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外文名:(Cury),是以姜黄为主料,另加入多种香辛料(芫荽籽、桂皮、辣椒、白胡椒、小茴香、八角、孜然等)配制而成的复合调味料。最早起源于印度。
历史
编辑起源
咖喱的发源地在印度。印度民间传说,咖喱是佛祖释迦牟尼所创,是佛祖首先教人如何用树草的果实来调配成长生不老的灵药,并以释迦牟尼当初传教的地名“咖喱”作为这灵药的名称,被后人当成调料广泛地传播开来。还有一说,由于咖喱的辛辣与香味可以帮助遮盖羊肉的腥膻,佛祖此举用以帮助不吃猪肉与团匾牛肉的印度人。咖哩其实是印度众多香料集合体的一种。它是香料的结晶品。有人说,香料组成咖喱,是源于印度最初肉食以膻味极浓的羊肉为主,单一种香料未能僻去其膻味,故以多种干香料粉末组合而成的浓汁来烹调.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这便是坦米尔“卡利”(Cury)咖喱的来源。“卡利”的意思是:许多的香料加在一起煮。
印度
咖喱的发源地在印度。印度民间传说,咖喱是佛祖释迦牟尼所创,是佛祖首先教人如何用树草的果实来调配成长生不老的灵药,并以释迦牟尼当初传教的地名“咖喱”作为这灵药的名称,被后人当成调料广泛地传播开来。还有一说,由于咖喱的辛辣与香味可以帮助遮盖羊肉的腥膻,佛祖此举用以帮助不吃猪肉与团匾牛肉的印度人。
一提到咖喱,很多人X印象是咖喱粉 、咖喱块 ,仿佛咖喱只是一味调料 。其实,咖喱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是 17 世纪英国人对印度饮食的一种概述,是用来指代印度各地加有混合香料的浓稠酱汁或汤汁,由印度南部泰米尔语“kari”发展而来,有“许多的香料加在一起煮”的意思。不过印度当地人可不这么称呼,虽然有酱汁,可每道菜各有名称,口味依使用的香料不同,他们不会在菜单上标注“咖喱”字样 ,反 倒 更 愿 意 使 用“ 马 拉 ”(Masala),这是一种事先准备的香料混合物,用来搭配鸡鱼羊和各色蔬菜烹煮,在烹饪的最后阶段加入菜肴中。
英国
咖喱确实从印度起源,但一个人如果真的跑到印度去,是找不到任何写着“咖喱”字样的食物的。正如英国人 Lizzy Collingham 在自己与咖喱有关的著作《Curry,A Tale of Cooks and Conquerors》里写道:“咖喱,是欧洲人强加在印度饮食文化上的概念。”印度人给自己的每道菜肴都赋予不同的专属名称,但英国人把这些都混为一谈,从葡萄牙人那里学到类似“Karil”的名词之后,就把所有的印度菜都笼统的冠以咖喱(最初写作“carree”,后来成了 “curry”)之名,一股脑的抹煞了印度人对于食物的深刻理解和细致认知。
印度的咖喱,根据地区、X、宗教、家庭的不同,素材和香辛料也都是多种多样的,不过香辛料的组合及用法是最基本的。即使是使用同样的材料由于使用的香辛料的种类和量的不同,味道也不相同。但即使在东印度公司时期,在印度的英国人极尽X,他们吃到的印度菜口味已经开始经过改良了,酸奶和印度酥油的用量相对较少,换句话说,比较“清淡”。殖民者爱上了由印度厨师烹制的花样繁多的印度菜,当回国之后想念他们连名字也记不太清的美食时,就把印度带来的香辛料磨成的粉洒在菜肴上——成品咖喱粉就这么被英国人发明出来了。
中国
早在我国殷商朝代,皇家御膳中已有着咖喱的配料;圣经记载.耶稣诞生的晚上,三皇来朝的贡品中,也带着咖喱的香料:西方商贾带着金银财帛远赴东亚贸易,咖喱的配料是重要的采购物品。
中国与周边的香料贸易亦由来已久。在种类丰富的咖喱配方中,许多原料广泛分布在东方各国,并沿贸易线路不断传播。15世纪到17世纪末期之问,人们可以在东南亚市场上X胡椒、丁香、豆蔻、干豆蔻皮、还有罗望子、郁金、生姜等各式香料,这些香料多产自本地,其中一些被欧洲商人采购,还有许多被贩到北方的中国市场。相似的例子还有辣椒,16世纪,来自南美的辣椒替代了印度餐饮中的黑胡椒,也占领了东南亚餐桌,进而在中国人的菜地里生根发芽,并以其迷人的X口味得到了广泛的青睐。在联系印度和中国的热带地区,香料种类的持续丰富,催生了用料多元的新式咖喱料理,反映出两类文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如在以中华料理为基础的叻沙中,咖喱的加入增添了其风味的层次感,使其滋味在米粉、香茅、椰浆和虾酱之外更加浓郁。
