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分型
- ▪ X癌根据病理分型
- 2 病因
- 3 流行病学
- 4 病理生理学
- ▪ 病理分型
- ▪ 非X性癌
- ▪ 早期X性癌
- ▪ X性特殊型癌
- ▪ X性非特殊型癌
- ▪ 转移途径
- ▪ 局部扩展
- ▪ 淋巴转移
- ▪ 远处转移
- ▪ 血运转移
- 5 临床表现
- ▪ X肿块
- ▪ 早期
- ▪ 晚期
- ▪ X溢液
- ▪ X局限X体增厚
- ▪ X皮肤改变
- ▪ X疼痛
- ▪ X改变
- ▪ 腋窝淋巴结肿大
- 6 检查诊断
- ▪ 诊断原则
- ▪ 检查项目
- ▪ 体格检查
- ▪ 实验室检查
- ▪ 影像学检查
- ▪ 病理学检查
- ▪ 分期
- 7 鉴别诊断
- ▪ X增生
- ▪ X结核
- ▪ X纤维腺瘤
- 8 治疗
- ▪ 治疗原则
- ▪ 手术治疗
- ▪ 手术目的
- ▪ 手术禁忌
- ▪ 手术方式
- ▪ X重建手术
- ▪ 放射治疗
- ▪ 新辅助治疗
- ▪ 优点
- ▪ 化学药物治疗
- ▪ 内分泌治疗
- ▪ 免疫治疗
- ▪ 雌激素受体调变剂
- ▪ 芳香化酶抑制剂
- ▪ 孕酮类
- ▪ X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
- ▪ 雄激素
- ▪ 靶向治疗
- 9 随访
- 10 预防
- 11 预后
- ▪ X侵犯范围
- ▪ X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
- ▪ 雌激素、孕激素受体与预后
- 12 历史
- 13 公共卫生
- 14 参考资料
X癌(breast cancer)是发生于X导管上皮或腺小叶的恶性X。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X之一。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内分泌因素、肥胖、遗传因素、射线照射及乳汁因子有关。该病高发年龄为40~6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X肿块、X溢液、X皮肤改变、X糜烂、X回缩等症状。病史、体格检查以及X超声、XX线检查或磁共振(MRI)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确诊需要通过组织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射、化学药物、内分泌、靶向治疗等治疗措施。
分型
编辑X癌根据病理分型
-
非X性癌:此型属早期。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
-
早期X性癌:包括导管癌早期X、小叶癌早期X。
-
X性特殊型癌:包括X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X、小管癌、X腺癌、顶泌汗腺癌等。
-
X性非特殊型癌:是X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包括X性小叶癌、X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单纯癌、腺癌等。
-
其他罕见型癌:有分泌型(幼年性)癌、富脂质癌(分泌脂质癌)、纤维腺瘤癌变、神经内分泌癌、化生性癌、X状瘤癌变等。
-
特殊型癌:有炎性X癌、副X癌、男性X癌。
病因
编辑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内分泌因素、肥胖、遗传因素、射线照射及乳汁因子有关。
-
内分泌因素:雌激素中的雌醇与雌二醇与X癌发病密切相关,孕酮可XX生长,同时也可以抑制垂体X,催乳素在X癌发病过程中有促进作用。
-
饮食与肥胖:影响组织内脂溶性雌激素浓度,流行病学研究脂肪的摄取与X癌的死亡率之间有明显关系,尤其在X后的妇女。
-
遗传因素:直系家族中有X前X癌患者,其姐妹及女儿发生X癌的机会较没有家族史的人X高3~8倍。
-
射线照射及乳汁因子:与X癌发病率也相关。
-
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与X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流行病学
编辑X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X,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X的7%~10%,X期前后女性发病率较高,1%~2%的X癌患者是男性。
X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欧美国家高于亚非拉国家。52.9%的新发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成为严重的疾病负担。
