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中国古代皇帝妃嫔封号之一,较为有名的有陈朝张贵妃张丽华、唐朝杨贵妃杨玉环等。
宫廷名词
编辑演变历史
贵妃,古代皇帝妃嫔的称号。开始是南朝宋孝武帝始置的,位比相国,与贵嫔、贵人号称三夫人。后代多沿用其名。
贵妃赏花
唐宋二朝时,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封号,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并称四夫人,品级正一品。
明朝时,宫中皇妃的封号有很多,如顺妃、宁妃、良妃等,但贵妃仍是最高级的封号。
清朝的后宫品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X。贵妃是后宫第三等封号。
地位
在皇贵妃创立之前,贵妃一直是内命妇的X等。贵妃的地位大致与亲王的正妻及同辈的公主相当,贵妃是内命妇的X等,亲王妃、长公主是外命妇的X等。
抬旗规矩
按制度,皇后以下迄嫔位,人数可达13人(皇后以外),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可是,在同、光时期,由于慈禧太后的X,皇帝后宫之中的正常选妃活动一直未能进行,都还只是皇帝初婚时期的后妃指数。
同治帝有5位后妃均为同治十一年进宫,以后再没有后妃选进;光绪帝的后妃就只有他初婚时的那拉皇后和珍妃、瑾妃3人。所以,清末,东西十二宫中就不像清初康、乾盛世时那样,热热闹闹地住着皇帝成X的后妃,这些后妃为皇帝生下了几十个孩子,宫廷之中不时传来婴儿的啼哭之声,有时一年之中要生下数个皇子、公主,所以婴儿啼哭之声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而到在同、光时期,由于王朝进入没落时期,皇帝后妃人数少得可怜,东西十二宫中冷冷清清,居然再也没有孩子出生,王朝气数已尽了。清宫后妃的抬旗,是由下五旗抬入上三旗,这是一种重要的荣誉,不是特别得宠的后妃不会有此殊荣,因而对后妃来说很重要。清代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下五旗为: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上三旗归属皇帝直辖,地位尊贵,与下五旗有着明显的区别。虽在旗籍上有上下之分,但选女入宫却不分上下,一律选择,同时验看。所以,被选中的女子身份会很不一样,有高有低。从现有档案分析,清帝后妃中的旗籍会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主要是身份最高的皇后,由下五旗旗籍抬入上三旗。
杨贵妃
制度纪律
编辑雏形(顺治以前)
顺治以前的后宫等级不健全,基本上没有成规典制。努尔哈赤的中宫皇后在当时称为大妃或大福晋,余者称为小福晋。1636年,皇太极弃汗称帝时,册封后宫,有中宫皇后,又称国君福晋,另外,加封了东宫大福晋、西宫大福晋和衍庆宫淑妃及永福宫庄妃,至于其他宫中女眷,则概称侧妃、庶妃或格格。
顺治一朝后宫中虽备位中宫,先后有过4位皇后,但典制与等级仍未脱离皇太极时期的制度,皇后以下即为妃子,虽然董鄂氏曾加恩封为皇贵妃,但并不能说明当时已建立了严格的后妃制度。比如孝东陵中就葬有4位福晋和17位格格,这种混乱不堪的后宫称呼,带有鲜明的关外色彩。
肇启(顺治时期)
顺治亲政后,对后宫进行了整饬。尤其是当年后宫受多尔衮擅权的影响,无论王公大臣到后宫妃嫔,都对皇权产生了弱化的影响,这是X天子所不能容忍的。于是,顺治帝首先提出了“自古平治天下,莫大乎孝,孝为五常百行之原”,把孝道作为X立邦,教化黎民的根本。从一定意义上讲“孝”就是对皇权之“忠”。
顺治帝曾亲撰《御制孝经注》,更加露骨地提倡遵循儒家的伦理之孝,移孝作忠,要人人作忠臣的典范。而对于后宫,福临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推出《内政辑要》一书,该书收集了中国历代后妃的嘉言善行,共二十章,四十一则。顺治帝细心作注,并要求征引历代贤后、贤妃事迹,为当朝者借鉴。
