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希腊文为Αριστοτέλης,公元前384年6月19日—前322年3月7日),古希腊人。出生于希腊北部马其顿王国统治下的斯塔吉拉城,是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理论家。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家庭和少年时期、柏拉图学园时期、漫游时期、吕克昂学院和晚年时期。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希腊文为Αριστοτέλης ,公元前384年6月19日—前3X3月7日),古希腊人。出生于希腊北部马其顿王国X下的斯塔吉拉城,是古希腊时期X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理论家。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人物生平

编辑

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家庭和少年时期、柏拉图学园时期、漫游时期、吕克昂学院和晚年时期。

家庭和少年时期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出生于希腊雅典城以北约两百英里的斯塔吉拉城(Stagira),这座城当时隶属于马其顿帝国。他的父亲和母亲的家族均为X世医,父亲尼科马克是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的祖父阿明塔斯的御医。出生医生世家的亚里士多德从小就接受了医学方面的教育和训练,这对他后来的学术成就是至关重要的。亚里士多德的家属中有一个兄弟X涅斯图,有一位年长的姐姐和普洛克塞努结婚,他们的儿子是尼肯诺(约前360一前317年)。公元前370年马其顿王阿明塔斯死后,他们全家回到故乡斯塔吉拉,亚里士多德才13岁,不久父母去世,姐夫普洛克塞努成为亚里士多德的监护人。

柏拉图学院时期

在公元前367年即他17岁时来到雅典,进入柏拉图学园,追随柏拉图长达X之久,直到前347年柏拉图去世才离开的。他进入学园学习当然是因为倾慕柏拉图的盛名,当时学园已经创立了X,成为雅典以至全希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学者中X位博览X书的人。当时在雅典,读书并不流行,学生们通过听专门负责宣读著作的X朗读的方式来学习。柏拉图就经常蔑视前人的看法,不屑于读别人的书。而亚里士多德不仅博览X书,还常花钱X他人的手稿和抄本。正是在学园的潜心学习与研究工作,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础。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中,亚里士多德表现的很出色,柏拉图称他是“学园之灵”。但亚里士多德可不是个只崇拜权威,在学术上唯唯诺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同大谈玄理的老师不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勤奋钻研,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

亚里士多德在学园时期写下不少著作。他生前公开发表的著作大多已经佚失了,现在只留下一些残篇,其中重要的有《欧德谟斯篇》《劝学篇》《论哲学》等,大多幕仿柏拉图的对话,文体优美,明显带着柏拉图思想的痕迹,被学者们公认是亚里土多德初到学园后写的,称为他的“早期著作”。

漫游时期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逝世,他的侄子斯彪西波(Speusippus)被推选为学园的X,同年,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亚里士多德和斯彪西波之间在学术观点上一直存在重大分歧,可能这是亚里士多德以及色诺克拉底等离开学园的主要原因。促使亚里士多德第二大原因是政治,马其顿军队占领了奥林索斯(Olynthus),雅典城邦受到严重的军事威胁,城邦内的反马其顿情绪也由此高涨。亚里士多德作为外邦人,其家族又与马其顿宫廷过从甚密,已经不适合在雅典生存下去。亚里土多德离开雅典后,应阿塔纽斯(在小亚细亚北部列斯堡岛对岸的米西亚地区,今属土耳其)的僭主赫尔米亚的邀请来到小亚细亚,由此直到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建立吕克昂学院,这12年时间被称为他的“漫游时期”。赫尔米亚和亚里士多德的关系很好,将自已的甥女或养女皮提娅斯许给亚里士多德为妻。公元前344年亚里士多德从阿索斯迁居米提利尼,这是和阿塔纽斯、阿索斯隔海相望的列斯堡岛的首府。

公元前343年—前342年,亚里士多德应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二世的邀请担任亚历山大王子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在马其顿宫廷期间曾参与一些政治活动,克鲁斯特在其著作中收集了一些资料,主要有:公元前335/前334年希腊诸城邦反抗马其顿的X被X后,由于亚里士多德的翰旋,雅典才免遭毁灭,因此雅典人曾计划为亚里土多德立碑铭以感谢其功绩。此外亚里土多德由于他的故乡斯塔吉拉城已遭毁坏,他请求排力重新修建斯塔吉拉及附近几个城市。亚里士多德在这12年漫游时期所进行的学术活动,现在被公认为比较有把握的是他作了大量动物学研究,收集标本作了许多观察记录,详细记载在他的《动物志》中。

吕克昂学院时期

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二世召唤回故乡,受国王的聘请,担任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公元前 336 年马其顿王腓力二世被暗杀,他的儿子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X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重新回到雅典,创立吕克昂学院,并且主持学校的工作。在这里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十二三年,是他在学术活动中的鼎盛时期。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雅典发生反马其顿运动,亚里士多德被迫离开雅典,渡海到优卑亚岛他母亲的故乡居住。在这段时间内他主要的活动是创建吕克昂学院,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写下了许多学术著作。

亚里士多德的教学活动通常是每大上午率领一些有学问的朋友和学生一道漫步,讨论一些深刻的学术问题,称为akroterion,可以译为深奥的或秘传的学说;下午则在柱廊对广大的初学者和旁听者作公开讲演,称为exoterikos,可以译为通俗的或公开的学说。因为习惯于一边散步一边和学生们讨论哲学问题,也被人们称为“漫步学派”(Peripatikoi)。吕克昂时期是亚里士多德的学术观点已经成熟,也是他专心研究各种学术问题并有丰富的收获,写下许多著作的时期,因此学者们常将他的成熟的著作归于这段时期。

