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化公园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广州文化公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珠江河畔的繁荣商业区,南临西堤二马路,北靠十三行路,东至人民南路,西到镇安路,占地8.3万平方米,园内绿树成荫,花草茂盛,是集宣传展览、文娱体育、园林绿化、游乐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每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园内共有展览馆8个,展出面积达7000平方米。其中水产馆、花卉馆为常设展馆,其余为轮设展馆,举办有关文教、科技、政治、经济等展览活动。最热闹的是每年一...

广州文化公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珠江河畔的繁荣商业区,南临西堤二马路,北靠十三行路,东至人民南路,西到镇安路,占地 8.3万平方米,园内绿树成荫,花草茂盛,是集宣传展览、文娱体育、园林绿化、游乐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每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

简介

编辑

园内共有展览馆8个,展出面积达7000平方米。其中产 馆、花卉馆为常设展馆,其余为轮设展馆,举办有关文教、科技、政治、经济等展览活动。最热闹的是每年一度的中秋菊展和春节灯展。这里火树银花,X芳争妍,瑞气袭人。

广州文化公园

园内文体活动设施齐备,文娱方面的有电影场、电视室、曲艺台、音乐厅、文艺中心台;体育方面的有球类、棋类、射击、马术、健身等;游乐方面的有桌球、自控飞机、风车、环幕电影、高空列车等。公园中心的文艺中心台是规模较大的文艺演出场所,晚上常有专业或业余文艺团体登台献艺。特别是1979年建成的园中院,巧妙吸取我国石窟艺术和广州雕塑技艺,融现代建筑技术与园林艺术为一体,把室内层楼变成了花草烂漫、泉涧轻流的 岭南田园胜景,成为中国室内园林艺术的一大杰作。

广州文化公园

广州文化公园风景图集(1)

文化公园不仅是游乐的场所,而且也是饮食、购物的天地。同时,还是广州市民夜文化生活的最好去处。每当入夜,这里华灯璀璨,管弦悠杨,歌舞升平,人流如潮。不少外地游客也十分喜欢来这里宵夜,以X这富有南国情调的生活。历史沿革

广州文化公园成立于1956年,前身为1951年10月14日建成开幕的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

1952年2月24日交流大会闭幕,市X决定利用原来的设施和人力,改组为一个长期性,有地志博物馆性质的文化活动场所,同年3月8日改名为“岭南文物宫”。

广州文化公园

从1952年3月至秋天隶属华南分局宣传部;

1952年秋划归广州市文化局;

1956年1月1日,经广州市文化局批准,岭南文物宫改名为广州文化公园隶属市文化局。

1965年8月24日划归广州市园林局。

广州文化公园1968年9月 25日改称为广州文化公园革命委员会。

1980年撤消广州文化公园革命委员会,复名广州文化公园。

1984年12月27日经广州市编委批准为正处级单位。

1996年6月1日,广州市市政管理局和广州市园林局合署办公后,广州文化公园是广州市市政管理局市园林局属下的正处级单位。

景区特色

编辑

文化公园经过50多年发展,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至2014年以来,文化公园不遗余力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通过不断继承与创新,在原有迎春花会、中秋灯会和羊城菊会三大传统文化盛事的基础上,又创立了更多X众喜闻乐见的新文化品牌。为扩大这些文化品牌的影响,通过在职工及社会间开展“十大文化品牌评选活动”,成功评选出文化公园的十大文化品牌活动。

广州文化公园

迎春华彩

“迎春花会”始于1957年农历新春。它通过精心策划主题,创新设计景组,恰当安排文化活动,将文化公园 打扮成一个繁花似锦、欢乐祥和的花之海洋。其中“元宵灯会”作为“迎春花会”的压轴重头戏,更将春节的喜庆气氛推向X。到2014年为止,“迎春花会”已成为除夕花市的延伸,是广州市民欢度春节、饱览春光、感受传统过年氛围的好去处。

广州文化公园

中秋灯影

“中秋灯会”始于1956年,于每年中秋期间举办,深受市民喜爱,曾以“千盏花灯、百万观众”传为美谈。文化公园的彩灯色彩鲜艳、工艺精巧,融汇四川、佛山制灯工艺技术,可谓形、色、光、声、动俱全。时至今日,中秋佳节到文化公园观灯赏月,已经成为广州市民的赏心乐事。

