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阅读 (1368)

鲍鱼 编辑词条词条保护

词条创建者 随风

鲍鱼简介

编辑

鲍鱼即鲍鱼属(学名:Haliotis),在贝类分类学中被列为单壳类。隶属于原始腹足目鲍科。全世界已经被发现的鲍的种类大约有100多种,不同种的鲍鱼形态特征不同,有的鲍鱼的外壳形状呈椭圆或半圆形,壳纹较浅且壳表面一般有5-16个突起,上足较薄且具有简易花纹。有的鲍鱼则具有多变的特征,但通常为椭圆形,壳纹的肋纹及生长纹高突,上足深厚且有明显分支状突起。鲍鱼的壳大小因种类和年龄而异,最大的鲍鱼壳可达30厘米以上。

鲍鱼分布范围广泛,但仅在海水中生活,主要分布在除北冰洋外的世界各地的海洋岩礁和浅海海域,包括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它们喜欢生活在岩石表面或岩洞中,鲍能形成规模性渔获产量的重要经济种类约有20种左右,其地理分布也比较集中。

截至202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3种鲍鱼列为近危(NT),7种被列为易危物种(VU),6种被列为濒危物种(EN),7种为极危(CR)。7其是一种珍贵的海产品,其肉质鲜美细腻,被誉为“海洋中的瑰宝”。鲍鱼的部分组织结构还可以用于提取鱼油、虾青素、几丁质、矿物质和蛋白质化合物。鲍鱼的壳和肝胰脏富含不饱和脂肪酸(Omega-3)和生物活性肽,具有抗菌特性。

鲍鱼命名与分类

编辑

命名

编辑

Haliotis这个名称是由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命名的。林奈是18世纪X的生物学家和分类学家,他在著作《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中首次描述了鲍鱼,并给予其学名HaliotisHaliotis是一个拉丁词,意思是“海耳朵”,指的是鲍鱼的壳形状类似于耳朵。这个名称被广泛接受,并成为鲍鱼这个物种的通用名字。

分类

编辑

鲍鱼在生物学上的分类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原始腹足目(Archacogastropoda)、鲍科(Hali-otidae)、鲍属(Haliotis)。鲍科存在同种异名、乃至一种多名的现象。再加上新种(或亚种)以及区域性杂交种等仍在不断地被发现,因此,要比较准确地统计其种的数量是困难的。研究人员考克斯(K. w. Cox,1962)认为鲍科包括亚种共有130余种,林德伯格(D. R. Lindberg ,1992)则将鲍科的现存种类归结为65个种,而陈世杰(1995)则辑录出鲍科现存种86个、化石种19个。

虽然关于鲍鱼的物种数量仍存在不小的争议,但是根据综合分类信息系统(ITIS)的分类信息显示,鲍鱼属下共有55个种。10鲍科是原始腹足目下的X科,包括了多个不同的鲍鱼物种。鲍科的物种主要分布在全球各大洋的海域中,从热带到温带都有不同种类的鲍鱼存在,包括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盘鲍(H. dis-cus)、大鲍(H. gigantea)、西氏鲍(H. sieboldii)、杂色鲍(H. diversicolor)、九孔鲍(H.diversicolor supertecte)等。

鲍鱼形态特征

编辑

外壳

编辑

鲍鱼的分为小型、 中型、大型鲍,小型鲍的壳长在5cm以内,中型鲍的壳长在5~20cm之间,大型鲍的壳长在20~30cm之间。鲍鱼的壳从背部包被于软体部之外,起保护作用,因而分类学上被列为单壳类贝类。具有多样的形态特征。各种鲍壳表面的色泽也多有不同,造成鲍壳色上的差异除与种类有关外,主要是受饵料的影响。在自然海区,北方种多以摄食褐藻类为主,因而壳色大都偏向于绿褐色;南方种多以摄食红藻类为主,因而壳色大都偏向于赤褐色。当鲍摄食的饵料种类发生较大的改变之后,鲍的壳色也将随之改变。壳形稍呈耳状,在国外则被称为“耳贝”或者“海耳”。它们的外壳呈卵形或扁平圆形,表面光滑,富有色彩和纹理。壳的右侧边缘较薄,称外唇。有的种类外唇比较平直,扩展成刀刃状,有的种类则呈波纹状或者花边状。壳的左侧边缘较厚,并向内伸展出一条或宽或窄、或长或短的片状遮缘,称内唇。贝壳外表面还生有若干条延伸方向与贝壳生长方向一致的踏状突起,称螺肋;随着贝壳的生长,还形成条条方向与螺肋垂直相交的生长纹。

