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1937年8月16日—),籍贯广西桂林,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美籍华人。白先勇是世界华文文学界的重要作家,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的奇才。
人物关系
编辑
先祖名人 |
始祖:伯笃鲁丁(伯笪盘工),汉姓鲁,字志道,元代X诗人,被后世称为“西域十二诗人”之一。原是中亚细亚一带的阿拉伯人,后入南京定居,因明太祖禁止使用外国名字,遂改“伯”为“白”,落籍江南江宁府上元县。13X进士及第,1337年被特聘为广西廉访副使,后从广西辞官回到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金陵南门外夏家凹。 |
第三代:白永秀,定居桂林,务农为生。白先勇是白氏家族永秀一支。 |
|
第十五代:白榕华,公讳榕华、字古榕。小时家贫曾在商店打工为生,后发奋图强中举及第,相继担任过四川开县知县、茂州、直隶州知县等职。白榕华是白氏家族的中兴之祖。 |
|
直系亲属 |
祖父:白志书,别号友三。幼年时师从白石先生,后弃学从商。 |
外祖父:马维麒(健卿),为官清廉,后弃官从商,工于书画,注重对子女诗书礼乐的学习和培养。 |
|
父亲:白崇禧,在广西陆军小学开始接受军事启蒙教育,1914年正式入学保定军官学校步兵科,从此开始戎马生涯。 |
|
母亲:马佩璋,曾就读且肄业于桂林女子师范学院。 |
|
旁系亲属 |
大姐:白先智,性格与母亲相近,有长姐之风,1948年由上海赴美国,1957年首次返台探望父母,已过世。 |
二姐:白先慧,善骑马、游泳、唱歌,育有两女。 |
|
大哥:白先道,曾就读于四川灌县空军幼年学校,因眼睛不合格退伍,后一直任职于“经济部”。 |
|
二哥:白先德,土木工程出身,监工建造了母亲的墓。 |
|
三哥:白先诚,太太顾省生是顾祝同将军之女。 |
|
三姐:白先明,曾就读于美国波士顿大学,后患有精神分裂症,因恶性肝炎去世,终年四十九岁。 |
|
四哥:白先忠,毕业于美国军事名校—弗吉尼亚军事学院(VMI),后成为工程博士。 |
|
六弟:白先刚,中小学时学业功课不佳。 |
|
七弟:白先敬,从小跟随父亲的时候多,备受父亲疼爱。 |
(图中后排右起:三哥先诚、二哥先德、大哥先道、大姐先智、二姐先慧、三姐先明。前排右起:四哥先忠、六弟先刚、父亲、母亲、七弟先敬、先勇)
人物经历
编辑童年时代
1937年,白崇禧将军的第八个孩子出生,取名白先勇。白先勇未满月,白崇禧将军便到南京参与抗战,母亲只能带着一家人在老家桂林东躲X。1943年,白先勇就读于桂林市中山小学。1944年3月16日,白先勇祖母马太夫人九十寿诞,其父亲为祖母在桂林举行了寿诞华宴。祖母祝寿后不久便搬来桂林一起同住。1944年11月11日,桂林沦陷前夕,母亲带着白、马两家八十余人口迁往重庆。白先勇在重庆时就读于西温泉小学,但没多久就得了肺病。白先勇一病四年多,因肺病被隔离,家厨老央的讲“故仔”就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慰藉,白先勇将老央视为他的X个小说启蒙老师。
1945年抗战胜利后,白先勇随父母从重庆回到南京。1946年,全家移居上海。因白先勇肺病未愈,家人安排他独住疗养,白先勇此时开始大量阅读小说。白先勇病后回到毕勋路居住,并入读南洋模范小学。1948年底,国民党节节溃败,一家人又开始逃难。后于1949年9月落脚香港。在香港安顿下来后,白先勇插班进入九龙塘小学读四年级,因成绩优异,直接跳级免试进入天主教教会中学喇沙书院,学校由外国神甫开办,注重英文教育,作风西化并强调宗教精神,这使白先勇进一步接触了西方文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两个月后,白先勇父亲与母亲相继前往台北,安家在台北松江路,白先勇则留在香港继续上学。
初登文坛
1952年初,14岁的白先勇由香港前往台北与父母团聚,并考入台北X中学读初二。白先勇在学业上自我要求严格,但学习之余,白先勇也热爱阅读和写作。一次,国文老师李雅韵替他投稿了一篇文章到《野风》杂志,而后被刊登出来,老师认为“你这样写下去,二十五六岁,不也成作家了?”,这激发了白先勇的作家梦。1954年,白先勇在建中的暑假补习班与王国祥初遇,两人一见如故。
1956年白先勇本可免试保送台湾大学,但因其梦想参与兴建三峡大坝工程,之后被保送有水利工程系的台南成功大学,王国祥也报考了同一所大学,两人在学校附近的眷村租房子住,过了一年X自在的大学生活。1957年,白先勇又重考大学,专修文学,进了台湾大学外文系,王国祥随后也成功转学,随白先勇一起回到了台北。考上台大外文系后,白先勇成为《文学杂志》主编夏济安先生的学生。1958年9月,《金X奶》在《文学杂志》上刊出,这是白先勇的X篇短篇小说,引起了文坛注目。白先勇将夏济安视为真正的文学启蒙老师,夏济安先生的教导以及对文字风格的分析对白先勇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白先勇初“登台”时的鼓励。
1960年3月5日,白先勇与同学王文兴、欧阳子、陈若曦等人在台北创刊《现代文学》杂志,不设主编,以“现代文学编辑委员会”的形式进行管理,白先勇任发行人兼社长,由此走上终身写作的道路。。白先勇在台大度过了一生当中的黄金岁月,期间他写出了《X嫂》《月梦》等作品,《月梦》是长篇小说《孽子》的前身,白先勇在《月梦》中首次写到了同性之间的感情。1961年,白先勇从台湾大学毕业,之后入伍服役一年半。1962年底,白先勇的母亲马佩璋去世。1963年1月,白先勇赴美留学,临行前父亲白崇禧到机场为他送行,这是白先勇与父亲的最后一次会面。
旅居美国
