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国号由来
- 2 历史沿革
- ▪ X清廷
- ▪ 革命党的活动
- ▪ 清末新政及预备立宪
- ▪ 立宪派的活动
- ▪ 辛亥革命
- ▪ 创立民国
- ▪ 南北议和
- ▪ 中华民国成立
- ▪ 清帝逊位
- ▪ 制定约法
- ▪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 ▪ 袁世凯时期
- ▪ 内阁更迭与政党林立
- ▪ 二次革命
- ▪ 二十一条
- ▪ 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 ▪ 军阀割据时期
- ▪ 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
- ▪ 护法运动
- ▪ 军阀混战
- ▪ X次国共合作与北伐
- ▪ 中国X党成立与国民党改组
- ▪ 国民革命军北伐
- ▪ 四一二事变与宁汉合流
- ▪ 南京国民XX初期
- ▪ 二次北伐与全国统一
- ▪ 新军阀混战
- ▪ X次国共内战
- ▪ 局部抗战爆发
- ▪ 九一八事变与一二八事变
- ▪ 华北事变
- ▪ 西安事变
- ▪ 抗日战争时期
- ▪ 全面抗战爆发
- ▪ 战略防御阶段
- ▪ 战略相持阶段
- ▪ 战略反攻与抗战胜利
- ▪ 战后形势
- ▪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 ▪ 重庆谈判
- ▪ 国共内战与马歇尔调停
- ▪ 全面内战爆发及加剧
- ▪ 战略转折
- ▪ 战略决战
- ▪ 全面败退及逃往台湾
- 3 疆域
- ▪ 国土面积
- ▪ 国土争议
- ▪ "麦克马洪线"
- ▪ 外蒙古独立
- ▪ 租界及收回
- ▪ 首都变迁
- ▪ 行政区划
- ▪ 民国初年
- ▪ 南京国民X
- ▪ 抗战胜利后
- ▪ 主要城市
- ▪ 上海
- ▪ 天津
- ▪ 汉口
- ▪ 广州
- 4 人口
- ▪ 人口总量及变化
- ▪ 人口分布
- ▪ 人口特征
- ▪ 人口迁移
- 5 政治
- ▪ 中央X
- ▪ 南京临时X
- ▪ 北京国民X
- ▪ 广州国民X
- ▪ 训政时期的国民X
- ▪ 行宪时期的中央X
- ▪ 地方官制
- ▪ 南京临时X
- ▪ 北京X
- ▪ 国民党X
- ▪ 国民党组织机构
- ▪ 其他X
-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 其他政党
- ▪ 国家象征
- ▪ 国旗
- ▪ 国徽
- ▪ 国歌
- 6 军事
- ▪ 北洋军阀时期
- ▪ 广州国民X时期
- ▪ 国民党军队
- ▪ 地方军阀军队
- ▪ 南京国民X时期
- ▪ 国民党军队
- ▪ 中国工农红军
- ▪ 抗日战争时期
- ▪ 国民党军队
- ▪ X党军队
- ▪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 ▪ 国民党军队
- ▪ 人民解放军
- 7 外交
- ▪ 北洋X
- ▪ 南京国民X
- ▪ 修约外交与改订新约运动
- ▪ 国际调停与参与国际事务
- 8 经济
- ▪ 赋税
- ▪ 金融
- ▪ 内债
- ▪ 货币
- ▪ 农业
- ▪ 农业区
- ▪ 农业技术
- ▪ 品种改良
- ▪ 农产品商品化
- ▪ 工业
- ▪ 工业概况
- ▪ 手工业
- ▪ 纺织业
- ▪ 面粉业
- ▪ 酿造业
- ▪ 矿藏业
- ▪ 机器制造业
- ▪ 钢铁业
- ▪ 电力工业
- ▪ 化学工业
- ▪ 军事工业
- ▪ 贸易
- 9 文教
- ▪ 思想
- ▪ 文学
- ▪ 文学X
- ▪ 诗歌
- ▪ 小说
- ▪ 哲学
- ▪ 历史学
- ▪ 艺术
- ▪ 音乐
- ▪ 电影
- ▪ 戏剧
- ▪ 绘画
- ▪ 雕塑
- ▪ 教育
- ▪ 教育思想
- ▪ 教育制度
- ▪ 高等教育
- ▪ 体育
- ▪ 科学
- ▪ 物理学
- ▪ 化学
- ▪ 地质学
- ▪ 天文学
- ▪ 数学
- ▪ 考古学
- 10 社会
- ▪ 交通
- ▪ 传媒
- ▪ 服饰
- ▪ 女子服饰
- ▪ 男子服饰
- ▪ 饮食
- ▪ 丧葬
- ▪ 历法与节庆
- ▪ 社会运动
- ▪ X
- 11 历任总统
- 12 参考资料
中华民国是指辛亥革命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建立的亚洲X个X共和国,简称“民国”
国号由来
编辑1903年,孙中山将兴中会的誓词发展为“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十六字,明确提出了“民国”的概念。“民国”,即是X数千年的君主X制度,建立现代X共和国家。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之际,孙中山确定了将来新生共和国的名字,即“中华民国”。孙中山还谈论了“民国”和“共和国”两种国号的不同。孙中山认为“共和”的概念早在十八、十九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便提出,民国作为二十世纪的新生X,应该有创制精神,同时欧美的共和政体仍然存在弊端,要在中国实施X,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而国号定为“中华民国”而非“中华共和国”,英文表述为“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中华民国成立后,对外的英文国号为“Republic of China”。
历史沿革
编辑X清廷
革命党的活动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X”的口号。1903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青山军事学校,X次提出新的十六字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春,孙中山到达欧洲,先后在布鲁塞尔、柏林、巴黎建立起革命团体,宣传十六字新纲领。这一时期其他革命志士也在海内外积极筹建革命团体,有黄兴创立的华兴会、龚宝铨与蔡元培等人组建的X会等。
1905年8月20日,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
1905年7月19日,孙中山抵达日本横滨,与黄兴讨论了革命形势与方法,决定组建全国性革命政党。7月30日,在东京举行筹备会议,将政党定名为“中国同盟会”,并确定以孙中山提出的十六字纲领作为同盟会宗旨。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东京正式举行,同盟会成立,大会推选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总干事。同盟会成立后,便在全国各地建立组织,扩大影响,宣传革命。1906年秋冬间,孙中山、黄兴、章炳麟等,制定了《革命方略》作为革命指导性文件。
1906年到1911年,同盟会先后在南方数省发动武装X。其中1906年12月发动的萍浏醴X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X次大规模的武装X,最终因清X重兵X而失败。1907年到1908年,孙中山在华南沿海、沿边地区又直接领导了六次武装X,但都没有成功。这一时期X会的秋瑾、徐锡麟也在安徽、浙江等地进行X活动,也遭到清XX,二人牺牲。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同盟会随后将革命重心转移到军界,开始在新军中培养革命力量,并先后发动了安庆马炮营X、广东新军X等武装X。1911年 4月27日黄兴发动广州X(又称黄花岗X),黄兴率敢死队130余人与清军斗争,林觉民、方声洞等人英勇牺牲,事后革命党人收殓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
清末新政及预备立宪
《辛丑条约》签订后,革命X在全国蔓延,清X为了维护X,也进行一系列了“自强”“求变”的行动,被称为清末新政。1901年1月29日,清X发布上谕,宣布实行新政,至1905年,先后实行的举措有: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调整官制、整顿吏治、训练新军、奖励实业、废除科举、允许满汉通婚、劝止妇女缠足等。
清朝X届内阁成员(皇族内阁),部分阁员合影。前排左起:3奕劻,4那桐,5戴鸿慈。中排左起:3瞿鸿禨
1905年7月,慈禧太后派五大臣出洋考察,试图效仿西方实行立宪。同年11月,又命政务处筹建立宪大纲,建立政治考察馆。1906年7、8月,五大臣先后回国,经过讨论,1906年9月1日,清X正式宣布预备立宪。清X宣布预备立宪后,效仿西方改革官制,在中央设置内阁总理大臣;又将六部增改为外务部、吏部、民政部等十一部,各部尚书均为内阁政务大臣,且不分满汉。在地方官制上,行政层级改为省、府(厅)、州、县四级。清X还在中央和地方分别设立中央资政院和省资议局,作为议会的前身。1908年8月27日,清X颁布《X宪法大纲》,宣布预备立宪期为9年,9年后召开国会,施行宪政。大纲规定清X实行的是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君主仍然握有大权。《X宪法大纲》宣布后,清X决定成立责任内阁作为中央最高权力机构。1911年5月,清X宣布责任内阁的官制及章程,并公布了X届内阁成员的人选,因其中满族X和皇族成员占大多数,这一届内阁也被立宪派和X官僚称为“皇族内阁”。
立宪派的活动
清X宣布实行立宪的行动赢得了立宪派的好感,国内的立宪运动逐渐达到X。立宪派人士纷纷成立立宪团体,意在支持和推动清X立宪,同时反对革命。1906年,张謇、汤化龙、郑孝胥等人成立预备立宪公会,1907年,康有为改保皇会为中华帝国宪政会。此外,湖南、湖北、广东等地也成立了各种立宪团体。
但随着新政的实施,立宪团体愈发对清X回避责任内阁、国会,不愿开政放权的行为失望,一些立宪人士认识到仅凭XX是无法自觉召开国会、实行宪政、给人民以权力的,必须要采取行动。1906年冬,杨度首先提出了国会X的构想,次年,立宪派人士熊范舆、沈钧儒等人X朝廷,请求立刻召开国会。熊范舆等人X后,全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X活动,清X陷入被动,一方面X部分立宪团体,一方面颁布了《X宪法大纲》作为回应,决定以九年为期,逐步实行宪政,并设立各省咨议局,讨论立宪事宜。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离世,清廷遭遇变故,X活动逐渐平息。
1909年10月,各省咨议局纷纷成立并运作,立宪人士多参与其中。同时新任摄政王载沣多次强调立宪来巩固自身地位,于是以各省咨议局为主体的国会X活动再次开始。各省咨议局派出代表团抵京X,1910年间,代表团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X活动,但最终仍以失败告终。部分立宪党人对清廷彻底失望,转向革命派。
辛亥革命
武昌X示意图
1911年5月,清X颁布铁路国有的上谕,将此前由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四省人民筹集民股兴建的粤汉、川汉铁路卖给英、法、德、美等国,引起了人民的严重不满,保路运动爆发。清X命令地方督抚严酷X人民的反抗运动,并从各地调集军队X。9月,清X命端方率湖北新军入川X保路运动,这使得清军在湖北的防备薄弱。革命派“共进会”和“文学社”决定在湖北武昌发动X。
1911年10月11日,中华民国军X鄂军都督府成立。图为民军在都督府门口合影
1911年10月10日,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帮助下,发动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X。11日正午,武昌全城被X军占领,到12日,汉阳、汉口也被X军占领,X取得胜利。X胜利后,革命党人成立了革命X——中X民军X(后改为中华民国军X)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汤化龙为民政总长。军X成立后,颁布法令:宣布中国为中华民国;政体为五族共和;国旗为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的五色旗;废除清朝年号,改用黄帝纪年;号召各省X,反抗清X。军X还电邀孙中山、黄兴等主持大局。
全国各地在得知武昌X成功后,纷纷响应,湖南、山西、江苏等16省先后成立军X(都督府),宣布独立。一些立宪派人士也在推动地方督抚独立、建立新X等方面进行活动,最后形成了武昌和上海两个筹建全国X的中心。
X发生后,清X立刻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新军南下进攻革命军,又任命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在清军进攻下,11月2日汉口失陷,11月27日汉阳陷落,形成了革命军与清军隔江对峙的局面。
创立民国
南北议和
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时的袁世凯
武昌X成功后,清X派袁世凯率领北洋新军进攻革命军,双方隔江对峙。帝国主义列强也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严重性,于是一方面准备派兵干涉,一方面准备“调停双方”,列强希望中国由袁世凯主政,以维护其在华利益。袁世凯也希望通过议和,保证自己的利益,于是向清X提出要求,要求开国会,实行责任内阁,废除皇族内阁。资政院中的立宪派也向清XX,请求由袁世凯主持大局。清X迫于无奈,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全权组织内阁。
袁世凯取得清X军政大权后,一方面进攻革命军,一方面又向革命军表达议和想法。12月11日,袁世凯派唐绍仪到武昌,在英国公使的陪同下会见黎元洪,决定在上海正式商谈议和事项。18日,和谈在上海召开。与会者有北方代表唐绍仪、南方代表伍廷芳、英美法日等国领事以及上海的外商代表。和谈共五次,主要围绕停战、国体、国民会议几个问题,和谈的核心是君主立宪还是X共和,实质则是由谁掌权。南方提出必须废除清王朝,建立共和X,在上海召开国民会议。由于革命党已表示过只要袁世凯能让清帝退位,便推举他为临时大总统,因而袁世凯一方面想落实革命党的这一承诺,另一方面又不愿背上背叛清朝的骂名,同时也不愿离开自己的势力中心北京到南京就职。于是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北方表示原则上赞成共和,但可实行君主立宪,且国民会议必须在北京召开。双方争执不下。
中华民国成立
孙当选临时大总统就职照片
就在南北议和陷入僵局时,孙中山回国。1911年12月29日,南方17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并改用阳历,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元月元日。随后又任命X各部官员,其中既有同盟会会员,也有立宪派人士和清朝旧官僚。1月28日,南京临时X又组成并召开临时参议院,选举林森为正院长。
1912年元旦,孙在就职仪式上,宣读的大总统誓词
袁世凯听闻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非常愤怒,在他的授意下,唐绍仪两次通电辞职,并通知南京临时X停止和谈,本就陷入争执的南北和谈进一步趋于破裂。同时列强也站在袁世凯一边,不断对南京临时X施压,声称南京方面破坏和谈,临时X内部也出现了妥协的声音。在内外的压力下,孙中山最终不得不妥协,公开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自己就会辞职,并推举袁世凯做临时大总统。
清帝逊位
袁世凯在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和列强的支持后,加快了逼宫步伐。他首先用清帝退位后可保证待遇来说服庆亲王奕劻,又用内阁密奏的方式恐吓隆裕太后。1912年1月17日,清廷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此事,奕劻等人认为应该退位,但摄政王载沣等人反对,双方争论无果。此时北京也出现了一些宗室王公,坚决反对清帝退位,被称为“宗社党”,北京的气氛逐渐紧张起来。
袁世凯(左)、孙中山(右)搭两面代表早期中华民国个国旗(五色旗搭X满地红)
1月20日,南京临时X正式向袁世凯提交了清帝退位后的优待条件,22日,孙中山又针对袁世凯想在天津另立X的意图向他发出了最后通牒。袁世凯进退维谷,只得动用武力,指示北洋将领通电上奏清X,要求清帝退位。恰好同一天宗社党的X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加珍刺杀,宗社党人人自危,无人再敢反对清帝退位一事。1912年2月12日,清廷发布退位诏书,表示承认共和,由袁世凯组成共和X,与南方交涉。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制定约法
孙中山提出辞职后,为了防止袁世凯以临时大总统的身份破坏新生的共和,于是提出制定一部“约法”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在孙中山的主持下,1912年2月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了编辑委员会来起草。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于3月11日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七章五十六条,以宪法形式规定中华民国的国体是资产阶级的X共和国,实行立法(参议院)、行政(临时大总统)、司法(法院)三权分立的原则,并实行责任内阁制。《临时约法》还明确了人民享有XX及财产方面的权利。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清帝退位后,孙中山即强调,袁世凯必须保证赞同共和政体,同意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且临时X设在南京,袁世凯需到南京就任。袁世凯一边表面赞同南下,一边却以各种方式拖延南下日期,最终在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支持下,袁世凯反对定都南京的主张得到众多支持。孙中山被迫再次妥协,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任。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第二天,经过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X迁往北京。4月21日,唐绍仪在北京召开X次内阁会议,统一的北京X成立,民国进入北洋XX时期。
袁世凯时期
内阁更迭与政党林立
北京X成立后,即开始了X与X的新一轮斗争。袁世凯试图任命一个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内阁,于是提名唐绍仪为国务总理,革命党人则要求总理必须是同盟会成员。最终经过争论,唐绍仪为国务总理,但必须加入同盟会。但唐绍仪就任后,并未如袁世凯所想对其言听计从,而是逐渐倾向X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强行违反《临时约法》所规定的的人事任免原则,唐绍仪在6月愤而辞职。袁世凯又任命陆征祥组阁,后遭革命党X劾下台,最后袁世凯任命自己的亲信赵秉钧为总理组阁,赵秉钧就任后,将国务会议搬到总统府召开,责任内阁制名存实亡。
这一时期,各种政党也纷纷成立。1912年5月9日,以民社、统X为基础,联合民国公会、国民共进会、国民协定会等团体正式组成了共和党,黎元洪担任理事长,成了当时最大的政党,以拥袁为己任,成为同盟会的劲敌。8月25日,孙中山统合改组了同盟会,在北平成立了国民党,孙中山担任理事长,黄兴、宋教仁等为理事,全部党务工作实际上由宋教仁负责。同时以汤化龙、林长民等立宪党人组成了第三党,形成了朝政上三足鼎立的格局。
二次革命
1912年10月8日,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与《参议院议员选举法》、《众议院议员选举法》,并准备召开国会。各政党届活跃起来,准备借此机会大展身手。其中国民党则在宋教仁的活动下,取得了很大优势。袁世凯对此感到恐惧,试图拉拢贿赂宋教仁,但宋不为所动。1913年初国会选举召开,国民党成为国会X大党,宋教仁准备北上组阁,但却在3月20日被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遇刺使得国民党人的政党政治理想破灭,内部对于是否使用武力意见不一。而此时袁世凯却步步紧逼,试图削除南方的武力,实现彻底统一。
1913年7月22日,孙中山在上海发表宣言,呼吁全体国民迫袁辞职
