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电离有化学电离和物理电离之分。化学上的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带相反电荷并自由移动离子的一种过程。在水溶液电离有完全电离和不完全电离之分,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呈现不完全电离。电离不同于电解,电离过程不需要通电,而电解是通电后,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向两极移动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电离是电解的前提和条件。物理电离是指不带电的粒子在高压电弧或...

电离化学电离和物理电离之分。化学上的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带相反电荷并X移动离子的一种过程。在水溶液电离有完全电离和不完全电离之分,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呈现不完全电离。电离不同于电解,电离过程不需要通电,而电解是通电后,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向两极移动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电离是电解的前提和条件。物理电离是指不带电的粒子在高压电弧或者高能射线等的作用下,变成了带电的粒子的过程。

简介

编辑

电离的定义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X移动阴阳离子的过程。

将电子从基态激发到脱离原子,叫做电离,这时所需的能量叫电离电势能。

例如氢原子中基态的能量为-13.6eV(电子伏特),使电子电离的电离势能就是13.6eV(即2.18×10-18焦耳)。

简单点说,就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X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阴阳离子

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其周围的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由于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电子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原子是中性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所谓电离,就是原子受到外界的作用如被加速的电子或离子与原子碰撞时使原子中的外层电子特别是价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脱离,原子成为带一个或几个正电荷的离子这就是阳离子。如果在碰撞中原子得到了电子,则就成为阴离子。

电离

原子

电离分类

编辑

化学上的电离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在水溶液中电离而生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叫做碱。如果我们的思维突破以水为介质,问题类似的转移,比如在液氨为溶剂的情况下,如果溶质电离产生阳离子的物质就是酸,电离产生阴离子的物质就是碱了,下面就总结一下经常遇到也是很少遇到一些溶剂本身自偶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便于我们做一些判断,或者提高我们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H2O→H++OH-

2NH3→NH4++NH2-

非质子(H+)的自偶电离:

2SO2→SO2++SO32-

N2O4→NO++NO3-

电离有两种,一种是化学上的电离,另一种是物理上的电离。

上面讲的是化学中的电离。化学上的电离是指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例如溶于某些溶剂、加热熔化等),电离成可X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在电离前可能是不含有离子(例如氯化氢),也可能是尽管有离子,但是里面的离子不能X移动(例如氯化钠固体)。

固体溶质进入溶液后,首先发生微粒(分子或离子)的扩散(吸热)过程,接着是形成水合离子或水合分子的水合过程(放热)。这里有化学键的破坏和形成,严格说都是物理-化学过程。对于强电解质来说,溶解和电离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因为离子的扩散就是电离。不过对于弱电解质说来,首先是扩散成分子(吸热),然后在水分子作用下,化学键被破坏而电离成为水合的X离子(这里总体表现是吸热还是放热要看破坏化学键需要的能量多,还是水合释放能量多了)。

物理上的电离

物理上的电离是指不带电的粒子在高压电弧或者高能射线等的作用下,变成了带电的粒子的过程。例如地球的大气层中的电离层里的粒子就属于这种情况。电离层中的粒子在宇宙中的高能射线的作用下,电离成了带电的粒子。

电离通常包含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物理过程就是溶解,化学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除了旧键的断裂还要有新键的生成,所以电离不是化学变化。而化学过程指的是在溶剂分子(如水分子)作用下,电解质中原有的一部分化学键断裂。有的电离过程断裂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如氯化钠等大多数盐类的电离,氢氧化钠等大多数碱的电离。也有的电离过程断裂的是共价键,如X的电离,氯化氢的电离等等。

电离有完全电离和不完全电离之分。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如X、氯化钠、氢氧化钠等。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呈现不完全电离状态,如氯化汞的电离,硫化氢的电离等。

