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学名:Ricinus communis L.),别称有X子、红麻等,是大戟科蓖麻属的一种植物。
形态特征
编辑茎
蓖麻植株一般高约2~3米,最高可至5米。其茎直立且光滑,一般呈现红紫色或者青绿色,多有X。
叶
蓖麻的叶子呈掌状,长宽约40厘米左右,有约5~9个指状开裂,其裂缺较深,可至叶片的中部。叶片上的网脉十分明显,叶缘尖锐有锯齿,通常为青绿色,叶柄X,其基部,以及顶端,均生长有腺体。
蓖麻叶
蓖麻的叶子
花
蓖麻为雌雄同株植物,其苞片为三角形膜质,常早落,其萼片为卵状披针形,蓖麻的花序轴上方为雌花,呈现为红色,下方为雄花,呈现为黄色,其为圆锥花序,异花授粉,在其花序的交界处,常常还有两性花。蓖麻的花形成时,先形成主花序,再形成一二三级花序。蓖麻现蕾之后,大致经8~38日,即可开花,此时间往往由于品种的差异而不同。蓖麻的花期约为十月中下旬至次年三月中下旬,历时150天上下,蓖麻的孕蕾期和花期,往往也受到温度的影响。
蓖麻花
蓖麻的花骨和盛开的小黄花
果实
蓖麻的果实为圆球形,附着柔软的多刺,通常为绿色或红色,果实成熟后,会X变脆。
蓖麻果实
蓖麻的果实
种子
蓖麻种子呈现卵形,长约8~18毫米,直径约6~9毫米,一侧平坦,另一侧稍微膨起,较细的一段有突出的种阜,其上有一个脐点,在对端则有一个合点,脐点与合点之间可看到一条清晰的种脊。其外种皮光滑斑驳,呈现赤褐色和淡黄色相见的斑纹,质地坚硬,蓖麻种子在合适的季节和光热条件下,约16天即可破土萌发。
蓖麻种子
蓖麻的果实与种子
物种分布
编辑世界分布
蓖麻原产地为非洲东北部的肯尼亚或索马里,也说为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后由于人类活动,逐渐先后传入了亚洲、欧洲等地。当前,其栽培于热带至暖温带各个国家,具体而言,多种植于北纬52度~南纬40度之间的国家。
中国分布
中国并非蓖麻的原产地,但由于工业需要,中国的蓖麻种植面积已经属于世界前列,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南起海南岛,北至黑龙江,都有蓖麻的人工栽培区,其中主要的栽培区有内蒙古、吉林等地。当前,在华南和西南等地区的村旁疏林或者河畔湿地,也生存着野生的X落。
生长习性
编辑蓖麻适应广泛的气候,在热带和X带气候中,其作为多年生乔木或灌木生长,在温带气候中,它也可以作为一年生作物生长,其只要正常生长4~5个月,就可产生种子。由于环境光热条件的差异,蓖麻会有多态类型,其在株高、茎叶的颜色、叶子的开裂等形状上,会发生较大的特征差异,但并未产生种间分化。蓖麻是喜温植物,对冻害较为敏感,当温度较高时,其生长发育更X,开花更早,果实成熟更快,结实率也更高。蓖麻的适应性强,抗盐碱地,生长迅速,不挑剔生境。其十分抗干旱,根系深且广,使植物能够从土壤深处吸收水分,可承受其他常规作物所难以承受的干旱条件。
繁殖方式
编辑自然繁殖
蓖麻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雌雄性状(如雌雄比、雌雄分布类型)表达复杂,再加上雌性系的不稳定性,在高温等环境的X下,容易出现性逆转。一般情况下,在蓖麻的花序中,上为雌花下为雄花,在春季和初夏,其温度适合其雌花的生长,在中夏和晚夏的温度相对较高,更适合其雄花的生长。当蓖麻开花后,雄花一般在早晨释放活花粉粒,这个过程一般持续1~2天的时间,26~29度的温度和60%的相对湿度为花粉传播的X环境条件,不同品种花粉传播的条件有些微差异。其借助风或者昆虫来进行传粉。雄花开放前,其雌花已达到成熟期,雌花开放后,柱头在几个小时内保持对花粉的完全接受度,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其雌花可维持5~10天的花期。其果序内果实成熟也往往不均匀,较低的果实先于较高的果实成熟。成熟时,其球果内育有3个种子。
人工繁殖
品种选育
品种选育是一种农业上的常规蓖麻植株生产方式,其利用蓖麻植株的有利变异,选育出优良个体,再培育新品种。在选育过程中,应注重选择高产、抗病的品种,种子应颗粒大、均匀一致,选育的品种类型,应适应当地气候。在其过程中,经连续选择,不断择优去劣,最后形成具有高产、高抗性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再推广种植。许多研究者探寻蓖麻单雌性遗传的规律,开展了对其杂优利用的探索,并达成了不少成果。
近年来,在选育的方法上,又具体有远缘杂交、诱变育种、生物技术等路径,取得了更多的突破,选育了一批优良的蓖麻品种,但存在的问题是,国内外对蓖麻单雌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仍不够深入,还未能完全明确单雌性遗传的规律,且还存在着品种混杂退化,种子的繁殖X在生产过程中不完善的问题,加之当前缺乏良种培育的新方法,导致种植效益低下等问题。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是另一种高效获得可重复的蓖麻植株生产方式。具体而言,首先是外植体培养,从植物中选取完整的胚,培育大概一周,待其出芽;随后是不定芽诱导,该过程完成后,每个外植体都能产生多个不定芽;然后是芽伸长,经进一步培养,芽伸长至3~4厘米;之后是根诱导,将伸长的芽切下,插入生根培养基,经一段时间后,即可以生长为完整的小植株;最后是再生植株移栽,将小植株移栽到混合土壤的盆中,即完成了整个培养过程。因为缺乏植株再生能力,增殖率较低,组织培养的方法在二十世纪末一度遇到了一些瓶颈,直到近年,才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可满足遗传转化需求的蓖麻植株再生流程。
物种危害
编辑毒性危害
蓖麻籽和榨油后残留的残渣,早已被证明有对动物和昆虫都有剧毒。有研究表明,早在公元前22000年,蓖麻籽就被用作箭毒。19世纪学者从蓖麻籽中提取到了一种对红细胞有强烈凝集作用的物质,这就是蓖麻毒蛋白,蓖麻毒蛋白又被称为外源凝集素,截至目前,蓖麻毒素中毒之后,尚无有效治疗的办法。
蓖麻毒素结构
生态危害
蓖麻以其生长的快速性和对不同环境的高强度适应性,在许多地方成为了危险的入侵物种。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在热带地区,蓖麻的茂密灌丛遮蔽了本地原生植物X落,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有研究指出,入侵的外来蓖麻对大西洋森林地区的组成、丰富度、多样性和恢复力都造成了负面的影响。美国和加勒比等地区的杂草风险评估则表示,因为蓖麻很高的入侵潜力,拒绝将其用作生物能源作物。
