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电讯报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英国《每日电讯报》(TheDailyTelegraph)成立于1855年,属于电讯媒体集团(TelegraphMediaGroup)。是英国发行量较大的主流报纸之一,读者主要是英政府、议会、工商、文化、智库等各界人士。1855年,《每日电讯报》的前身《每日电报和信使报》问世,并始终坚持把趣味特写主题、社论与高水平报道融为一体。它的魅力在于对综合新闻报道采取一种保守的中产阶级态度。在其发展史上,特别...

英国《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成立于1855年,属于电讯媒体集团(Telegraph Media Group)。是英国发行量较大的主流报纸之一,读者主要是英X、议会、工商、文化、智库等各界人士。

历史沿革

编辑

创办初期

1855年,《每日电讯报》的前身《每日电报和信使报》问世,并始终坚持把趣味特写主题、社论与高平报道融为一体。它的魅力在于对综合新闻报道采取一种保守的中产阶级态度。在其发展史上,特别报道是一种常见形式。在美国内战、1870年至1871年法德战争,及1872年至1876年西班牙王室正统派成员的战争中,《每日电讯报》都派出了战地通讯员。19世纪70年代,《每日电讯报》还联合亨利爵士,共同对刚果进行探险。《每日电讯报》对于X和商会的调查报道也同样积极。它属于哈特威尔勋爵为首的家族,对劳工纠纷相对置之度外,其财政状态保持稳定。

X次合并

1937年,《每日电讯报》与《晨邮报》(1772年创刊)合并,称《每日电讯和晨邮报》,现称《每日电讯报》。由每日电讯报业公司出版,社址在伦敦。该报以“时效性”著称,体现了全国性大报的特点。

1964年,《每日电讯报》推出英国X支酒驾公益广告,告诫人们酒驾的危险性,在60年代,英国人普遍都遵循“one for the road(喝一小口酒开车)”,其广告标语“Don’t ask a man to drink and drive(不要让男人在喝酒后开车)”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有人认为这是“非英式”的价值观的宣扬,然而酒驾事故率的提升更多的是让人们对广告内容的反思与宣,受《每日电讯报》启发,英国X举办“anti—drink.drive television campaign(反对酒驾电视竞赛)”来呼吁各大媒体进行电视广告酒驾宣传,提高人们的酒驾危险意识。

1994年,《每日电讯报》建立了线上官方网站。

1994年11月15日,每日电讯报推出电子报纸,成为欧洲X家网上报纸。

2004年底,《每日电讯报》的发行量为90多万份,覆盖读者220多万人,是英国销量最大的严肃日报。

2006年7月,英国报业大亨巴克莱兄弟用66.5亿美金X每日电讯报,同年11月重新发布电讯报网页并更改域名。

2006年11月重新发布电讯报网页并更改域名www.telegraph.CO.uk,它涵盖了每日电讯报和星期日电讯报的纸媒内容,同时也有网络平X家信息包括突发性新闻,图片墙和博客。

2009年4月,根据英国报刊发行统计局(ABCe)发布的电子数据显示每日电讯报网络平台(Telegraph.CO.uk)超过卫报网络平台(Guardian.CO.uk),被评选为英国最受欢迎的报纸网站。

第二次合并

据英国《卫报》2013年报道,英国《每目电讯报》增加50名新媒体“数字编辑”并完成《每日电讯报》和《星期日电讯报》的合并,成为一家七天均有出版的报社。业务重组后,报纸网站的在线访问人数增多:1月份,在线访问数量比上个月增加11%,平均每天独立访客为3,129,599人(尹良润,2012)。为了将快速的网络传播与传统报纸相结合,“电讯报”网站每日以50次的频率进行更新,重大或者突发事件一发生立即登上滚动条,网络内容与报纸内容有所不同,减少了新媒体与传统报纸的生存冲突。

发展现状

2014年,《每日电讯报》数字部引进数据监测系统。通过云计算分析发现不仅可以实时监测《每日电讯》的头条传播效果,还可以监测到网站访问者的浏览情况和下一步动态。

2014年,是英国酒驾宣传50X,《每日电讯报》推出特别栏目“50年酒驾竞赛之路”来宣传英国媒体反酒驾历史和视频片段,在提升人们酒驾危险意识的同时,通过描述《每日电讯报》在酒驾宣传上的事迹提升其社会责任和品牌价值。

