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基学院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崇基学院(ChungChiCollege),香港中文大学九家书院之一,也是其中一家创校书院及规模最大的书院,由前广州岭南大学校长李应林、前上海圣约翰大学校董会主席欧伟国及香港圣公会领袖何明华会督于1951年创办,代表基督教在华发展高等教育传统的延续。崇基学院之成立,其主因是合并内地十三间基督教大学。鉴于1950年代初期香港社会对中文高等教育之需要,崇基学院于1951年由香港基督教教会代表所创办,并...

崇基学院(Chung Chi College),香港中文大学九家书院之一,也是其中一家创校书院及规模最大的书院,由前广州岭南大学校长李应林、前上海X大学校董会主席欧伟国及香港圣公会X何明华会督于1951年创办,代表基督教在华发展高等教育传统的延续。

历史沿革

编辑

崇基学院之成立,其主因是合并内地十三间基督教大学。鉴于1950年代初期香港社会对中文高等教育之需要,崇基学院于1951年由香港基督教教会代表所创办,并于1955年依照香港X法例注册成立。该校继承以前在中国国内十三间基督教大学之精神,及各宗派之神学教育传统,并加以发扬光大。

崇基学院

崇基学院新校舍奠基典礼(1956.5)

这十三间基督教教会大学包括: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东吴大学、X大学、沪江大学、之江大学、华中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岭南大学和华西协合大学。

崇基学院创办之初,仅有学生63人,借用X座堂及圣保罗男女中学上课。其后乃租赁坚道房舍及下亚厘毕道之圣公会霍约瑟X堂为校址。此项发展乃得美国之“亚洲区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纽约之“岭南大学X委员会”与英国伦敦之“亚洲基督教大学协会”之经济资助,而告达成者,香港各界人士及教会之经济支援,亦有增无已。

蒙香港X在新界马料拨赠土地一段,面积共计10英亩,并于其增建火车站(现名为大学站),崇基学院于1956年迁至环境优美之新界马料水村X校址。学院更X邻近土地,以为建筑运动场及新增校舍之用。目前学院之土地面积连同官地在内,共计55英亩,而马料水村村民已徙置于新界之另一新地点。

崇基学院

1957年,新亚书院、崇基学院、联合书院组成中文专上学生协会,推动成立一所“中文大学”。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崇基遂成为三成员学院之一。

文化传统

编辑

校名

本校为远在1951年由各方的教会有心人士所共同创办之高等学府,旨在继承国内十三间基督教大学之办学使命;本“崇奉基督”之精神,命名“崇基学院”。“崇基”亦兼含“崇高基础”之意。

校训

1951年,崇基创校伊始,即以“止于至善”为校训,寓意不断追求圆满。

崇基学院

校训

“止于至善”出自儒家之主要典籍《大学》。《大学》乃“初学入德之门”(北宋儒者程颢语),开首即揭示德性之源及其展开与圆满之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意思是使自己的德性自觉明朗;“新民”,意思是教化他人,使他人能“自新其德”;“至善”则兼指两者的圆满完成。

“明明德”和“新民”即后世儒者常说的“成己成物”。“明明德”是“成己”(成就自身);“新民”是“成物”(成就世界或成就一切;“物”取广义,包括“人”在内,亦即“一切”)。”成己成物”是德性自觉由内至外的展开,而”止于至善”则是总摄”成己”与”成物”而不断向上升进,以圆满为归宿。

“至善”义同”圆满”,是最高境界,立为永恒理想,其意义不在X完成或达到,而在作为”目的”以接近,兼且作为动力之源。一方面是理想为”圆满”,另一方面是现实为”未圆满”;由”未圆满”而追求”圆满”,迈向”圆满”,是一永恒地努力不息的动态过程。无休止的进步,成德之高,成德之坚永,尽在这”圆”与”未圆”之间。”圆”与”未圆”互相映发,自知”未圆”,故能虚怀若谷;力求”圆满”,故得至健如天(”至健”语出《易经》)。”止于至善”蕴含至健与虚怀,同时兼有”不断追求圆满”的自强不息精神以及”不自以为圆满”的开放精神。