在此种情况下,国民党人不得不武力讨袁,仓促迎战。1913年7月12日,在孙中山指示下,李烈钧在江西宣布独立,发表《讨袁檄文》,组织“讨袁军”,向北洋军发起还击,进行二次革命。7月14日,黄兴赶赴南京组织讨袁军,自任总司令,誓师讨袁。接着,安徽、上海、广东等省区相继宣布独立,加入讨袁行列。虽然讨袁声势浩大,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应战准备,且各自为战,军事上缺乏统一的部署和指挥,二次革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黄兴被迫逃向日本。此后,袁世凯控制了整个长江流域和西南各省。
二十一条
1914年1月10日,国会在袁世凯的运作下又颁布了《大总统选举法》,同时袁世凯下令解散了国会。袁世凯让新成立的议会在5月1日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取消内阁制,将大总统的权力扩张到最大。此时的袁世凯想要更进一步称帝,于是在康有为为首的清朝遗老遗少及X文人的支持下,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企图在思想文化上攻击X共和,为复辟造势。
香港中央图书馆展出的“二十一条”条文,附说明.jpg
1914年8月,X次世界大战爆发,袁世凯不敢得罪交战双方,表示中立。此时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事,无暇东顾,日本企图乘机独占中国。1915年1月18日,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包括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并增加日本在山东、南满、东蒙的利益;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禁止他人开采矿山;中国不将沿海口岸和岛屿割让他国;中国聘请日本人为顾问等等。“二十一条”的消息一出,全国兴起了反日救国运动,袁世凯既不敢担负国贼骂名轻易让步,又不敢激怒日方,最终二十一条在少部分修改的情况下还是被袁世凯接受。此消息一出,全国X情激奋,爆发了各种反日爱国及抵制袁世凯的活动。
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在取得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后,袁世凯的复辟活动愈发公开化。在其授意下,一些御用文人组成“筹安会”,鼓吹君主立宪,为袁世凯复辟摇旗呐喊。同时袁世凯的另一个心腹梁士怡组成全国X联合会,制造“民意”。1915年11月20日,袁世凯控制下的参议院通过选举,“推戴”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经过一番“辞让”,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册封百官,并宣布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此前1914年7月8日,孙中山在日本创立中华革命党,并担任总理。国民党内部分与他政见不合的人士如黄兴等人则组建了“欧事研究会”。袁世凯的复辟行为使得已经分崩离析资产阶级各派重新X,反抗复辟,保卫X共和。孙中山在1915年和1916年连续三次发表《讨袁檄文》,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彻底反袁,宣布云南独立,成立护国军X和护国军,唐继尧为护国军X都督。
1916年元旦,护国战争正式爆发。护国军分三路进军,蔡锷领导X军出兵四川,李烈钧领导第二军进军两广,唐继尧领导第三军留守云南。各路讨袁军均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北洋军阀内部也出现了分裂,1916年3月10日,袁世凯的心腹冯国璋联合江西将军李纯、浙江将军朱瑞、山东将军靳云鹏、湖南将军汤芗铭通电劝告袁世凯废除帝制,称“五将军密电”。3月15日,广X立,讨袁势力连成一片。在内外交困和一片反抗声中,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袁世凯的复辟一共维持了83天。5月,袁世凯的心腹陈宧、汤芗铭分别在四川和湖南宣布独立,这一事件使袁世凯深受打击,于6月6日死去。
6月7日,黎元洪就任大总统。29日,黎元洪宣布遵守1912年《临时约法》,继续召集国会,恢复X,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至此,参加讨袁的各派势力认为“护国”任务已胜利完成。7月14日,唐继尧宣布撤销军务院,西南各省亦相继取消独立,护国战争结束。
军阀割据时期
19X中国直皖战争
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
民国初期的军阀,大体上可分为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两大集团,北洋军阀在袁世凯死后又进一步分裂成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和依附于他们的诸小派。诸军阀割据一方,相互争斗。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为大总统,国家大事则由国务总理、皖系首领段祺瑞控制,黎元洪不甘心成为傀儡,于是与段祺瑞展开争斗。1917年3-6月,双方最终在是否参加一战的问题上激化矛盾,被称为“府院之争”。段祺瑞主张对德宣战,黎元洪则反对。段祺瑞的背后是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希望中国对德宣战,这样就能进一步夺取德国在中国的地位和X,段祺瑞也希望通过参战向日本借款,达到自己扩军进而征服南方、一统中国的野心。参战问题争论不休,段祺瑞试图强行推动自己的意见,却遭到舆论反对,黎元洪趁机X段祺瑞。段祺瑞下台后准备动用武力,黎元洪只能请安徽督军张勋入京调解。
1917年6月2日,张勋回复黎元洪,提出以解散国会为条件北上调解。7日,张勋率四千“辫子军”出发。6月13日,黎元洪解散国会。张勋入京后,并未调停双方,而是准备复辟清朝。7月1日,张勋及一批清朝的遗老遗少拥戴宣统皇帝复辟,这一举动立刻招致了全国上下的反对,段祺瑞则准备组织军队X复辟。随后,段祺瑞召集军事会议,组织讨逆军总司令部,段祺瑞任总司令,决定分东西两路展开X。之后,各省军阀纷纷表态反对复辟,张勋成了孤家寡人。7月12日,段祺瑞攻入北京,宣统再次退位,张勋复辟结束。段祺瑞上台后,黎元洪只得通电辞职,由副总统冯国璋出任总统。
护法运动
对于北洋军阀蔑视约法,践踏国会的行为,孙中山始终保持斗争。在黎元洪准备解散国会时,孙中山便致电表示反对,张勋复辟时,孙中山又在上海号召护法。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上台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8月25日孙中山在广东召开国会,又称“国会非常会议”。9 月1日,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陆荣廷、唐继尧分别为元帅。护法军X宣布段祺瑞为叛逆,号召北伐,讨段护法,史称“护法运动”。但护法运动最终在西南军阀的干预下失败。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及国民党人继续高举护法的旗帜,领导反对南北军阀的斗争。
军阀混战
段祺瑞上台后,废弃《临时约法》、破坏X政治,并以参战为借口扩充军队。加之X五四爱国运动、企图用武力统一中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直系则趁机发难,直系军阀吴佩孚首先通电反对段祺瑞,主张与西南军阀讲和,联合反皖。曹锟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也策划反皖。到1919年冬天,直奉结成了七省反皖联盟(后为八省)。19X7月14日,直皖战争正式爆发。在奉系军队的加入下,直系军队大胜。7月19日段祺瑞引咎辞职,23日奉军开进北京,直皖战争以皖系失败而告终。
直皖战争之后,直系和奉系共同执政。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矛盾,英美势力支持下的直系和日本支持下的奉系之间产生新的冲突。直奉双方分别争夺地盘,直系先后抢夺了陕西和湖北的地盘,奉系则把势力深入蒙疆、热察地区。在争夺中央X的问题上,双方斗争尤为激烈。由于在组阁的问题上矛盾重重,双方最终诉诸武力。19X4月9日,奉军入关,吴佩孚则宣布了张作霖的十大罪状。4月29日张作霖对曹锟宣战,直奉两军发生冲突,X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两军分别投入10万和12万人分三路作战。最终奉军战败,张作霖率残部出关。至此,北京X完全被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所把持。黎元洪受吴佩孚的邀请,复出担任总统。
直系掌权后,曹锟的权力X不断X,试图担任总统。1923年6月,黎元洪在曹锟的X下离京出走。10月,曹锟以金钱收买国会议员,命其给自己投票,10月10日,曹锟当选总统。曹锟贿选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全国掀起反对直系军阀的新X。1924年9月3日,反对曹锟的浙江督军卢永祥与支持曹锟的江苏督军齐燮元爆发战争,第二天,张作霖借口支援卢永祥,也出兵攻打直系,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0月30日,冯玉祥倒戈,发动X囚禁曹锟。11月5日,吴佩孚率残部撤退到长江流域,曹锟被迫发布停战令。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惨败而告终。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和冯玉祥共同掌权,后张作霖不断排挤冯玉祥,意图独自掌权,拥戴段祺瑞为“中华民国执政”,奉系掌握北京X。
X次国共合作与北伐
中国X党成立与国民党改组
随着新文化运动和五X的爆发,X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19X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X个中国X党的早期组织,随后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先后成立了中国X党的早期组织。19X7月,中国X党X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和浙江嘉兴召开,中国X党成立。
此时的孙中山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先后失败后,经过反思,抛弃了过去依靠一派军阀X另一派军阀的方法,决定重组国民党。同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也使孙中山有了新的希望,他决定学习俄国,联俄联共。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了蒋介石为首的代表团赴俄国考察,10月,苏联代表鲍罗廷到达广州,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1923年冬,国民党先后成立国民党改组委员会和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专门负责国民党改组。11月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并筹备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中国X党也积极帮助国民党进行改组,许多X党员加入国民党,帮助国民党建立党组织。
国民党一大闭幕后,孙中山(前排中)同与会代表合
1924年1月20-30日,国民党X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X届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国民党章程》等文件,重新解释了X主义。会后国民党还建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习,即黄埔军校。国共合作还使得广东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国民革命军北伐
1926年7月-1928年12月北伐战争
为了X北洋X的X,建立一个统一、独立、X的新中国,在经历了两年的发展与积蓄力量后,国共两党准备进行北伐。国民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后,北伐被提上了日程。经过数月的讨论,1926年X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北伐议案,并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1926年7月9日,广东国民X正式誓师北伐。此时北洋军阀有三大势力,即直系的吴佩孚,占据湖北、河南等地;出身直系自成一派的孙传芳,占据安徽、江苏及上海等地;奉系的张作霖,占据东北、京津、山东等地。北伐军决定先打吴佩孚,后打孙传芳,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7月11日,北伐军占领长沙,9月初占领汉口、汉阳,10月10日占领武昌,吴佩孚的主力被消灭。随后,北伐军又在江西击败孙传芳的援军,11月8日占领南昌。福建战场的北伐军也取得了胜利,12月18日,何应钦率部攻克福州。此时在北方,冯玉祥宣布加入国民党,率部建立西北革X据地。1927年1月1日至7日,蒋介石在南昌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兵分三路进攻长江下游各省,在南京会师。随后北伐军于2月28日占领杭州,3月22日进占上海,3月23日攻克南京。国民X的X地区由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四一二事变与宁汉合流
就在北伐战争取得空前进展的同时,革命统一战线的内部却暗流涌动,中国X党和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左派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迁都武汉等问题上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蒋介石则暗中准备清党。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命令以武力收缴上海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占领上海总工会,残酷X工人及革命X众的XX活动,大肆搜捕杀害X党员,造成了白色恐怖。随后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国民X,否认武汉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国民X。
此时的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X则选择继续北伐,和冯玉祥会师,联合阎锡山,再回头解决蒋介石。6月,冯玉祥呼吁宁汉合流,并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合作,武汉国民X拉拢冯玉祥对抗蒋介石的策略失败。7月15日,汪精卫集团作出分共的决议案,但仍与蒋介石集团对立。8-9月,在经过对峙与谈判后,蒋介石辞职,9月16日,国民党特别委员会在南京选出了新的国民X,宁汉双方在名义上合流,南京国民X成立。
南京国民XX初期
二次北伐与全国统一
1928年2月,在日、美帝国主义与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支持下,蒋介石重新担任南京国民X总司令。4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组成四个集团军进行二次北伐,目标直指北京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北伐军节节胜利,5月30日,张作霖命部队撤出北京,6月3日,张作霖发出出关通电,离开北京返回东北,4日,张作霖在前往沈阳途中被日本帝国主义炸死于皇姑屯车站。8日,北伐军进入北京,15日,国民X宣布二次北伐成功结束。
此时的奉系则交到了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手中。7月初,张学良通电停止战争,并与南京国民X和谈。1928年12月29日,奉系首领张学良、张作相等人X通电全国,宣告服从X主义与国民X,东北易帜。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X时期结束,南京国民X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新军阀混战
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X宣布全国统一,进入训政时期。共同的敌人被X后,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愈发凸显。蒋介石有感于国民党内各大军事集团手握重兵,于是准备进行裁军,试图削弱其他集团的实力。1928年8月8日,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召开,蒋介石向全会提出了《政治问题案》《整理军事案》等。蒋介石的裁军计划受到各军事将领的阻挠,未能取得希望的成果。见计划受阻,蒋介石决定对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动手,杀一儆百。经过数月的密谋策划,1929年3月26日,国民X公开下达X令,蒋桂战争正式爆发。由于蒋介石计划周密,实力雄厚,战争非常顺利,蒋军很快就攻占了武汉,李宗仁、白崇禧等人逃回广西,蒋军又穷追猛打,李、白只能出逃海外。蒋介石取得了蒋桂战争的胜利。
蒋介石的裁军政策引起了国民党内各军事集团的不满,蒋桂战争又使他们感到唇亡齿寒,纷纷走上了与南京蒋介石集团对立的道路。在蒋桂战争之时,西北的冯玉祥便起草“讨蒋檄文”,与桂系联合。5月16日,冯玉祥所部发表通电,要求蒋介石下野,并推冯玉祥为西北军总司令。蒋介石则拉拢了冯玉祥部下的韩复榘、石友三,西北军的刘镇华、杨虎城等人也先后背叛冯玉祥投奔蒋介石。冯玉祥的势力被瓦解,只能选择通电下野保存实力。后又前往太原,与晋系集团阎锡山合作,密谋反蒋。
9月17日,湖北的张发奎也起兵反蒋,李宗仁、白崇禧也从国外返回广西,联合张发奎一同反蒋。蒋介石则命令广东的陈济棠进攻广西。10月10日,在阎锡山和冯玉祥的授意下,西北军宋哲元、孙良诚等27名将领通电反蒋。蒋介石一方面派兵抵抗,一方面拉拢阎锡山,任命他为海陆空军副总司令,阎锡山倒向蒋介石,西北军被孤立,反蒋失败。1929年底,蒋介石又在阎锡山、张学良的支持下击败了唐生智。
1930年,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愈演愈烈,阎锡山再次选择反蒋,并联合李宗仁、冯玉祥等人组成反蒋联盟,通电反蒋。5月11日,蒋介石下达总攻击令,中原大战爆发。反蒋联盟在取得一定战果后内部出现矛盾,同时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参战,帮助蒋介石。最终经过七个月的战争,蒋介石取得最终胜利,国民党内部反蒋军事集团被严重削弱。
X次国共内战
1927蒋介石发动四一二X,国共合作破裂。8月1日,X、X等发动了南昌X,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X的X枪。8月7日,八七会议通过了武装夺取X的方针。9月,毛X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X。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等发动广州X。在中国X党领导的各地武装X的基础上,大大小小的农村革X据地纷纷建立起来。
秋收X后,由于攻打大城市失败,毛X选择转向国民党X薄弱的农村地区,建立农村革X据地。在经过三湾改编后,1927年10月,井冈山革X据地建立,1928年4月,X、X率领的南昌X部队与毛X带领的红军在井冈山会师,统一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此后,各地红军又建立了中央革X据地、鄂豫皖革X据地、西北革X据地等农村革X据地。
