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英文名为 Sichuan University , 英文缩写为 SCU),简称“川大”,是X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X”建设高校(A类)。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强基计划”、“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X学校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卓越检验医师试验班试点高校。
历史沿革
编辑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X更名为四川大学。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
原四川大学历史沿革
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
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是由1902年成立的四川通省大学堂、四川省城高等学堂与1905年成立的四川通省师范学堂,于1916年合并组成。
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促使洋务派们开始了中国的古代高等教育向近代高等教育的实质性转变,一批近代高等学校应运而生。1895年,洋务派X人士、四川总督鹿传霖向光绪皇帝具奏并咨户部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报告中西学堂的筹办情况,请求立案。
1896年6月18日,四川中西学堂在成都铁板桥三圣祠街(今成都市商业场对面三圣街)诞生了。初设英、法文科,以学习英、法语言文字为主。次年秋,增设算学科暨算学馆。
1902年,四川总督奎俊奉旨与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川总督吴棠和四川学政张之洞创建的尊经书院合并,组建四川通省大学堂,校址在成都南较场尊经书院原址。同年底,更名为四川省城高等学堂。1903年,四川按察使刘德芳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在文翁石室基础上奉旨创办的锦江书院并入四川省城高等学堂。
1911年后,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改名为四川高等学校,辛亥革命后,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改名为四川官立高等学校,四川通省师范学堂改名为四川优级师范学校和四川高等师范学校。
1916年,四川官立高等学校将师生及一切经费、校产、图书、设备转入四川高等师范学校,同时改名为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
四川大学历史沿革
公立四川大学
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确立了高等专门学堂的体制,在此影响下,1905年,四川总督锡良责成提学使方旭、劝业道周善培,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8月,在原来的仕学馆基础上创办四川法政学堂。学堂初分“官班”、“绅班”。官班为有科举功名和世家阀阅的人而设,地址初设在皇城贡院西偏,后迁总府街内务司署内。绅班主要招收无功名的士绅及其子弟,地址在五世同堂街财政署内。
除此之外,四川地区在1906-1910年间,举办了四川法政学堂、四川藏文学堂、四川通省农政学堂、四川工业学堂、四川存古学堂等五大专门学堂。这些学堂到1927年都分别演变为公立四川大学的法政学院、外国文学院、农科学院、工科学院、中国文学院,最后成为国立四川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1927年,四川公立国学专门学校、四川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四川公立国学专门学校、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四川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提请改为单科大学,于同年8月合并组成公立四川大学。
原四川大学
1926年的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一分为二。师范部分改建为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原四川高等学校部分搬回南校场组建为国立成都大学。
1931年,公立四川大学与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合并组建为国立四川大学。原五所专门学校合并组建公立四川大学后,分别改称为公立四川大学中文学院、外文学院、法政学院、工科学院和农科学院,下设19个系。设有本科,学制四年;预科,学制二至三年;专门部,学制二年。公立四川大学未设校长,而由各学院的学长共同组成“大学委员会”,共同代行校长职权。
1949年,国立四川大学共有文、理、法、工、农、师范6个学院,中文、历史、英文、法律、政治、经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航空工程、土木水利工程、电机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农业、园艺、植物病虫害、蚕桑、农业经济、农业化学、森林、畜牧兽医、教育等25个系和2个专修科。
1950年3月,国立成都理学院并入四川大学,设本科,学制四年,初设应用化学系、农垦系、工商管理系。
新中国成立之初,四川大学拥有六大学院:文、理、法、工、农、师范,共几十个学科。在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四川大学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文理科综合大学,归X直属。1960年,四川大学成为中国首批全国重点大学。
1967年至1976年“X”期间,学校停止招生。1978年四川大学恢复招生。
至1993年,四川大学共设有6个学院,22个系共50个本科专业,16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39位博士导师,56个硕士点。教职工3633人,其中教授148人,副教授571人。学生1.8万余人,其中研究生818人。
原成都科技大学历史沿革
原成都科技大学,由1954年成立的成都工学院与1952年成立的四川化学工业学院合并发展而成。
四川大学工学院
1944年,四川大学提出了“增设实科”的计划和申请,报经X批准后,在理学院内增设了土木水利工程系和航空工程系,聘请当时中央水工试验室的张有龄教授和中央航空研究院的林致平教授分别担任两系的系主任。
1945年3月,学校再次报经原X同意,增设了机械电机工程系,并决定设理工学院,院长由原理学院院长郑愈教授担任。增设工科以后,学校积创办了水工试验室,修建机械实习馆,接收了各式退役飞机、发动机和一批仪表。厂房、土地等。
1947年夏,经X批准,四川大学的理工学院即分设为理学院和工学院。工学院即从四川大学校本部迁到锦江另侧的原兵工厂内。
1948年,报经X批准:增设了化学工程系,机械电机工程系分设为机械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这时,四川大学的工学院已成为具有五个系的多科性工学院。
1949年秋,工学院共有专、X教授26人、副教授8人、讲师8人,助教31人。
1950年1月,成都军管会的军代表小组进校组成四川大学临时校务管理委员会。