崇基学院

旧物

“止于至善”,向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地说,泛指在每一事上不断力求圆满,尽量做到最好;狭义地说,则专指在德性上不断力求圆满,自己求进步,也帮助他人进步。不断力求圆满,无论是就日常生活的一事而说,或是就德性修养而说,都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崇基校训广怀天下,高瞻至道,远瞩永恒。以”止于至善”之理想诱导学子,启之以修德,拓之以宏襟,晓之以圆满,励之以精进,这是创校先贤深意之所寄,亦是崇基教化精神之所在。

校歌

崇基学院校歌

(H. S. Thompson 曲、谢扶雅词)

崇基学院崇基学院礼拜堂

南天海嵎 四方人士 同兴此学府

崇奉基督 励志笃行 修业勤是务

漫漫长夜 屹立明灯 使命莫辜负

学成致用 挽救狂澜 灵光照寰宇

神州学术 源远流长 数典不忘祖

XX 嘉谊友邦 协力相互助

中西结晶 增益文明 圣教宏其绪

济济菁英 天降大任 至善勉同赴

(校歌歌词写于1952年。歌词内容宣述创校的时代使命,并勉励学子志学勤修,本着基督的精神与校训“止于至善”的精神,融合中西学术,以发扬文化、匡时救世为己任。)

崇基学生会会歌

(黄友棣曲、王怀冰词)

鞍山苍苍 吐露洋洋

维我崇基 雄立南方

博学笃行 止于至善

发扬文化 真理弥光

四海一家 精诚团结

鸢飞鱼跃 凤翥龙翔

鞍山苍苍 吐露洋洋

源远流长 康乐未央

校徽

崇基校徽由图案和文字组成,图案上方为校名“崇基”二字,下方为校训“止于至善”四字。校名与校训之书体俱为小篆。

校徽图案取材自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图案;其后校徽设计由校董会选定,并沿用至今。

1954年至1960年校徽外框形状为长方形,如下图:

1961年开始校徽外框形状改为盾形,如下图:

崇基学院

校徽(1954-1960)

崇基为基督教高等学府,校徽图案取材自一千二百多年前之景教碑,铭记基督教来华传教事业的开始,有数典追源,立根中华的寓意。

崇基学院

校徽

校徽图案是云朵与莲花承托着带火焰的十架。云朵象征天道,莲花象征纯洁与完美,十架象征基督牺牲以臻圆满之生命境界,火焰象征光明。图案上的十架启示生命圆满的意义,正好和校训”止于至善”(取自《大学》)之追求圆满的精神互相契合;而莲花纯洁完美之象征,亦与圆满之义相应。这”圆满”的雅集,既有图文互释之妙,又见不同文化融合之美。整体地看,基督精神和中国文化精神圆融无间,同时透显出崇基一向以发扬世界文化为己任的办学理想。崇基的校徽简洁谐美地标示”圣洁圆满”之境。

校联

校门牌楼正面,上方为校名横额,下方左右两边为石楹柱,上刻”凌道扬撰”嵌校名对联一副:

崇高惟博爱 本天地立心 无间东西 沟通学术

基础在育才 当海山胜境 有怀胞与 X人羣

“胞与”即”民胞物与”,北宋儒者张载所说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视一切人如自己的同胞,视万物为自己的侪侣。有怀胞与,谓心中关怀着与自己同生出于天地的X和万物。

对联兼视内心与外境,情高意远,出语庄和。开宗明义,拈出”心”与”境”为要领,透出两层深意。

自开诚以立校一层看。联语紧扣眼前校园之形胜(优越之地理环境),胸怀天地海山,开示办学精神:以崇高博爱的思想和包容开放的精神教育人才,发扬世界文化。整副对联展现出广阔的胸襟与恢宏的气象。

自开境以化人一层看。校联说”本天地立心”(秉承天地之精神),说”当海山胜境”(临对海山之佳境),强调天地与海山给人以德性的启示:自然环境含有陶冶心性的无形感染力,”当海山胜境”的美好校园可以无声无息地培养”海山胸襟”和”天地意识”;而具有天地海山的”广阔胸襟与无私意识”——以天地之心为心,以海山之襟为襟,则可进而孕育出”无间东西,沟通学术”的世界文化视野,以及”有怀胞与,X人羣”的崇高博爱思想。

崇基精神重视契合自然,重视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崇基校门是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联更是精神建设的有力部分。

校湖

校湖未圆湖具有向人开放、耐人观赏、引人思悟的优美环境与文化气息。

崇基学院

未圆湖

湖址原为农田与流水,遥对马鞍山;六十年代末演变为”荷花池”;九十年代中进行美善工程,改建为”未圆湖”。湖取名”未圆”,”未圆”蕴含”仍未圆满,须继续力求圆满”之意,呼应校训”止于至善”以圆满为永恒理想之自强不息精神与开放精神,其义可与校训互释互明。

