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港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苏州港,位于苏州市内,是江苏省的重要内河港口之一。该港口的陆域总面积达到491万平方米(7365亩),拥有超过4800名的员工。基于其长江出海口“江海联运枢纽”的定位,苏州港正全力打造“四区一支点”,即水水中转示范区、木材市场核心区、港产城融合引领区、长江贸易煤炭集聚区以及大宗散货战略支点。同时,该港口已发展成为一家综合型、多功能、国际化的港口物流企业,拥有煤炭、木材、矿石、铜精砂、砂石和件杂货等...

苏州港,位于苏州市内,是江苏省的重要内河港口之一。该港口的陆域总面积达到491万平方米(7365亩),拥有超过4800名的员工。基于其长江出海口“江海联运枢纽”的定位,苏州港正全力打造“四区一支点”,即水中转示范区、木材市场核心区、港产城融合引领区、长江贸易煤炭集聚区以及大宗散货战略支点。同时,该港口已发展成为一家综合型、多功能、国际化的港口物流企业,拥有煤炭、木材、矿石、铜精砂、砂石和件杂货等六大支柱货种。

历史沿革

编辑

1968年,张家港港区建港。常熟港区

1982年,张家港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X批准为对外籍船舶开放一类口岸。

1992年,太仓港区开发建设;同年8月,常熟港区动工兴建。

1993年11月,江苏省人民X批准太仓港港口开发区为省级港口开发区。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X批准常熟港区对外籍船舶开放。

2002年,苏州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一城一港一政”的港口体制改革原则,将原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三港合一组建为苏州港。

区位环境

编辑

苏州港位于长江下游的张家港港区南岸河段,西起长山(张家港与江阴交界处),东至浏河口南(太仓与上海交界处),港口岸线顺直、河床稳定、水域开阔、水深流急、不淤不冻。苏州港地处中国南北海运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对外交通十分便捷。张家港、常熟和太仓三个港区陆路距上海市区分别为169千米、80千米和50千米;距苏州市区分别为106千米、60千米和75千米。

苏州港常熟港区位于江苏沿江工业带和沿海开发带的两条主轴线“T”字结构的交汇处,距上海港仅80千米,是上海航运中心的组合港。

苏州港张家港港区位于江苏长江下游黄金水道之南岸,距上海150千米,苏州80千米,无锡60千米,常州60公里,距锡澄高速10千米。

苏州港太仓港区地处长江和沿海开放交汇处,拥有38.8千米长江岸线,以及-12.5米深水航道。

硬件设施

编辑

  • 装卸

截至2014年,苏州港张家港港区有起重、输送、搬运和专用装卸设备430余台,最大起重能力50吨,库场面积70万平方米。

截至2018年,苏州港太仓港区配备长江口岸最大的岸边起重设备800吨桅杆吊;配置集卡车辆近百辆,2600至5000马力拖轮7艘。

  • 泊位

截至2011年,苏州港已开发利用长江上的港口岸线约60千米,建成各类生产性码头泊位22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06个,形成2.1亿吨的码头年设计吞吐能力。

截至2014年,苏州港太仓港区建成码头泊位7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4个,集装箱泊位10个、件杂货泊位16个、液体化工泊位17个、干散货泊位23个、其他泊位6个,设计吞吐能力1.25亿吨、435万标箱。

截至2015年,苏州港张家港港区有万吨级泊位16个,江心浮筒12个,各类大型装卸设备300余台,可停靠10万吨级船舶,并可同时停靠万吨级船舶26艘。

  • 航道

截至2015年,苏州港常熟港区水深12.5米长江主航道延伸至常熟港;常熟港进港航道(长16.5千米,深8米,宽度约250米)建设工程基本完成。

  • 岸线

苏州市拥有长江岸线139.9千米,其中太仓港区38.8千米、常熟港区37.5千米、张家港港区63.6千米;在所有长江岸线中,可用于港口开发的岸线61.7千米,其中太仓港区20.2千米、常熟港区8.5千米、张家港港区33千米。