广州文化公园

文化公园中秋灯影

中秋灯影中秋灯影

羊城菊韵

“羊城菊会”始于1953年,每年11月中旬举办,它是广州地区X坚持举办的大型X展览;羊城菊会以弘扬岭南悠久而深厚的X文化传统、传承X栽培技艺为宗旨,多年来深受广州市民的喜爱。

羊城菊韵羊城菊韵

五羊弈斋

“五羊杯”全国象棋X赛始于1980年,它是国内最X的民间象棋赛事。参赛者都是国内的X高手,代表了中国象棋的最高水平。每年元旦前后,“五羊杯”如约与棋迷见面,中心台现场挂起大棋盘唱棋、台下观众人山人海观摩讨论,成为文化公园一大景观、岭南象棋文化的一个特色。

五羊弈斋五羊弈斋

少儿挥毫

广州市青少年书法绘画大赛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比赛,旨在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瑰宝,培养、选拔X新人。大赛云集了羊城众多的青少年书画精英,展示了广东书画大省强大的发展后劲。

百姓古坛

文化公园的“羊城古坛”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州讲古全盛时期最大的古坛,也是讲古佬最喜欢讲古的地方。近年来,文化公园重新恢复讲古坛,并邀请X讲古艺人颜志图于每周六下午在棋艺馆开讲。

舞台笙歌

“X众文化活动广场”是我园为广大市民X众精心打造的文化活动演出场地,它以中心台为核心,以中心台广场为依托,并提供专业的配套设施。“X众文化活动广场”创新模式与众多的民间演出团体、社会企业、新闻媒体开展合作,拓展中心台服务功能,荣获2006年度“市政园林局服务创新奖”三等奖。

舞台笙歌舞台笙歌

艺庐墨香

艺庐原名为“广州画廊”,以弘扬岭南文化,打造书画艺术交流基地为宗旨。它通过书画名家作品展览、应众挥毫等活动,吸引国内外书画艺术界的知名人士定期聚会交流,发掘文化公园五十多年历史的琴棋书画艺术底蕴。

棋艺新晖

棋艺馆是一个综合性演出场所,除了传统的棋艺棋赛项目外,还举办曲艺、轻歌、灯谜、讲古、X众歌会、文化艺术讲座等多种形式的X众文化活动,为广大的曲艺爱好者及象棋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及提高的平台。

水产海韵

水产馆位于公园中心广场的东面,始建于1951年6月,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所建的X家水产馆。在上世纪 50~80年代水产馆的辉煌时期,毛X、X、X、X等X曾参观视察过水产馆,也接待过X、尼克松、胡志明等国内外领导人。展馆内长期展出各种海、淡水动植物标本、图片、模型等,是介绍广东海洋与渔业生产概貌及发展变迁的重要窗口。

实用信息

编辑

开放时间

正门、北门6:00-21:30,东门、西门:6:50-21:30。

交通信息

编辑

公共交通

1. 乘坐1路、4路、9路、25路、31路、38路、57路、64路、75路、79路、79A路、广81路、102路、103路、105路、106路、110路、114路、128路、131B路、134路、181路、186路、208路、217路、219路、226路、236路、251路、270路、广281路、288路、521路、530路、538路、556路、旅游公交2线等公交车至“文化公园”站下即可。

2. 乘坐地铁6号线到文化公园站下车即可。

展馆设施

编辑

公园展览设施完备,现有展览中心、九馆、七馆、四馆和艺庐等多间展览馆,展览面积达7800平方米,展线2475平方米;还开辟了水产馆和万兆泉雕塑馆两个常设馆以及综合性的X众文化活动基地——棋艺馆。

广州文化公园广州文化公园

公园经常以自办、协办、合办等方式展出有关文化、经济、政治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展览,几十 年来所举办的展览达2000个以上。

广州文化公园

展览中心概况:1993年投资4700多万元建设,1997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共有五层(含地下层),是公园目前最大的展览馆。展览中心首层面积2000平方米,展线长400—500米,并且配备中央空调、监控系统,最适宜举办大型展览、展销及综合性室内活动。