1963年到美国后,白先勇进入爱荷华大学的作家工作坊(Iowa Writer's Workshop)学习文学理论和创作研究。1964年,白先勇写下旅美的X篇小说——《芝加哥之死》。爱荷华大学系统的课堂知识让白先勇接触到“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这扩宽了他的视野。在校期间,白先勇陆续出版了《谪仙记》《台北人》《游园惊梦》等小说集。1965年6月,白先勇顺利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白先勇于1965年9月开始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德语、斯拉夫语和东方语文学系(后东方语文学部分独立出来成立了东亚语言文化系)任教,教授汉语课程和中国文学(文化)课程。1966年,白先勇在《现代文学》上发表中篇小说《游园惊梦》。同年12月2日,父亲白崇禧因心肌梗塞病逝于台北松江路白寓,白先勇从美国返回奔丧。1968年,《游园惊梦》短篇小说集出版。1973年3月,白先勇获升成为副教授,并得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校区的终身职,之后白先勇迁入“隐谷”定居,当时在宾州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的好友王国祥也一起帮忙打理院子。同年9月《现代文学》杂志因经费困难停刊,1977年7月1日《现代文学》在远景出版社帮助下复刊。1985年,《现代文学》宣告终刊。
时值白先勇受邀到香港担任首届“中文文学周”“中文文学奖”的评委,萌发了将《游园惊梦》改编成舞台剧在台湾上演的想法。1982年8月,由白先勇和杨世鹏共同编剧的《游园惊梦》舞台剧在台北上演,大获好评。此后,白先勇的作品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X嫂》等相继被改编为电影或舞台剧。1987年,白先勇作为访问学者回到大陆,在复旦大学讲学一学期,期间结识了蔡正仁、华文漪等上海昆剧团的艺术家们,为今后弘扬昆曲艺术之路埋下种子。1988年,《游园惊梦》舞台剧在广州、上海及香港等地演出。1992年8月17日,相交38年的挚友王国祥去世,享年五十五岁。1994年,白先勇自加州大学退休。
退休生活
白先勇从加州大学退休后,一边修养,一边开始父亲传记的写作,同时自1994年开始,白先勇应社会各界的邀请,以及为了实现自己的文化理想——制作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开始频繁来往于中国内地、港澳、台湾以及美国等地。
1999年,白先勇发表散文《树犹如此》,以X亡友王国祥。2000年,白先勇应“日本台湾学会”邀请,作为年会主讲人出席,在东京大学宣读论文《60年代台湾文学——现代与乡土》。2001年,他应法国图书馆邀请,前往巴黎参加“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研讨会,后发表论文《二十世纪中叶台湾的“现代主义”文X动》。2003年,台湾公视将《孽子》改编成电视剧,2月首播后引起极大反响。
2004年开始,白先勇返回台湾投入昆曲《牡丹亭》的制作演出,4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在昆曲界引起轰动,之后分别前往香港、杭州、北京等地演出。同年策划出版《姹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一书。2008年,在香港大学昆曲研究发展中心策划“昆曲教育与传承”活动。2009年,白先勇着手策划新版昆曲《玉簪记》,同时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合作启动“北京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开教“经典昆曲欣赏”课程。2012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昆曲研究推广计划”荣誉主任。5月,白先勇编撰的《白崇禧将军身影集》问世。此后白先勇一直致力于昆曲的传承与传播,被誉为“昆曲义工”,20X拍摄完成纪录片《牡丹还魂——白先勇与昆曲复兴》。
主要作品
编辑代表作品
《思旧赋》
《思旧赋》是表现白先勇感伤情绪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主人翁李长官原有显赫的家庭,到台湾后开始没落。夫人早逝,女儿和有妇之夫X并X,儿子自国外回来后得了X症,家里佣人盗取玉器后私奔,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李长官萌生出家当和尚的想法,小说结尾借用了两个女仆对李长官没落发出的悲叹,表现了白先勇对他“笔下英雄”唱出的挽歌
《孽子》
《孽子》是台湾男同志小说经典之作,其反映了处于边缘位置的同性恋族X的身体流放与内心压抑。小说以台北中央公园的一X沦落少年——“青春鸟”为主人公,书中对于人物细腻曲折的心路历程描写,引发读者深思。白先勇把深切的同情与怜悯给予了这X在寒夜中的孩子,这使作品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台北人》
《台北人》是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共收录《永远的尹雪艳》《一把青》《岁除》《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思旧赋》等14篇小说。《台北人》中的主人公都是随着国民X撤退到台湾小岛的大陆人,白先勇通过写实的手法,在书中展示了各阶级各行业的大陆人来台X后的生活面貌。
《纽约客》
《纽约客》是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共收录《谪仙记》《谪仙怨》《夜曲》《骨灰》《Danny Boy》《Tea for Two》六篇作品。主要以漂泊到海外的中国台湾国民党子弟的生活为创作主题,展现了他们在中西文化冲突下的身份认同危机感以及离家的漂泊感,具有浓重的思乡情怀。
《寂寞的十七岁》