经营范围

编辑

主营业务

截至2015年,苏州港张家港港区拥有集装箱、件杂货、散货专业化的码头,与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港口有货运往来,可承接进出口货物的装卸、仓储、中转、运输、理货、X、贸易、船舶拖带、X、供应、集团工程建设监理、机械设备修造安装、集团服务、信息、租赁等业务。

航班航线

截至2018年,苏州港太仓港区已开通集装箱航线200条(班),其中外贸直达航线25条(班),直达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和中国台湾以及香港23个主要港口;外贸内支线40条(班),通过上海和宁波舟山港转达世界各地,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中远海运、达飞轮船等世界排名前20位的大型班轮公司均已在太仓港开展业务,另外太仓港提供了每8小时1班至上海洋山港的快航服务,为长江流域内支线接驳上海洋山港提供快速转运服务;沿海内贸航线52条(班),覆盖沿海营口、锦州、盘锦、福州、泉州、厦门、揭阳、汕头、深圳、门、广州、珠海、海口等主要港口;长江(内河)支线83条(班),连通长江流域7个省份、50个港口。

客货运量

2005年,苏州港货苏州港装卸物吞吐量达到了1.19亿吨,首次跻身中国亿吨大港行列。

2011年,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8亿吨,同比增长5.5%;其中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9797.16万吨,同比增长20.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68.53万TEU,同比增长28.57%。

2016年,苏州港常熟港区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8664.7万吨。

2017年,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05亿吨,港口吞吐量突破六亿吨大关,同比增长4.35%;外贸货物吞吐量1.54亿吨,同比增长1.93%;集装箱货物吞吐量588万标箱,同比增长⒎23%。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布2017年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快报数据显示,苏州港以5.74亿吨的吞吐量高居第三位。

2019年9月24日,交通运输部部长X在X发布会说,2018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43.51亿吨,居世界X;苏州港在港口货物吞吐量世界排名前十的港口中居第七。

交通配套

编辑

  • 铁路

沪宁铁路(包括规划中的沪宁调整铁路)、和规划中镇(江)南(翔)铁路、沪通铁路构成了苏州港快捷通畅的铁路疏运通道。

太仓港疏港铁路自沪通铁路一期太仓港站上海段引出东行,在浪港南侧设港前浮桥站,铁路向北经沪通铁路一期、宁启线、新长线沟通陇海铁路,向南经沪通铁路一期连接上海铁路枢纽联络京沪线、沪杭线;

  • 公路

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312国道、204国道构成苏州港快捷通畅的公路疏运通道。

常熟港区苏嘉杭高速、沿江高速、204国道等公路干线纵横其间,加上发达的内河水道,集疏运条件优良。

太仓港疏港高速公路起自沿江高速公路,向东北经归庄、金浪、港城开发区,止于太仓港区内港外大道,道路全长15.41千米。

建设规划

编辑

2013太仓港口去年11月,《苏州港总体规划》(2013-2о30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江苏省人民X联合批复,规划中将苏州港划分为“一港三区、十四个作业区”。

根据2013年10月交通运输部、江苏省人民X联合批复的《苏州港总体规划(2013-2о30年)》,太仓港区共规划港口岸线28.2千米,分鹿河、新泾、荡茜、浮桥、茜泾等五个作业区,未来太仓港可建设生产性泊位16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6个,货物设计吞吐能力3.26亿吨,其中集装箱设计吞吐能力2147万标箱。

价值意义

编辑

三港合一后的苏州港前太港区风景喜人,将成为沿江经济综合开发的强有力支柱,从而实现苏州市委、市X提出的“力争五年时间、苏州沿江地区依托沿江港口,建成以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基础产业为主体的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临江国际先进制造业集聚带;以港兴城,实行港城联动,建设繁荣发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化滨江城镇带;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建成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沿江风光带,再造一个新苏州,八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中国水运》 评)

