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惊厥(convulsion)是儿科最常见的紧急症状之一,是由于随意肌的剧烈、不自主的痉挛性收缩(强直)或者收缩、松弛交替出现(强直阵挛)导致的发作,可以是部分身体,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常伴有意识丧失。惊厥(convulsion)是儿科最常见的紧急症状之一,是由于随意肌的剧烈、不自主的痉挛性收缩(强直)或者收缩、松弛交替出现(强直阵挛)导致的发作,可以是部分身体,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常伴有意识丧失。惊厥...

惊厥(convulsion)是儿科最常见的紧急症状之一,是由于随意肌的剧烈、不自主的X性收缩(强直)或者收缩、松弛交替出现(强直阵挛)导致的发作,可以是部分身体,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常伴有意识丧失。

定义

编辑

惊厥(convulsion)是儿科最常见的紧急症状之一,是由于随意肌的剧烈、不自主的X性收缩(强直)或者收缩、松弛交替出现(强直阵挛)导致的发作,可以是部分身体,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常伴有意识丧失。惊厥既可以是癫痫性发作,也就是大脑神经元一过性大量同步化放电所导致的发作,脑电图上发作同期常有相应的发作性痫样放电;也可以是非癫痫性的,如破伤风、低钙惊厥等。

病因

编辑

感染X因

颅内感染

如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引起的脑膜炎和脑炎或随之而引发的脑肿等。脑脊液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颅外感染

非颅内的全身X染性疾病相关的,包括感染中毒性脑病(大多并发于脓毒症、重症肺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等严重细菌X染疾病)、败血症、破伤风、热性惊厥等。

非感染X因

颅内疾病

癫痫;颅内占位病变如X、囊肿、血肿;颅脑损伤如产伤、外伤;先天发育异常如小头畸形、脑积水、脑血管畸形、神经皮肤综合征;脑退行X变;其他如接种后脑病等。

全身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低血糖症、半乳糖血症、果糖血症、氨基酸代谢障碍(如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症、瓜氨酸血症等)。

维生素缺乏:如脑型维生素B1缺乏症、维生素B6缺乏症及依赖症。

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钙和低血镁、高血钠或低血钠、脱水热、水中毒等。

缺氧缺血性脑病:如窒息、溺水等。

肾源性疾病:如尿毒症、肾性高血压。

中毒:①药物:如氨茶碱、异烟肼、阿司匹林、安乃近等;②植物:如白果、苦杏仁、毒蕈、苍耳子等;③农药:如有机磷类;④灭鼠药:如毒鼠强等;⑤其他:如一氧化碳、氰化物、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等。

其他; 如瑞氏综合征(Reye syndrome) 。

发生机制

编辑

婴幼儿易发生惊厥的内在机制包括:发育期脑的特性、发育期组织器官功能特点、末梢神经肌肉的X阈值较低。

发育期脑的特性

大脑皮质功能发育未完全,即使较弱X也能在大脑引起较强烈兴奋与扩散,从而导致神经细胞异常的突然大量同步化放电。另外,当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时,神经传导不完善,冲动传导易泛化。发育期未成熟脑缺乏对神经兴奋起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和介质,而且成熟脑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抑制性神经介质受体GABAA,在出生后脑发育早期对海马神经元呈兴奋性作用,此时GABAA兴奋足以祛除电压依赖的Mg对NMDA受体的阻断作用,引起大量Ca内流。发育中脑内缝隙连接的广泛存在促进神经元放电同步化。总之,发育中脑兴奋性系统的成熟先于抑制性系统成熟,这是脑发育中形成学习记忆及神经系统可塑性所必需的;但另一方面,也使婴幼儿处于惊厥性疾病的易感状态。

发育期组织器官功能特点

血脑屏障功能较差,多种毒性物质包括药物易透入脑组织。水电解质代谢不稳定,可因多种原因造成失衡。

末梢神经肌肉的X阈值较低

如血中游离钙降低时,一般冲动也可引起惊厥。

临床表现

编辑

根据不同病因和神经系统受累部位不同,其发作形式和严重程度不同。如果是癫痫性惊厥,部分发作前可有先兆,但多数突然发作,全面性惊厥发作时意识完全丧失、双眼凝视、斜视或上翻、头后仰、面肌及四肢呈强直性或阵挛性X,呼吸暂停甚至青紫,惊厥后昏睡、疲乏。

