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民大会党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印度国民大会党(英迪拉·甘地派)(TheIndianNationalCongress〔IndiraGandhi〕):简称国大党(英),通常称国大党。据称有初级党员3000万,积极党员150万。1885年12月在孟买成立,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 印度国民大会党(印地语:भारतीयराष्ट्रीयकांग्रेस,英语:IndianNationalCongress)简称印度国...

印度国民大会党(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简称国大党(英),通常称国大党。据称有初级党员3000万,积极党员150万。1885年12月在孟买成立,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X和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 

简介

编辑

印度国民大会党(印地语:भारतीय राष्ट्रीय कांग्रेस,英语:Indian National Congress)简称印度国大党或国大党。经多次分裂合并,现主要有两派。国大党为印度现存历史最长的政治组织,成立于1885年,也是印度主要政党之一,据称有初级党员3000万、积极党员150万。

1906年国大党年会通过了以提拉克为首的极端派提出的四点纲领:自治、提倡国货、抵制英货和X教育。

1916年两派重新联合。

1918年又发生分裂,温和派脱离该党,建立印度全国X联盟。

1927年12月,国大党通过了尼赫鲁提出的要求英国给印度“完全的X独立”的决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大党反对英国宣布印度参战。

印度国民大会党

圣雄甘地

1945年底~1946年初,国大党在中央立法议会选举中,获得37席中的10席,参加了英国X下的临时X,尼赫鲁出任副总理。

1969~1979年,国大党发生过多次大的分裂,先后出现过以尼贾林加帕为首的国大党(组织派),以英迪拉·甘地为首的国大党(甘地派,又译国大党英迪拉派),以雷迪为首的国大党(正统派,后改称为社会主义派)。

1981年10月,印度选举委员会承认国大党(甘地派)为真正的国大党。

1991年第十次大选中再次获胜,组成少数X。

主要内容

编辑

目标与现状

国大党最初的目标是争取为受良好教育的印度人分享X权利而没有遭到当局的反对,随后由于激进的主张遭到英国殖民当局的反对,国大党开始转向反对英国殖民X、争取印度独立为目标。

印度独立后,国大党长期执政。

印度国民大会党

印度国民大会党主席索尼娅

1969年该党开始分裂,1977年在大选中失败,1978年英迪拉·甘地组建新党。

国大党在印度第13届议会(1999年——2004年)X有109个席位,为议会第二大党;2004年5月印度第14届议会选举,国大党胜利取得执政地位,人民党屈居第二;大选获胜后国大党全国委员会指定现任国大党主席索尼亚·甘地接任印度新总理,2004年5月18日索尼亚·甘地表示放弃新总理一职,国大党元老、前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于5月22日担任新总理。

到2004年国大党人再一次任总理一职为止,自印度1947年独立以来,该党共计7人任印度总理,时间长达33年。

政治主张

国大党(英)主张坚持“X主义、世俗主义、X主义、社会主义”四项原则,强调团结、统一、教派和睦;在坚持“混合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前提下,突出改革和发展;以互不干涉、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其对外关系的指导原则。

建党背景

编辑

19世纪中叶,印度逐渐出现近代工业。铁路的大量兴建,使印度资本主义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除了纺织工业,印度资本家还投资于银行X、钢铁、电、水泥等部门,并且拥有印刷、造纸、榨油等小型企业。

印度的X资产阶级与英国资本家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依赖英国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同时,由于他们大多是由买办商人、高利贷者、X王公和地主转化而来,所以又与农业和X土地占有制有联系。但是,英国殖民X是代表英国资产阶级利益的,他们只是把印度当作原料产地、商品X市场和投资场所,决不希望印度经济得到发展。英国殖民当局对印度X工业采取扼杀政策,对印度工人、农民实行残酷的压迫与掠夺,导致印度工人运动、农X动和X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高涨,引起英国殖民者的极大恐惧。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虽然有很大局限性,但它对于X运动的兴起起到了促进作用。