《寂寞的十七岁》是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共收录《金X奶》《我们看X去》《闷雷》《月梦》《X嫂》等17篇白先勇的早期短篇小说。书中作品多为根据作者自己切身经历而再创作的小说,如《X嫂》《寂寞的十七岁》等,以X人称讲述了童年、少年时代作者的经历。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由白先勇2014年回母校开设《红楼梦》导读通识课的讲义整理而成,对《红楼梦》的小说艺术进行解析,包括但不仅限于人物塑造、文字风格、叙事手法、观点运用、对话技巧等。
《牡丹情缘——白先勇的昆曲之旅》
《牡丹情缘——白先勇的昆曲之旅》收录了白先勇关于昆曲的随笔、与昆曲相关的访问对谈等。从2004年白先勇策划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巡演开始至2012年,白先勇在昆曲理念以及昆曲新美学都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理解。书中将白先勇与昆曲的因缘感想、收获得失等都一一展现。
单篇作品
书籍封面 |
作品名 |
出版时间 |
发表刊物 |
- |
金X奶 |
1958年9月 |
《文学杂志》5卷1期 |
- |
入院(后改名《我们看X去》) |
1959年1月 |
《文学杂志》5卷5期 |
- |
闷雷 |
1959年10月 |
《笔汇》革新号1卷6期 |
- |
月梦 |
1960年3月 |
《现代文学》第1期 |
| X嫂 |
1960年3月 |
《现代文学》第1期 |
- |
黑虹 |
1960年5月 |
《现代文学》第2期 |
- |
小阳春 |
1961年1月 |
《现代文学》第6期 |
- |
青春 |
1961年3月 |
《现代文学》第7期 |
- |
藏在裤袋里的手 |
1961年5月 |
《现代文学》第8期 |
| 寂寞的十七岁 |
1961年11月 |
《现代文学》第11期 |
- |
毕业(后改名《那晚的月光》) |
1962年1月 |
《现代文学》第12期 |
- |
芝加哥之死 |
1964年1月 |
《现代文学》第19期 |
- |
上摩天楼去 |
1964年3月 |
《现代文学》第20期 |
- |
香港-一九六零 |
1964年6月 |
《现代文学》第21期 |
- |
安乐乡的一日 |
1964年10月 |
《现代文学》第22期 |
- |
火岛之行 |
1965年2月 |
《现代文学》第23期 |
| 永远的尹雪艳 |
1965年4月 |
《现代文学》第24期 |
| 谪仙记 |
1965年7月 |
《现代文学》第25期 |
| 一把青 |
1966年8月 |
《现代文学》第29期 |
| 游园惊梦 |
1966年12月 |
《现代文学》第30期 |
- |
岁除 |
1967年8月 |
《现代文学》第32期 |
- |
梁父吟 |
1967年12月 |
《现代文学》第33期 |
- |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
1968年5月 |
《现代文学》第34期 |
- |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 |
1969年1月 |
《现代文学》第36期 |
- |
思旧赋 |
1969年3月 |
《现代文学》第37期 |
- |
谪仙怨 |
1969年3月 |
《现代文学》第37期 |
- |
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 |
1969年7月 |
《现代文学》第38期 |
| 孤恋花 |
1970年3月 |
《现代文学》第40期 |
- |
冬夜 |
1970年10月 |
《现代文学》第41期 |
- |
花桥荣记 |
1970年12月 |
《现代文学》第42期 |
- |
秋思 |
1971年5月 |
《中国时报》 |
- |
国葬 |
1971年5月 |
《现代文学》第43期 |
| 孽子 |
1977年7月开始连载 |
《现代文学》副刊号 |
- |
夜曲 |
1979年1月 |
《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
| 孽子 |
1981年 |
新加坡《南洋商报》全本连载 |
- |
Danny Boy |
2001年7月 |
《中外文学》第37卷第7期 |
| Tea for Two |
2003年3月 |
《联合报》副刊 |
结集作品
传记
书籍封面 |
作品名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 父亲与民国: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上册)戎马生涯 |
2012年4月 |
时报文化出版社 |
| 父亲与民国: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下册)台湾岁月 |
2012年4月 |
时报文化出版社 |
|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父亲与民国 |
2012年5月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台湾岁月 |
2012年5月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散文集
书籍封面 |
作品名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 蓦然回首 |
1978年9月 |
尔雅出版社 |
| 明星咖啡馆 |
1984年6月 |
皇冠出版社 |
- |
第六只手指 |
1988年12月 |
华汉出版事业公司 |
| 第六只手指 |
1995年11月 |
尔雅出版社 |
| 蓦然回首 |
1999年10月 |
文汇出版社 |
| 第六只手指 |
1999年10月 |
文汇出版社 |
| 昔我往矣-白先勇自选集 |
2002年 |
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
| 树犹如此 |
2002年2月 |
联合文学出版社 |
| 树犹如此 |
2015年3月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