随处可见的蓖麻
功用价值
编辑药用价值
蓖麻大约在一千多年前,已经由印度传入中国,在中医中拥有悠久的用药历史。其根、叶、种子均可入药,具有消肿、排脓、拔毒等效果,可治疗破伤风、跌打损伤、风湿、湿疹等病症,而蓖麻提取物,蓖麻毒蛋白,有研究者认为其有抗X和抗病毒等作用。
工业价值
蓖麻是世界十大油料作物之一,其籽可以榨油,蓖麻籽的含油量在45%~60%之间,大多数品种的含油量接近50%。蓖麻油具有凝固点低、耐高温等化学特性,此外,其化学衍生物已达三千余多种,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可以用来制造助燃剂、增塑剂、X剂、乳化剂等原料,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尹秀玲,徐兴友,孟宪东,张凤娟. 蓖麻的开发利用[J]. 生物学杂志, 1998, (02): 36. [2022-11-10].
[2]高彩婷,宝力高,X. 蓖麻研究概况[J]. 内蒙古X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5(02): 178-181. [2022-11-10].
[3]周萍,祝丽香. 多种用途的植物——蓖麻[J]. 中国林副特产, 2000, 02(48-49). [2022-11-10].
[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 中国植物志(第四卷,第二分册)[M]. 科学出版社, 1998: 第203~204页. [2022-11-10].
[5]严兴初,王力军. 蓖麻作为能源开发的现状与前景[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4): 11165+11167. [2022-11-10].
[6]姚远,李凤山,陈永胜,李金琴,黄凤兰,王永佳. 国内外蓖麻研究进展[J]. 内蒙古X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4(02): 172-175. [2022-11-10].
[7]da Silva F O, Fabricante J R. Impacts of the biological invasion by Ricinus communis L. on the native biota of the Atlantic Forest, Aracaju, Sergipe State, Brazil[J]. Acta Scientiarum. Biological Sciences, 2021, 44: e52771-e52771. [2022-11-10].
[8]杨俊芳,王亚,曹越,王宙,张宏斌,X伟. 蓖麻性别决定基因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科学, 2020, 48(07): 1164-1167. [2022-11-10].
[9]赵海鹄. 蓖麻年生长周期观测[J]. 广西热带农业, 2004, (06): 4-7. [2022-11-10].
[10]Hussen KW. Review on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Caster bean (Ricinus communis L.)[J]. Journal of Ecology & Natural Resources (JENR), 2022[2022-11-10].
[11]李惠春,富鑫峰,韩亮. 麻黄、菘蓝、女贞子、蓖麻、使君子等药用植物种子形态特征观察与分析[J]. 现代农业, 2022, (01): 34-43. [2022-11-10].
[12]McKeon T A. Castor (Ricinus communis L.)[M]. //Industrial oil crops: AOCS Press, 2016: 75-112. [2022-11-10].
[13]沈植国,谭运德,高福玲,丁鑫,程建明. 蓖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 河南林业科技, 2010, 30(04): 18-20. [2022-11-10].
[14]曾祥艳,X雪,马锦林. 我国蓖麻良种选育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 广西热带农业, 2010, (06): 27-29. [2022-11-10].
[15]李金琴,吴国林,田福东,顾铭勋. 我国蓖麻育种现状及建议[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998, (04): 100-102. [2022-11-10].
[16]张利明,侯玲玲,李文彬,马文平,朱保葛. 蓖麻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9, 31(02): 253-255+258. [2022-11-10].
[17]曾佑炜,宋光泉,彭永宏,梁关生. 蓖麻毒蛋白研究及应用进展(综述)[J]. X带植物科学, 2004, (01): 60-63. [2022-11-10].
[18]Puran B, Ronell S H B. Invasive weed risk assessment of three potential bioenergy fuel spec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2014, 6(11): 790-796. [2022-11-10].
[19]杨光义,叶方,X,马冰,胡延,李诗,潘红. 蓖麻子药效成分分离纯化和药理作用研究概述[J]. 中国药师, 2011, 14(04): 552-554. [2022-11-10].
[20]郑鹭,祁建民,陈绍军,方平平. 蓖麻遗传育种进展及其在生物能源与医药综合利用潜势[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9): 109-113. [2022-11-10].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4月9日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