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区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京口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镇江市下辖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镇江市东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东接镇江新区,南和丹徒区为邻,西与润州区隔古运河相望,北接扬州市邗江区,总面积95.9813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京口区户籍人口31.27万人,下辖6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1号。今京口区北部北固山前峰一带,汉代称京口里,建安九年(204年),孙权部将孙韶在京口里...

京口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镇江市下辖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镇江市东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东接镇江新区,南和丹徒区为邻,西与润州区隔古运河相望,北接扬州市邗江区,总面积95.9813平方千米。截至20X末,京口区户籍人口31.27万人,下辖6个街道,区人民X驻地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1号。

名称由来

编辑

今京口区北部北固山前峰一带,汉代称京口里,建安九年(204年),孙权部将孙韶在京口里“缮治京城”。“《尔雅》日:‘绝高为京’,今京城因山为垒……缘江为境”(《南齐书·州郡志》)。古代把山上高平之地称为京,口指北固山下的江口。宋《嘉定镇江志》:“京上郡城,城前浦口,即是京口。”

历史沿革

编辑

先秦

商代(前11世纪)以前,周太王让位于季历,太伯、仲雍“奔荆蛮”,首先到达京口、丹徒一带。

西周(前10世纪),周康王改封虞侯夨为宜侯。据考证,“宜”即今京口、丹徒、谏壁、大港一带,已有3000多年历史。

春秋时期(前545年),齐相庆封率族奔吴,吴予之朱方地。战国时期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尽取越占吴故地,朱方属楚,更名谷阳。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始皇东巡会稽,以谷阳京岘山有王气为由,遣赭衣徒三千凿京岘山脉(一说筑驰道),改谷阳为丹徒。

汉初,京口区是荆王刘贾的封地。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改为吴王刘濞的封地。建安初,京口成为孙氏创业江东的基地之一。建安九年(204年),孙河被妫览所杀。孙韶收河余众,缮治京城。建安十四年(209年),孙权将苏州的根据地迁到京口。从此京口的军事地位始行突出。孙权徙治秣陵,仍视京口为重镇,设置京口镇,派部将屯守。三国吴国建立后,在此设京下督。

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大批士族南渡,晋陵京口一带成为北方侨人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建武元年(317年),晋陵郡由丹徒县城移治京口,京口开始成为郡治所在。太兴四年(3X)东晋X特在京口侨置稍、徐二州安置侨民,称北府。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丹徒县为延陵县后,将县治移至京口。十五年(595年)置润州,治京口。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润州为丹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润州。建中二年(781年),合浙江东西道观察使于京口,改名镇海军节度使。

南唐时仍属镇海军管辖。

宋开宝八年(975年),置镇江军。政和三年(1113年),升润州为镇江府,府城京口设左右两厢。下设7隅,即崇德隅,化隆隅、太平隅、践教隅、静宁隅、临津隅、还仁隅。理宗时(1225~1264年),曾设江口镇。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府为路,镇江路设录事司管理城内,沿宋置7隅,后合并为5隅。至治元年(13X),又将还仁、静宁合并,只4隅。至顺后,仅存崇化、还太2隅。隅设坊官、坊司。

明清时期

明初,曾一度改镇江路为江淮府,后称镇江府,府治设在京口,其时城区设坊。正德十四年(1519年),设有19坊。其中城内12坊,还有6市,7街,95巷。正德十五年(15X)设坊长22人。清沿称镇江府,府城即今镇江市京口区运河以东部分。光绪年间,丹徒县设置乡镇,城区为江口镇,下设24坊。其中城内14坊、城西7坊、6市、36街。

清顺治十六年即明永历十三年(1659年)郑成功、张煌言联军北上,占领了瓜洲镇。后来郑成功全军攻打镇江,但郑成功师兵败南京,退到了京口,退出长江,最后回到厦门。宣统二年(1910年),城区改设城厢市,仍设坊,相沿至民国。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丹徒县为镇江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镇江县划城厢为自治X区。下设乡镇领阊邻。X区设69镇。是年2月初,江苏省会迁镇江,省会区划为自治X区范围。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X区调整乡镇建制,将69镇调并为39镇9乡。抗日战争时期,镇江沦陷,伪镇江自治委员会调整建置,城区设城公所,下设37镇公所,镇设镇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伪丹徒县公署改镇为坊,设坊长。民国三十年(1941年),伪自治X区设51镇。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镇江县X仍设城区为X区,设区公所。1949年4月23日,镇江解放,设置镇江市、丹徒县。原X区及近郊属镇江市,其余乡、镇归丹徒县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镇江市城区始建市辖区。1956~1980年,城区建置先后历经街道办事处、城市人民公社、城区革委会等形式,行使管理城市、服务城市职能。1981年,省X批准恢复镇江市市辖区建置。1984年10月,改称京口区。1992年10月,市委、市X决定调整2个市辖区为有城有郊的政区建置。1990年1月~1992年10月,京口区属镇江市城区。1992年10月,市区区划调整,以古运河为界,北起平政桥,南至周家河桥,古运河以东至谏壁镇为京口区,运河以西为润州区。

