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瑞英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吕瑞英,越剧吕派艺术创始人,一级演员,主要扮演旦角丑角等角色,1933年1月19日出生于上海。吕瑞英曾被评为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华东文化部团委优秀团员和上海市文化局先进工作者,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此外,吕瑞英还有越剧界“抒情女高音”的美誉。吕瑞英1933年出生于一户单亲家庭,从小没见过父亲,跟着亲生母亲生活了7年后,被送入一户吕姓人家做养女。养...

吕瑞英,越剧吕派艺术创始人,一级演员,主要扮演旦角丑角等角色,1933年1月19日出生于上海。吕瑞英曾被评为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华东文化部团委X团员和上海市文化局先进工作者,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此外,吕瑞英还有越剧界“抒情女高音”的美誉。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吕瑞英1933年出生于一户单亲家庭,从小没见过父亲,跟着亲X亲生活了7年后,被送入一户吕姓人家做养女。养父身体不好,养母认为女孩子要学一门“行当”,能够养活自己,于是把她和收养的姐姐一起,送到越剧科班四友社,开始了唱戏生涯。1940年吕瑞英拜男班艺人盖月棠为师,工花旦,学艺3年,随后和科班一起演出于杭、嘉、湖地区。1945年回上海,吕瑞英先在小剧团唱头肩旦,X红星、云华等大型越剧团唱三肩旦。1949年,吕瑞英进入东山越艺社,唱三肩旦。次年歇夏期间,吕瑞英与丁赛君联袂主演《梁山伯与祝英台》而崭露头角。与丁赛君、金采风,被观众美称为东山越艺社的“三鼎甲”。

1951年夏,吕瑞英进入国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受到重点培养。定期向朱传茗、张传芳、方传芸等昆曲老师学习昆曲及身段。在次年X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吕瑞英扮演《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银心,获演员三等奖。1953年,吕瑞英参加了X部国产彩X《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拍摄,该片1954年在国内外放映后,她扮演的银心,戏虽不多,却受到观众青睐,声誉鹊起。是年,在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饰《打金枝》中的公主,获表演一等奖。1955年,吕瑞英随中国越剧团赴X德国和苏联演出时,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受到国外专家及观众的一致好评。同年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56年吕瑞英加入中国X党,1959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X英会。

吕瑞英

吕瑞英表演照片

X时期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吕瑞英扮演了《三看御妹》中的X定、《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金山战鼓》中的梁红玉、《九斤姑娘》中的张九斤、《二堂放子》中的X、《红楼梦》中的薛宝钗等角色,都有出色的表演。文化大革命中,吕瑞英被迫改行,在广东地方当了一个时期的行政干部。1978年,吕瑞英回上海越剧院,成为一团(男女合演)的主要演员。主演了《十一郎》《桃X》《凄凉辽宫月》《花中君子》等剧目。吕瑞英戏路宽广,专长花旦,兼擅花衫、青衣、刀马旦。唱腔脱胎袁(雪芬)派,自具特色。嗓子音域较宽、音色甜美,行腔中运用“4”、“7”半音和切分音(相邻两个音之间都是半音关系.中国X音乐是五声音阶,即:1、2、3、5、6,将4和7称为偏音。切分音指的是从弱拍或者弱部分开始,并延续到下一个强拍或强部分的音符),具有华彩清新的情韵,有“吕派”之称。1981年9月出版的《凄凉辽宫月》,1954年10月出版的《打金枝》,1957年7月出版的《三看御妹》三剧,已分别由上海电视台、上海越剧院电视部摄制成电视剧。

1979年以后,吕瑞英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文化局三八红旗手、XX党员及记大功表彰。1985年任上海越剧院院长,1987年,由她和金采风、刘觉、张桂凤主演的《西厢记》,由上海电视台摄制成电视片播放。1989年起任上海越剧院顾问。1990年,与范瑞娟、张桂风等,携带《打金枝》等节目,随中国X艺术代表团赴联邦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X等国家演出。1993年,在上海电视台摄制的电视片《沈园绝唱》中,饰演唐蕙仙一角。1994年,获美国纽约美华艺术协会颁发的“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吕瑞英

