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字鲁直,小字绳权,自号山谷道人,黔安居士、晚号涪翁、人称黄太史、黄山谷、豫章先生、黄文节公。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始祖。黄庭坚自小聪颖,熟读五经,七岁即能赋诗,少年时随舅父李常赴淮南游学,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中进士,调任汝州叶县尉,第二年赴任,因报到逾期被拘禁,直到年底才正式...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洪州分宁(今江西省X市修县)人,字鲁直,小字绳权,自号山谷道人,黔安居士、晚号涪翁、人称黄太史、黄山谷、豫章先生、黄文节公。北宋X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始祖。黄庭坚自小聪颖,熟读五经,七岁即能赋诗,少年时随舅父李常赴淮南游学,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中进士,调任汝州叶县尉,第二年赴任,因报到逾期被拘禁,直到年底才正式上任,在叶县共任职三年多,他的原配妻子孙兰溪也逝于叶县;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黄庭坚参加四京学官考试,因成绩优异被任命为北京国子监教授,熙宁九年(1076年)任期届满,受文彦博赏识,举荐其继续留任,直到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才赴吏部改官任吉州太和县令。元丰六年(1083年)解官太和县令,调任德州德平镇的监镇官。元丰八年(1085年)年仅十岁的宋哲宗继位,由倾向旧党的高太后实际执政,黄庭坚于四月被诏为秘书省校书郎。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任《神宗实录》检修官,因此期间与作为旧党的苏轼关系密切,故此被视为旧党,最终因新旧党派之争而贬谪蜀中;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任太平州知州,上任几日即被罢官,崇宁二年(1103年)因“幸灾谤国”获罪而被除名,流放宜州,崇宁四年(1105年)卒于宜州;高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追授直龙图阁学士加太史,恭宗德佑元年(1275年)谥封“文节”,后人尊为“黄文节公”。

人物生平

编辑

家世背景

黄庭坚生于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人,原籍婺州金华(今浙江省金华市)。祖父黄湜为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给事中,赠通奉大夫、朝散大夫,其第三子黄庶即黄庭坚的父亲。黄庶,字亚夫、亚父,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长期在州郡任属官,官至XX(今广东省德庆县)知府,崇尚杜甫、韩愈,著有《伐檀集》二卷。黄庭坚的母亲是建昌(今江西修县)望族李东的女儿,通经史、书画。黄庭坚的家族人材辈出,宋朝时仅双井黄氏一族就有48名进士,其中5名官至尚书,被誉为“华夏进士X村”。

童萌时期

宋仁宗庆历五年六月十二日(1045年7月28日),黄庭坚出生于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自小受家学熏陶,五岁时即开始读《五经》并背诵如流,七岁时作了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八岁时,黄庭坚父亲黄庶有友人要赴科举考试,大家都作诗为其送行,黄庶命黄庭坚也一起来作诗,黄庭坚很快作成:”君到玉皇香岸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淮南游学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黄庭坚就读于家乡双井村的芝台书院,嘉祐三年(1058年),黄庭坚的父亲黄庶病逝,因为父亲的去世,家境窘困,他只能随母回到外婆家居住。

嘉祐四年(1059年),黄庭坚随舅父李常赴淮南游学,《跋王子予外祖刘仲更墨迹》云:“某十五六时游学淮南间。”当时李常任涟水X般仓,涟水军属淮南东路。黄庭坚在这样的良好学习环境下,得以博览X书,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

嘉祐六年(1061年),黄庭坚跟随李常在扬州时结识了孙觉,并得到他的赏识,孙觉非常推崇杜甫,在一次与诗人X甫关于杜甫与韩愈的争论中,孙觉发现了黄庭坚的才华,从此非常赏识他,之后将女儿孙兰溪许配给他。黄庭坚对孙觉的知遇教诲之恩也是感念不尽的。

科举中第

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黄庭坚参加洪州乡试,名列乡元(乡试X名)。嘉祐九年(1064年),黄庭坚赴京参加礼部省试,落第而归。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黄庭坚再次参加乡试,这次的诗题是《野无遗贤》,主考官是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李询,当他读到黄庭坚诗中的“渭水空藏月,傅岩深锁烟”一句时,不禁拍手赞叹:“此人不惟文理冠场,翌日当以诗名擅四海。”黄庭坚于是再次名列乡元。

治平四年(1067年),黄庭坚赴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三甲进士,调任汝州叶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尉。

初入仕途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春,黄庭坚被调到汝州叶县任职,但他直到九月才到任,因延误报到期限,当时前朝宰相富弼在汝州任职,依法将黄庭坚拘禁,直到年底才释放就任。

熙宁二年(1069年),黄河以北发生X和水灾,灾民纷纷X汝州叶县一带,富弼下令救济灾民,黄庭坚作为县尉,奔走安顿,眼见灾民的疾苦,有感而作《流民叹》,对灾民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熙宁三年(1070年),黄庭坚的妻子孙兰溪不幸病逝于叶县,他写下《红蕉洞独宿》表达无尽的哀思。

熙宁五年(1072年),黄庭坚参加四京学官考试,因为成绩优异,被任命为北京(今河北省大名县)教授,次年与诗人谢景初相识,并续娶其女谢介休为妻,谢介休不幸于元丰二年(1079年)病逝,为黄庭坚留下一女黄睦。熙宁九年(1076年),当时留守北京的老太师文彦博非常赏识他,举荐他连任,因而黄庭坚直到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才赴吏部改官任吉州太和县令。

太和主政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黄庭坚携全家从汴京到吉州太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赴任,路过安徽途中他浏览了怀宁县的潜山,潜山是佛教与道教圣地,上有南朝梁代宝志禅师所建山谷寺,寺东北有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塔,故此寺又称三祖寺,潜山又名三祖山。且其地又有祠祀道教中的“九天司命真君”,故潜山又名司命山。可说是佛道两家的圣地,黄庭坚有感于此,写下:“行憩宝公井,瞻礼璨师塔”,他心向神往,从此自号“山谷道人”。

元丰四年(1081年),黄庭坚到达吉州太和县上任,在任期间,正值朝庭加紧实施王安石新法,推行食盐专卖政策,这项政策本意是为了限制大地主的土地兼并及对民众的重利盘剥,但是新法在实施过程中因为不法官吏为了谋求暴利和向上司邀功,不顾百姓的实际需要和X能力,屡屡多报数量,再高价摊卖给百姓,导致X,黄庭坚在诗作《上大蒙笼》《劳坑入前城》中对这一盐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另摘取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戒石铭》中的句子:”尔俸尔禄,X,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体现了黄庭坚仁政爱民的思想。

元丰六年(1083年),黄庭坚解官太和县令,调任德州德平镇的监镇官(今山东商河县德平镇)。

元丰七年(1084年),黄庭坚的儿子黄相出生,这一年的三月,他在路过泗州(今江苏省旴眙县附近)僧伽塔时,于塔前写了一篇《发愿文》,从此戒荤吃素。抵达德平后,当时的德州通判赵挺之正欲在德州推行新法中的市易法,而黄庭坚认为德州镇小民贫,经不起新法的搜刮。这一分歧导致之后双方不和的局面,以至于后来赵挺之X罪名,导致黄庭坚贬死宜州。

入职京师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宋神宗驾崩,年仅十岁的太子赵煦继位,即为宋哲宗,因年幼,由太皇太后高氏执政,高氏在政治上倾向旧党,她将王安石一派的新政势力一并扫除,起用司马光、吕公著为相,史称“元祐更化”。黄庭坚于四月被诏为秘书省校书郎。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三月,经司马光推荐,黄庭坚与司马康、范祖禹共同校定《资治通鉴》,十月,被诏任为神宗实录院检讨官、集贤校理。

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想举荐黄庭坚为翰林学士,未能成功,最终黄庭坚被授予著作佐郎,苏轼的举荐遭到了赵挺之的攻击,他称黄庭坚“轻薄无行,少有其比”,并在奏疏中对苏轼和黄庭坚横加攻击。

元祐三年(1088年),由于赵挺之的攻讦,黄庭坚在升迁著作郎后很快又被取消,维持原著作佐郎职务。这一年,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同任馆职,史称“苏门四学士”。