软体部

编辑

鲍的软体部又可分为头部、足部、外套膜、内脏团4大部分。其足部特别发达,重量可占体重的40%~50%、软体部重量的60%~70%(个别种类可高达80%),是我们食用的最主要部分。

头部

头部位于软体部的前端,其背面生有一对细长的鞭状触角,称头触角或者大触角。两条头触角基部的外侧各生有1个粗而短的眼柄,眼柄的顶端生有黑色的眼,眼有感受外界光线强弱的功能。两条头触角的中间生有一个扁平的头叶,头叶的腹面生有发达的吻。吻可以X伸缩,其前端的中央有一纵裂形开口,即为口。口的周围生有许多小的突起,称X,司味觉功能。

足部

足部位于软体部的腹面,包括足及上足两个部分。足在下,椭圆形盘状,底面平坦宽大,收缩时可以缩人壳中,伸展后下部可突出于壳口之外。足的前、后部中央位置各有一条裂缝,前裂缝位于吻的下方,后裂缝位于足腺的下方。足的背面中央为较大的肌X,称右壳肌,其顶部与贝壳相连,周缘与外套膜内缘相接。上足位于足的上侧,呈薄片状,边缘较厚,周缘生有许多形状不一的上足突起和鞭状的上足触角(也称上足触手),司感觉功能。

外套膜

外套膜是生于上足与贝壳之间的一层膜状组织,在某些部位还能形成袋状的外套腔及外套袋。其内缘与右壳肌相连,外缘游离于贝壳边缘附近。外套膜的左前侧、在靠近壳孔位置上有一条裂缝将其分为左右两叶,分别称为外套膜左叶和外套膜右叶。在该裂缝处的外套膜边缘上生有3个鞭状触手,称外套触手,其着生位置分别在裂缝的基部、第二壳孔和第三壳孔附近。生活时外套触手可由壳孔伸至壳外,司感觉作用。

内脏团

鲍的内脏团位于右侧壳肌的两侧及其后方,包括心脏、肾、胃、肠、角状消化腺、X腺等器官。其中,心脏位于右壳肌的左后方、外套腔后方,其外部包被有透明的围心腔。围心腔的右侧为右肾,左前侧为左肾(淡黄色)。围心腔的右后方、右壳肌的左后至后侧有一个大的块状内脏囊,内脏囊的前侧偏右,右壳肌的右方为角状消化腺和X腺。

分布栖息

编辑

分布范围

编辑

鲍鱼主要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洋环境。它们生活在不同的海洋生态系统中,从热带海域到寒冷的极地海域都有它们的踪影。分布范围包括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区、白令海、加拿大的太平洋沿海地区、俄罗斯的鄂霍茨克海、太平洋沿海地区、日本、韩国、X的沿海地区,以及巴伦支海和挪威海等地。鲍鱼的分布情况根据物种和地理位置而有所不同。如太平洋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特别是日本、中国、韩国和俄罗斯的海域;红鲍(Haliotis rufescens)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东太平洋海岸;12彩虹鲍(Haliotis iris)则主要分布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海域;13墨西哥鲍(Haliotis fulgens)主要分布在墨西哥西海岸的海域。

栖息环境

编辑

鲍鱼常栖息于沿岸水域,特别喜欢岩石、珊瑚礁、贝壳和藻类等复杂的栖息地。它们的栖息深度通常在浅海到400米深海之间。它们偏好温暖的水域,适宜的生活温度范围在15-20摄氏度之间。鲍鱼对盐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通常栖息在盐度稳定的海区。此外,良好的水质、适度的水流和充足的氧气供应对鲍鱼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

鲍鱼

生活习性

编辑

活动特点

编辑

鲍鱼的移动能力及其活动范围的大小,是其底播增殖研究的一个重要参数。大量的试验与调查研究工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鲍的移动距离一般都较小。皱纹盘鲍底播10个月移动100~150米,杂色鲍底播后1~2年内大多数个体分布在放流点周围10~30米范围内,少数个体的移动距离超过30~50米;3年内大多数个体分布在30~50米范围内,最大移动距离为150米。

觅食行为

编辑

鲍鱼是底栖动物,主要以浮游生物、海藻和藻类为食。它们通过一种特殊的舌齿结构,称为鲍鱼舌,刮取和啃食附着在岩石或海藻上的食物。鲍鱼对食物的选择性较高,通常会选择富含营养和藻类的区域进行觅食。常见的鲍鱼食物包括海带、紫菜、石莼、鬼针草等。