晚年时期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到雅典时,那里立刻掀起了反马其顿的狂潮,雅典人攻击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被迫离开雅典,去到他母亲的故乡优卑业岛的卡尔塞斯居住.。二年因病逝世。亚里土多德被迫离开雅典主要是因为他和马其顿的关系,他的家族和马其顿王室世代相交,他自已文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卡尔塞斯是他母亲的故乡,有她留下的房产作为她儿子的最后栖息所。亚里士多德只和家属住在一起,他的妻子皮提娅斯早已去世,给他留下一个女儿也叫皮提娅斯。亚里士多德后来和一个女人赫尔底利斯X,她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叫尼各马科,和祖父同名。他们在等待亚里士多德少年时代的监护人普洛克塞努的儿子尼肯诺到来和女儿皮提娅斯结婚。也们家里有一些仆人和X。亚里士多德在这里生活的时间很短,公元前3X,亚里士多德因身染重病离开人世,终年六十三岁。去世的原因可能是一种多年积累的疾病所造成的。同时还存在他被毒死,或者由于无法解释潮汐现象而跳海自杀致死的猜测。

哲学思想

编辑

亚里土多德的哲学不是一些静止的东西,不是一个单一的自足的X,而是一个从柏拉图的根中不断生长起来的动的过程,这种总的概观已经不得不渗透在今大任何一位亚里士多德研究者的著作中了。无论人们对它的结论的正确与否如何看,它已经教导了比汽今为止的传统观念更好的看法。它不仅表现为学术研究的健全的方法,而且因为这种方法要求对这位哲学家,他的生活(尤其是他长期作为柏拉图学园中的成员),他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他的著作的多样性等等的历史背景作批判性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吸引力。

亚里士多德是有史以来X个明确提出“学科”概念并且全面系统地进行科学分类的哲学家、思想家。在他的时代,“哲学”和“科学”是同义语,这种状况持续到18世纪。在他之前,哲学是一门包括万象的学科,是各种知识的总汇,亚里士多德将它们划分为各种专门的学科,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他以知识的目的为依据,将科学或知识分为三大类,每一类又包含若干小类:

1、“理论知识”(theoretike)是为着自身而被追求的知识,包括“物理学”“数学”和“X哲学”或“形而上学”;

2、“实践知识”(praktike)是为着行动而被追求的知识,包括“伦理学”“家政学”和“政治学”;

3、“创制知识”(poietike)是为着创作和制造而被追求的知识,包括“修辞学”“诗学”和“辩证法”。

就理论知识而言,物理学研究那些运动的却不能和质料分离的本体;数学研究那些不运动的却又在质料之中不和质料分离的本体;形而上学则研究那些自身并不运动而又可以和质料分离的本体,这些理论知识的本原都在对象自身之中,是不变的、永恒的。就实践知识而言,按照行为范围的大小不同,“伦理学”是与个人的行为有关的;“家政学”是与家庭的行为有关的;“政治学”则与国家的行为有关。实践知识以人的行动为研究对象,以实现良好生活作为目的。“创制知识”实际上不仅包括“诗学”,凡是与创造制作有关的知识都包含在其中,以生产和制作某些产品为目的。就后两类知识而言,它们的原因是实践者或制造者的意志、选择、理性、技术和能力,其本原在于知识主体之中。

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创建逻辑学,是形成一门规范正确思维形式和构建知识X的正确方法的学问。这在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走向成熟、形成X的进程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也是希腊的古典文明与科学理性进向新阶段的一个重要契机。而且亚里士多德形成逻辑学说,不只是干巴巴地提供一些公理、原则与公式,而是同他的本体论、知识论、科学方法论密切关联的,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哲学意义。

《工具论》是亚里士多德的代表性逻辑学著作,他的逻辑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中。《工具论》包括《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和《谬误篇》。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对范畴作了详细的讨论,并且对其中的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对立、运动等范畴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他认为所有的实体都不存在于一个主体之中,X性实体是客观独立存在的个别事物,而其他一切范畴都依赖于X实体而存在。并且,除了X性的实体之外,只有“属”和“种”可以被称为第二性的实体。在《解释篇》中,亚里士多德讨论了逻辑判断和命题,命题是判断形式的逻辑分析,可以分为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两种。此外,亚里士多德还对于矛盾命题和相反命题进行了区分,指出相反命题不可能同时是错误的或正确的,而矛盾命题可能都是正确的或错误的。

在《前分析篇》中,亚里士多德主要讨论了三段论推理。他把推理分为证明的推理、辨证的推理和诡辩的推理三种,其中证明的推理就是X的三段论推理。三段论由前提和结论构成,它们又由三个词项即中项、大项和小项构成,并且通过中项的作用来制约大、小项的关系。并且,中词只能出现在大前提和小前提里,结论里只能有大词和小词。举例来讲:

大前提:人是会死的;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苏格拉底是会死的。

亚里士多德指出,在三段论推理中,为了保证推理的有效性和结论的正确性,前提的真实性必须得到保证,推理必须依照一定的逻辑规则进行,这是三段论推理的基本要求。在谈到辨证的推理的种类时,亚里士多德还谈到了归纳法,并且指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归纳法由对个别事例的考察而推出一般性的结论,不再考虑前提中各词项之间的关系,因此其逻辑论证力量不如演绎逻辑。《后分析篇》主要讨论了科学知识中的逻辑论证问题。《论题篇》讨论的是论辩中证明的方式和方法问题。在《谬误篇》中,亚里士多德讨论了谬误的种类和产生的根源问题。他指出,逻辑谬论的种类包含两类,一类与语言有关,一类与语言无关。

