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中元节,民间俗称的“鬼节”,因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七月半、七月望。中元节的节名来源于道教,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有着浓厚的道、佛两教色彩,但该节日的最初来由,却带有深刻的儒家印迹。是中国古代的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的核心意义在于祭祖和超度亡灵,这是对中国远古时期留下来的祖先崇拜习俗的传承。在形成过程中,融入了儒、释、道的思想,形成了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作为一种基于鬼信仰的活动节日,民间俗信与佛、道信...

中元节,民间俗称的“鬼节”,因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七月半、七月望。中元节的节名来源于道教,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有着浓厚的道、佛两教色彩,但该节日的最初来由,却带有深刻的儒家印迹。是中国古代的三大鬼节之一。

节日历史

编辑

起源

中元节的核心意义在于祭祖和超度亡灵,这是对中国远古时期留下来的祖先崇拜习俗的传承。在形成过程中,融入了儒、释、道的思想,形成了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作为一种基于鬼信仰的活动节日,民间俗信与佛、道信仰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曾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元节祀先、礼佛、敬道分别在俗、释、道三个领域内各自为政,传承着各自的节俗内容。经过长时同化磨合,逐渐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佛教的盂兰盆会和道教的斋醮等仪式活动开始世俗化,成为中元节特有节俗的组成部分。

中元节

中元节的由来

源于祭祀

古X产力平低下,诸事都寄托于神灵。上古就有迎四时之气的礼俗,《礼记·月令》记载:立秋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四郊。”先秦时期祭祖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大事,一年四季均有祭祀,因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故秋季祭祀更为隆重。据研究,先秦时楚国最X鬼神,对X的鬼神非常敬重。在外人看来有些过了头,便称楚人“好浮祀”。一般认为,中元节形成于先秦楚国,与楚人“好浮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祭祀鬼神的时享中,楚人最重春、秋二祀,楚人秋祭的习俗应该是现在中元节的雏形。

道教融入

中元节的名称来自道教(起源东汉末年)。道教有“三官”之说,三官信仰在东汉道教初创时期就已产生,约在北魏由三官的信仰又发展为三元说。对于中元,南北朝时所出的道经《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说:中元节是地官赦罪之日,道士在这一天诵经作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道藏经》和《修行记》均认为,七月十五日是大庆之月,在这个月修行,会福泽先人,修身成仙。这种说法与中国传统的孝道伦理相合,较易引发道教信徒共鸣。在唐代,朝廷遵奉X李耳为“圣祖”,道教的地位得到了提升,道教的三元节俗也在民间扎根,“中元”这一名词也更为民间接受,成为中元节的通行名称。

佛教融入

就佛教而言,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盂兰盆经》在西晋时期翻译传入中国,《贮积秤量部》记载:“梁武每于七月十五日普寺送盆供养。”按此说,是从梁X始仿行盂兰盆会,相沿发展形成习俗,七月十五才形成盂兰盆节。佛家的“救母于倒悬”的观念流传到中国以后,自然地同民间的敬奉祖先、孝顺父母和道家的为先人斋醮、祈祷、诵经、礼忏,以求先人保佑、子孙清静平安等思想联系起来。于是,七月十五日因适应了儒、释、道三家和民间的种种需要而发展成为中华X的一个主要节日。

发展

中元历史悠久,从汉X始就有文献记载,唐代盛行。中元节被官方认可,并成为当时的“法定节日”,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到了唐朝,节日氛围更为浓郁。

孕育期

商周时期一年之中有四时祭祀活动,既“春曰祠、夏曰杓、秋曰尝、冬曰蒸”。董仲舒把这些祭祀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西汉刘向《说苑》关于四时之祭的要义与董仲舒相差无几。认为只有一年四季举行祭祀活动,才能彰显“孝子之诚”。

成长期

最早见于记载的提倡盂兰盆会的皇帝应为南北朝梁武帝,“(大同)四年,帝(梁武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梁武每于七月十五日普寺送盆供养,以车日送,继目连等。”

在南北朝时期,另一件与七月十五日相关的事件是道教“中元”意义的加入。道教《玄都大献经》记载了一段与《盂兰盆经》主旨相似的地官救拔饿鬼的故事。

到了唐代,盂兰盆、中元节的并行。唐朝以X李耳为祖先,崇尚佛道,道教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节日民俗上表现为中元节也逐渐被重视,出现了盂兰盆斋与中元节并行的趋势。唐武宗灭佛,将佛寺的盆供搬到道观,盆斋在唐代百姓生活中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唐代这种佛道并行,盂兰盆斋与中元并行。南北朝和唐代的节庆内容大致相同,主要以供养“盂兰盆”为中心,以盆斋、盆会的形式开展活动。以盆斋为主的格局一直持续到北宋初期。