元祐六年(1091年),黄庭坚参与编写的《神宗实录》完成,朝廷嘉奖编撰人员官升一级,黄庭坚由著作佐郞升为起居舍人,但这一诏命又被中书舍人韩川驳回,他认为黄庭坚“轻翾浮艳,素无士行”。在接连的政治逆境下,黄庭坚已无心仕途,他先上了一道《辞免转官状》,未获准许,接着又上 了一道《乞回授恩命状》,乞求将朝庭的恩宠转授给自己的母亲,于是其母亲被封为安康郡太君,而他自己一再要求外任,不愿在京城为官。这一年的六月,黄庭坚的母亲病逝,朝庭赐钱物给其办丧事,他只得中断职务护母丧回乡,第二年正月到家,五月又得知叔父黄廉于京城病故,接连的打击更增加了他的悲痛之情。

元祐七年(1092年),因宰相吕大防在元祐四年提举修《神宗实录》,元祐七年又兼修《神宗皇帝正史》,他举荐黄庭坚与秦观为正史编修官,黄庭坚不想在深陷是非之地,于是在这年九月母亲守丧期满后上奏请求免去自己编修官的职务,X次请求未获批准,他又上了《第二辞免状》诉说自己疾病缠身,退意坚决。

元祐八年(1093年)二月,黄庭坚在修水双井安葬了母亲,于母亲墓旁建“永思堂”居住。九月,太皇太后高氏驾崩,十月宋哲宗亲政,次年四月改元为绍圣。宋哲宗在高太后执政时长期处于无权地位,随着年岁渐长,他的不满也在加深,待到亲主国政,他将王安石时期新党被贬者纷纷召回,而元祐时期的旧党官员被相继贬逐。政治斗争越发趋向党派之争。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黄庭坚先后被任命为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知州、鄂城(今湖北省鄂州市)知州,均未报到上任。同时《神宗实录》因为是旧党执政时编撰,也受到新党的攻击。绍圣元年闰四月章惇就任宰相后即奉诏举修《神宗皇帝实录》、《国史》,蔡卞、曾布、林希同修。他们一致声讨黄庭坚等人编修的《神宗实录》是”谤史“,必须重修。故此,朝庭下诏对编修人员进行审查,刚服丧期满的黄庭坚应诏来到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等于罢去了他的一切官职,只给他安了一个管理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明道宫的闲职,且责令居住于开封境内接受国史院的审查。蔡卞等还从《神宗实录》里摘出了千余条材料以X罪状,但绝大部分没有凭据,经过反复考证核实,仅剩二三十琐事,面对X的罪状,黄庭坚镇定从容据理反驳。十二月,终以“类多附会奸言,诋熙宁以来政事”获罪,贬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别驾,黔州(今四川省彭水县)安置,贬谪令下,“左右或泣,公色自若,投床大鼾,即日上道。”

贬谪蜀中

绍圣二年(1095年)正月,黄庭坚离开陈留前往黔州,兄长大临陪同,于四月到达,住在开元寺的摩围阁中,期间经过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住在江陵承天寺,住持智珠禅师准备将寺院的旧塔拆去重建一座新塔,希望建成后由黄庭坚作记。秋天时,二弟叔达携家眷及黄庭坚之子黄相及黄相之母来到黔州。

绍圣四年(1097年)十二月,黄庭坚的外兄张向任提举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路常平,朝庭为避亲嫌,下诏将黄庭坚迁移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市)。

元符元年(10X)三月黄庭坚离开黔州,六月初至戎州,住在南寺无等院。

元符二年(1099年)初春,黄庭坚于城南租屋居住,题为“任运堂”,又在无等院借地盖屋,名为“槁木寮”“死灰庵”。他的《任运堂铭》充分表达他当时的心境:“余已身如槁木,心如死灰,但不除须发,一无能老比丘,尚不可邪?”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驾崩,亲政仅六年,未留下子嗣,其弟端王赵佶即位,即宋徽宗,皇太后向氏听政,倾向旧党。五月,黄庭坚恢复官职,任命为宣德郎,监鄂州在城盐税,并还所得勋赐,十月,又任命为奉议郎,签书定国军节度判官。十二月,他离开戎州东归,船过江安(宜宾所辖县),县令石信道热情挽留,并将女儿许配给黄庭坚的儿子黄相。

元符四年(1101年)正月,皇太后向氏驾崩,徽宗亲政,改元建中靖国,起用新党,旧派再落。五月,蔡京入朝为尚书左丞,赵挺之为尚书右丞,七月,蔡京进为右仆射,登上相位,并加紧了对旧党人士的政治清算。这一年春天,黄庭坚从江安东下,三月被改任舒州(安徽省潜山市)知州,四月又封他为吏部员外郎并召入京,他以自己体弱多病坚辞不就,接连上表请求差遣外郡。

最后时光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六月,黄庭坚受命领太平州知州,九日到任,十七日即被罢官。罢官的第二天,州官衙门设宴为他送行,黄庭坚即席赋《木兰花令》表达他对于升沉交替,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的复杂微妙心态。九月,蔡京开列司马光、文彦博、苏轼、黄庭坚等一百二十人,立党人碑于端礼门,称为“元祐奸党”,碑由徽宗手书,称为“元祐奸党碑”。

崇宁二年(1103年)四月,下诏销毁范祖禹《唐鉴》及三苏、黄庭坚、秦观文集(《宋史·徽宗纪》)。在这之前的两年,江陵的承天塔已建成,黄庭坚应当年智珠禅师之约作《承天禅院塔记》,江陵知府马珹在承天寺宴请同寮,请众人观摩碑文,当时江陵的转运判官陈举看到碑尾所书仅有“买石者:邹永年、篆额者:黄乘、作记者:黄某、立石者:马城”,想也署上自己的名字,黄庭坚没有答应。陈举从此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他了解到黄庭坚与赵挺之宿有嫌隙,就挑剔《承天禅院塔记》中的字句,X出“幸灾谤国”的罪名,十一月底,黄庭坚被除名,遣送宜州(广西宜山县)编管。

崇宁三年(1104年)五六月间,黄庭坚只身抵达宜州,初期租住在城西,十一月,在当地X的命令下,迁入城南居住。

崇宁四年(1105年),宋徽宗大赦元祐党人,黄庭坚也在被赦之列,由宜州迁往永州,但他未接到诏令,于九月已病逝于宜州。宋徽宗于九月封黄庭坚妻为兰溪县君,继室为介休县君,子黄相为中奉大夫。

崇宁五年(1106年),大赦元祐党人,下令废除“元祐奸党碑”,同年黄庭坚恢复官职为奉议郎。

大观三年(1109年),好友苏伯固(苏坚)、蒋湋(蒋彦回)护其灵柩从宜州归葬修水双井黄氏祖茔之西。

身后荣享

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追封黄庭坚为直龙图阁,对他的后人也优待有加。(黄㽦《山谷先生年谱》)

绍兴三年(1133年),进士李康仲(黄庭坚的外孙)特补为将仕郎。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特别追封黄庭坚为直龙图阁学士加太史。

宋恭宗德佑元年(1275年)。黄庭坚谥封文节,后世人称黄文节公。

家族情况

编辑

黄庭坚的高祖可以追溯到战国时的楚国春申君黄歇,在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最早的祖先是从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迁居于此的黄玘,黄玘生三子:长子黄赡,次子黄贻,三子黄赋,之后黄赡生黄元吉,黄元吉生黄中理,黄中理生黄庭坚的祖父黄湜。

黄庭坚

黄庭坚主要人物关系

参考来源:

主要作品

编辑

诗文

诗文作品

黄庭坚现存诗歌1956首,以近体居多,七言为主;他的词流传至今现存180多首。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

沁园春(把我身心)

寄老庵赋

次韵赏梅

定X(万里黔州一线天)

休亭赋

虎号南山

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

江西道院赋

流民叹

清平乐(春归何处)

苏李画枯木道士赋

和师厚接花

念奴娇(断虹霁雨)

东坡居士墨戏赋

登快阁

木兰花令(凌歊台上青青麦)