自然哲学

基本原理

同X哲学、实践哲学、创制学科(技艺学科)相区分的第二哲学一一自然哲学,其存在的根据是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是论)和本体论,以及关于自然与社会、自然物与技艺制品的区分。这里的关键词是ϕύσις(physis,自然)。因此,对ϕύσις的辨析,就成了自然哲学研究的起点。

亚里士多德对于以往的哲学家关于本原问题的种种说法进行了总结,他认为以往哲学对于自然的探索主要是为了认识事物的“原因”。所谓“原因”(aitia)不是指因果关系中的原因,而是指一切事物存在和生成的全部根据和条件。他总结出四种原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所谓“质料”(hule)指事物由之生成并继续存留于其中的东西;“形式”有两种含义:一指内在形式,它是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的本质;二指外在形式,它是事物表现于外的那个样子;“动力因”指让事物得以开始运动的那个初始的东西;“目的因”指“所为了的那东西”。在此基础上,亚里士多德认为“后三种原因在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合而为一。因为所是的那个东西和所为的那个东西是同一个东西,而运动的最初本原又和这两者同类”。他将后三种原因归为一类即形式。因此,质料和形式被亚里士多德视为组成具体事物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二者在同一事物中彼此对立不能转化。

为了说明事物的动态发展,亚里士多德又引入“潜能”和“现实”来加以解释。“潜能”(dunamis)也可译为“潜在”,它指的是事物“具有能够实现其本质和目的的潜在力量,但还没有实现出来,而要实现出来,靠其自身又无能为力”的存在状态。“现实”(energeia)即存在着的事物自身获得了自己本质的事物。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即潜能与现实的关系,质料以潜能状态存在,形式则是实现。

运动论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详细讨论了运动、时间、空间的本质,以及可分性、无限性等相关话题。整个自然世界,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中,实际上是一个由自我运动的事物组成的世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循环运动定义了生命和生命的本质。亚里斯多德对四种原因的阐述,以及他关于力量和行为的概念,进一步说明了他对自然世界的理解。上述范畴是亚里士多德用来使自然事物具有可解性,并解释地下(即自然)运动的过程。因为变化渗透到自然中,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发展了他的宇宙学到一个多球体模型-在这些球体上投资物理和以太现实。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行星(亚里士多德认为包括:月亮、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都附着在围绕静止的地球旋转的半透明球体上。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地球上的土、、气、火等元素,以及第五种元素以太(后来被经院哲学家称为国精),是构成外部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些陆地元素的自然运动被认为是“上”和“下”运动,它们总是寻求找到自己的“自然”位置(实际上,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重力理论)。最后,以太元素的自然运动被描述为围绕地球的无休止的革命。亚里士多德认为,由于这个原因,地球和天体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此外,由于地球上的圆周运动过程无法解释它自己,亚里士多德引入了原动力,一种间接地使世界运动而自身保持不变的力量。

时空观

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的变化是自然世界的中心,他认为时间是周期性的和永恒的,自然物种是固定的。关于物理运动,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的变化是自然世界的中心,他认为时间是周期性的和永恒的,自然物种是固定的。亚里士多德还否认在真空(现代物理学认为空间是真空)中,物体可以无限移动。相反,亚里士多德假设,在空间的以太中,某种惯性最终将迫使任何给定的自然物体落入其在宇宙秩序中的“自然位置”。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Metaphysics)这个名称在西方一般是指哲学思想中最基本的部分,是讨论最根本最普遍最抽象的哲学理论的。形而上学以“存在”作为研究的对象。亚里士多德发现人们不能够像认识具体事物“是什么”那样认识存在“是什么”,因为人们无法通过形式逻辑“种加属差”的方式对存在下定义,没有与之并列的“属差”,也没有在它之上的“种”。为此,亚里士多德将形而上学的任务确定为对于“存在”的本然的存在方式的研究,即“范畴”(kategoria),范畴就是对于存在的“陈述”,也即陈述的“类型”。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十个最基本的范畴,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类:一类是存在什么东西,另一类是对于存在的描述。X类范畴只有“实体”一种;第二类范畴有九个,分别是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状态、动作、所有和承受,它们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附于一个主词或主体。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是最重要的。所谓“实体”指的是事物的是什么,如果一个事物既是个别的又是可以独立存在的,那么就是实体。实体就是在判断中只能充当主词而不能充当宾词的东西,也即X主词。

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是X实体,因为事物之所以成为一事物,是由形式来决定的。事物是从潜能到现实的运动,因而潜能应在现实之先,但必须存在一种力量使其运动。因此,当人们讨论事物的运动原因时,最终必然得到一个“X动者”,这就是“神”或“努斯”(nous),它是“不动的动者”。而“神”之所以能自身不动却使万物运动,是因为它是愿望和理性的对象,是万物的目的因,它自身是最完满的存在,具有完全的现实性。因此,它是被“爱”被追求的目标,能使试图达到它的事物产生运动。在此基础上,亚里士多德认为神是最高的实体。