九馆概况: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展线长170米,层高5米,中庭内有花园,环境优雅舒适。九馆的优势体现在其展线的长度和高度均超过一般展馆。由于至2014年为止许多书画家的作品趋向采用特长或特大材质,因此,九馆最适合展出这类作品。

七馆概况: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展线合共长约210米,层高5米,展馆由三间展室组成,呈环形构造,中庭均有花园及瀑布景观,外可赏景内可赏画,动静自如。该馆最适合展示摄影类作品的展览。

四馆概况: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展线长75米,层高4米,该馆是玻璃柜展线,灯光、空调及监控设备完善,适宜展示邮票、雕塑等名贵物品的入柜展示。

中心台:闻名遐迩的中心台位于公园中心广场北端,始建于1951年6月,现有设施按专业舞 台标准,拥有专业的灯光、葡萄棚架、吊杆、大幕、二幕、侧幕等专业舞台设施。舞台宽24米,深14米,观众座位467个,连外围广场可容纳观众2000人。中心台曾迎来X京剧演员杨兰芳、马连良、张君秋等, “河南梆子”常香玉,曲艺家候宝林、冯季、红线女;歌唱家朱逢博、胡松华;相声演员黄俊英等,有“高台一出戏,场上万人观”之说。成立50多年来,中心台一直坚持以繁荣X众传统文化为宗旨,粤剧、小品、戏曲、歌舞和相声等各种X众文化艺术在此百花齐放。进入新世纪,公园开始全力打造以“繁荣社区文化,树立文化品牌”为宗旨的中心台“X众文化广场”,把不定时的文艺表演拓展为经常性的X众性文艺演出,增加演出场次,增强X众参与性。2007年,此项目被局评为2006年度“服务创新三等奖”。伴随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公园决定加快改造中心台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广泛征求文艺界、新闻媒体及X政协等代表人士意见的基础上,到2014年为止,公园多方筹X金开始对中心台进行改造。

广州文化公园

具有5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公园,曾被誉为“闹市中的绿洲”、“广州文化的窗口”,数十年来以她独特人文和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是人们X南国文化情调的公园。

综合数据

编辑

自然地理概况

广州文化公园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南部,地处市中心,南部距珠江前航道仅100 米,北部与杉木栏路、十三行路相接,东部为广州最繁华的商业街人民南路,西部为康王南路和镇安路。气候属南X带季风X气候,冬暖夏热,水热同期。公园周围高楼环抱,主要区域高程在海拔100米以下,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浅、植被丰茂。

广州文化公园

总平面图总平面图

主要用地情况

广州文化公园现状用地情况详见广州文化公园用地平衡表(表1)。

用地名称 面积(平方米)占百分比(%)

公园 总面积85167

水体面积 2996 占总面积3.52%

陆地面积 82171 占总面积 96.48%

园路及铺装场地 57484 占陆地面积67.49%

管理建筑 3708 占陆地面积4.51%

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 23085 占陆地面积28.08%

绿地面积 17894 占陆地面积21.78%

绿化现状

文化公园绿地率为22.76%,绿化覆盖率为48.76%,详见广州文化公园绿化覆盖统计表。全园现有植物167种。

广州文化公园绿化覆盖统计表

绿化覆盖种类 面积(m2)占百分比%

全园绿化覆盖 41530 48.76%

乡土植物覆盖 39207 占全园绿化覆盖面积94.41 %

广州文化公园

3层或3层以上植物覆盖 5673 占绿地总面积31.7%

广州文化公园植物种类、数量统计表

植物种类 数量 占百分之比(%)

乔、灌木 1530株

乔木 656株 占乔、灌木总数42.9%

乡土乔木 353 株 占乔木数54.4%

灌木 874株 占乔、灌木总数57.1%

乡土灌木 432株 占灌木数49.4%

地被 15322平方米 占绿地面积85.63%

草坪 2372平方米 占绿地面积13.26%绿篱 662平方米 占绿地面积3.7%

环境资源

编辑

4.1植物景观资源现状分析

公园植物资源,经过近几年来的建设及调整植物种类有一定的增加,公园正努力增加景观资源和精品景点。

功能分区图功能分区图

七馆内庭植物景区

七馆内庭景点于2004年底改造,占地面积为:

550平方米,主要采取自然式的造景手法,配以水幕瀑布和小桥流水,融入公园特有的文化元素,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不同层次的景观空间。

景点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配置运用岭南园林造景法,植物层次、色彩丰 富,品种多样,主要以广州乡土及X带植物为主。

广州文化公园

中心广场区正门入口广场至中心舞台区域是每年举办X展览、灯会及迎春花会的主要场地,也是游客聚集活动的中心区域。现为规则式布局,通过整齐的老人葵增加广场的景深,并留出较大面积的铺砖广场,满足其在功能需要。

泻玉涯植物景区

本区具有较大型的人工瀑布水流,空气湿度较大,大树浓荫覆盖,主要以宫粉紫荆、菩提榕、橡胶榕为主,与周边环境相对隔离,自成一区原始条件“得天独厚”。

东区(汉城区)

汉城占地七千多平方米,于1987年建成开放,为仿汉代建筑,旨在展现汉代社会风貌,弘扬中国古代文明。开城迎客之初,观众如潮,盛极一时。该区以罗汉松、垂榕、木棉、鸡蛋花为主调乔木树种,中下层以红绒球、棕、桂花、含笑、吉祥草、花生藤、水鬼蕉为主。4.2动物资源现状分析

公园引蝶诱鸟的树种有:凤凰木、人心果、芒果、洋蹄甲、水翁、红果仔、菠萝 蜜、紫薇、X、毛杜鹃、桂木等,形成了区域性的生态平衡景象。

广州文化公园

4.3水资源现状分析

公园无自然底面的水域,现有的和增加的水面都是硬底化的人工水体,主要有:中心广场喷水池(35m2)、六馆内庭水池(93m2)、七馆内庭水体(150m2)、水产馆周边水体(459m2)、汉城区水体(233m2)、游泳池(1904m2)、园中院区水体(122m2),共2996m2。占公园总面积的3.52%。园内水体除中心广场喷水池、七馆内庭、游泳池水体为人造循环动水外,其它的都是静水。

评价留影

编辑

1、X与文化公园

上世纪50-60年代,很多X,如毛X、X、X、X等,都来此参观过,陪同他们前来的国家和省市领导更是数不胜数。

毛X视察水产馆图片毛X视察水产馆图片

1951年10月14日,X元帅主持广东省工作期间,为广州文化公园前身“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命名并题字。1951 年10月14日,X元帅主持广东省工作期间,为广州文化公园前身“华南土 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命名并题字。

广州文化公园

2、X题诗赠园

X题诗X题诗

1962年春,X陪同一位日本外宾到文化公园参观,正当公园筹备庆祝建园十X活动,郭老题诗赠我园:“歌舞楼台逐岁新,X同乐四时春。园林花卉阴阳变,体育文娱劳逸均。列馆骈开增智慧,X轮展X神。上游直上探星宿,十载重交戒旦辰。”

1962年2月20日郭老参观品石轩后题赠我园:“莫道人品石,须是石品人,有石号花神,花神散花花满林,顿使绿竹添新韵,石犹有品人岂无,友石拜石德不孤,此轩新名轩石品,石在品人能慢乎。”

人物介绍

编辑

中国象棋一代宗师杨官璘,人称“棋坛魔叔”,在国际、国内比赛中 的获奖无数。他是中国自有象棋历史以来,成就最大的棋人。杨大师和文化公园渊源深厚,1956年至1959年,杨大师在文化公园工作,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经历了棋艺生涯中的几件大事:三年中他X次拿到了全国象棋赛X,在文化公园主编了《象棋》月刊,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X党。

广州文化公园

杨官璘出生于东莞凤岗,自小精通象棋,被誉为“乡下棋王”。新中国成立后,杨官璘的棋艺生涯走向了辉煌。1956年,他作为广州文化公园的员工,在首届全国象棋锦标赛上夺冠,成为X位全国象棋X。随后在1957 年、1959年又先后获第二届、第四届全国象棋赛X。

