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WarII),简称二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时间为1939年—1945年(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是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称世界反X战争,发生时间为1939年—1945年(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是以X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X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X同盟和全世界反X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背景

编辑

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X,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创历史最高纪录。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X,使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年的华尔街

XX

19X10月,意大利王国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王国总理,XX在意大利王国开始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

X党上台

西方国家大萧条所带来的X,使X主义恶性发展。X党迅速X为德意志第三帝国X大党。1933年1月,阿道夫·X在德意志第三帝国上台,2月制造国会纵火案,3月通过《授权法》,继之一系列X法案出笼,至次年8月颁布《国家元首法》,对国家生活进行了全面改组,建立起XX的X体制,并且加紧扩军备战。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走上了战争和X化的道路。在日本以军部为中心,从首先发动侵略战争着手,然后通过天皇制机构,自上而下的逐步X化,以适应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1936年,日本X青年军官发动的“二X”兵变,使军部实力大大加强。不久,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XX。之后,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与日本签订X产主义协定,并且干预西班牙内战。

到1933年11月,X运动遍及23个国家,半年后增至30个国家。

一战祸因

X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德意志第三帝国对X次世界大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的严酷条款怀有怨恨。1933年初,X出任德意志第三帝国总理,X党掌握国家X,阿道夫·X开始秘密武装德意志第三帝国。《凡尔赛和约》就是X停战的协议。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国际联盟失败

19X成立的国际联盟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X次尝试,但在实践中并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它的作用只是帮助大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巩固了战后世界X。受英法两国的操纵,它缺乏对侵略行为的有力制裁,并且由于美国的缺席,进一步削弱了它的职能。到二战前国际联盟已经形同虚设,无力阻止X势力的扩张。

战争起因

日本侵华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X个战争策源地。之后中国X向国联求助,却并未得到国联的积极回应。当时西方大国普遍奉行绥靖政策,意图通过纵容X的行径来换取暂时的和平,由此日本得以自行其是。这场事变打破了X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二战已经浮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军进攻沈阳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形势的紧张态势。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断定领土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所必需的办法,进而走向了扩张的道路。首先,他希望先吞并埃塞俄比亚,但想达到目的,必先得到英、法默许。英、法最终对意大利的行为采取绥靖政策,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成熟,便于1935年10月3日,发动了侵略战争,在经过7个月的抵抗之后,因西方国家的出卖和两国实力差距过大,埃塞俄比亚寡不敌众,最终沦陷。这次战争进一步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软弱无能,助长了X的嚣张气焰。

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发生的一场内战,由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的共和X军与人X线X对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反X的人X线和共和X有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X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最终亲X的佛朗哥势力获得胜利,重新在西班牙复辟帝制。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国集团与X势力的X战争,使西班牙内战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前奏。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共和国的国际纵队正在作战

慕尼黑阴谋

1938年3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并吞了奥地利。接着,X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X的利益为借口,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面对德意志第三帝国X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并与X达成协议,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阿瑟·尼维尔·张伯伦、爱德华·达拉第、阿道夫·X和贝尼托·墨索里尼在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慕尼黑开会,签订协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意志第三帝国。历史上把这次会议称为“慕尼黑阴谋”。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

慕尼黑阴谋

德意志第三帝国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全境,德意志第三帝国军事和经济实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扩展的步伐。苏联对英、法两国更加不信任,出于自己国家的安全考虑,1939年,苏联与德意志第三帝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由此,在与苏联商讨了瓜分波兰和东欧势力范围,得到苏联的中立保证之后,X决定放手一搏。这一条约进一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战争起因

编辑

  • 日本“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是明治X“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体现。  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X个目标是征服X,最终目标是征服中国。为进一步推行其政策,日本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  1915年,日本打着“日中提携”的旗号,以“援助”和“威压”两手,强迫袁世凯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日本还用“提携、援助”手段,扶植段祺瑞。同时,利诱盘踞东北的张作霖,攫取了东北大批权益。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了加紧侵略中国的“东方会议”,再次鼓吹明治以来的侵略扩张思想,要求采取积极政策,尽快以铁血的手段征服中国。1928年,当张学良为维护国家统一,决定“易帜”,服从于南京国民X时,日本特务当面威胁。日本军国主义者企图以“和平外交”手段建立亲日X的幻想破灭后,便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 绥靖政策