19世纪后期,印度不断发生工人X、农民X,有力地打击了英国殖民X者。

为了防止革命爆发,英国殖民当局一面X工农运动,一面竭力把已经开展起来的X引导到合法、改良的非暴力轨道上去。英国总督杜富林在同退职的殖民官吏休谟经过一番策划后,由休谟出面,游说印度上层社会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说服他们成立一个改良主义的政党。这时,印度的X主义者也正在酝酿成立X主义政党。经过积极活动,成立改良主义政党一事进展十分顺利。

1885年12月28日,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成立大会在孟买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孟买、旁遮普和其他英属印度各省的代表,他们大多是X资产阶级的上层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富裕阶层和农村地主。休谟也出席了大会。

印度国民大会党

印度国民大会党拥护者

会议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与英国友好的格调。会议主席巴纳吉在开幕词中说:“英国对印度造福无穷,全国都为此对英国表示感激。英国给了我们秩序,给予我们铁路,而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们欧洲教育的无价之宝”。成立大会一共通过了9项决议,其核心是要求X平等和X自治;要求实行政治改革,在参政院中增加民选议员;实行保护关税;谴责X的军费开支等。可见,该党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不是X独立,而是区域自治;它主张采用的手段是改良,而不是革命。这些政治主张反映了当时印度地主和上层资产阶级的要求,体现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重性,表明印度国大党是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党。

历史沿革

编辑

1885年12月在孟买成立,创始人是英籍印度退休文官A.O.休谟。成立最初X内,其政治主张仅限于实行代议制;经济主张也只要求保护工商业和实行固定田赋。

印度国民大会党党旗

20世纪初,国大党内出现以B.G.蒂拉克为代表的主张实行自治的极端派。在他们的影响下,国大党在1906年加尔各答年会上通过“斯瓦拉吉”(自治)、“斯瓦德希”(自产)、抵制英货和实行X教育为内容的斗争纲领。

1907年国大党发生分裂,温和派与英国当局妥协,将极端派排挤出党 。

1916年两派重新联合 。

1918年又发生分裂,温和派脱离该党,建立印度全国X联盟。

圣雄甘地

19X,国大党在党的加尔各答特别会议和那格浦尔年会上通过了M.K.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议案,确立M.K.甘地在国大党内的领导地位。从这时起,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就成为国大党在X解放斗争中的指导思想 ,国大党多次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

1927年,国大党内出现以J.尼赫鲁和S.C.鲍斯为代表的左派。1927年12月 ,国大党在马德拉斯年会上通过了J.尼赫鲁提出的要求英国给印度“完全的X独立”的决议,但还只具有宣言的性质。

1929年国大党拉合尔年会上,在新主席尼赫鲁的主持下,国大党才正式宣称它的目标是实现印度的完全独立。

1937年,国大党在英印省议会的选举中获胜〔见印度X法案(1935)〕。国大党在执政省内,执行扶植本国工商业的经济方针,又成立全国计划委员会准备制定经济计划。这些措施得到印度大资产阶级的拥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大党发起反对英国的文明不服从运动,以后又通过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决议。因此国大党遭到X(见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大战结束后,国大党领导X众性的非暴力的反英斗争。

1942年8月,国大党发起X众性非暴力运动,要求英国退出印度,全部领导人被捕(1945年6月获释)。

1945年底~1946年初,国大党在中央立法议会选举中 ,获得102席中的37席,参加了英国X下的临时X,尼赫鲁出任副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国大党反对英国宣布印度参战 。

执政时期

尼赫鲁

1947年8月,印度获得独立,国大党成为执政党,尼赫鲁出任X总理。此后,国大党除在1977年第六次大选和1989年第九次大选中成为反对党外,一直是印度的执政党 。印度独立后,国大党开始了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独立国家的进程。

1951年实行第1个五年计划。

1955年国大党在阿瓦迪年会上通过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决议,正式以社会主义为党的目标。它在政治上坚持资产阶级议会制,在经济上奉行公私营并举发展“混合经济”的方针,在农村实行废除柴明达尔地主的土地改革,通过土地最高限额法令,并推广“绿色革命”。