特点介绍

苏州港是国家沿海主要港口、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苏州港地理位置优越,2002年,港口整合后,加快了发展步伐,改变原先三港各自独立发展的状况,与“苏州港”统一对外,大力推介,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力和吸引力。各港区发挥各自优势,错位发展,取得了明显的集聚效应。

苏州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苏省最重要的集装箱干线港之一,是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江海河联运,内外贸货物运输、装卸与仓储、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苏州港位于长江下游的南岸河段,西起长山(张家港与江阴交界处),东至浏河口南(太仓与上海交界处),港口岸线顺直、河床稳定、水域开阔、水深流急、不淤不冻。其东南紧邻上海,西南为经济发达的苏、锡、常地区,地处长江入海口的咽喉,靠近国际航线,是长江出海口的天然良港,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海运的优良环境。

苏州港地处我国南北海运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对外交通十分便捷。张家港、常熟和太仓三个港区陆路距上海市区分别为169km、80km和50km;距苏州市区分别为106km、60km和75km,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综合交通系统发达,境内有沪宁铁路、沪宁高速、沿江高速和苏昆太高速公路贯穿东西,312国道、204国道和318国道和锡太一级公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苏嘉杭高速公路和苏通长江大桥连接南北,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横卧北侧的长江更是通江达海的重要水运干道。

苏州港有三个港区: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和太仓港区。

张家港港区建港起步于1968年,1982年批准为对外籍船舶开放一类口岸。港区开设有多条国际集装箱航线,经上海或香港中转,同世界上一百多个港口有货运业务往来。

常熟港区始建于1992年8月,1996年,经X批准正式对外籍船舶开放,属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现已开通的内外贸航线,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实现通商通航。

太仓港区开发建设起步于1992年。1993年11月省X批准太仓港港口开发区为省级港口开发区。1996年国家批准为一类口岸,对外国籍船舶开放。1997年10月X特区办把太仓港区列为重点联系的省级开发区。1999年9月国家海关总署批准原太仓港为集装箱中转港。现已开通的内外贸航线,可以通往世界各地及国内的沿海、长江沿线、京杭运河等港口。

太仓港区古称刘家港,早在宋元时期,就是江浙一带的漕粮枢纽和海运中转基地。元明时便是号称“天下X码头”、“六国码头”的重要海港。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X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率部二万七千有余,驾舟二百余艘,由太仓刘家港起锚,扬帆西洋,涉东南亚、中亚、东非三十余国家与地区,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和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资源介绍

在苏州港中,太仓港区紧邻上海,拥有可供成片开发的优良深水岸线资源,符X装箱枢纽港成规模、大型化的特性;紧靠生产生产成地,箱源充足,形成集装箱枢纽的需求迫切;是长江口航道整治后可以满足集装箱运输船型大型化、全天候作业要求的港口。根据X和交通部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布局规划,太仓港区是上海国中心航中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心两翼”型组合港江苏翼的集装箱干线港。到目前为止,太仓港使用长江岸线8466米,占规划岸线的35.7%,占全市岸线的21.8%。相继建成生产性泊位1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还建成集装箱、杂货堆场20万平方米,拆装箱库面积2700平方米,仓储面积2万平方米,迄今为止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6条。

保税区介绍

张家港和上海的外高桥都是较早获批“区港联动”试点的保税区,在苏州港的规划中,它被定义为综合性地区的重要港区,为腹地内的外贸运输服务及长江中上游部分物资中转服务。张家港保税区和苏州工业园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强大功能,辅以苏州港集箱货源充足的优势。