2017年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每日电讯报》移动终端的用户占了总用户数的一半,用户平均每天使用移动终端的时间为47分钟,基本与纸质版读者阅读时间53分钟持平。移动终端用户数的大幅增长,以及用户忠诚度的培养与《每日电讯报》来越重视品牌营销有一定的关系。

组织架构

编辑

《每日电讯报》隶属的霍林格国际公司采用类似AB股的“双重股权制度”,该报于1992年在美国纽约上市,霍林格公司持有报社68%的股份,拥有投票权的B股是非流通股,牢牢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在媒介融合改革过程中,有效防止了电讯报被外界资本大鳄垄断性的X。

栏目现状

编辑

目标X体

根据英国的You Gov Profile市场调研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每日电讯报》的目标受众为60岁以上的男性,社会等级处于A(高阶管理层,执行者和学者专家等)B(中级管理层,执行者和学者专家等)和C1(监督者,办公职员和基层管理者等)的白领阶层,政治倾向偏右,每周的上网实践大概在21.25小时,这说明了读者层次相对高端而且他们并没有太多时间来浏览网页。所以在进行报网融合的设计时,既要在官方主页上凸显重要内容,满足读者单次信息需求量大,信息更新速度快等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读者的网站停留时间从而促进新闻的转发量,最终赢得品牌效益。

采编方针

《每日电讯报》创办于1855年,是英国发行量较大的主流报纸之一,读者主要是英X、议会、工商、文化、智库等各界人士,是保守党的喉舌。

《每日电讯报》认为,要通过自身专业的策划和编辑能力,为用户带来高质量高水平的新闻报道,具体可以概括成三个词“trustedenvronment”(可信)、“effectiveness”(高效)、“creativity”(创造)。“可信”就是指《每日电讯报》相信他们提供的知识、信息和洞察,能够推动当今世界的进步:“高效”是指他们通过提高内容质量(文本、语境和品牌等)以及用户分析(X性、网页浏览、时间停留、分享数、忠诚度、用户数等)来满足用户需求:“创造”则指可视化设计、数据新闻等新技术新媒介带来的变化。

《每日电讯报》也非常注重不同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融合,通过培养记者的数字化采编播技能和组建“中央辐射型”办公室,新闻信息的更新效率大大提高,更加符合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受众的阅读习惯和信息量需求。除此之外,《每日电讯报》也是率先引进大数据技术进行舆情监控的报媒之一,通过社交平台Facebооk,Tw1tter等的点击量监控和专业数据监控系统Parse.1y的舆情报告,《每日电讯报》可以精确掌握受众的舆情导向和阅读兴趣,并进行个性化X和报道,最大程度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内容构成

在官方网站(自有媒体)的设计上,每日电讯报注重了信息的全面性和更新速度。具体来说,电讯报的官方网站每日更新50次,重大事件一发生立即上滚动头条;网站一共拥有15个主题,除了时政,财经,文化以外,还有电影,旅游,科技等新型板块,让人们在浏览完重要新闻后可以根据兴趣浏览相应的部分,增加受众在网站上停留的时间。其次,主页与其他官方平台和受众个人的社交媒体(赢得媒体)做了较好的连接。例如,在阅读完一条新闻后,受众可以通过点击标题下面的主流社交媒体(Facebооk,Tw1tter,Linkedln等)进行评论,转发或者分享,这既可以让受众对新闻和网站品牌进行进一步的传播,也可以让受众从分享量上获悉信息的热门程度。

运营模式

编辑

商业推广

在商业运作上,英国报媒积极推广“可视化交互技术”下的新媒体平台业务,重新聚集商投资本。《每日电讯报》官网“Thetelegraph”专门开辟‘'Advertising(广告)”平台为广告客户提供形式多样的广告形式。《每日电讯报》是X家在欧洲设立网站的报纸,也在网络广告运作上获得过荣誉,其广告语“We call bring your campaign to life(我们可以把您的推广渗透进生活)”旨在告诉广告主其广告内容与新媒体平台已经相互渗透。一方面,在广告的展示布局上,《每日电讯报》在其官网上推出了18中符合各种设备广告陈列方案,例如“Cascade(层叠效应广告)”、“Overlay(薄层覆盖广告)”、“3D Expanding(3D扩张广告)”、还有符合iPad感官习惯的“Over lay iPad Full Page(iPad满屏覆盖广告)”等供广告商进行挑选,广告者可以根据具体的广告需求选择不同的展示形式以达到X宣传效果。