1933年国民X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亲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
1930年7月,红三军团攻入长沙,并宣告成立湖南省苏维埃X,虽然很快撤出,但此事震动了全国。中原大战一结束,蒋介石就匆忙组织兵力,进攻根据地。1930年10月,蒋介石出动11个师约10万人,“围剿”赣南闽西的革X据地。1930年12月到次年1月,红军以少胜多,粉碎了国民党军的X次“围剿”。接着,蒋介石派何应钦对中央苏区实行第二次“围剿”。5月,红军战略得当,打败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9月,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失败。1933年2月,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围剿”,仍以失败告终。1933年10月,蒋介石发动了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这一次由X军内部出现指挥失误,先后实行军事冒险与保守主义,被迫于1934年10月开始进行战略转移长征。
局部抗战爆发
九一八事变与一二八事变
“柳条湖事件”,日军所使用的所谓物证:几顶东北军的军帽、一支X、两根被炸的枕木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炸毁,并诬陷是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由,日军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却寄希望于国际联盟调解,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则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执行不抵抗政策。部分东北军爱国官兵如马占山等则坚决抵抗日军侵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X。12月15日,由于不抵抗政策,蒋介石在全国声讨中被迫辞去主席,由孙科接任。次年2月,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相继沦陷。3月1日,日军扶持清帝溥仪X,定都长春,成立“满洲国”,史称“伪满洲国”。
使用汉阳八八式X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
1932年1月28日,日军制造事端,进攻上海X的中国军队,一二八事变爆发。驻防上海的粤军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指挥下坚决抵抗。十九路军多次击败日军进攻,日军不断增兵,国民X也在2月15日下令张治中率第五军进驻上海,支援十九路军。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3月4日,日军宣布停战,6日,十九路军也宣布不再主动进攻,淞沪战事平息。5月5日,中日双方签订《上海停战协定》。
华北事变
在日军侵略的形势下,蒋介石集团却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断“围剿”中国X党领导的革X据地,同时消灭国民党内部的反蒋派别。对于日本的侵略,国民X则采取了妥协与退让。1933年2月,日军由山海关进攻热河,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与守军不战而逃。日军进犯长城附近,西北军宋哲元部、晋军商震和傅作义部、东北军王以哲部以及中央军徐庭瑶、关麟征等三个师对日军进行英勇抵抗。日X向平津,国民X决定与日军讲和。5月31日,国民X与日本签订《塘沽停战协定》,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整个华北门户洞开。
1935年日军在华北策划了一系列事件,被称为“华北事变”。1935年5月,日本在河北制造事端,并借此说中方破坏《塘沽停战协定》,向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提出多项苛刻要求。7月6日,何应钦给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回电,同意各项要求,即《何梅协定》。中方按要求X相关军政负责人,解散国民党在天津河北的各项组织,中央军撤出河北。6月,日军又在察哈尔制造事端,X察哈尔省X省长秦德纯与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圆贤二签订《秦土协定》,中国在冀、察两省X大部分丧失。在国民党势力退出华北后,日方又策动了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即拉拢地方实力派,迫使他们脱离南京国民X,宣布“自治”。蒋介石即不愿华北独立,又慑于日军压力,只能给予华北地区较大权力,迁就日方要求。1935年12月18日,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这是一个对日妥协政策的产物。
西安事变
随着日本侵华的逐步加剧,中国国内形势朝着抗日救国的方向发展。1935年8月,中国X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X,停止内战,抗日救国。同时中国X党积极联络一些国民党实力派,展开统一战线工作。但蒋介石仍一意孤行,坚持“剿共”。
事变发生前的合影,左起: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
1936年10月,蒋介石再次集结数十万军队进攻陕北红军,12月初,蒋介石本人抵达西安督战。主张联共抗日的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说蒋介石无果后,于12月12日在临潼华清池扣留蒋介石,要求一致抗日,此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X党主张停止内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谈判,国共双方达成了改组国民党与国民X、释放政治犯、停止“剿共”、召开救国会议讨论抗日等六项协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接受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政策,抗日X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
全面抗战爆发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北平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驻守在卢沟桥附近的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全面抗战爆发。7月29日,日军占领北平,第二天占领天津。8月13日,日军又在上海进攻中国军队,淞沪会战爆发。
X危机的加剧推动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7月15日,X向蒋介石递交了《X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向国人表示了抗战的决心。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X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X党宣言的谈话》,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成立。
战略防御阶段
1937年8月,国民革命军战区划分图
从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9月,太原会战爆发,22日,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了日本第五师团一部,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0月,忻口战役爆发,中国军队对日军展开坚决抵抗。11月9日,太原陷落。9月,日军同时进攻华北,德州、石家庄等地先后沦陷,然而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为保存实力,消极避战,1938年初,山东大部沦陷。1月24日,经军事法庭审判,韩复榘在武汉被枪决。
1937年8月开始的淞沪会战于11月11日结束,上海沦陷。国民X于11月19日宣布迁都重庆,12月8日,南京保卫战开始,13日,南京失陷。日军进城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X,三十余万无辜平民和未及撤退的军人被日军残忍X。
1938年初,华北日军与华中日军试图经津浦路南北夹攻,徐州会战爆发。3月24日至4月7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重创日军第五、第十师团,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但台儿庄战役后,日军不断向徐州增兵,5月19日,徐州失陷。徐州失陷后,蒋介石为防止日军西进,下令炸开了花园口的黄河大堤,引黄河水阻敌。此举虽然迟滞了日军进攻,但使河南、安徽、江苏四十多县被淹,近90万人X,上千万人无家可归。
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中国军队在顽强抵抗后,10月27日,武汉陷落。武汉会战虽然失败,但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难以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
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由于战线过长,投入兵力过多,开始调整侵华策略。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在越南发布“艳电”,公开投靠日军。1939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宣布X开除汪精卫党籍,撤销其一切职务。
1939年3月,日军发动南昌会战,5月,又发动随枣会战。1939年9月,日军进攻长沙,X次长沙会战爆发,第九战区的中国军队英勇抵抗,挫败了日军的企图,日军伤亡达2万余人。11月,日军发动桂南会战,中国军队第五军在军长杜聿明的指挥下,取得昆仑关大捷。1939年冬,中国军队主动发起冬季攻势,但由于许多战区未按计划行动,冬季攻势没能取得预期战果。
1940年5月,日军发动枣宜会战,在这次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8月,中国X党指挥下的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给予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日军随后在占领区进行“治安战”,敌后根据地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扫荡”斗争。
1941年1月20日X中央军委关于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
1941年1月4日,国民党顾祝同、上官云相部X了转移中的新四军军部,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随后X中央军委重建新四军军部,以X为X军长、X为政委。同年上半年,日军在正面战场又先后发动了豫南会战、上高会战。5月,日军进攻晋南中条山地区,中条山战役爆发,此役中国军队损失惨重,被蒋介石称为抗战以来最大耻辱。9月,日军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采用诱敌深入以歼灭之的战略,再一次击退日军的进攻。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中国国民X正式对德意日宣战。英国等同盟国也向日本宣战,1941年12月3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向蒋介石建议设立中国战区,蒋介石为中国战区统帅。从此中国不再是单独作战。1942年国民X派出精锐部队组成远征军入缅作战,挽救了盟军在东南亚战场的战局。
战略反攻与抗战胜利
1944年4月,日本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在8个月的战役中,中国军队全面溃退,损失约50万人,河南、广西、湖南、广东大部分地区,146个大小城市沦陷。同年,中国X党领导下的敌后根据地则对日伪军展开局部反攻,收复国土8万余平方公里,扩大了敌后根据地的面积。
1945年春,日军发动湘西会战,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日军遭受打击,彻底失败。中国军队利用日军收缩防线的时机,收复了广西、浙江、福建等地的部分地区。与此同时,1945年5月起,八路军与新四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收复了大面积国土,将许多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8月9日,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对日作战。8月9日,毛X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随后各解放区对日伪军展开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投降书上签字。9 月9日,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国X代表何应钦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战后形势
抗战胜利后,国民X即开始了对X的追捕和审判工作,从1945年9月至年底,共抓捕X4692人。1946年4月起,开始了对X的审判,经过审判,陈公博、褚民谊、殷汝耕等369名X被判死刑,其余X各判处无期、有期徒刑不等。
1945年8月14日,国民X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条约》,同意外蒙古根据X结果独立,1946年1月,国民X正式承认外蒙古从中华民国独立。
1945年8月24号,国民X主席蒋中正签署《联合国X》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X就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筹建工作,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X》生效,中国加X合国。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重庆谈判
飞机从延安机场起飞前的合影。前排左起:张治中、毛X、赫尔利、X、王若飞
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三次电邀X中央主席毛X到重庆共商国家大计。28日,毛X、X等人乘坐飞机赶往重庆。国民X代表王世杰等人与X党代表X等人从 8月29日开始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国民X与X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在重庆签署《双十协定》
国共内战与马歇尔调停
谈判期间,蒋中正与毛X举杯共庆抗日胜利
抗战胜利后,后方的国民党军队即前往中部、东部地区接收城市,与解放区发生了冲突。1945年底,刘伯承、X指挥的晋冀鲁豫X军、X指挥的山东X军、X指挥的晋察冀X军、X指挥的晋绥X军和X指挥的东北X联军在各自地区都给予来犯的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
在此局面下,美国试图通过“调停”介入中国政局,以“和平”手段实现国民党对全国的统一。1945年11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马歇尔上将为总统特使,前往中国“调解”国共双方。12月15日,马歇尔启程来华,20日抵达上海,先后会见了蒋介石、X等人。在马歇尔的调停下,国共双方初步达成了停战协定,1946年1月7日,X、张X、马歇尔组成三人小组,商谈停战事宜。10日,协议达成,张X与X签署停战协议,并在北平成立军事调处执行部,负责监督执行停战协定。停战协定的签署与实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但国民党坚称,东北局势不在停战协定之内。3月11日,马歇尔返回美国述职,蒋介石趁机命令国民党军在东北大举进攻,国共冲突加剧。
全面内战爆发及加剧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进攻以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当晚,中原军区部队按照X中央军委指示,向各个方向突围。国民党军在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后,又将进攻矛头转向苏皖、山东解放区。1946年7月起,国民党X绥靖区司令李默庵指挥约12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向苏皖解放区进攻。华中X军司令员粟裕、政委X集中主力3万人发起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与此同时,山东解放军也与国民党军展开多次战役。1947年2月,由华中X军和山东X军合并新组建的华东X军发起莱芜战役,全歼李仙洲集团,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华东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此外,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解放区也遭到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至1947年2月,国民党军虽然占领了部分解放区,但有生力量被解放军逐渐消耗,随着战线拉长,国民党军无力发动全面进攻,1947年3月起,国民党军不得不转为对部分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947年3月初,国民党胡宗南部进攻陕甘宁解放区,目标直指延安。X中央在分析了敌我对比后,主动放弃延安,同时成立西北X兵团,由X指挥,在陕北开展运动战。
3月至8月间,西北X军经过延安、青化砭、羊马河等七次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3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947年3月下旬,国民党军发动了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华东X军则X时机,于5月13日至16日发起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精锐整编74师3.2万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一时期,全国其他解放区也先后开始对国民党军发动局部反攻。
战略转折
1947年6月,为打乱国民党军的战略部署,刘伯承、X率领晋冀鲁豫X军主力部队发起鲁西南战役,打乱了国民党在山东的战略部署,使国民党军对山东的进攻宣告破产。8月7日,刘邓大军分三路向南行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于8月底进入大别山区,建立起大别山根据地。同一时间,陈赓、X兵团也渡过黄河,于11月到达豫陕鄂边区。9月,X、粟裕率领华东X军会合晋冀鲁豫X军一部突入鲁西南,于11月到达豫皖苏地区。刘邓、陈谢、陈粟三支大军挺进中原,将三个新解放区连成新的中原解放区,对扭转战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一时期,其他地区的解放军也纷纷转入战略反攻,到1947年12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75万余人。国民党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守,退到交通线上的城市拒守。