《打金枝-闯宫》范瑞娟、吕瑞英

2005年9月24日,《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并称为上海越剧院的四大经典剧目,深受戏迷喜爱,屡演不衰,为配合上海越剧院建院五十X庆贺活动,中唱上海公司重新制作了拍摄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越剧电视连续剧《西厢记》,并出版发行了该节目的VCD。下午2点,X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吕瑞英、刘觉在福州路上海书城六楼戏曲音像馆进行《西厢记》VCD的签名X活动。2006年3月27日,中国越剧诞生100X,一台《百年流声——X中国越剧诞辰100X电视文艺晚会》上演,特别选择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和越剧的发祥地上海进行双向传送异地直播。吕瑞英与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周宝奎、毕春芳、张小巧、金采风等悉数到场。11月5日,“我最喜欢的越剧名曲、越剧名票”评选活动揭晓,吕瑞英与吴兆芬、单仰萍等坐镇评委席。2007年11月24日,山西省晋剧院经典剧目展演X天,山西省晋剧院经典剧目展演在上海艺海剧院举行,吕瑞英与尚长荣、马博敏、李炳淑、袁雪芬、曲润海等观看了演出并上台接见演员。

吕瑞英

1983年,吕瑞英主演香港演出版《金枝玉叶~闯宫》

主要作品

编辑

剧目名称

角色名称

首演日期

《梁山伯与祝英台》

银心

1951.10.2

《杏花村》

姐姐

1951.8.10

《宝莲灯》

X

1951.10.11

《相思树》

贞夫(B组)、凤姑

1952.1.1

《小二黑结婚》

小芹

1952.1.27

《箍桶记》

张九斤

1953.10

《西厢记》

红娘

1954

《杜十娘》

杜十娘

1953

《二堂放子》

X

1954.2

《打金枝》

君蕊公主

1954.10.31

《白蛇传》

小青

1956.3.13

《踏伞》

X

1956.6

《穆桂英挂帅》

穆桂英

1956.6

《窦娥冤》

窦娥

1957.1.1

《X》

X

1957.7.25

《三看御妹》

X定

1957.7

《辕门责夫》

穆桂英

1958.3

《梅花魂》

陈杏元

1958.6

《红花绿叶》

阿姨

1958.9

《壮丽的青春》

刘惜芬

1958.10.9

《纺纱闯将》

三宝

1958.10

《九斤姑娘》

张九斤

1959

《苏皎皎》

秀姑

1959.1.1

《羞皇岛》

白芦草

1959.6.22

《别洞观景》

白鳝精

1959.9

《金山战鼓》

梁红玉

1960.6.28

《红楼梦》

薛宝钗

1960

《珍珠塔》

陈翠娥

1961.6

《万古忠义》

邓九姑

1961.8

《百花衣》》

X珠

1962.9.1

《天山雪莲》

西林公主

1963.5

《有理想的人》

徐绮霞

1963.7

《千万不要忘记》

姚母

1964.2.13

《换麦记》

-

1964

《彩虹》

-

1964

《火椰村》

1965

《傲蕾·一兰》

傲蕾·一兰

1978.11.8

《一包工资》

女X

1979

《十一郎》

徐凤珠

1979

《桃X》

袁玉梅

1981

《凄凉辽宫月》

萧皇后

1981.9

《花中君子》

李素萍

1983.11

《三夫人》

柴夫人

1984.7.1

《天鹅之歌》

史若兰

1984.10.7

《江南情》

-

-

《穆桂英》

穆桂英

1989.10

《东瀛遣唐客》

海陵女

1990.10.2

《天鹅宴》

郿夫人

1992.2.4

《沈园绝唱》

唐蕙仙

1992.12

《吴汉杀妻》

X

1992.12.13

以上材料来源于

吕瑞英

越剧大师“吕瑞英”主演《陈三两》

吕瑞英

越剧《打金枝》剧照(吕瑞英饰)