成熟期

宋朝之后佛道两家三教合流,皆服务于俗世的祭祖荐亡活动,该节日真正世俗化,使之真正走入千家万户。每年中元节都要祭拜祖先,祈求来年的丰收。

“盂兰盆斋会”

到北宋中期,盆斋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按《事物纪原》的记载,当时人多用子做成盂兰盆的形状,内用荷叶铺饰,再放入各种食物,并将目连救母的画像放入其中,用祭祀目连的形式来请求神明对亲人的救赎。

游寺玩乐活动

北宋承袭唐代遗风,盂兰盆斋会期间出游玩乐也蔚然成风。《成都遨乐诗》曰:“飞阁穹窿轶翠烟,盂兰盛会众喧阗。”写出了成都盂兰盆会士庶在大慈寺游玩的喧闹场景。

皇宫X活动

从宋太祖开始中元节就有赏灯宴请X臣的习惯,“建隆六年七月中元节,诏京城张灯三夜。其夕,帝御东华门楼,召近臣宴饮,夜分而罢。太平兴国二年七月中元节,御东阁楼观灯,赐从臣宴饮。”

延续期

中元节俗到了宋,已经具备完整的节日形态,元明清时代,逐渐成为无论集镇还是乡村所重视的一个节日。从中元节俗的具体形态来看,佛、道两家因宗教的关系注重仪式的表达,无论是盂兰盆会还是斋醮都有一定的规模,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种佛道仪式活动都是在相关宗教社区中举行,而在普通的乡村,人们更多的是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先、荐时食、送包袱、烧纸钱为内容的七月十五中元节俗。

传统习俗

编辑

祭祖

祭祖是中元节习俗之一。中元节这一天将去世的亲人“请回”家里来,进行祭祀供奉,然后再将其“送走”。古时祭祖时,要把先人的牌位都请出来,恭敬地放到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早、中、晚上三次上供,直到七月三十日送回为止。送回时,烧纸钱衣物,或寺庙也会办超度法事。如今,祭祖仪式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X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X。祭祖时,有的地方有“烧包”习俗,即祭祖时,要烧很多纸钱寞财,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纸钱,祭祀时焚烧。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在宋朝也有这一习俗。是在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做成荷花的形状。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意为故去的先人照明指路,人们也认为,中元节是鬼节,就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水与鬼同为阴,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因此中元张灯就在水里,所以也叫放河灯,不过到了如今,放河灯已经成为一个欢乐的活动项目了,那些制作精巧别致的河灯甚得小孩子、年轻人的喜爱。

中元节

放河灯

普渡

普渡时家家门前都会摆设祭品于供桌,屋檐下挂纸灯,用来照路,使孤魂野鬼能找到供养他们的地方。普渡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拜。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X。

中元节

普渡场面

祈丰收

中元节与祈望丰收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三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中元节

家家户户把香枝插于地上

节日食俗

编辑

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唯独山东陵县例外,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每到中元节这天,在南京家家户户做茄饼。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在中国山西省,中元节要做面塑,以糯米面为主料,塑造各种形的民间传统艺术,首先根据家庭实际人数,给每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晚辈的花馍要捏成羊形,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晚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长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形,称为面人,寓意为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形,称为面鱼,寓意为年年有余。

中元节

民间传统“面塑”

在华北地区的农村,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为“送羊节”,羊这种动物,通常象征着吉祥。民间七月十五这天有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据说此风俗与沉香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随后要追杀X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便有了舅舅送外甥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X面羊。

中元节

沉香劈山救母

传统禁忌

编辑

民间相传农历的七月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在此期间允许鬼魂到人间四处游走,于是,人间的百姓也因此产生了很多禁忌。譬如在中元节期间不可晚归、夜间不可出户.否则容易“遇鬼”:中元节期间,要避免搬家,婚宴也最好不要选这个时间;忌讳开市、讨债,否则很可能会落个发鬼财、收帐鬼之嫌:此间不得下河游泳或进行各种水上运动,以防被“水鬼”拉走;如果小孩子生于这天,作父母的会将其生日改为七月十四或十六,以免被说是“与鬼俱来"……虽然这此梦忌让人觉得有此“草木皆鬼”,不过却也令这个“鬼节”“鬼气”十足。