面对德意日X的崛起和扩张,英法美等西方主要大国非但没有挺身而出,反而采取了明哲保身、处处退让的绥靖政策,极大地助长了X国家的气焰,对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起到了加速剂的作用。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英美等国出于想利用日本反苏、压制中国革命力量等目的,对日本侵华行径采取了姑息养奸的纵容政策。次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无视中国核心利益明确表示,“事件不是X间而是地方局部冲突,不适用于国际公约”。英法操纵下的国际联盟对中国X提出的申诉也只是通过了一个决议,要求中日双方停止一切冲突,并且把中国东北划为“非武装区”,由“国际共管”。这实际上是对日本X侵略行为的纵容和偏袒,进一步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但是,英美法等西方大国继续采取绥靖政策,不愿制裁日本,只是重申《九国公约》,对侵略者和被略侵者不加区别,要求双方停止战争行动,致使日本X侵略更加猖狂。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并在英法的实际纵容下得手。1936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同时宣布废除《洛伽诺公约》。对于X公然撕毁《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法国按兵不动,英国也不愿采取任何实质性的制裁措施。这不仅使得X这一冒险军事行动获得成功,同时也让他摸清了英法绥靖政策的底牌,导致日后德国的侵略扩张更加肆无忌惮。  1936年7月,西班牙X首领佛朗哥叛乱。德意X借口反对“X主义威胁”,出兵干涉西班牙内政。英法对此却采取所谓的“不干涉政策”,美国也宣称在冲突中保持“中立”。最终,促使德意迅速靠近,签署《柏林协定》,建立“柏林—罗马”轴心。1938年3月,面对德国X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并与X达成协议,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在英法的继续纵容下,德国不费一枪一弹吞并奥地利,奥地利沦为德国的一个省。奥地利是英法的盟友,对此英法两国虽然表面上提出了抗议照会,但实际上4月初英法美就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侵略,分别撤销使馆,代之以驻维也纳领事馆。1938年9月,德国陈兵捷德边境,将侵略的黑手伸向捷克斯洛伐克。

双方阵营

编辑

轴心国阵营

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罗马尼亚王国、斯洛伐克(傀儡X)、克罗地亚独立国(傀儡X)。

同盟国阵营

美国、苏联、英国、中国、法国(X法国临时X)、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英属印度、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X、希腊、土耳其、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古巴、海地、巴拉圭、乌拉圭、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厄瓜多尔、多米尼加、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危地马拉、玻利维亚、大韩民国临时X、菲律宾联邦、伊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X、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

原本是X轴心国阵营的意大利、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在退出了X轴心国阵营后也加入了反X同盟国阵营。

主要首脑

轴心国

国家

人物

职务

政党

X德国

阿道夫·X

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任德意志第三帝国总理

德意志第三帝国X社会主义工人党(X党)

意大利王国

贝尼托·墨索里尼

首相

国家X党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

国王

日本

裕仁

日本天皇

日本皇室

近卫文麿、东条英机

日本首相

-

匈牙利

霍尔蒂

匈牙利领导人

不详

保加利亚

鲍里斯三世

保加利亚沙皇

罗马尼亚

米哈伊一世

罗马尼亚国王

同盟国

国家

人物

职务

政党

澳大利亚

孟席斯

澳大利亚总理

统X

柯廷

澳大利亚总理

工党

波兰

拉茨凯维茨

波兰XX总统

无(任总统时)

荷兰

威廉明娜

荷兰女王

美国

富兰克林·罗斯福

美国第32任总统

X党

哈里·杜鲁门

美国第33任总统

X党

英国

乔治六世

英国国王

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首相

保守党

克莱门特·艾德礼

英国首相

工党

中国

蒋介石

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X主席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中国国民党

苏联

约瑟夫·X

苏联X党中央委员会X、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苏联X党

加拿大

麦肯齐·金

加拿大总理

加拿大X党

X法国

夏尔·戴高乐

X法国X/法国临时X总统

无(战时)

主要仆从国与轴心国的合作国

国家

人物

职务

政党

X印度

钱德拉·鲍斯

临时领导人印度国民军最高指挥官

印度国民大会党

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

埃米尔·哈查

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总统

不详

西班牙(中立国)

佛朗哥

西班牙国家元首

西班牙长枪党

维希法国

贝当

维希法国总统

芬兰

赖提

芬兰总统

X进步党

曼纳海姆(加入同盟国)

芬兰总统

伪满洲国

爱新觉罗·溥仪

伪满洲国皇帝

主要将领

同盟国阵营

国家

人物

苏联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

美国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

英国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安德鲁·布朗·坎宁安

中华民国

张自忠

李宗仁

轴心国阵营

国家

人物

德意志第三帝国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斯坦因

海因茨·冯·古德里安

卡尔·邓尼茨

日本帝国

山本五十六

东条英机

意大利王国

鲁道夫·格拉齐亚尼

乔瓦尼·梅塞

大事年表

编辑

1939年

9月1日 德国进攻波兰

9月3日 英、法对德宣战

9月4日 日本X声明不参与欧洲战争

9月5日 美X声明美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

9月8—28日 华沙保卫战

9月12日 同盟国在阿贝维尔城召开X次最高军事会议

9月17日 苏联红军越过苏波国界,进驻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11月1—2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接受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加入苏联,并与乌克兰、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

11月4日 美国会通过“中立法”修正案

11月30日 苏芬战争爆发

1940年

2月24日 德最高统帅部批准进攻法、比、荷的作战计划

4月9日 德军入侵挪威和丹麦,丹麦投降

5月10日 德军入侵法国、荷兰、比利时和X,X投降;英国张伯伦下台,丘吉尔组阁

5月14日 荷兰军队停止抵抗,女王X英国

5月26日—6月3日 英、法军队敦刻尔克大撤退

5月28日 比利时国王宣布投降

6月10日 德军占领挪威全境;意大利对英法宣战

6月14日 德军占领巴黎

6月18日 戴高乐将军号召进行抵抗并组织"X法国"运动

6月22日 法德签订康边停战协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灭亡

7月16日 X下令准备"海狮计划"