20X,全球有230万名妇女被诊断患有X癌,有68.5万人死亡。截至20X底,在过去五年里,有共780万名在世妇女被振幅按患有X癌,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在全球范围内,女性因X癌而损失的残疾调整生命年数比任何其他类型的癌症都多。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妇女在青春期之后的任何年龄都会发生X癌,但在晚年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20X中国X癌新发病例41.6万例,死亡病例约11.7万例。在每年新发X癌患者中,约3%~10%的患者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约有30%可发展为晚期X癌,晚期X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3年。
病理生理学
编辑病理分型
非X性癌
-
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
-
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
早期X性癌
-
导管癌早期X:导管内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生芽,向间质X。
-
小叶癌早期X:癌细胞突破末梢腺管或腺泡壁基底膜,开始向小叶间质X,但仍局限于小叶内。
X性特殊型癌
-
X状癌:癌实质主要呈X状结构,其X往往出现于X增生的基底部。
-
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X:癌细胞密集成片、间质少、癌边界清楚,癌巢周围有厚层淋巴细胞X。
-
小管癌(高分化腺癌):细胞呈立方或柱状,形成比较规则的单层腺管,X于基质中,引起纤维组织反应。
-
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不一的片状或小梁,中有圆形腺腔。
-
X腺癌:上皮X成分占半量以上,X大部分在细胞外,偶在细胞内,呈印戒样细胞。
-
顶泌汗腺癌:癌细胞大,呈柱状,可形成小巢、腺泡或X头状。主、间质常明显分离。
-
鳞状细胞癌:可见细胞间桥、角化。
-
X湿疹样X癌:起源于X的大导管,癌细胞呈泡状,在X或X表皮内X,大多伴有导管癌。
X性非特殊型癌
-
X性小叶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X,易发生双侧癌。
-
X性导管癌:导管癌明显向实质X。
-
硬癌:癌细胞排列成细条索,很少形成腺样结构,纤维间质成分占2/3以上,致密。
-
单纯癌:介于硬癌与髓样癌之间,癌实质与纤维间质的比例近似。癌细胞形状呈规则条索或小梁,有腺样结构。
-
髓样癌:癌细胞排列呈片状或巢状,密集,纤维间质成分少于1/3,无大量淋巴细胞X。
-
腺癌:癌实质中,腺管状结构占半数以上。
转移途径
局部扩展
癌细胞沿导管或筋膜间隙蔓延,继而侵及Cooper韧带和皮肤。
淋巴转移
-
X大部分淋巴液流至腋窝淋巴结,部分X上部淋巴液可直接流向锁骨下淋巴结。此转移途径最多见,也是X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最常见于腋窝的原因。
-
部分X内侧的淋巴液通过肋间淋巴管流向胸骨旁淋巴结。
-
两侧X间皮下有交通淋巴管。
-
X深部淋巴网可沿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通向肝。
远处转移
是X癌的主要死因,常见转移部位为肺、骨、肝和脑。
血运转移
早期X癌已有血运转移,癌细胞可直接侵入血液循环而致远处转移,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肺、骨、肝。
临床表现
编辑X肿块
早期
表现为患侧X出现无痛性、单发小肿块,患者常在无意中发现。
肿块可位于X任意部位,以外上象限多见。肿块边界欠清,有的可呈扁平状,表面不光滑,有结节感,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很清楚,在X内不易被推动。
晚期
肿块固定:癌肿侵入胸筋膜和胸肌时,固定于胸壁不易推动。
卫星结节、铠甲胸:癌细胞侵犯大片X皮肤时,可出现多个坚硬小结节或条索,呈卫星样围绕原发病灶。若结节彼此融合,弥漫成片,可延伸至背部和对侧胸壁,致胸壁紧缩呈铠甲状,患者呼吸受限。
皮肤破溃:癌肿处皮肤可溃破而形成溃疡,常有恶臭,易X。
X溢液
非X期从X流X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X溢液。5%~10%的X癌患者以X溢液为首发症状,溢液常为单管性,性状可以多种多样,如血性、浆液性或无色透明水样。
X局限X体增厚
X局限X体增厚是临床甚为常见但容易被忽略的体征,多诊断为X增生,但在一些增厚的腺体中有隐藏着癌细胞的可能性。
X皮肤改变
皮肤粘连:当X较小时,可引起极轻微的皮肤粘连,不易察觉。当X较小时,可引起极轻微的皮肤粘连,不易察觉。若X累及X悬韧带(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致X表面皮肤凹陷,出现“酒窝征”。
皮肤浅表静脉曲张:X癌较少见。