2019年1月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文学不死 |
2019年7月 |
译林出版社 |
短篇小说集及长篇小说
书籍封面 |
作品名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附注 |
| 谪仙记 |
1967年6月 |
文星书店 |
短篇小说集 |
| 游园惊梦 |
1968年10月 |
仙人掌出版社 |
短篇小说集 |
| 台北人 |
1971年4月 |
晨钟出版社 |
短篇小说集 |
| 寂寞的十七岁 |
1976年12月 |
远景出版公司 |
短篇小说集 |
| 孽子 |
1983年3月 |
远景出版公司 |
长篇小说 |
| 台北人 |
1985年11月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短篇小说集 |
| 骨灰 |
1987年11月 |
华汉出版事业公司 |
短篇小说集 |
| 孽子 |
1987年12月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长篇小说 |
| 孽子 |
1988年12月 |
华汉出版事业公司 |
长篇小说 |
| 孽子 |
1988年12月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长篇小说 |
| 寂寞的十七岁 |
1989年12月 |
允晨出版公司 |
短篇小说集 |
| 孽子 |
1989年12月 |
允晨出版公司 |
长篇小说 |
| 孤恋花 |
1991年6月 |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短篇小说集 |
| 台北人 |
1992年2月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短篇小说集 |
| 永远的尹雪艳 |
1993年10月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短篇小说集 |
| 寂寞的十七岁 |
1999年8月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短篇小说集 |
| 台北人 |
1999年8月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短篇小说集 |
| 孽子 |
1999年8月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长篇小说 |
| 台北人(典藏版) |
2002年2月 |
尔雅出版社 |
短篇小说集 |
| Tea For Two |
2011年 |
作家出版社 |
短篇小说集 |
| 寂寞的十七岁 |
2015年1月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短篇小说集 |
| 孽子 |
2015年1月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长篇小说 |
| 台北人 |
2015年1月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长篇小说 |
| 纽约客 |
2015年3月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短篇小说集 |
剧本、昆曲及其它作品
书籍封面 |
作品名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 游园惊梦 |
1982年8月 |
远景出版公司 |
- |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
1985年5月 |
远景出版公司 |
| X嫂 |
1985年5月 |
远景出版公司 |
| 白先勇说昆曲 |
2004年4月 |
联经出版公司 |
| 姹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 |
2004年4月 |
远流出版公司 |
| 姹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 |
2004年5月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白先勇说昆曲 |
2004年6月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牡丹还魂 |
2004年9月 |
时报文化出版公司 |
| 牡丹还魂 |
2004年11月 |
文汇出版社 |
| 姹紫嫣红开遍-青春版《牡丹亭》巡演纪实 |
2005年11月 |
天下远见出版公司 |
| 惊梦.寻梦.圆梦-图说青春版《牡丹亭》 |
2005年11月 |
天下远见出版公司 |
| 曲高和众-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现象 |
2005年11月 |
天下远见出版公司 |
|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上下) |
2017年2月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正本清源说红楼 |
2019年4月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编剧作品
一把青
2015
金大班
2009
孤恋花
2005
孽子
2003
花桥荣记
1998
最后的X
1989
谪仙记
1987
孽子
1986
X嫂
1984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1984
参加综艺
追光万里
咪咕视频
2022
中国美
2020
掬水月在手
优酷视频
2020
茜问
2019
春天读诗4
2017
如是X季
豆瓣视频
2017
十三邀X季
腾讯视频
2016
杰出华人系列:白先勇