节律行为

编辑

自然状态下鲍大都隐匿于岩礁的背光处或礁缝中,昼伏夜出,其索饵、繁殖等活动一般都是在夜间进行,白天很少活动。鲍活动的日周期性变化主要是受光的制约。在自然海区,鲍还有随季节的变化作垂直性移动的习性:冬季水温下降时鲍多移向较深的海区,或者向礁下区移动;春季水温回升又移向浅的海区,或者向礁上区移动;夏季高温季节再次移向深水区,至秋季又移回浅水区,一年间鲍大多在做这种周而复始的规律性迁移。据分析,导致鲍的这种垂直移动习性的形成,除与水温的季节性变化有关外,还与饵料藻类的季节性消长变化有关。

鲍鱼

生长繁殖

编辑

亲贝成熟

编辑

鲍鱼的繁殖与生长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它们属于雌雄异体X动物,具有明显的性别区分。成年鲍鱼在年龄为3至10岁之间一般会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后,雌性鲍鱼每年会释放X,而雄性鲍鱼每年会释放X,以参与繁殖。

鲍鱼繁殖过程始于雄性和雌性鲍鱼释放X和X进行X。鲍的繁殖季节及繁殖期持续时间的长短,既与其种类有关,又与其生存水域的环境条件有关,其中,水温被认为是制约鲍繁殖活动的最主要外界因子。鲍的繁殖期大多集中在春季或者秋季,北半球的主要经济种类以秋季更为多见。对于鲍科中的大多数种类,其繁殖期一般只有短短的1~2个月,少数种类繁殖期可以延续得很长,如美国加州的红鲍( Haliotis rufescens)、澳大利亚的黑唇鲍(H.rubra)以及热带海域分布的某些种类,X体中几乎常年都可以发现有性成熟的个体,但多数鲍鱼种类一年只有一个繁殖期。

鲍鱼在繁殖季节有成熟的个体向浅水域(或者岩礁的上部)移动,并且还有雌雄个体相互聚集的倾向。鲍的这一习性对于实现两性间相互诱导,达到X产物同步排放、集中排放,可以借以提高卵的X率。3大多数种类鲍的X腺发育过程每X可形成一个完整的发育周期。

产卵孵化

编辑

鲍的成熟卵呈球形,外被有一层厚约20pm的透明胶质卵膜,卵黄大多呈暗灰绿色或者棕褐色,卵黄质分布均匀,卵的密度略大于海水,属沉性的匀黄卵。卵的大小以及卵黄的色泽等特征常因鲍的种类而异,同种类的不同个体之间,卵黄的色泽有时还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对于多数大中型经济种类,卵的直径都在200~250pum左右。X由头部、中段、尾部三部分构成,总长约60um。由于鲍的种类不同,X大小也稍有差异。3X卵经过卵裂期之后,再依次发育成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等几个形态阶段,最终进人担轮期。

X发育

编辑

卵X后经约7h,原肠胚生长发育至长径0.2mm、短径0.18mm,这时在胚体的一端开始分化出一圈纤毛环,纤毛环的中央部位还分化出一束细长的顶纤毛束,这时的胚体可以借助纤毛的摆动在膜内缓缓的转动,称膜内担轮期。至第12h前后,胚体利用顶纤毛束突破卵膜而孵出,变成为能在水中活泼游动的担轮幼体。

X后30h左右,幼体的面盘发生180°扭转,足、耀、眼点、收缩肌束等陆续形成,初生壳也基本完成。再后,头触角、上足触角等器官逐步分化形成,最大壳长可生长至0.28mm左右。

X后65h左右,幼体的头触角顶端逐步分化出几个分枝状的小突起,幼体开始进人匍匐前的探索行动阶段。在探索过程中若接触到的基质适宜,幼体即停留在附着基面上.玮随着游动状态的终止,面盘逐渐X,纤毛脱落,最终X为营底栖生活的匍匐幼体。

稚贝长成

编辑

当匍匐幼体壳长生长到2~2.2mm左右时,贝壳的前端开始形成X个壳孔。通常以X壳孔出现为标志,将其后的幼体称为稚鲍。幼体发育至稚鲍期之后,上足触角分化出10对左右,鳃明显地增大,足的吸附力以及幼贝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贝壳的色泽也逐渐加深为浅红褐。