1952年,四川大学的文、理、法、师学院的建制撤消,保留了工、农学院的建制。根据中央批准的西南地区高等学校工学院局部调整方案规定:川大工学院的土木水利系划分为土木工程系和水利工程系;川北大学的水利系及化工系调人川大工学院的水利系及化工系;西南工业专科学校 水利科和土木科的水利组调人川大工学院水利系;川大工学院的化工系调整到新建的四川化工学院;川大工学院的航空系调整到北京航空学院。
四川化工学院
1952年,X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建设急需大量各类专门人才的形势,并借鉴苏联的经验,提出了“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开始进行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工作。
1952年10月,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根据中央的方针,向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和川南工业专科学校等校下达了“文高字第4522号”指令:“1952学年度开始,在泸县(今泸州市)川南工业专科学校及川南人民行署原址设立化学工业性质的高等院校一所,定名为四川化学工业学院”。
1952年10月16日,由陈滋德和焦树梁主持成立建校办公室,从川南工专、西南工专和川北大学抽调干部、学生共90余人,组成了土建测绘和家具清点、人事、宣教、总务、教学组,进行各校调入师生职工的接待工作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的清理工作。1953年8月,西昌技专的化工科调入四川化工学院。
成都工学院
1953年7月,高教部召开全国高等工业学校行政会议,会上做出了关于将四川大学工学院和四川化工学院于1954年暑期合并,建立四川工学院的决定。遵照高教部及西南高教局的指示,由四川大学工学院独立新建的成都工学院于1954年8月27日举行了建校典礼。
四川大学教学楼
1954年12月31日,高教部(54)工会字第427号函告四川化工学院和成都工学院:“X11月29日(54)国文习字16号函,批准四川化工学院于1955年迁至成都与成都工学院合并。现决定两校合并后,学校名称仍为‘成都工学院’。专业设置仍维持两院原有专业不变。”合校后的成都工学院,有机械、电机、土木、水利、化工五个系,有机械制造工程、发电厂配电网及输电系统、公路与城市道路、道路桥梁与隧道、河川结构与水电站水工建筑、无机物工学、塑料工学、皮革毛皮与鞣皮剂工学、化学生产机械及装备9个本科专业,以及当年尚未调出的糖品物工学及植物纤维造纸工学2个本科专业和1个水利技术建筑专科专业。
1978年9月,经X批准,成都工学院改为成都科技大学,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由中国科学院和四川省双重领导,以中国科学院为主。
1980年11月,经X批准,成都科技大学改由X和四川省双重领导,以X为主。
原华西医科大学历史沿革
1905年,在川的各基督教会决定联合创办一所高等学府,地址定在成都。1910年,大学正式成立,定名华西协合大学。
大学创办之初,设文、理、教育三科。1914年增设医科,次年添设宗教科,1917年复增牙科,综合前述文、理、教育科共为六科,成为一所以医、牙为主,文理并重的综合大学。
1927年学校向四川省教育厅申请立案,1933年正式获X核准立案。其间,学校华大进行了重大改组,校名改为“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取消宗教科,合并其余各科为文、理、医学三个学院。到1949年,学校设有文、理、医、牙四个学院。
1951年,学校更名为华西大学。经过1952年全国性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学校由综合性大学变成医药院校——四川医学院。学校设有医学、口腔医学、卫生学、药学等专业。
1985年10月,经卫生部批准,四川医学院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
1994年4月,原同属国家教委的四川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完成合并,成立“四川联合大学”,由国家教委直属管理。1996年学校经过国家评审,成为全国首批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19X1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四川联合大学”更名为“四川大学”。2000年9月,四川大学与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四川大学。
2001年9月29日,X与四川省人民下令签署第二次部省共建协议,标志着四川大学正式进入以“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X大学和一批X学科”为目标的国家985工程。
2002年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正式开工建设并于2003年秋季入住X批新生,江安校区位于成都市双流航空港经济开发区。
2004年,X批准川大正式建立研究生院。
2006年,学校整合资源正式成立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该学院成为学校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2009年,学校被批准成为首批13个“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之一。同年3月11日,世界首家X研究院在四川大学正式挂牌成立。
2010年四川大学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中国X个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
2011年11月,学校正式创建了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并开始在江安校区筹建航空航天及多学科交叉创新大楼。
2012年,学校牵头组建了全国“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与成果转化协同创新联盟”,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入选首批国家“2011计划”名单。
2014年,学校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共建的“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正式奠基。该学院于2015年正式揭牌招生。
2016年,学校被批准成为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X”建设高校A类名单。
2019年4月,学校与宜宾市在成都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共建四川大学宜宾园区。同年6月,学校入选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20X学校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卓越检验医师试验班试点高校。同年,入选第二轮国家“双X”建设高校。
2023年6月2日,四川大学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获得成功。
2024年1月8日,四川大学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揭牌。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