中国香港
2015
他们在岛屿写作:姹紫嫣红开遍
中国台湾
2015
三生三世聂华苓
2012
首席夜话
CCTV-1
2011
创作风格
编辑中西合璧
继承传统技法
白先勇儿时便受到中国传统文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小说的写作手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其中以继承《红楼梦》的叙述风格为主,白先勇巧妙利用《红楼梦》“平中见奇、小中见大”的传统技法,在文学创作中重视描写人物的日常生活,以写实的方式刻画出各色人物的典型性格,减少对一些强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情节的叙述,在细微琐事中揭示小说的重大主题。
如在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中,白先勇用人物细节描写向读者展示了尹雪艳清冷美艳的艺术形象,“月白短袖的绒棉旗袍,襟上一排香妃色的大盘扣,脚上也是月白缎子的软底绣花鞋,鞋尖却点着两瓣肉色的海棠叶儿,为了讨喜气,她破例在右鬓簪上一朵酒杯大血红的郁金香,而耳朵却吊着一对寸把长的银坠子。”极富有画面感。又如:“冰雪化成的精灵”“嘴角挂着那流吟吟浅笑”,从人物的表情举止中以小见大。而在《思旧赋》中,则从两个老态龙钟的仆妇入手,借冬日黄昏为环境衬托,诉说出惨淡的现状,以及追忆旧主在时的辉煌。
融传统于现代
白先勇就读台湾大学外文系时,通过夏济安编写的《文学杂志》首次领略到欧美文学的魅力,赴美后又被西方世界观夹杂冲击,这些影响给白先勇的文学创作带来鲜明的个人特色。白先勇将西方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融入中国传统小说技巧,这使他的作品明显区别于其他华文作家。
白先勇的小说将西方现代派技法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在小说《游园惊梦》中,白先勇详细地描写了女主人公钱夫人在宴会上的回忆,她的回忆描写里便采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这五次回忆让钱夫人深切对命运的转迁和人世的流动发出感叹,意识的流动勾连出让人痛处的陈年旧事,也推动了小说《游园惊梦》的情节拓展。
白先勇在描绘现实的同时,也注重刻画角色的内心独白,如在小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白先勇以旁观者的视角剖析了金大班的内心独白,“在风月场中打了X的滚,才找到个户头,也就算她金兆丽少了点能耐了。当年百乐门的丁香美人任黛黛下嫁棉纱大王潘老头儿潘金荣的时候,她还刻薄过人家”,通过金大班在风月场所停留最后一夜的心理独白,白先勇树立了一位在风月场所混迹几十年的女子形象,呈现出金大班内心的鄙夷和不甘。
悲剧色彩
情节的悲剧性
白先勇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着重描写“没落X”以及附属于他们的小人物的悲剧,尤其着重对人物的内心痛苦、怀旧情绪以及人物缅怀过往显赫生活的刻画。如小说《花桥荣记》讲述了普通的台湾小学教师卢先生短暂不幸的一生,卢先生不幸的一生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下,个人无法掌控自身命运导致的内心挣扎。白先勇通过展示个人生命的悲剧,进一步向读者揭示出历史的悲剧。
人物的悲剧性
白先勇在书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悲剧人物,如《梁父吟》中的朴公,《游园惊梦》中的钱夫人蓝田玉,《永远的尹雪艳》中的尹雪艳等。白先勇既同情笔下悲剧人物的困境和不幸,又痛心于他们的自我堕落。《一把青》中的主人公朱青是白先勇小说中悲剧人物的代表,小说讲述了腼腆的朱青为爱离家休学后,与飞行员郭轸的婚姻最终以悲剧收场的故事。白先勇对朱青休学前与休学后人物变化的描写使其悲剧性更加突出,也更能让读者从中窥探到冷酷无情的人世变迁。
同性之恋的悲剧性
白先勇对于同性恋的书写贯穿了他的写作生涯,且独具特色。《孽子》既是白先勇旅美时期创作的一部长篇同性恋小说,也是他同性恋题材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白先勇X次在《孽子》里描绘了同性恋者们异于常人的复杂生活,由于身份的特殊性使他们被误解、被抛弃,艰难痛苦地生活在自己的阴暗角落,且对于寻常亲情、友情等的奢求都不能如愿。
《孽子》之后,白先勇又创作了Tea for Two和Danny Boy两篇同性恋小说。白先勇认为同性恋X体因道德而被拘束天性是痛苦的,但当他们由于痛苦而试图打破现有的道德时,必然会造成悲剧。即便在必然的悲剧性结局下,白先勇依然对他笔下的这些悲剧人物给予了关注与爱,这是白先勇悲剧写作下的精神升华,也是他的悲剧小说与其他作家的不同之处。
成就
编辑文学方面
白先勇的文字对读者的阅读观产生了较大影响,他的作品很多被改编为戏剧和电影,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影响了台湾文学的发展,引发了海外北美华文文学的创作浪潮。其中针对白先勇对汉语文学作出的贡献,2016年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澳门文艺评论家协会、澳门大学南国人文研究中心等联合举办了“白先勇对汉语新文学的世界性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以“白先勇对于汉语新文学的贡献”“白先勇文学的传播与接受”“白先勇的文化贡献及其世界意义”为主题展开讨论。
