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教育,又译为文科教育、人文教育、通才教育、全人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原是指一个自由的古代西方城市自由人(有产者,即不需要出卖劳动力,仅凭产业就能生活的人,如贵族。不包括手工业者和奴隶)所应该学习的基本学科,现代则是作为生活常识的内容,可以在社会学校修习、也可以透过参加展览等方式获得知识。
博雅教育理念
编辑文法修辞辩证,是文科教育中的核心部分,被称为三艺(Trivium)。至中古时代,它的范围被扩大到包括算术几何学音乐以及天文学(其中也包括了占星学),被称为四艺(Quadrivium)。三艺与四艺,合称人文七艺(seven liberal arts),或自由七艺,是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科目。
在现代社会中,博雅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基于社会中的人的通才素质教育。它不同于专业教育、专才教育。
在东方,这种教育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六艺教育和汉朝以后通常的儒家教育;六艺教育注重综合知识和技能,而儒家教育偏重人格和人文质素。
博雅教育所涉足的范畴随着社会而变迁,到了近代,人文和科学都成为了博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致博雅教育又被称为文理教育。
由于并非专才训练,法律工程建筑学设计海事航海电机技术、资讯科技、统计学工商管理教育学农学食品科学兽医学牙医、外科医学药学等这些专科及领域不属博雅教育的范畴,但是还是有相关简单且应用性高的教育学程(例如博物馆的原由阐释、水族馆等的生命教育,烹饪与健康营养的关系等平民课程)。
博雅教育教育形式
编辑博雅教育在概念上与通识教育类似,但若细分其差异,博雅教育是相对于职业或实用教育而言,其目的在培育 “统一的人格”;而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其目的在达到“统一的知识”。
博雅教育强调师生间的互相学习,是一门让学生能够安身立命、修身养性的学问,是一种教育观、教育形式与教育实践的总和。
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提出了“七艺”,也称为“自由七艺”(Liberal arts)。到欧洲中世纪初期成为学校中的七门课程:文法(包括拉丁文文学)、修辞(包括散文诗的写作,以及历史)、辩证(即形式逻辑)、算术几何(包括地理)、天文音乐圣伊西多尔又将前三科定为初级学科,称为“三艺”(trivium),后四科定为高级学科,称为“四术”(quadrivium)。
博雅教育发展重点
编辑博雅教育从大学发展,清华大学亦在同年成立“清华学院”(2015年更名为“住宿书院”),大学于2009年成立“博雅书院”,皆是透过自由报名遴选招收校内不同科系之学生,入选后需迁宿至书院,并辅以导师进行生活教育。亦有校外的教育团体博雅青年讲堂,以博雅教育理念开设课程,并辅以Mentor制度进行生活引导。
香港的大专院校注重专才教育,较少院校着重全人发展推行博雅教育。岭南大学是香港首间以博雅教育为宗旨的大学 ,也是教资会八间资助院校中唯一实施博雅教育的大学。
岭南大学前校长陈坤耀曾解释博雅教育的宗旨是要教导人“学识广博,生活高雅”。作为香港大学机构成员的明德学院是另一间在香港推行博雅教育的大专院校。
在欧洲,博雅教育的原来意义是中等研习,只是涉足普遍知识及智识技术,着重于知识的承传,而不是专门或者专业技术。博雅教育在欧洲教育历史中的七大范畴被分为“三艺”(初等级)和“四术”(高等级)两类。“三艺”包括语法修辞学辩证法。“四术”包括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成了欧洲中世纪大学核心课程。虽然曾经只注重古典教育,但博雅教育在欧洲启蒙时代之后被宣传为解放思想及破除成见,随着科学及人文的地位提升,两者在近代都纳入博雅教育的范畴。
在美国,四年制的大学极着重博雅教育,所有学士课程皆要求学生于首两年受博雅教育之思考训练,而在学士第三年才修读主修课程。另外亦有专注于博雅教育的教学机构,被称为“文理学院”,通常为四年制。其毕业生要在其他的学院如专业学院才能得到专业的培训,例如:商业法律医学神学等等。
国境外的学院都受到了这些美国高等学院启发,包括德国欧洲博雅学院。这类型的教育未曾在英国出现,连博雅教育一词都很少谈及。反而澳洲墨尔本维多利亚大学提供两年制TAFE文凭课程(博雅文凭课程)。
内容由匿名网友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3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