实践哲学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E卷第1章进行学科分类时,却分为理论的、实践的和创制的三种,他说:创制的本原是在创制者之内,或者是他的理性,或者是他的技术和能力。实践者的本原也在实践者之内,如意志,因为他要做的事情和他所做的事情是同一的。(1025b22一24)他所说的创制学科实际上也和人的行为有关,在他现存著作中属于创制学科的大约只有《修辞学》和《诗学》。《诗学》是亚里士多德专门研究文学艺术理论的著作,虽然也讨论诗的音韵风格等形式方面的问题,但他主要主张一种有别于柏拉图美学思想的摹仿说,认为史诗和悲剧与喜剧是摹仿好人和坏人,它们的最终作用是使人产生审美的X,实际上也是人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实践活动。由于《诗学》篇章有限,它也属于人的学,同实践哲学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将它包括在人的哲学即实践哲学之中。

伦理学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伦理性著作,他在其中写道:“德性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智的,一类是伦理的。理智德性主要由教导而生成、由培养而增长,所以需要经验和时间。伦理德性则是由风俗习惯沿袭而来,因此把‘习惯’(ethos)一词的拼写方法略加改动,就有了‘伦理’这个名称。由此可见,对于我们,没有一种伦理德性是自然生成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学以实践为目的,而非认识。因此,“什么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当情况不明显的时候,我们怎样确定什么是应该做的”是人们需要思考的两个重要问题。所有的事物都以“善”为目的,但“善”又分为具体的善和最终的善。最终的善就是在所有的目的之中,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它,但它却不以其他东西为目的的目的。“幸福”是最高善,但最高善并不在于拥有德性,而是被亚里士多德理解为一种“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这意味着德性需要在实践中获得,道德是一种实践活动,而不能停留在理论空谈中。对于“德性”,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是一种“品质”,选择行为的“中道”就是合乎德性的好的品质。幸福是合乎德性的活动,而人的德性就是人的善。因此,最高的幸福应该符合最高的善,是自足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沉思(theoretikos)就是最高的幸福。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领域内的思考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政治学》中。《政治学》被学界公认为是《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续篇,它们在内容上具有前后承继的一致性。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末尾,亚里士多德论述了政治学理论所需要研究的内容:“X,对前人关于政制问题的理论作一个回顾;第二,根据对158个城邦政制的调查材料,考察一下什么样的政制保全了城邦,什么样的政制毁坏了城邦,在这些政制中,每一种政制是什么,由于什么原因有的城邦治理得好,有的城邦治理得坏;最后,还要进一步考察什么样的政制是最好的,每一城邦怎样维持秩序,用什么样的法律和风俗。”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对于城邦理论、政体理论和法治理论展开了探讨。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完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城邦出于自然的演化,人类自然是趋向城邦生活的动物”,国家起源于人类本性的完成之欲求与过程。作为一种社会团体,城邦在被人类建立的时候就是为了实现一种善,城邦是具有最高意义的社会团体,以至善为目的。通过分析法,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的基本要素是公民,所以公民的本质决定了城邦的本质。而公民的本质,即有权参加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人们。也即,只有享有平等政治权利的人才是公民,因此城邦的本质即X人的自治团体。反过来,个体只有在城邦之中才能够维持其生活和精神追求,城邦决定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个人善的实现程度。因此,个体和城邦之间是彼此共生的关系。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应该履行对于公民的教育责任,以使得好公民能够为城邦做出贡献。为此,他除了强X育的必要性外,还阐述了教育的内容,体育、读写、绘画以及音乐被视为必要部分。

在政体理论方面,亚里士多德将城邦政体分成六种主要的类型:君主政体、X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材料,他认为,在城邦中,一个阶层十分富有,一个十分贫困,还有一个阶层居于中间,分别对应寡头势力、X势力和中产阶级。前两者之间的不断冲突,是政体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应该通过加强中等阶层的力量来平衡寡头与平民之间的冲突。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种混合寡头与平民政体的理论。在法治理论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的X是最好的X,它具有着X所不能达到的公正的品质。

《政治学》从第7卷第13章起一直到第8卷第7章全书结束都是讨论教育问题的。第7卷第13至15章讨论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章谈初期婴儿教育:第8卷第1至3章谈青少年教育的安排和课自,第4至7章谈体育和音乐教育。可见他认为人的伦理品德的形成固然有天赋的方面,但主要是由习惯和训练培育而成的,所以教育问题在培养个人和城邦的优良品德中起关键作用。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一个善良、有智慧和充满活力的公民,应该成为一个国家中最重要的事业。在心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有机体都由质料和形式构成,有机体的躯体是质料,有机体的灵魂是形式。躯体是有机体的工具,而灵魂才是有机体的目的。并且,灵魂有着多种不同的功能,各种不同等级的功能与生命的各种形式相适应。“要按三个方面来规定灵魂,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响应于植物的、动物的和人的生命。营养的灵魂,当单独存在时,是属于植物的——植物性的灵魂;如果说它同时还能感觉,就是动物的灵魂;如果既是营养的,又是感觉的,并且也是理性的,那就是人的灵魂。”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感觉在人的认识中必不可少,但是其只能认识个别,不能认识事物的普遍。因此,在认识中,还需要通过思维活动,深入到对象的本质之中。

在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尤其重视思维活动在培养心智方面的重要地位。他强X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智慧。因此,教育需要结合实践,注重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发展。在方法上,他认为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兴趣和能力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并且,将学生的学习分成几个阶段,逐步加深难度。教育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应该相互尊重和关系,才能建立起有益于教育过程的合作关系。