战略决战
1948年9月16日,X、粟裕指挥华东X军发起济南战役,开启了战略决战的序幕。9月23日,济南解放。
1948年9月12日,X、罗荣桓指挥东北X军发起辽沈战役,共经过三个阶段的战斗:X阶段,9月12日至10月19日,攻克锦州,解放长春;第二阶段,10月20日至10月28日,会战辽西,歼灭廖耀湘兵团;第三阶段,10月29至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歼灭东北残敌。辽沈战役历时52天,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人的伟大胜利,东北全境解放。
1948年11月6日,华东X军、中原X军发起淮海战役,同样经历三个阶段的战斗:X阶段,11月6日至11月22日,中央突破,歼灭黄百韬兵团,切断徐、蚌线;第二阶段,11月23日至12月15日,歼灭黄维兵团,包围杜聿明集团;第三阶段,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歼灭杜聿明集团。淮海战役历时65天,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完成了歼灭国民党主力于华中、中原战场的任务,为渡江作战创造了极有力的条件。
1948年11月29日,东北X军、华北军区部队发起平津战役,战役经历三个阶段:X阶段,11月29日至12月21日,分割包围敌人,切断敌人退路;第二阶段,12月22日至1949年1月15日,攻克新保安、X、天津,孤立北平的傅作义集团;第三阶段,1月16日至1月31日,和平解放北平,傅作义部接受改编。平津战役历时64天,歼灭改编国民党军52万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使东北、华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全面败退及逃往台湾
三大战役结束后,长江以北的国民党军全面崩溃。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新年文告》,正式提出求和。21日,蒋介石被迫下野,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务。李宗仁多次向X提出和平谈判,还派出代表团前往北平谈判。但国民党实权此时仍掌握在蒋介石及其亲信手中,因而桂系的主和注定无法实现。4月1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南京X和谈代表团抵达北平,13日,举行正式会谈。X首席代表X提出了《国内和平协定》,经过讨论后,15日的第二次会谈中,X代表提出了《国内和平协定》的最后修正案,并以20日为最后期限。20日,李宗仁、何应钦拒绝X的《国内和平协定》,谈判破裂,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X的X灭亡。
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军继续追击残敌,先后解放武汉、上海等地。国民党军队撤退至两广、西南、西北及台湾等地。蒋介石由幕后走到前台,在广州组X民党非X员会,直接掌握军政大权,后又撤至四川。人民解放军展开追歼战,先后占领两广、福建、西南及西北地区。X、湖南、云南等省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发动X。蒋介石率余部逃往台湾省。1950年4月解放海南岛,1951年5月,X和平解放。至此,中国大陆及沿海岛屿(除台、澎、金、马)全部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X在北京成立,中华民国灭亡。
疆域
编辑国土面积
法律上中华民国一级行政区划图(1945年)
民国建立后,国土面积为1116.65万平方公里,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西到帕米尔高原,南起南沙X岛的曾母暗沙,北至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中国东邻X,南接越南、老挝、缅甸,西南部与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阿富汗接壤,北部与俄罗斯相邻。国家形状略呈秋海棠叶子状,与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家和地区隔海相望。
国土争议
"麦克马洪线"
1913年10月6日,中英藏三方会议在印度西姆拉开幕,英方代表是英印X外交大臣麦克马洪,企图划分X,让X成为英国殖民地,1914年,麦克马洪背着中国X,私底下与X地方代表划定了X东南与印度的界线,以英国阿波尔远征为基础,把X东南门隅、洛隅、察隅地区约九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了印度,该非法边界线又被称为“麦克马洪线”。历代中国X均坚决不承认该界线划分,最终不了了之。
外蒙古独立
兰德·麦克纳利绘制的 1914 年蒙古宣布独立 后的中华民国地图
1911年7月,部分外蒙古X在沙俄的支持和煽动下,准备实行“独立”,分裂国家。辛亥革命爆发后,外蒙古也趁机“独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坚决反对外蒙古“独立”,其后袁世凯的北京X也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1919年,北京X派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徐树铮出兵外蒙古,外蒙王公被迫取消“自治”。19X,在苏俄的支持下,外蒙古再次宣布独立。二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协定”的规定,中国需承认外蒙古独立的现实。外蒙古X于9月21日决定在10月10日至20日间进行形式上的公民投票,结果近乎百分之百支持外蒙独立。12月10日,国民党第十六次中常会决定承认外蒙古独立。对于外蒙古的独立,国民党内外都曾有强烈的批评声浪,蒋介石解释说,因为外蒙长期脱离中国管制,又因苏联坚持外蒙独立,在无法抗衡苏联的前提下,他只能放弃外蒙并意图把外蒙当作与苏联沟通的桥梁。
租界及收回
20世纪之后,美、英、法等列强在中国十几个城市设立近30块租界,从1917年到1945年,租界被逐一收回。1917年到1924年,国民X首先收回了德、奥、俄三国在天津汉口的5块租界:1917年,国民X利用参加一战向同盟国宣战的契机,收回汉口天津的德国租界、天津的奥租界。1924年,苏联X归还天津、汉口的俄国租界。
1924年,五卅X发生后,民间出现反英X,由于受到X众冲击,英国失去厦门英租界控制权,6年后正式收回;1927年北伐战争期间,由于汉口、X人民的抗争,中国于3月15日正式收回X、汉口2块英租界;同年,镇江人民效仿汉口、X人民斗争,英国方面害怕再次发生类似情况,自愿退出租界由中国接管,5年后被正式接收;比利时的天津租界入不敷出,1927比利时X表示退还租界,并于1931年正式交接完毕。此后连同公共租界在内,外国在华租界共剩下14个。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收回租界暂停。
1941年,侵华日军也占领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上海、鼓浪屿的公共租界。1942年日本名义上移交广州、天津英租界给汪伪X。1943年中国与英美签订条约,英美X同意将上海、厦门公共租界管理权移交中国,英X同意将天津、广州租界归还中国,紧接着反X阵营的比利时等X也相继归还中国厦门、上海公共租界。虽然此时上海、厦门、天津、广州都为日军占领,中国无法事实上接管租界,但收回租界的行为向世界宣告了英、美、比利时等国在华租界时代已终结。
1943年,日本移交杭州、苏州、汉口、天津等地的日租界给汪伪X;同年汪伪X收回鼓浪屿公共租界,迫于日本压力,法国归还天津、汉口、广州3个法租界以及上海的2个法租界,另外还接收了天津的意大利租界。至此国民X接收了重庆日租界,其余的11个专管租界和2个公共租界均被汪伪X“收回”。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中国X相继收回日军占领地的租界,此后法国、丹麦等国X正式追认、放弃在华租界,中国正式走完了收回在华租界的全部法律程序。
首都变迁
民国元年,南京成立临时X,成为民国首都。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北京成为民国首都。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中央于1925年7月成立广州国民X,广州成为革命中心直至1926年12月。
1926年12月13日,临时联席会议成立后,国家首都由广州向武汉转移。
1949年之前的南京总统府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中央,建立了南京国民X,与武汉国民X形成对峙。9月16日中央特别委员会在南京成立,决定国民X首都由武汉迁到南京,实现了武汉国民X与南京国民X合流,俗称“宁汉合流”。
1938年1月,国民X行政院及内政部、X的大部分职员,相继乘轮船西迁重庆。但X军事部门和中央党政军主要负责人则因重庆路途遥远迁址武汉,此时武汉成为了中国抗战的指挥中枢和领导中心。到1938年8月,国民X、国民党中央所属驻武汉各中央党政机关,已全部迁到重庆。部分X首脑、要员,以及外国驻华大使等,也相继抵达重庆,至此,重庆成了真正成为了中国战时首都。
汪精卫于1940年3月30日“还都”南京,建立汪伪国民X。
1946年4月30日,国民X发出还都令,5月5日,国民X还都大典在南京隆重举行,还都南京。
1949年4月,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中华民国X放弃首都南京撤逃,随后残部先后逃亡广州、重庆、成都等地,12月7日,国民党当局最终落脚台北。
行政区划
民国初年
民国建立初期,地方行政区划继承了清朝时期的制度。全国设立了23个省,省下设立了省、府(州)、县(州、厅)三级管理体制。1913年1月,袁世凯X颁布了《划一现行地方各级行政官厅组织令》,废除了旧有的地方制度,改设省、道、县三级管理体制。全国共分为22个省。除了各省之外,还设立了5个特别行政区。其中包括京兆特别行政区、绥远特别行政区、热河特别行政区、川边特别行政区和察哈尔特别行政区。另外,还有外蒙古、X两个地方以及宁夏、青海两个地区,共计32个一级行政区划。省和特别行政区下设道,道下设县。蒙古和X地区基本沿用了清代的制度。到1926年,全国一级行政区划增至33个,以下共有98道,1800余县。
南京国民X
1927年南京国民X成立后,根据孙中山的X大纲,全国废除了道级区划,实行省、县二级管理体制。1928年6月21日,将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北京改为北平特别市,并将京兆原属的20个县并入河北省,将口北道划归察哈尔。1928年9月5日,将热河、察哈尔、川边4个特别行政区、宁夏护军使及宁夏道所辖区域分别改设为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西康5个省。同年10月,将青海地方和甘肃省西宁道所辖区域改设为青海省。1929年1月30日,将奉天省改为辽宁省。全国省级机构达到28个,另有外蒙古、X两个地方。1932年,国民X实行首县制,作为地区召集单位。同年10月,普遍创设行政督察区,也称为专区,专区并非行政区划,而是省派出的机构。1938年,在国统区的15个省内设立了142个专区,到1947年增至209个。
抗战胜利后
抗战胜利后,国民X进行了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增设。东三省被改为辽宁、辽北、安东、吉林、合江、松江、黑龙江、嫩江、兴安等九个省。同时,台湾省回归祖国,全国的省级单位增至35个,并新增了外蒙古和X两个地方。1946年1月5日,国民X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地位。1947年6月5日,国民X公布了12个与省平级的院辖市,全国一级行政区划达到48个。至1947年6月5日,县级区划方面,除了X地方外,全国共有2016个县,57个普通市,40个设治局,1个管理局,132个旗盟,总计2246个县级区划。
1947年中华民国48个一级行政区划:
类型 |
地方 |
省 |
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省、台湾省、福建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康省、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省、青海省、X省、绥远省、察哈尔省、热河省、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龙江省、嫩江省、兴安省 |
院辖市 |
南京市、上海市、汉口市、广州市、重庆市、北平市、天津市、青岛市、西安市、大连市、沈阳市、哈尔滨市 |
地方 |
X地方 |
参考资料来源 |
主要城市
上海
1930年代的上海街头
上海是近代经济及贸易的中心城市。上海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沿海港口、通商口岸、长江水运与铁路运输枢纽处。同时邻近丝织业中心江苏和浙江。在上海开埠后,特别是京沪、沪杭铁路的建成通车,上海的陆上交通也发达起来,且当时上海轻工业发达,机器制造、船舶、砖瓦玻璃、水泥等领域率先开创,1934年,上海工厂总数多达五千家。上海在北洋X时期为淞沪商埠,南京国民X提升为特别市,后为院辖市,收回租界前有公共租界和法租界,1948年人口达到480万。
天津
开埠通商后,天津成为中国北方的对外贸易中心。1881年X一胥各庄铁路通车后,铁路在华北地区获得空前发展。京奉、京汉、津浦、陇海沿线的煤炭,山西、山东、陕西各省的棉花,京绥沿线、宁夏、甘肃青海的羊毛,京绥等路沿线的杂粮,经各路运至天津,销往海外。
汉口
京汉铁路通车及上海开埠后,汉口成为中国中部地区水陆交通枢纽,尤其是1935年粤汉铁路通车后,汉口更成为连接南北与东西部区域的交通枢纽和区域贸易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包括西南地区各省、两广地区、两湖地区、江淮流域各省,又称“七省要道”“八达之衢”之地。
广州
1918年10月广州即设有市政公所,19X划定市区,19X2月成立市政厅,1925年7月改为市X,1930年1月改为广州特别市,同年8月改为省辖市,隶属于广东省X,1947年6月核准为院辖市。土地面积253.25平方公里,人口960712。
人口
编辑人口总量及变化
民国建立时,人口约4亿,以X人口居多,占90%以上,其他少数X次之,人口不到全国人口总数的10%。民国时人口总量保持缓慢增长。1927年,由于北伐战争的影响,人口数量略微下降;全面抗战爆发初期,人口有明显的下降;国共第二次内战期间,人口也呈缓慢下降。到1949年,全国人口约有5.4亿。
人口分布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高原人口密度从高到低。中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X是黄河及淮河平原,在冀鲁豫皖诸省间;第二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安徽及太湖流域几个盆地;第三是以上平原附近的丘陵地,如山东、安徽等省份;第四为浙、闽、粤3 省为主的东南沿海地区。
人口特征
民国的人口有几个特点:人口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即便是城市人口平均寿命也只有40岁;性别比例失调,男多女少,中国的男子人数远远超过女子人数。
人口迁移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X成立拓殖协会,开展东北、西北的移民垦荒事务,东北地方X也颁布各种奖励垦荒办法,使东北人口迅速增加。抗日战争爆发前总体向东北和西北移民,抗日战争时期向西南、西北等地区迁移;抗日战争胜利后人口大规模地向原移出地迁回。国共双方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都使国内人口的分布发生重大变化。
政治
编辑中央X
南京临时X
南京临时X的中央机构仿照美国政体,实行总统制。设临时大总统与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临时大总统有X全国之权和统率海陆军之权;经参议院同意还有有任免国务员和外交使节,对外宣战、媾和、缔约等权力。临时大总统下设行政各部,最初有外交、内务、财政、军务、交通五部,后增加到陆军、海军、外交、司法、内务、财政、教育、实业、交通九部。各部总长由临时大总统特任。
北京国民X
十二章国徽,在北洋XX下的中华民国(1912-1928)以及袁世凯X下的中华帝国(1915-1916)期间使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北京X实行责任内阁制。临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政务。但权力大都需要经由参议院同意方可实施。X为最高行政机关,由国务员组成,国务员由国务总理和各部总长担任。大总统任命国务员需经参议院同意。X下设外交、内务、财政、陆军、海军、司法、教育、农林、工商、交通10 个部。
1914年,袁世凯颁布新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总统权力扩大到最高限度,且不受制约,总统还获得了指定继承人的权力,实质上是总统X制。行政各部则直接隶属于总统。
广州国民X
广州国民X受国民党的监督与指导,实行委员合议制。国民X由若干委员组成,并选其中一人为主席;常务委员五人,处理日常政务。国民X内部设秘书处,行政部门最初只设军事、外交、财政三部,直接隶属于国民X。其中军事部事务由军事委员会X,并未实际立部。国民X为满足现实需要,临时增设一些委员会,如教育行政委员会、侨务委员会、法制委员会等。此后国民X还成立了监察院,负责监督各级X机构。
训政时期的国民X
1928年8月,国民党召开二届五中全会,决定按照孙中山学说改组国民X,成立五院制X。10月8日,训政体制下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和考试院组成的五院制国民X成立。
训政体制下,国家权力被分为X与治权,训政,即训练国民使用X,《训政纲领》规定选举、X、创制复决四种X在国民大会召开之前,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付托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项治权付托国民X总揽执行,并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指导监督重大国务之施行。五院并非五权分立,而是平行的分工,五院正副院长由国民X委员兼任。国民X作为最高治权机关,实行主席制,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中选举一位。
行宪时期的中央X
中华民国宪法本文X页
1946年11月15日,蒋介石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随后改组国民X:国民X增设副主席一人,主席、副主席均由中执会选任;国民X主席对国民党中执会负责,选任五院正副院长;五院正副院长对国民X主席负责;设国民X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由委员 40 人组成,除五院院长为当然委员外,其余委员由国民X主席选任;改行政院会议为政务委员会,除各部部长、各委员会委员长为当然委员外,另设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五至七人;立法委员、监察委员名额分别新增50人与25人。1947年12月25日《中华民国宪法》生效,X届国民大会选举出正副总统。
行宪时期实行五院制之总统制,总统的选举与X权由国民大会行使。行政院正副院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立法院正副院长,由立法委员互选产生;司法院、考试院正副院长,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监察院正副院长,由监察委员互选产生。
地方官制
南京临时X