在主页的底部和右部都有关于官方社交平台的X图标,如果受众有兴趣,只需要进行点击就可以关注。这样一来就让受众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对品牌的忠诚度,扩大了品牌的传播效益。最后,《每日电讯报》充分利用社交网站与受众进行互动沟通,以《每日电讯报》的Facebооk主页为例,根据Facebооk数据跟踪表,截至2015年六月,主页的关注量达到2347090人次,在一周之内增加29507个新的关注者,较前一周增加了31.6%。具体到内容的互动上来说,以瑞士王子结婚为例,消息在官网上登出后,《每日电讯报》各大社交媒体官方平台及时转发X消息,短短两小时的浏览量达到58005次的浏览量和350次的转发,这些数据都从侧面反应了在新媒体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每日电讯报》融媒策略的成功。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电讯报》网站还利用付费媒体来宣扬其社会责任。

用户交互

《每日电讯报》非常重视受众与其平台的交互体验。通过何种方式承载何种内容并能使其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是《每日电讯报》数字产品推广小组研究的重点。例如,在“Timeline(时间线)”产品的推广案例中,选取了“女王在位60年事迹”进行分析,认为有交互功能的时间线是非常适合传递历史信息的,而且经过独特设计的重要时间节点都可以点开进行二次编辑,添加文字说明与视频,这样既保证了主线的整洁,又保证了节点标题下内容的丰富性。在商业领域,交互时间线产品模式非常适合展示一个公司或企业的发展史,它可以快速简洁的将一个公司的主要发展概况送给《每日电讯报》的受众,并在受众感兴趣的状况下继续通过点击“节点”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视频资料。

技能融合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不仅仅要用准确的文字图片将新闻事实传达给观众,更要让媒体与读者互动,发掘读者的潜在需求。这就要求新闻从业者的复合型要求的提升。特别是网络媒体平台进一步的完善,就要求从业者除了要有新闻采集,编辑的能力之外,更要有数字网络的操作能力。

《每日电讯报》非常注重新媒体环境下各部门人员的协作配合能力,从办公室的布局就可以看出。其首创的“中央辐射型”开放式办公室,就是将核心领导区设在正中央,其他工作人员呈辐射状向四周排开。这种“管理人员居中、其他采编人员在四周分布、纵横有序排列”的布局极大地提高了办公室人员的信息沟通速度和工作效率。《每日电讯报》这种新的办公室布局吸引了全世界许多报纸的关注与效仿。比如巴西最大的媒体公司之一RBS公司2006年也重新设计了他们的编辑部办公室布局,仿照《每日电讯报》的模式,在办公室中央设置核心区,报纸总编辑、网络总编辑,连同其他八个部门的主任,都在这个核心区办公;印度时报公司也从2007年9月也开始对其编辑部的办公室结构进行了类似的改造。

每日电讯报

“中央厨房”办公布局

营收方式

《每日电讯报》在报道影响力和广告效果的量化评估方面,一直走在英国主流媒体的前列。在各大主流媒体网站以浏览量作为评估标准的时期,该报最早提出“有保证的浏览量”概念。后来,随着自己大数据团队的壮大,该报又提出了更多的量化评估指标,再次引领英国主流媒体潮流。例如,在分析用户对报道的阅读习惯时,《每日电讯报》不以点击量作为简单的标准,而是提出“阅读停留度”的概念。在统计广告点击量时,该报提出,一个广告如果没有在用户面前停留6秒以上,就不能记入点击量,后来该报又把这个时间标准提高到了10秒。