日本
日本的咖喱源于印度,不过并不是直接从印度传入的。当时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咖喱是以西洋食物的形式经英国介绍而来。咖喱饭合理地搭配了蔬菜、肉和大米,其中又加入各种各样的香料,在当时日本算得上是理想的健康食品。
日本引入英国的欧式咖喱后,1927年食品制造商中村屋X了一种符合日本人口味的“纯印度式咖喱”,受到了热捧。随后,具有日本特色的咖喱食物也相继诞生了。
成分
编辑“咖喱”其实就是由多种香料组成的一个不固定的综合体。
最多时可用 20 多种香料来成就一道菜,比如豆蔻、丁香、茴香、肉桂、各色胡椒、辣椒、薄荷、芥末子等,以及用来上色的黄姜粉,甚至是菠菜泥等,这些香料均拥有其独特的香气与味道,有的辛辣、有的芳香,交揉在一起,不管搭配肉类、海鲜或蔬菜,均有不同的口味。在不同的地域,咖喱也有着不同的风格。
分类
编辑食用咖喱的国家很多,包括印度、斯里兰卡、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越南等。根据配料细节上的不同来区分种类口味的咖喱大约有十多种,这些迥异不同的香料汇集在一起,就构成了咖喱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浓郁香味。世界各地的咖喱都是在印度咖喱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的,咖喱也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而千变万化。
印度咖喱
地道的印度咖喱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姜黄粉和辣椒等香料调配而成,由于用料重,所以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度强烈而浓郁。在印度,几乎每一个家庭的厨房都有许多香料,却很见到咖喱粉,因为咖喱粉大都是要使用时才特意研磨的。在印度,咖喱没有标准化的配方和食谱,印度咖喱成功的秘诀得益于印度人民对香料的了解、组合与烹煮顺序。
咖喱[多种香料调配而成的酱料]
由于用料重,所以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度强烈兼浓郁。印度人离不开咖喱,连僧侣阶层也甘心放弃鱼肉的美味,却无不贪啖咖喱。在对咖喱的使用中,各地的人对咖喱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了改造。由于原料的不同,咖喱的颜色也可谓五彩缤纷,被称为“五色咖喱”。除黄色外,还有黑绿红白4种颜色,大中小辣兼而有之。调出来的咖喱美味色咖喱无辣味,微酸,气味香;绿色咖喱味道清香,有淡淡的辣味;黄色咖喱微辣,也有重辣,十分鲜香;红色咖喱重辣、浓香,酱汁泛微酸。黑色咖喱,则是所有里面最辣的一种。一般来说,烹调鸡肉、牛肉、羊肉多采用黄色咖喱,海鲜则常用红色、黄色或绿色咖喱,蔬菜多用绿色咖喱。
泰国咖喱
泰国咖喱当中加入了椰酱香草、鱼露、月桂叶等香料来减低辣味和增强香味。红咖喱是泰国人爱用的咖喱,泰式青咖喱大虾,由于用了芫荽和青柠皮等材料,所以咖喱呈青绿色,也是泰国驰名的咖喱。
泰国咖哩分青咖喱、黄咖喱、红咖喱等多个种类,泰国咖喱当中加入了椰酱来减低辣味和增强香味,而额外所加入的香茅、鱼露、月桂叶等香料,也令泰国咖喱独具一格。泰国咖哩中红咖哩最辣,不习惯的人进食时容易流眼泪。红咖喱是泰国人爱用的咖喱,由于加入了红咖喱酱,颜色带红,味道也较辣,黄咖喱口味酸中略带辣味,非常适合亚洲人的口味,例如制作咖喱鸡,咖喱蔬菜,咖喱海鲜等,味道X。