吕瑞英

越剧《凄凉辽宫月》

艺术风格

编辑

吕瑞英戏路宽广,专长花旦,兼擅花衫、青衣、刀马旦。她的唱腔脱胎袁派,自具特色:在质朴细腻、委婉深沉的袁派基础上,增加了其绚丽多彩、雍容花俏的唱腔。她的唱腔乐感强,有越剧界“抒情女高音”的美誉。吕瑞英师承袁派。随着艺术上的不断成熟和各种剧目中人物的不同要求, 吕瑞英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对唱腔进行了新的探索。她在继承袁派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兄弟剧种的养料,融会贯通, 灵活化用,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自己唱腔的曲调和润腔方法, 终于脱颖而出, 形成独具一格的“吕派”唱腔。她的唱腔明亮甜润,华丽多彩, 既继承了袁派柔婉典雅、细腻隽永的唱腔风格,又增加了活泼娇美、昂扬明亮的旋律因素。吕瑞英嗓音好,音色甜美,音域宽广,她的唱腔音域宽至13度,这为她增强唱腔表现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音色

吕瑞英音色甜美,音域宽广,音区宽至13度。如《穆桂英挂帅》中名段“辕门外三声炮声如雷震”,最高为G调的高音ra, 最低音为低音3,这为增强唱腔表现力提供了条件;唱腔借鉴了豫剧的因素和润腔方法,与越剧唱腔融为一体,显得雄浑秀美。

音调

吕瑞英在吕派唱腔的音调中常出现4音和7音两个偏音,由此又促使了唱腔中频繁的宫徵调式转换;板式运用也灵活多变,根据人物情绪变化,通过速度快慢、节奏松紧,使旋律色彩丰富,对比鲜明,富于层次,具有新鲜感。如《西厢记·拷红》中的“夜半时停了针绣”这段唱,可分为三个层次。一开始运用舒缓的【慢中板】,唱腔引入回忆,突出了红娘在叙述时边说边想的意境和情态;中段转入【四工腔·中板】,“夫人啊你得放手时且放手”处字位节奏紧缩,速度加快,以表达急切规劝的心情,在“得罢休时且罢休”一句的“且罢休”三字,字位节奏拉开,并加以小腔润色,加重语气,形成唱段的戏剧性X。从“夫人啊”起速度逐渐放慢,在“啊”字上又以小腔扩充伸展再转回到【慢板】。整段唱委婉而略带俏皮轻松,音乐色彩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塑造了红娘这个聪明伶俐的姑娘的音乐形象。

吕瑞英

越剧大师“吕瑞英 张桂凤”主演《穆桂英》

润腔

吕瑞英在润腔方法上,常用各种装饰音和切分音型细致传达人物内心活动。如《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常言道主雅客来勤,谁不想高朋能盈门”两句唱,在“常”和“勤”二字用了上倚音,“雅”字的小腔中加以颤音,“能”字上用了七度下滑音,这不但使唱词的音韵四声清晰正确,而且曲调X而不轻飘,更真切体现了薛宝钗的性格风貌。

主要成就

编辑

越剧发展影响

表演艺术家的吕瑞英老师,她的青春年华赶上了越剧艺术发展的X时节。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通过前辈艺术家二三十年的奋斗和打拼,越剧完成了初步转型、吸纳、变异和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戏曲品种,已经趋于完成它的艺术格局和体制。袁雪芬和吕瑞英的合作者们于1942年上海大来剧场率先实行越剧改革,随后尹桂芳等在1944年继起响应,改革队伍迅速壮大,并且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大约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就奠定了现代越剧坚实的基础,陈旧的越剧获得新生。当时人们把经过改革洗礼的现代越剧(以下简称越剧)叫做“新越剧”。