武昌X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清X独立。民国初创时各省独立的情形不同,各自为政,有些成立全省军X (都督府),有些先成立省内部分区域的军X或军政分府或军政副府,以待地方行政统一。南京临时X成立后,于首都南京设置南京府,并试图制定法规,统一地方X组织,但未能全面推展。
北京X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针对地方行政制度混乱情况,于 1913 年1月8日相继颁布法令,废除原来的府、厅、州,增设特别区,在省与县之间增加道一级,形成省、道、县三级地方行政X。省级行政长官先称民政长,后改巡按使,黎元洪上台后又改为省长。北京X时期,针对一些地区军阀割据、军政民政不分的情况,还曾设置巡阅使这一特殊权力机构,以及经略使、筹边使、边防督办等等。
国民党X
广州国民X时期颁布了《省X组织法》,规定省X在中国国民党指导监督之下,受国民X之命令,管理全省政务。省X采取合议制,由民政、财政、教育、建设、X、农工、军事七厅厅长组成省务会议,并推举一人为省主席。1926 年 11月,修正公布《省X组织法》,强调省X于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指导监督之下,规定由国民X任命委员 7至11 人,组织省X委员会行使省X职权。由省X委员会推选三至五人为常务委员,由常务委员互推一人为主席,并报请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省X主席主持省X委员会开会,常务委员协助主席处理日常事务。
南京国民X时期,省X经历了多次改革,最终于1931年《修正省X组织法》的公布才使省X的组织与职权稳定下来。省X实行委员制,设委员7至9人组成省X委员会,由国民X任命。X因情况特殊,经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议,特许将委员人数增至 13 人。省X设主席一人,由国民X从省X委员中指定一人担任。
国民党组织机构
国民党有中央党部和地方党部,中央机关由三部分组成:总理和总裁;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总理是尊崇孙中山在国民党党内崇高地位而设,总裁则是蒋介石党政军权集于一身的产物。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国民党的最高党务机关,主要职权有对外代表国民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决议,组织指挥各地党部等等。中央执行委员会互选常务委员若干人,组成常务委员会,负责在全体会议闭会期间执行职务。中央监察委员会是国民党的最高监察机关,负责决定各级党部党员之处分,核查中央执行委员会财政收支等等。也由委员互选常务委员若干人,组成常务委员会,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国民党的地方党部由省党部、县党部、区党部和区分部组成,分别对应省、县、区、乡的地方行政系统。地方党部与地方X分别自成系统,互不统属。但在实际运作中,党政之间时常发生冲突,因国民党倾向于让地方X主政,故地方党部常被置于次要地位,甚至沦为地方X的附庸。
其他X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X党建立的工农联盟的苏维埃X。中央革X据地建立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X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X,选举毛X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定都瑞金。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X随中央红军一起长征,1935年10月抵达陕甘苏区。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后,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7年9月6日,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X,此后抗日XX取代苏维埃X在根据地建立起来。
其他政党
中华民国成立后,由于对政党政治及宪政的渴望,一时出现了政党林立的局面。后产生了几个大党:统X、共和党、X党。随后在袁世凯的利诱下,三党又合并为进步党。北洋军阀X时期,政党逐渐成为军阀控制国会,制造民意的工具,此时出现了袁世凯的公民党,段祺瑞的安福X,曹锟的宪政党等。随着一战后新X的传入,新型政党开始出现。19X7月,中国X党成立。1927年国共合作破灭后,国民党实行训政,中国X党开始从事农村武装斗争为主的土地革命,其他各党派逐渐失去活动空间,仅有部分政党以“第三党”的名义开展地下或半地下活动。全面抗战爆发后,中间势力在X宪政运动的X下,组成了中国X同盟。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再次出现政党X,各X党派纷纷建立。
国家象征
国旗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X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X成立。各省代表会议改组为临时参议院。1月10日,临时参议院决议:以五色旗为国旗。五色旗旗面以红、黄、蓝、白、黑五彩色带横排组成。五种颜色分别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X以示五族共和之意。北洋X时期,仍使用五色旗作为国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X,在南京建立起国民X。1928年12月17日,国民X颁布的《中华民国国徽国旗法》规定:中华民国国旗为X满地红旗。X满地红旗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旗。
国徽
十二章国徽为1913年2月至1928年间中华民国北洋X时期的国徽,又称“嘉禾国徽”。袁世凯复辟,建立“洪宪帝制”,也沿袭将其作为国徽。1912年8月,当时就职于中华民国X的鲁迅、钱稻孙、许寿裳三人受命绘制国徽图案,由钱稻孙绘图,鲁迅执笔说明,于8月28日完成,1913年2月发表。图案参考了西方纹章的布局,采用了中国古代礼服的十二章花纹,也就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十二种吉祥纹章的图样。1928年12月17日,南京国民X国务会议决议,公布《中华民国国徽国旗法》,确定X为国徽,以陆皓东所设计的X旗为蓝本制作。
国歌
南京临时X成立伊始,由X牵头,通过X的方式征集国歌词谱。但是,征集并不成功,于是,X改为先征歌词,再求声谱。并向蔡元培、张謇、梁启超等名士约稿,仅章太炎、张謇、钱恂、汪荣宝4人应约提交了歌词。其中,汪荣宝改写的《卿云歌》入选。1915年,袁世凯命令礼制馆从速制定“国乐”。由满人荫昌作词、王露作曲的《中国雄立宇宙间》,于5月23日袁世凯批准,“定为国乐”。这是中华民国正式颁布的X首国歌。1918年徐世昌继任民国大总统之后,沉寂多年的国歌征集工作又重新启动。1919年11月X决定成立国歌研究会,延请文学及音乐专家议决。选择了汪荣宝推荐的《卿云歌》为国歌,由萧友梅谱曲,19X10月,由国务会议通过,19X7月1日开始实施。1937年6月3日,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十五次常务委员会议决定,以现行党歌《X主义歌》为国歌,1947年,民国X改组,仍然议决,“在X未颁订新国歌以前,暂仍照旧。”
军事
编辑北洋军阀时期
北洋军阅兵
1895年12月,袁世凯奉命按照西方的制度训练军队,名曰“新建陆军”,这支新军人数为7000人,民国时期的军队,大都发源于此。日后的北洋军阀也多出身这支新军,如冯国璋、段祺瑞、曹锟等。1901年,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即对新军进行改革,将新军改编为常备军,兵力扩充到六镇(一镇12513人)。北洋六镇成为袁世凯的基本力量。
袁世凯死后,执政的皖系、直系军阀所部也多脱胎于北洋军,唯有奉系张作霖的军队有所不同。张作霖军队的基础是清末的巡防营,甲午战争后,清X裁撤军队,大量散兵游勇流窜到东北,占山为寇。后沙俄入侵东北时,张作霖召集乡勇,收编盗匪,逐渐发展成为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
此外,这一时期的其他小军阀,军队来源也各不相同,如刘镇华的镇嵩军源自豫西绿林,西北马家军的部队多源自清末XX。南方的滇军、黔军、川军等多源自清末新军。
广州国民X时期
国民党军队
黄埔军校建立后,黄埔军成为国民革命军的核心力量,1924年建成两个教导团,后扩编为一个旅,被称为“党军”。后又扩编为两个师。北伐前,党军扩编为一个军,为国民革命X军,此外其他改编自地方军阀的部队称国民革命第二至八军。
地方军阀军队
北伐时期,除了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军、北洋军阀的北洋军外,其他地方军阀也握有军队,如冯玉祥的国民军,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军,阎锡山的晋军等。
南京国民X时期
国民党军队
南京国民X统一全国及中原大战后,蒋介石在自己原有嫡系部队的基础上,大肆收编地方军,统一称路,其中第二路军(总指挥刘峙)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其余二十余路军改编自原先各地方军阀的部队。
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南昌X爆发,中国X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X派的X枪。八七会议后,X中央决定在全国各地发动武装X,发动农民组成红军,建立苏维埃X。秋收X后,毛X率部向国民党X薄弱地区转移,途中进行三湾改编,在军队中建立各级党组织,确立了党对军队的X领导。经过数年的土地革命战争,中国X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到三十余万人,但因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导,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被迫放弃南方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历经艰苦卓绝的长征转移到西北后,红军仅剩三万余人。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党军队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主要由三类构成:中央军中源自黄埔军的蒋介石嫡系,抗战前夕扩编到48个师。中央军中北伐时期跟随蒋及战败被改编的旁系部队,此时有30个师。以及大量的地方军阀部队,编制、人数、武器装备均千差万别。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X对军队进行改编,同时颁布《兵役法》,征召适龄青年参军抗日。为了便于指挥,还取消了军队中兵团、军团两级,改军为战略单位,这样命令便可由军委会下达战区、集团军直接下达到军。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蒋介石还命令前线部队分批到后方整训,并派黄埔生军官到一些新组建或被打散的部队,重新整编训练。到抗战后期,由于不断扩编,军队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在敌后出现了大量国民党杂牌军高级将领率部投敌,同时大量的扩编也导致吃空饷,空有建制,兵力不足等现象出现。但在此时,蒋介石也在美国的帮助下,组建了五十多个美械师,战斗力大大增强。
X党军队
抗战爆发后,中国X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即改变为国民革命军,前往抗日前线。陕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编为十八集团军),下辖一一五、一二零、一二九三个师,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下辖四个支队。八路军、新四军开赴前线后即将部队展开,各自扩编,发展根据地,开展敌后斗争。到1940年底,八路军发展到四十万人,新四军发展到十万人。至抗战胜利前,八路军和新四军已拥有正规部队一百二十余万人。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国民党军队
二战期间第185步兵师的士兵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规模空前,经过抗战期间大规模扩军、收编伪军及美国的援助,总兵力达到了五百万人,武器装备也更为精良。内战爆发前,国民党对军队组织和人数都进行了整编,改战区为绥靖主任公署,集团军改为绥靖区和整编军,军缩编为整编师。并裁撤了六七十万的军队。虽然兵力减少,但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兵员、火力都大大加强。而在内战一年后,国民党军虽然占领了一百多座城市,但兵力减少到三百七十余万,且正规机动部队损失很大。内战进入第二年后,国民党军大量被歼,至1948年8月,能用于一线作战的部队仅有一百七十四万。国民党军不得不转为战略防御。而在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的X主力部队绝大部分都被歼灭,剩余的二百余万军队分散在各个防线,且大量存在建制不全、士气低落的现象。最终经过渡江战役、解放东南、中南、西南、西北各地区的战役,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中华民国灭亡。
人民解放军
中国X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则在建制、统帅上与国民党军队完全不同,各单位政治委员担任X党委会书记,根据X集中制原则,坚决执行X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X军队在编制上,分为X兵团和地方兵团,每个大军区都编有X军,下辖数个纵队。1947年7月,中国X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正式改称“人民解放军”,1948年冬,解放军已拥有一百四十九万正规X部队,随时可投入使用。1948年11月,在中央军委指示下,人民解放军进行统一编制,将原有的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四个重兵X集团分别编成X、第二、第三、第四X军,大军区、二三级军区和军分区仍保留,在后方编练二线部队。全军发展到四百万人,X部队二百万人,对国民党军有压倒性的优势。随后经过一系列战役,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大陆的国民党残余势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外交
编辑北洋X
北洋X又分为袁世凯在位时期和北洋军阀混战时期。袁世凯在位期间,外交上重用陆征祥,承认清X签订的条约及外债,尊重列强条约权益。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同样承认列强在华权益,但各派系又分别投靠不同的帝国主义国家。北洋军阀主要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被日本支持,冯国璋主导的直系在英美支持下,奉系张作霖被日本支持。
1917年段祺瑞X对德宣战,参加一战,成为X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在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却仍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X转让给日本。北洋X的这一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主义运动,最终在全国人民的强烈坚持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南京国民X
南京国民X坚持执行亲帝反苏的外交政策。南京国民X外交的总方针是依附帝国主义。1927年5月,南京X发表了X次外交声明,表示对外“不采暴力手段”。7月,在其发表的第二次外交声中,宣布外交政策是维持半殖民地地位的中外“友好关系”。12月1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声称“要联合各国共同表示对外“不采暴力手段”。京国民X屈从帝国主义的外交方针,突出表现在对南京事件和济南X的处理上。1927年12月14日,国民X发出绝俄令,与苏联绝交。同时,封闭苏联在中国的领事馆,对所有在华的苏联商业机关,一律勒令停止苏联侨民均须注册管理及遣送回国。之后对苏联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采取了围剿政策。南京国民X对日方针由九一八事变前的不抵抗政策到国共两党联合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南京国民X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内战。
修约外交与改订新约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民国建立后,与列强修改、废除不平等条约成为历任民国X外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18年,北洋X即以修改税率为参加一战的条件之一,但由于日本反对,最终作罢。巴黎和会期间,中国代表也提出了七条取消帝国主义列强在华X的要求,但由于英美等国的阻挠,除了山东问题以外,其余问题均未被提上议程。19X华盛顿会议时中国代表又提出了废除领事裁判权、关税自主的提案。
中国X党的成立与X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速发展,掀起了一股空前的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运动。1924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苏联放弃沙俄时代攫取的一系列在华X。南京国民X成立以后,即发起改订新约运动,1927年到1930年,国民X经过数年的谈判,最终收回了关税自X。此后国民X又尝试取消列强在华的领事裁判权,但收效甚微。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对德意日宣战后,正式宣布废除与三国的不平等条约,此后英美等国也陆续与中国签订新约,取消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等一系列X,这样,不平等条约基本得以废除。
国际调停与参与国际事务
X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成立,中国作为创始国之一,也曾多次被选为国联理事会的非常任理事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一方面实行“不抵抗”政策,另一方面则寄希望于国际联盟,交由“公理”解决。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代表即向国联报告,经过两个多月的讨论,12月10日,国联决定派出调查团,前往中国东北调查情况。1932年1月21日,国联调查团正式成立。2月29日,调查团到达东京,3月14日,到达上海,此后调查团又前往南京、汉口、北平等地。4、5月份,调查团进入东北,但由于日方的阻挠,调查难以顺利进行。9月4日,调查团返回欧洲,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发表,承认了中国对东北的X,以及日本的侵略事实,并揭露了伪满洲国的傀儡实质。但也在一系列问题上反映了欧美列强的偏见,作出了损害中国领土X的结论和建议。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德国为维护其在华利益,派出驻华大使陶德曼及驻日本大使狄克逊准备对中日双方进行调停。蒋介石起初希望由国联出面调停,但并未成功,于是转向德国,希望德国进行调停。谈判开始后,日方提出了一系列旨在灭亡中国的条件,德国为维护其利益,劝说中国妥协,最终蒋介石并未同意,日方也放弃了以谈判手段灭亡中国,中日双方正式断交,陶德曼调停失败。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X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筹建活动,外交决策层就联合国的组织架构、运作机制以及中国在其中的地位提出了多个方案,而将确保中国的大国地位作为参与筹建联合国的首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国民X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采取务实的方针。至旧金山会议中国的大国地位已基本确立之时,中国代表团才更多地关注联合国的组织和机制。1945年6月26日,旧金山制宪会议圆满结束,《联合国X》正式签署。X第23条明确规定: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为:美、俄、中、英、法。中国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从此被正式确立。