白先勇的文学创作融入古典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的精髓,具有原创性与艺术性,是台湾现代文学的典范。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纽约客》奠定了白先勇杰出的短篇小说家的地位,其中《台北人》入选多个文学评选:1999年春,《台北人》在“台湾文学经典30部”评选中以X高票当选;1999年6月,香港《亚洲周刊》评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白先勇的《台北人》名列第七,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前六名分别为鲁迅《呐喊》、沈从文《边城》、老舍《骆驼祥子》、张爱玲《传奇》、钱锺书《围城》以及茅盾《子夜》);1999年8月16日,由中国国内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参与的“百年百种X中国文学图书”终审揭晓,《台北人》名列其中,白先勇成为国内学者眼中最能体现台湾文学的代表。
白先勇与同学共同创办的《现代文学》杂志总计出刊73期,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小说X的里程碑”。《现代文学》杂志的创刊,是台湾现代派小说崛起的重要标志,成为台湾现代派小说繁荣的开端,之后《现代文学》成为台湾二十世纪6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杂志,为台湾文坛注入一支强心剂,对台湾文学的发展与促进,功不可没。
教育方面
白先勇在加州大学任教期间,教学成果丰硕,曾有他的美国学生魏戈士(Bruce Wilcox)毕业后为报答恩师及回馈母校,捐款数百万美金在母校东亚语言文化系设立了“白先勇X”(Kenneth Pai Foundation),专门用于学术活动、文化交流和资助学习中国文化的学生。
1984年,白先勇荣获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校区的年度“杰出教师奖”(Distinguished Teaching Awards UCSв),并成为该校区的年度“杰出教师”(Distinguished Teacher of the Year 1984. Academic SenateUCSв)。1997年,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图书馆成立“白先勇资料特别收藏”档案,其中包括白先勇手稿。
2015年,白先勇先生受聘南京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顾问,并促成设立“南京大学白先勇文化X”,资助南京大学举办系列学术研讨会、专题征文等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成果和社会影响。2017年,“南京大学白先勇文化X”设立新项目并获得Foundation for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中国文化遗产X会)捐赠,新项目包括在南京大学设立有关民国史和台湾文学的横向课题,开展“青年学术营”、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两岸青年学人交流活动等,为更多青年学者提供在史学和文学领域持续探索的机会,搭建了两岸学者的交流合作的平台。
昆曲方面
白先勇自改编完成青春版《牡丹亭》后,带着它进院校,出国门,到全球各地巡演,推动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等高等学府开设昆曲课。白先勇是继梅兰芳之后,X个向世界介绍昆曲的华人。白先勇不遗余力地对昆曲进行推广,不仅挖掘且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昆曲专业演员,成功地实现了昆曲在传统与现代间的恰当转换。他在对昆曲的重新诠释之中,展现了中华文化现代创新的可能,也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昆曲划入质文化遗产的有力回应,让中国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能进一步团结台湾、香港、澳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着深刻的美学课题、文化课题以及家国意义。
荣誉奖项
编辑台湾文学类第七届“国家文艺奖”
获奖
2003年7月7日
首届“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
获奖
2013年1月11日
第14届“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
获奖
2017年6月24日
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
获奖
2018年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
获奖
2018年
参考资料
人物轶事
编辑片尾曲
1984年,台湾导演白景瑞将《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搬上大银幕,白先勇亲自过问了片尾曲的创作和演唱,但他与投资方意见相悖,认为邓丽君嗓音太甜,力荐蔡琴来演唱,白先勇认为“那时候蔡琴刚刚跟X个未婚夫分手,情感十分到位。她也因此红了。”
提携新人
白先勇有个好朋友是三毛十六岁时的国画老师。因朋友曾提及他学生的文章挺好的,白先勇便要了三毛的文章,将其稍加修改后发表在和同学合办的《现代文学》杂志上。这篇名叫《惑》的小说是三毛的X作,三毛从此开始走上写作的道路,因此白先勇认为他也可算三毛的启蒙老师。
编著父亲传记
1987年白先勇重返上海后,意外看到电影《血战台儿庄》,白先勇认为演李宗仁、蒋介石、孙连仲的都很像,只有演他父亲的,一点也不像,之后张曼玉等演员联袂主演的《宋氏三姐妹》上映,白先勇也认为与父亲形象相距甚远。为了写活父亲的“那个范儿”,白先勇编著的《白崇禧将军身影集》最终于2012年5月问世,82岁的齐邦媛出席了新书发表会并调侃道:“我催了三十年,他大概想我没希望了,结果呢,我拼了老命等它写出来!”