美学

《诗学》共26章,是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著作,他在其中探讨了诗的种类、每一类所具有的某种功能、好的诗的情节如何安排以及诗的组成部分的数目及特点。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诗”泛指艺术及其各种形式,包括史诗、悲剧、喜剧、颂神诗、乐曲等,都以韵文的形式创作。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是一种摹仿的艺术,而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的区分则在于模仿的不同。而摹仿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分别是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按照事物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摹仿以及按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摹仿。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第三种摹仿形式是最好的,更加具有真实性。因此,亚里士多德教导学生,诗人应该先按“或然律组织情节”。并且,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之所以为诗人,不是因为他使用韵文写作,而是因为他是情节的创作者。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还着重讨论了悲剧。他认为悲剧是对一种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在剧的各部分分别使用各种令人愉悦的优美语言;它不以叙述方式、而以人物的动作表现摹仿对象;它通过事变引起怜悯与恐惧,来达到这种情感净化的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各种艺术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人和现实生活。作为一种求知活动,艺术表达的情感属于人皆应有的人性,对于社会和人生都有着不同的价值,不仅能够认知社会人生、陶冶审美情操,还能够教化伦理道德。

著作

编辑

在古希腊的所有哲学家中,亚里士多德留下的著作可以说是最多的,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柏拉图。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能够保留并传承至今,却历经坎坷。相传在亚里士多德去世后,他的大量手稿由吕克昂学园的X代继承人特奥夫拉图斯请人带到小亚细亚,被藏在地窖里以防官方征收,130年后才被人发现。公元前40年左右,学园的第十一代继承人安德罗尼可将这些手稿分门别类加以整理编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才有了正式的版本流传。亚里士多德一生潜心治学,著作丰富。据说他的全部著作多达一千多卷,留下来的只有47篇,内容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政治学、逻辑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几乎覆盖了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因此,亚里士多德被视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雅典政制》是一份亚里士多德学生为他收集的学术资料。目前发现的雅典政治一共有两份。X份被称作“柏林草纸”(Berlin Papyrus),现在作为馆藏草纸合辑的第5009号藏于柏林。另一份被称为“伦敦草纸”,全文共计四卷,包含了现存69个段落的全部内容,现在通行版本的《雅典政治》便是来源于这份草纸。

领域

著作

逻辑学

(1a)《范畴篇》—Categoriae

(16a)《解释篇》—On Interpretation

(24a)《前分析篇》—Analytica Priora

(71a)《后分析篇》—Analytica Posteriora

(100b)《论题篇》—Topica

(164a)《辩谬篇》—De Sophisticis Elenchis

物理学和科学著作

(184a)《物理学》—Physica

(268a)《论天》—De Caelo

(314a)《论生成和消失》(也叫《论生灭》)—De Generatione et Corruptione

(338a)《天象论》—Meteorologica

(391a)《论宇宙》—De Mundo*

(402a)《论灵魂》—De Anima

(436a)《自然诸短篇》—Parva Naturalia:《感觉与所感觉到的》—De Sensu et Sensibilibus《论记忆》—De Memoria et Reminiscentia《论睡眠》—De Somno et Vigilia《论梦》—De Insomniis《论睡眠占卜》—De Divinatione per Somnum《论生命长短》—De Longitudine et Brevitate Vitae《论幼年、老年、生命和死亡、和呼吸》—De Juventute et Senectute, De Vita et Morte, De Respiratione

(481a)《论呼吸》—De Spiritu*

(486a)《动物志》—Historia Animalium

(639a)《论动物的部分》—De Partibus Animalium

(698a)《论动物运动》—De Motu Animalium

(704a)《论动物前进》—De Incessu Animalium

(715a)《动物史》—De Generatione Animalium

(791a)《论颜色》—De Coloribus*

(800a)《论听觉》—De audibilibus*

(805a)《论向面》—Physiognomonica*

《论植物》—De Plantis*

(830a)《论非凡听觉》—De mirabilibus auscultationibus*

(847a)《论力学》—Mechanica*

(859a)《论问题》—Problemata

形而上学

(980a)《形而上学》—Metaphysica

伦理学

(1094a)《尼各马可伦理学》—Ethica Nicomachea

(1181a)《大伦理学》—Great Ethics*

(1214a)《欧代米亚伦理学》—Ethica Eudemia

(1249a)《论美德和邪恶》—De Virtutibus et Vitiis Libellus*

(1252a)《政治学》—Politica

(1343a)《经济学》—Oeconomica

动物学

《动物志》《动物之构造》《动物之运动》《动物之行进》《动物之X》

美学

(1354a)《修辞学》—Ars Rhetorica

《亚历山大修辞学》—Rhetorica ad Alexandrum*

(1447a)《诗学》—Ars Poetica

伦理学

《尼各马可伦理学》《欧德谟伦理学》《大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文集》以外的作品

《雅典政制》—Athenaion Politeia

传承与影响

编辑

传承

以亚理士多德为首创立的学派被称为漫步学派,他的学生不倡塞奥弗拉斯特,而且欧德谟斯等人都是漫步学派的哲学家。但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时将吕克昂学院交给塞奥弗拉斯特领导,欧德斯等也离开雅典到别处讲学或建立学校。塞奥弗拉斯特担任学院首领三十多年,他去世后学院由他的学生斯特拉托领导,以后代代相传,直到公元前2世纪,被称为早期漫步学派,这段时期的学术研究基本上是继承塞奥弗拉斯特的传统,所以策勒又将他们称为塞奥弗拉斯特学派,其中最杰出的是斯特拉托。

