馓子,别称“寒具”“食馓”“粔籹”“裔环”“环饼”“捻头”等。馓子采用原料为面粉,食用油,食用盐、水等,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传统食品。是把和好的面抻成细条后,炸成酥脆的圆形或扇面形。因为条与条顶部相连,中间散开,故称馓子。在江苏、宁夏、云南等地都有流传。
名称由来
编辑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馓子亦称“面馓”。之后又有了多种名称,如寒具、粔籹、环饼等。
馓子: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馓,熬稻餦餭也。从食,散声。”西汉元帝年间黄门令史游的《急就篇》卷二也有提及:“枣杏瓜棣馓 饴饧。”唐初儒家学者颜师古在《急就篇》批注:馓表示分散,用熬稻米饭使之发散。古人称之为张皇,指其张开而变大。清代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解释道:“馓是以糯米为主料制作的,先将糯米煮成肥美的“餦餭”,然后通过‘干煎’(即今人所称的油炸),就成了“馓”。
粔籹:早在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提到:“粔籹蜜饵,有餦餭兮。”南宋理学家朱熹《楚辞集注》:“粔籹,环饼也,吴谓之膏环,亦谓之寒具,以蜜和米面煎熬作之。”根据宋代诗人、美食家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一书注释,粔籹指以米面煎熬作的寒具。南北朝时期农业科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饼法》中提到:“膏环,又名粔籹。用秫稻米屑,水蜜溲之,强泽如汤饼面。手搦团,可长八寸许,屈令两头相就,膏油煮之。”
寒具:古代把馓子称为寒具,这个说法最早见于《周礼·笾人》。苏东坡曾赞美女性制作寒具,写到:“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本草纲目·穀部》第二十五谓寒具:可以“利大X,润肠益气,温中散寒。”
历史发展中时代、地区不同,上述这些名字后来都成为馓子的别称。
历史渊源
编辑起源
馓子是伴随寒食节而诞生并流传下来的,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馓子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相传,当时在“寒食节”人们为了X介子推而作。在春秋时期,介子推因焚死绵山而受到晋文公的哀悼。为了X他的忠诚,人们从此开始在寒食节不生火,馓子成为主要充饥食物。
稍晚于介子推,同样是在春秋时期,在楚国的期思(淮滨东南),出了个叫孙叔敖的大人物,在楚国做了令尹。孙叔敖曾辅助楚庄王,在邻地与荀林父率领的晋军大战,结果晋师败绩,楚庄王由此成为霸主。另外,孙叔敖还在期思一带,兴修水利工程,消除水患,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和崇敬。当地有一位老翁,用极细的面粉,加入少许食盐搓成细条,组之成束,扭作环形,放到油锅中煎炸成馓子,献给了孙叔敖。孙叔敖品尝后,觉得焦脆又爽口,便急忙把老翁请去传授技艺。于是,馓子就在楚国境内传播开了。
传播
南北朝时,“寒具”被列为珍贵食品之一。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饼法》中描述了一种名为“膏环”的食品,又称为粔籹。制作方法是用秫稻米屑,加上水蜜调成泽如汤的面团,搦成团状,长约八寸,两头相对后,用膏油煮熟。这种膏环,即粔籹,是一种以糯米粉为原料的油炸食品,可视为今天馓子、麻花的历史前身。在同一文献中,还提到了另一种点心叫做“细环饼”,又名“寒具”。这种饼需要用蜜调和水馊面,如果没有蜜,可以煮枣取汁,或者用牛羊脂膏,甚至用牛羊乳,以使饼更美更脆。细环饼经过演变后,成为了X尔族、X、东乡族等少数X在重大节日如开斋节时的传统食品,即馓子。这些少数X的馓子与X的制作方法不尽相同,采用牛羊油、牛羊奶调和面制作,展现了独特的特色。南北朝时期的文献明确了馓子的制作方法,指出它是一种环形的油炸食品。
两晋时期,馓子也是一种流行的食品。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寒具逐渐演变出一些名品。隋代的谢讽在《食经》中提到“添酥冷白寒具”,而《烧尾宴食单》中有“巨胜奴(酥蜜寒具)”等。
到了隋唐时期,馓子更为长安酒席盛宴上不可缺少的名贵细点。如隋代谢讽《食经》中有“添酥冷白具”,《烧尾宴食单》中有“巨胜奴(酥蜜寒具)”等。诗人刘禹锡写下《寒具》一诗描绘了馓子:“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轻蘸嫩黄深。”而隋唐以后的馓子大多以面粉为主料。