皮肤红肿:主要见于炎性X癌,表现为患侧X皮肤发红、水肿、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等,类似急性炎症,无明显肿块。病变开始比较局限,短期内即扩展到X大部分皮肤,常可累及对侧X。
皮肤水肿: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可出现X水肿,X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皮肤溃疡:晚期X癌直接侵犯皮肤的典型临床表现。癌肿处皮肤可溃破而形成溃疡,常有恶臭、易X。
皮肤卫星结节:X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X到皮内并生长,形成皮肤卫星结节。
X疼痛
不是X癌常见的症状,X后妇女X疼痛伴有腺体增厚者,X癌发生率较高,晚期X癌可因X直接侵犯神经发生疼痛。
X改变
X糜烂:湿疹样X癌(X佩吉特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常伴局部皮肤X,约2/3患者可伴有X或X其他部位的肿块。X和X皮肤发红、糜烂,进而形成溃疡;有时覆盖黄褐色鳞屑样痂皮,病变皮肤较硬,部分患者于X区可扪及肿块。随着病变的进展,X可因此整个消失。
X回缩:X位于或接近深部,可引起X回缩。X距X较远,X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可引起X回缩或抬高。
腋窝淋巴结肿大
隐匿性X癌X体检摸不到肿块,常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X转移的淋巴结。
检查诊断
编辑诊断原则
病史、体格检查以及X超声、XX线检查或磁共振(MRI)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确诊X癌,要通过组织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
X是浅表的器官,易于检查,检查时置患者于坐位或卧位,应脱去上衣,以便作双侧比较。XX前X组织X,因而最好在XXX行检查,此时雌激素对X的影响最小,X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容易发现病变。先检查健侧,后查患侧。
-
视诊:注意双侧X是否对称,外形有否异常。X有无牵拉、凹陷,有无脱屑、糜烂及湿疹样改变。皮肤有无红肿、橘皮样水肿、酒窝征及静脉扩张等。
-
触诊:检查时五指并拢用手指掌面及手掌前半部分平放于X上触摸,查左侧时用右手,右侧用左手,检查动作要轻柔,以防挤压而引起癌细胞的播散。检查时应逆时针由内上开始依次内下、外下、外上、X区有顺序地触诊,再检查X部有无异常以及有无液体排出,最后检查腋窝、锁骨下、锁骨上区有无肿大淋巴结。
实验室检查
生化检查:早期无特异性血生化改变,晚期累及其他脏器时,可出现相应的生化指标的变化。如多发骨转移时,可出现碱性磷酸酶升高。
X标志物检测:CA15-3、CEA是X癌中应用价值较高的X标志物,主要用于转移性X癌患者的病程监测。CA15-3和CEA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检测X复发和转移的敏感度。
影像学检查
XX线检查:适用于观察软组织的结构。恶性X图像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分叶和毛刺状阴影,密度较正常腺体高。30%恶X灶表现为成堆的细沙粒样小钙化点,X下方肿块如引起X内陷可表现为漏斗征。XX线检查可用于X癌的筛查,发现早期病变。
X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X各层次软组织结构及肿块的形态和质地。无损伤性可以反复应用,对X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检查较有价值,超声检查对X癌诊断的正确率达到87%。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对X直径在1cm以下的包块鉴别能力较差。
XCT及磁共振(MRI)检查:更能明确X内部结构、腋下及纵隔内有无肿大淋巴结。X磁共振(MRI)检查的优势在于敏感度高,能显示多病灶,多中心或双侧X癌病灶,并能同时显示X与胸壁的关系,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能明确X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对于鉴别复发和放射性纤维化,PET-CT较其他常规影像检查具有优势。
骨显像:用于评估X癌是否有骨转移。
病理学检查
是X癌X肯定的诊断依据。
针吸细胞学检查:该法简便快速,阳性率较高,80%~90%,可用于防癌普查,对直径小于1cm的肿块检查成功率较小。细胞学检查不能确定组织学类型,对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空芯针穿刺活检:术前为了解X的性质及其生物学特性,可以应用空芯针穿刺获得X组织做检查。
切除活检:是最可靠的方法,做活检时应将肿块完整切除,如证实为恶性,应根据检查情况进行辅助治疗及实行根治性手术。
分期