早期漫步学派的哲学家们在继承亚理士多德的思想时基本上是向两个方向发展的:一个是以塞奥弗拉斯特和斯特拉托为代表被策勒称为“自然主义”的倾向,他们比较重视经验事实,注意研究自然:他们在物理学、心理学(关于灵魂的学说)、植物学以至伦理学方面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作了一些修正补充,为后来西方的科学研究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另一个是以欧德谟斯为代表的可以说是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神学方向,偏向研究最后的神圣的本原;这种思想倾向在漫步学派内部虽然没有多大影响,但是和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哲学是有内在关系的。他的学生也同样有神学和本体论并存的矛盾。

影响

与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有着浓厚的经验因素,他重新恢复了被柏拉图抛弃的自然哲学的地位,并且将柏拉图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称为“分离问题”,对之进行了批判和攻击。在罗马时期,柏拉图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以及原子论唯物主义者伊壁鸠鲁等的学说占据主导地位,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并未受到重视。

中世纪时期,早期经院哲学以柏拉图的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公元6世纪初,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认为亚里士多德哲学有违教义,下令禁止研究。此后,对亚里士多德学说的研究开始向东方转移,先后传到波斯、叙利亚和非洲北部,以亚历山大城为中心,其著作被翻译为叙利亚文流传。公元10世纪以后的阿拉伯哲学家阿威罗伊和阿维森纳等人,开始发现和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其著作又被翻译为阿拉伯文。当时,基督教的经院哲学家们也发现亚里士多德学说可以被利用,因此又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从阿拉伯文转译为拉丁文。12世纪时,十字军东征导致东西方交流频繁,希腊文原本的亚里士多德著作也再次出现。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利用亚里士多德哲学解释教义,证明上帝存在,创立了庞大的经院哲学X。由此,亚里士多德哲学不再被视为异端,一变成为官方哲学。文艺复兴时期,摆脱被经院哲学歪曲解释过的亚里士多德的权威的束缚成为当时的一个重要任务,亚里士多德的一些错误结论在近代科学的发展下被X。尽管如此,亚里士多德在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史上做出的巨大贡献仍然获得了认可,近代经验派和理性派的欧洲哲学家们都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汲取了有益的资源。黑格尔称赞说:“亚里士多德深入到了现实宇宙的整个范围和各个方面,并把它们的森罗万象隶属于概念之下;大部分哲学科学的划分和产生,都应当归功于他。”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人类的思想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系统地阐述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存在的本源和目的,对世界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其形而上学思想后来更在物理、化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亚里士多德最早从X上区分了伦理学和政治学,指出了二者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从而使得政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伦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指明了人类的目的在于过有意义的生活,强调人应该通过自我完善和德性的实现来获得幸福,为人类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基础,也对现代伦理学和道德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城邦理论、政体理论和法治理论等方面的探讨对现代社会的政治理论影响深远,对于现代X制度的运作有着重要启示。在逻辑学方面,作为逻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于三段论和中心词理论的探讨奠定了后世逻辑学的基础。并且,亚里士多德对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也为现X命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0 世纪后半叶英美伦理学界兴起了一股德性伦理学X,德性伦理学主要批评以康德主义和功利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规则伦理学,标榜古代德性伦理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复兴,关注点从行为的正当性规则转向 人如X共同体中实现美好的生活,同时德国哲学界以阿伦特和伽达默尔为代表受海德格尔启发,也致力于复兴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

在西方X哲学家中,亚里士多德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来的,早在17世纪明朝末年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将西方的科学和哲学思想介绍到中国来时,由李之藻和传教士傅泛际合译的《寰有诠》是译述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思想的,《名理探》是译述他的逻辑思想的。但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不能为中国人接受,长期湮没,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有向达译的《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节译本,50年X始陆续出版了方书春译的《范畴篇》和《解释篇》,日知、力野译的《雅典政制》,罗念生译的《诗学》和《修辞学》(节译),张明译的《物理学》,李匡武译的《工具论》(节译)和吴寿彭译的《形而上学》《政治学》《动物志》和《动物四篇》(即《动物之构造》《动物之运动》《动物之行进》和《动物之X》)。吴寿彭的译文特别是动物学著作的译文中作了许多注释,有助于读者。值得欣幸的是从1990年开始由苗力田主编的中文译本《亚里士多德X》10卷本陆续出版,这是中国X部西方X哲学家的X的翻译,其中《形而上学》和《尼各马科伦理学》是由苗力由自已翻译的。它对中国亚里士多德思想的传播和研究将起重大的推进作用。

亚里士多德

托马斯·阿奎那

亚里士多德

黑格尔

后世评价

编辑

黑格尔(G. W. F. Hegel)评价亚里士多德说:“我们不必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去寻找一个哲学系统。亚里士多德详述了全部人类概念,把它们加以思考;他的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在整体的某些特殊部分中,亚里士多德很少以演绎和推论迈步前进;相反地他却显出是从经验着手,他论证,但却是关于经验的。他的方式常是习见的方式,但有一点却是他所独具的,就是当他在这样做的时候,他是始X为深刻地思辨的。”

詹姆斯·乔伊斯认为亚里士多德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卡尔·X认为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称他为“伟大的思想家”“天才”和“伟大的学者”。

亚里士多德

詹姆斯·乔伊斯

亚里士多德

卡尔·X

争议

编辑

在近代早期,英国的威廉·哈维和意大利的伽利略·伽利莱等科学家开始对亚里士多德和其他古典时代思想家(如盖伦)进行批评,建立了某种程度上基于观察和实验的新理论。哈维展示了血液的循环,确立了心脏的功能是泵,而不是像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那样是灵魂的所在地和身体热量的控制者。伽利略用更可疑的论证来取代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提出无论物体的重量如何,物体都以相同的速度下落。