别友赋送李次翁

上大蒙笼

虞美人(天涯也有江南信)

白山茶赋

秋思寄子由

鹧鸪天(X枝头生晓寒)

对青

劳坑入前城

望江东(江水溪头隔烟树)

煎茶赋

寄黄几复

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

苦笋赋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南乡子(诸将说封侯)

上苏子瞻书

双井茶送子瞻

遏金门(山又水)

黄几复墓志铭

老杜《浣花溪图》引

定X(把酒花前欲问溪)

书幽芳亭

竹枝词选一

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答洪驹父书

题子瞻枯木

千秋岁(苑边花外)

东郭居士南园记

陈留市隐并序

醉蓬莱(对朝云叆叇)

小山集序

次韵公择舅

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黔南道中行记

赣上食莲有感

蓦山溪(鸳鸯翡翠)

-

次元明韵寄子由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

鄂州南楼书事选一

雨中花(送彭文思使君)

-

武昌松风阁

定X(次高左藏使君韵)

-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离亭燕(次韵答廖明略见寄)

-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作)

-

版本流传

黄庭坚的作品在他生前已有结集,其中一部分为其自编手定,如他在中年时,曾经将其旧作中劣者焚去三分之二以上,余下的编为《焦尾集》,后又改为《敝帚集》,是其较早的自编集,此外还有自编诗集《退听堂录》(又称《退听稿》)及经他亲自审定的《南昌集》。徽宗时因元祐党禁的缘故,黄庭坚的作品亡佚不少,直至高宗建炎二年(1129年)其外甥洪炎为主编,朱敦儒、李彤(李常之子,黄庭坚表弟)为辅助,将《退听堂录》以后的诗文编成《豫章黄先生文集》(又称《内集》或《正集》),即今《四部从刊》影印宋乾道刊本,此集的序文为《豫章黄先生退听堂录序》。此集编成后,编者之一的李彤又将此集以外的诗文(包括《退听堂录》以后的诗文及《南昌集》中黄庭坚自己删去的400多篇诗及《豫章黄先生文集》未收入的诗文编成《豫章黄先生外集》十四卷,《焦尾集》《敝帚集》二集中的诗文多在其中。淳熙九年(1182年),其重孙黄㽦搜得《文集》《外集》未载的黄庭坚诗文共868篇,合编为《豫章先生别集》十九卷,又根据《豫章黄先生文集》《外集》《别集》,另家藏旧稿、尺牍遗文、各处墨迹碑刻编成《山谷先生年谱》三十卷。自此黄庭坚作品结集基本成型,统一收入《山谷集》(其中内集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词一卷,简尺二卷,年谱三十卷)。《内集》即黄庭坚手定之《内篇》,《外集》为邱浚藏本,《别集》为内阁抄出宋蜀人所献本,编于孝宗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其集版本众多,现有“台湾中央图书馆”藏宋乾道刊本、南京大学及浙江大学藏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隆庆递修本,四部丛刊影印宋乾道刊《豫章黄先生文集》三十卷本(即《内集》或《正集》),清光绪X义宁州署陈三立重刻《山谷全书》本,今人有2001年版刘琳等校点的《黄庭坚X》本。黄庭坚的词集有《乐府》、《山谷琴趣外编》;书简集有《书尺》。另外尚有《豫章先生遗文》《山谷老人刀笔》《山谷简尺》三集。

宋代所编的单体诗文集有成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的任渊所编《山谷诗集注》,主要是对洪炎所编《豫章黄先生文集》中作品之集注,今国家图书馆藏有该书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黄埒闽中刻本第十五、十六、十七卷、元刻本X至五、七至八、十二至二十卷等;史容所编《山谷外集诗注》共十七卷、成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以李彤《豫章黄先生外集》为底本,但只集注了经黄庭坚认可的七卷诗歌,该书现存为元代建安翻刻宋蜀刻本;史季温所编《山谷别集诗注》是取《豫章先生别集》中的诗歌集注而成,大约初刻于南宋淳祐元年(1241-1252年),现保存有明代的刻本。以上三种诗集注最早合刻本出自明代弘治年间,现藏国家图书馆和浙江图书馆,该合刻本后来有民国年间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及《四库全书》本等。《山谷外集诗注》及《别集诗注》所用底本为清代杨守敬从X所得的活字本,《四部备要》本中的《山谷诗集注》所用底本为杨守敬从日本所得日本宽永年间翻刻的宋绍定本。除以上版本外,尚有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本、元刻《山谷外集诗注》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本。清代《武英殿聚珍丛书》所收《山谷诗注》本与清乾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刊《黄诗X》本《山谷内集诗注原目》本。今人有2003年中华书局刘尚荣点校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黄宝华点校本。

黄庭坚作品在海外的版本主要包括文集系列主要有藏于日本內阁文库的《豫章先生文集30卷、外集17卷》、藏于天理图书馆的《豫章黄先生文集30卷、外集14卷》;诗注本在日本的刊刻与流布有五山版大字本《山谷诗集注》20卷、小字本《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庆元版活字印本《山谷诗集注》、宽永刊本京都洛阳书堂大和田意闲印行的《山谷诗集注》20卷及京都二条通观音町风月宗知刊行的《山谷詩集注》20卷;。

书法

黄庭坚的书法,在《宋史·黄庭坚传》记载:“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取得突出成就的书体形式首推狂草,其次为行楷。他的楷书自成一格,笔札小行书也颇多佳作。

楷书

行书

草书(资料来源:

《发愿文卷》纸本 作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兰千山馆寄存)

黄庭坚

《发愿文》

《次韵叔父夷仲诗帖》作于元丰三年(1080)

黄庭坚

《次韵叔父夷仲诗帖》

《熙宁帖》刻帖拓本 作于北宋元丰末至元祐初(约1085)现藏上海图书馆

黄庭坚

《熙宁帖》

《王纯中墓志铭》行楷 作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现藏江西修水县黄庭坚X馆)

-

《王长者墓志铭稿》纸本 作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黄庭坚

《王长者墓志铭》

《公以道安帖》作于北宋元祐初年

黄庭坚

《公以道安帖》

《水头镬铭》作于元祐二年(1087)(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宋拓本)

黄庭坚

《水头镬铭》

《致无咎通判学士尺牍》纸本 作于元祐二年(1087)(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致无咎通判学士尺牍》

《草书千字文》明拓本 作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现藏国家图书馆

黄庭坚

《草书千字文》

《薄酒丑妇歌》作于元祐三年(1088)

黄庭坚

《薄酒丑妇歌》

《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并诗》纸本 作于元祐四年(1089年)(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并诗》

《老杜浣花溪图引卷 》 作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现藏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老杜浣花溪图引卷 》

《华严疏卷》行楷 绫本 作于元祐五年(1090)左右(现藏上海博物馆)

黄庭坚

《华严疏》

《跋李公麟五马图卷》纸本 作于元祐五年(1090年)(日本东京末次三次私人收藏)

黄庭坚

《跋李公麟五马图卷》

《读书绿荫帖》行草 纸本 作于元祐三年(1088)(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读书绿荫帖》

《伯夷叔齐庙碑》拓本 作于元祐六年(1091年)碑在山西永济蒲州

-

《糟姜银杏帖》纸本 约作于元祐年间(1086-1093年)(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糟姜银杏帖》

《制婴香方帖》纸本 作于元祐年间(1086-1093年)(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制婴香方帖》

《徐纯中墓志铭》作于元祐七年(1092)(现藏江西修水县黄庭坚X馆)

黄庭坚

《徐纯中墓志铭》

《勤恳帖》纸本 约作于元祐年间(1086-1093年)(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勤恳帖》

《书杜甫寄贺兰铦诗帖》纸本 作于绍圣二年(1095)(现藏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书杜甫贺兰铦诗帖》

《狄梁公碑》拓本 作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宋拓本)

黄庭坚

《狄梁公碑》

《惟清道人帖》纸本 作于绍圣元年(1094)(现藏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惟清道人帖》

《廉颇蔺相如传》纸本 作于绍圣三年(1096)(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黄庭坚

《廉颇蔺相如列传卷》

《砥柱铭卷》作于北宋绍圣三-五年(1096-1098)