分期方法很多,现多采用国际抗癌协会建议的T(原发癌瘤)、N(区域淋巴结)、M(远处转移)分期法。
T0:原发癌瘤未查出。
Tis:原位癌(非X性癌及未查到肿块的X湿疹样X癌)。
T1:癌瘤长径≤2cm。
T2:癌瘤长径﹥2cm,≤5cm。
T3:癌瘤长径﹥5cm。
T4:癌瘤大小不计,但侵及皮肤或胸壁(肋骨、肋间肌、前锯肌),炎性X癌亦属之。
N0: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N1: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尚可推动。
N2: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彼此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
N3: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有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根据以上情况进行组合,可把X癌分为以下各期:
0 期:TisN0M0
I期:T1N0M0
Ⅱ期:T0-1N1M0,T2N0-1M0,T3N0M0
Ⅲ期:T0-2N2M0,T3N1-2M0,T4任何NM0,任何TN3M0
Ⅳ期:包括M1的任何TN
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X癌是异质性疾病,存在不同的分子亚型,且分子分型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国际上采用4种标志物(ER、PR、HER2和Ki-67)进行X癌分子分型。
鉴别诊断
编辑X增生
不同点:X增生特点是X胀痛,肿块大小与质地可随X周期变化,肿块多为双侧。而X癌肿块主要为单发肿块,偶见单侧多发肿块及原发性双侧X癌。约80%的患者首先表现为X无痛性肿块,晚期X癌可因X直接侵犯神经发生疼痛。
X结核
不同点:X结核多为中青年妇女;多数有结核病史,或有其他部位的结核;肿块时大时小,对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涂片可见有结核杆菌;而X癌高发年龄为40~60岁,肿块主要为单发肿块,偶见单侧多发肿块及原发性双侧X癌。
X纤维腺瘤
不同点:X纤维腺瘤常见于20~25岁青年女性,X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坚韧,边界清楚,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大;而X癌高发年龄为40~60岁,肿块边界欠清,有的可呈扁平状,表面不光滑,有结节感,质地较硬。肿块较小时,活动度较大,但这种活动是肿块与其周围组织一起活动。
治疗
编辑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为主,根据临床病期、X部位、X癌治疗方法的选择,比如Ⅰ、ⅡA期,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前常用辅助化疗、内分泌、放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措施。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
控制局部及区域淋巴结,以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了解原发病灶的病例类型、分化程度、激素受体、淋巴结转移及其转移部位和程度等,以及X的生物学特性检测,以帮助选用手术后综合治疗方案。
手术禁忌
-
全身情况差、主要脏器有严重疾病、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属手术禁忌。
-
X及其周围有广泛皮肤水肿,其范围超过X面积的一半以上。
-
肿块与胸壁固定。
-
腋下淋巴结显著肿大且已与深部组织紧密粘连。
-
患侧上肢水肿或有明显肩部酸痛。
-
X及其周围皮肤有卫星结节。
-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
炎性X癌。
-
已有远处转移。
手术方式
-
保留X的X癌切除术:适合于临床Ⅰ期、Ⅱ期,尤其X小于3~4cm,与XX不明显粘连,可完整切除并且切缘阴性,患者有保乳意愿并且实施保乳手术后有较好外形的患者。无法获得切缘阴性者禁忌施行该手术。原发灶切除范围应包括X、X周围1~2cm的组织。确保标本的边缘无X细胞X。
-
X癌改良根治术:特点是保留胸肌,使术后有较好外形,术时尽量剥离腋窝及胸肌淋巴结。有两种术式,一是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二是保留胸大、小肌。根据大量病例观察,认为Ⅰ、Ⅱ期X癌应用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且该术式保留了胸肌,术后外观效果较好,是常用的手术方式。
-