顺治十三年(1656年),再推出《内则衍义》,共十六卷,八纲,三十二子目,对历代后妃善言嘉德进行了阐示,对后妃在孝、敬、教、礼、让、慈、勤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要求,于内廷刊刻颁行,成为约束后妃的制度。
成熟(康熙时期)
康熙中叶,后宫制度井然,制度备位后宫,规定了后宫主位的称谓,尊帝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为皇太后,同住慈宁宫,太妃、太嫔随住;皇后居中宫,主内治;皇后以下设:皇贵妃1人,贵妃2 人,妃4人,嫔6人,分居东西六宫,嫔以下有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随皇贵妃等分居12宫。
册封后妃制度。康熙一朝典制大备,册封后妃活动频频举行。关于皇后的册封确立,有三种形式:
a、皇帝举行大婚,迎娶入宫,如玄烨之孝诚皇后。
b、由皇贵妃、贵妃、妃等晋升而成为皇后,如玄烨之孝昭、孝懿等位皇后。
c、追封皇后,老皇帝死去,新皇即位,尊其X为圣母皇太后,随即追封为先皇皇后,如雍正X德妃,被上徽号为“仁寿皇太后”。
册封妃嫔之礼与册封皇后之礼大同小异。
完备(乾隆时期)
典制大备的乾隆时期乾隆七年,弘历命敬事房修订内廷典制,遂成《X宫中现行则例》。卷首是乾隆及以前诸帝关于内廷之“训谕”,以下共分宫规18门,可规纳为4个方面:
a、规定后宫人员等级待遇,如名号、玉牒、册宝、服色、宫分、铺宫、遇喜7门。其中宫分最为详尽,对皇后等位的宫中享用进行了明确的划定。
末代贵妃
b、规定后宫礼仪、宴仪、典故、进春、谢恩等5门,如宫中主位生日的称谓,就有万寿、圣寿、千秋、寿辰、生日等多种称谓,要看等级而定,不可称错。
c、规定后宫各项管理制度,如安设、岁修、钱粮等。
d、规定对宫中太监和宫女的管理制度。如品级、待遇、职责、赏罚等。
嘉庆以后,清廷呈现明显的衰败之象,对宫中规定虽然屡有增益,但总的说是恪守成宪,无甚创举。
衰败(同治时期)
清代皇帝娶进后妃,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从当初的大婚,到每3年一度的选X活动,几乎是个程式化的宫中活动,不会改变,咸丰以前的帝王都是如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皇帝的后宫中不时增加些新面孔,也才使得皇帝更加觉得有新鲜感,从而达到满足皇帝X和衍生子嗣的双重目的。
1861年,咸丰帝去世以后,25岁的慈安太后和27岁的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权柄多操纵在慈禧太后手中,而作为宫廷后妃制度的衰败迹象,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太后包办了后宫的一切,皇帝管不了自己的后妃,一切均由太后作主。
文化
编辑南北朝
皇后以下置贵妃,位于贵嫔之上,又以昭仪、昭容、昭华代修华、修容、修仪。以后又有修改,如以三淑、三昭、三修为九嫔,而以婕妤、容华、充华等位其下。南北朝代均有增损。梁以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又有美人、才人、良人称三职。
隋朝品级
隋文帝在独孤皇后死后,确立妃嫔制度。
一品:三夫人(三人,分别为贵妃、淑妃、德妃)
二品: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各1人)
三品:婕妤(12人)
四品:美人
五品:才人(与美人共15人)
六品:宝林(20人)
七品:御女(24人)
八品:采女(37人)(与宝林、御女曰八十一御妻)
唐代品级
前期:唐高祖武德、唐太宗贞观时期:
一品:妃(四人,分别为贵妃、淑妃、贤妃、德妃)
二品: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
三品:婕妤(9人)
四品:美人(9人)
五品:才人(9人)(在唐代,皇后不属于官职,所以无品级,连同婕妤、美人共称为二十七世妇)
六品:宝林(27人)
七品:御女(27人)
八品:采女(27人)(与宝林、御女曰八十一御妻)
唐高宗时:裁撤后宫人数,更易内官名称
一品:赞妃、德妃(代四妃)
二品:宣仪(4人,代九嫔)
三品:承闺(5人,代美人)