泊位数吞吐量

2011年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达3.8亿吨,比上年增长15.6%。这一成绩超越了青岛港(3.7亿吨),在全国各大港口中仅次X波—舟山港、上海港、天津港、广州港,跻身前5位,同时跃升为全球十大港口第七名。2011年张家港港吞吐量达到2.21亿吨,常熟港达到5701万吨,太仓港吞吐量达到1.03亿吨。苏州港2011年集装箱吞吐量近470万TEU。苏州港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X大外贸港,为长江沿线外向型经济发展和以集装箱为主的外贸物资运输服务;为苏、锡、常地区临江工业的开发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是以国际集装箱、铁矿石运输为主,相应开展石油化工品及临港工业的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项 目

合 计

-

-

-

常熟港区

张家港港区

太仓港区

码头泊位个数 (个)

223

27

146

50

# 万吨级以上

107

15

63

29

# 公用码头

102

9

53

40

# 集装箱码头

19

3

4

12

货物吞吐量 (万吨)

38 006

5 702

22 051

10 254

# 外 贸

9 846

1 036

5 237

3 573

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

468.53

32.01

130.73

305.79

重 量 (万吨)

5 786.80

365.54

1 400.88

4 020.38

# 货 物

4 840.06

301.51

1 135.62

3 402.93

全国港口排行

国家交通部网站最新发布的“2013年7月规模以上港口货物、旅客吞吐量”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1-7月,苏州港货物吞吐量完成26878万吨,首次跃居全国各大港口第四位,苏州港的增长率达11.6%,居各大港口之首。

发展有利因素

苏州港拥有优良的长江港口岸线资源。全市拥有长江岸线 139.9 公里,其中太仓港区 38.8 公里、常熟港区 37.5 公里、张家港港区 63.6 公里;在所有长江岸线中,可用于港口开发的岸线 61.7 公里,其中太仓港区 20.2 公里、常熟港区 8.5 公里、张家港港区 33公里。在三个港区中,又以太仓港区的深水岸线资源最为优良,其杨林口至浪港口 9700 米 岸线,为以集装箱码头为主的港口岸线和水运工业岸线,该河段深弘贴岸、岸线顺直、不冻不淤,码头前沿水深 12.5 米,主航道水深 30~ 40 米,宽度 1500~ 2000 米, 5 万吨级船舶可原地调头,是国内绝无仅有的黄金岸线。

苏州港有通畅快捷的水陆集疏运通道。沪宁铁路 ( 包括规划中的沪宁调整铁路 ) 、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 312 国道、 204 国道、苏南五级航道网和规划中镇 ( 江 ) 南(翔 ) 铁路构成了苏州港快捷通畅的水陆集疏运通道。

苏州港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较高的港口功能定位。苏州港地处长江入海口的江海交汇之处,具有江海联运的港口地理优势;苏州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体两翼”型组合港的北翼集装箱干线港;苏州港也是全国沿海港口和江苏省港口发展的重点。

苏州港

苏州港,组成部分之 ,太仓港

苏州港

苏州港 组成 部分之,张家港

苏州港有经济发达的港口腹地。长江三角洲经济最发达的苏锡常地区是苏州港的直接港口腹地,特别是苏州市的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外向型经济更是占了全省的半壁江山,为港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货源支撑。

改革情况

编辑

2002 年6 月,苏州市委、市X结合国家港口体制改革,为充分利用苏州市长江港口岸线资源,发挥港口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做大做强苏州港口经济,按照“一城一港一政”的原则,作出了“将原太仓港、常熟港、张家港港三港一一建立苏州港”的决策,对外推出苏州港品牌,原三个港口分别更名为苏州港太仓港区、苏州港常熟港区和苏州港张家港港区。

建立苏州港后,全市港口行政管理实行“四个统一: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政策。通过“四个统一”,使三个港区做到有序竞争、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促进苏州港口做大做强和健康持续地发展。

建立苏州港后,原政企合一的张家港港务局,把行政管理职能移交给苏州市港口管理部门,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改制,成为独立运行的市场主体。 2004 年 7 月底,原张家港港务局已改制为张家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并挂牌运作。