人物评价
编辑作家、评论家李敖:他(白先勇)在台湾大学比我晚一班,他是外文系的。他们这些人搞现代文学,在我李敖看来,那些现代文学是不入流的,他们硬要学外国的意识流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学技巧,可是他们没有这个才气。白先勇算好的,可是我认为他的才气,只能写写白家大院、朱门恩怨这种事情,我认为还不够。
文学评论家夏志清:白先勇是当代短篇小说家中少见的奇才。在艺术成就上可和白先勇后期小说相比或超他的成就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也不过五六人。
作家欧阳子:白先勇才气纵横,不甘受拘;他尝试过各种不同样式的小说,处理过各种不同类式的题材。而难得的是,他不仅尝试写,而且写出来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
作家余光中:在主题上可以说为当代台湾的中上层社会塑下了多面的浮雕,在技巧上可以说熔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洋小说于一炉。
学者夏济安:你的文字很老辣,这篇小说我们要用,登到《文学杂志》上去。
学者王德威:白先勇的《台北人》极能照映张爱玲的苍凉史观。无论是写繁华散尽的X,或一晌贪欢的欢场,白先勇都贯注了无限感喟。
传记与相关著作
编辑
作品名称 |
作者 |
出版年份 |
出版社 |
王谢堂前的燕子:《台北人》的研析与索引 |
欧阳子 |
1976 |
台北市:尔雅 |
白先勇论 |
袁良骏 |
1991 |
台北市:尔雅 |
白先勇传 |
王晋民 |
1994 |
台北市:幼狮 |
生命情节的反思:白先勇小说主题思想之研究 |
林幸谦 |
1994 |
台北市:麦田 |
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 |
刘俊 |
1995 |
台北市:尔雅 |
孤臣·孽子·台北人:白先勇同志小说论 |
曾秀萍 |
2003 |
台北市:尔雅 |
最后的X:白先勇传 |
王玲玲、徐浮明 |
2004 |
台北市:风云时代 |
白先勇与当代台湾文学史的构成 |
江宝钗 |
2004 |
台北市:骆驼时代 |
情与美:白先勇传 |
刘俊 |
2007 |
台北市:时报文化 |
三看白先勇 |
李学爽 |
2008 |
台北市:允晨 |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LIANG Yan-li. As a Cultural and Spiritual Homeland:Pai Hsien-yung and His Kunqu Peony Pavilion:The Young Lovers’Version[J]. 英文版. 文化与宗教研究, 2022: 345-351.
[2]Kenneth Hsien-yung Pai[EB/OL]. eastasian, 2022-12-13[2022-12-13].
[3]中大博文讲座教授白先勇教授亲临主讲《红楼梦》.香港中文大学. [2022-12-13].
[4]【台灣演義】白先勇. 明视新闻台Yоutube, 2014-02-16
[5]白先勇:台湾近代X作家.中国台湾网. [2022-12-13].
[6]章诒和.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说白先勇[J]. 记者观察, 2020: 38-39.
[7]美籍华人作家到访广西桂林 获市侨联热情接待.中国新闻网. [2022-12-13].
[8]白先勇简介.中国台湾网. [2022-12-13].
[9]白先勇.上海戏剧学院信息公开网. [2022-12-13].
[10]陈进华. 白先勇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D]. 苏州大学, 2003: 1.
[11]白先勇[EB/OL]. 文讯杂志社官网, 2022-12-13
[12]白先勇先生大事記.台湾大学图书馆数位典藏馆. [2022-12-13].
[13]白先勇[外].中国作家网. [2022-12-13].
[14]白先勇:历史深处,父子乡愁.青年报. [2022-12-13].
[15]白芳. 家族文化视域中的白先勇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7: 1.
[16]白芳. 家族文化视域中的白先勇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7: 8-10.
[17]白先勇.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M].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18]白先勇:王国祥走后,我孤独至深.手机凤凰网. [2022-12-13].
[19]刘俊. 情与美 白先勇传[M]. 广州: 花城出版社, 2009: 6-7.
[20]白先勇. 白先勇文集:寂寞的17岁[M]. 广州: 花城出版社, 2009: 215-222.
[21]白先勇记忆中的颠沛生涯.半月谈. [2022-12-13].
[22]刘俊. 情与美 白先勇传[M]. 广州: 花城出版社, 2009: 13.
[23]白先勇记忆中的颠沛生涯.半月谈. [2022-12-13].
[24]刘俊. 情与美 白先勇传[M]. 广州: 花城出版社, 2009: 13-15.
[25]刘俊. 情与美:白先勇传[M]. 台北: 时报文化, 2007: 58.
[26]刘俊. 情与美:白先勇传[M]. 台北: 时报文化, 2007: 60.
[27]蔡娆. 白先勇:架起文学之桥的将门之后[J]. 世纪行, 2003: 45.
[28]袁良骏. 白先勇创作道路初探[J]. 华文文学, 1990: 44.
[29]白先勇:人一生的挣扎都蛮值得同情的.中国作家网. [2022-12-13].