1993年5月,区委、区X决定在京岘山东南麓划出汝山乡新民、新生2个村及袁湾、象山乡部分村组,建立京口区经济技术开发区。1997年,市X决定撤销丹徒县谏壁乡建置,以镇澄公路为界,路南东京、北吕、雩北、雩山、李华、黄丝湾、马湾、东陶、蔡家9个村划归京口区谏壁镇,路北甸上、孩溪、新3村划归镇江新区大港镇。

地理

编辑

位置境域

京口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镇江市东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东接镇江新区,南和丹徒区为邻,西与润州区隔古运河相望,北接扬州市邗江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9°26'~119°38'、北纬32°10'~32°15',京口区总面积95.9813平方千米。

京口区

京口区行政图

气候

京口区地处北X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X,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全年主导风向夏天为东、东南风,冬天为西北风,常年最大风速16.7米/秒,平均风速2.4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96.8小时,年平均气温15.7℃,7月份平均气温在28℃以上,1月平均气温3℃左右,全年无霜期为228天。年最大降水量1919.1毫米(1991年),年最小降水量457.6毫米(1978年),日最大降水量341.7毫米(1974年,句容站),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106.0毫米,常年平均雨雪日117.7天。降水主要分布在梅雨期和台风期,汛期(5~9月)常年平均降水量686.9毫米;平均梅雨期23天,平均梅雨量253.9毫米,约占全市平均降水量的22.9%,年际间梅雨天数及梅雨量变化较大。平均相对湿度76%,平均雾日23天。年最大蒸发量1175.1毫米,年最小蒸发量694.9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879.7毫米。

地质

京口区地处淮阳山字型构造东翼的宁X射弧的中东段,茅山山脉为反射弧的脊柱,而东昌大断裂南侧的句容、丹阳之间的相应凹陷盆地为马蹄形盾地,市区正处在弧顶部位,呈典型的山字型构造形迹。京口区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镇江小区。从元古界至新生界的地层出露基本齐全,但缺失三叠系上统、侏罗系上统等地层。

地形地貌

京口位于长江三角洲之起点,宁镇山脉之东段,属宁镇扬丘陵地区和长江冲击平原区,地势为中部高,东、西及沿江地带地势平坦,岗坡丘陵X其间。区内除新民洲为江中沙洲外,其他基本上形成以丘陵岗坡地为主的地形特征。沿江低地近代由长江泥沙淤积而成。低山岗地是区域内分布最广的一种地形,占总面积85%以上,其中城区有唐颓山、寿邱山、大学山等,东北部有北固山、焦山、象山、禹山等;东部有雩山、宋陵山、青龙山等,南部有白兔山等。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京口区处于“黄金十字水道”—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为长江水系,长江水域面积30.686平方千米,占京口区面积的24.6%,区域内有沿江和太湖湖西两大水系,有县级及以上河道4条,乡村级河道25条,主要河道有长江、京杭大运河、古运河等。

  • 长江

长江京口段距离长江入海口约260千米,距上游感潮界点大通水文站约310千米,属感潮河段。每日涨落各两次,最大潮差2.1米,多年平均潮差0.95米,平均洪水位约5.2米,平均枯水位0.66米。该区段为长江主航道,区段内历年最大流量约为92600米 主航道,历年最小枯水流量约为4670米枯水流,多年平均流量约为28700米 量/秒,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28100米/秒。多年月平均流量从5月份开始增加,7~8月份最大,10月份明显减少,5~10月份的总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1%。大通站以下支流汇入的径流量仅为大通站流量的2.5%。洪水期最大平均流速为2.0米/秒,枯水期最小流速为0.5米/秒,多年平均流速1.0米/秒。

京口区

长江京口段

  • 京杭大运河

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在谏壁交汇,京杭大运河经谏壁节制闸、船闸与长江相贯通。河水水位、流量受运河节制闸控制调节。丰水期水位在3.00~3.90米,枯水期在2.55~3.30米。河段平均流速0.1~0.4米/秒。X运河河段长约2千米,水情主要受长江影响,闸内河水以谏壁向丹阳为主流向,最终汇入太湖。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划分,京杭大运河为工业、农业用水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京口区

京杭大运河镇江段

  • 古运河

古运河为古代江南运河入江通道,穿镇江主城区而过,是镇江市主城区重要的行洪排涝河道,北起金山湖,东至江南运河,总长17.7千米,集水面积80.85平方千米。古运河主要X主城内部涝水与南部山洪,河道出口建有京口闸、丹徒闸和丹徒南闸,分别与金山湖、长江、江南运河连通。其中京口闸至周家河京口段长5.63千米,称上段;周家河口至丹徒闸段长6.87千米,称中段;丹徒闸至江南运河段长4.42千米,称下段;丹徒闸至长江口(引河段)0.81千米。古运河关闸时基本无流速或流速很小,常年已基本失去航运功能,以城市景观为主要用途。