在20世纪,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受到广泛批评。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认为:“几乎每一个严肃的思想进步都必须从对亚里士多德学说的攻击开始。”罗素称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令人厌恶”,并称他的逻辑“像托勒密天文学一样X过时”。罗素说,这些错误使得人们很难对亚里士多德进行公正的历史评判,直到人们意识到他比他的所有前任都取得了多大的进步。

亚里士多德

罗素

名言章句

编辑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教育应由法律规定,并且应是国家的事务。

人类自然是趋向城邦生活的动。

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风格的基础。

节制就是要在快乐方面采取中道,不要放纵。

贫穷和疾病是不应惧怕的,因为它们并非来自恶,也不是由于人自已。即使对它们不害怕也不能说是勇敢的人,一个在战场上表现怯儒的人在金钱上可以很概,并不害怕财产损失。

友爱是生活必需的品德,无论富人和穷人、有权的和无权的、老年人和青年人都需要朋友,连同种的鸟兽也要相互友爱。接着便指出:友爱将城邦联结在一起,立法者重视友爱更甚于正义,因为友爱可以加强团结,消除仇恨和斗争。真正做了朋友便无须再讲正义,而对正义的人却还需要加上友爱,真正的正义应该具有友爱的性质。

后世X

编辑

亚里士多德公园

亚里士多德公园位于海拔约500米的斯塔吉拉历史村。值得一游的是其有趣的乐器和耶里索斯海湾的美景。公园早在1956年就已经存在,这个美妙的位置被选为由雕塑家尼古拉斯制作的亚里士多德雕像,以X出生在古代斯塔吉拉的伟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墓地

希腊考古学家希马德斯(Konstantinos Sismanidis)表示他已经“基本确定”在希腊斯塔吉拉(Stagira)出土的有2400年历史的穹形拱顶建筑,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葬身之地。

艺术作品

装饰梵蒂冈使徒宫的拉斐尔壁画《雅典学院》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象是图像的中心,两人一上一下的手势,表达了双方在思想上的分歧。

亚里士多德

《雅典学院》里的亚里士多德

伦勃朗的《亚里士多德对着荷马半身像沉思》也是一部X作品,展示了早年知识渊博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盲人荷马。

亚里士多德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亚里士多德对着荷马半身像沉思》

X学校

希腊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Aristotle 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是希腊最大的大学。它以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而命名,校园占地面积23.0万平方米,接近的塞萨洛尼基市中心。

景观命名

南极洲的亚里士多德山脉以亚里士多德的名字命名。他是X个在他的《气象学》一书中推测出南部高纬度地区存在一块大陆并将其称为南极洲的人。

亚里士多德环形山(英语:Aristoteles crater)是位于月球正面冷海南侧边沿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

学术活动

2016年是亚里士多德诞辰2400X,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这一年确定为“亚里士多德X年”。在这一年里,世界各地组织了一系列X亚里士多德的活动和会议。在所有这些活动中,在亚里士多德的故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学——希腊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Aristotle 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于2016年5月23日至28日举办的X亚里士多德诞辰2400X的国际大会(Aristotle 2400 Years: World Congress)堪称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会议。本次大会有来自世界各地四十多个国家的两百余名学者参加,与会代表从文本问题、方法论、逻辑学、自然哲学、形而上学、行动哲学、后世传承、当代影响等视角全方位地探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及其对后世和当代哲学、科学、社会的价值。

影视作品

编辑

Allan Chapman于2004年拍摄的纪录片Aristotle。

Paul Pissanos于2007年拍摄的纪录片From Aristotle to Hawking。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 1161.

[2]朱芮瑶.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理论研究[J]. 文化学刊, 2023,No.147(01): 112-115.

[3]张舒奕. 一种对亚里士多德功能论证的重构与辩护[J]. 理论观察, 2022,No.193(09): 65-73.

[4]关注|右右右左右右右……我们不一样!但那又怎样!.今日头条. [2023-12-29].

[5](德)彼得·斯洛特戴克(Peter Sloterdijk). 哲学气质 从柏拉图到福柯[M]. 2018: 25.

[6]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10.

[7]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11.

[8]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12.

[9]X. 西方哲学十五讲[M]. 北京, 2004: 92.

[10]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13.

[11]靳希平. 亚里士多德传[M].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4.

[12]湖南农业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湖南农业大学. [2023-12-29].

[13]《国外教育名家成长经历》. 2009-01: 19.

[14]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16.

[15]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17.

[16]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17.

[17]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18.

[18]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19.

[19]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19.

[20]X著. 策划理论及案例分析[M].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08: 25.

[21]榜样的力量之物理风云 对世界影响巨大的100位物理学家 上. 2022.06: 33.

[22]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20.

[23]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23.

[24]《策划理论及案例分析》[X著. 策划理论及案例分析[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08.]. 2017-08: 25.

[25]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23.

[26]X. 西方哲学十五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93.

[27]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23.

[28]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25.

[29]【历史X英】| “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湖科大人文. [2024-01-17].

[30]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54.

[31]X. 西方哲学十五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96.

[32]X江. 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知识观及其学科分类思想[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45(03): 27-32.

[33]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99.

[34]程海东. 重读先哲:亚里士多德[M]. 长春: 长春出版社, 2013: 119.

[35]杨爱X. 试论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思想[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 (05): 24-26. DOI:10.13698/j.cnki.cn36-1037/c.2003.05.007.