应当注意,电离与电解是有区别的。电离过程根本不需要通电(会电离的物质,只要溶解在特定溶剂里就会电离),而电解则需要外部通以电流。

物理电离的方式:高温电场高能辐射

阿伦尼乌斯的电离学说

编辑

水的电解实验以及电解和导电度的问题研究始于1880年。1884年,法拉第在其《关于电的实验研究》一文中X次使用“电解质”、“离子”等术语。当时普遍认为,只有外加电解电压时电解质才会分解为正负离子。到1884-1887年间,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连续发表有关论说。在《关于溶质在水中的离解》一文中阐述了电离学说的基本观点:(1)由于溶剂的作用,电解质在水中自动解离为带相反电荷的正负离子。(2)在水溶液中每一种电解质都是由(在电解意义上和化学意义上)离解了的分子和未离解的分子两部分组成,后者在稀释时继续离解,以致在无限稀释的溶液中只有离解了的分子存在。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电离理论的正式确立。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成为沟通物理学和化学的重要桥梁,促成了物理化学这门学科的确定和发展,也使整个化学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关概念

编辑

电解质

凡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解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例如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氢化物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就在于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离子化合物和某些具有极性的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为离子,没有分子存在,这样的电解质属于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部分盐类都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化合物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成离子,存在电解质分子和离子之间的电离平衡,是弱电解质。电解质在溶剂中能否完全电离是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依据。

电离平衡

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溶液中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弱电解质分子和离子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电离度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浓度的弱电解质溶液中,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的百分数,称作该电解质的电离度,用α表示。一般来说,在相同条件下,电解质越强,电离度越大,因此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可用电离度的大小定量表示。

电离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电离达到平衡时,电离的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值叫做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又称电离常数或离解常数,用Ki表示。

分类

编辑

电离有化学上的电离和物理上的电离之分。

化学电离

化学电离是指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例如溶于某些溶剂、加热熔化等),电离成可X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在电离前可能是不含有离子(例如氯化氢),也可能是尽管有离子,但是里面的离子不能X移动(例如氯化钠固体)。

化学电离又可分为完全电离和不完全电离(部分电离)。例如酸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水合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强酸完全电离,弱酸部分电离。在弱酸溶液中,始终存在未电离的弱酸分子与电离出的氢离子和酸根离子之间的平衡。

物理电离

物理电离是指不带电的粒子在高压电弧或者高能射线等的作用下,变成了带电的粒子的过程。例如地球的大气层中的电离层里的粒子就属于这种情况。电离层中的粒子在宇宙中的高能射线的作用下,电离成了带电的粒子。物理电离的方式有高温、电场与高能辐射。

元素的电离能

编辑

在正常状态下,原子处于最低能级,这时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这种状态叫基态。某元素的处于基态的一个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一个+1价的气态阳离子时所需要的能量,叫作这种元素的X电离能,用I1表示。使某元素的一个+1价的气态阳离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一个+2价的气态阳离子时所需的能量,叫作这种元素的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依此类推,还有元素的第三电离能、第四电离能等,通常所说的电离能一般指X电离能。电离能的大小可以用来衡量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难易程度,电离能越小,失电子越容易,金属性越强。一般地,同一元素随着原子失去电子数的增加,失电子越来越难,因此同一元素的各级电离能依次升高。

电离辐射

编辑

电离辐射,是指能直接或间接引起物质原子电离的辐射,是原子以电磁波或粒子形式传递时所释放的一种能量。早在1895年11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看不见但能穿透物质的射线,称为X射线,X射线被发现后不久即在医学中得到应用。1896年3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元素能发X一种不可见的具有穿透力的辐射,能使空气电离和胶片感光。18X7月,居里夫妇首次从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一种新元素,命名为钋(Po),同年12月又成功分离出另一种新元素镭(Ra),并提出了一个新名词“放射性”。在核事业发展的早期,用于研究和应用的辐射源主要是来自自然界的放射性物质,如可支撑γ射线源的镭、可制成中子源的镭-铍混合物等,并通常被封装在小容器内,以达到使用安全和操作方便的目的。此后,随着核反应堆的发展,出现了人工放射性核素,辐射源的种类及其应用日益繁多,使用量也不断增加。目前,核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工业、农业、医学、通讯、交通、环保、资源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对促进人类文明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电离技术.知网空间. [2020-05-19].

[2]分子电离技术.知网空间. [2020-05-19].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525/

(12)
词条目录
  1. 简介
  2. 电离的定义
  3. 阴阳离子
  4. 电离分类
  5. 化学上的电离
  6. 物理上的电离
  7. 阿伦尼乌斯的电离学说
  8. 相关概念
  9. 分类
  10. 元素的电离能
  11. 电离辐射
  12.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