杨老除了指导训练、参加比赛外,还致力于著书立说,普及象棋运动知识,把中国象棋推向世界的。1956年开始,他在文化公园担任《象棋》月刊主编,编写过十多本象棋书。他的代表作《弈林新编》溶入了十多年的心血,1977年4月X版,到2014年为止已三次印刷,共出版了58万册。虽然只有短短三年的时间,但文化公园得天独厚的环境为杨官璘棋艺的突飞猛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文化公园作为广州象棋的发源地,被称为“棋城中的棋城”。在这里常年举办各种有影响力的比赛,汇聚了众多X高手在此较量,为杨官璘棋艺的提高提供了难得的历练机会。

上世纪50年代在文化公园举办的赛事中,影响力较大的有穗港澳象棋界的几次比赛,以及国内广州与其它城市的对抗赛。1955年,在广州文化公园举行的首届省港象棋对抗赛掀起了本地象棋活动的X次热潮。这次比赛是由广州的杨官璘和陈松顺迎战香港的名手。比赛期间,广州及附近县市的棋迷奔走相告,反响异常热烈,出现了万人空巷争相观棋的借景,比赛地文化公园棋坛每晚均人满为患。而后,文化公园还先后举行了穗沪对抗、穗与京哈联队对抗,以及穗与杭汉联队对抗等比赛。经过在文化公园众多高水平赛事的锻炼,杨官璘的象棋功力日益提高,为其开创中国象棋的“杨官璘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州文化公园

广州文化公园

游园须知

编辑

鉴于广州各大公园2009年7月1日起向市民游客免费开放,为加强公园建设和管理,规范公园开放秩序,保护公园生态环境,增进游客身心健康,确保游园安全,特根据《广州市公园管理条例》制定本暂行规定。

广州文化公园

一、游客应当文明游园,爱护公园绿化及设施,遵守游园管理暂行规定;坚持健康、文明的原则,不得影响游客的正常游园活动,不得损害公园绿化和环境质量。

二、充分发挥公园的休闲、健身、文化娱乐功能,不得利用公园场地进行货物中转,未经公园管理机构批准,不得携带批量货物进园。

三、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及其他危险物品进入公园。四、严禁在园内打麻将、天九、赌博及从事其他违法活动。五、禁止园内进行球类活动,滚轴溜冰、滑板及其他危及游客安全的体育活动。

六、严禁在公园内营火、烧烤、垂钓、宿营及放风筝,不得在水池戏水、冲洗。

广州文化公园

七、未经公园管理机构批准,除老、幼、病、残者专用非机X外,任何车辆(包括手推车)不得进入园内。

八、未经公园管理机构批准,严禁在园内进行任何营利性活动。

九、严禁在公园设施、树木、雕塑和展品上涂写、刻划、X;不得在园内拉挂横幅、宣传牌、搞X等。

十、爱护公园绿化,禁止爬树折枝、采摘花果、践踏草地等损毁、偷盗花草树木的行为。

十一、禁止随地便溺、禁止在公园的廊、座椅、护栏等处躺卧及其它不雅行为。

十二、文明游园,严禁在公园内大声播放收、录音机。

十三、禁止乱丢果皮、纸屑、烟头等废弃物。

十四、严禁携带宠物进入公园;

十五、团队活动10人以上(包括10人),须指定1人负责,负责人必须如实填报身份证、住址和联系电话等资料,报公园管理处备案;

十六、禁止实施其他损害公园园容原貌和妨碍公共安全的行为。

十七、违反上述规定的,由本公园管理机构给予警告,并可根据上级机关授予的行政执法权,当场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八号线过江了,周边这些景点值得你打卡!.澎湃新闻. [2023-11-30].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1999/

(25)
词条目录
  1. 简介
  2. 景区特色
  3. 迎春华彩
  4. 中秋灯影
  5. 羊城菊韵
  6. 五羊弈斋
  7. 少儿挥毫
  8. 百姓古坛
  9. 舞台笙歌
  10. 艺庐墨香
  11. 棋艺新晖
  12. 水产海韵
  13. 实用信息
  14. 交通信息
  15. 展馆设施
  16. 综合数据
  17. 自然地理概况
  18. 主要用地情况
  19. 绿化现状
  20. 环境资源
  21. 评价留影
  22. 人物介绍
  23. 游园须知
  24.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