生长纹形成

编辑

鲍的外壳上都生有疏密不同的生长纹,从生长纹的疏密变化可反映出不同的生长状态,同时,也可以从中找出其壳生长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在生长X的季节,壳的生长速度快、生长纹间距大、形成的壳较薄,有的文献中将该部分称为生长带;生长缓慢季节,壳的生长速度减慢、生长纹间距变小、形成的壳较厚,有的文献中则称之为休止带。如此一快一慢地交替生长,在壳上即形成了一条条如同树木年轮样的、界限明显的生长轮纹。对于大多数种类的鲍,其生长轮纹的变化为一年一个周期,因而也被视为年轮,可以通过该轮纹来判断鲍的年龄。

鲍鱼鲍鱼

人工养殖

编辑

养殖概况

编辑

鲍鱼是世界重要的增养殖经济贝类,具有养殖价值的约20种,主要分布于美国太平洋沿海、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日本和中国等地。22亚洲地区的中国、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拥有丰富的鲍鱼资源和养殖经验,是全球鲍鱼养殖的主要产区。

日本、中国和韩国主要养殖的是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南非养殖的是其特有物种南非鲍螺 (Haliotis midae),新西兰主要养殖黑足鲍(Haliotis iris),澳大利亚主要养殖红鲍(Haliotis ruber)和绿唇鲍(Haliotis laevigata)。在美国的太平洋沿岸,主要养殖斑鲍(Haliotis kamtschatkana)、红鲍螺(Haliotis rufescens)和绿鲍(Haliotis fulgens)。

苗种繁育

编辑

鲍的种苗生产有室内人工育苗、陆上室外人工育苗、海上人工育苗、海区半人工采苗等多种形式,其中,室内人工育苗是目前国内外被广泛采用的种苗生产方式,一般都将之简称为人工育苗。人工育苗的整个培育过程大致可分为种鲍促熟培育、人工诱导采卵、人工授精与孵化、浮游幼体培育、匍匐幼体采集、附着后的幼贝培育、中间育成等几个主要技术环节。

养殖模式

编辑

筏式养殖

筏式养殖,也称作延绳式养殖,是中国北方皱纹盘鲍的主要养殖方式之一,因其具有投资较少、生产成本较低、部分设施器材可以与其他贝类的养殖器材通用等优点,易为生产单位接受,因而发展较快。筏式养殖的具体设施包括多层式养鲍笼、多层式养殖笼、改良式养鲍笼、养鲍筒等多种不同的设施。

海底沉箱式养殖

本养殖方式最先见于日本神奈川县三浦半岛的有关报道,中国南方也曾试验应用,本养殖方式的优点是养殖器材固定于海底,鲍的生活环境安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小,安全系数比筏式养殖高,鲍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比筏式养殖明显提高,缺点是管理与采收不及筏式养殖方便。

潮间带养殖

潮间带养殖是中国台湾省部分沿海地区鲍养殖较多采用的一种养殖方式,山东省部分单位也正在试验应用。本养殖方式可充分利用潮差自然纳水与排水,省去人工换水设备的能源消耗,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养殖的安全系数也比海上养殖高。

养殖管理

编辑

多数鲍鱼的养殖用水温度要求应在15-20摄氏度之间,pH值应保持在7.5-8.5之间,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应维持在5-8毫克每升的范围内。还需定期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水平,必要时采取措施增加溶解氧供应。养殖过程中还应随养殖鲍个体的长大而及时进行密度调整,以利于鲍的生长。养殖饵料一般以海藻类为主。过程中应及时清除网箱底部沉积的残饵、粪便等污物,定期清除网箱上的附着生物,防止堵塞网孔,以疏通水流,加速鲍的生长。

病害防治

编辑

鲍鱼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细菌X染和细菌性溃疡病。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监测,保持良好的水质和环境卫生,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见的病毒感染则会导致鲍鱼的免疫力下降和器官功能障碍。预防措施包括筛选健康的种贝,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避免交叉感染,提高鲍鱼的免疫力。

寄生虫感染会对鲍鱼的健康和生长产生负面影响。有些种类能直接吸取鲍的营养,损害鲍的某些器官。有些种类虽不摄取鲍的营养,但却能严重影响鲍的正常活动,导致鲍体质逐渐瘦弱,甚至死亡,上述两类生物均被称为鲍的寄生性敌害生物。例如:环节动物门多毛纲的才女虫(Polyora sp.)可寄生在鲍贝壳的内部,造成贝壳疏松或者穿孔,影响鲍的活动,使鲍变得瘦弱,最终有可能导致其死亡。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筛选健康的种贝,确保饲料和水源的无虫污染,使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寄生虫感染。