7月31日 德国军政领导人会议决定准备发动对苏战争,并增加到180个陆军师

8月 攻占英属肯尼亚和苏丹的一部分领土,然后又夺取了英属索马里

8月13日 德空军开始集中轰炸英国,不列颠空战爆发

9月 日本军队侵入老挝

9月16日意大利占领X西北要塞西迪巴腊尼

9月27日 德、意、日在柏林签订三国协定

10月12日 德国入侵罗马尼亚

10月28日 意大利入侵希腊

12月18日 X签署关于对苏战争的第21号命令(“巴巴洛萨计划”)

1941年

1月22日 英军占领托布鲁克(北非)

2月9日 德国宣布吞并X

3月21日 英美联军开始进攻X

4月6日 德、意同时进攻南斯拉夫和希腊;盟军同埃军一起收复亚的斯亚贝巴

4月13日 苏日中立条约签订;德军占领贝尔格莱德

4月17日 南斯拉夫军队投降

4月21日 希腊军队投降

4月27日 德军进入雅典

5月13日 阿尼姆率德意军余部投降

5月30日 德空降部队占领克里特岛,希腊国王X伦敦

6月22日 德国进攻苏联,苏联卫国战争爆发

6月28日 德军占领明斯克

7月10日—9月10日 斯摩棱斯克战役

8月 日本出兵进入柬埔寨

8月14日 英美签订大西洋X

8月29日 德意就在欧洲建立“新秩序”发表宣言

9月8日 德军包围X格勒

9月30日 莫斯科保卫战爆发

10月19日 英国军事生产工人全国会议通过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协议

10月30日 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爆发

12月 日军占领吉尔伯特X岛

12月5日 苏军在莫斯科转入反攻

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2月9日 日军占领曼谷

12月10日 关岛守军向日军投降

12月19日 X任德军最高统帅

12月24日 日军进攻长沙,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

12月25日 日军占领香港

12月27日 日军占领英属新几内亚、威克岛

1942年

1月1日 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订《联合国家宣言》,反X统一战线建立

1月3日 日军进入马尼拉

1月11日 日军占领吉隆坡

1月31日 日军占领马来亚

2月15日 新加坡英军司令帕西瓦尔签订投降书,新加坡弃守

2月25日 中国远征军进驻缅甸

2月28日 日军占领爪哇岛

3月 日军占领圣诞岛

3月5日 日军占领巴达维亚(雅加达)

3月8日日军占领仰光

3月15日 日军占领整个荷属东印度

3月20日 同古战役爆发,中国远征军痛击日军

3月29日 日军占领安达曼X岛、沙捞越、文莱、婆罗洲

4月20日 仁安羌大捷,中国远征军解救被围英军

5月 中国远征军开始撤入国内,撤退时伤亡惨重

5月4—8日 珊瑚海海战

5月5日日军占领菲律宾X岛、瓜达尔卡纳X岛

5月30日 日军攻占印缅边境西北部的塔曼提

X—7日 日本舰队在中途岛战败

6月6日 日军占领阿图岛、基斯卡岛

7月17日 X格勒战役爆发

8月12—15日 英苏首脑在莫斯科会谈

8月26日 日军占领瑙鲁

9月2日 日军占领葡属帝汶

10月23日 英国在阿拉曼开始进攻,阿拉曼战役爆发

11月13日 英军进入托布鲁克

1943年

1月13日 德国宣布总动员

1月14—26日英美卡萨布兰卡会谈

2月1日 德国第六集团军司令保卢斯率队投降,次日X格勒战役结束

2月8—14日 苏军解放库尔斯克、克拉斯诺达尔、顿河罗斯托夫、伏罗希洛夫格勒

5月7日 英第1集团军占领X市

5月12—13日 德“非洲”集团军X在X投降

7月10日 英美陆战队在西西里岛登陆

7月24—25日 意大利XX被X,墨索里尼被捕,巴多里奥X建立

9月8日 意大利宣告投降,德军占领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各省

11月20日 塔拉瓦战役爆发

11月22—26日 X会议

11月28—12月1日 德黑兰会议

1944年

1月-11月,苏军开展十次X突击,至年底基本收复德占区

3月 德军占领匈牙利

4月—12月 豫湘桂战役爆发,国军一溃千里

X日 盟军开进罗马

6月6日 英美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6月13日 德国V—1飞弹首次射击英国本土

