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钱氏,指吴越国开创者钱镠及其后裔。浙江临安钱氏家族,繁衍于江南一带的钱氏家族,自唐末以来开枝散叶,人才辈出,载入史册的名家逾千人。近代以后更是出现人才井喷现象,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穆、钱钟书等众多文坛硕儒、科技巨擎、国学大师,都出自这个“千年名门望族、两浙X世家”。
历史沿革
编辑初创历史
钱镠父子开创吴越国,连续三代五主均受中朝封为国王,成为王族。钱氏后人秉承祖训,绍续家风,绵延文脉,造就了吴越钱氏一门世代家风谨严,人才兴盛的传奇。这个家族始终一脉书香绵延,代有人才涌现。
公元十世纪初年,唐末乱世,中原大地军阀混战,四分五裂。而以杭州为中心的东南一角,一派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的升平气象。钱镠出身临安、起于草莽,深知“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道理,立国以后没有像其他割据者那样热衷于扩张领土,而是坚守“保境X”的基本国策,“世方喋血以事干戈,我且闭关而修蚕织”,一心一意发展经济。他兴修水利,劝民农桑,开拓贸易,使境内出现了五谷丰登、百业鼎盛的喜人景象。江南一带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中国最富庶的地方。而美丽富饶的“苏杭天堂”由此奠定基础。
钱镠称X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闲下来努力读书,从一介武夫变成了一个有文化的君主。又撰写了《钱氏家训》,留给自己的后人。
宋朝建立之后,钱镠的孙子钱俶顺应时势“归土纳宋”,得到了赵匡胤的礼遇。在《百家姓》中把钱这个姓排到赵姓之后,让钱氏家族的产业与子孙平稳过渡到了新朝。
真正崛起
钱氏家族的真正崛起要算钱振伦与钱振常兄弟的中式进士。在乃父精心严厉的教导之下,钱振伦道光十年(1830年)取入了归安县学,这一年他才十四岁。五年后,乙未恩科中式本省乡试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恩科中进士,殿试二甲十七名,中进士之年钱振伦二十二岁。可以说,钱振伦的科举之路基本没有什么大的挫折,年纪轻轻就已到了功名金字塔的顶端。中进士后,选翰林院庶吉士,二年后散馆授职翰林院编修。入翰林与授编修都是进士当中的X者,可见钱振伦的文才已得到时流的充分认可,同年中进士的曾国藩称钱振伦当时在京中“文鸣一时”。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钱振伦出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回京后以大考二等擢任国子监司业。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钱振伦因母丧丁忧回湖州。此时钱振伦只有三十多岁,却已对X心灰意冷,终制后不再出仕,以教书谋生,先后担任扬州梅花书院、安定书院、淮阴崇实书院等书院的山长,直至客死他乡。钱振伦与其弟振常的详细生平见下章。钱振伦的继配氏常熟翁端恩,是大学士翁心存的次女,翁同稣的姐姐。
1879年钱振伦去世后,翁端恩携子归居常熟,钱振伦也葬在了常熟虞山西石虎浜,钱家的这一支从此寄籍常熟。钱振伦元配任氏所出几子均早殇。翁端恩所出的钱观龄,1871年二十四岁时取入归安县学,为邑庠生,两年后病死于扬州。侧室祝氏所出钱澎,是X学者钱仲联的父亲。钱澎1875年生,当时钱振伦已五十九岁,四年后钱振伦去世,留下寡妻幼子。钱浇是钱振伦留下的X的儿子,1897年经堂兄钱恂介绍.赴日本留学,后因病回国。对于钱浇留学日本的时间,不少记述都认为是钱恂赴日作留学生监督以后。此说可见于《钱仲联学述》,钱仲联在其中说自己的父亲,“光绪间曾随当时任留日学生监督的从兄钱恂赴日本留学,同行者有从弟玄同,从侄稻孙、穗孙,以及后来成为现代大文豪的周树人(鲁迅)等。”∞此段话为钱仲联凭印象的大略说法,多有不确。
钱玄同赴日是1905年,鲁迅是1902年赴日。而依钱恂在家乘中所说,钱稻孙与穗孙是1900年赴日。而钱泷赴日则更早。单士厘的《癸卯旅行记》中记其在癸卯年(1903)登日船“萨摩丸”从日本回上海时写道,“此为丁酉冬小叔幼楞东渡之船,今六年矣。”则钱滋东渡在1897年,单又说,“幼楞东渡,乃外子依托彼陆军少将神尾光臣而行(时神尾任大佐)。”回则钱滋东渡是钱恂托神尾自费赴日留学的。钱漉回国的具体时间不知,但翁同稣18X底的日记中,已经有了这个外甥的到府上的记载。翁同繇被罢回乡后,钱澎经常赴采衣堂拜望。期间曾被表兄俞金门接至家中调养。他的原配妻子归氏去逝后,1900年初,再赴日本。同年回国,后翁曾替他在厘卡、机器局等处谋事@。另外据钱玄同1910年前后的自撰年谱,18X钱振常去世后,钱泷对钱玄同母子也多有照顾回。钱浼有三个儿子:檬孙、萼孙、华孙,其中二子钱萼孙便是后来的钱仲联。钱振伦一支以文史传家。至钱仲联而更加发扬光大。
近代现况
在中国近代,钱氏家族繁衍出了100多个分支。其中,光是无锡钱氏一门就出了10位院士和学部委员。,钱氏近代最有名的三大家族分别是:杭州钱氏家族、无锡钱氏家族和湖州钱氏家族。
近代以后,吴越钱氏出现人才井喷现象,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穆、钱钟书等众多文坛硕儒、科技巨擘、国学大师,都出自吴越钱氏家族。截至2007年,当代国内外仅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据总结,钱家出过: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全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