此外,一些水生藻类会产生毒素,对鲍鱼造成危害。防治措施包括监测水中藻类毒素含量,避免饲料和水源的污染,及时处理受感染的鲍鱼。

物种保护

编辑

种X现状

编辑

鲍鱼的种X现状因物种和地理位置而异。由于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鲍鱼物种的种X数量已经大幅减少,甚至濒临灭绝。然而,也有一些地区和物种的鲍鱼种X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种X数量相对稳定或正在恢复。114其中,由于养殖和保护措施的实施,太平洋鲍的种X数量在一些地区得到了有效管理和恢复;11彩虹鲍的种X数量在一些地区受到捕捞和栖息地损失的影响;13墨西哥鲍则由于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墨西哥鲍的种X数量急剧减少,被列为濒危物种。

保护级别

编辑

截至2023年,鲍鱼属下多个种类都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其中花轮鲍螺(Haliotis roei)、阿拉伯鲍(Haliotis arabiensis)等将3种被列为近危(NT);赤鲍(Haliotis rubra)、广口鲍螺(Haliotis stomatiaeformis)、绿鲍螺(Haliotis tuberculata)等7种被列为易危(VU);阿曼鲍(Haliotis mariae南非鲍螺(Haliotis midae)、勘察加鲍螺(Haliotis kamtschatkana)等6种被列为濒危(EN);北国鲍螺(Haliotis walallensis)、X螺(Haliotis cracherodii)、红鲍螺(Haliotis rufescens)等7种被为极危(CR)。

致危因素

编辑

鲍鱼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人类的捕食活动和温度变化导致的数量减少。人类捕捞对鲍鱼种X的数量和生存造成了威胁,而气候变化和海洋温度升高也可能对其生存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水是鲍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水质的优劣对于鲍的生理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影响,近些年来,随着沿海工农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海洋的工农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大量增加,致使近岸水域有害物质增加,水质下降,并有逐年加重之势。加之,伴随海水增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相当一部分养殖生产单位相继采取了高密度人工集约化的养殖方式,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更大的规模与效益,但是随之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高密度养殖产生的屏障效应影响了养殖水域的水交换;过量养殖生物的代谢产物及生产废弃物大量扩散于附近水域、或者沉降于海底,致使养殖海区的水环境质量下降,海底有机质迅速增加,进一步加剧了近岸水域的富营养化;水质富营养化诱发赤潮生物大量繁殖,海洋生态系统失衡,养殖生物病害频发,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增加,由赤潮而直接引发养殖生物大量死亡的事例也屡有发生。这些,反过来又对养殖业自身构成了巨大威胁,养鲍业更是深受其害。

保护措施

编辑

鲍鱼的种X现状因地理位置和保护措施不同而异。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设立鲍鱼保护区:划定了一些特定区域作为鲍鱼保护区,禁止或限制捕捞活动,以保护鲍鱼的种X和栖息地。季节性捕捞限制:规定了捕捞鲍鱼的特定季节,其他时间禁止捕捞,以确保种X有时间进行繁殖和生长。捕捞限额:设定了每人每日或每年的捕捞限额,以限制个人的捕捞量,避免过度捕捞。

在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禁止商业捕捞鲍鱼,以减少捕捞压力和保护种X。个人捕捞限制:规定每人每日或每年捕捞数量的限制,以确保个人的捕捞活动可持续且不对种X造成过度捕捞的影响。最小捕捞尺寸:设定了最小捕捞尺寸限制,以保护未成熟的鲍鱼,使其有足够的时间生长和繁殖。

在日本,规定了特定的捕捞季节,并设置了每年的捕捞配额,以确保捕捞活动在可持续范围内进行。种苗放流:进行鲍鱼种苗的人工养殖和放流,以增加种X数量和保护自然种X。

一些地区对鲍鱼的保护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需要继续关注和采取行动来确保其种X的可持续发展。353637这些地区为了确保鲍鱼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当地的管理机构通常会制定详细的规章和指导方针,并与渔民、商人、科研单位合作实施这些措施。