经济
编辑赋税
北洋X时期, 赋税结构仍维持着晚清的关税、盐税、厘金、田赋四大支柱的形式。关税收入逐年增加, 1917年~1927年间, 最少的1918年为5960万元, 最多的1926年达11927万元, 在赋税总收入中所占地位也愈来愈重要。同期, 盐税收入也数额巨大, 平均每年也在7000万元以上。但北洋X时期, 关、盐税收的增加, 并不等于中央X财政收入的增长。关、盐税不仅已丧失行政管理权, 而且连税款的使用权也完全被帝国主义控制, 北洋X所能得到的仅是偿还内、外债和支付管理经费后的“关余”“盐余”, 即便如此, 也还不能X支配。北洋X时期的田赋收入每年都在8000万元以上,但由于军阀割据混战和本期田赋收入多被各地截留、挪移, 因此其在国家财政总收入中的比例处于下降趋势。厘金收入每年至少也在4000万元左右,但与田赋一样, 也变成了地方军阀实行割据的财政支柱和工具。
1927年6月1日国民X成立财政部,负责全国税务,分关务署、盐务署和税务署。其中税务署设于 1932年7月,掌管全国关、盐两税以外的一切税务,具体包括统税、印花税及矿产税三大类。X建立统税组织系统。1928年,规定卷烟税为“国税”。第二整顿印花税务机构。财政部内先设印花税处,在各省设印花税局及分支机构销花收款。第三建立矿税征收机构。南京国民X成立前,矿税大致分为矿区税矿产税及矿统税三种。国民X于 1930年公布《矿业法》,明定矿商应缴纳矿区和矿统两税。对主要税种的改革包括裁撤厘金、开征统税、改革关税即修订进口关税税,进出口税一律定为值百抽五。
金融
内债
南京国民X从1927年到1937年的10年中发行了26亿元以上的内债。1928年6月以后,宋子文在任期间实行比较温和的内债政策,当时国民X历届X对旧账予以承认,同时每次发行公债时以新税源作担保,实施高利率、大折扣的方式发行内债。1933年10月29日孔祥熙接任财政部后,在中央财政上实施量出为入的赤字财政政策。1936年2月,南京国民X以整理内债为名决定发行统一公债 14.6亿。
货币
1912年1月 ,南京临时X发行了南京军用钞票,面值为一元、五元两种,钞票上端自右至左横书“中华民国南京军用钞票”,中间竖印币值,背面盖有朱文印“中华民国财政部之印”。并注明三个月后可兑换银元,只认钞票不认人。
1914年2月,北洋X公布了《国币条例》,铸造发行了新的主币银元“袁头币”,在全国实行银本位的货币制度,但后期出现“京钞X”。皖系军阀段祺瑞X上台后,修改《国币条例》,出台了《国币法草案》,铸造发行银铜辅币,印发一分和五厘两种新铜辅币。1917年,公布了《金券条例》 ,到直系、奉系军阀当政时,又出台了《公库兑换券条例》,整顿币制,以失败告终。
10个定制黄金单位钞票,1930年
1935年11月,南京国民X在英国X的帮助下,实行了“货币改革”,规定以“四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所有的银币、白银,一律由指定的银行兑换法币,宣布“白银国有”,取缔其他银行发行的钞票。当时规定收归国有的白银,作为外汇准备金,同时法币与英磅挂钩,实行外汇本位制,被纳入英磅集团。1936年5月,国民X与美国X签订了《中美白银协定》,法币又加入了美元集团。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X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被迫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以取代已经严重贬值的法币。1948年8月19日,蒋介石以总统名义正式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明令在全国取消法币,实行金圆券币制。在金圆券自1948年8月正式流通到1949年7月废止的10个多月里,共计发行了50个券种。其中主币券为47种,辅币券为3种。
农业
农业区
民国时期中国农业主要受自然因素制约, 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使各地区之间的农业形态呈现出显著差异。1930年的《中国农业区域划分刍议》,根据X地质学家翁文灏所做演讲写成, 从地理学角度进行的农业区划。采用的划分依据包括“土壤、气候、人口密度、耕地百分率、农户耕地的亩数、及主要或特殊的作物”共六种因素, 其中土壤和气候最为重要。根据这些因素将全国划分为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青州半岛、松辽平原、四川盆地、江湖盆地、江南丘陵地、淮河平原、东南海岸、西南高原、蒙古沙漠及草原、X、X共14个农业区域。
农业技术
民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主要停留在铁犁牛耕的传统农业方式,出现一定发展。1915年引进“火型”,到1949年,拖拉机达到400余台。脱粒机、碾米磨面等机械已进入农家,机械灌溉在长江下游有了一定的发展。与此同时,农业实验场,农艺学校等兴起,西方农艺被引进中国,并引进了甜菜、油桐、番茄洋葱等新品种。
品种改良
二三十年代,在品种改良方面,最有成效的是棉种的改良。新培植的脱字棉在广大农村广泛播种,不但纤维长,质量好,而且平均亩产量要比普通中棉增产 20-40%。此外,蚕种的改进也是一项重大成果,推进了蚕桑业的发展。
农产品商品化
民国时期农产品商品化迅速发展。首先表现在一般经济作物商品率的提高和商品性作物的播种面积的扩大。棉花、大豆、花生芝麻、油菜、烟草、蚕桑等作物,其种植面积与出口比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其次,农产品的商品化倾向增强,还体现在粮食作物的商品化上以及出现农业专门化区域。中国的大豆产地集中于东北,花生集中于山东,棉花的主要产区集中在黄河流域等。并在此基础上出现农牧垦殖公司,它们由私人X,从事垦荒和农、牧、林、副、渔业等生产,如种棉、植桑、造林,或放佃收租,或个人经营,采用雇工生产。
工业
工业概况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共有92个对外开放的城市,通过铁路和汽轮与外界相连。这些城市成为新兴职业和中外企业发展的中心,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至19X期间高达13.4%。在19X至19X间有短暂的经济萧条,而在1923年至1936年期间,工业增长率为8.7%。1912年至1942年的平均增长率为8.4%,整个1912年至1949年的平均增长率为5.6%。在二战前的民国时期,工业增长率仍高达8%至9%。
手工业
在民国时期,制粉厂和棉纺织厂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包买商的出现。他们的生产方式是商人提供原材料,收取成品后按照计算给予工资。手工业部门引入了新的生产工具,改良了生产技术。随着机器巢丝厂的发展,手工巢丝厂也随之兴起。最初使用手摇和脚踏丝车,后来发明了直缫小丝车,以改良丝的生产。1902年,中国引进了神农丝的意大利式木丝车,并在1913年改为意式铁丝车。在茧的煮制方面,从炭火改为蒸汽锅炉进行热水轧花,这是指将棉花压榨去除棉籽的工序。手工轧花厂使用效率更高的新型脚踏轧花机、皮辑卷花机和美式齿轮轧花机,取代了手摇轧花机。
纺织业
从1919年以后,到1949年末中华民国的纺织业已经形成包括原料工业、加工工业和装备工业的系统雏形。加工工业中有棉纺织及棉印染、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织、针织、复制、服装等行业。其中毛纺织、丝绢纺织及针织行业内部均包含染色整理部分。服装行业还带有很大的手工生产成分。化纤行业和装备行业尚在萌芽状态。
面粉业
中国面粉生产中,农家自制的自给粉始终占相当的比例。商品面粉中,机器面粉厂的生产有所增加,但并未挤掉土磨坊,土磨坊的生产按同一比率增加。磨坊的进化曾经过人力、畜力、风力、水力等阶段,到用蒸汽动力时,仍是利用两片石磨转动的原理。二三十年代,土磨坊已改用了电力,机器磨坊也不完全用石磨,部分采用钢筒滚轴制粉法。
酿造业
民国时期中国的葡萄酒厂数量并不多,但生产的葡萄酒品种繁多。极具代表的有1913年成立张裕酿酒公司,当时在中国境内的葡萄酒厂还有1916年德国人在青岛设立的美口酒厂(即今青岛葡萄酒厂)。40年代的北京上义葡萄酒厂(即今北京葡萄酒厂)。民国时期白酒品牌众多,其极具代表的有:在1915—1916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酒类评比X名的茅台酒,另外汾酒、绍酒荣获得一等金质奖章,五粮液荣获名酒金质奖章。1923年洋河大曲在南洋国际名酒赛会被广泛认知。
矿藏业
民国大量开采煤炭资源,其他矿藏也得到广泛的开采和利用。如铁矿的开采,到抗战爆发时,中国从南到北已建成了10 余处拥有近X采设备的铁矿,如湖北大冶铁矿、象鼻山铁矿、辽宁弓长岭铁矿、鞍山铁矿等。此外,铜、金、钨等金属的开采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机器制造业
民国时期,中国的机械制造业迅速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已能制造各类普通机械,如柴油发动机、纺织机、针织机、矿冶机械、化工机械和印刷机等。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发展经历了从修理、仿制到独立设计制造的过程。在1937年之前,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主要处于仿制阶段,而1937年之后,一些重要制造业开始从仿制转向独立设计制造阶段。根据记录,从1938年到1944年,在国民X实业部和经济部的核准下,中国的一些重要制造业开始从仿制转向独立设计制造阶段。
钢铁业
中国的铁矿开采和冶铁技术由来已久,但机械化的钢铁生产直到近代才出现。民国年间,在一些地区虽仍采用土法采铁和冶铁,但机械化采铁的比重是呈上升趋势。1912年机械化采铁量占总开采量的30.6%,1937年上升到89.3%,年平均增长率为11.6%。民国年间的冶铁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汉阳、鞍山、本溪等地的炼铁厂,都拥有新式的炼铁装置。
电力工业
电力工业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在民国年间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到 30 年代后期,在杭州、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继建立了2 万千瓦以上的发电厂。1936 年全国发电容量 (不包括东北地区)已有63.1万千瓦,1949 年达 216.96 万千瓦。其中30 年代前,中国的电力主要用于照明。30 年代起,电力开始广泛用于工业生产。
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在民国时期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民国年间,不仅新建了一批近代意义上的火柴厂、肥皂厂、制碱厂、制药厂、轮胎厂等X,而且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化工产量有了较迅速的提高。如汉阳兵工厂1929 年采用铅室法制酸工艺,月产硝酸 2万公斤,浓X120 多吨。据有关方面统计,1948 年中国主要化工产品主要为:X、X 、纯碱 、烧碱、轮胎。
军事工业
在北伐战争前,民国的兵器工业又有一定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新的武器及X品种,使军队的装备得到不断改进。1928年6月,南京国民X成立,军政部设立兵工署统管全国兵工事宜对所接管的兵工厂按专业化原则进行调整和扩充,并组织人员研制新兵器和改良兵器的战术技术性能。国民XX时期的兵器工业,较清X和北洋X时期有明显的发展。兵器制造方面,注重统一制式,改良兵器结构,提高兵器威力;科学技术方面,重视培养专门人才,建立科研机构,加强对新兵器的研究;X、轻重X、迫击炮等轻兵器和X,其数和质量都是近代历史最高水平;军用望远镜、测远镜瞄准镜等光学器材和防化器材也由试制转入成批生产。
贸易
民国年间,商业贸易进一步发展。在国内贸易方面,随着火柴、洋铁、洋针等洋货的进口扩大,以及国内工业的发展,原X营土铁、土针、火石等土产的商业迅速衰落,而经营洋铁、洋针、火柴等洋货的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市场继续扩大,商品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多,中国资本主义新式商业也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农村,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
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的对外贸易集中于广州、上海、汉口、天津、大连五大口岸。民国期间贸易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中国外贸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虽然仍然很少,但也有一定的发展,呈缓慢增长趋势。这一时期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也发生了转变,进口商品种类大大增加。
文教
编辑思想
民国处在一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主要体现在X与科学思想的传播,X主义、X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三大X的兴起,九一八事变后的X主义的高涨,三十年代的苏俄热,抗战时期的新儒家复兴中国文化的努力。民国思想史有3个特点:一是多种思想文化并存,思想家X体和思想流派甚多,思想文化论战此起彼伏;二是X与科学广泛传播。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人将X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并成为民国文化的时代旋律。三是X危机的深重与救亡运动的高涨,以爱国主义为主流的X主义浪潮汹涌。
文学
文学X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X”、“科学”以及更深层次的西方现代思想文化参与到了文学革命中。现代文学开始。X代末,以X党作家的《太阳》月刊、《创造月刊》共同倡导,“革命文学”为始。同时X主义作家创办《新月》月刊,现代文学进入到了为期十年的左翼革命文学、X主义文学并存的三十年代。以曹禺、夏衍、胡风等为代表的左翼革命作家X;以林语堂、沈从文、徐志摩、梁实秋等为代表组成了人文主义作家X。抗日战争后,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进入以全X抗战文学时期,表现为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四十年代文学。由于这一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战时地缘政治文化,如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上海“孤岛”文和沦陷区文学等文学。
诗歌
白话诗的发展可追溯至黄遵宪和胡适。黄遵宪是白话诗的先驱,他提出了“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口号,标志着白话诗的诞生。胡适则是白话诗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在现代诗歌的形式建构方面,X的早期诗歌功不可没。李金发的《弃妇》是中国最早的象征派诗歌之一,而戴望舒则在三十年代成为成熟的象征派诗人,其作品以忧郁抒情、自然X的语言著称,其中代表作为《我的恋人》。另外,还有一位名为废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充满禅意,语言跳脱灵异。穆旦是四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春》为经典之作。袁可嘉在四十年代提出了关于“新诗戏剧化”的观点,体现了现代诗歌创作的现代视野。
小说
清末民初,小说从文学边缘逐渐转向中心地位,职业作家X体崛起。1892年,韩邦庆创办了中国X份小说期刊《海上奇书》,刊载了《海上花列传》和《太仙漫稿》。1902年,梁启超发起了"小说界革命",创办了《新小说》,并发表了X的论文《论小说与X治关系》,提出了通过小说来改造国民性的设想。新文X动之后,小说获得了正宗的文学地位,白话小说逐渐取代了文言小说。民国时期的小说主要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是谴责小说,另一派以鸳鸯蝴蝶派小说为代表,其中典型作品包括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和《金粉世家》,后来鲁迅出版了《呐喊》和《彷徨》等小说集,其中包括X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哲学
民国时期,中国现代哲学进入了转型期。在五X之前,进化论仍然是中国哲学的主流。五X之后,西方哲学被广泛地介绍到中国,东西方哲学的论争也达到X。一些学者在介绍西方哲学的同时也试图建立自己的哲学X。如胡适的实验主义哲学、X荪的主观主义多元论等。二三十年代,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X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逐渐取代进化论而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流,毛X丰富和发展了X主义哲学,实现了X主义的中国化,并最终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与此同时,国民党右派为维护自己的XX,把孙中山的X主义向右发展,形成了国民党的官方哲学。如戴季陶的民生哲学、陈立夫的唯生哲学、蒋介石的力行哲学等。这一时期,中国传统哲学在吸收西方哲学营养的基础上也得到更新和发展,出现了一批X的哲学家和哲学论著。如梁漱溟的新儒学,冯友兰的新理学等。
历史学
民国时期中国历史学取得了显著成就。民国时期的史学,上承清末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影响,代表学者有:胡适的实验主义史学,傅斯年“史学就是史料学”的论断,顾颉刚与古史辨派,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陈寅恪对史料的扩充与考释,陈垣总结与发展传X史方法等;下启X主义史学的先河,代表学者有X、吕振羽、翦伯赞、范文澜、侯外庐等,X主义史学以X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探究和解释历史。民国历史学在历史哲学、史学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中国历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艺术
音乐
冼星海指挥鲁艺百余人排练《黄河大合唱》
中国的现代音乐在西方和日本的影响下有了萌芽,新式学堂乐歌,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到了民国时期特别是文化运动之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原本流行于民间的说唱艺术在城市里流传起来,如《木兰辞》《满江红》《孟姜女》等,音乐爱好者组成各种音乐社团,专业的音乐文化事业和音乐教育不断发展,以及左翼音乐运动及救亡歌曲。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