黄庭坚

《砥柱铭卷》

《荆州帖》纸本 作于绍圣二年(1095)(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荆州帖》

李白秋浦歌十五首并跋》拓本 作于绍圣三年(1096)现藏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黄庭坚

《李白秋浦歌并跋》

《此君轩诗》作于元符二年(1099)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天民知命帖》纸本 作于绍圣二年(1095)(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天民知命帖》

《刘禹锡竹枝词》绢本 作于绍圣至元符年间(现藏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黄庭坚

《刘禹锡竹枝词卷》

《苦笋赋》纸本 作于元符二年(1099)(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苦笋赋》

《致明叔同年尺牍》纸本 作于绍圣二年(1095)(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致明叔同年尺牍》

《诸上座帖》纸本 约作于元符三年(1100)(现藏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诸上座帖》

《牛口庄题名卷》纸本 作于元符三年(1100)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黄庭坚

《牛口庄题名卷》

《雪寒帖》纸本 约作于绍圣年间(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雪寒帖》

《宋拓御孤台法帖》(现藏上海图书馆,约北宋元符年间作于戎州)

-

《明瓒诗卷后跋》作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黄庭坚

《明瓒诗卷后跋》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纸本 作于元符二年(1099)(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花气诗帖》纸本(约作于(1100-1105年间)(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花气诗帖》

《云夫帖》纸本 约作于(1100-1105)(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云夫帖》

《跋东坡书寒食诗帖》纸本 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跋东坡书寒食诗帖》

《李白忆旧游诗卷》纸本 约书于崇宁三年(1104)(现藏日本东京都藤井有邻馆)

黄庭坚

《李白忆旧游诗卷》

《致赵景道十七使君书札并诗帖》纸本

黄庭坚

《致赵景道十七使君书札并诗帖》

《赠张大同卷跋尾》纸本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黄庭坚

《赠张大同卷跋尾》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现藏日本东京都藤井有邻馆)

黄庭坚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

《跋范仲淹通服赞卷》现藏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跋范仲淹通服赞卷》

《山预帖》纸本 作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山预帖》

《郁孤台法帖谈道章卷》(残) 刻帖拓本 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现藏上海图书馆

黄庭坚

《郁孤台法帖谈道章卷》(残)

《梨花诗》拓本

黄庭坚

《梨花诗》

《经伏波神祠诗卷》作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现藏日本东京细川护立氏)

黄庭坚

《经伏波神祠诗卷》

《饮中八仙歌》绿绢本 现藏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饮中八仙歌》

《牛儿帖》宋拓孤本 约作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

黄庭坚

《小子相媾书帖》纸本 约作于(1100-1105)(现藏上海博物馆)

黄庭坚

《小子相媾书帖》

-

-

《送四十九侄诗卷》行楷 纸本(现藏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送四十九侄诗卷》

《松风阁诗卷》纸本 作于崇宁元年(1102)(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松风阁诗卷》

-

-

-

-

《致齐君尺牍》作于崇宁三年(1104)(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致齐君尺牍》

-

-

黄庭坚

诸上座帖(局部)

创作特色

编辑

诗与词

黄庭坚的诗歌中除早期初入仕途时有一些讥讽时政、关注民生的作品外,其后大多数为描述个人经历与生活情趣之作。他的诗歌以近体居多,七言为主,非常注重修辞,提出了“无一字无来处”。反对雕琢文句,重视神似和韵味。

黄庭坚对诗歌的技法尝试作了诸多方面新的探索,他的诗歌风格,与他同时代的陈师道称“黄鲁直以奇”陈岩肖《庚溪诗话》载:“山谷之诗,清新奇峭”他非常注重炼字造句,尤其喜用新奇的动词,在句法上打破传统节奏,比如以散文化的句式入诗;声律上也变化出奇,用韵追求新意,甚至有时以险韵显示功力;在律诗创作上为追求奇崛顿挫之感,而故意使对偶不切,常有意使用不合平仄规范的拗句。他的这些做法力求打破唐诗过于追求形式工巧,对偶精确的固定俗套,使诗歌展现出新的风貌。他在学习传统寄兴感物的表现形式上并不采用拟古的方式,而是将叙事、议论、比兴等手法综合运用,在章法上跳荡回折,不拘故常,譬如他的七古诗开头常采用逆入的章法,形式上与其五古诗相同,即多用次韵与叠韵体。

他的诗表现在句法上,其一为力求生新,如在句子的结构上将主谓宾的次序颠倒,或删去一些句子成份,或在一个句子中融合两种不同的意思,使句意更加曲折多变。其二为重视炼字,讲究句眼,尤其在五言诗句中第三字,七言诗句中的第五字,讲究“置字有力”,使诗句更显清新。其三为重视律诗中对偶句的锤炼及诗句散文化的倾向。

黄庭坚词的创作分为X与言志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语言的使用上俚俗与典雅相结合。早期词作以X词为主,后期与苏轼结交后受其影响词境渐渐趋向宏大,表露出疏峻明快、豪健峭拔的独特风格。他以诗法入词,时而借鉴原始小令、民歌俗语,不重比兴象征,也少转折跳宕,以直抒胸臆为主,熔炼出一种雅俗相间、俗中见雅、清隽疏朗、峭健明快的词体语言,开创自成一家的词风。

书法

黄庭坚的书法,与蔡襄、米芾、苏轼齐名,并称为“宋四家”,《宋史》本传记载他“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黄庭坚的行书和楷书主要学习王羲之的《兰亭序》《瘗鹤铭》。楷书以行楷为主,主要是继承前人技法,个性并不突出,行书主要师承苏轼的书风,兼取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结构多变、笔法个性鲜明,在宋代书林中独树一帜,世称之“黄体”。代表作《松风阁诗贴》。黄庭坚的草书为狂草,取法于怀素的《自叙帖》,其笔法深得张旭、怀素的精髓 。兼学颜真卿、杨凝式。

他的楷书初期学褚遂良、薛稷、后学颜真卿,行笔稳健,结体严谨,落笔奇伟,丰筋多力,提倡楷法欲“如快马入阵”。

他的行书主要学习王羲之父子、颜真卿、杨凝式,他的大行书用笔圆厚沉着,小行书以书札为主。整体特色为中宫收缩,四面开张,字形错落有致,

他的草书早期取法周越,后主要取法钟繇、王羲之、韦诞、张芝,用笔瘦劲,体势纵横开合,多奇姿危态,用笔不为法所缚,恣情任意,线条极力伸展,点法却相对浓缩,表现出紧峭奇崛的风格。同时因深受禅宗影响,他的草书中呈现出一种超然的意态,表现在他的草书作品中,即虽然笔势纵横,势若飞动,却禀意超然,不就时俗,笔画既轻松流畅又涩劲沉着,线条既迂回缭绕又沉雄豪迈。

黄庭坚的书法用笔善藏锋,巧于顿挫,逆入平出。具体表现于三个方面:

中宫敛结,长笔中展。即黄体书法常表现为长横长竖,大撇大捺,而字体中心却紧缩内集,其他笔划则从中心放X来,特疏与特密相间,形成辐射式结构。

敧侧取势,跌宕瘦劲。敧侧取势即横画倾侧,左低右高,一反前人横平竖直的平板结构。主要特点是笔画瘦劲,笔锋劲挺,而且长笔波势明显,竖画虬曲不正,横画常一横分为二、三笔,而不是一横到底,在瘦劲挺拔中又有顿挫的节奏。

点撇异常,别具风神故意将一些笔画缩短或上收,比如X水的最下一点多不挑起、某些字下方的四点连成一笔波浪,使字体现出一种动静结合的X。

黄庭坚

《松风阁诗卷》局部

黄庭坚

《花气诗帖》局部

黄庭坚

《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局部

思想主张

编辑

诗歌理论

黄庭坚将“不俗”视为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他认为“诗,乃至一切艺事,不能落于俗格。”“不俗”首先体现为作品的文字、意境、立意等的品位之高,同时也体现作者高尚的人品与修养。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具体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俗为雅”“以故为新”之说。“夺胎换骨”出自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这里所指的“夺胎”主要是发掘前人诗歌的深意而加以引申、发展,“换骨”即不改变前人诗句意义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改换言辞重新创作。“点铁成金”出自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即是在吸收和学习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以俗为雅”体现在文句中常常加杂方言俗语,“以故为新”则是将原有的典故成语翻为新意。