在宋代,面点制作条件有了显著进步,使用漏勺、油杆杖、面桶等多样化工具。馓子成为市肆常见的食品,汴京和临安的茶肆兼卖馓子,为人们提供佐茶的选择。专门制作生活必需品的作坊中,馓子作坊也开始兴起,成为当时的一种普遍食品。
在宋代,馓子不仅出现在市井小摊上,更成为大型筵席上的宴会点心。历史文献记载,宋徽宗的生日宴会和金国使者的宴请食单中都有提到馓子。这表明馓子在当时是一种备受推崇的宫廷面点食品,成为茶馆兼卖面点的茶肆的主打商品。汴京和临安的市民,无论是官宦阶层还是平民百姓,都形成了在茶馆品茶同时享用馓子等面点的习惯。在苏东坡的诗作中,描绘了馓子的X色泽,形似女子的金饰品,说明馓子在当时被赞美为美味佳点。北宋时期,陶谷的《清异录》中载有“建康七妙”,其中提到的带饼可以当作劝盏,寒具则能让人在嚼着的时候惊动十里人。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寒具的口感异常松脆。
金朝,作为女真族在东北地区建立的王朝,饮食文化相对简陋。然而,尽管如此,金朝在面点制作方面仍有一些美味佳品。在金朝的婚宴中,主要食品之一是类似于中原地区的寒具,包括大软脂、小软脂和蜜糕,又被称为“茶食”。根据《中国饮食文化史》东北地区卷的记载,这些食品通常是用油炸制成的。大软脂、小软脂是一种具有X风味的面食,结合现代X饮食的理解,可以推测它们是由牛羊油、牛羊奶和面混合炸制而成的一种馓子。
在明朝时期,有一本名为《宋氏养生部》的文献详细记载了馓子的制作方法。这本文献在描述面点制作时,强调了用料、制馅、成型和成熟等方面的独特特色。虽然没有具体提及馓子的原材料配方,但详细记录了制作过程,并明确了制作的关键步骤。与现代徐州馓子、淮安馓子的制作方法几乎相同,X的区别是现代使用的辅助工具是长竹筷,而当时使用的是芦竹。可以确定的是,明代馓子的形状是“定型的扭好的细条状”,并且由于油炸的方式,所以馓子呈现出黄色的色泽。
在清朝时期,馓子已经成为中国各地广泛风靡的食品,呈现出南北皆有的趋势。在这个时期,类似于粔籹、寒具的油炸食品逐渐演变为馓子、麻花等品种。在清代,馓子在一些地方仍然被称为寒具。《湖雅》中描述了一种寒具的制作方法:“面和糖或盐,切细条,编成花形,以油炸之。” 《日用俗字》中也有“油傲霜熟兼五色”的描述,突显了馓子在清代的多样化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江苏淮安的茶馓、徐州的蝴蝶馓子、X尔族的馓子、宁夏X的馓子等都是当时X的馓子品种。
现状
在现代,馓子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不仅在造型上有梳子形、X形、扇子形、荷花形、宝塔形等各种花色造型,而且具有味香浓郁、透X口的特点。现代面点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近代的馓子、麻花成为各地的名片和旅游地特产。例如,淮安的茶馓以其观赏性和口感兼备的特色成为旅行时的特色食品。
制作工艺
编辑原材料
面粉、食盐、食用油、黑芝麻、陈皮、花椒、小苏打、豆奶粉、红葱头和鸡蛋。
流程
馓子的制作需要取白面,按一定的比例加清油、花椒水和好,反复搋揉,切成小块,分别揉成面团备用;再将油烧至八成热,取面团一块,压成圆饼,从中捅一个洞,用双手掌将其搓成筷子粗细的圆长条,放入锅中油炸,炸至金黄色时捞出,逐层摆置大圆盘中。
工艺要点
馓子的制作关键在于调制有筋力的面团,轻柔处理叠面过程,确保软硬适中。饧面分两次,每次30分钟,使馓子形状均匀。油炸时,注意控制油温在150℃以下,使馓子金黄饱满。这样的制作过程保证了馓子口感松脆、色泽均匀。
口味特点
编辑馓子形状圈圈相连,其条匀细,中含芝麻,色泽黄亮,入口浓香酥脆,入口即碎,咸淡适中,香甜可口。
营养成分
编辑馓子里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补充体能。
地域特色
编辑淮安茶馓
淮安茶馓为江苏传统名点。早在1915年的巴拿马运河开航博览会上,它就为祖国赢得了一枚银牌。解放后,随着生产工艺的改革,它更是花样增多,质量提高。
茶馓色泽金黄,形如梳子或X,味道香脆可口,回味无穷。它既可干吃,也可用水泡着吃。干吃时,大多作为佐酒名点;用水泡吃时,需用开水冲泡数分钟,待其全部泡开后即可食用。水泡吃柔韧X,易消化,淮安的产妇和体弱多病者均爱此种吃法。
淮安茶馓创制于清朝后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因当时首创茶馓的人姓岳,故初名“岳家茶馓”。又因其家靠近淮安城内的鼓楼,因此也有人称为“鼓楼茶馓”。后来,城内炸茶馓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便统称为“淮安茶馓”。
X馓子