热性惊厥多于惊厥后神志很快恢复。

非癫痫性惊厥,如低钙性手足X症、破伤风的肌X,不伴有意识障碍。惊厥呈持续状态或者频繁发生表示病情严重。

伴随症状

编辑

惊厥发生全过程包括发作类型、频度、持续时间、是否伴有意识障碍,惊厥后有无嗜睡、偏瘫、失语等;有无先兆及诱因,如发热、脑疾患、外伤及用药等。

惊厥伴随症状,如是否伴有发热、咳嗽、腹泻、呕吐、头痛、尖叫及精神行为与意识改变等。伴有发热者首先应排除颅内或全身感染,不伴发热以代谢、中毒、癫痫、外伤多见。严重且顽固的惊厥发作常提示患儿存在颅内病变。

检查诊断

编辑

病史

既往有无热性惊厥史、现病史有无发热,有发热者多考虑上述感染性疾病及热性惊厥。

年龄

掌握不同年龄的常见病因可协助诊断。

新生儿期:以产伤、窒息、先天颅脑畸形、低血糖症、低钙血症、脓毒症和化脓性脑膜炎、破伤风常见。

1个月~1岁:产伤后遗症、先天颅脑畸形、低钙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婴儿X多见。6个月后热性惊厥逐渐增多。

1~3岁:热性惊厥、各种脑膜炎和脑炎、中毒性脑病、低血糖为多见。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以中毒性脑病、各种脑膜炎和脑炎、颅内X、颅脑外伤、各种中毒、高血压脑病、癫痫为多见。

季节

传染病多有明显的季节性,如夏秋季以乙型脑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多见;冬春季以重症肺炎,流行性脑膜炎多见。

体格检查

主要包括皮肤瘀点、局部感染灶、脑膜X征、颅内高压症等,测血压及眼底检查等均可能有助于病因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尿、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

特殊检查

脑电图:对各种类型癫痫有诊断意义,对脑病和脑炎的诊断及病情判断亦可能有帮助。

头颅X线检查:包括CT、平片、脑血管造影,了解有无颅压高表现、钙化点、脑血管病变和畸形。

脑超声检查:适用于前囟未闭的婴儿的颅内病变检测。

MRI(磁共振成像):适用范围最广、显示效果最好的脑影像检测方法。

总之,在做儿科惊厥的鉴别诊断时,必须结合有无发热、年龄、季节、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等全面分析考虑。

就诊科室

编辑

惊厥属于神经系统疾病,是儿科最常见的紧急症状之一,就诊科室是儿科。

鉴别诊断

编辑

惊跳或抖动

常见于新生儿或小婴儿,因外界X可出现惊跳或抖动,是一种大幅度、高频率及有节奏的运动,不伴有异常的眼或口颊运动,易于安抚。惊厥常伴有异常的眼或口颊运动。在手足口病流行期,惊跳患儿应警惕手足口病可能。

屏气发作

常因情绪反应引起,多在6~12个月龄起病,大多在3岁后消失。发作前先有哭闹,哭十几秒左右即在呼气时屏气,后出现青紫、全身强直、角弓反张及尿失禁,偶见短暂的全身X,发作多于1分钟左右自然终止,呼吸恢复后意识即恢复,并再啼哭,脑电图无异常。

X障碍

是一种以肌肉X为主要特点的行为障碍,X表现为不自主的、突然发生的、迅速而重复刻板的无规律、无目的的动作或发声,有时可用意志克制一段时间,在无聊时明显,在专注学习时减少,在睡眠中减少或消失。脑电图正常,氟哌啶醇治疗有效。

习惯性X摩擦

指发作性两腿交叉摩擦,同时面颊X、出汗、双眼凝视、X部有分泌物。一般多发生在睡前或刚醒后,也可白天发生,发作时转移小儿注意力常能够终止或减少发作,年长后大多停止发作,个别可出现行为问题,脑电图无特异性异常。

晕厥

在疲倦、精神紧张、惊恐、突然起立等情况下脑血流量短暂减少,出现面色苍白、出汗、手脚发凉、心搏缓慢、血压下降、意识短暂丧失,甚至短暂肢体僵硬、X,平卧后常可迅速好转。

癔症

发作前多有精神因素诱发,常有胸闷、心悸等各种不适,“惊厥”表现无规律,发作时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瞳孔无变化,对光反射存在,无大、X失禁,脑电图正常。暗示疗法有效。