黄庭坚继承了中唐至北宋的根本论,建构出以儒学及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涵的诗人修养理论,在强调诗人伦理本质的前提下,充分重视诗歌艺术的本体。他认为:“诗者,人之情性也。”而“情性”的伦理内涵以儒家为根本,同时吸取道家、禅宗的修身养性、齐同万物的思想。他强调性情为本、兴寄为用的诗学观点,形成其独特的“兴寄高远”的艺术表达风格。

书法理论

黄庭坚的书法理论中强调的是“韵”“俗”“意”。“韵”是黄庭坚书法理论的核心,他提倡“凡书画当观韵”,他所崇尚的“韵”是艺术与人格高度统一的境界,是以“脱俗”为前提。即韵是“澄明的心性本体”,而“俗”相当于佛教的“无明”。他对于书法之“意”的认识缘于禅宗,他认为有“意”即是有“我”在,对于破除我执,他提出“无心”的观念。他所强调的“书意”是重在无弦之意,是经过理性过滤后的“深意”。此外还提出“字中有笔,如禅句中有眼”的主张,“字中有笔”主要是指用笔的“透脱”,使他的书法充满了活泼的生机。

黄庭坚的诗书风格有其共通性,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奇”“健”“拙”“清”“妍”“和”,其中“奇”“健”“拙”体现的是他的理性追求,“清”“妍”“和”体现的是他的感性追求。在具体创作方法上也有相似的关系,如他在诗、书X通所表现出的逆起、逆接、顿挫的创作方法、在书法中如诗句炼字般刻意着力于一行中的某字或某笔、“草蛇灰线”式的连断笔法、与诗相似的聚字成组与单字散置、如诗的X与拆字法、“如老病人随意颠倒”的诗、书风格、诗、书内部空间安排的开阖阔大及语言与点画本身的隐括与敷衍。

人生哲学

黄庭坚对于经学、禅学及道家哲学都有深入的研讨和修习,他的哲学思想X主要是圣学与道学。他对于圣学与俗学关系的辩证认识以及对于道德本心的重视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心学流派的先驱。黄庭坚的哲学思想最重要的两点即是他的道德本心之说与万物一家之说。他的道德之说是建立在贯通儒、释、道三教宗旨的一种本体论之上的,强调“道德即本心”,他的万物一家思想所强调的是主体的意志与精神,在社会行为上则表现为重精神而轻外物,主要来源于庄子 ,同时融合了儒家、释家的内容。

儒学思想

此外,黄庭坚自幼接触儒家思想,黄的学术思想主要受安定学派影响,他少年时期随舅父李常游学淮南,而淮南正是安定学派的主要阵地,其岳父孙觉是安定之门的学者,舅父李常虽未列名安定之门,但其学术宗旨与胡瑷、孙觉大略相同。安定之学对于黄庭坚的影响归结到一点就是其“明体达用”的学风,他思想中所具有的知行合一的力行哲学就与安定学派的明体达用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禅学思想

黄庭坚从年少时就开始接触佛教,元丰七年作《发愿文》标志着他正式成为一名佛教徒,把佛教作为自己的终身信仰。元佑京师期间是他学佛的深入期,此时期的他吸收禅宗思想,形成了“超世而不避世”的人生态度与“俗里光尘合,胸中泾渭分”的性格;贬谪黔州期间是其参禅的突破期,此时期的他对心与境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他的佛教思想以“心性论”为核心,以“随缘任运”为人生态度,他提出了“文章本心术”的观念,把治心养性当作文艺创作的重要前提。他学习佛教“以偈说理”与禅宗“以诗说禅”的方法,创造了多种充满禅意的诗歌意境,使他的诗歌呈现清净、超然的主体格韵。黄庭坚的禅学思想来源于禅宗临济宗的黄龙派,黄龙派是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的禅宗宗派,黄庭坚在这样的思影响下,形成了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在艺术上求新求奇的创作风格,儒释融合的思想倾向及玄学化的语言观。

成就与影响

编辑

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等二十五位诗人归为“江西诗派”(因大多数人为江西籍),该诗派是在北宋元祐诗歌X的影响下形成的,宋诗总体是渊源于唐诗的,而宋诗时代风格的创新意识来自于北宋中期,第二个创新高峰在元丰、元祐时期,黄庭坚就处于这一时期,他既吸收中晚唐格律诗的艺术成就,又继承中唐韩愈、孟浩然及北宋欧阳修、苏舜钦等人在古体方面的探索成果,形成荟萃百家而自成一家的艺术成就,使得他成为江西诗派的宗祖。诗派成员奉黄庭坚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为创作纲领,并提出“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宁粗勿弱,宁僻勿俗”的观点,可以说彻底延续了黄庭坚诗歌创作上那种追求不落俗套、奇崛清新的创作风格。

黄庭坚的书法,在宋代就已产生很大影响,当时有“山谷翰墨满江南”之说。黄庭坚在书法理论上提倡“自成一家”,开创了“以禅喻书”的品评方式,他的书法创作成就体现在行书与草书,在笔法、结构、章法上均有所创新。元代赵孟頫说:“黄太史书如高人胜士,望之令人敬叹。”(《赵氏铁网珊瑚》卷五)到明代沈周、文徵明都曾学习黄庭坚书法。郑板桥更是从黄庭坚的书法中领悟画竹奥妙。近代康有为也说:“宋人书以山谷为最,变化无端,深得《兰亭》三昧,至其神韵绝俗,出于《鹤铭》而加新理。”(《广艺舟双辑》卷六),皆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历史评价

编辑

  • (宋)苏轼:其诗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答黄鲁直书》

  • (宋)王安石:黄某清才,非奔走俗吏(《宋史》)

  • (宋)陈师道:豫章之学(黄庭坚的学问)博矣,而X于杜少陵,其学少陵而不为者也。故其诗近之,而其进则未已矣(《答秦靓书》)

  • (宋)晁补之:鲁直于治心养气, 能为人所不为, 故用于读书、为文字, 致思高远, 亦似其为人。《书鲁直题高求父杨清亭诗后》

  • (金)赵秉文:涪翁参黄龙禅,有倒用如来印手段,故其书得笔外意,如庄周之谈大方,不可端倪。(《题涪翁草书文选书后》)

  • (明)徐渭:黄山谷书如剑戟,构密是其所长,潇散是其所短(《书论》)

  • (清)刘熙载:黄山谷词,用意深至,自非小才所能办。惟故以生字、俚语侮弄世俗,若为金、元曲家滥觞。(《艺概》卷四)

  • (清)冯煦:后山以秦七、黄九并称,其实黄非秦匹也。若以比柳,差为得之。盖其得也,则柳词明媚,黄词疏宕,而亵诨之作,所失亦均。(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 (清)周星莲:黄山谷清癯雅脱,古澹绝伦,超卓之中,寄托深远,是名贵气象 (《临池管见》

  • (近代)康有为:宋人书以山谷为最,变化无端,深得《兰亭》三昧,至其神韵绝俗,出于《鹤铭》而加新理

  • (当代)山谷老人,多战掣笔,亦甚有习气,然超超无著,比于东坡,则格律清迥矣(王澍《论书剩语》)

后世X

编辑

黄庭坚墓

黄庭坚墓位于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的西南部,宋徽宗崇宁四年九月他客死宜州后,大观三年,由好友苏伯固、蒋湋护其灵柩从宜州归葬修水双井黄氏祖茔之西。陵园南面大门楼上方有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同志的“山谷园”亲笔题词,左右两边题有“杭山拥翠碧水扬波此处诗魂称鼻祖,左史垂名右军揽胜先生笔法耀千秋”长联。迎面是一尊黄庭坚的石雕,像右上方镌刻着诗人自撰翁方纲书的偈语:“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两侧为“看黄庭有味,笑白发无颜”的对联。碑像后是墓前四柱三碑的半球形墓冢,两边的石碑上刻有诗人的生平,中碑书刻“宋谥黄文节公之墓”,此碑为民国六年(1917年)修水知事所立,“X”中曾散失,直到80 年代修墓时方找回。黄庭坚墓1959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江西省人民X拨款予以全面维修,修复后的规模为陵高1.93米,直径2076米。修水县在召开黄庭坚960X研讨会前又拨款对陵园进行了重修。