2019年,临安区开始重磅打造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公园规划范围84.76公顷,分为太庙山区块、功臣山区块和塔山路沿线三个区块,呈“两区一轴”哑铃状布局,涵盖钱王祠改建、太庙遗址、城址公园、净土寺遗址、吴越文化历史商业街等项目,计划2025年全面建成。
20X,《钱氏家训》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X个国家级家训非遗项目。
2023年5月19日,临安区举行了《吴越历史文化丛书》新书首发仪式,解码临安千年吴越文化基因。《吴越历史文化丛书》是由临安区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首套介绍吴越文化的书籍,在传播吴越文化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按照规划,到2025年,《吴越历史文化丛书》将完成30种(卷)的编撰出版,形成门类齐全、种类丰富、具有国内较高水平的研究X,成为传承弘扬吴越X文化的艺术精品和研究临安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并以此为契机,全力推动吴越文化纳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
家族家谱
编辑吴越钱氏从第30代孙起启用家谱——“继承家学,永守箴规”,而这八字箴言也因此成为钱学森一家的家训家规,子孙命名,照此排序,如“学”字辈的有钱学森、钱学榘等,“永”字辈的有钱永健、钱永刚、钱永真等。
家族文化
编辑家族家规
钱氏家规由《武肃X训》《武肃王遗训》和《钱氏家训》三部分组成。
一是该家族始祖吴越王钱镠的《武肃X训》,是武肃王钱镠于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正月亲自订立。家训以晋代以来大族衰亡为鉴,“上承祖祢之泽,下广子孙之传”,体现了“金书铁券”的免死牌下的严格家教。
二是《武肃王遗训》,该家训是钱镠临终前对子孙的嘱托,与《八训》有些重复。钱镠在介绍自己从军理政50余年经历后,告诫子孙体国恤民,“莫爱财无厌征收,毋图安乐逸豫,毋恃势力而作威,毋得罪于X臣百姓”。《遗训》将维护国家统一、使百姓免受干戈之苦的谆谆嘱托,民为邦本的意识和浓浓的家国情怀融入家训之中,这在帝王家训中别具特色,为其孙钱弘俶纳土归宋、实现X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
三是广德钱氏前清举人钱文选辑录的《钱氏家训》。《钱氏家训》由钱文选在继承家训的基础上,总结钱氏各族家庭教育实践经验,采辑历代先贤治家教子处世的格言警语修订而成,保留了《武肃X训》和《武肃王遗训》的基本教化理念,更加辞约义丰、概括全面、语句精炼优美。这篇家训分为个人篇、家庭篇、社会篇、国家篇,流传甚广,是留给吴越钱氏子孙的重要精神遗产,成为钱氏后人的人生行为指南。
钱氏家训
个人篇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花繁柳X拨得开,方见手段;狂雨时立得定才是脚跟。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读传则根底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厚。
家庭篇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内外门周整,尊卑次序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X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求淑女,勿计妆盘;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兴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等仁与义粟。勤为本,自必丰享;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社会篇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幼。救周急,排解。修桥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会。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财而生。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国家篇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蠢如仇;严以役,以恤民。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则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世则更谋之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阈,只为好自用。明智,守之以谦;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本。本节用则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典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安。
家训内涵
世代相传的家训
《钱氏家训》给予儒家修齐治平的道德理想,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角度出发,为子孙订立了详细的行为准则。钱镠在临终前,向子X出了十条要求,被后世称作《武肃王遗训》。一千多年来,“遗训”和《家训》世代相传,得到子孙后代的身体力行,称为钱氏立族之本,旺族之纲,形成了崇文倡学、德才并重的钱氏家风。