四品:承旨(5人,代才人)
五品:卫仙(6人,代宝林)
六品:供奉(8人,代御女)
七品:侍栉(20人,代采女)
八品:侍巾(30人,统称“内官”)。
唐玄宗时:根据法象之意改四妃为三妃
一品:惠妃、丽妃、华妃(但仍封杨玉环为贵妃均为正一品)
二品:芳仪(六人)
三品:美人(四人)
四品:才人(七人)
五品: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
宋朝品级
各个宋帝在位的时候略有差异。
一品:四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或宸妃)各一人)
二品:九嫔(贵仪、贵容、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各1人,
或者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1人)
三品:婕妤(无定数)
四品:美人(无定数)
五品:才人(无定数)
辽朝品级
元妃、贵妃、德妃、文妃
昭容、昭仪、淑仪、和仪、丽仪、顺仪、芳仪等
皇后外,惟见妃子之称,无其他等级。
金朝品级
贵妃 真妃 淑妃 丽妃 柔妃
婕妤 丽人 才人
顺仪 淑华 淑仪
尚宫夫人,尚宫左夫人、尚宫右夫人、宫正夫人、宝华夫人、尚仪夫人、尚服夫人、尚寝夫人、钦圣夫人、资明夫人
尚仪御侍、尚服御侍、尚寝御侍、尚正御侍、宝符宸侍、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
司正御侍、宝符御侍、司仪御侍、司符御侍,司寝御侍、司饰御侍、司设御侍、司衣御侍、司膳御侍、司药御侍、仙韶使、光训良侍、明训良侍、遵训良侍、从训良侍
典仪御侍、典膳御侍、典寝御侍、典饰御侍、典设御侍、典衣御侍、典药御侍、仙韶副使、承和良侍、承惠良侍、承宜良侍
掌仪御侍、掌服御侍、掌寝御侍、掌饰御侍、掌设御侍、掌衣御侍、掌膳御侍、掌药御侍、仙韶掌音、祗肃良侍、祗敬良侍、祗愿良侍
海陵王执政时,宠妃多达十二位。
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金世宗天定年间?后宫简少。金章宗明昌时期,后宫规制大备,仿照汉制立了嫔御制度,规定。
皇后
贵妃、贤妃、德妃
昭仪 昭容 昭媛 修仪 修容 修媛 充仪 充容 充媛
婕妤九人
美人九人
才人九人
二十七世妇 宝林二十七人
御女二十七人
采女二十七人,比八十一御妻
又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皆内官也。
元朝品级
后妃封号惟皇后、妃二等,再没有别的名号
明朝品级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
皇后一下皆为妃位,后代皇帝多有改动,也设立了一些等级,皇贵妃位份在明宪宗皇帝事情确立。
明世宗嘉靖皇帝效仿古制设立后宫等级
皇贵妃
贵妃
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
九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
婕妤
昭仪
美人
才人
贵人
选侍
淑女
清代品级
皇后(1人) 【位同帝尊,不设品级】
一品:皇贵妃(1人)
二品:贵妃(2人)
三品:妃(4人)
四品:嫔(6人)
五品:贵人(无定数)
六品:常在(无定数)
七品:答应(无定数)
历史名人
编辑北周
1.北周宣帝:元贵妃、尉迟贵妃
南朝
1.宋孝武帝:殷贵妃
2.宋明帝:陈贵妃(陈妙登)
3.齐武帝:范贵妃
4.齐明帝:萧贵妃、袁贵妃
5.梁元帝:夏贵妃
6.陈宣帝:钱贵妃
7.陈后主:张贵妃(张丽华)
唐朝
1.唐高祖:万贵妃
2.唐太宗:韦贵妃、杨贵妃(死后追封为贵妃,史称小杨妃)
3.唐睿宗:豆卢贵妃、崔贵妃
4.唐玄宗:杨贵妃、董贵妃
5.唐代宗:独孤贵妃、崔贵妃
6.唐宪宗:郭贵妃
7.唐穆宗:武贵妃
8.唐敬宗:郭贵妃
9.唐懿宗:王贵妃
五代十国
1.后周太祖:张贵妃
2.前蜀高祖:张贵妃
3.前蜀后主:钱贵妃
4.南汉后主:李贵妃
5.后蜀高祖:李贵妃
宋朝
1.宋真宗:杜贵妃、陈贵妃、沈贵妃(死后追封为贵妃,后被宋仁宗追封为昭静贵妃)
2.宋仁宗:周贵妃、张贵妃(死后追封为温成皇后)、苗贵妃(死后追封为昭节贵妃)