黄庭坚X馆

黄庭坚X馆位于江西省修水县城城南,紧临修河,为黄庭坚少时读书游玩之地,有石门、藏龙洞、荔枝崖、钓矶、摩崖题“佛”等名迹。馆内有门楼、溪山自在楼、山谷祠、九曲廻廊、澄秋阁、顺济亭、冠云亭、一翠亭等多处仿古建筑,馆名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馆内陈列有黄庭坚书法石刻碑刻,黄庭坚生平史迹展览,为江西省十大名人X馆之一,1959年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庭坚

黄庭坚衣冠冢

黄庭坚衣冠冢位于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郁山中井河北岸玉屏山麓,是彭水人民为X黄庭坚所修建的坟墓,因年代久远而荒废。于清朝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冬月,郁山巡检许承之用砖将旧冢重新修封,重立石碑,碑高约1.75米,宽约1米,复刻碑名“宋史官黄文节公之墓”。1983年3月,彭水县人民X将衣冠冢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轶事典故

编辑

苏黄友谊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苏轼任杭州通判,因筑堤之事到湖州,在时任湖州知州的黄庭坚岳父孙觉处读到了黄庭坚的诗作,对他的诗文给予高度评价。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苏轼于黄庭坚舅父济南太守李常处再次见到黄庭坚诗作,认为他“超立绝尘,独立万物之表。”对他赞赏有加。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二月,黄庭坚作《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寄信于时任徐州太守的苏轼,苏轼于秋初回信作答,并附和诗《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二首》,赞美他“古风二首,托物引类,真得古诗人之风”,自谦“而轼非其人也”,彼此钦慕,自此开启终生的友谊生涯。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七月,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黄庭坚被牵连,被罚铜二十斤。当时黄庭坚任职国子监期限已到,本被荐为著作佐郎,因为受苏轼牵连,改为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知县。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黄庭坚入职京师,长期被贬在外的苏轼也入京任职,二人同在京供职三年有余,期间诗文唱和、谈书论画、参禅逗机,是“苏黄”最为快意的一段友谊生涯。元符四年(公元1101年)苏轼去世,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黄庭坚做诗《追和东坡壶中九华》,以一块奇石的得失遭遇,伤悼苏轼的生死命运,“能回赵璧人安在,已入南柯梦不通”表达了对苏轼深深的怀念之情。

名号由来

庭坚一名的来源为上古时期帝王颛顼高阳氏后裔“八恺”之一。据《左传 文公十八年》载:“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天下之民谓之八恺。”至于以鲁直为其字的其中一种说法是希望黄庭坚能以当时朝中名臣鲁宗道为榜样。

黄庭坚的自号“山谷道人”最为后人熟知和推崇,后人编辑的黄庭坚著作也多以“山谷”命名,历代的研究者对于黄庭坚也多称他为“黄山谷”“山谷先生”。

孝感天下

黄庭坚于孝悌身体力行,时以“孝友”著称,名列“二十四孝图”中。据《孝经二十四孝》所载黄庭坚“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为亲涤溺器,无一刻不供子职”黄庭坚即使身居显贵之位,也不改至孝之心,母亲生病,他在一年的时间里日夜侍奉,衣不解带。母亲去世,他在母亲墓旁建屋,取名“永思堂”,居于其中日夜守候,哀伤恸哭。

教子有方

黄庭坚的曾祖父黄中理曾制订《黄氏家规》二十条,对行孝、为友、从业、求学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不仅被黄氏本族奉为祖训,也深受当地百姓信奉,世称“黄金家规”。黄庭坚在晚年写给儿子的《家戒》中,也时时告诫子孙“无以小财为争,无以小事为仇”“无以猜忌为心,无以有无为怀”。

仁政爱民

黄庭坚倡导“当官莫避事,为吏要清心”“不以民为梯,俯仰无所怍”的从政为官主张,泰和年间,他取后蜀孟昶诗句“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自警,亲书《戒石铭》,立于县衙的大堂之上。

熙宁二年,黄河以北发生X和水灾,灾民纷纷X汝州叶县一带,黄庭坚作为县尉,奔走安顿灾民,他的《流民叹》记录了灾民游离失所的悲惨场景,表达了他对灾民深深的担忧和同情。

元丰四年,朝廷推行盐务专卖政策,强行摊派,价高质差,致使X,黄庭坚为此写下《上大蒙笼》,表达了对这一盐法的强烈抨击。同时限令三天之内把勒索山民的钱粮和牛猪如数归还百姓。

爱香成癖

黄庭坚爱香成癖,他在《贾天锡惠宝熏乞诗予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十字作诗报之》诗中自称“ 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他爱好搜罗各种制香配方,并且还会自己制香,他曾作有《药方贴》,又称《制婴香方贴》,细述制婴香的配方。黄庭坚对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宋代就以善用香而闻名。

收藏奇石

2013年5月,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的一场展览上,一块距今4.6亿年的“中华震旦角石”上的字迹吸引了众人的注意,石头长19厘米,宽11.4厘米,厚2.5厘米,呈黑褐色,整个外形象一本书,石块的正中,形如竹笋,左侧刻有北宋大诗人黄庭坚题写的一首诗: “南崖新妇石,霹雳压笋出。勺水润其根,成竹知何日。”署名“庭坚”,句末盖有印章,可知这是一块黄庭坚收藏的化石。从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冯伟民处得知,这块化石正中的“石笋’就是震旦角,它是4亿多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食肉无脊椎动物,因自然界久远的地质变迁,被埋藏在坚硬的石灰岩中。

黄庭坚

黄庭坚所收藏的中华震旦角石

注释

编辑

展开[a]

此诗名为《送人赴举》,收于史季温所注《山谷别集诗注》,仅有三句。据吴垌《五总志》(知不足斋丛书本)记载,此诗为一首七绝:”青衫乌帽芦花鞭,送君直至明君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十一年。“与《山谷集诗注》有所差异。

[b]

在(《答李几仲书》,《内集》卷十九)中写到:”某少孤窘于衣食,又有弟妹婚嫁之责。”

[c]

李常,字公泽,官至御史中丞,家有藏书近万卷,与苏轼关系很好,苏轼专门作有《李氏山房藏书记》记载他藏书的情况,

[d]

转般仓是宋代实行转般法时,在安徽泗县、江苏淮安、仪征、扬州等地所设的仓库

[e]

黄㽦《山谷年谱》卷一

[f]

(《山谷外集诗注》卷十四《别蒋颖叔》注云:“山谷移监德平镇,过泗州僧伽塔,作《发愿文》,时元丰七年三月也。”)

[g]

“镇小民贫,不堪诛求,若行市易,必致星散”(黄殢《山谷年谱》卷十八)

[h]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十一卷记载:“(元祐三年五月)诏新除著作郎黄庭坚依旧著作佐郞,以御史赵挺之论其质性奸回,操行邪秽,罪恶尤大,故有是命。”由此可知是因为赵挺之的攻讦而被取消。

[i]

《山谷年谱》卷二十六引《国史》:“绍圣元年六月丁亥新知鄂州黄庭坚管亳州明道宫,于开封府界居住,服国史院取会文字。”

[j]

《X四库全书 山谷集巻一》

[k]

《X四库全书·集部·山谷集卷》

[l]

《跋欧阳元老诗》

[m]

《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

[n]

《题摹燕郭尚父图》(内集卷二十七)

[o]

《赠谢敞X喻》

[p]

(“安定”是指胡瑷(世称安定先生)开创的学派)

[q]

《次韵答王韵中》

[r]

《 寄晁元忠十首其五 》

[s]

陈师道 《后山诗话》

[t]

据《宋史 鲁宗道传》所载:鲁宗道当时为右正言(谏官之名),经常向宋真宗进谏,真宗感到厌烦,鲁宗道对真宗说道:陛下用臣,难道只是仅仅设一个纳谏的虚名吗?若是这样,我情愿不做这个官了。(“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䘵,请得罢去。”)真宗听后,即在殿壁X“鲁直”二字。

[u]

“山谷道人“称号的来历,在《黄庭坚X》(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附录的《年谱》中所记载 :“元丰三年庚申,三十六岁。入京改官,授知吉州太和县。秋,自汴京归江南。十月,游山谷寺。寺在舒州三祖山,有石牛洞等林泉之胜。庭坚游而乐之,因自号山谷道人。十二月,过南康还乡。”

[v]

黄庭坚曾为香方作跋:“南阳宗少文嘉遁江湖之间,援琴作金石弄,逺山皆与之同声,其文献足以配古人。孙茂深亦有祖风,当时贵人欲与之游,不得,乃使陆探微画像,挂壁观之。闻茂深闭阁焚香,作此香馈之。”(《山谷集·书小宗香》)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25-25. 7-5313-2000-2.