重视教育的习惯
吴越王钱镠是钱家人发奋学习的榜样。他出身贫寒,却从小酷爱读书,直到晚年还坚持阅读,并立下“子孙虽愚,诗书须读”的家训。秉持这样的家学渊源,钱玄同父子、钱均夫父子、钱穆叔侄、钱学熙父子等钱氏后代,都成为勤奋好学的典范。
互助互爱的家风
从宋X始,钱家就形成了族内互相扶持的风气。为了让族中的贫困子弟有书可读,《钱氏家训》规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各地的钱家都设立义田、义庄、祭田,并明文规定其中一部分田产或盈利必须作为教育经费。这种早期的“教育X”模式,保证了钱氏子孙无论贫富,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国学大师钱穆兄弟及力学家钱伟长都是在义庄的资助下才得以上学的。
“优化组合”的婚姻原则
相对于家世、财富,钱家人更看重X的个人素质,“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的家训,一直影响着钱氏子孙的婚姻观。细数近代吴越钱氏的X身份,从钱学森的妻子蒋英(X声乐教育家),到钱伟长的夫人孔祥瑛(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孙),再到钱三强的妻子何X(X核物理学家),钱氏子孙的X几乎德才兼备。
钱氏家族的家庭文化内容
文化简析
家德文化
钱氏家德文化主要以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调适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维护家族的稳定和发展。家庭道德的教化和践行,像润物细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行为。从钱武肃王的家训中,可见其家德文化优良。《武肃X训》列举了江西钟氏养子不训、亡败其家,河中王氏、幽州刘氏兄弟自相鱼肉、构讼破家、子孙皆绝等家族的沉痛教训,告诫子孙“兄弟如手足”“兄弟相同上下和睦”。钱文选辑《钱氏家训》之“家庭”篇更强调“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该家族《堠山钱氏宗谱》中“治家”条也有云,“处家之道,当恩义兼至”“兄弟乃一体所分,全要休戚相关”,等等。这种家德文化对子孙的成人成才起着重要作用。
家风文化
钱氏世家尤其重视家风培育。《武肃X训》和《武肃王遗训》中都强调,“绍续家风、宣明礼教,子孙若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破吾家门”“坏我家风,须当呜鼓而攻”。
家礼文化
钱氏家礼文化所说的“家礼”是指有别于家德规范的家庭礼仪,即狭义的家礼。以礼相待、以仪寓教是中国家礼文化的宗旨。家庭礼仪教化熏陶对家庭生活秩序维系、家庭成员关系调适以及子弟品德培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钱氏家礼教育除了在宗族学堂、义学和祠堂进行外,还利用嫁娶、生子、祝寿、祭祀、聚会、升迁、求学等重要活动载体和礼仪规程实施教育,尤其注重长辈以身示范的教育和引导。
家学文化
中国的家文化特别注重积累、传承,家学渊源使得子弟较早进行文化的开蒙教育,精湛的器物文化、艺术创作技能依靠家庭的代代相传,学术研究及其思想理论成果在家族后代子孙的传承中发扬光大。钱氏世家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使得子弟较早进行文化的开蒙教育,其家学传承的成功是家族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
时代价值
X,可为当前家庭教化和家庭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借鉴。钱氏世家的家训、家德、家礼、家风、家学等家文化,不仅可以教化钱氏族人后裔,也可以示范他人、社会。吴越王钱镠家训和钱文选家训,就被钱氏后裔广泛刊刻于各地钱氏宗谱、支谱中,不少地方钱氏族谱中也都有订立的家训。钱氏世家的家训教化对钱氏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钱伟长就曾在回忆材料中谈到家训对自己的重要影响。他说:“我们吴越钱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训的指引,家庭教育有方,故后人得益很大。”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也说过家训教化对家族的重要作用:“我们吴越钱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挖掘和弘扬钱氏世家文化中家训教化资源,以及家德家礼文化的积极内涵,可以为当前的家庭教育、为新时代公民家庭美德和家庭礼仪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第二,可为中国特色家文化建设提供有益滋养。家文化是我们X独特的文化印记。今天的中国,家庭虽然小型化了,但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依然是人们的生活场所和社会基本单位,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情感归宿。衡量社会和谐、文明进步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家庭关系是否和睦融洽。家风败坏、家德缺失、家规无序的家庭,很难营造出温馨和谐的幸福生活。唐朝名相张九龄云:“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上述吴越钱氏世代的家训教化、家德培育和优良家风熏陶,为钱氏的人才迭出、文化赓续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支撑吴越钱氏的精神和文化支柱。全面梳理、汲取钱氏世家文化的积极成分,有利于促进家庭建设和家风培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使家庭这个国家发展、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点”更加牢固。
