弘范》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小说讲述了青年将领张弘范奉忽必烈之命,随元帅阿术、伯颜灭宋而统一中国的故事。作者再现了张弘范志存高远、心胸坦荡、文武全才的青年英雄形象。本书从2007年着手创作,至2009年完成,全书30余万字,郝尊自述称:“多年来,我通过到张弘范墓采风、给张弘范主要历史活动区域的朋友写信、查阅历史资料等方式,掌握了张弘范的很多资料,并对这个人产生了兴趣。”著此书是想让更多人更全面地了解张弘范这个历史人物。

相关争议

《张弘范》一书简介为:“作者用细腻的笔法,历史再现了张弘范志存高远、心胸坦荡、文武全才的英雄形象。”网友将其发布到新浪微博后,引发网友热议。

张弘范

《张弘范》封面

多数网友表示,张弘范帮助蒙古人打败南宋,又俘获文天祥,将其定义为英雄难以接受。并有网友称:“张弘范是中华X首次X的罪人!”还认为“定兴是张弘范老家,该书是经济挂帅的产物。”也有部分网友持理性态度,认为“不应只将X视为正统,别的X也做过很多好事,要客观看待历史。”

对于网友对此书的热评,作者郝尊则表示:“张弘范帮助蒙古X宋朝,是推动历史前进。至于他捕获文天祥,也是各为其主。”“在书中我将张弘范描写成英雄,但并没有否认文天祥是英雄,张弘范只是出色地完成了当时历史需要他应该做的事。”对于网友的质疑坦然接受,并回应道:“历史没有定论,允许大家持有不同观点。”

注释

编辑

展开[a]

《元史·兵志一》:“万户佩金虎符。符趺为伏虎形,首为明珠,而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别。”

[b]

原文:宜城万山以断其西,栅灌子滩以绝其东。

[c]

原文:岭海悉平,磨崖山之阳,勒石纪功而还。

[d]

千古武陵溪上路,桃源流水X。可怜仙侣剩浓欢。黄鹏惊梦破,青鸟唤春还。

回首旧游浑不见,苍烟一片荒山。玉人何处倚栏干。紫箫明月底,翠袖暮云寒。

[e]

铁甲珊珊渡汉江,南蛮犹自不归降。东西势列千层厚,南北军屯百万长。

弓扣月,剑磨霜。征鞍遥日下襄阳。鬼门今日功劳了,好去临江醉一场。

[f]

独上高楼,恨随春草连天去。乱山无数。隔断巫阳路。

信断梅花,惆怅人何处。愁无语。野鸦烟树。一点斜阳暮。

[g]

关河南北,有惟无消息,落日楼头人正忆。啼鸟一声山碧。

莺莺燕燕争春。红尘马足车轮。惟有新丰豪客,东风老泪沾巾。

[h]

忆谯都风物,飞一梦,过千年。羡百里溪程,两行堤柳,数万人烟。伤心旧家遗迹,谩斜阳、流水接长天。冷落故祠香火,白云泪眼潸然。行藏好向故人传。椽笔舞蛮笺。总纠纠貔貅,秋风江上,高卧南边。功名笑谈尊俎,问锦江、何必上楼船。他日武津关下,春风骄马金鞭。

[i]

混鱼龙人海,快一夕,起鲲鹏。驾万里长风,高掀北海,直入南溟。生平许身报国,等人闲、生死一毫轻。落日旌旗万马,秋风鼓角连营。炎方灰冷已如冰。X淡孤星。爱铜柱新功,玉兰奇节,特请高缨。胸中凛然冰雪,任蛮烟瘴雾不须惊。整顿乾坤事了,归来虎拜龙庭。

[j]

功名归堕甑,便拂袖,不须惊。且书剑蹉跎,林泉笑傲,诗酒飘零。人间事、良可笑,似长风、云影弄阴晴。莫泣穷途老泪,休怜儿女新亭。浩歌一曲饭牛声。天际暮烟冥。正百二河山,一时冠带,老却升平。英雄亦应无用,拟风尘、万里奋鹏程。谁忆青春富贵,为怜四海苍生。

[k]

乾坤秋更老,听鼓角,壮边声。纵马蹙重山,舟横沧海,戮虎诛鲸。笑入蛮烟瘴雾,看旌麾、一举要澄清。仰报九重圣德,俯怜四海苍生。一尊别后短长亭。寒日促行程。甚翠袖停杯,红裙住舞,有语君听。鹏翼岂从高举,卷天南地北日升平。记取归来时候,海棠风里相迎。