为确保实现“四个统一”,优化整合全市长江岸线资源,强化对全市港口统一的行政和行业管理,市X于 2002 年 5 月专门成立了苏州港口管理委员会,由市计委、财政、交通 ( 港务 ) 、国土、水利、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工商等部门和沿江太仓、常熟、张家港市及原张家港港务局组成,市X主要领导任港口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进行工作指导、高层决策和协调解决涉及港口发展的重大问题。

与此同时,实行统分结合的港口行政管理X。苏州市交通局增挂苏州港务管理局牌子,对全市港口实施统一的行政和行业管理。在沿江三市设立三个港口管理分支机构:太仓市港务局与太仓市口岸委员会合署办公,为政企分开的X部门;常熟市港务局进X序列,为政企分开的管理机构;张家港市港务管理局挂在张家港市交通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

太仓港区

整个港区岸线总长为 38.8 公里,可形成生产性码头岸线 20.2公里,可建生产性泊位 114 个,其中万吨级泊位 61 个,全年港口吞吐能力达 1 亿吨。

2013年,已建成码头泊位 21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 9 个,千吨级泊位 6 个;辟有韩国、日本近洋支线 2 条,集装箱内贸线 4 条及长江内支线 9 条; 2003 年完成货物吞吐量 808.61 万吨、集装箱量 5 万 TEU 。 2004 年完成货物吞吐量 1039.88 万吨、集装箱 92186TEU 。

港口腹地范围以及主要货种的流量流向情况

太仓港主要经济腹地为苏州地区,也可辐X无锡、常州及长江中上游地区。

太仓港在2013年主要货种流量:钢材,全年 30 万吨,主要流向上海、苏州地区,预计将来可达到 1000 万吨;木材全年为 60 万立方米,主要流向为苏州、上海地区,预计将来可达 200 万立方米;煤炭主要流向为本港区发电厂,全年可达 300 万吨,预计将来可达 2500 万吨 ( 其中有一部分分流到长江中上游地区 ) ;集装箱全年流量为 5 万 TEU ,主要流向为上海、苏州、长江中上游地区,预计将来可达 500 万 TEU ;石化流量为 250 万吨,主要流向为苏州、上海地区以及长江中上游地区,预计将来可达 1000 万吨。

常熟港区

常熟港为长江下游的一个新兴港口。

常熟港属地方投资和多元投资的港口,按照“政企分开”模式建设,港务局是市X港口主管机关。 2001 年,市港务管理局成为市X组成部分,更名为常熟市港务局。

2011 年常熟港货物吞吐量为5701万吨。

张家港港区

张家港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新兴港口。

张家港港区位于长江下游水运口岸,东邻上海 150 公里,西距南京 230 公里,北与南通隔江相望,南离苏州 113 公里、距无锡、常州均为 57 公里。腹地富庶,交通畅达。口岸岸线全长 63.57 公里 ( 不合双山岛岸线 ) ,其中深水岸线 33.7 公里。口岸有对外开放泊位 33 个,江心浮筒 15 个,年吞吐能力超过2亿吨,可承接钢材、木材、粮食、化工、煤炭、集装箱、件杂货等不同货种的装卸、储运、中转业务。口岸有航线直达韩国、日本、香港等地,经上海、香港中转可与世界各地保持货运往来。口岸机构健全,有张家港港务集团及沿江众多货主码头等装卸单位、有海关、检验检疫局、海事局、边检站等检查检验单位,有外运、外代、远洋、海运等X单位,有省航、市货管处等运输单位及外供、海员X等服务部门。

2011 年完成货物吞吐量 2.21亿吨,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外贸大港之一。

媒体报道

风帆起长江—三港合一后的“苏州港”全线巡礼

中新社江苏新闻网南京2003年10月25日电:

2002年6月,苏州港横空出世!

