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姑娘山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四姑娘山,属邛崃山脉,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东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2°42′30″~102°58′40″、北纬30°54′16″~31°16′21″。四姑娘山由“四座山峰、三条沟”组成,四座山峰大致沿西南-东北走向、按海拔从低到高一线排列,分别是大峰、二峰、三峰、幺妹峰,其中最高的幺妹峰海拔6250米,系邛崃山脉第一高峰、四川省第二高峰;三条沟从西到东,呈“川”字型排列,分别是“双桥沟”“长坪沟...

四姑娘山,属邛崃山脉,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东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2°42′30″~102°58′40″、北纬30°54′16″~31°16′21″。四姑娘山由“四座山峰、X沟”组成,四座山峰大致沿西南-东北走向、按海拔从低到高一线排列,分别是大峰、二峰、三峰、幺妹峰,其中最高的幺妹峰海拔6250米,系邛崃山脉X高峰、四川省第二高峰;X沟从西到东,呈“川”字型排列,分别是“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

自然地理

编辑

地理位置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东部,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连,西接金川县、丹巴县,东邻理县、汶川县,北连马尔康,南靠雅安市宝兴县;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02°42′30″~102°58′40″、北纬30°54′16″~31°16′21″之间,保护区总面积56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四姑娘山地处横断山脉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属于松潘—甘孜褶皱带,地貌分区属于川西高山高原区,高山峡谷亚区,大渡河中游高山峡谷地带。主要地貌类型有:干暖河谷(半干旱河谷)地貌、高山地貌、极高山地貌。区内山势陡峭,现代冰川发育。海拔在5000m以上的雪峰85座,终年积雪,发育有现代山岳冰川。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m,是邛崃山脉的最高峰,四川第二高峰,横断山脉第三高峰。

四姑娘山有现代冰川、古冰川冰蚀与堆积地貌、流侵蚀与堆积地貌,有35条现代冰川,以悬冰川和冰斗冰川为主。

气候

四姑娘山区域属于X带季风气候,但靠近青藏高原,加之地处极高海拔山地,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垂直性差异,从保护区西南角的沃日河谷到主峰顶,形成复杂的气候垂直带谱,呈现出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垂直分布的气候带谱。保护区内年平均气温为5.9℃,四姑娘山山顶平均气温为-17.1℃。无霜期78天。区内干雨季明显,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降雨量为931.5毫米,5至10月降雨量占年降水量超过八成。日照充足,日照百分率高达5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65小时。

水文

 四姑娘山保护区内水资源主要由冰雪融冻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构成,境内有大小湖泊(海子)25个,其中最大的几个湖泊为:羊满台海子,保护区内最大冰斗湖,水域面积约为205万平方米;斯姑娜措,保护区内最大堰塞湖,水域面积251万平方米;花海子,保护区内最大沼泽湖,水域面积约190万平方米。保护区内水域总面积2.06平方公里,蓄水量32万立方米,瀑布近百条。四姑娘山处于大渡河上游支流,四姑娘山河流发育自四姑娘山冰雪融水,流域面积487平方千米。四姑娘山现代冰川众多,分布在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等山谷两侧,存储了大量水资源,其中储水面积与储水量最大的是幺妹峰冰川,储水面积约12平方千米,蓄水量约7200万吨。

形成原因

四姑娘山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四姑娘山山体的主要成分花岗岩受到印度板块对青藏高原的挤压而抬升,再加上强烈的腐蚀作用,造就了四姑娘山地区的极大起伏高山地貌。

四姑娘山地区受新构造运动影响,第四纪以来地壳不断隆升形成高海拔山峰,造就了四姑娘山地区雪峰与冰川奇观。冰川的生长与运动,部分古冰斗积水成湖,形成“大水海子”等高山湖泊,部分古冰斗经掩埋形成死冰;古冰川槽谷形成众多冰坎,冰坎退缩,冰坎处形成瀑布,冰川融水积水形成海子;冰碛物堆积形成终碛垅,也就是冰川槽谷河流两侧的“小丘”状堆积物;地壳运动带来的山体滑坡截堵河流形成堰塞湖。

自然环境

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内海拔落差较大,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气候条件,孕育了包括X带常绿阔叶林、川西高山峡谷山原针叶林带、川西高山峡谷针叶林、川西高山峡谷等植物分布类型。

植物

四姑娘山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100余科,520属,约1500余种,森林覆盖率为30%。四姑娘山独特的地理环境,较大的垂直落差形成结构复杂的植被垂直带谱。海拔2700~3000m处:山地常绿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在海拔3000~3900m处:亚高山针叶林;海拔3900~4200m处:高山灌丛草甸带;海拔4200~4500m处:高山草甸带。三沟一山核心区有高等植物超过2000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共有9种,即狭叶瓶尔小草、麦吊杉、四川红杉、四川牡丹、独叶草、桃儿七、大叶柳、羽叶丁香、延龄草。

当地山区产有虫草、贝母等珍稀中药材。

动物

根据已有的调查研究,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57科,超过200种。其中,兽类49种;鸟类210种;爬行类11种;两栖类5种;鱼类7种。属于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川金丝猴、白唇鹿、雪豹、扭角羚、金雕、胡兀鹫、雉鹑、绿尾虹雉等,国家II级重点保护珍稀动物有藏酋猴、小熊猫、黑熊、马熊、大灵猫、猞猁、豺、金猫、麝、马鹿、水鹿、鬣羚、斑羚、岩羊、藏马鸡、红腹角雉等。

四姑娘山景区分别于2012年2月、2013年4月8日发现野生大熊猫。

历史沿革

编辑

文化背景

四姑娘山地区嘉绒藏族在当地居住历史悠久,嘉绒藏族的穿着、饮食、礼仪、婚嫁、丧葬都沿用传统方式。他们以耕地与放牧为生,以五香味糌粑、嘉绒馍馍为主食。他们信仰藏传佛教,拥有许多传统的祭祀活动,以祈求保佑。

每年农历五月四日为四姑娘山地区嘉绒藏族的朝山会。这一天当地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一大早就上山前往四姑娘山,隆重举行煨桑和“献马”祭祀仪式。拿着贡品来到四姑娘山的天然祭坛锅庄坪。当地活佛念着经文带领一队X抬着草人草马,向天空抛洒着表示吉祥的“龙达”(印有鹏、龙、狮、的小纸片),吹着长短唢呐、法螺,敲着铜锣、铜鼓,围着锅庄坪绕场一周,然后把草人草马抬到山脊焚烧。现在朝山会已经成为外来游客体验当地民俗和观赏原生态歌舞的重要盛会。

主要景观

编辑

四姑娘山

四姑娘山共有四峰,由北向南排列,海拔由低到高分别是大姑娘山、二姑娘山、三姑娘山和幺妹峰。四姑娘山山体陡峭,因其雄峻X,常年被冰雪覆盖,山腰至山脚被绿树环抱,溪流与绿草相生相伴,享有“东方的阿尔卑斯山”美誉。四姑娘山是我国“十大登山名山”之一。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939/

(8)
词条目录
  1. 自然地理
  2. 地理位置
  3. 地形地貌
  4. 气候
  5. 水文
  6. 形成原因
  7. 自然环境
  8. 历史沿革
  9. 文化背景
  10. 主要景观
  11. 四姑娘山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