治疗

编辑

治疗原则是尽快明确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控制惊厥,稳定生命体征。

一般治疗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记录惊厥发作的具体症状学表现;注意保护,防止意外伤害,保持头向一侧偏斜,维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及误吸,不要向口腔内塞入任何物品;注意不要过度用力X病人,以免造成骨折;避免不必要的X;必要时氧,若长时间发作(>30分钟),应根据氧合情况适时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监测生命体征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脑疝、呼吸停止等)。

止惊治疗

多数惊厥发作可在5分钟内自发缓解,发作超过5分钟者需要及时给予药物止惊治疗。

X苯二氮䓬类药物:如有静脉通道,应静脉推注X,每次0.3~0.5mg/kg(单剂最大剂量10mg)静注(每分钟1~2mg、新生儿0.2mg),如发作持续,必要时10~1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如不能或者难以马上建立静脉通道的情况下,目前在中国 ,咪达X肌内注射具有很好的止惊效果,而且操作简便、快速,可作为X,首剂0.2~0.3mg/kg,最大不超过10mg。如发作持续,可继续静脉输注,1~10μg/(kg·min),维持12-24小时。

X钠:肌注吸收较慢,不适宜用于急救的一线用药,可选用静脉制剂。负荷量10mg/kg,注射速度<25mg/min。此药维持时间较长,多于12小时后使用维持量,4~5mg/(kg·d)。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静脉注射,X在脑组织中的蓄积也需要较长时间,大约需要20~60分钟脑组织药物才可达峰浓度;而且由于半衰期很长,婴幼儿平均50小时,因此先用X再用苯二氮䓬类容易合并长时间呼吸抑制;此药镇静作用较强,持续时间长,容易影响意识判断,在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者怀疑脑病的时候,判断意识对于判断病情很重要。因此目前此药已经仅作为止惊治疗的二线、甚至三线治疗。

10%水合氯醛:用于上述治疗无效时,剂量为0.5ml/kg(50mg/kg),稀释至3%灌肠。

苯妥英:用于惊厥持续状态。15~20mg/kg,溶于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mg/(kg·min),24小时后予维持量5mg/(kg·d)。

病因治疗

不同年龄导致惊厥的病因存在明显差异,应及时、准确地了解惊厥的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否则惊厥治疗的效果也不好,甚至无效。因此在进行止惊治疗的同时应尽快明确惊厥的病因。在急诊情况下,对于惊厥持续状态者,推荐首先取血做血常规、血糖、血电解质(小婴儿必须包含钙、镁)检查,有条件者可以做急诊肝肾功能,血气分析、血氨,如果有病史线索提示时,可酌情行脑脊液检查、抗癫痫药血药浓度检测、血培养、血毒物检测等。

对症治疗

高热者用药物及物理方法降温: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如存在颅内压增高可予以20%甘露醇等降低颅压;必要时予循环与呼吸支持(纠正低血压、心律失常,适时机械通气等)。

流行病学

编辑

相比于其他任何时期,新生儿期更常发生惊厥,在此期间,惊厥最常发生于出生后第1周内。据报道,新生儿惊厥的发病率为1.5/1000-5.5/1000,早产儿中发病率可能甚至更高。惊厥的发病率因一些特定危险因素而变化。发病率随胎龄和出生体重的下降以及疾病急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桂永浩、薛辛东. 儿科学[M]. 八年制第三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07: 378-381. (4)

[2]KB06 Neonatal seizures.ICD-11 fo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Statistics. [2023-08-13].

[3]赵祥文、肖政辉. 儿科急诊医学[M]. 第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X05月 : 69-73. (7)

[4]王天有、申昆玲、沈颖.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04: 2137.

[5]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特征、评估和诊断.UpToDate临床顾问. [2023-08-13].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580/

(15)
词条目录
  1. 定义
  2. 病因
  3. 感染性病因
  4. 颅内感染
  5. 颅外感染
  6. 非感染性病因
  7. 颅内疾病
  8. 全身性疾病
  9. 发生机制
  10. 发育期脑的特性
  11. 发育期组织器官功能特点
  12. 末梢神经肌肉的刺激阈值较低
  13. 临床表现
  14. 伴随症状
  15. 检查诊断
  16. 病史
  17. 年龄
  18. 季节
  19. 体格检查
  20. 实验室检查
  21. 特殊检查
  22. 就诊科室
  23. 鉴别诊断
  24. 惊跳或抖动
  25. 屏气发作
  26. 抽动障碍
  27. 习惯性阴部摩擦
  28. 晕厥
  29. 癔症
  30. 治疗
  31. 一般治疗
  32. 止惊治疗
  33. 病因治疗
  34. 对症治疗
  35. 流行病学
  36.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