6月15日 美军在赛班岛登陆

6月23—24日 苏军在白俄罗斯开始进攻

7月 苏军进入波兰

7月18日 日本东条英机内阁辞职,小矶国昭组阁

8月1日—10月2日 华沙X

8月4日 盟军收复密X

8月12日 美军收复关岛

8月15日 盟军在法国南部登陆

8月19日 巴黎爆发武装X

8月23日 罗马尼亚人民举行武装X

8月25日 盟军解放巴黎

8月26日 美英事实上承认戴高乐X

8月28日 盟军开进马赛和土伦

8月31日 苏军进入布加勒斯特

9月 X罗马尼亚全境德军

9月2日 盟军进入比利时

9月5日 苏联对保加利亚宣战

9月9日 X解放

9月11日 德国特里尔,美X集团军开始在德国土地上作战

9月12日 南北两支盟军在巴黎马赛间的蒙巴尔会师

9月底 保加利亚在苏军协助下解放全部国土

10月6日 苏军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10月12日 雅典解放

10月20日 美军在莱特岛登陆;南军与苏军协同作战解放贝尔格莱德

10月24—25日 莱特湾海战

11月3日 希腊解放

11月17日 地拉那解放

11月29日 阿尔巴尼亚解放

12月16—25日 德军在阿登反攻

1945年

2月3日 苏军进抵奥得河,波兰全境获得解放;美军进入马尼拉

2月4—11日 雅尔塔会议

2月8日 盟军在莱茵河地区开始进攻

2月13日 苏军解放布达佩斯

2月19日—3月17日 美军和日军在硫磺岛交战

3月4日 美军收复马尼拉

3月30日 中国远征军攻克乔梅,与英军胜利会师

4月1日 美军占领冲绳岛

4月4日 匈牙利解放

4月12日 美国罗斯福总统逝世

4月13日 苏联红军经顽强战斗后攻克维也纳

4月16日 苏军开始进攻柏林

4月28日 墨索里尼被处死;荷兰德军投降

4月29日 德军在北意大利投降

4月30日X自杀,苏联占领国会大厦

5月1日 英军解放仰光

5月2日 苏军占领柏林

5月4日 意大利人民X境内敌军

5月5日 捷克斯洛伐克举行布拉格X;丹麦德军投降

5月6日 缅甸解放

5月8日 签署德军无条件投降书

5月9日 苏军突入布拉格

5月11日 捷克斯洛伐克解放

5月15日 南斯拉夫解放

6月5日 苏、美、英、法宣告德国战败,由四大盟国掌握德国最高X

6月10日 挪威德军投降

6月24日 莫斯科举行胜利阅兵式

6月26日 签署联合国X

6月30日 美军占领冲绳岛

7月17日—8月2日 波茨坦会议

8月6日 美国原子弹炸毁广岛

8月8日 苏军对日宣战,苏军进攻X半岛东北部

8月9日 原子弹轰炸长崎,毛X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8月14日 苏中签订友好同盟条约

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 日本代表外相重光葵和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东京湾内美国军舰“密苏里”号甲板上签署正式投降书

9月9日 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陆军大礼堂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交投降书

主要战场

编辑

东欧战场

波兰战役、苏德战争

西欧战场

法国战役、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

太平洋战场

中途岛海战、珍珠港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硫磺岛战役、冲绳战役

亚洲战场

中国战场(抗日战争、苏日战争)、缅甸战场(滇缅战争)

非洲战场

阿拉曼战役、X会战

大西洋战场

大西洋海战

主要战役

编辑

波兰战役

波兰战役,也称为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X的“闪电战”。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而德意志第三帝国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波兰战役是德意志第三帝国、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意志第三帝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亦于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

此战,波军死亡66300人,伤133700人,被德军俘虏69.4万人,被苏军俘虏21.7万人(含投降数),10万人逃至邻国。德军死亡10600人,伤30300人,失踪3400余人。战争中,德军首次成功地实施“闪击战”,显示了X兵团在航空兵协同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威力,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德意志第三帝国在实施武装力量的动员与展开措施中,采取了先机制敌的方针。德意志第三帝国武装力量对波兰的军事行动说明,预先组建的陆军和空军集团出其不意的实施密集突击,有着显著的作用。

闪击法国

法兰西战役1940年5月10日至1940年6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为侵占法国、荷兰、比利时和X对英法盟军所实施的进攻战役。1940年5月10日,德军开始进攻,荷军投降。在空军支援下强渡默兹河,并开始从迪南和色当地区向索姆河口方向扩大战果。14日占领色当、迪南并突破法第9、第2集团军防御,向英吉利海峡推进,英内阁下令实施“发电机”计划,组织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5月28日,比利时投降。法军的抵抗毫无组织。德军X兵团迅速向法国腹地推进。领导新X的贝当元帅请求德国武装力量统帅部停战。法国X宣布停止抵抗。签订了《贡比涅停战协定》,同意德国占领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并宣布退出战争和解除法国舰队武装。法国和意大利两国X签署停战协定,按照协定德、意军队占领法国大部,其粮饷由法国X负担。法国全面停火。

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大撤退(英语 Battle of Dunkirk;法语 Bataille de Dunkerque)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意志第三帝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的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在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行动中,英国在十分危险的情形下,在一个星期左右时间里,救出了33.5万人,可谓是是举世震惊的奇迹。虽然这次大规模的撤退行动成功的挽救大量的人力,可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英国本土地面防卫发生严重的问题。此次撤离,意味着西欧落入X势力之手。

敦刻尔克大撤退,从1940年5月26日至同年X日历时9天,实际上是5月26日、6月2日和3日共三个晚上,5月27日至6月1日共五个全天,总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但这些部队撤离时将重装备全部丢弃,带回英国只不过随身的X和数百挺X而已,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共丢弃了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X炮、6.3万辆汽车、7.5万辆摩托车、700辆X、2.1万挺X、6400支反X枪以及50万吨军需物资。

在撤退中,英法联军有4万余人被俘,还有2.8万余人阵亡。英国共动员了861艘各型船只投入撤退,有226艘英国船和17艘法国船被德军击沉。英国空军为了掩护撤退,总共出动2739架次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平均每天出动300架次,有力抗击了德军空袭,英军损失飞机106架,英军战斗机和地面高射炮火击落德机约140架。