X癌根治术和X癌扩大根治术:是最早期应用的手术方式,一般可在全身X或高位硬膜外X下进行。多采用横切口,皮肤切除范围应在X外4~5cm。X癌根治术应包括整个X、胸大肌、胸小肌、腋窝Ⅰ、Ⅱ、Ⅲ组淋巴结的整块切除。扩大根治术还需同时切除胸廓内动、静脉及其周围的淋巴结(即胸骨旁淋巴结)。此两种术式现已较少使用。
-
单纯X切除:仅切除X组织、X、部分皮肤和胸大肌筋膜。术后用放射线照射锁骨上、腋部及内乳区淋巴结,此方法适用于非X性癌、微小癌、湿疹样癌限于X者,也可用于年老体弱不适合根治手术或因X较大或有溃破、X时配合放射治疗。
-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及腋淋巴结清扫术:对临床腋淋巴结阳性的X癌患者常规行腋淋巴结清扫术,范围包括Ⅰ、Ⅱ组腋淋巴结。对临床腋淋巴结阴性的X癌患者,可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前哨淋巴结是指接受X癌病灶引流的X站淋巴结,可采用示踪剂显示后切除活检。根据前哨淋巴结的病理结果判断腋淋巴结是否有X转移,对前哨淋巴结阴性的X癌患者可不常规作腋淋巴结清扫。
X重建手术
部分不能接受保乳手术但对外形有追求的患者,越来越多的接受了X重建手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提高后续的生活质量。X重建手术,按手术的时机主要分为即刻重建和延期重建。
即刻X重建,指在切除XX的同时进行X整形,其优点包括:切除和重建一次完成,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患者不会存在失去X的心理痛苦;再造X外形更好;不推迟后续辅助治疗的时间,也不会增加局部复发的风险。通常适合于保留皮肤的X切除患者,留下了足够的X皮肤以供即时重建时使用,这些自体的皮肤具有最自然的外观和X。
延期X重建,指在XX切除后,完成辅助治疗后再进行重建手术。目前常用的几种重建技术,包括自体组织重建(背阔肌肌皮瓣X重建、带蒂/游离腹直肌皮瓣X重建),假体重建(扩张器置换假体)以及X重建技术等。
放射治疗
是X癌局部治疗的手段之一。
术后放疗:在保留X的X癌手术后,放射治疗是一重要组成部分,应于肿块局部广泛切除后给予适当剂量放射治疗。单纯X切除术后可根据病人年龄、疾病分期分类等情况,决定是否应用放疗。
术前放疗:术前放疗可使局部X缩小,水肿消退,提高手术切除率。还可降低癌细胞的活力,减少术后局部复发及血道播散,提高生存率。主要用于Ⅲ期病例或病灶较大、有皮肤水肿、经新辅助化疗后效果不明显的患者。
X复发的放射治疗:对手术野内复发结节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常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局限性骨转移病灶应用放射治疗的效果也较好,可以减轻疼痛。
新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手术前进行全身药物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甲氨蝶呤、多柔比星、紫衫类、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等。治疗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局部X和全身情况,对制订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优点
X机制角度:使X远处微小转移病灶获得更早和更有效的治疗;防止因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减少和耐药细胞数目增加所导致的术后X迅速发展和转移。
临床角度:使X癌的原发病灶及区域淋巴结降期,使原先不能手术的X通过新辅助治疗后可以进行根治术;使原先不能保乳的患者,可以接受保留X手术;使原先需要腋窝清扫的患者腋窝降期后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监测X对治疗方案的敏感性,为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
科研角度,提供一个研究平台,加速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确立预测疗效的指标、药代动力学的预测指标,以及残留X或耐药X的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新的联合治疗的疗效,可快速地评估新药疗效,加快抗X新药的开发。
化学药物治疗
X癌是实体瘤中应用化疗最有效的X之一,化疗在整个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手术尽量去除了X负荷,残存的X细胞易被化学抗癌药物杀灭。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甲氨蝶呤、多柔比星、紫衫类、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等。
对X分化差、分期晚的病例常用蒽环类联合紫杉类联合化疗方案,如EC(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多西他赛或紫杉醇)方案等。