吕瑞英受惠于越剧,又以其艺术硕果贡献于越剧宝库。昌瑞英对越剧的贡献主要有两项:其一,她在长期的不断精进的艺术实践中为越剧人物画廊增添了众多成功的艺术形象,终于形成一个新的越剧流派—一“吕派”。在她演出的几十个剧目里,论题材有古代戏也有现代戏;论行当有花旦也有青衣、花衫、刀马旦,甚至反串小生;论戏份有主角也有配角;论角色有聪慧少女也有巾帼英雄。其二,吕瑞英参与并推动了越剧男女合演的实验。在吕瑞英众多代表作中有一批男女合演的剧目,如《十一郎》《凄凉辽宫月》《花中君子》等。她在塑造徐凤珠、萧皇后、李素萍等舞台形象时,继续贯彻她因人创腔的艺术原则,发展其流派艺术。越剧在经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繁荣之后,越剧改革的重点便转移到男女合演的实验。吕瑞英为越剧大繁荣锦上添花,又向越剧男女合演雪中送炭,她始终站在越剧建设和改革的前列。

吕瑞英

吕瑞英(越剧)

“吕派”唱腔

吕派是吕瑞英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吕派唱腔在继承袁派委婉典雅、细腻隽永的风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活泼娇美、昂扬明亮的旋律色彩。吕派唱腔曲调活跃多变,擅长在中高音区运用X的小腔,较多采用大幅度的音程跳动,使唱腔旋律华彩,富有活力。

吕瑞英从艺近70年,以《打金枝》《西厢记》《花中君子》《穆桂英》等名剧誉满艺坛,在学习袁派的基础上,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吕派”旦角艺术。吕瑞英的表演戏路宽广,以“千人千面”闻名剧坛,“吕派”唱腔也被认为是越剧流派中绚丽多姿的一支。“吕派”旦角表演艺术离不开吕派唱腔。吕瑞英唱腔之妙,正在于越剧《打金枝》剧照 范瑞娟饰附马、吕瑞英饰公主“花头经太透”,在于她善于X人物的典型形象,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亲自设计了不同的唱腔,几乎不重复自己。吕瑞英说,唱腔是人物的语言。她虽不是作曲家,但她的唱腔体现了“作曲家式”的思维和追求,坚持“一戏一腔”,专曲专用,一改越剧偏重“哀怨”的风格,而洋溢着清新明朗、昂扬向上、富有活力的特色。

吕瑞英

吕瑞英老师

吕派唱腔脱胎于袁派唱腔,她根据音域宽广、音色甜美的特长,在唱腔和唱法上作了较大的发展,尤其4、7半音及切分音的用法,使唱腔更显得华丽而富有表现力。加上她唱法上富有X感,因而使唱腔跌宕顺畅,体现出一种青春的活力。吕瑞英对唱腔十分重视,人物性格及不同感情都能从唱腔中体现出来,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打金枝》中的公主、《西厢记》中的红娘等等,她在各不相同的唱腔中塑造了活生生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越剧唱腔是通过板腔变化来表情达意的,因而要明显地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则很不容易,吕瑞英从唱腔旋律的变化和唱法音色的不同来塑造人物、刻画性格。比如穆桂英挂帅那段[四工腔](例见后),X句“辕门外三声炮响如雷震”,旋律一跃而上,发声嘹亮昂扬,突破了[四工腔]的平缓妩媚,精神振奋地唱出“穆桂英五十三岁又出征”的巾帼英雄气概。X句唱腔开门见山地为这段新型别致的[四工腔]奠定了基调。

吕瑞英

吕瑞英唱戏

“吕派”弟子传承

绚丽多姿的吕派艺术不仅塑造了一系列风采各异、独具魅力的女性形象,也孕育了一批活跃在当代越剧舞台的X旦角演员,其中不乏江浙沪三地主要剧团的主演演员,如陈辉玲、黄依X、孙智君、吴素英、张永梅、赵海英、周妤俊等,“吕派”也是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主要越剧流派之一。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获奖结果

1994

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获奖

1979

连续被评为上海市文化局三八红旗手、XX党员及记大功表彰

获奖

1959

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X英会)