1964年布巴内斯瓦尔年会进一步明确要在印度建立一个“X社会主义”社会。

1967年5月党的工作委员会通过有关“X社会主义政策”的决议。

1969年,辛迪加派同甘地派在银行国有化问题上矛盾激化而发生分裂。辛迪加派另组国大党(组织派),领导人是M.德赛。

1977年2月第6届大选前夕,以J.拉姆为首的一小部分国大党人声称不同意I.甘地某些X做法而脱离该党,成立X国大党,不久又加入由国大党(组织派)等 5个反对党派组成的人民党。国大党在1977年大选中遭到惨败,被迫下野,由人民党上台执政。

1978年1月在大选失败、内部矛盾加剧的情况下,国大党第3次分裂,形成国大党(I.甘地派)同国大党(S.辛格派)两个国大党。同年英迪拉·甘地组建新党。

1979年国大党(I.甘地派)发生分裂,德瓦拉吉·乌尔斯等人退出,另组卡纳塔克国大党。国大党(I.甘地派)在1980年第7届大选中东山再起,成为执政党。

1981年10月印度选举委员会承认国大党(I.甘地派)为印度国大党后,国大党(S.辛格派)又改名为国大党(社会主义派)。

1984年I.甘地遇刺身亡,其子R.甘地继任党的主席、议会党团X和X总理。

1991年拉吉夫·甘地遇刺之后,国大党内部矛盾重重、人心涣散,在民众中的支持率大幅下降。在第十次大选中再次获胜,组成少数X 。

印度国民大会党主席索尼娅

1996年的大选中失败,成为在野党。为了借助尼赫鲁-甘地家族的声望,重振昔日雄风,国大党多次邀请拉吉夫·甘地的遗孀索尼娅·甘地出任该党领导人。

1997年,索尼娅正式加入国大党,并于19X被推选为党的主席。

1999年-2004年国大党在印度第13届议会X有109个席位,为议会第二大党。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

2004年5月印度第14届议会选举 ,国大党出乎意外获得胜利取得执政地位,人民党屈居第二;大选获胜后国大党全国委员会指定现任国大党主席索尼亚·甘地接任印度新总理;5月18日索尼亚·甘地表示放弃新总理一职,国大党元老、前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于5月22日担任新总理。

2012年举行的印度第14届人民院大选中,国大党击败竞争对手获胜,再次成为执政党。

2017年12月16日,印度新德里,印度主要反对党印度国民大会党(国大党)新一届党主席拉胡尔·甘地在党总部出席就职仪式。

历史年表

编辑

印度国民大会党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1885年12月在孟买成立,创始人是英籍印度退休文官A.O.休谟。印度1947年获得独立后,国大党成为执政党,X政治家尼赫鲁出面组阁,并出任首位X总理。其后,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和外孙拉吉夫·甘地曾先后担任国大党的领导人并出任X总理。在印度独立后的前50年时间里,除1977年3月-1980年1月和1989年12月-1991年6月外,国大党一直处于执政地位。

印度国民大会党

尼赫鲁

1906年国大党年会通过了以B.G.蒂拉克为首的极端派提出的4点纲领:自治、提倡国货、抵制英货和X教育。

1907年国大党发生分裂,温和派与英国当局妥协,将极端派排挤出党。

1916年两派重新联合。

1918年又发生分裂,温和派脱离该党,建立印度全国X联盟。

19X党的特别会议通过了M.K.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议案,确立了甘地在国大党内的领导地位。从此,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就成为国大党在X解放斗争中的指导思想。

1927年12月,国大党通过了J.尼赫鲁提出的要求英国给印度“完全的X独立”的决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大党反对英国宣布印度参战。

1942年8月,国大党发起X众性非暴力运动,要求英国退出印度,被英当局宣布为非法,全部领导人被捕(1945年6月获释)。

1945年底~1946年初,国大党在中央立法议会选举中,获得102席中的37席,参加了英国X下的临时X,尼赫鲁出任副总理。

1947年8月印度独立,国大党成为执政党,尼赫鲁出任X总理。此后,国大党除在1977年第六次大选和1989年第九次大选中未获多数席位而成为反对党外,一直是印度的执政党。