不列颠空战

不列颠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至1941年)X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而这次战争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除了英、德两国之外,包括同属大英国协的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爱尔兰、牙买加、斯里兰卡、南罗德西亚等国的空勤人员也投入英军;许多被X德国占领的欧洲国家,包括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等撤至英国的空军,也加入了保卫英国的行列;当时属于中立的美国,也有志愿者组成了“飞鹰中队”(Eagle Squadrons)与英国并肩作战。同属轴心国的意大利,则派出“空军军团”(Corpo Aereo Italiano)与德国空军一起战斗。战争在1941年10月12日以德国的失败告终,由于损失过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英伦海峡的制空权优势,更无法借由空袭瓦解英国的地面和海军战力,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作战计划,开始制定入侵苏联的作战计划。后来,人们把这一场战争称作为血洒长空—不列颠空战。

巴巴罗萨计划

巴巴罗萨计划是X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该计划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原名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

整场作战于1941年6月22日展开。计划为快速攻克苏联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苏联西部领土。“巴巴罗萨”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红胡子”。在作战的最初数个月里,德军沿用之前在西欧大获全胜的闪击战术,横扫了大半个东欧平原、歼灭数百万计战术不佳的苏联红军,展现出辉煌无比的战争艺术,但最后仍在莫斯科战役中受阻,导致巴巴罗萨计划的失败。该计划开启了长达数年的苏德战争,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数千万人因此死亡。

中途岛战役

中途岛战役也称中途岛海战。中途岛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是美国在中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和交通枢纽,也是美军在夏威夷的门户和前哨阵地。中途岛一但失守,美太平洋舰队的大本营珍珠港也将唇亡齿寒。

中途岛海战于1942年X日展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环礁的攻击,还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所以这场仗可说是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

美国损失了1艘航空母舰(“约克城”),1艘驱逐舰(“哈曼”),147架飞机(多为被击落),307人阵亡。日本则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飞龙”),1艘重巡洋舰(“三隈”),332架飞机(包括备用机,被炸毁于航母约280架,仅被击落42架),3500人阵亡。

X格勒保卫战

X格勒战役也称X格勒会战(俄语: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德语:Schlacht von Stalingra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第三帝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X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X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其战略上的胜利超出了由英美领导下的诺曼底登陆(代号“霸王行动”)。此战后苏联开始逐步掌握战略主动权。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万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

X格勒会战是德意志第三帝国X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南方集团军X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意志第三帝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X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一起,成为1942年底反X战争大转折的标志X件。

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轴心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伯纳德·蒙哥马利将军统领之英联邦军队在X阿拉曼进行之战役。1942年10月23日,在X阿拉曼地区,英国第八集团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对隆美尔统率的德、意联军“非洲军团”发起攻击,两军激战12天,英军获胜,德、意军被迫退到X边境。这场战争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结束了非洲装甲军团的攻势,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致使德意志第三帝国欲占领X、控制苏伊士运河及中东油田的希望破灭。此场战役后轴心国于北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运作,成为X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也是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X会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的一场对攻战役,在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德军与苏联红军共出动了近8000辆X。参战双方共投入了约280万名士兵,空军部队参战飞机超过了5000架,也创下两个纪录就是史上规模最大的X会战和最大规模单日空战。

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的分岭。战役之前德军掌握有限的战略主动权,能够自主选择发动战略进攻的时间和地点;战役之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并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苏联红军从这里开始了收复国土的大规模进攻。库尔斯克会战同时也被视为东部战线的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关键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霸王行动”(英语:Operation Overlord)。这场战役在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省河后结束。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盟军先后调集了36个师,总兵力达288万人,其中陆军有153万人,相当于20世纪末美国的全部军队。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百万军队,17万辆车辆,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到7月24日,战争双方约有24万人伤亡、被俘,其中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3万人。至8月底,盟军一共消灭或重创德军40个师,德军的3名元帅和1名集团军司令先后被撤职或离职,击毙和俘虏德军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等高级将领20人,缴获和摧毁德军的各种火炮3000多门,摧毁战车1000多辆。德军损失飞机3500架,X1.3万辆,各种车辆2万辆,人员40万。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柏林会战

柏林会战又称柏林战役(1945年4月16日~5月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苏军最终攻占德国首都柏林,战役结束后X德国覆灭,欧战结束。

冲绳岛登陆战

冲绳岛战役,代号为“冰山行动”(Operation Iceberg),是在琉球X岛中冲绳岛进行的一场战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行动。为期82天的战斗从1945年4月上旬开始直至6月中旬结束,此次战役美军彻底消灭了日本海上和空中力量,达到了为进攻日本本土建立战略基地的目的,消除日本的外部屏障,为二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之后美军使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及长崎,最后导致日本投降。

战争伤亡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X等)的人约为7000万(欧非战场约占2\3,欧非战场死亡人员中的1\3是死于XX或是被X集体X、虐杀的,占二战中遭交战各方刻意X、虐杀的平民及战俘总数的80%以上)。