获奖

1955

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获奖

1954

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表演一等奖

获奖

1952

X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三等奖

获奖

以上材料来源于

人物关系

编辑

关系

人物

介绍

老师

吕瑞英

朱传茗

朱传茗为昆剧表演艺术家,昆剧传习所出科,上海市戏曲学校昆剧教师。本名祖泉,江苏太仓横泾人。四十年代初仙霓社散班后,长期在沪给曲友们授曲、教戏,并一度出任上海戏剧学校昆剧教师。朱传茗主要传人有张洵澎、蔡瑶铣、华文漪、王英姿、吕瑞英、张静娴等。1974年1月在太仓故乡病逝,终年六十五周岁

老师

吕瑞英

袁雪芬

袁雪芬,越剧女演员。表演和唱腔以柔婉细腻、朴实深刻见长,善于刻画人物挂格和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自成一派。她创造的祝英台、白娘娘、祥林嫂等各种类型的妇女形象,性格鲜明。并一贯致力于越剧艺术的革命,积极推行男女合演,对发展越剧事业,颇多贡献。袁雪芬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剧协副主席,上海分会副主席

搭档

吕瑞英

范瑞娟

范瑞娟,越剧女演员。她的唱腔淳朴宽厚,稳健大方,热情内涵,独树一帜。她与琴师合作首创的“弦下调”,丰富发展了越剧的声乐艺术。范瑞娟表演温厚典雅,以演《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该剧曾摄成彩色影片,参加第八届国际电影节,获音乐片奖。1955年范瑞娟加入中国X党。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

弟子

陈辉玲

陈辉玲从十三岁考入浙江省艺校专攻“吕派”开始到2009年参加专场演出前,三十年的“从吕”演艺生涯里,陈辉玲演过不少“吕派”剧目,唱过不少“吕派”的经典唱段,但也许没人会相信,与“吕派”宗师瑞英老师的谋面却不超过五次,对话统统加起来不会超过三十句

姐姐

吕慧英

-

以上材料来源于

人物轶事

编辑

爱情

在1995年的一次春节中,在驻沪空军某部的礼堂内,上海越剧院正在为亲人解放军慰问演出《打金枝》,凌空健儿为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亲手击落三架敌机的战斗英雄,飞行大队大队长宋中文,也坐在观众席中。吕瑞英手持一把折扇登上舞台,演唱《红楼梦》。她的嗓音优美动人,瞬间俘获了这位大队长的心。宋中文向吕瑞英发出了X封富有感情的信,字里行间洋溢着深切爱慕之情。

性格

吕瑞英性格倔强、泼辣,擅长扮演聪慧少女和巾帼英雄,如红娘、金枝、薛宝钗、X定、穆桂英、梁红玉,徐风珠一类的人物,所以,她在质朴细腻,委婉深沉的袁派唱腔中加进活泼X、昂扬明亮的旋律因素,并吸收、融化抒情歌曲和京剧、评剧、豫剧、吕剧等姐妹剧种的某些成分,同时在演唱时多用滑音、颤音和其他装饰音。因此,她的唱腔,既腔圆韵醇,又绚丽多彩,不仅婉转流畅,而且富于歌唱性,被人称为“越剧界的花腔”。

吕瑞英

吕瑞英老师

人物评价

编辑

吕瑞英的唱腔具有华彩清新的情韵,在继承袁派委婉典雅、细腻隽永的风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活泼娇美、昂扬明亮的旋律色彩,有"吕派"之称。吕派唱腔曲调活跃多变,擅长在中高音区运用X的小腔,较多采用大幅度的音程跳动使唱腔旋律华彩,富有活力。吕派艺术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此,一改越剧偏重“哀怨”的风格,洋溢着清新明朗、昂扬向上的气质,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如东日报网评

吕瑞英曾任上海越剧院院长,在5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创造了红娘、君蕊公主、薛宝钗、穆桂英、陈三两等众多性格、身份、命运、风貌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吕派”旦角艺术。中国经济网评

吕瑞英是袁雪芬的学生,不仅在艺术上师承袁雪芬的“袁派”,并且在“袁派”基础上发展成为具有自身表演艺术特点的新的越剧流派“吕派”。吕瑞英还是在精神气质上最像袁雪芬并最具有改革意识的越剧领军人物。光明网评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卢时俊, 高义龙主编 《上海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 《上海越剧志》编纂委员会[编]. 上海越剧志[M]. 1997: 400.