电影
《狂流》海报
19世纪末电影便传入中国,直到民国成立后,中国人开始独立地拍摄影片并建立自己的影片公司。电影业的崛起,成为民国文化的新生事物。郑正秋编写、并于张石川联合导演的《难夫难妻》成为中国拍摄故事片的开端。1917年,X印书馆也开始拍摄影片。这一时期,左翼电影运动开始蓬勃发展。1931年,上海明星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X部有声电影。1933年,由夏衍编剧、明星公司拍摄的《狂流》诞生,这是X部反应阶级斗争的电影。1934年由蔡楚生编剧和执导的剧情影片《渔光曲》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被誉为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抗战时期,爱国电影工作者纷纷拍摄了记录抗战的影片。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北平电影制片厂成立。
戏剧
梅兰芳
随着资产阶级X思想传播,戏剧改革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话剧作为一种新的戏剧形式开始产生。胡适的《终身大事》是中国人创作的X个现代剧本。其他的话剧成就还有X的《卓文君》《王昭君》等,曹禺的《雷雨》《日出》等。与新兴的话剧相对,传统戏曲在这一时期也精彩纷呈。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等戏曲表演艺术家对传统戏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绘画
清末民初,随着西洋画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绘画酝酿着一场空前的变革。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大批青年画家,为师法洋画,漂洋过海,或留学日本,或留学欧洲,孜孜以求。辛亥革命后,陈抱一、江新、梁锡鸿、关良、胡根天、许敦谷、严志开等又先后留学日本;徐悲鸿、李超士、林风眠、林文铮、吴大羽、方君璧、闻一多等则相继留学欧洲。还有一批土生土长的画家借学于西洋画册。他们向国内引进和介绍西洋绘画,从事新美术教育和新美术运动,大大促进了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这些以“艺术救国”为己任的学子们带着对传统的超越和艺术新纪元的渴望,成为中国近代美术的最早拓荒者。
雕塑
民国之初,现代雕塑在中国的美术大地上仍然是一片荒漠。五X以后,一批学子开始留学西方,播下了中国现代雕塑的种子。1920 年,上海美专首设雕塑料;之后国立艺术院等开始设立雕塑专业,造就了中国X批雕塑人才。1929年,X举办X届全国美展,共展出雕塑作品 50余件,早期的一些雕塑家岳仑、X远等都展出了自己的作品。在二三十年代,中国的雕塑家可以江小鹳、李金发为代表;40 年代则以刘开渠、王临乙、滑田友等人为突出。
教育
教育思想
民国时期,随着各种新X的X,传统教育体制X,新旧教育理念产生了激烈冲突,教育思想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五X后,各种教育思想相互碰撞交流,最终形成了资产阶级X主义教育X、X主义教育X及X主义教育X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教育制度
民国建立后,临时XX便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于1912年颁布了壬子学制,次年又对其进行增改,合称为壬子癸丑学制。19X,北洋X又推出了以美国教育体制为蓝本的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1927年南京国民X成立后,为了维护X,大力推行所谓“X主义教育”,将纲常伦理灌输到学校教育中,又在壬戌学制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作为新的学制系统。
高等教育
国立北京大学大门摄影
中华民国成立,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五四前后,各大高校纷纷进行教育改革,其中以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效果显著,影响深远。抗战爆发后,中国高等教育收到严重破坏,为保存教育实力,国民X将大批高校迁往西南、西北后方。其中,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历经磨难迁至云南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艰苦的环境里坚持办学,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抗战胜利后,各大高校纷纷返回,高等教育继续发展。
体育
清末民初,西方现代运动传入中国,民国时期较普及流行的运动项目有篮球、游泳等。1932年,运动员X春X次代表中国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十届奥运会,1936年,国民X派出了一支上百人的代表团参加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十一届奥运会,这是民国时期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奥运会。1948年,国民X派出三十多名运动员参加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十四届奥运会。这三次奥运会虽然没有一名运动员取得名次奖牌,但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影响。
科学
物理学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物理学研究,绝大部分是在外进行和完成的。这种状况的形成,不仅是因为国内缺乏和平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缺乏必要的研究经费,而且也是由于国内缺少实验研究所必需的仪器设备,缺少理论研究所必需的资料信息。中国国内的物理学研究,从X代后期才逐渐开展起来。中国物理学工作者在纯粹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其中许多成为中国物理学某领域或某分支学科的开创性或奠基性的工作,有些还在国际物理学界产生过较大影响。如叶企孙用X射线法精确测定的普朗克常数值,曾一度为国际物理学界所采用,他也是中国最早开始近代磁学研究的物理学家;钱学森、郭永怀等在高超声速流,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流动问题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大体上说,中国物理学工作者在抗战之前,较多从事实验研究,尤其是在光谱学方面;抗战期间,则大部分从事理论研究,其次是应用光学研究;抗战之后,也较多从事原子核物理学研究总之,物理学研究比较偏重于理论研究。
化学
19X11月,以美国学制为参考,北洋XX颁布了新的教育制度“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四”学制,化学教育系统到此时初具规模,而且由中国人在中国从事的现代化学研究也开始起步。化学作为现代科学的一个分支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了。
地质学
黄汲清著《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
李四光于1926年发表了《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的论文,肯定了大陆漂移说中关于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的正确主张,同时也指出大陆漂移说存在的一些弱点。随后,李四光又提出中国也有第四世冰川的论证。1934年,地图学家曾世英绘出了《中华民国新地图》,黄秉维也在地质学研究方面提出了中国海岸曾经上升、下降变迁的证据。黄汲清在研究了中国大地构造历史演变后,于1945年写出了《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一书,提出了地槽一地台说。
天文学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抵达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宣布采用阳历作为中华民国纪年的开始,并引入了世界通用的公历。同年,民国X在南京紫金山设立了中央观象台,下设天文、历数、地磁和气象四个科室。19X10月,中国天文学会在北京成立,并于1924年创办了《中国天文学会会报》,后改名为《宇宙》,一直出版到1949年。1924年,中国气象学会成立。1926年,丛可在中国气候的历史变迁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1934年,紫金山天文台建成。
数学
20世纪初,中国开始设置西方数学课程,并于30年代成立中国数学学会。胡明复是微分方程和函数论方面最早发表论文的数学家之一。他于1918年在留学美国期间在《美国数学会学报》上发表了博士论文《线性微分与积分方程》。X则于19X在留学日本期间,在《东北数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无穷乘积的一些定理》的论文。到1949年,X共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X数学家华罗庚在1936年作为英国剑桥大学的访问学者期间,在三角和方法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发展。此后,华罗庚在体论、典型X、矩阵几何、自守函数、多复变函数和酋几何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还有一些数学家如陈省身和苏步青在微分几何方面,曾炯之在代数方面,赵访熊在概率方面,许宝禄在数理统计方面等都取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
考古学
北京人头盖骨(复制品)
19X仰韶遗址发掘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1928年中研院史语所开展殷墟考古,是X次由中国人主持的考古活动。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这一发现证实了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存在猿人阶段,同时也将猿人的存在时间从以前公认的几十万年前推迟到四五十万年前。
社会
编辑交通
1920 年上海苏州河沿岸的船舶交通和发展
民国时期,水运、铁路运输、航空等近代交通方式都有所发展。民国建立后,航运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由于外国公司在远洋及大中型轮船方面占有优势,中国航运业主要在内河小轮方面发展。其中上海附近、长江干支流、珠江流域及黑龙江流域航运业都较为发达。
控制铁路对于军阀来说非常重要
在铁路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民国建立后的各个X均重视铁路建设,特别是30年代铁路建设的新X。据统计,民国共修15000公里铁路,其中三分之一由日本人在东北建设,其余大部分是1928年后国民党X所建。从1881 年中国大地上出现长7.5 公里的唐胥铁路起,到1949 年,68 年间全国共建铁路干支线 2.88 万公里,复线3146公里。整个民国时期,军阀不仅征用铁路运输军队,也用客运和货运收入充作军费,所以中国铁路盈利能力底下。
民国的航空事业由组建空军开始,逐步拓展到民用领域。南京国民X成立后,孙中山之子孙科担任X长,由于当时中国并无专门负责航空事务的部门,孙科便受蒋介石之命与美国莱特公司交涉,合作开展中国的民航事业。最终成立中国航空公司,孙科任理事长。
传媒
民国时期报纸很多,主要有《申报》《大公报》《新闻报》等,还有中国X党创办的《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期刊早在清末即已发展,至民国后则更如雨后春笋,纷纷创刊。中国近代后期的杂志数目亦无精确统计,仅上海图书馆馆藏1949年前出版的各类杂志,即达 8000 多种。
服饰
女子服饰
1912年至19X,女子服饰为袄裙、衫裙、文明新装。民国中期,旗袍开始成为女子流行服饰。这时女子服饰主要为女子袄裙、文明新装、旗袍。1931年至1949年,女子服饰有传统袄裙、旗袍等,女子旗袍进入全盛时期。民国袄由直线型逐渐转为收腰型,有圆领、无领、立领,立领为主,领子逐渐变高,为民初流行的“元宝领”。有国外羽纱、呢绒、花布等面料,有国内一二八电光布、香云纱栲绸。文明新装面料以棉、丝、麻为主,有印度绸、府绸等,20世纪X代初期,文明新装,最常见的是上衣为蓝色和白色,裙子为黑色。20世纪X代初期,增加浅蓝、浅绿、粉红等颜色。
男子服饰
1912年颁布《服制》。1912年至19X,男子服饰主要为长袍马褂,先进分子、革命者多为西装。19X至1930年,男子传统服饰依旧为长袍马褂。1929年《服制条例》规定中山装为公务员X。 19X至1930年,X颁布了一系列陆军和X服制法令,对陆军、X服饰作出了详细规定。 1929年《服制条例》规定中山装为公务员X。1931年至1949年,男子服饰有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学生装等。 其中中山装领子为闭关式八字形,对襟,长过腹,袖长至手脉,胸前缀四个明袋,衣身缀五个纽扣,袖口缀三个纽扣。中山装裤子改变传统抿裆裤为西装裤,腰部有褶裥,前面左右有暗袋,后面X部有带软兜盖的挖口袋,裤脚有折边。长袍有单、夹、棉之分,冬季长袍有棉袍,有以羊、狐、鼠、貂等为内衬的裘里。 1929年《服制条例》中山装面料用麻、棉、毛织品,亦有哔叽、海军呢、海昌蓝平纹布等面料。学生装款式类似简易西装,学生装多为西式结构,面料以西式棉和西式毛面料为主,为青年学子穿着。 中山装色彩随季节转变,冬黑夏白。学生装色彩同中山装色彩相同,随季节转换,西装,色彩多用黑色。
饮食
北京前门外西观音胡同“新记稻香村”店前
民国饮食主要呈现出四个特征:一是中外饮食文化的融合。1914年的北京,较出名的西菜馆已有4家,到19X已有12家。二是饮食结构的多样化,糕点店名逐渐取代了饽饽铺、茶食店的称号,到30年代中期,西式点心出现在大城市街头的柜台里。,且品种丰富,有糖果、罐头、面包、蛋糕等。如1914年在北京创立的的南味食品“稻香村”,以苏式风味为主,如眉毛肉饺、中秋月饼、牛舌饼、馓子、玫瑰饼等传统糕点供不应求。三是咖啡等茶饮文化的繁荣,民国西式饮料咖啡、红茶、牛乳、冰激凌在大中城市出现。四是香烟的出现,上海妇女受洋人妇女吸烟风气的影响,也开始吸卷烟。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烟草公司有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丧葬
民国X制定了《丧礼草案》,具体表现为:不得用金玉珍玩等物,丧服白衣白冠,旧俗所用僧道建切纸扎冥器,龙杠、衔牌及旗锣伞扇等一概废除; X死者可用遗像,载明生卒年月及年岁等;丧事从俭,包括奠仪,挽联、挽幢、膊仪、花圈等内容;另外引入西式丧葬。吊丧来宾男子左腕围黑纱,女子胸际缀黑纱结,丧礼以肃静为主,不用鼓乐,官吏居丧与平民一致。民国时期丧葬礼俗中最有意义的改革措施是开X会,并引入国外丧礼中敬献花束花圈和奏哀乐的礼节,1928 年国民X内政部公布了公墓条例,国葬、公葬视为国家、社会对有特殊贡献者的一种表彰。
历法与节庆
民国建立后,改用阳历,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元月元日。民国改用阳历后,X规定新历1月1日为元旦,旧历元月一日为春节,并一再下令民间不得再过旧历年节,而改过阳历年节即元旦。然而,终民国时期,旧历年节仍通行南北,年俗依旧。民国时期增设了许多公历计时的新节日,如革命X日、XX日、孔子诞辰日等等。
社会运动
20世纪初,一股地方自治的热潮席卷中国,孙中山通过将直接X与革命程序论相结合来强调地方自治。其后西桂系借助“X主义”提出“三自政策”发展乡村自治,国民党确立在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的指导下推行地方自治。既有20世纪X代的“联省自治”运动,也有地方军阀推行的乡村自治运动。
1934年,蒋介石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即用“礼义廉耻”等传统道德来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达到扭转社会风气,实现X复兴的目的。蒋介石首先强调“规矩”与“清洁”,给南昌带来了清洁的市容市貌。其他城市也纷纷效仿,开展了整齐、清洁为中心的新生活运动。随后,蒋介石提出“三化”的目标,即生活军事化、生活生产化、生产艺术化,开展社会教育,但收效不大。抗战爆发后,新生活运动开始涉及宣传抗日救国,发动募捐、组织战地服务团等。国共内战开始后,新生活运动逐渐趋于形式。
X
民国时期,中国发生了多次灾荒,造成严重后果的主要有水灾、旱灾、蝗灾、风灾、X、疫灾、雹灾、火灾等等。这些灾难中,不光有天灾,也有人为因素导致的,如1938年,蒋介石下令炸开了花园口的黄河大堤,引黄河水阻敌。此举使河南、安徽、江苏四十多县被淹,近90万人X,上千万人无家可归。为应付这些灾荒,民国X也实施了一些有限的荒政。
历任总统
编辑中华民国历任国家元首(1912年至1949年):
就任开始时间就任结束时间 |
姓名 |
派别 |
备注 |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
1912年1月1日——1912年3月10日 |
孙中山 |
1912年3月10日辞职1912年4月1日正式解职 |
|
1912年3月10日——1913年10月10日 |
袁世凯 |
北洋军阀 |
|
中华民国大总统 |
|||
1913年10月10日——1916年6月6日 |
袁世凯 |
北洋军阀 |
1915年12月12日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
1916年6月7日——1917年7月1日 |
黎元洪 |
进步党 |
|
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 |
张勋 |
清朝大臣 |
1917年7月1日发动X,宣布清朝复辟。7月12日黎元洪X遭段祺瑞的“讨逆军”X |
1917年7月6日——1918年10月10日 |
冯国璋 |
直系军阀 |
1917年7月6日冯国璋以副总统X大总职 |
1918年10月10日——19X6月2日 |
徐世昌 |
皖系军阀 |
|
19X6月12日——1923年6月14日 |
黎元洪 |
进步党 |
19X6月12日黎元洪复任大总统 |
1923年10月10日——1924年11月2日 |
曹锟 |
直系军阀 |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发动北京X,将其X,后无担当此职者 |
中华民国国民X委员会主席 |
|||
1925年7月1日——1926年3月23日 |
汪精卫 |
中国国民党 |
|
1926年3月30日——1927年3月11日 |
谭延闿 |
中国国民党 |
|
1927年4月18日——1927年9月16日 |
胡汉民 |
中国国民党 |
|
1928年2月7日——1928年10月10日 |
谭延闿 |
中国国民党 |
|
1928年10月10日——1931年12月15日 |
蒋介石 |
中国国民党 |
|
1931年12月15日——1943年8月1日 |
林森 |
中国国民党 |
|
1943年8月1日——1948年5月20日 |
蒋介石 |
中国国民党 |
|
中华民国总统 |
|||
1948年5月20日——1949年1月21日 |
蒋介石 |
中国国民党 |
副总统:李宗仁1949年1月21日蒋发布“引退文告”,由副总统李宗仁任X总统 |
1949年1月21日——1949年10月1日 |
李宗仁 |
代行职权中国国民党副总统:无 |
|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王建朗, 黄克武.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上、下)[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1-26.