[2]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01. 7-305-05961-2.

[3]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03: 01. 7-5434-4777-0.

[4]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05-08. 7-305-05961-2.

[5]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195. 7-5313-2000-2.

[6]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03: 195-197. 7-5434-4777-0.

[7]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03: 7-8. 7-5434-4777-0.

[8]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12-13. 7-5313-2000-2.

[9]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65-67. 7-305-05961-2.

[10]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22-22. 7-5313-2000-2.

[11]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93-93. 7-305-05961-2.

[12]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111-111. 7-305-05961-2.

[13]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03: 209-209. 7-5434-4777-0.

[14]朱虹、龙溪虎:诗书双绝黄庭坚.今日头条. 2019-12-06[2023-03-09].

[15]龚贤. 中国古代诗词艺术专题. 2017: 238-238.

[16]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511. 7-305-05961-2.

[17]朱虹、龙溪虎:诗书双绝黄庭坚.今日头条. [2023-06-02].

[18]吴中胜,黄鸣. 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唐宋词鉴赏辞典 . 第2版. 2020: 305-305.

[19]中国通史 4 全新校勘图文珍藏版[M]. 2017: 1070-1070.

[20]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02.

[21]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03: 210-216. 7-5434-4777-0.

[22]双井四十八进士生平简介.搜狐. [2023-06-02].

[23]白政民著. 黄庭坚诗歌研究. 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1-02: 15-22. 7-227-02214-5.

[24]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06-06. 7-305-05961-2.

[25]修水双井黄庭坚故居.X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 [2023-03-22].

[26]王大鹏、张宝坤、田树生等编选. 中国历代诗话选1. 第1版. 长沙: 岳麓书社, 1985-08: 383-383. 10285 39.

[27]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05-05. 7-305-05961-2.

[28]吴梅影著. 黄庭坚 因风飞过蔷薇[M]. 2018: 211.

[29]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08-08. 7-305-05961-2.

[30]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03: 02-02. 7-5434-4777-0.

[31]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08-08. 7-305-05961-2.

[32]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05-05. 7-5313-2000-2.

[33] 陶文鹏著 .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05-06. 7-5313-2000-2.

[34]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08-08. 7-305-05961-2.

[35]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004-03: 03-03. 7-5434-4777-0.

[36]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07-07. 7-5313-2000-2.

[37]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12-12. 7-305-05961-2.

[38]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03: 196-197. 7-5434-4777-0.

[39]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7. 7-5313-2000-2.

[40]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03: 05-05. 7-5434-4777-0.

[41]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18-18. 7-305-05961-2.

[42]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21-21. 7-305-05961-2.

[43]中纪委推荐江西修水黄庭坚:当官莫避事 为吏要清心.人民网. [2023-03-23].

[44]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11-11. 7-5313-2000-2.

[45] 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03: 07-07. 7-5434-4777-0.

[46] 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03: 198-198. 7-5434-4777-0.

[47]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29-29. 7-305-05961-2.

[48]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004-03: 08-08. 7-5434-4777-0.

[49]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61-61. 7-305-05961-2.

[50]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62-62. 7-305-05961-2.

[51]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03: 200-200. 7-5434-4777-0.

[52]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63-63. 7-305-05961-2.

[53]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63-64. 7-305-05961-2.

[54]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65-65. 7-305-05961-2.

[55]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03: 201-201. 7-5434-4777-0.

[56]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17-17. 7-5313-2000-2.

[57]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66-66. 7-305-05961-2.

[58]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67-67. 7-305-05961-2.

[59]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68-68. 7-305-05961-2.

[60]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03: 16-16. 7-5434-4777-0.

[61]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88-89. 7-305-05961-2.

[62]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19-19. 7-5313-2000-2.

[63]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19-19. 7-5313-2000-2.

[64]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03: 203-203. 7-5434-4777-0.

[65]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03: 16-16. 7-5434-4777-0.

[66]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83-83. 7-305-05961-2.

[67]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20-20. 7-5313-2000-2.

[68]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20-20. 7-5313-2000-2.

[69]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89-89. 7-305-05961-2.

[70]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12: 89-91. 7-305-03305-7.

[71]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90-90. 7-305-05961-2.

[72]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91-91. 7-305-05961-2.

[73]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453-454. 7-305-05961-2.

[74]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454-455. 7-305-05961-2.

[75]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89-89. 7-305-05961-2.

[76]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22-22. 7-5313-2000-2.

[77]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100-100. 7-305-05961-2.

[78]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111-111. 7-305-05961-2.

[79]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03: 208-208. 7-5434-4777-0.

[80]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24-26. 7-5313-2000-2.

[81]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457-457. 7-305-05961-2.

[82]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03: 209-209. 7-5434-4777-0.

[83]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458-458. 7-305-05961-2.

[84]《黄庭坚家世考》订补. 文献, 1988-03

[85]吴光田著. 书帖考证与链接—黄庭坚研究文集.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1-05: 23-24. 978-7-5434-7607.

[86]黄庭坚集全鉴. 2020-11: 12-13.

[87]黄庭坚著;潘伯鹰选注. 黄庭坚诗选. 1957-11: 1-132.

[88]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261-267.

[89]黄庭坚书论. 第1版.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9 01: 17. 978-7-5344-2478-6.

[90]黄庭坚X.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 8-11.

[91]黄庭坚书论. 第1版.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9 01: 18-19. 978-7-5344-2478-6.

[92]江西历代著作考. 2015-12: 69.

[93]黄庭坚书论. 第1版.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9 01: 19. 978-7-5344-2478-6.

[94]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57-258.

[95]任渊《山谷诗集注》考论. //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0(总第75期): 32.

[96]黄庭坚诗歌在日本的刊刻与流布. // 国学学刊. 2016-02: 136.

[97]X黄庭坚诞辰960X专辑[M]. 2006: 05.

[98]高清经典|黄庭坚《发愿文卷》.搜狐网. [2023-06-14].

[99]朱万章著. 画里晴川[M]. 2017: 14.

[100]洪丕谟著. 古今书法名作鉴赏大成[M]. 1994: 302-303.

[101]周世闻. 黄庭坚书法经典鉴赏[M. 2015: 1.

[102]顾易著. 字说道家[M]. 2020: 38.

[103]【黄庭坚行楷书送四十九侄诗卷】.故宫博物院. [2023-06-14].

[104] 云阳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云阳文史资料 第2辑[M]. 1989: 46.

[105]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 艺苑掇英 第11期. 1981: 46.

[106]论黄庭坚的书法美学观和书法创作成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

[107]黄君. 山谷书法钩沉录. 2005-10: 7.

[108]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03: 210-216. 7-5434-4777-0.

[109]宋拓黄庭坚《此君轩诗》帖综考.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 [2023-06-27].

[110]黄庭坚书法精品集 大字行楷书. 2014-06: 01-108.

[111]历代行楷经典[M]. 2017: 114.

[112]黄庭坚书法集 上[M]. 2016: 64.

[113] 黄庭坚书法精品集 碑志行楷书[M]. 2014: 13.