[l]

奔驿南来,拥貔貅、且趍江右。良自愧、劣才微渺,圣恩洪厚。万里长江今我有,百年坚壁非他守。看虎牙、飞上万山头,诛X丑。风雨梦,乡关友。南北事,君知否。寄一缄梅信,小春时后。夜静戟门严鼓角,月明莲幕闲诗酒。怕故人、相忆问归期,平蛮后。

[m]

山掩人家水绕坡。野猿岩鸟太平歌。黄鸡白酒兴偏多。幸自琴书消日月,尽教名利走X。钓台麟阁竟如何。一片西风画不成。无人来此结茅亭。野猿山鸟乐升平。名利著人浓似酒,肝肠热醉不能醒。黄尘奔走过浮生。新卜西山崦下庄。疏篱编竹草苫堂。门前流水柳成行。满目烟岚诗酒地,十年鞍马是非场。虚名半纸几多忙。

[n]

金妆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绿杨影里骤骅骝。得意秋,名满凤凰楼。

[o]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p]

墨磨北海乌龙角,笔蘸南山紫兔毫。花笺铺展砚台高,诗气豪,凭换紫罗袍!

[q]

黄昏低映梅枝,照人两处相思,那的是愁肠断时。弯弯何以?浑如宫样眉儿。

[r]

梅花一夜漏春工,隔纱窗暗香时送,篆消金睡鸭,帘卷绣蟠龙。去凤声中,又题觉半衾梦。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张洪印. 河北易县发现元代张弘范墓志[J]. 易县博物馆, 1986-02

[2]柯劭忞. 新元史[M]. 尹小林. 北京大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22-07: 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三十六.

[3]宋濂、王祎. 元史[M]. 尹小林. 北京大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22-07: 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三.

[4]李剑亮. 张弘范其人其诗[J].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12: 38.

[5]张中磊. 汉人世侯张弘范研究[D]. 青海:青海师范大学, 710020: 10.

[6]张弘范. 淮阳集[M]. 北京汇聚文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5-09: 序.

[7]李剑亮. 出处辞受之间的沉吟——张弘范诗词的文化解读[J]. 浙江学刊, 2001-08: 106.

[8]宋濂、王祎. 元史[M]. 尹小林. 北京大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22-07: 卷六·本纪第六.

[9]张中磊. 汉人世侯张弘范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 2015-03

[10]申凯利. 南宋守城研究:以三大守城为核心. 杭州师范大学, 2021-06: 31.

[11]沈海波. 河北易县元代张弘范墓志跋[J]. 文物, 1991-04: 53.

[12]颜培建,张金铣. 蒙元时期的灾荒与荒政. 理论学刊, 2011-04

[13]朱权. 太和正音谱[M]. 北京汇聚文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5-09: 第3章.

[14]李剑亮. 出处辞受之间的沉吟——张弘范诗词的文化解读[J]. 浙江学刊, 2001, (04): 104-106. DOI:10.16235/j.cnki.33-1005/c.2001.04.019.

[15]苏天爵. 元朝名臣事略[M]. 北京汇聚文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5-09: 第19章.

[16]永瑢.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 北京汇聚文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5-09: 第66章.

[17]顾嗣立. 元诗选[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

[18]陈焯. 宋元诗会[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

[19]孟繁峰,孙待林. 张柔墓调查记[J]. 文物春秋, 1996-03: 5.

[20]定兴县郝尊创作长篇历史小说《张弘范》出版.定兴在线. 2012-04-28[2023-07-01].

[21]统一英雄还是灭宋罪人?《张弘范》作者郝遵回应.河北新闻. 2012-05-03[2023-07-26].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408/

Like (29)
词条目录
  1. 人物生平
  2. 早年经历
  3. 首战告捷
  4. 初显政绩
  5. 攻陷襄阳
  6. 灭宋平叛
  7. 崖山之战
  8. 还朝病故
  9. 人物影响
  10. 军政
  11. 诗词
  12. 人物评价
  13. 人物作品
  14. 《淮阳集》
  15. 家族成员
  16. 后世纪念
  17. 墓志
  18. 内容
  19. 艺术形象
  20. 小说
  21. 相关争议
  22. 注释
  23.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