[2]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17-61.
[3]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二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3-5.
[4]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五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364.
[5]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531-543. (2)
[6]路遇,滕泽之. 中国人口通史.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10: 957-965.. 中国人口通史[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10: 957-965.
[7]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五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177.
[8]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85-129. (5)
[9]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136-155.
[10]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254-337.
[11]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341-443.
[12]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446-542.
[13]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三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1-10. (2)
[14]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五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2-17. (3)
[15]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五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25-36.
[16]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五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337-341.
[17]胡明华. “中华民国”国号考[J]. 江苏社会科学, 2012, (03): 217-221.
[18]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10-13. (5)
[19]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14-15.
[20]魏宏运主编. 民国史纪事本末(一)[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05: 51-56.
[21]魏宏运主编. 民国史纪事本末(一)[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05: 56-60. (6)
[22]魏宏运主编. 民国史纪事本末(一)[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05: 20-33.
[23]魏宏运主编. 民国史纪事本末(一)[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05: 35-47.
[24]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16-17.
[25]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17-20.
[26]魏宏运主编. 民国史纪事本末(一)[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05: 88-89.
[27]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22-23.
[28]魏宏运主编. 民国史纪事本末(一)[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05: 122-134.
[29]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25-27.
[30]魏宏运主编. 民国史纪事本末(一)[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05: 98-106.
[31]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37.
[32]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38-40.
[33]郭廷以. 近代中国史纲(下)[M]. 1994: 455-480.
[34]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42-45.
[35]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47-53.
[36]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53-63.
[37]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67-68.
[38]魏宏运主编. 民国史纪事本末(一)[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05: 414-436.
[39]魏宏运主编. 民国史纪事本末(一)[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05: 438-449.
[40]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70-74.
[41]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105-108. (5)
[42]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111-118. (9)
[43]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125-127.
[44]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129-141. (2)
[45]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143-146.
[46]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146-161.
[47]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261-286. (3)
[48]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300-309. (2)
[49]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316-323. (9)
[50]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332-340. (2)
[51]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342-347. (7)
[52]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353-361.
[53]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361-368. (9)
[54]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376-383. (9)
[55]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407-409. (4)
[56]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441-445. (6)
[57]魏宏运主编. 民国史纪事本末(七)[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05: 104-118.
[58]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410.
[59]金光耀. 国民X与联合国的创建[J].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6): 175-188+209.
[60]林桶法. 中华民国专题史(第十六卷)国共内战[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180-212、238-261. (6)
[61]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449. (2)
[62]魏宏运主编. 民国史纪事本末(七)[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05: 81-86. (7)
[63]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455-466. (2)
[64]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466-468. (4)
[65]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X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509-543. (4)
[66]杨天石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 中华民国史 第2卷上 1912-1916(电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07: 第三章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和善后大借款 X节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 ,三英国觊觎X及中英交涉.
[67]杨天石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 中华民国史 第2卷上 1912-1916(电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07: 第三章战后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二节边疆问题 四外蒙的独立.
[68]费成康. 中国租界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1992-11: 398-402.
[69]蔡勤禹. 民国时期中国收复租界和租借地的历史考察[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3): 67-71.
[70]费成康. 中国租界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1992-11: 403-414.
[71]费成康. 中国租界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1992-11: 415-417.
[72]费成康. 中国租界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1992-11: 417-422.
[73]曾庆榴. 广州国民X述论[J]. 近代史研究, 1992, (05): 105-125.
[74]杨天石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 中华民国史 第2卷上 1912-1916(电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07: 第二章 国民X迁都武汉与北洋军阀以奉系为中心的联合 X节 国民X迁都武汉 二迁都之争.
[75]杨天石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 中华民国史 第2卷上 1912-1916(电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07: 第三章 列强分化中国革命与蒋介石发动X 第六节 蒋介石发动X与建立南京国民X 七 南京国民X的建立.
[76]杨天石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 中华民国史 第2卷上 1912-1916(电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07: 第六章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77]杨天石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 中华民国史 第2卷上 1912-1916(电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07: 第十章汪精卫傀儡X的成立和日伪对沦陷区的X 第二节汪伪X还都南京 一汪伪集团的还都丑剧.
[78]杨天石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 中华民国史 第2卷上 1912-1916(电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07: 第三章后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X节战后接收及对日伪的处理 一接收与复员.
[79]杨天石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 中华民国史 第2卷上 1912-1916(电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07: 第八章中华民国的覆灭 X节国民党军长江防线的崩溃 二蒋介石退据台湾、三国民党X逃离南京.
[80]郑宝恒.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变迁述略(1912—1949)[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01, 27(2): 88-92.
[81]江沛. 城市化进程研究[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03: 199-210.
[82]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五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206-207.
[83]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五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6-01: 319.
[84]何炳棣. 1368-1953 年中国人口研究[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72-78.
[85]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二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5-11.
[86]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二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22-25.
[87]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二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29-32.
[88]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二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55-63.
[89]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二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63.
[90]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二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67-71.
[91]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二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76-79.
[92]李祚明. 国民党中央党部机关演变述略(1919年—1949年)[J]. 民国档案, 1986, (02): 128-132.
[93]王奇生. 党政关系:国民党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1927—1937)[J]. 中国社会科学, 2001, (03): 187-203+208.
[94]穆兆勇. 中国苏维埃X建设始末[J].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1, (06): 8-11. (4)
[95]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二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403-406. (5)
[96]赵友慈. 中华民国国旗考[J]. 文史春秋, 2000, (03): 55-58.
[97]余凌云. 中国宪法史上的国徽[J]. 中国法律评论, 2015, (04): 90-103.
[98]余凌云. 中国宪法史上的国歌[J]. 中国法律评论, 2015, (01): 108-119.
[99]姜克夫. 民国军事史(X卷)[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9-07: 2-6.
[100]姜克夫. 民国军事史(X卷)[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9-07: 62-68.
[101]姜克夫. 民国军事史(X卷)[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9-07: 70-86.
[102]姜克夫. 民国军事史(X卷)[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9-07: 170-171.
[103]姜克夫. 民国军事史(X卷)[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9-07: 176-193.
[104]姜克夫. 民国军事史(第二卷)[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9-07: 53.
[105]姜克夫. 民国军事史(第二卷)[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9-07: 130-157. (4)
[106]姜克夫. 民国军事史(第三卷)[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9-07: 17-41、161-202、318-345、469-495、606-639. (6)
[107]姜克夫. 民国军事史(第四卷)[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9-07: 5-23、87-101、179-192、324-335、521-534.
[108]马振犊, 唐启华, 蒋耘. 北京X时期的政治与外交[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03: 80-85.
[109]魏宏运主编. 民国史纪事本末(一)[M]. 沈阳, 1995-05: 556-575.
[110]石源华. 中华民国外交史新著(三卷本)[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145-166.
[111]X, 张晓峰. 改订新约运动新评[J]. 北方论丛, 1995, (01): 40-43.
[112]王建朗. 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J]. 历史研究, 1997, (05): 4-18.
[113]魏宏运主编. 民国史纪事本末(一)[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05: 13-31.
[114]王同起. 陶德曼调停始末[J]. 历史教学, 2000, (10): 50-52.
[115]金光耀. 国民X与联合国的创建[J].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6): 175-188+209.
[116]赵仁平. 近代中国赋税结构变化与近代化[J]. 云南X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5): 89-94.
[117]卓遵宏. 南京国民X十年经济建设[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4-04: 219-224.
[118]陈度. 中国近代币制问题汇编·币制[M]. 2017: 773-775.
[119]X中. 民国前期(1912年-1927年)中国货币制度研究[D]. X大学, 2003: 15-35.
[120]张家骧. 中国货币思想史(下册)[M].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 899+1159.
[121]李金铮. 旧中国通货X的恶例──金圆券发行内幕初探[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9, (01): 72-79.
[122]罗尧.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农业区划研究述略[J]. 农业考古, 2015, (03): 24-28.
[123]龚书铎. 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 20-26.
[124]陈真等.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M]. 上海: 三联书店, 1957: 914-924.
[125]白寿彝. 中国通史21(近代后编)[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186-187.
[126]陈真等.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M]. 上海: 三联书店, 1957: 320-434.
[127]刘国良. 中国工业史·近代卷[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772-785.
[128]傅金泉. 民国时期酿造科技文献史料[J]. 酿酒科技, 2010-01-01, (9): 93-94,98.
[129]龚书铎. 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 28.
[130]当代中国的化学工业[M]. 当代中国的化学工业[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10.
[131]白寿彝. 中国通史21(近代后编)[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468.
[132]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三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312-331.
[133]李文杰. 《民国思想史》书评[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11, 10(6): 86-87.
[134]张玉林. 民国时期作家X体略述[D]. 吉林大学, 2008: 6-17.
[135]钱理X, 温儒敏, 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07: 185-186.
[136]杨黎, 李九如. 百年白话——中国当代诗歌访谈[M]. 2017: 201-202.
[137]陈友康. 晚清--民国社会文化转型期的诗歌样本--陈荣昌诗述论[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01, (2): 110-119.
[138]陈国恩, 左敏. 小说稿费制与清末民初文学变革[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
[139]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五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92-97.
[140]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五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101-107.
[141]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五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108-113.
[142]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五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114-124.
[143]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五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128.
[144]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五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131-154.
[145]余小刚. 民国时期中国参加的三次奥运会回溯[J]. 兰台世界, 2012, (34): 95-96. DOI:10.16565/j.cnki.1006-7744.2012.34.041.
[146]白寿彝. 中国通史21(近代后编)[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1683-1699.
[147]白寿彝. 中国通史21(近代后编)[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1700-1741.
[148]龚书铎. 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 26-29.
[149]匡佳慧. 民国时期中国天文科技期刊概述与发展特点研究[J]. 科学文化评论, 2022-12-10, (6): 55-70.
[150]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三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200-204.
[151]刘党辉, 孟楠. 民国交通问题研究--以《开发西北》为例[J]. 浙江档案, 2014-01-01, (8): 57-59.
[152]汪艳静. 张嘉璈与民国交通运输业(1936-1945)[D]. 湘潭大学, 2013-04-12
[153](美)费正清.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01: 111.
[154]陈燕. 体制缺失与南京国民X初期的中外合办企业——以中国航空公司为中心的考察[J]. 学术研究, 2008, (04): 108-113+160.
[155]白寿彝. 中国通史21(近代后编)[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20-48. (3)
[156]华梅. 服饰与中国文化[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 8.
[157]陈玉.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D]. 河北师范大学, 2008 (4)
[158]张羽. 民国男性服饰文化研究[D]. 上海戏剧学院, 2014 (6)
[159]李少兵. 民国时期的西式风俗文化[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15.
[160]胡绳武, 程为坤. 民初社会风尚的变迁[J]. 近代史研究, 1986
[161]陈明锋. 社会转型视野下民国新式丧葬礼俗的实施[J]. 贵州文史丛刊, 2008-01-01, (1): 41-44.
[162]朱时宇. 传统丧葬在民国时期的演变趋向与现代化转型[J]. 宜宾学院学报, 2017-01-01, 17(2): 85-91.
[163]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五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368-369.
[164]闫婷婷. 论民国的地方自治[D]. 西北大学, 2007
[165]董文芳. 蒋介石与新生活运动[J].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4): 90-92. DOI:10.16456/j.cnki.1001-5973.1999.04.024.
[166]朱汉国, 杨X. 中华民国史(第五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01: 498.
[167]朱汉国, 杨X主编. 中华民国史(第十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6: 1-15.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