[114] 历代行楷经典[M]. 2017: 80.

[115]江右刻石书法大观 晋唐两宋卷[M]. 2019: 340.

[116]黄庭坚书法精品集 碑志行楷书[M]. 2014: 108.

[117]马松源主编. 中国古典名著百部 传世墨宝卷 名家墨宝 上 图文珍藏本[M]. 2012: 389.

[118]朱万章著. 画里晴川[M]. 2017: 13.

[119]【黄庭坚行书惟清道人帖页】.故宫博物院. [2023-06-14].

[120]宋代郭熙《寒林图》、黄庭坚尺牍现身台北故宫南院.腾讯网. [2023-06-14].

[121]刘玉林编著.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汉字书法. 2012: 126.

[122]方玉杰. 中国书法论丛 插图版 上[M].. 2020: 558.

[123]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编著. 经典中国艺术史 卷2[M]. 2009: 646.

[124]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221.

[125]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225.

[126]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226.

[127]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228-229.

[128]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232-233.

[129]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242.

[130]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234-235.

[131]黄君. 山谷书法钩沉录. 2005-10: 7-11.

[132]黄庭坚墨迹大观. 1990-06: 27-167.

[133]山谷书法钩沉录. 2005: 94.

[134]宋元尺牍[M]. 2000: 179.

[135]宋元尺牍[M]. 2000: 163.

[136]【黄庭坚草书浣花溪图引卷】.故宫博物院. [2023-06-27].

[137]X耕主编. 步入书法之门 草书篇[M]. 2001: 104-105.

[138]【黄庭坚草书浣花溪图引卷】.故宫博物院. [2023-06-14].

[139] 邱振中. 江右刻石书法大观 晋唐两宋卷[M]. 2019: 436.

[140]黄庭坚书法精品集 草书. 2014-06: 1-131.

[141]黄庭坚《制婴香方帖》(高清晰,附释文).书法家园. [2023-07-03].

[142]黄庭坚墨迹大观. 1990-06: 6.

[143]白政民著. 黄庭坚诗歌研究. 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1-02: 103-103. 7-227-02214-5.

[144]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283-283. 7-305-05961-2.

[145]王琦珍著.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第1版. 南昌: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6-03: 93-93. 7-81075-739-3.

[146]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286-286. 7-305-05961-2.

[147]钱志熙. 黄庭坚诗学X研究.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09: 1346-1346.

[148]钱志熙. 黄庭坚诗学X研究.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09: 1354-1354.

[149]钱志熙. 黄庭坚诗学X研究.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09: 1508-1508.

[150]钱志熙. 黄庭坚诗学X研究.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09: 1517-1517.

[151]黄君主编. 黄庭坚研究论文选. 2005-10: 135-137.

[152]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385-397. 7-305-05961-2.

[153]近三十年来黄庭坚词研究综述(1980年至今).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05

[154]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89-89. 7-5313-2000-2.

[155]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96-96. 7-5313-2000-2.

[156]独笑真成梦—黄庭坚书法艺术论.广州艺术博物院. [2023-03-21].

[157]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441-441. 7-305-05961-2.

[158]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438-438. 7-305-05961-2.

[159]黄庭坚研究论文选(第3卷). 2005-10: 1157-1158.

[160]黄庭坚研究论文选(第3卷). 2005-10: 1157-1157.

[161]X耕主编. 步入书法之门 草书篇[M]. 2001: 105-106.

[162]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103.

[163]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91-91. 7-5313-2000-2.

[164]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443-443. 7-305-05961-2.

[165]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443-444. 7-305-05961-2.

[166]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444-444. 7-305-05961-2.

[167]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245-245. 7-305-05961-2.

[168]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246-247. 7-305-05961-2.

[169]白政民著. 黄庭坚诗歌研究. 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1-02: 107-107. 7-227-02214-5.

[170]白政民著. 黄庭坚诗歌研究. 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1-02: 108-109. 7-227-02214-5.

[171]黄庭坚研究.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9-05: 109-109. 978-7-5194-5347-3.

[172]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286-287. 7-305-05961-2.

[173]钱志熙. 黄庭坚诗学X研究.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09: 324-329.

[174]钱志熙. 黄庭坚诗学X研究.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09: 396.

[175]钱志熙. 黄庭坚诗学X研究.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09: 571.

[176]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37.

[177]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03: 158-159. 7-5434-4777-0.

[178]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55.

[179]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64-65.

[180]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79.

[181]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125.

[182]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144.

[183]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156.

[184]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159.

[185]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160-163.

[186]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165.

[187]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166-167.

[188]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168.

[189]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170.

[190]钱志熙. 黄庭坚哲学思想X述论. 《文学遗产》, 2017-04

[191]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139-139. 7-305-05961-2.

[192]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140-140. 7-305-05961-2.

[193]孙海燕. 黄庭坚的佛禅思想与诗学实践[D]. 北京语言大学, 2008

[194]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2020-11: 10-12.

[195]钱志熙等. 江西诗派诗传. 2002-12: 10-12.

[196]王晓红著.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审视[M]. 2018: 173.

[197]论黄庭坚的书法美学观和书法创作成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2

[198]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99-99. 7-5313-2000-2.

[199]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450-450. 7-305-05961-2.

[200]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记连续五届兰亭奖获得者丁子同.经济参考网. [2023-03-25].

[201]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诗书一体 艺道并进.中国经济网. [2023-03-22].

[202]黄庭坚陵园.X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 [2023-03-22].

[203]黄庭坚X馆.修水县人民X. [2023-03-25].

[204]《黄庭坚彭水往事》连载之三十三——修衣冠冢.中国彭水网. [2023-03-23].

[205]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 17-17. 7-305-05961-2.

[206] 张传旭著. 中国书法家X 黄庭坚.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03: 04-04. 7-5434-4777-0.

[207]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08-08. 7-5313-2000-2.

[208]陶文鹏著. 黄庭坚.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 09-09. 7-5313-2000-2.

[209]杨庆存著. 黄庭坚研究[M]. 2019: 77.

[210] 邹金灿著. 唐宋诗会意 七百年的风流儒雅[M]. 2016: 177-178.

[211]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 : 03-04. 7-305-05961-2.

[212]吴光田著. 书帖考证与链接—黄庭坚研究文集. 第1版.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1-05: 234-234. 978-7-5434-7607.

[213]原著郭居敬(元) 赵春香主编. 孝经、二十四孝故事. 北京: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5-07: 79-80. 7-80200-122-6.

[214]黄庭坚:文坛宗师 孝廉楷模.修水网. [2023-03-23].

[215]黄宝华著. 黄庭坚评传.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12: 19-25. 7-305-03305-7.

[216]闻香:黄庭坚诗歌的鼻观世界.中国作家网. [2023-03-23].

[217]黄庭坚书法X. 第1版. 北京: X言出版社, 1994-01: 384-384. 7-80080-050-4/J 7.

[218]文人与香.光明网. [2023-03-23].

[219]黄庭坚藏“中华震旦角石”在宁展出.光明网. [2023-03-23].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930/

(99)
词条目录
  1. 人物生平
  2. 家世背景
  3. 童萌时期
  4. 淮南游学
  5. 科举中第
  6. 初入仕途
  7. 太和主政
  8. 入职京师
  9. 贬谪蜀中
  10. 最后时光
  11. 身后荣享
  12. 家族情况
  13. 主要作品
  14. 诗文
  15. 诗文作品
  16. 版本流传
  17. 书法
  18. 创作特色
  19. 诗与词
  20. 书法
  21. 思想主张
  22. 诗歌理论
  23. 书法理论
  24. 人生哲学
  25. 儒学思想
  26. 禅学思想
  27. 成就与影响
  28. 历史评价
  29. 后世纪念
  30. 黄庭坚墓
  31. 黄庭坚纪念馆
  32. 黄庭坚衣冠冢
  33. 轶事典故
  34. 苏黄友谊
  35. 名号由来
  36. 孝感天下
  37. 教子有方
  38. 仁政爱民
  39. 爱香成癖
  40. 收藏奇石
  41. 注释
  42.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