第三,吴越吴越钱氏注重家学传统启迪我们要重视家教和家族文化传承。国学大师陈寅恪曾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论述过士族家风与家学的关系及对社会的影响:“夫士族之特点既在其门风之优美,不同于凡庶,而优美之门风实基于学业之因袭。故士族家世相传之学业乃与当时之政治社会有极重要之影响。”中华X的家文化特别注重积累、传承,中国文化史上不少家族家学积淀深厚,家风传承对于延续中华X5000多年的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吴越钱氏一门数杰,人才代出,与重视家学传承的家族传统密不可分。这启示我们,虽然时代发生了变化,家庭教育、家学影响仍然需要家长重视,在子女教育培养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家学熏陶,无疑有利于孩子成人成才,也有利于学术、技艺等的继承和发展。
家族陵墓
编辑宣统《临安县志》卷一《陵墓》载:“英显王墓,在清风里之南原,与夫人水丘氏合兆,王名宽,武肃王父也。”又:“水丘夫人墓……一在衣锦乡清风里之南原,武肃王母也。”据《吴越备史》《钱氏家乘》记载:钱宽卒于唐乾宁二年(895)四月十八日,葬于光化三年(900)十月(一说十一月)二十五日;水丘氏卒于唐天复元年(901)九月四日。1978年,村民挖掘窑土时发现钱宽墓,墓室拱顶,分前后室,两壁有耳室。挖掘前早已被盗,仅存白瓷耳杯、执壶、菱形盅、葵口碟等精制瓷器15件。1980年4月,在钱宽墓东侧6米处发现水丘墓,墓形与钱宽墓同,墓室亦有早期盗洞,但未盗成,保存完好。出土殉葬品有褐彩云纹青瓷油灯、酒罂、熏炉,以及扣金扣银白瓷和刻花鎏金银罐、银豆等100余件,其中扣金扣银白瓷和褐彩云纹青瓷器,属中国稀有珍品。两墓室顶均有天文图,以金箔作星,矾红绘线,日月星辰,清晰可见。钱宽墓天文图星座标位与现代星座标位基本相同,水丘墓反之。两墓内各出土墓志铭一方,字迹模糊,仅能辨认墓主身份、姓名。1982年10月,临安县人民X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2月,浙江省人民X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家族名人
编辑钱镠为五代时吴越国开创者,对杭州和江浙一代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其子孙代代有名人,如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钱大昕,当代政治家和学者X、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钱复、钱穆皆是其后裔。以下仅对部分代表人物做简要介绍。
钱氏家族出过的名人
钱镠
钱镠(852-932年),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立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从军后屡建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后又被唐、后梁朝廷相继封为越王、吴越王,公元907年受封为吴越国王,辖两浙“一军十三州”之地。卒谥武肃,世称“武肃王”。
钱镠奉行“保境X”的国策,实施筑捍海塘、疏浚西湖、发展农桑等举措,使当时的吴越地区“富甲一方”,为江南的繁华奠定了基础。钱镠治国有略,修身治家也十分谨严。钱镠自备“起居注”,又两度订立治家“八训”、“十训”。遵循钱镠的遗训,后世诸王始终贡奉中原王朝,末世钱弘俶顺应时势“纳土归宋”,使国家“不X戈”实现和平统一。
嘉兴钱氏清芬堂X馆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蒙叟、东涧遗老、绛云老人等。常熟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第三。授翰林院编修。天启时参修《神宗实录》。崇祯时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崇祯末筑绛云楼为藏书之所。南明弘光时官礼部尚书。入清后,以礼部侍郎兼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顺治三年(1646年)称病归里。五年,因江阴黄毓祺反清案牵连入狱。出狱后居家,秘密从事反清复明活动,与黄宗羲、李定国、郑成功、瞿式耜等皆有联系。诗文在当时极负盛名,东南一带奉为“文宗”和“虞山诗派”X。阎若璩称与海内读书者游,博而能精者,仅有钱谦益与顾炎武、黄宗羲三人。尤以诗名,与吴伟业、龚鼎孳合称为“江左三大家”。论诗论文既反七子之复古模拟,又反X派之肤浅、竟陵派之狭隘,既提倡“情真”,又重视学养。著作甚丰,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杜诗笺注》,编有《吾炙集》、《列朝诗集》,另有《开国功臣事略》、《明史断略》、《楞严蒙钞》等。
钱大昕