中元节

鬼节的禁忌

海外情况

编辑

除了中国大陆地区,大多数海外华人聚居区都保留着中元祭祖的习俗。通常华人地区的这个节日并不仅限于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而是农历七月整整一个月。节日期间,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供品香烛敬鬼神,宴席歌台唱大戏,以此来缅怀和X祖先。

日本

根据《日本书纪》记载。中元节在公元7世纪中叶传入日本。“中元”祭祖的习俗在“大化改新”(645 年)前夕传到日本,从“推古天皇”十四年(606年)至“圣武天皇”天平五年(733年,主要在宫廷内及皇宫周边寺院进行活动。尔后转入民间。盂兰盆节现在日本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德的日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人们繁忙的生活中。古代传下来的祭祀活动、风俗礼仪都在慢慢地简化,更多地成为一种观光、休闲、娱乐的节日活动。每到该节日,日本企业均放假7~15天。

中元节

日本过中元节

新加坡

华人更看重每年阴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在新加坡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除了祭祖普渡等传统习俗之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称之为“七月歌台”或“歌台”。搭起戏棚,演戏、演歌舞节目。在祭祀先祖时烧金银箔纸,供奉丰盛的鸡、鱼、肉等供品,也祭祀孤魂野鬼。再吃丰盛的中元宴。另外还举行慈善募捐活动,将捐得钱款作救济贫苦居民所用。

中元节

新加坡在地上摆满食物

马来西亚

中元节是马来西亚华人的传统民俗节日,在节日期间,各大华人宗教组织都会举办普渡和平安宴等活动。农历七月初一至十五是中元节祭品的采购X,整个月祭品经销商都会忙得不可开交。

节日意义

编辑

中元节是传承孝德文化的习俗节日,有让家庭更和谐作用,社会教育功能较强。

中元节起源于古时对丰收的祈愿,从古至今中元节的主题是祭祀,是中国人追怀先人的一种传统仪式。站在儒教伦理的角度,祭奠先人是孝道的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中华X的重要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孝”文化。是维系血缘宗亲的纽带,是实行道德教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播孝文化的重要方式。孝文化作为中元节重要的精神内核,在今天依然有着深远的教育价值。在个人层面,传播孝文化有助于提高孝老、敬老的认识,增强人们的家庭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在社会层面,弘扬孝文化是形成尊老、敬老和爱老和谐氛围的重要助力,有利X、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

中元节是一个产生于中国古老时祭习俗的祖先崇拜节日,礼敬亡灵是其主要主题。亡灵崇拜是世界性的宗教现象,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亡灵祭祀“跟收获季节和秋季有密切关系”,墨西哥的秋季亡灵崇拜是该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因此中国的中元节属于世界性亡灵崇拜X的一部分。

传承保护

编辑

现状

过去许多人认为中元节是产生于佛教和道教的X的节日,长久以来不被作为传统节日对待,在解放后中元节曾遭到人们X衰落下去。其实中元节内涵复杂,现代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传统节日更加被重视,中元节也再次被提起,但现在中元节仍未被人们重新接纳,回到人民的生活仍任重而道远。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人们对中元节普遍有一定的了解,但认识的程度却不高。大部分人还是愿意过中元节的,从认为传统的节日活动应该并可以与现代社会相融,只有少部分人认为中元节与现代社会生活难以相融,认为中元节在现代没有传承的必要。

从人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能意识到传统节目的重要性,认为想要发扬、传承传统文化。就应该让传统节日活动与现代社会慢慢融合。在保留传统节日内涵的基础上对节日活动进行一些改变,与现代社会接轨。

保护

2008年,浙江温州的汤和信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元节(资源河灯节)也分别于2011年和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民间信俗(汤和信俗)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

温州市龙湾区海滨街道宁村村民委员会

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

民俗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潮属社团总会

中元节(资源河灯节)

民俗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

资源县文化馆

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

民俗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济南市民俗学会

节日文学

编辑

在《诗经》中,有多首诗歌描述西周X在农作物收获后举行的年度祭祖活动场景,《诗经·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称,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旨。”

中元节主要是祭祀,此俗起源很早,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说:“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于汝也。”

在古代,七月半不仅没有恐怖,相反更多的是热闹。明代文学家张岱的名篇《西湖七月半》曾这样写到:“西湖七月半……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晚唐诗人李郢的诗篇《中元夜》,把中元节描绘成是一个X众参与度很高、具有很强娱乐功能的节日,直到上个世纪中旬,依然是这样,甚至比传统佳节“七夕”还要热闹。