在提供广告服务时,《每日电讯报》提出了“效果至上”的概念,为广告商的信息传递提供效果保证。例如,如果某个品牌在《每日电讯报》进行为期6个月的商业推广,该报会在开始广告活动前,就对该品牌的市场知名度、消费者X意愿、分享品牌意愿等其中一项指标进行市场调查,并对广告活动结束后的指标提升值给予承诺和保证,比如说,“确保品牌知名度有10%的提升”;在6个月的广告推广结束后,该报会对品牌知名度再次进行市场调查,如果提升值低于10%,该报就会作出相应的补偿,如广告费退还或刊登更多的广告等。得益于先进的经营理念,《每日电讯报》在纸媒普遍面临经济困难的大环境下,始终在英X持着X的经营业绩。

影响价值

编辑

《每日电讯报》在2013年-2014年里,无论是从涉及引用的文章总数还是从引用的总次数来看,都在其他报纸之上。资料表明,英国《每日电讯报》(以下简称《电讯报》)创刊于1855年,是英国四家全国性“高级”日报中销量最大的一家,被誉为“英伦报坛常青树”,目前覆盖读者220多万人,在英国有质量的严肃大报中稳居翘楚。

每日电讯报

相关事件

编辑

英国议员起诉每日电讯报

2003年06月28日,英国工党议员乔治·加洛威已向英国高等法庭提起诽谤X,状告《每日电讯报》。《每日电讯报》曾经发表文章称,加洛威曾接受伊拉克前X领导人X的资助。加洛威一直坚称,他没有从前伊拉克X那里拿过任何资助。

辱华事件

20X4月22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每日电讯报》一篇文章中篡改中国国徽图案,恶意把新冠肺炎病毒与中国相联系。这一做法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中国驻悉尼总领馆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中国驻悉尼总领馆严正要求《每日电讯报》就此作出公开道歉,敦促该报摒弃意识形态偏见,立即停止对疫情的政治化和对中国的污名化,为全球抗疫斗争做点有益的事,而不是相反。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杨璐瑶. 《每日电讯报》和《新京报》关于X新闻评论的比较[J]. 新闻传播, 2018-01-01, (7): 10-14. [2024-02-09].

[2]邹忐. 新媒体环境下中英报媒的融媒策略比较研究——以《每日电讯报》和《中国日报》为例分析[D].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5-01[2024-02-09].

[3]邹忐. 新媒体环境下中英报媒的融媒策略比较研究——以《每日电讯报》和《中国日报》为例分析[D].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5-01[2024-02-20].

[4]探访《每日电讯报》英国X大报的成功之道.今日头条. [2024-02-09].

[5]博通英语 西方文化篇.独秀. [2024-02-11].

[6]英国社会与文化 第2版.独秀. [2024-02-11].

[7]邹忐. 新媒体环境下中英报媒的融媒策略比较研究——以《每日电讯报》和《中国日报》为例分析[D].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5-01[2024-02-20].

[8]杨陶玉. 品牌的意义:内容永生——访英国《每日电讯报》有感[J]. 传媒评论, 2017-01-01, (10): 71-72. [2024-02-20].

[9]杨陶玉. 品牌的意义:内容永生——访英国《每日电讯报》有感[J]. 传媒评论, 2017-01-01, (10): 71-72. [2024-02-22].

[10]郭光华, 潘婷远. 由外媒引用新华社报道管窥其国际传播能力--以英国《每日电讯报》2013-2014年报道为样本[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01-01, 27(5): 92-98. [2024-02-20].

[11]英议员就接受X资助报道起诉每日电讯报.中国新闻网. [2024-02-09].

[12]环球网. 澳《每日电讯报》刊登辱华图片 中国驻悉尼总领馆:严正要求《每日电讯报》作出公开道歉.今日头条. 2020-04-22[2024-02-09].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903/

(21)
词条目录
  1. 历史沿革
  2. 创办初期
  3. 第一次合并
  4. 第二次合并
  5. 发展现状
  6. 组织架构
  7. 栏目现状
  8. 目标群体
  9. 采编方针
  10. 内容构成
  11. 运营模式
  12. 商业推广
  13. 用户交互
  14. 技能融合
  15. 营收方式
  16. 影响价值
  17. 相关事件
  18. 英国议员起诉每日电讯报
  19. 辱华事件
  20.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