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石狮市,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下辖县级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南部,截至2023年,石狮市辖7个镇,2个街道,市政府驻石狮市八七路公务大厦802室,陆域面积16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68.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8.7公里。截至2022年,石狮市常住人口69.5万人。石狮市始建于隋朝的凤里庵,系石狮首座佛教道场,庵门口安放—对雕工古朴而神态威严的石狮雕像。庵门前有一条沿海地区通往内地的官道,乡民往来...

石狮市,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下辖县级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南部,截至2023年,石狮市辖7个镇,2个街道,市X驻石狮市八七路公务大厦802室,陆域面积16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68.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8.7公里。截至20X,石狮市常住人口69.5万人。

名称由来

编辑

石狮市始建于隋朝的凤里庵,系石狮首座佛教道场,庵门口安放—对雕工古朴而神态威严的石狮雕像。庵门前有一条沿海地区通往内地的官道,乡民往来,络绎不绝。有时相约碰面,时常以凤里庵前的“石狮仔”为标志,慢慢地“石狮”逐渐演变为地名。

历史沿革

编辑

先秦至南北朝

西周,属七闽地。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越国地。汉代,北方汉人开始入迁。西晋永嘉之乱后,仕族衣冠南渡入闽,部分定居今石狮境内的滨海平原。

隋唐至宋元

唐武德元年(618年),石狮境内行政区域属建州南安县。开元六年(718年),析南安东南地置晋江县,石狮境域属泉州晋江县。宋初,石狮境域属平海军晋江县,后属泉州晋江县。元代,属泉州路(一度改称泉州府)晋江县。

明清时期

明代,石狮境域属泉州府晋江县。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增设晋江县石狮分县。以晋江县贴堂县丞驻石狮街,代管安海。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石狮县丞移驻安海旧通判署,嗣后,改设安海分县,石狮一带事务仍归晋江县处理。清代,石狮境域属泉州府晋江县。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石狮境域属南路道晋江县。民国3年(1014年),属厦门道晋江县。民国16年(1927年)属福建省晋江县。民国23年(1034年)7月,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晋江县。民国24年(1935年)10月,属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晋江县。民国31年(1942年),设石狮镇,属晋江县。1949年9月,石狮解放,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晋江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狮境域属晋江县。1953年为晋江县石狮区(十三区)。1958年,晋江县撒区并乡,石狮区域分属晋江县。1980年1月,属晋江地区晋江县。1986年1月,属泉州市晋江县。1987年12月17日,析晋江县石狮、蚶江、永宁3个镇和祥芝乡,置石狮市,为省辖县级市,隶属福建省,由泉州市代管,并作为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1988年9月30日,石狮市正式成立,沿用至今。

地理

编辑

位置境域

石狮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8°33′46″—118°46′51″,北纬24°39′52″—24°48′48″之间,东临台湾海峡,西至西南分别与晋江市的西滨镇、X街道、永和镇、龙湖镇接壤,南濒深沪湾与晋江市深沪镇为邻,北隔泉州湾与丰泽区、惠安县相望,陆域面积16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68.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8.7公里。

石狮市

气候

石狮市属X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而冬短,多干旱,盛行风向随季节更替,季风气候显著,无严寒天气,台风影响显著,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仅1021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00小时,日照率50%,春夏多雨,秋冬少雨,降量年际和季节变率大。气温差异小,夏长无酷暑,冬短不严寒,秋温高于春温、冬季后期低温和秋季高温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5℃,月平均气温11.6℃。境内各地常年最热月份为7—8月,月平均气温在28~30℃。最冷月份常年为1月(部分年份为2月),月平均气温在12~14℃;秋温明显高于春温。气温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般是1月(或2月)达到最低值,以后逐渐上升,7月(或8月)达到最高值,随后逐渐下降;年较差平均值为16.3℃,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很小,偏差值在士0.9℃。石狮市9月至第二年4月多东北风或偏北风,5—8月多为东南风或西南风,市区年平均风速2.8米/秒,距离海岸线越近,风速就会越大,沿海乡镇平均风速多数在6米/秒以上。石狮年平均相对湿度74%,最大的年平均相对湿度77%,最小的年平均相对湿度71.5%;相对湿度随着冬夏季风的更迭,全年各月均有变化,就季节而论,春季最大,夏季居中,秋冬最小。

地质

地层

石狮市境内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和上三叠—侏罗系,后者已成变质岩层。第四系地层分布占境域面积65%,分为更新统龙海组冲洪积层、更新统龙海组风积层、全新统长乐组海积层、全新统长乐组洪积层、全新统长乐组风积层和未分时代残坡积层。市域变质岩主要以二长花岗岩为原岩的混合二长花岗岩、变斑状混合二长花岗岩、黑云母混合花岗岩为主,混合岩中常夹有大小不等的原岩残留体。少数以粗碎屑岩、中酸性火山岩为原岩的黑云斜长变粒岩、角闪斜长变粒岩、二长浅粒岩、云母石英片岩,分布于灵秀山和祥芝镇厝上至永宁镇以东。