苏州市委、市X从沿江地区综合开发以及对外发展的需要出发,审时度势地把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三港合一”组建成最新型的港口――苏州港。一年多来,年轻的苏州港规模越做越大,品牌越来越响。日前在苏州港太仓港区一期竣工、二期开工之际,记者沿着苏州港美丽的黄金岸线采访,一睹苏州港的全新风姿。

100个万吨级以上泊位

苏州的长江岸线留下了总长近140公里的岸线,其中可建港岸线达到70公里。这段得天独厚如黄金般的岸线,注定了苏州港的发展和苏州港的未来将与世界大港相媲美。

在常熟港区近两公里长的码头上,四艘外轮正在秋日的阳光下同时卸货,高达45米的大桥吊只轻轻一钩,就把重达35吨的集装箱从船舱内吊了出来放在运输的卡车上。常熟港务局局长夏X告诉记者,2013年1至8月,常熟港区的货物吞吐量已经提前四个月突破了1000万吨,外贸货物吞吐量则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水平,集装箱的吞吐量也以两位数的速度迅猛增长。

2013年,常熟港区已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203个国际港口实现通航通商,月到港的集装箱船舶达到170多艘次;张家港港区同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港口有货运往来;而太仓港区开通的国内国际航线达到了16条。太仓港区两个3万吨级和1个2.5万吨级的泊位还没有正式竣工,四个更大规模的泊位建设已经拉开了帷幕。

据介绍,苏州港已经建成的万吨级以上泊位42个。其中太仓港区9个;常熟港区6个;张家港港区27个。2013年1至9月,苏州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了4631万吨,同比增长28.39%,集装箱24万标箱,同比增长10.77%以上。预计今年全年苏州港的货物吞吐量将超过6000万吨,比2002年增长30%左右,集装箱将达到35万标箱,比2002年增长20%。

而到2010年时,苏州港将建成100个万吨级以上的泊位,年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500万标箱。到时,苏州港不但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合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集装箱干线港、江苏省的X大外贸港,而且可与荷兰的鹿特丹、英国的伦敦等X大港相媲美。装卸设施跨越几个时代

20世纪60年代,有一出描写码头工人的样板戏叫《海港》,其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唱词:大吊车真厉害,成吨的钢铁轻轻一抓就起来。就是这么一句唱词,曾经让中国的码头工人扬眉吐气了好几十年。

然而,当我们来到苏州港的太仓港区、常熟港区和张家港港区采访时,在宽阔平坦的码头上竟看不到奔跑作业的码头工人,映入我们眼帘的全是一抓能抓几十吨的大桥吊(也叫装卸桥,外观与桥相似)和大门机。据张家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吴云峰告诉记者,整个张家港港区有集装箱大桥吊3台,每台价格高达500多万美元;轮胎式龙门吊5台;堆高机、拖车、拖架等70多台。设施先进,效率也非同一般。如过去使用的门吊,每小时只能吊10多个集装箱,而在2013年的大桥吊一小时能吊40至50个集装箱。一条装载400个标箱的集装箱货轮,不到10个小时就能装卸完毕。而如果是矿石、钢材等件杂货,那头50多米高的门座式大门机8个小时能装卸18000吨,一艘3万吨的散装货轮,13个小时基本就能装卸结束。除了大桥吊和大门机这些大个子外,港区还有场地轮胎吊、正面吊、侧面吊、空箱吊和叉车等一系列的专用装卸设备。整个苏州港的作业,已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当我们来到太仓港区一期工程长达1公里的码头时,虽然当时还没有正式竣工,但一台大桥吊和一台大门机已经在码头上各就各位、整装待发了。据钱志强局长介绍,这两台“大家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每台折合人民币近5000万元。苏州港虽然起步晚了些,但起点很高,所有的装卸设施基本上都与欧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个水平上。