流行X夏各地。在配料制作方法上与X馓子有所区别。X馓子股细条匀,焦酥香脆,色泽鲜黄,造型美观。制作时一般用红塘、蜂蜜、花椒、红葱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和适量的鸡蛋、清油和面,然后反复揉压,搓成粗条,捻成面团,搓成或抻成由粗细匀称、盘连有序的圆条构成环状物放入油锅炸至棕黄色即成。为节日或红白喜事待客和馈赠之佳品。食用时须将折碎的馓子吃完、否则被认为是对主人的失敬。
井泉馓子
华丰井泉的馓子,历代相传,时至今日,已有150年的历史。井泉馓子用精面和成稠泥状,加入膨松剂,抽成粉丝粗细,每二三十根为一扎,放油锅烹炸。成品后,每根粗细若面条,每扎长30厘米左右,馓条整齐,造型秀丽,色泽金黄,轻嚼即碎,香酥可口,独具风味。一斤馓子有十几扎。以前多为老人或病号享用,现已成为一种调剂食品。
保靖糯米馓子
湘西土家族、苗族传统年节食品。相传始于清代嘉庆年间,以其精细的技艺、独特的风味成为当地人们节日和日常交往相互馈赠的礼物。亦被旧时“土司王”列为属民按时定量交纳的贡品。现成为年节喜庆必备的饮食珍品。
陆良馓子
陆良馓子是云南省陆良县传统名食,已有悠久历史。这种彻子,酥脆甜香,久存不变质,仍酥脆如初,故深受当地人民的欢迎,每逢年节,人们还把陆良馓子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临清馓子
临清馓子,其特点是香酥可口,质优量轻,美观大方,既为老幼皆宜的膳食,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淮滨馓子
河南淮滨的油炸馓子最为驰名,淮滨一带,沿淮河两岸,每到深秋季节,家家户户都要炸些馓子储存起来,一是人们作为吃零食的孩子们食用,再者,如愿作米饭、蒸馒头时,可以做些肉汤、鸡蛋汤之娄,馓子就算是改善生活了。可见淮河两岸的人对于馓子有一种特殊的爱。是当地人的传统食品。
文化影响
编辑河北恒盛公馓子于2017年6月申请了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冀字号名吃、景州特产等奖项,销往中国30多个城市。2017年,在山东邹城的一家X米家馓子,也被列为了邹城市的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X,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黄岗镇的“黄岗馓子”被纳入菏泽非遗代表性项目。黄岗馓子曾获评“单县‘十佳’农产品”“美食山东·齐鲁名吃”“‘寻味齐鲁——百城千味’2021山东非遗特色美食大赛X奖”等。
河北恒盛公馓子
岳家茶馓的传统制作技艺流传了200多年,岳云飞是岳家茶馓第八代传承人。岳云飞从小跟在父亲身后学习茶馓制作。
岳家茶馓
相关文化
编辑饮食文化
馓子有多种吃法,X吃香酥可口,做成菜肴回味无穷。每当冬春季节的时候,人们便把贡馓和其他菜品一起进一步加工成贡馓烩羊肉、贡馓炒白菜、蚂蚁上树等特色美食,这些美食逐渐成为沿淮一带冬春季节的必备家常菜。
古代,如金朝的女真族用牛羊油、牛羊奶和面混合炸制而成馓子食用,馓子还成为女真族婚宴上受欢迎的食品。现代馓子在X地区流行,呈现出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以大方洒脱为特点,主要采用麦面作为主料;而南方馓子则精巧细致,通常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X地区,馓子的品种更是繁多,各具风味。X尔族、东乡族、纳西族以及宁夏X的馓子尤为有名,每个族X都在馓子的制作中赋予了独特的特色和口味,成为当地美食的代表之一。
节日习俗
在青海,X在腊月底制作馓子,过年时招待客人,在正餐前食用。X、撒拉族等一些少数X的X众,在每年欢度传统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在兖州,农历八月之后直到春节,馓子的销量最大,馓子成为兖州人走亲访友的X特产。馓子是信仰X数X的风味名点之一。
在清明之前一二日,是寒食节。《荆楚岁时记》中说:距离冬至一百零五天时,就会有狂风大雨,就叫寒食节。晋代陆翙的《邺中记》记载,传说古代寒食节的形成与X介子推有关。春秋时期,介子推焚死绵山而晋文公哀,遂立寒食不举火,以纪其忠。寒食节在汉末魏晋时非常流行,期间不能生火,关于寒食节的食品,《齐民要术》中记载“醴酪”,即一种以麦芽糖调制的杏仁麦粥,亦有人因其过油炸制、口感酥脆而谓之“寒具”。一直到隋唐时期,寒食节仍以吃寒具、醴酪等为主要食俗。
金朝是女真族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的王朝。金人的饮食早期比较简陋,尽管如此,金人在面点方面还是有几道佳品。如金人结婚时,婚宴中的主要食品是类似于中原地区寒具中的大软脂、小软脂以及蜜糕,又名“茶食”。根据《中国饮食文化史》东北地区卷的记载,当地人们喜食的许多食品,如“大软脂”“小软脂”“茶食”等都是用油炸成的。大、小软脂是一种X风味的面食,结合现今X饮食可以推论,大、小软脂是采用牛羊油、牛羊奶和面炸制出来的一种馓子。