地质构造

市域内通过的主要大断裂为北东向长乐—南澳断裂中段、北西向晋江—永安断裂南东端。长乐—南澳大断裂在市域内表现由该断裂作用产生的东南沿海动力变质带组成,带内片理化、糜棱岩化、挤压破碎,以及航磁异常,断裂性质为压扭性,走向40~45度,断裂自燕山早期形成以来至喜山期均有活动,市域内灵秀山断裂、蚶江—杆头断裂、东埔断裂、厝上—永宁断裂,均属于该断裂带。晋江—永安断裂,断裂带内片理化、糜棱岩化、挤压破碎,断裂性质为张扭性,走向310~320度,形成于燕山期,至今仍有活动,市域内浦内—宝盖山断裂仍属于这条断裂。

地形地貌

石狮市属闽粤沿海花岗岩丘陵亚区的一部分,地貌类型以台地、冲击海积平原为主,台 地约占总面积的 70%,冲击海积平原以及其他地貌则约占总面积的30%,地形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呈阶梯逐级递变。石狮市高丘陵分布在宝盖山、双髻山,海拔高程100~210米,低丘陵分布在灵秀山、五山、风炉山、香山;台地广泛分布于境内丘陵与滨海平原之间;海积平原沿海岸线呈小面积分布于陈厝、莲埭、东埔、郭坑、港边、西岑等地。石狮市地势南高北低、中间高四周低。中间最高峰宝盖山,海拔209.6米,双髻山海拔206.9米,西部为低丘,南北东部均为由中部低丘逐渐过渡到台地、平原和海蚀台地,海拔仅2~5米。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石狮境内有梧垵溪、厝上溪、塘园溪、龟湖流域、下宅溪、大厦溪、洋厝溪、莲塘溪、西岑溪和莲坑坂溪10条溪,流域面积119.3X公里,年平均径流量6777万立方米,溪河多为单独入海的间歇性溪流,溪小流短,蒸发渗透量大,径流量少。溪流长10公里的有从晋江境内流经石狮境内的梧垵溪,溪流长5—6公里的下宅溪和厝上溪。溪流长4—5公里的西岑溪和塘园溪。溪流长3—4公里的龟湖流域、莲塘溪、莲坑坂和洋厝溪。溪流长2—3公里的有大厦溪。

  • 梧垵溪

梧垵溪是泉州市的跨境流域,发源于泉州晋江市罗山街道高州山,流域面积39.2平方公里,主河道长14.63公里,主要流经晋江石狮两地,晋江居上游,石狮处下游。

石狮市

梧垵溪

地下水

石狮市地下水资源贫乏,水质较好。大部分属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中性水。按照埋藏条件分为4种类型潜水区。富孔隙潜水区分布于冲积海积,风积海积和河谷平原,含孔隙潜水,海积层常为双层、多层结构,浅部含淡水,深部含咸水,孔隙涌水量40—100吨/日,供水性较好,为地下水丰水区;中等孔隙潜水区分布于部分河谷平原和一级台地区,供水性较差,地下水微缺,含中等孔隙潜水,孔隙涌水量20—40吨/日;弱孔隙裂隙潜水区分布于一、二级台地,含孔隙裂隙潜水,上部为红色粘土,透水性差,富水性弱,下部为风化带、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好。孔隙涌水量上部小于5吨/日,下部为5—25吨/日,系地下水缺水区;弱裂隙潜水区分布于丘陵、三级台地,浅部风化裂隙较发育,含裂隙潜水,深部含水极弱或不含水,孔隙涌0—10吨/日,系地下水严重缺水区。石狮市地下水在蚶江至永宁沿海滨海平原地带,水位埋深为0.3—2.2米,属中等丰水区;台地、丘陵地带地下水位埋深2—4米,最深达6—5米,属缺水区。

水利

截至20X,石狮市共有奈清、莲湖、龙穴、院后、青年、容卿、沙墩桥、郭坑、灵秀山、仕林、塔山等11座小型水库,拥有大(2)型水头排涝枢纽工程。

  • 青年水库

青年水库位于花海谷公园内,总库容为53.79万立方。水库北侧设有2个亲水平台,用木栈道连接,平台下铺设着翠绿的草皮,旁边种植着水杉。还有宝盖山巅的姑嫂塔,白云映衬之下,成为这片清秀水面的美丽伴景,水库的周边是花海谷公园。

石狮市

青年水库

  • 水头排涝枢纽工程

石狮市水头排涝枢纽工程位于蚶江镇雪上沟出海口原水头上游侧,是一座以防洪、排涝、纳潮、挡潮等相结合的水利枢纽工程,是省级重点项目、石狮市民生工程。该项目占地624亩,主要建筑物有水闸、泵站、两岸连接建筑物、滞洪湖等。20X水头排涝枢纽工程获评20X度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示范工地、省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20X水头排涝枢纽工程获评20X度水利工程标准化示范工地。