从小门吊只能抓一吨,到大桥吊能抓几十吨,这不但是数量的增长,更是显示着港口的装卸设施已经跨越了几个时代。

精心打造X信息港

在太仓、常熟和张家港三个港区的码头采访时,常常看到这样一个情景,就是港口管理人员跟交通X一样,手拿着对讲机在码头上进行指挥。过去那种用吹哨子、X势指挥作业的场面已经荡然无存了。据介绍,用对讲机联系、指挥仅是各港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很小的方面。2013年,三个港区都在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努力把苏州港打造成为世界X的信息港。

常熟港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码头的行政大楼、各个仓库之间和集装箱站等都已经由电脑网络系统连接,大大提高了通信的速度和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常熟港区在预订船舶泊位、进出口单据处理、集装箱装卸策划、堆场管理、检查桥操作和签发单子等方面,也都实行了电脑化的联机信息化管理。据介绍,在常熟港区工作人员只要轻点鼠标,不但整个港区的情况一目了然,而且其通关速度明显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通关速度,太仓港区计划投资500多万元,实施“口岸大通关”建设,内容包括生产、服务、仓储、物流等港区的各个方面,有望使整个港区连成一网。张家港港区从生产计划的安排、到现场作业的组织,从机械设备的配置到工艺方案的实施等,都大胆采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在实施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快生产业务管理、物资管理、外部经济信息处理等一批应用系统的建设。在完成内部信息网建设的同时,建立外部信息网络平台,使整个港区的管理由生产型向创新型和知识型转化,初步形成了企业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的操作平台。

物流平台初具规模

港口物流,是港口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简言之,就是港口的货物能够装得快、卸得快和运得快,使客户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不但对港口物流服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且也给港口物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是在这个前提之下,太仓港区、常熟港区和张家港港区纷纷X这一机遇,根据各自的港口特色,努力建设快捷的物流平台。

张家港港区是全国主要的木材进口地,预计今年全年的木材进口量将达到400万立方米。根据“立足港口装卸基础、拓展港口货运市场、发挥港口物流功能、提升港口核心能力”的经营方针,以及建立大市场、大货主、大联合、大经营和大集团的发展思路,努力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化,为客户提供了独特的、高效的、可靠的、经济的物流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服务。仅集装箱的堆场面积就达到18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2万个集装箱。

太仓港区紧紧围绕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和规模化的现代物流服务X的要求,加快建设集装箱、件杂货和化工品等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化工、煤炭、钢材、建材和木材等物流园区的建设,建立以江海联运为主导的水路运输模式,充分利用上海、苏锡常地区的腹地优势,大力打造苏州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2013年,整个港区已建成堆场20多万平方米,室内仓储2万多平方米,其中保税区仓储面积达到13000平方米。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沿江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和镇南铁路等快速交通基础设施集于一地的常熟港区,对物流平台的建设更是雄心勃勃。早在几年之前就与比利时威特隆仓储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常熟威特隆仓储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林木业产品的装卸、仓储、保税和分销,拥有保税仓库3座,共24000多平方米,室内保税仓储能力达到15万吨,室外仓储能力达到30万吨。未来五年内,常熟港区将通过增大软件和硬件建设的力度,努力建成一个货种特色明显、货源支撑稳定、货物快速涌流的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平台。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 江苏省》. 1987: 487.

[2]港口介绍.苏州港官网. [2024-03-17].

[3]打造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示范标杆 苏州港去年集装箱吞吐同比增3.5%.苏州市人民X. [2024-03-17].

[4]苏州港.www.suzport.com. [2020-01-07].

[5]媒体报道.www.suzport.com. [2020-01-07].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899/

(37)
词条目录
  1. 历史沿革
  2. 区位环境
  3. 硬件设施
  4. 经营范围
  5. 交通配套
  6. 建设规划
  7. 价值意义
  8. 特点介绍
  9. 资源介绍
  10. 保税区介绍
  11. 泊位数吞吐量
  12. 全国港口排行
  13. 发展有利因素
  14. 改革情况
  15. 太仓港区
  16. 常熟港区
  17. 张家港港区
  18. 媒体报道
  19.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