在这7000万人中苏联占2660万(1941年-1945年,军人占35%,苏联方面因战争造成的伤病人数也是及其巨大的,仅在册军人的伤病累计数便高达1830多万人次),中国约占1800万人(1937年-1945年,其中军人约占15%,另外因战争造成的伤病者累计约1600万人次,因此伤亡累计约为3500万人)。

7000万人按死因可分为三类:一是死亡的军人;二是死于X虐杀的平民及战俘;三是死于战争相关原因的人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军人死亡人数合计约有1800多万(不含死亡的俘虏);死于交战各方刻意杀戮的平民和战俘大概也有1800多万(其中80%以上死于X德意志第三帝国之手);而死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等的人数则在1500-3000多万(这个主观性比较强,看所在国怎么划定相关原因的范围了,中华民国和苏联等国后来都大幅调增了各自的死亡人数,正因如此二战死亡人数便有了5000~7000万的变化)。比如中华民国所列的伤亡数为3500万,其中死亡占1800万,而在这死亡的1800万人中属于前两类死因的人数大概占20%,苏联前两类的死亡人数则要占到死亡总数的一半以上,中华民国死亡的1800万人中还包括了诸如1942年河南大旱引发X而死亡的300多万人以及其他非沦陷区各种原因的非正常死亡,因为战争导致救援无力灾情扩大,把这些死亡列入也是合理的。而抗战胜利后不久中华民国所公布的死亡人数为800多万,统计标准有所变化。

军队在战争中的损失(减员)一般由死亡、伤病、被俘、失踪等几部分构成,而军人的死亡又包括阵亡、因伤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以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为例:苏军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为681.7万(阵亡占76%,因伤致死占16%,因病、事故等死亡占8%),被俘或失踪为445.6万,伤病累计为1832万人次(受伤占82.9%,因病减员占16.6%,冻伤占0.5%)。另外,军队所处的战争态势不同,其损失的构成便有极大差别,以苏德战争期间的苏军为例,苏军的历年月均损失为:1941年71万,1942年61.4万,1943年65.5万,1944年57.3万,1945年70万,相差并不太大,损失最惨的1941年与损失最轻微的1944年之比不过为1.24倍,但其历年损失中死、伤、俘构成比例却有天壤之别,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踪人员月平均为49.6万,1942年为27.1万,1943年19.2万,1944年14.7万,1945年18.6万,其高低之差达3.37倍以上。一般来说,处于进攻的一方其伤员所占比例较大,而败退的一方,由于其伤员无法及时撤出,或最终成为俘虏,或因得不到有效医治而死亡,因此败退的一方其损失中死亡、被俘人员所占的比例一般都较大,其中又尤以被合围的部队最为典型,如被合围在X格勒的28万德军,除了3万多伤员空运出围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所遇也有类与此,一个个的岛屿成了已丧失制海权的日军的死亡陷阱,死亡成了绝大部分守岛日军的归宿。

第二次世界大战军队伤亡列表

国家

死亡人数

澳大利亚

23,400

加拿大

37,500

中国

2,050,000

南非

6,840

新西兰

10,000

法国和解放法国队伍

210,000

美国

292,000

英国

264,000

巴西

943

受X国家

伤亡人数

阿尔巴尼亚

20,000

比利时

12,000

保加利亚(从1944年起)

1,000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丹麦

1,800

芬兰

82,000

埃塞俄比亚

5,000

希腊

88,300

印度

24,300

X

4,000

菲律宾

27,000

挪威

3,000

荷兰

7,900

波兰

123,000

南斯拉夫

300,000

罗马尼亚(从1944年起)

5,000

蒙古

3,000

轴心国

伤亡人数

保加利亚(到1944年)

9,000

(包括德意志第三帝国军队中的奥地利人和苏台德德意志人)

3,500,000以上

匈牙利

200,000

(至1943年)

60,000

日本

1,850,000以上

罗马尼亚(至1944年)

290,000

平民伤亡人数

国家

平民伤亡人数

阿尔巴尼亚

10,000

奥地利

125,000

比利时

76,000

保加利亚

10,000

中国

17,000,000以上

捷克斯洛伐克

294,000

丹麦

2,000

埃塞俄比亚

5,000

芬兰

2,000

法国

350,000

二战后驱除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德意志第三帝国人

2,000,000

希腊

325,000

匈牙利

290,000

印度

25,000

-

153,000

罗马尼亚

200,000

波兰

5,680,000

菲律宾

91,000

挪威

7,000

荷兰

200,000

南斯拉夫

1,200,000

美国

6,000

英国

92,700

-

7,000,000

苏联

17,400,000以上

日本

672,000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死亡人数高达5500万,军人占3200万;约有3500万人负伤;4500万人被捕或放逐。

战后影响

编辑

成立联合国

二战中,反X同盟,苏、美、英、法、中五国通过大西洋会晤、X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就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确立了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国际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成立联合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制度的创建,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1945年10月24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联合国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

在战后初期新建立起来的国际货币X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成为战后国际X中占主导地位的国际经济组织。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关于告发及惩处欧洲各轴心国家主要战犯”的伦敦协定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X》,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从1945年开始对X德国主要战犯进行了国际审判。而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X》,由中、苏、美、英等11国代表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从1946年开始在日本东京对日本X战犯进行了审判。《欧洲国际军事法庭X》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X》及其司法实践,对战争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际法院于1946年在海牙设立。