未圆湖内有荷花池、茶花园、林;沿湖还种植了桃花、樟树、紫薇、睡莲、黄花风铃木、串钱柳、垂柳、落羽松、水松、白千层、蒲葵、软枝黄蝉、勒杜鹃、杜鹃、枫树等多种花木;湖中饲养大量锦鲤。在众志堂前的湖边草坡上,用了矮灌木连翘巧植成校训”止于至善”四个大字。

礼拜堂

崇基学院的礼拜堂是目前全中国公立大学校园内最早及最大一座独立自拔的教堂。教堂圣坛两旁排列前中国(1951年前)十三间基督教大学的校徽木刻,是世界上X见到这十三间大学的校徽的教堂,见证崇基学院的基督教高等教育的承传和使命感。

崇基学院

崇基礼拜堂十三校徽

院系设置

编辑

崇基学生必须分属大学学院中之一者: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及社会科学院。大学学院共提供约六十多项主修课程及副修课程。大学九所成员书院中,只有崇基学院附有音乐及神学课程。

崇基学院

崇基学院自一九五七年起即以宗教教育及神学训练等课程为教学之一部份。惟自一九六三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后,宗教科训谏课程之教员薪金,概由X资助,而基督教教牧人员之训练,于一九六三年迄六八年间则由本校附属之崇基神学院办理。该神学院於一九六八年后即不复存在;其训练任务已移交本校哲学及宗教学系新设之神学组办理,而神学组于二〇〇四年八月一日起正式易名为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以强化作为X设于华人公共大学中的神学教育机构之角色,并以此身份更广泛地与世界各地的神学院发展合作关系。

历任领导

编辑

1977年中大改制前

X任:李应林(1951 - 1954)

第二任:凌道扬(1955 - 1960)

第三任:容启东(1960 - 1975)

第四任:雷恩(RAYNE, Robert N.)(1975 - 1976)

第五任:谭尚渭(1976 - 1977)

1977年中大改制后

第六任:谭尚渭(1977 - 1981)

第七任:傅元国(1981 - 1988)

第八任:谭尚渭(1988 - 1990)

第九任:沈宣仁(1990 - 1994)

第十任:李沛良(1994 - 2004)

第十一任:梁元生(2004 - 2014)

第十二任:陈伟光(2014- 2015)

第十三任:方永平(2016至今)

知名校友

编辑

中大实行“全民书院制”(即教职员及本科生都有其所属书院),毕业生重返中大工作也将属于该书院,这里只包括学生。

丘成桐(数学):华裔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张敏仪(英文):前广播处处长、前香港特别行政区驻东京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

崇基学院

“崇基”雕塑

陈永华(音乐):作曲家、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曹宏威(化学):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客席教授,新界沙田区议员

钟景辉(英文):前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院长

陈耀南(中文):前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

古德明(英文):香港英语教育作家

陶国璋(哲学):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

吕荣淳(计算机科学):香港有线新闻主播

陈健民(社会学):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陈玉树(工商管理):香港岭南大学校长

刘文娟(中国语言及文学)-梦剧院成员之一

X(哲学):牛棚书院院长、前商业电台X台节目及发展总监

黄伟文(社工):X填词人

詹志民(工商管理):电台主持

古天农(社会学):中英剧团总监

学生宿舍

编辑

崇基学院现时共有九间十座学生宿舍,可容纳学生一千四百多人。

崇基学院崇基学院新圣堂

* 应林堂(男宿)

* 华连堂(女宿)

* 明华堂(男女宿)

* 神学楼(男女宿)

* 文林堂(男宿)

* 何善衡夫人宿舍(男女宿)

* 文质堂(女宿)

* 利树培堂(男女宿)

* 五旬节会楼高座(男女宿)

* 五旬节会楼低座(女宿)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历史传承.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 [2016-09-10].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519/

(15)
词条目录
  1. 历史沿革
  2. 文化传统
  3. 校名
  4. 校训
  5. 校歌
  6. 校徽
  7. 校联
  8. 校湖
  9. 礼拜堂
  10. 院系设置
  11. 历任领导
  12. 知名校友
  13. 学生宿舍
  14.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