钱大昕(1728-1804年),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晚号潜研老人,今上海嘉定人,清代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乾嘉学派代表人物。早年以诗赋闻名江南,乾隆十六年(1751年)特赐举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进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乾隆四十年(1775年)居丧回乡,潜心著述课徒,历主钟山、娄东、X书院讲席,出其门下之士多至两千人。钱大昕生前即为饮誉海内的学者,在经学、史学、舆地、金石、典制、天文、历算以及音韵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与纪晓岚合称“南钱北纪”,著有《十驾斋养新录》《廿二史考异》《潜研堂文集》等作品28部。
钱大昕画像
作为乾嘉史学主要代表人物,钱大昕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对后世学者影响巨大,被公推为“一代儒宗”,王国维誉之为清代三百年学术的三位“开创者”之一(另两位为顾炎武、戴震)。
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193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38年获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曾任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
钱学森
钱学森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工作。独立研究以及和冯.卡门合作研究提出的许多理论,为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和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中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X主义哲学等许多理论领域都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被X、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三强
钱三强(1913年-1992年),浙江湖州人。北京大学预科毕业(1932),清华大学本科毕业(1936年),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0)。曾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和副院长,浙江大学校长。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三强
钱伟长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生于江苏无锡。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2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博士学位。曾任上海大学校长,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所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校长,耀华中学名誉校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六至九届副主席,民盟中央名誉主席。中国力学、应用数学、中文信息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自动化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当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7月3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钱伟长
钱伟长创建了板壳内禀统一理论和浅壳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在波导管理论、奇异摄动理论、X理论、环壳理论、广义变分原理、有限元法、穿甲力学、大电机设计、高能电池、空气动力学、中文信息学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国际上以钱氏命名的力学,应用数学科研成果有“钱伟长方程”“钱伟长方法”“钱伟长一般方程”“圆柱壳的钱伟长方程”等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X力学》《变分法和有限元》等。1956年、1982年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X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钱钟书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X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X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19X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钱钟书
钱穆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江苏无锡人,X,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七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X》,凡甲、乙、丙三编,计56种54册,约1500万字。其中《先秦诸子系年》为钱穆的代表作。