石狮市

水头排涝枢纽工程

土壤

石狮境内主要有5种土类,砖红壤性红壤又称赤红壤,占46.88%,多分布于海拔50米以下台地;水稻土占25.57%,主要分布于宝盖、蚶江2镇;风沙土占19.80%,主要分布于海拔0—10米低平的沿海地带和一、二级滨海台地;潮土占7.47%,主要分布于溪流两岸及河沟发达的水网平原地带;盐土在石狮市仅见咸土壤,占0.28%,为经旱耕熟化形成的耕作土壤,集中于永宁镇滨海平原局部X位以上脱离海潮影响的低平地带。林业用地土壤类型有4个土类,5个亚类,16个土属。主要以砖红壤性红壤为主,各亚类情况为:砖红壤性红壤22.4%,赤红壤性土48.7%,红壤性土2.4%,滨海风沙土26.3%,滨海盐土0.2%。绝大部分林业土壤质地差,有机质少,结持力极松散,渗透性强,保水性差,自然肥力较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贫乏,PH值=7.8,微碱性,宜种植马尾松、相思树、木麻黄等树种。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石狮市有耕地2261.42公顷(3.3921万亩),园地68.74公顷(0.1031万亩),林地2210.62公顷(3.3159万亩),草地486.30公顷(0.7295万亩),湿地2830.45公顷(4.2457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290.78公顷(12.4362万亩),交通运输用地1637.78公顷(2.4567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71.76公顷(1.0076万亩)。

矿产资源

石狮市的矿藏资源主要以非金属矿为主,有钾长石、高岭土、型砂、玻璃砂、钛铁矿砂、锆英石砂、独居石砂、海贝壳、黑粘土、泥煤、花岗石、水晶等矿点,以及矿泉水地下水资源。高岭土主要分布灵秀镇容卿和永宁镇下宅(霞泽);型砂在北起蚶江石湖、南至永宁西岑沿海岸带均有分布,其中以石湖至古浮、梅林至西岑最多,储量大;玻璃砂主要分布于石湖至古浮一带,大厦和莲坂的玻璃砂,质量好,储量大;海贝壳主要分布深沪湾西岑至港边海滩;黑粘土有湖滨林边耐火粘土、莲塘郭厝砖瓦粘土和杆头坑粘土等,均产于第四系冲洪积层;钾长石主要分布于西偏和山兜两处,钾长石质量好,C级矿石储量31301吨;泥煤主要分布于祥芝奈厝前;花岗石分布范围较广,一般圆缓低丘陵均有分布,主要在宝盖山、双髻山、五虎山、方劳山、虎头山、灵秀山等地;水晶主要分布于宝盖坑东,产于混合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矿体3个;矿泉水主要有地下基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水质较好;钛铁矿砂、锆英石砂、独居石砂主要分布于永宁高厝和梅林,其中梅林矿点,每立方米锆石1239.4克、钛铁矿29230克、独居石1227克。

水资源

石狮境内属贫水区,水资源量以天然降水为补给来源,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仅1021毫米,境内地表水资源量年平均为8800万立方米,人均地表水资源占有量318立方米,为全省平均数的8.44%,泉州市平均数的20.18%。境内地表水利用率约占地表水资源量15%;地下水已利用量约占可开采量40%。地下水中浅层地下水资源贫乏,在浅层中开挖深井,水量不多。石狮市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的80%主要靠晋江金鸡南渠水供给。

森林资源

截至2019年,石狮市有常见造林绿化树种共151种51科118属,其中作为城市森林绿化骨架的乔木类造林绿化树种有94种,占所调查资源的62.3%,主要有马尾松、木麻黄、南洋杉、白兰等;用于丰富城市森林绿化层次的常见灌木资源有44种,占所调查种类的29.1%,主要有三角梅、变叶木类、黄金榕、变叶木类海桐等;草本植物资源有13种,占所调查种类的8.6%,主要有一串红、鸡冠花、五彩苏、洋紫苏等。截至20X,石狮市森林覆盖率为10.87%,公园绿地总面积为595.7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51平方米。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459/

(17)
词条目录
  1. 名称由来
  2. 历史沿革
  3. 先秦至南北朝
  4. 隋唐至宋元
  5. 明清时期
  6. 中华民国时期
  7. 中华人民共和国
  8. 地理
  9. 位置境域
  10. 气候
  11. 地质
  12. 地层
  13. 地质构造
  14. 地形地貌
  15. 水文水利
  16. 水文
  17. 河流
  18. 地下水
  19. 水利
  20. 土壤
  21. 自然资源
  22. 土地资源
  23. 矿产资源
  24. 水资源
  25. 森林资源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