X独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鼓舞下,亚非拉地区掀起了争取X解放斗争的X。首先,在亚洲的东部,中国、越南、X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亚非拉X解放运动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X解放运动扩展到中东、北非。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以来,X解放运动的中心在非洲,到80年代初除南非种族主义X外,非洲国家几乎都取得独立。拉丁美洲战后X运动也在深入发展,其中1959年的古巴革命胜利,影响尤为重要。60年代以来,亚非拉总共有104个X独立国家,其中新独立国家达69个。这一系列斗争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殖民X,结束了几百年的殖民X,深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X独立国家的普遍出现为发展中国家走上世界舞台奠定了基础。

战后世界政治的一个重大变化是X独立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而第三世界的崛起就是X独立运动高涨和发展的集中表现。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及随后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是第三世界崛起的三大标志。其中1959年古巴革命的胜利,60年代印度X三国人民抗美救国斗争,70年代拉美国家发起争取200海里海洋权的斗争,还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斗争为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震动了当时的世界,极大地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两极阵营

华约阵营

在世界反X战争的影响和鼓舞下,东欧和亚洲大陆出现了一系列人民X国家,在各国X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越出了一国范围,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北约阵营

二战后初期,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一枝独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出现了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20世纪60年代西欧、日本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受到冲击,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重重,出现多极化趋势。

科技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战期间,为了战争的需要,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用于制造作战武器的科学技术为和平事业服务,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

航空技术

基于战争需要,航空技术在二战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空气力学和航空技术的新发现,使许多新型作战飞机出现在战场上,如以X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轰炸机、战斗机和攻击机得到很大发展和广泛应用,并出现了电子对抗飞机和安装雷达、可在夜间作战的战斗机,从而使作战飞机战技性能比X次世界大战整整更新了一代。

1938年,德军飞机的年产量达到5200架,成为当时世界上生产飞机最多的国家之一。1939年,亨克尔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X架喷气式飞机,标志着航空器动力装置的重大突破,飞机的速度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在二战时期就出现了以作战飞机为主要作战力量遂行的独立空中战役。正是因为拥有强大的空中力量,X制订了企图通过空袭英国、迫使其投降的海狮计划。而基于海、空警戒的需求,特别是炮瞄和引导拦截敌机等要求,极大地促进了英国雷达技术的发展,英国很快生产出不同种类的雷达。雷达的出现使得超视距作战成为可能。正是有了雷达,英国才免遭X铁蹄的践踏。在1940年的不列颠空战中,英国就建立了一个由侦察警戒雷达、地面引导雷达、飞机截击雷达、高炮控制雷达和探照灯雷达等20多个地面雷达站组成的雷达网,有效地遏制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空军的空袭,使德军企图通过空袭轰炸就迫使英国屈服的梦想完全落空。空战期间,英国共损失作战飞机915架,但X德意志第三帝X失飞机1733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以来X次严重受挫。战争后期,盟军各种新型护航舰艇的出现,雷达、声纳(ASDIC)、高频测向仪(HF/DF)等探测设备的改良以及刺猬弹等先进反潜武备的广泛应用,使从发现德意志第三帝国潜艇到将其击毁的整个过程变得迅速而有效。

从1943年初开始,曾经几乎使英国的商船航运濒临崩溃的德意志第三帝国潜艇部队在大西洋水域的优势已不复存在。随着战争的发展,盟国空军飞机的数量和质量都逐渐超过了轴心国空军。在彻底摧毁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柏林会战中,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空军动用了7500架飞机对柏林进行了猛烈轰炸,加速了X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灭亡。在亚洲战场,美国B-29轰炸机在对日作战中战果累累,东京和日本全境都如同陷进了地狱。应该说,是B-29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进程。

重炮X

二战初期,德、意、日X集团猖狂一时,显示出较强的战斗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较早地看到了军事科技对提高武器装备先进性的重要性。出于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他们把当时最先进的军事科技用于武器装备的生产,从而使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大大X于盟国。德意志第三帝国在X次世界大战失败后.虽然其军事发展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但暗地里仍秘密研制各种武器装备。

不仅在国内秘密研制新型重炮和X,而且将秘密研制海空武器装备的地点设在国外,如在荷兰制造潜艇,在瑞典制造飞机。到二战爆发前,德军已经装备了多种新型的X和装甲战车。这保证了德军二战初期的闪击战一举成功--在空军的协同配合下,利用X具有高速突击的特性,通过不停顿的突击作战,在对方尚未实施充分的战争动员时,就以闪电般的速度对敌重兵集团实施突击,并一举将其击溃。X与空军的协同,使德军闪击战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时间竟横扫大半个欧洲。

然而,到战争的中、后期,由于轴心国部队的军事科技与军工企业受到盟国部队的沉重打击,其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大为下降。相反,盟国的军事科技则迅猛发展,特别是苏军有了大量的机械化装甲部队后,开创了以X为主要突击力量的宽正面、高速度、大纵深的战役进攻样式,在战略反攻和进攻时横扫德军如卷云。例如,1943年苏德战场上发生的库尔斯克大会战,可以说是二战中规模最大的X肉搏战。双方一次在战场上投入的X和自行火炮等陆战平台就达7000多辆。会战中,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红军击毁德军X1500余辆,使德军装甲集团受到开战以来最沉重的打击。