3.宋神宗:宋贵妃
3.宋徽宗:郑贵妃、王贵妃、乔贵妃、刘贵妃、崔贵妃
4.宋高宗:吴贵妃(死后追封为宪圣慈烈皇后)、张贵妃
5.宋孝宗:谢贵妃(死后追封为成肃皇后)、蔡贵妃
6.宋光宗:黄贵妃、张贵妃
7.宋理宗:谢贵妃、贾贵妃、阎贵妃
辽朝
1.辽景宗:萧贵妃(萧绰)
2.辽兴宗:萧贵妃
金朝
1.金太祖:萧贵妃
2.金熙宗:裴满贵妃
3.海陵王:大贵妃、唐括贵妃
4.金世宗:李贵妃
明朝
1.明太祖:孙贵妃、赵贵妃
2.明成祖:王贵妃、张贵妃
3.明仁宗:郭贵妃
4.明宣宗:孙贵妃、何贵妃
5.明英宗:周贵妃
6.明宪宗:万贵妃、邵贵妃
7.明世宗:沈贵妃(后为皇贵妃)、文贵妃、王贵妃(后为皇贵妃)、阎贵妃、马贵妃
8.明穆宗:李贵妃
9.明神宗:王贵妃(为孝靖皇后)、郑贵妃(后为皇贵妃)、李贵妃(后为皇贵妃)
10.明熹宗:任贵妃(后为皇贵妃)、范贵妃(即范慧妃)
11.X宗:袁贵妃、田贵妃
12.弘光帝:金贵妃
清朝
1.清太宗: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懿靖大贵妃)
2.清圣祖:温僖贵妃钮祜禄氏、贵妃佟佳氏(后立为皇后,即孝懿仁皇后)
贵妃佟佳氏(死后追封为悫惠皇贵妃,孝懿仁皇后的妹妹)
皇考贵妃瓜尔佳氏(雍正追封她为贵妃,乾隆追封她为敦怡皇贵妃)
3.清世宗:熹贵妃钮祜禄氏(乾隆X,死后由乾隆追封为孝圣宪皇后)
贵妃年氏(后晋封为皇贵妃,谥号为敦肃皇贵妃)
皇考裕贵妃耿氏(即裕妃)
4.清高宗:贵妃高佳氏(即慧贤皇贵妃)
娴贵妃辉发那拉氏(即娴妃,富察氏死后被封为皇后)
令贵妃魏佳氏(即令妃,嘉庆X,死后追封为孝仪纯皇后)
纯惠皇贵妃苏佳氏(即纯妃,谥号为纯惠皇贵妃)
庆贵妃陆氏(即 庆妃,后被嘉庆帝追封为 庆恭皇贵妃)
嘉贵妃金佳氏(即嘉妃,死后追封为淑嘉皇贵妃)
婉贵妃陈氏(死后追封为婉贵妃)
颖贵妃巴林氏(死后追封为颖贵妃)
忻贵妃戴佳氏(死时为忻妃,死后以贵妃礼治表,相当于追封忻贵妃)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即 愉妃,死后以贵妃礼治表,相当于追封愉贵妃)
循贵妃伊尔根觉罗氏(死时为循妃,死后以贵妃礼治表,相当于追封循贵妃)
5.清仁宗:和贵妃钮祜禄氏、诚贵妃刘佳氏、皇考如贵妃钮祜禄氏
6.清宣宗:全贵妃钮祜禄氏(咸丰之母)、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琳贵妃乌雅氏、彤贵妃舒穆禄氏、佳贵妃郭佳氏、成贵妃钮祜禄氏
7.清文宗:贞贵妃钮祜禄氏(即慈安)、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即慈禧)、祺贵妃佟佳氏、玫贵妃徐佳氏、婉贵妃索绰络氏
8.清穆宗:瑨贵妃西林觉罗氏、珣贵妃阿鲁特氏、瑜贵妃赫舍里氏
9.清德宗:兼祧皇考瑾贵妃他他拉氏、珍贵妃他他拉氏(死后追封为贵妃)
10.清逊帝:明贤贵妃(即祥贵人谭玉龄)
注释
编辑展开[a]
也有说法为:“皇贵妃”这一名号出现于明宣德年间,经正统、景泰、天顺至成化初年,已作为专属贵妃的尊称而使用,但却没有制度的规范,自万贵妃进封皇贵妃始,成为高于贵妃一等的正式的妃嫔名号,但可能直到明嘉靖时期才算真正的“名分”确定。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X烺. 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M].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0-10: 752.
[2]胭脂井里有个陈叔宝.北方网. [2024-02-13].
[3]回望贵妃.中国煤炭网. [2024-02-13].
[4]彭勇,潘岳著. 明代宫廷史研究丛书 明代宫廷女性史[M].. 2015: 82.
[5]贵妃的解释|贵妃的意思|汉典“贵妃”词语的解释.www.zdic.net. [2022-06-01].
[6]顺治皇帝最爱的董鄂妃到底是什么身世?.m.toutiao.com. 2019-12-13[2022-06-07].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