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中书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内阁中书,明清官名。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或由举人考授,或由特赐。清代内阁中书的定额为满洲中书70人,蒙古中书16人,汉军中书8人,汉中书30人,官阶为从七品,掌管撰拟、记载、翻译、缮写之事。进士参加朝考以后,除择优任翰林院庶吉士者外,较次者部分用为内阁中书,经过一定的年限,可外补同知或直隶州知州,或保送充任军机处章京,一般很受重视。雍正四年(1726年),西北用兵,为紧急处理军务,设立军机处...

内阁中书,明X名。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或由举人考授,或由特赐。清代内阁中书的定额为满洲中书70人,蒙古中书16人,汉军中书8人,汉中书30人,官阶为从七品,掌管撰拟、记载、翻译、缮写之事。进士参加朝考以后,除择优任翰林院庶吉士者外,较次者部分用为内阁中书,经过一定的年限,可外补同知或直隶州知州,或保送充任军机处章京,一般很受重视。雍正四年(1726年),西北用兵,为紧急处理军务,设立军机处,第二年,增设军机章京,由军机大臣另选内阁中书等官充军机章京,通称“小军机”。

职责

编辑

明清两代于内阁中设置中书一官,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之事,官阶为从七品,定额满洲七十人,蒙古十六人,汉军八人,汉人三十人。新进士朝考后,改翰林院庶吉者之外,次一等的或分部,或以内阁中书用。经一定年限,即可外补同知、直隶州帝特赐者。又,进士出身之中书补缺后,可充乡试主考差。清朱寿彭《安乐康平室随笔》卷一:“京署各官,最重资格,其中若翰林、若御史,以及内阁中书、军机章京、吏部礼司员,对于同僚之先进者,不论年齿,皆称为前辈。”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文学.陆锡熊》:“[乾隆]二十七年,帝南巡,召试一等,授内阁中书。二十八年补缺,三十年充山西乡副考官。”

内阁中书

内阁中书匾

词意

编辑

内阁

1.贵妇人的居室;内堂:华堂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2.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一般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一个或几个政党的人员组成。首脑叫总理或首相,阁员叫部长、总长、大臣或相。

内阁中书

清嘉庆元年正月敕封王定远为承德郎内阁中书诰命

3.官署名。明初废丞相,以大学士为皇帝顾问。成祖即位后,命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参预机要,称内阁。后入阁者多为实权人物,内阁地位居六部之上。清沿设,至雍正设军机处,内阁无实权,但名义上仍是最高级官署。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为最高国务机构。人们还习惯把北洋军阀时的X称为内阁。

中书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汉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晋庾亮《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复以臣领中书。”隋唐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隋﹑唐时为中书省的属官。明清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

4.官署名。唐代的中书省﹑宋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

清朝官职一览

编辑

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殿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内大臣,将军,都统提督,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总督,总兵,内阁学士巡抚,副将,一等侍卫参将游击大理寺少卿二等侍卫佐领,都司,宣慰使司同知,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知府,宣抚使司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防御,千户,员外郎知州安抚使招讨使, 内阁侍读,通判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骁骑校,长官百户理问州同,翰林院编修,知事,赞礼郎,训导知县把总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州判七品典仪,盛京游牧副尉,司务,五经博士,府经历县丞教谕司书序班,博士,巡检典史驿丞,牐官,百长土舍土目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道光朝内阁中书徐松妻陈安人墓志铭[J]. 道光朝内阁中书徐松妻陈安人墓志铭[J]. 历史档案, 2015, (3): 45-47.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494/

(5)
词条目录
  1. 职责
  2. 词意
  3. 内阁
  4. 中书
  5. 清朝官职一览
  6.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