清人蒋钱写了一首《西湖竹枝词·放湖灯》,描写的就是这种壮观场面:“中元繁盛放湖灯,东角吴山月又升。梵呗翻因萧管亮,红灯摇漾玉波澄。”

清代文人王凯泰在《中元节有感》一诗中写道:“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孟兰古意存。却怪红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传说

编辑

蔡伦烧纸

蔡伦发明造纸后,赚了很多钱。于是蔡伦的嫂子慧娘叫丈夫蔡莫跟蔡伦学造纸。蔡莫不好好学,造出的纸质量很差,卖不出去。于是慧娘想出了一条计策。

晚上,乡邻们听到蔡莫高声大哭,纷纷过来看个究竟。只见蔡莫家里放着一具棺材。他哭着说夫人寻了短见。一边哭一边点火烧纸,过了一会,大家听见棺材里有了响声。细听,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我回来了,我回来了。"大家赶紧把棺材打开,慧娘坐了起来,定了定神说道:“我到阴间,X要我推磨受苦,正好丈夫给我送钱。我把钱给了X,阎罗王就把我放回来了。”蔡莫故意问:“我没给你送钱啊。”于是慧娘指着正在燃烧的纸说:“那就是你送的钱。”亲友邻居见烧纸有这样大的用处,都想为死去的亲友送些钱花,个个都向蔡莫买纸。消息传开后,很多人都来买纸。恰巧那一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从此这天便有了给祖先烧纸的习俗。

鬼门关的开关

中元节,为农历的七月十五日。中国在远古时便相传七月初一“开鬼门关”,七月三十日“关鬼门关”,在这一个月里,所有的鬼魂都从另一个世界出来领取祭物,于是人间便要举行“普度”的祭仪,以安顿这些鬼魂。

目莲救母

传说佛陀弟子目犍莲,因为惦念自己去世的母亲,他将食物送给母亲,其母见到食物时起了贪念,在吃食时,食物在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目犍莲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化解。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犍莲便按照佛陀说法,在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

中元节

目莲救母

注释

编辑

展开[a]

三大鬼节为寒食节、清明节和中元节。

[b]

“盂兰盆”一词,来自佛经中目连救母故事,是梵文 的音译,原意为“救倒悬”,即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盂兰盆经》记载:“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吾今当为汝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目连依法施行后,其母果然得以脱离饿鬼之苦。目连就对佛祖说,将来所有佛门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佛祖闻言大悦,便传言弟子们,年年七月十五,为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作盂兰盆施佛与僧。从此盂兰盆会的习俗广为流传。

[c]

有目莲僧者 ,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据说当时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X饿鬼折磨,目莲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莲于农历七月十五用孟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

为了X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孟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d]

“三官”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又名三元大帝。天官治理天界,主为人赐福;地官治理地下,主为人赦罪;水官治理水中,主为人解厄。他们分别在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执行赐福、赦罪、解厄的职责。

[e]

上元、中元和下元。

[f]

道君请教天尊,怎么做才能使亡灵脱离苦海,怎么做才能重新轮回到人间。天尊说,他们因为过去犯的错误太多,要想救赎他们只靠你一人之力不可能完成,应该在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勾选善恶之时,烧香燃灯,采集花果,准备饮食和奇珍异物,供养诸圣和道士。然后道士在这一日讲经说道,借诸圣之力,这样饿鬼才能得到救赎解脱。如果不这样做,是很难救赎他们的。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台海网. 中元节,不只是“鬼节”.今日头条. 2020-09-02[2023-05-16].

[2]沈阳晚报. 今年的9月5日 农历七月十五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节日—中元节.今日头条. 2017-09-04[2023-05-16].

[3]台海网. 忻州的中元节习俗.今日头条. 2022-08-12[2023-05-16].

[4]中元节是什么节中元节为什么又叫鬼节?中元节的习俗禁忌盘点_见多识广_海峡网.海峡网. [2023-05-16].

[5]聂鑫森著. 中国老节日.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8.09: 87-88.

[6]高洪兴. 中国鬼节与阴阳五行:从清明节和中元节说起[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01, (4): 132-140. [2023-05-16].

[7]当代青年对中元节的认知及传承对策.知网空间. [2023-03-10].

[8]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023-05-17].

[9]傅功振;樊列武. 浅析“中元节”及其现实意义
. 寻根, 2008, (2): 39-41.

[10]杨思民. 论中元节的形成、发展及文化价值
. 贵州文史丛刊, 1991, (2): 127-133.