新加坡咖喱
新加坡邻近马来西亚,其咖喱口味十分雷同,但是新加坡咖喱用的椰浆和辣味就更少,特征是使用多种干燥香辛料,并融合了印度做法及使用中国系的香料八角,咖喱鱼头是新加坡最X的莱品。
马来西亚咖喱
马来西亚的咖喱都爱用椰浆、罗望子、月桂叶以及香芋等,令咖喱辣中带点清润,充满南洋风味。马来西亚咖喱和泰国咖喱相类似,同样是红黄青绿四大类,但马来西亚人在做菜的时候还会细分,比如说黄咖喱就可以再分成做鸡的咖喱、炒蟹的咖喱和炒虾的咖喱。
咖喱[多种香料调配而成的酱料]
越南
越南咖喱则以清淡为主,虽同样会以椰浆调味,但常伴米线食用。相比印度,斯里兰卡的咖喱种类可以说是多姿多彩,没有饮食限制。
日本咖喱
日本咖喱也是世界闻名。19世纪60年代,咖喱由英国传入日本,出现了可以大规模生产的咖喱粉与咖喱块,形成了今日独特的日本咖喱,日本人民酷爱咖喱,甚至让人误以为日本是咖喱的发祥地。日本咖喱大致上分三种:甜味、中辣味、超辣味,还有一种白咖喱,有着北海道浓郁的奶香,深受孩子们的好评。咖喱在日本除了可以拌饭吃外,还可以作食尚为拉面和乌冬面等汤面的汤底,与其他地方的咖喱有较大区别。
斯里兰卡咖喱
斯里兰卡咖喱与印度咖喱同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斯里兰卡出产的香料质量较佳,做出来的咖喱就似乎更胜一筹。斯里兰卡咖喱肥牛粒煲,用的香料很丰富,香浓馥郁。
英国咖喱
起初,英国人将印度咖喱带回家的时候,严格遵循了上述原则。对于大多数英国人来说,制作流程实在复杂,于是为了迎合领主的口味,印度出现了咖喱粉 ,对琳琅满目的各式菜肴进行简化 。1784 年,皮卡迪利大街上的一家香料店打出广告,专门X从东印度带回来的咖喱粉。一些英国人用咖喱粉,辅以一些更易得的调味香料,制成了有别于传统印度咖喱的英式咖喱。
制作方法
编辑中式油咖喱制作
将植物油(清油)500克入烧至六成热下入洋葱末250克姜250克待葱头末炒至色淡黄,下入蒜末125克、咖喱粉250克、胡椒粉15克、辣椒粉15克,炒透后下入香叶250克,出香味即成(如需制稠可在制作中先下入适量面粉,用油炒至淡黄后再如上一次下入各调料翻炒)。
如制作咖喱汁 即在以上基础上不加面粉加适量鲜汤。
中式咖喱酱制作
用料:牛油 500 克、干葱茸、蒜茸、鲜姜茸、鲜红辣椒茸各200克、洋葱茸、500克、咖喱粉2瓶、咖喱油1瓶、丁香粉25克、八角粉25克、陈皮米25克、桂皮粉25克、姜黄粉25克、面粉450克、花生酱2瓶、椰茸400克、三花牌植物、淡奶1罐、芫荽25克、长葱25克、清水1500克。
制作:锅炙好下入牛油烧至五成热下入干葱、蒜、姜、红椒、洋葱茸、椰茸炒出香至色淡黄 吐油 下入面粉炒至面粉出香色淡黄炒透下入咖喱粉、咖喱油、丁香粉、八角粉、陈皮粉、桂皮粉、姜黄粉同炒出香下入花生酱、花奶放入芫荽和长葱同炒出香加入清水至浓度合适 用铲炒匀,不要糊底,待炒透出香 改用微火 盖盖儿 煲1小时盛入调料罐即成。
西式咖喱少司制作
用料:咖喱粉50克、葱头100克、鲜姜50克、大蒜50克、胡萝卜50克、芹菜25克、香叶2片、面粉75克、植物油、250克热鸡清汤750克、精盐10克。
制作:将葱头、姜 、蒜 、胡萝卜、芹、菜洗净切碎,锅炙好下入油烧五成热下入葱、姜、蒜、胡萝卜、芹菜碎、香叶、炒至微黄,改用文火下入面粉炒至发黄,出香下入咖喱粉炒至出咖喱香味,下入热鸡汤冲沸,下入精盐搅匀,以文火稍过箩入调料罐即成,以此料可焖制鸡牛羊猪肉等菜肴。
应用
编辑1.咖喱月饼。
2.将咖喱用于煮制水果饭。
3.咖喱味豆腐干、咖喱肉夹馍、咖喱味保鲜玉米、咖喱粽子、咖喱灌汤包、咖喱味葵花籽、咖喱味腊羊肉、咖喱荸荠、咖喱爆米花、咖喱烤核桃、咖喱锅巴、咖喱凉皮等。
4.在豆豉、火锅底料等调味品、油炸食品、肉制品的专利配方中,也常见咖喱粉的使用。
5.饲养鱼、螃蟹、鳖、兔、鹿、猪等的饲料。
6.焖制鸡牛羊猪肉等菜肴。