[2]薛维维主编. 中国妇女名人录[M]. 1988: 99.

[3]吕瑞英(吕派).浙江省人民X. [2024-01-06].

[4]KUGOU7.酷狗. [2024-01-07].

[5]金琪军编著. 越剧戏说[M]. 2011: 173.

[6]上海越剧.上海越剧. [2023-11-13].

[7]叶长海编. 戏剧学 第7辑[M]. 2020: 185.

[8]钱宏主编. 中国越剧大典[M]. 2006: 337.

[9]事件:越剧电视连续剧《西厢记》VCD签售.中国京剧戏考. [2023-11-13].

[10]百年流声——X中国越剧诞辰100X电视文艺晚会上演.中国京剧戏考. [2023-11-13].

[11]2007山西省晋剧院经典剧目展演X天.中国京剧戏考. [2023-11-13].

[12]叶长海编. 戏剧学 第7辑[M]. 2020: 185-188.

[13]连波编著. 越剧唱腔赏析[M]. 2013: 85.

[14]宋光祖主编, 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编. 越剧发展史[M]. 2009: 445-446. (2)

[15]金琪军编著. 越剧戏说[M]. 2011: 174.

[16]吕瑞英主编. 不负阳光 吕瑞英越剧之路[M]. 2011: 173.

[17]吕瑞英主编. 不负阳光 吕瑞英越剧之路[M]. 2011: 185-187.

[18]戴平著. 聆听戏剧行进的足音 戴平戏剧评论选[M]. 2013: 130.

[19]连波编著. 越剧唱腔赏析[M]. 2013: 85.

[20]吕瑞英主编. 不负阳光 吕瑞英越剧之路[M]. 2011: 237-244.

[21]卢时俊, 高义龙主编, 《上海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 《上海越剧志》编纂委员会编. 上海越剧志[M].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7.12: 400.

[22]钱宏主编. 中国越剧大典[M]. 2006: 337.

[23]吴新雷主编. 中国昆剧大辞典[M]. 2002: 361. (2)

[24]刘锡林编. 演员实用手册[M]. 1986: 346. (2)

[25]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M]. 1981: 375. (2)

[26]吕瑞英主编. 不负阳光 吕瑞英越剧之路[M]. 2011: 242. (2)

[27]让越剧更越剧.光明网. [2023-10-31].

[28]周时奋著. 宁波商帮[M]. 2014: 144.

[29]兰迪著. 此生只为越剧生 袁雪芬[M]. 2010: 161-162.

[30]《文化娱乐》编辑部编. 越剧艺术家回忆录[M]. 1982: 105-110.

[31]魔窟隐情[M]. 魔窟隐情[M]. 1988: 165-166. (3)

[32]朱玉芬 史纪南. 漫话越剧[M]. 1985: 150-151. (2)

[33]抒情高音吕瑞英.如东日报. [2023-10-31].

[34]《不负阳光——吕瑞英越剧之路》上海书展首发.中国经济网. [2023-10-31].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680/

(28)
词条目录
  1. 人物生平
  2. 早年经历
  3. 巅峰时期
  4. 主要作品
  5. 艺术风格
  6. 音色
  7. 音调
  8. 润腔
  9. 主要成就
  10. 越剧发展影响
  11. “吕派”唱腔
  12. “吕派”弟子传承
  13. 获奖记录
  14. 人物关系
  15. 人物轶事
  16. 爱情
  17. 性格
  18. 人物评价
  19.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