[11]江玉祥,牛会娟,张茜著. 中国传统岁时节俗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01: 今朝道是中元节中元、盂兰盆会.

[12]高静,李静,刘程杰著. 中华传统节日溯源/武汉商学院通识教育文库. 2020.09: 第七章中元节X节中元节的起源.

[13]刘保昌著. 荆楚文学. 武汉出版社, 2017.12: 15.

[14]黄雷;雷学华. 岁时节庆. 长江出版社, 2019.06: 64.

[15]张舰戈. 南北朝至唐代中元节内涵演变考[J]. 唐都学刊, 2019-01-01, 35(1): 16-19. [2023-06-02].

[16]张舰戈. 北宋中元节民俗活动内涵演变考[J]. 南都学坛, 2018-01-01, 38(2): 20-23. [2023-06-02].

[17]话说中元节-胡笑兰.知网空间. [2023-03-10].

[18]娱鬼的吟唱——唐宋文学中的中元节.知网空间. [2023-03-10].

[19]徐松. 宋会要辑稿·帝系:卷一. 中华书局, 1957: 209.

[20]X. 中元节考述. 语文学刊, 2010, (1): 25-26.

[21]牛林敬著. 彩绘中国传统节日.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8.06: 61-62.

[22]2019中元节是几月几日?中元节是什么节日哪一天?2019中元节由来习俗_见多识广_海峡网.海峡网. [2023-05-16].

[23]X言堂编著. 过个中国节: 中元节
. X言出版社, 2008.1: 16.

[24]严敬X编著. 中国节日传统文化读本 珍藏版. 东方出版社, 2009.11: 204.

[25]光明网. 中元节这些习俗你未必知道.今日头条. 2022-08-12[2023-06-20].

[26]严敬X编著. 中国节日传统文化读本 珍藏版. 东方出版社, 2009.11: 203.

[27]X言堂编著. 过个中国节: 中元节
. X言出版社, 2008.1: 8.

[28]民俗盘点:中元节.中国新闻网. [2023-06-20].

[29]X华. 中日中元节民俗仪式比较. 中央X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34: 104-108.

[30]怀化新闻网. 被国人淡忘的中元节,东亚国家怎么过?.今日头条. 2018-08-25[2023-06-20].

[31]马大勇编著. 节令琐谈. 金城出版社, 1998.09: 215.

[32]海外网. 马来西亚中元节祭拜活动受限 纸扎品销量惨淡.今日头条. 2021-08-16[2023-06-20].

[33]半岛网. 济南莱芜中元节习俗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新时代非遗:传承精髓创新发展.今日头条. 2021-07-09[2023-06-20].

[34]中元节:如何回归传统重新出发.半月谈网. [2023-03-11].

[35]我国中元习俗之现代价值及其利用.知网空间. [2023-03-11].

[36]王紫怡, 叶文静, 杨家琴等. 跨文化视角下万圣节与中元节价值内涵对比研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 6(6): 163-166.

[37]王紫怡, 叶文静, 杨家琴等. 跨文化视角下万圣节与中元节价值内涵对比研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 6(6): 163-166.

[38]何春燕;X娜. 中元节流变探析

. 节日研究, 2010, (2): 184-195.

[39]任春玲. 当代青年对中元节的认知及传承对策[J]. 新西部, 2021-07-10, (7): 75-76. [2023-06-02].

[40]这些中元节习俗被列为“非遗”项目.株洲日报数字报. [2023-06-20].

[41]民间信俗(汤和信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023-06-20].

[42]中国经济网. 古诗里的中元节.今日头条. 2020-08-31[2023-06-20].

[43]X言堂编著. 过个中国节: 中元节
. X言出版社, 2008.1: 12.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815/

(32)
词条目录
  1. 节日历史
  2. 起源
  3. 源于祭祀
  4. 道教融入
  5. 佛教融入
  6. 发展
  7. 孕育期
  8. 成长期
  9. 成熟期
  10. 延续期
  11. 传统习俗
  12. 祭祖
  13. 放河灯
  14. 普渡
  15. 祈丰收
  16. 节日食俗
  17. 传统禁忌
  18. 海外情况
  19. 日本
  20. 新加坡
  21. 马来西亚
  22. 节日意义
  23. 传承保护
  24. 现状
  25. 保护
  26. 节日文学
  27. 传说
  28. 蔡伦烧纸
  29. 鬼门关的开关
  30. 目莲救母
  31. 注释
  32.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