1991年第十次大选中再次获胜,组成少数X。

1969~1979年,国大党发生过多次大的分裂,先后出现过以S.尼贾林加帕为首的国大党(组织派),以I.甘地为首的国大党(I.甘地派,又译国大党英迪拉派),以K.B.雷迪为首的国大党(正统派,后改称为社会主义派)。

印度国民大会党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

1981年10月,印度选举委员会承认国大党(I.甘地派)为真正的国大党。

1991年拉吉夫·甘地遇刺之后,国大党内部矛盾重重、人心涣散,在民众中的支持率大幅下降,因此导致在1996年的大选中失败,成为在野党。

为了借助尼赫鲁-甘地家族的声望,重振昔日雄风,国大党多次邀请拉吉夫·甘地的遗孀索尼娅·甘地出任该党领导人。

1997年,索尼娅正式加入国大党,并于19X被推选为党的主席。在索尼娅的领导下,经过重新整合的国大党终于显示出活力。

在2012年举行的印度第14届人民院大选中,国大党击败竞争对手获胜,再次成为执政党。

2004年5月18日国大党元老、前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于5月22日担任新总理。

2017年12月16日,印度新德里,印度主要反对党印度国民大会党(国大党)新一届党主席拉胡尔·甘地在党总部出席就职仪式。

会议设置

编辑

国大党最高权力机构是年会,每2年召开1次。

中央领导机构为全国委员会。

最高决策和执行机关是工作委员会。设主席1人,X1人或数人,司库1人。

地方组织分为邦委员会、县委员会和初级委员会(如街区或选区委员会)。

M.K.甘地、尼赫鲁、L.B.夏斯特里、I.甘地、R.甘地先后任党的X。1991年起P.V.N.拉奥任主席。

国大党的目标是:以和平手段建立一个以议会X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内实现机会均等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权利的平等;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并谋求世界和平与友谊。

党派宗旨

编辑

其宗旨是为印度人民谋求福利,以和平手段建立一个以议会X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谋求世界和平。

各派国大党在纲领和政策上基本一致,在组织机构上也是相同的。

党组织分4级:初级委员会、县委员会、邦委员会和全国委员会。

组织机构

编辑

全国委员会和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年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由主席和其余20名委员组成的工作委员会是党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执行机关。设主席1人,X1人或数人,主持日常工作。

工作委员会向全国委员会负责。工作委员会下设议会局和中央选举委员会。

1981年有1400万党员。党员分为初级党员和积极党员。

X众组织有青年国大党、全国X、全国妇女阵线等组织。

党旗由橘黄、白与绿三色横条组成,中央有蓝色手摇纺车图案。

主要派别

编辑

印度国民大会党(英迪拉派),1978年从国大党分立,主席为索尼亚·甘地;

印度国民大会党(社会主义派),1981年分立,主席钱德拉·辛哈;

另外,全印英迪拉国大党,全印英迪拉国大党为执政的国大党的分离派,1996年3月被选举委员确认为全国性的政党参加议会大选,主席纳拉扬·达特·蒂瓦里,执行主席阿尔琼·辛格。

重大意义

编辑

印度国大党的成立,对于X印度人民的XX具有积极意义。随着国大党的发展,一批小资产阶级、小地主和X职业者阶层的人也加入进来,国大党越来越表现出反对殖民制度的立场。国大党逐渐遭到英国殖民当局的X,但得到印度X众的拥护,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它成为印度人民争取X独立的领导力量。

印度国民大会党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1885年12月28日 印度国民大会党成立.www.people.com.cn. [2019-07-05].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772/

Like (21)
词条目录
  1. 简介
  2. 主要内容
  3. 目标与现状
  4. 政治主张
  5. 建党背景
  6. 历史沿革
  7. 历史年表
  8. 会议设置
  9. 党派宗旨
  10. 组织机构
  11. 主要派别
  12. 重大意义
  13.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