地下水

京口区域内地下水蕴藏,第四系冲积层孔隙水,按地下水蕴藏状况分为3个特征带。即山前残坡积层贫水带,主要在城东老山、汝山、横山、雩山等处,岩性为各种基岩风化残坡积物—含角砾、砂黏土和碎石层,厚度一般为1~2米。丘陵谷地地下水弱富水带,岩性为黏土、砂黏土,厚度25~45米,下伏地层为前四系基岩,地下水由大气降水补给。北部平原地带为漫滩河谷地下富水带,含水层为粉砂、细砂层,埋深1~10米,最深达39.22米,厚度1~5米,最大厚度可达21.93米,地下水埋深在0.5~35米之间。地下水由长江水、大气降水和丘陵谷地地下水补给。

水利

京口区有水库1个,为孟家湾湖,有排涝站16座,装机2245千瓦,总流量37.1立方米/秒;有灌溉站8座,总装机容量300千瓦,总流量3立方米/秒,有长江二级堤防16千米,小型通江涵闸14座,有蓄水塘坝700余座。

孟家湾湖前身为孟家湾水库,位于京口区主城区东部象山街道景阳山社区,属小二型水库,原为蓄水6万立方米的大塘,始建于1958年,1988年动工扩建,1989年5月竣工,水面面积约为30亩,2005年列入省湖泊保护名录。

土壤

京口区内多低山丘陵,并以黄棕土壤为主,岗地以黄土为主,平原以潜育型水稻为主。低山丘陵区随山坡由陡到缓,砾石含量渐少,土层渐厚,土壤属地带性的黄棕壤,主要土种有香灰土、粗骨土和黄砂土。比较平缓的岗坡地,分布着经旱耕熟化的黄刚土,亦称耕作黄棕壤,在丘陵塝冲田和平田、洲地分布大面积水稻土,沿江冲积平原分布灰潮土,城区及谏壁、丹徒镇区附近有菜田土。此外,在石灰岩的山坡和山脚有棕色石灰土及零星分布的紫色砂页岩发育而成的紫色岩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京口区第三次国土调查结果显示,京口区有耕地1483.76公顷,园地384.22公顷,林地732.98公顷,草地183.75公顷,湿地179.1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101.3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31.2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984.96公顷。

水资源

截至2007年,京口区河流径流量为10.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393立方米。过境水主要是长江过境水资源,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9730亿立方米。降深30米其孔井最大可能X量为4.43万吨日。

生物资源

京口区有药用植物158科466属701种,其中隙地路旁及丘陵常见的有牛膝、马齿苋、铁苋菜等;木本有拓树、石南、三角枫等;低山丘陵有苍术、桔梗、沙参、明党参、丹参等;水塘有芡实、四叶草、浮萍等。饲料植物有100多种,有马来眼子菜、光叶眼子菜、谊草、满江红等。广泛分布在丘陵坡地的野生植物花香树、黄檀、山槐、野鸦椿、黄莲、重阳木等。饲养牛、马、骡子、羊、犬、猫、鸡、鸭、鹅家畜家禽。人工饲养的水产品有青鱼、草鱼等。

矿产资源

京口区区内矿产资源种类不全、经济价值不大。矿藏主要为铁、煤。宝盖山西坡有铁矿,1958年曾经开采,由于品位低和储量不理想而中止。南郊黄山煤矿曾于1968年开采,因影响南郊风景区和煤层过薄等因素,于1972年中止。中山西路至九华山一带,有石膏矿,厚度约为410米。谏壁街道的雩山有零星含铁古英砂岩出露,青龙山有白云石、石灰石;象山街道袁家村有石灰石;粘土主要分布在沿江一带。

生物多样性

动物

京口区属华中动物区北缘,X带草地一农田动物X,主要分无脊椎和脊椎动物两大类,包括哺乳类、鱼类、鸟类等,分别归属5纲。哺乳类有猫、釉(黄鼠狼)、狐狸等。两栖类有青蛙、雨蛙、蟾蜍(癞蛤蟆)等。爬行类有:蛇、蜥蜴(四脚蛇)、壁等。昆虫类有蚊、蝇、蚂蚁等。境内长江鱼类13目25科90多种,其中刀鱼、鲥鱼、鳗鱼、鮰鱼、河豚是中国名贵品种;区内有鸟类32科122种。中华鲟、白鲟均是珍稀动物、国家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白鱀豚是濒危的珍稀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410/

(18)
词条目录
  1. 名称由来
  2. 历史沿革
  3. 先秦
  4. 秦汉至南北朝
  5. 隋唐至宋元
  6. 明清时期
  7. 中华民国时期
  8. 中华人民共和国
  9. 地理
  10. 位置境域
  11. 气候
  12. 地质
  13. 地形地貌
  14. 水文水利
  15. 水文
  16. 河流
  17. 地下水
  18. 水利
  19. 土壤
  20. 自然资源
  21. 土地资源
  22. 水资源
  23. 生物资源
  24. 矿产资源
  25. 生物多样性
  26. 动物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