[30]张羽. 作为“台湾现代派小说X的里程碑”的《现代文学》. 两岸关系, 2021: 61-62.
[31]陈若曦 一生为祖国奔劳的奇女子.台胞之家. [2022-12-13].
[32]白先勇.中国文艺网. [2022-12-13].
[33]刘俊. 情与美:白先勇传[M]. 台北: 时报文化, 2007: 124-125.
[34]刘俊. 情与美:白先勇传[M]. 台北: 时报文化, 2007: 135.
[35]刘俊. 情与美:白先勇传[M]. 台北: 时报文化, 2007: 137-145.
[36]沈燕. 游人生之园惊现实之梦——《游园惊梦》小说与剧本比较阅读[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8-9.
[37]刘俊. 情与美:白先勇传[M]. 台北: 时报文化, 2007: 181-185.
[38]叶小芳. 《现代文学》杂志与台湾现代派文学的兴起[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3: 136-138,143.
[39]刘俊. 情与美:白先勇传[M]. 台北: 时报文化, 2007: 216.
[40]刘俊. 情与美:白先勇传[M]. 台北: 时报文化, 2007: 236-237.
[41]记忆 | 白先勇的上海情缘.新民晚报. [2022-12-13].
[42]刘俊. 情与美:白先勇传[M]. 台北: 时报文化, 2007: 148-149.
[43]刘俊. 情与美:白先勇传[M]. 台北: 时报文化, 2007: 308-310.
[44]柯妮. 论白先勇创作中的情爱书写[D]. 湖北大学, 2016: 34-35.
[45]台湾当代X作家-白先勇.桂林市科普公共服务平台. [2022-12-13].
[46]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促昆曲复兴,但昆曲前途依然艰难.澎湃新闻. [2022-12-13].
[47]王晋民. 论白先勇的创作特色[J]. 中山大学学报, 1981: 44-46.
[48]孽子.贵州数字图书馆官网. [2022-12-13].
[49]台北人_白先勇.台北人_白先勇. [2022-12-13].
[50]白先勇. 台北人[M].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51]纽约客_白先勇.贵州数字图书馆. [2022-12-13].
[52]谢嘉齐. 试论白先勇的短篇小说. 今古文创, 2022: 40.
[53]白先勇作品集 寂寞的十七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2022-12-13].
[54]白先勇. 寂寞的十七岁[M].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55]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贵州数字图书馆官网. [2022-12-13].
[56]牡丹情缘 白先勇的昆曲之旅.贵州数字图书馆官网. [2022-12-13].
[57]刘俊. 情与美:白先勇传[M]. 台北: 时报文化, 2007: 435-437.
[58]白先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2022-12-13].
[59]白先勇 Hsien-Yung Pai的全部作品(25).豆瓣电影. [2022-12-13].
[60]齐钰. 白先勇创作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D]. 江苏师范大学, 2018: 46-49.
[61]郑文晖,陈若颖. 白先勇小说欣赏.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 96.
[62]郑文晖,陈若颖. 白先勇小说欣赏[M].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 98.
[63]齐钰. 白先勇创作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D]. 江苏师范大学, 2018: 50.
[64]白先勇. 白先勇文集:寂寞的十七岁. 广州: 花城出版社, 2000: 108.
[65]花靖超. 论白先勇小说的创作特色[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 46-47.
[66]白先勇. 台湾当代作家白先勇小说选[M].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0
[67]张秋诗. 论白先勇的悲剧意识与小说创作[D]. 沈阳师范大学, 2020: 20-23.
[68]白先勇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荆楚网. [2022-12-13].
[69]“白先勇对汉语新文学的世界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中国作家网. [2022-12-13].
[70]第七屆獲獎藝術家 白先勇[EB/OL]. 台湾文艺奖官网, 2022-12-13
[71]许佳. 白先勇和田纳西·威廉姆斯短篇小说中女主人公雌雄同体性质的对比研究[D]. 山东: 中国海洋大学, 2014: 1.
[72]刘俊. 情与美:白先勇传[M]. 台北: 时报文化, 2007: 313.
[73]白先勇荣获第14届“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中国作家网. [2022-12-13].
[74]南京大学白先勇文化X新设项目获捐500万元.南京大学教育发展X会. [2022-12-13].
[75]白芳. 家族文化视域中的白先勇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7: 32.
[76]文化传承,让年轻人唱主角.浙江日报. [2022-12-13].
[77]姹紫嫣红《牡丹亭》.中国台湾网. [2022-12-13].
[78]李敖聊白先勇:在我看来他们那些现代文学都是不入流的.手机凤凰网. [2022-12-13].
[79]白先勇. 寂寞的十七岁[M]. 广州: 花城出版社, 2000: 2.
[80]王德威. 落地的麦子不死:张爱玲与"张派"传人[M].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 40-28.
[81]白先勇先生著作与评论专书.台湾大学图书馆数位典藏馆. [2022-12-13].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