[36]黄伟力. 论亚里士多德对归纳逻辑的研究[J]. 学术界, 1990, (06): 37-42.

[37]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325.

[38]X. 西方哲学十五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98.

[39]苗力田. 古希腊哲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424.

[40]X. 西方哲学十五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01.

[41]X. 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定义:一个存在的解释[J]. 世界哲学, 2011, (02): 155-200.

[42]刘岗. 论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观[D]. 复旦大学, 2010

[43]杜红.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哲学思想研究[D]. 重庆大学, 2011

[44]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523.

[45]X. 西方哲学十五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05-106.

[46]X. 方哲学十五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10.

[47]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769.

[48]亚里士多德著, 苗力田译. 尼各马可伦理学[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27-28.

[49]亚里士多德著, 苗力田译. 尼各马可伦理学[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15.

[50]徐大同, X理. 西方政治思想史(X卷)[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260.

[51]徐大同. 西方政治思想史[M]. 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2: 39.

[52]亚里士多德著, 吴寿彭译. 政治学[M]. 北京, 2010: 7.

[53]王海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理论贡献[J]. X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6, 39(05): 112-115.

[54]冯X. 论亚里士多德城邦治理思想[D]. 湖北大学, 2021. DOI:10.27130/d.cnki.ghubu.2021.000104.

[55]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962.

[56]亚里士多德. 论灵魂.转引自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M]. 1997: 339.

[57]戴本博. 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浅论[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01): 65-71. DOI:10.14182/j.cnki.j.anu.1987.01.011.

[58]汪子嵩. 西方三大师: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M]. 北京, 2016: 36.

[59]亚里士多德著, 陈中梅译. 诗学[M]. 北京, 1996: 29.

[60]亚里士多德著, 陈中梅译. 诗学[M]. 北京, 1996: 213.

[61]姚介厚. 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1, (05): 15-28+109.

[62]程海东. 重读先哲:亚里士多德[M]. 长春: 长春出版社, 2013: 135.

[63][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著 , 日知 译 , 力野 译. 雅典政制[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01: 4.

[64]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28-29.

[65]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1032.

[66]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1038.

[67]X. 西方哲学十五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91.

[68]程海东. 重读先哲:亚里士多德[M]. 长春: 长春出版社, 2013: 150-151.

[69][德]黑格尔著, 贺麟, 王太庆译.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M]. 北京, 1983: 270.

[70]邵华. 当代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复兴[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5(06): 145-151.

[71]姚大志. 亚里士多德还是尼采?——麦金太尔对现代道德哲学的批判[J]. 学习与探索, 2003, (03): 19-22.

[72]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48.

[73][德]黑格尔著, 贺麟, 王太庆译.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M]. 北京: X印书馆, 1983: 282.

[74](英)乔纳森·巴恩斯著, 史正永, 韩守利译. 牛津通识读本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13.05: 288.

[75](英)乔纳森·巴恩斯著, 史正永, 韩守利译. 牛津通识读本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13.05: 288.

[76]Galileo Galilei.斯坦福哲学词典. [2023-06-04].

[77]Commentators on Aristotle.斯坦福哲学词典. [2023-06-04].

[78]张井梅著. 亚里士多德[M]. 2017: 024.

[79]冯克诚主编. 古希腊罗马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 上[M]. 北京: 人民X出版社, 2011: 286.

[80]: 刘文泰著. 古希腊城邦政制[M]. 长春, 2005: 112.

[81]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文艺理论教研室编. 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 下[M].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2: 884.

[82]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811.

[83]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806.

[84]汪子崇, 范明生, 陈村富, 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829.

[85]WorthtovisittheAristotle'sPark(Stagira).Halkidiki Greece. [2023-05-13].

[86]希腊考古学家称发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陵墓.新华网. [2023-05-13].

[87]希腊考古人员称已找到亚里士多德墓 骨灰放在铜瓮中.凤凰网文化. [2023-05-13].

[88]《美术大观》编辑部编. 中国美术教育学术论丛 造型艺术卷 14 = The Chinese fine arts education academic symposium Modeling art[M]. 2016.10: 193-194.

[89]《亚里士多德对着荷马半身像沉思》:一幅“独一无二”的伦勃朗画作.光明网. [2023-05-13].

[90]希腊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Aristotle 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 [2023-05-13].

[91]About: Aristotle Mountains.dbpedia. [2023-05-13].

[92]谢芾编. 有趣的科学 仰望月球[M]. 2011: 48.

[93]CPF : World congress " Aristotle 2400 years".hypotheses.org. [2023-05-13].

[94]X亚里士多德诞辰2400X大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2023-05-13].

[95]Aristotle.IMDb. [2023-05-13].

[96]From Aristotle to Hawking (2007).豆瓣电影. [2023-05-13].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636/

(71)
词条目录
  1. 人物生平
  2. 家庭和少年时期
  3. 柏拉图学院时期
  4. 漫游时期
  5. 吕克昂学院时期
  6. 晚年时期
  7. 哲学思想
  8. 逻辑学
  9. 自然哲学
  10. 基本原理
  11. 运动论
  12. 时空观
  13. 形而上学
  14. 实践哲学
  15. 伦理学
  16. 政治学
  17. 美学
  18. 著作
  19. 传承与影响
  20. 传承
  21. 影响
  22. 后世评价
  23. 争议
  24. 名言章句
  25. 后世纪念
  26. 亚里士多德公园
  27. 亚里士多德墓地
  28. 艺术作品
  29. 纪念学校
  30. 景观命名
  31. 学术活动
  32. 影视作品
  33.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