7.制作咖喱饭、咖喱牛肉、咖喱土豆、咖喱蟹等等菜肴。
保存方法
编辑咖喱粉应密封、避光保存,以免香气挥发散失。
功效价值
编辑利消化促循环因为咖喱中含有辣味成分的香辛料,会X唾液或胃液的分泌,提高消化和吸收功能;咖喱中的辣味香辛料一经人体吸收后,会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发汗的目的,而发汗可以使体温下降。此外,咖喱还可以进行体内消毒,大部分香辛料与胃液中的酸液综合后,具有消毒、灭菌的效果。
咖喱除了调味,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每100克咖喱粉含348千卡热量,每100毫升咖喱油含680千卡热量,并含有比较多的粗纤维、蛋白质、维生素、烟酸、姜黄素、钙、磷、镁、钾等。此外,咖喱中的姜黄素能阻止癌细胞增殖,可预防癌症特别是白血病。而且咖喱中含的其他成分——孜然芹、胡荽等,都对心脏有益。印度人患老年X症的比例较低,这与他们常食用咖喱有关。
咖喱中的主要成分——姜黄素,可改善巨噬细胞的活力,降低脑细胞的氧化过程,从而保护脑细胞不被外界有害物质损害,延缓脑细胞的老化进程,防止老年X症的发生。
适宜人X
编辑一般人X均可食用咖喱。
溃疡病、慢性胃肠炎、痔疮、皮炎等患者,包括患病服药期间不宜食用咖喱。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兼得美味与健康的金黄咖喱(组图)-新闻中心-北方网.北方网. [2023-12-14].
[2]X华. 世界之香——咖喱[J]. 食品与生活, 2013-01-01, (12): 48-49. [2023-12-12].
[3]徐海, 楚婉苓, 杨敏, 公明. 让味蕾起舞的咖喱[J]. 知识就是力量, 2020-07-01, (7): 60-63. [2023-12-14].
[4]X华. 世界之香——咖喱[J]. 食品与生活, 2013-01-01, (12): 48-49. [2023-12-14].
[5]洪玺. 咖喱——风靡世界的调味料[J]. 中国食品, 2008-01-01, (4): 48-49. [2023-12-12].
[6]李崇寒. 印度 根本就没有 "咖喱"[J]. 当代工人(C版), 2019-01-01, (4): 57-58. [2023-12-12].
[7]界面新闻. 酷乐研究所|日式咖喱再升级?.今日头条. 2018-10-16[2023-12-13].
[8]调出来的咖喱美味[J]. 党的建设, 2016-01-01, (7): 48. [2023-12-12].
[9]森X佳, 朱慧静. 不为人知的日本咖喱文化[J]. 食品与生活, 2017-01-01, (2): 46-47. [2023-12-12].
[10]徐宝良. 咖喱--东南亚菜肴中不可缺少的"精灵"[J]. 中国食品, 2006-01-01, (12): 48-49. [2023-12-12].
[11]调出来的咖喱美味[J]. 党的建设, 2016-01-01, (7): 48. [2023-12-12].
[12]李崇寒. 印度 根本就没有 "咖喱"[J]. 当代工人(C版), 2019-01-01, (4): 57-58. [2023-12-12].
[13]雷东. 谈烹饪调味之"咖喱味"[J]. 中国食品, 2006-01-01, (4): 48-49. [2023-12-12].
[14]李静玮. “生”“熟”之间:咖喱在中国的在地化[J]. 思想战线, 2020-01-01, 46(2): 40-47. [2023-12-12].
[15]闷热天小心食物变毒物-嵊州新闻网.嵊州新闻网. [2023-12-13].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4月1日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