雷达导弹

二战时期,有些军事技术是为适应战争需求而产生的。如雷达和导弹技术。20世纪30年代末,德意志第三帝国开始火箭、导弹技术的研究,并建立了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1939年发射了A-l、A-2、A-3导弹,并很快将研制这种小型导弹的技术应用到V-l导弹和V-2导弹上。这两种导弹是现代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鼻祖。在1944年6月-9月.德意志第三帝国用它们X了英国伦敦,让英国人吃尽了苦头。二战后期,德意志第三帝国还研制了莱茵女儿等几种地空导弹,以及X-7反X导弹和X-4有线制导空空导弹,所幸均未投入作战使用。战后,导弹作为一种新式武器的出现,已引起当时各国的兴趣和重视。德意志第三帝国战败后,其导弹技术和导弹研究人员大部分被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美国等所拥有,并开始加紧对导弹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制造,从而揭开了世界导弹的发展序幕。

核武器

核武器是军事科技在二战后期产生的最新成果并被迅速应用到战争中的一个突出例子。原子弹几乎是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生。1938年12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化学家哈恩和物理学家斯特拉斯曼发现铀原子核裂变现象。在1939年以前,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核技术基本上是超过美、英的,然而由于X热衷于欧洲战场上的大规模闪击战,德意志第三帝国核武器研究起步不久便落后于美、英。1939年8月,X科学家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他的建议马上引起美X的高度重视,美国X开始立项拨款,并于1942年8月正式将这一计划命名为曼哈顿工程。为完成这一工程,美国动用了6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投资达200亿美元,历时三年多,终于在德意志第三帝国败亡之后、日本垂死挣扎之际的1945年7月l6日成功地爆炸X颗原子弹。1945年8月6、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最新研制成功的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使两座城市倾刻间化为一片焦热的火海。原子弹的杀伤力令整个世界震惊。原子弹的投放,迫使天皇裕仁于8月15日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战争反思

编辑

2015年6月6日至9日,4集纪录片《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在中央电 视台播出后受到各方好评。光明日报社12日在京举办的研讨会上,专家认为,该片客观、真实记录了德日两国对待二战历史的态度以及产生的不同影响,具有较高的说理性和说服力。

《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展现了德日两国对待二战历史截然不同的态度:二战结束后,德国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对X的追责、清算至今仍未停止;而日本战后百般抵赖侵略历史,屡屡修改教科书、领导人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等,严重冲撞着国际公理和正义的底线。

2018年11月7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众议院对1939年加拿大拒绝接受德国犹太难民一事正式道歉。1939年,900多名德国犹太人乘坐一艘远洋客轮驶近加拿大哈利法克斯,要求避难。当时的加拿大X拒绝了他们的请求,迫使客轮返回欧洲。后来,船上的250多人死于X大X。当年幸存下来的数名犹太难民当天也在加拿大众议院旁听了特鲁多的正式道歉。

战争评价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X战争,由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X挑起的,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作为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德日两国能否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为深受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宽恕,并从而成为政治大国的重要条件。当欧洲国家决心翻过60年前那一页黑暗历史时,历史问题却仍然深深困扰着亚洲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对待历史这一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对战争进行了彻底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却百般抵赖,自战争结束以来竭力否认其对外战争的侵略性质,歪曲给被侵略国及其人民造成的惨重灾难的历史事实。

尤其是近几年来,美化其对外战争,为其对外战争侵略翻案的议论甚嚣尘上,日本首相、内阁官员及参众两院议员,下至数目众多的民间组织、民间团体乃至个人,掀起了这场美化侵略战争的运动,日本这一举动引起了社会尤其是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亚洲各国的警觉和强烈的反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其影响广泛地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个层面。以军事科技的发展为中介,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战争的破坏力空前增大、战争手段空前增多、战争样式空前丰富、战争空间空前广阔。人类的战争活动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觉、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X活动

编辑

20X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X战争胜利75XX日。当天上午,X等党和X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X馆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02317[知识视野] 第二次世界大战.政协长春市委员会. [2023-07-27].

[2]12月13国家公祭日 你应该知道这些事情.今日头条——闪电新闻. [2022-05-06].

[3]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X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X. [2023-11-21].

[4]1945年8月9日 毛X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央视网. [2022-10-15].

[5]X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X战争胜利75X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仪式举行.中国X网. [2021-12-14].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491/

(68)
词条目录
  1. 战争背景
  2. 经济危机
  3. 法西斯独裁
  4. 一战祸因
  5. 国际联盟失败
  6. 战争起因
  7. 双方阵营
  8. 轴心国阵营
  9. 同盟国阵营
  10. 主要首脑
  11. 主要将领
  12. 大事年表
  13. 1939年
  14. 1940年
  15. 1941年
  16. 1942年
  17. 1943年
  18. 1944年
  19. 1945年
  20. 主要战场
  21. 主要战役
  22. 战争伤亡
  23. 战后影响
  24. 成立联合国
  25. 民族独立
  26. 两极阵营
  27. 科技发展
  28. 战争反思
  29. 战争评价
  30. 纪念活动
  31.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