文艺作品
作品 |
作者 |
内容 |
《寒具》 |
苏轼 |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这就是山东·菏泽 | 酥脆浓香“黄金馓” 非遗美食万里传.澎湃新闻. [2024-02-02].
[2]宁夏特产风味指南.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5.03
[3]中华传统节日 清明节.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09
[4]粔籹、馓子、麻花源流考述. 《美食研究》 , 2017年第1期16-19 (2)
[5]陕西特产风味指南.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07
[6]食俗大观. 知识出版社, 1992.12
[7]驻马店网. 西平特色美食之三:馓子.今日头条. 2023-07-03[2024-02-05].
[8]中国风俗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01
[9]家庭小加工. 农村读物出版社, 1990.03
[10]天津传统食品. 中国食品出版社, 1989.02
[11]中国名食百科.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8.06
[12]宁夏百科全书.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8.09
[13]中国名食百科.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8.06
[14]衡水名片.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8.07
[15]馓 子--2019专题库.青海新闻网. [2024-02-05].
[16]京畿重地 北京 6.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8.01
[17]X百科图志 人文地理卷 1. X美术摄影出版社 X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4.06
[18]河北新闻网. 河北景县:弘扬传统美食文化 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今日头条. 2021-02-06[2024-02-07].
[19]新民晚报. 边看边聊|闲话油馓子.今日头条. 2020-05-01[2024-02-05].
[20]中国信阳菜.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01
[21]馓子制作与工艺条件优化. 安徽农学通报, 2021.05 (2)
[22]中国少数X重大节日调查研究. X出版社, 2011.05
[23]大众网. 适味兖州丨金灿诱人的馓子.今日头条. 2022-07-15[2024-02-05].
[24]魅力宁阳 风物特产卷.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9.09
[25]湘西文化大辞典. 岳麓书社, 2000.07
[26]山东自助游丛书 聊城卷 独占鳌头 临清. 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2002.04
[27]淮河两岸馓子香. 《中X健营养》, 1997年第3期
[28]济宁新闻网. 济宁老味道:邹城X馓子.今日头条. 2018-09-04[2024-02-07].
[29]山东单县:“黄岗馓子”百年飘香.中国日报网. [2024-02-03].
[30]传承人 | 一点就燃的馓子,你吃过吗?.澎湃新闻. [2024-02-02].
[31]河南日报. 金黄酥脆,满嘴余香,淮滨手工馓子赛“金条”.今日头条. 2021-02-19[2024-02-05].
[32]池文娟. 馓子_清X故人_新闻频道_福州新闻网.福州新闻网. [2024-02-05].
[33]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中国文化史词典.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7.08
[34]品味南宋饮食文化.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2.12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4月3日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