对于X分化较好、分期较早的病例可考虑基于紫杉类的方案如 TC 方案(多西他赛或紫杉醇、环磷酰胺)等。另有 CMF 方案(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现已很少使用。
化疗前患者应无明显骨髓抑制及肝功能异常。化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应用阿霉素者要注意心脏毒性。表柔比星的心脏毒性和骨髓抑制作用较阿霉素低,因而其应用更较广泛。其他效果较好的化疗药有长春瑞滨、铂类等。
内分泌治疗
免疫治疗
中南大学钟世安教授团队,联合中青医药(广东)有限公司技术团队从富硒秀珍菇中分离出天然硒多糖Se-POP-3和Se-POP-21,并发现其该两种有效成分具有以下作用:
1.Se-POP-3在体外可降低人胃癌细胞MGC-803和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细胞的生存能力,能诱导癌症细胞凋亡并抑制其迁移,潜在的抗癌机制是Se-POP-3可以破坏癌症细胞中Bax/Bcl-2蛋白的比率并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EMT)。
2.Se-POP-21能强力清除DPPH和羟基X基。细胞实验表明,Se-POP-21可降低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X癌细胞SKOV3、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X癌细胞MCF-7细胞的活力,诱导A549细胞凋亡,抑制A549细胞转移。其潜在机制是Se-POP-21抑制癌细胞的上皮到间质转化。
3.体外细胞实验表明,Se-POP-21能上调CD80/CD86的表达,并通过激活调节NF-κB蛋白,促进RAW264.7细胞分泌NO、ROS、TNF-α、IL-1β和IL-6,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X癌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R)含量高者,称激素依赖性X,这些病例对内分泌治疗有效。而ER含量低者,称激素非依赖性X,这些病例对内分泌治疗反应差。因此,对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例应使用内分泌治疗。
雌激素受体调变剂
内分泌治疗常用的为雌激素受体调变剂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其作用是与雌激素竞争雌激素受体,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长。该药安全有效,副作用有潮热、恶心、呕吐、静脉血栓形成、X干燥或分泌物多、X内膜增厚、肝功能受损、视力模糊等。
芳香化酶抑制剂
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以阻断X后妇X内雌激素的合成,因而主要用于X后患者。常用的为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有非甾体类的阿那曲唑,不良反应不大,常见如恶心等,长期应用可引起骨关节酸痛,骨质疏松。
孕酮类
如甲地孕酮、甲羟孕酮等对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例有一定的疗效,有效率为10%~15%,主要用于X后的妇女,不良反应有X排液、皮疹、水钠潴留等。
X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
其作用为抑制垂体促性激素的释放,因而在X前妇女应用后可起到类似X切除的作用,多数患者应用后可以X,但停用后可以有X恢复。
雄激素
如丙酸睾酮,可用于X前病例,对骨转移有一定的疗效,不良作用常有男性化症状、水钠潴留、高血钙等。女性激素如己烯雌酚等已较少应用,对老年病例,长期应用他莫昔芬失效者可以试用。
靶向治疗
对X有HER2基因高表达者可应用靶向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治疗。可降低X癌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风险,提高无病生存期。
随访
编辑临床体检:最初2年每4~6个月1次,其后3年每6个月1次,5年后每年1次。
X超声:每6个月1次。
XX线检查:每年1次。
胸片或XCT:每年1次。
腹部超声:每6个月1次,3年后改为每年1次。
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以上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行基线骨显像检查,全身骨显像每年1次,5年后可改为每2年1次。
血常规、血液生化、X癌标志物的检测每6个月1次,3年后每年1次。
应用他莫昔芬的患者每年进行1次X检查。
预防