钱穆
家族评价
编辑繁衍于江南一带的吴越钱氏,自唐末以来开枝散叶,人才辈出,载入史册的名家逾千人,被称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X世家”。(人民网评)
自钱镠始,钱家历朝历代皆有俊杰,被誉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X世家”。(浙江党建网评)
作为传统中国的望族和江南的世家,吴越钱氏世家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值得深入探讨。(光明日报 评)
相关事件
编辑2007年,首家“吴越钱氏家族研究所”于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正式举行成立揭牌仪式。据悉,该研究所是海内外X家“吴越钱氏研究所”,也是中国X家以家族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所。“吴越吴越钱氏研究所”以五代时吴越国钱镠及其后裔为研究对象,聘请两院院士钱伟长先生、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为总顾问,包括陕西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霍松林先生在内的二十余名学界名流为顾问。设立钱王遗物陈列台、钱王画像展览台、钱裔著作陈列柜、钱裔事迹展览台等,同时拟设立钱王学术贡献奖,定期召开钱王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多种联谊活动。
2015年,中央纪委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推荐了浙江临安吴越钱氏。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每日商报:首家吴越钱氏家族研究所正式揭牌成立.每日商报. [2023-10-25].
[2]中纪委推荐的“千年名门望族”钱氏家族:近代人才井喷.人民网. [2023-10-25].
[3]钱学森的家风:家国情怀.河北文明网. [2023-10-25].
[4]李焕云. 孝道智慧[M]. 2021: 226-229. (4)
[5]蔡涉. 青山湖志[M]. 1998: 119-120. (2)
[6]吴越文化 宋韵之源.浙江党建网. [2023-10-25].
[7]中国近代X世家:一诺奖得主,两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腾讯网. [2024-03-02].
[8]邱巍. 吴兴钱氏家族研究[D]. 浙江大学, 2005-01-01[2024-03-02].
[9]青年时报:研究钱学森钱钟书的家族史 吴越钱氏家族研究所昨天成立.青年时报. [2023-10-25].
[10]雨山法院. 改变了大半个中国:千年名门望族,两浙X世家.澎湃新闻. [2023-10-25].
[11]古今对话·吴越千年丨钱镠和他的“千秋家国梦”.澎湃新闻. [2024-03-01].
[12]王佳. 《钱氏家训》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海南师范大学, 2023-05-01[2024-03-01].
[13]吴越钱氏世家文化及其时代价值.光明日报. [2023-10-25].
[14]钱氏家谱 2014·甲午·仲春. 遂宁钱氏家谱, 2014年
[15]钟柳. 钱氏家训:中华X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J]. 中国X民, 2023-06-30, (12): 70-72. [2024-03-01].
[16]耿宁. 《钱氏家训》及当代价值研究[D]. 安徽财经大学, 2017-12-01[2024-03-01].
[17]张朝霞, 范叶青. 《钱氏家训》引领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J]. 科教文汇, 2023-03-31, (6): 183-185. [2024-03-01].
[18]孙帅. 《钱氏家训》与"三严三实"作风建设的探讨[J].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6-01-01, (1): 24-25. [2024-03-01].
[19]施芸. 《钱氏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J]. 中外交流, 2018-01-01, (52): 98. [2024-03-01].
[20]李泽娟. 乡贤精神的家族教育传承研究——以《钱氏家训》为例[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11-10, 40(6): 70-74. [2024-03-01].
[21]钱谦益.常熟市人民X. [2023-10-25].
[22]上海嘉定钱大昕:一代儒宗 诗礼传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2023-10-25].
[23]钱学森.中国工程院. [2023-10-25].
[24]钱三强.北京大学. [2023-10-25].
[25]钱伟长简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2023-10-25].
[26]钱钟书 Zhong-Shu Qian.豆瓣读书. [2023-10-25].
[27]钱穆 Ch' ien Mu.豆瓣读书. [2023-10-25].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