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地球物理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地球物理学专业,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或工学学士学位。1952年,根据新中国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北京地质学院(现改为中国地质大学)和长春地质学院(现合并到吉林大学)相继成立了地球物理系。从此,一个正规的地球物理教育体系逐渐地建立了起来。1956年,成都地质学院(现改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宣告成立,其勘探地球物理系在1958年开始招生。...

地球物理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地球物理学专业,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或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发展

编辑

1952年,根据新中国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北京地质学院(现改为中国地质大学)和长春地质学院(现合并到吉林大学)相继成立了地球物理系。从此,一个正规的地球物理教育X逐渐地建立了起来。1956年,成都地质学院(现改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宣告成立,其勘探地球物理系在1958年开始招生。上述3所地质学院当时均隶属于地质矿产部,其地球物理学课程设置侧重于地球物理方法在固体矿产、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工程勘探中的应用(应用或勘探地球物理)

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随着固体矿产和碳氢化合物能源勘探任务的增加,国家对应用(勘探)地球物理学人才的需求量也极大地上升了。为了满足国家的需要,当时隶属于不同部委的大约10所大学和学院招收地球物理学或应用地球物理学生,这些学生主要是地球物理专门化的学生。因此,地球物理学毕业生急剧增加。

在X19X、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地球物理学学科门类为理学,专业代码为070801,为地球物理学类专业。

2018年,X高等学校委员会发布了《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地球物理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标准

编辑

培养目标

地球物理学专业在培养目标上,该类专业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掌握地球物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地球物理数据观测、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技术、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和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等各项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相关的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知识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在知识上要求牢固掌握地球物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还应该掌握利用地球物理观测数据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应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具备能够结合其他地学研究结果(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系统本身进行解释的能力,能够在地球物理及相关领域科从事科研、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课程X

编辑

地球物理学专业的课程X属于地球物理学大类本科专业的课程X,包含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个部分。课程的具体名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相应的学时、学分等教学安排,由各高校自主确定,同时设置体现学校、地域或者行业特色的相关选修课程。

其中,通识类知识课程主要包含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计算机与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体育、实践训练等内容;学科基础知识课程包含数学、物理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技术及地球科学领域的基础内容;专业知识课程则主要包括X力学(或连续介质力学)、地球物理场论、X学(或X勘探)、重力学(或重力勘探)、地磁学(或磁法勘探)、地电学(或电法勘探)、岩石物理学等。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授课内容

通识类知识课程

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计算机与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体育、实践训练等

学科基础知识课程

数学、物理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技术及地球科学领域的基础内容

专业知识课程

X力学(或连续介质力学)、地球物理场论、X学(或X勘探)、重力学(或重力勘探)、地磁学(或磁法勘探)、地电学(或电法勘探)、岩石物理学等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实习活动,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完备的实践教学X,主要包括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实验包括普通地质野外教学实践和地球物理实验两部分。普通地质野外教学实践主要是通过对典型的地质现象和自然资源的考察、识别、描述等,训练学生对自然地质现象的认识。地球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掌握地球物理仪器的使用和地球物理场数据的观测、处理与解释。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验主要为空间探测仪器认识实习,通过该课程让学生了解地基和天基空间探测仪器的工作原理、数据处理与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对某些空间物理现象进行观测,使学生对空间环境中的物理现象有初步的了解。

毕业写作

地球物理学专业的毕业写作一般以采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或实际工作的综合训练形式进行,包括文献阅读、资料收集、技术路线或研究方法的设计、野外数据采集或天/地基设备观测、计算程序的编写、数据处理与解释、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等环节的综合训练。通过此环节,使学生接受科学研究或实际地球物理工作的初步训练。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相关的写作需要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结合专业具体情况进行。

发展方向

编辑

深造方向

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可选择在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地质学等领域继续深造学习。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在社会企业单位从事地质勘查、选矿、采矿、科研人员、石油、天然气技术等相关工作,也可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从事国防工程、国家重大工程建设、X预测、地质勘探等工作。

师资队伍

编辑

学校应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师资队伍要求,首先,师生比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X的规定;其次,教师背景和平要求需忠实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积极参与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具有地球物理学或相关学科的教育背景,熟练掌握课程教学内容,能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的内容与特点、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因材施教、注重效果。关心学生成长,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必要的指导。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掌握地球物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课外学术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条件

编辑

专业所在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须达到X公布的指标要求。首先,高校应具备基本的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视听室等各类功能教室,能够满足不同形式的教学;再次,基础课程实验室要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要求,生均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值应不低于5000元或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总额不低于500万元。基础课程实验室要能满足教学要求,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设置若干个实验平台,编制实验教学大纲,并有实验员管理和辅助实验教学工作。

地球物理学专业应能开设重力场、磁场、电磁场、X波场等地球物理场的观测、数据处理和解释方面的实验课程;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具体情况有所侧重。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可以不设立实验室,但应具有一定的空间环境探测实验能力或者地基/天基空间环境观测数据处理的能力;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使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最后,要有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应符合专业基本训练的要求,具有较好的专业实习条件。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在校内外建立实习基地。鼓励高校与科研单位和企业联合,共同指导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

开设院校

编辑

地区

学校

安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北京

北京大学

地球物理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广东

南方科技大学

-

-

广西

桂林理工大学

-

-

黑龙江

东北石油大学

-

-

河北

防灾科技学院

河北地质大学

-

湖北

长江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

中南大学

-

-

江苏

南京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西

东华理工大学

-

-

吉林

吉林大学

-

-

上海

同济大学

-

-

山东

山东科技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陕西

长安大学

-

-

四川

成都理工大学

-

-

云南

云南大学

-

-

重庆

重庆科技学院

-

-

参考资料

地球物理学

开设院校排名(不完全)

注释

编辑

展开[a]

以上课程内容来源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b]

以上信息来自阳光高考,此处仅展示部分院校,数据截至日期为2023年5月12日。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开设院校.阳光高考. [2023-05-09].

[2]地球物理学.中国教育再线. [2023-05-09].

[3]地球物理学本科专业规范.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023-05-30].

[4]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 X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8: 176-182.

[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册). 2022-01-14: 190-196.

[6]专业知识库.阳光高考. [2023-05-09].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718/

(12)
词条目录
  1. 专业发展
  2. 培养标准
  3. 培养目标
  4. 知识要求
  5. 课程体系
  6. 课程设置
  7. 实践教学
  8. 毕业写作
  9. 发展方向
  10. 深造方向
  11. 就业方向
  12. 师资队伍
  13. 教学条件
  14. 开设院校
  15. 注释
  16.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