编辑X癌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尚难以提出确切的病因学预防(一级预防)。但重视X癌的早期发现(二级预防),经普查检出病例,将提高X癌患者的生存率。
要选择合理的生育方案,提倡母乳喂养,X后减少脂肪摄入量,有助于预防X癌的发生。
在妇女中提倡自我检查,对高危险人X进行定期筛查,有助于X癌的早期发现。
预后
编辑X侵犯范围
X大小:在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情况下,原发灶越大、局部X越严重,预后越差。
腋淋巴结转移:腋淋巴结无转移时预后好,有转移时预后差。且转移数目越多预后越差。转移位置高,预后差。
远处转移:多于1年左右死亡。
X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
非X性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X性特殊癌:此型一般分化较高,预后尚好。
X性非特殊癌:约80%的X癌为此型。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差。
特殊型X癌的预后较非特殊型好,非特殊型癌中非X性癌比X性癌预后好,分化好的X预后比分化差的好。
有些X恶性程度高,在生长迅速时可出现坏死,X坏死严重说明X的侵袭性强,预后较差。
雌激素、孕激素受体与预后
雌激素、孕激素受体测定不仅可作为选择激素治疗的参考,也可作为估计预后的一个指标,受体阳性患者的预后较阴性者好,两者的预后相差约10%。
历史
编辑1894年,Halsted提出的X癌根治术一直是治疗X癌的标准术式。该术式认为X癌转移乃按照解剖学模式,由原发灶转移至区域淋巴结,以后再发生血运转移。但后来发现随着手术范围的扩大,术后生存率并无明显改善。这一事实促使不少学者采取缩小手术范围来治疗X癌。
1948年Handley在第二肋间内乳淋巴结的活检手术中,证实该淋巴结也是X癌的X站转移途径,从而开展了各种清除内乳淋巴结的扩大根治手术。1970年以后较多采用是改良根治手术。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临床Ⅰ、Ⅱ期X癌应用保留X的手术,缩小了手术范围,术后应用放射治疗。
新辅助治疗起源于20 世纪 70年代,过去主要采用化疗的治疗方式,历史上曾采用过的名称包括术前化疗、初始化疗、诱导化疗等。通过新辅助治疗将不可手术的变为可手术、将不可保乳的变为可保乳患者。
公共卫生
编辑20X1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X癌筛查工作方案》。筛查以农村妇女、城镇低保妇女为重点,为适龄(36~64周岁)妇女提供X癌筛查服务,促进X癌早诊早治,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陈孝平, 汪建平, 赵继宗. 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43-246. (5)
[2]赵玉沛.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普通外科学[M]. 2017: 828-840. (9)
[3]吴肇汉, 秦新裕, 丁强. 实用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377-385. (9)
[4]中国临床X学会(CSCO). X癌诊疗指南2022[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22: 22-24.
[5]富硒秀珍菇在恶性X癌上疗效.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2023-09-21].
[6]C50.ICD-10 Version:2019. [2023-09-04].
[7]李乐之, 路潜. 外科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410-415. (5)
[8]国家X质控中心X癌专家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X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X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晚期X癌规范诊疗指南(2022版)[J]. 中华X杂志杂, 2022, 44(12): 1262-1287. (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X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M]. 2018: 1. (5)
[10]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和X癌筛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卫健委网站. [2023-09-04].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