生态关系

编辑

鲍鱼在野外生存中会面临一些天敌,海星(Asterias spp.)和南极海星(Odontaster validus),被认为是鲍鱼的主要天敌之一。它们会用它们的触手紧紧X鲍鱼,然后释放胃酸将其消化。一些螃蟹物种,如石蟹(Cancer spp.)和蓝蟹(Callinectes sapidus),也会捕食鲍鱼。它们可以利用它们强大的钳子来破坏鲍鱼的壳并摄食其软体部分。一些鱼类,特别是底栖鱼类,也被报道捕食鲍鱼。它们可能通过啮咬或吞食来获取鲍鱼的组织。在某些情况下,海鸟也可能捕食鲍鱼。它们可以将鲍鱼从岩石上撬下或潜入水中捕食。具体的天敌组合可能因地理位置和物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主要价值

编辑

食用价值

编辑

鲍鱼肉质嫩滑,滋味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鲜鲍鱼肉含蛋白质12.6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6.6克,并含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鲍鱼干品中蛋白质含量高达54.1%,此外,还含有13.7%的碳水化合物,7%的无机盐及维生素A等物质。因此,鲍鱼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经济价值

编辑

不同国家的居民饮食习惯和嗜好的不同,对鲍鱼的加工方法也不相同。以前,由于运输能力及保鲜技术等原因所限,中国及东南亚的部分国家或地区鲍的加工品只有干鲍一种形式。近年来,随着保鲜技术的进步以及运输速度的提高,鲜活鲍开始大量进入市场,并且大有完全取代干品之势。在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及饮食习惯,鲍大多为鲜食或者制成速冻鲜品;而欧美国家则多加工成便于携带、食用方便的罐制品。

高品质的鲍鱼主要通过空运方式直接供应给消费者,其次是经过92°C水煮和冷冻处理。除了腿或爪簇外,鲍鱼的副产品还包括壳、头胸、消化系统(包括肝胰脏)以及生理液体,这些可以用于提取鱼油、虾青素、几丁质、矿物质和蛋白质化合物。此外,甲壳素和贝壳粉也是潜在的商业增值产品。

鲍的贝壳内面具有一层色彩非常X的珍珠层,常被用作X贝雕工艺品的原材料。近年来,日本、中国等地还有人试验用鲍来培育珍珠,曾育出了质优色艳、价格不菲的“鲍珠”和“附壳珠”,又为鲍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开拓了新路。

药用食疗

编辑

此外,鲍还具有较高的食疗作用与药用价值。鲍的贝壳在中药药典中称为石决明,内含碳酸钙、壳角质、14种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成分,具有平肝清目、滋阴潜阳等药效,是一味较常用的中药材。鲍X有X、润燥、利肠等功效,在X半岛,用鲍肉与稻米同煮做成的“鲍鱼汤”被作为婴幼儿和体弱多病者的滋补佳品。近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鲍的提取物“鲍灵素”Ⅰ、l、Ⅲ以及馏分物C,对于抗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代表物种

编辑

鲍鱼种类以产地分,有日本鲍、中东鲍、南非鲍、澳洲鲍、南美鲍、纽西兰鲍、中国大连皱纹盘鲍、中国台湾九孔鲜鲍及菲律宾苏洛干鲍等。以产品形式可分为活鲍、鲜鲍、冷冻鲍、罐头鲍、干鲍。其中干鲍以日本的网鲍、吉品鲍、禾麻鲍为上上品。

网鲍

编辑

网鲍,外形呈椭圆形,为深咖啡色,边细,枕底起珠,底边宽阔平坦,尾部较尖,肉质大而肥厚,用刀切后,其截面有网状纹路,故名网鲍。中国和澳大利亚也产网鲍,外形与日本所产的相似,但枕边珠形不规则,且澳洲网鲍要浸X日才发得起来,口感较韧,有“木质”感。日本千叶县出产的网鲍原来最为有名,现在则以日本清森县所产的质量X。

吉品鲍

吉品鲍,又名吉滨鲍,我国青岛、海南和台湾也有出产,但目前公认以日本岩手县所产的为X。吉品鲍外高内低,形如元宝,中间有一条明显的线痕,且质硬、枕高,体形小于网鲍。在鲍鱼市场中,网鲍因个大而价格昂责,寻常食客无法消费,所以在市场上吉品鲍更受偏爱。吉品鲍味道浓郁,色泽美观,有嚼劲,口感佳。在选购时以鲍身能够X,且色泽金黄者为上品。在日本,以平田王郎家族鲍的吉品鲍干品质量X。

禾麻鲍

禾麻鲍,又称窝麻鲍,体呈艇形,个小,体边有X,色泽金黄,肉质滑嫩,滋味肥美。由于禾麻鲍活动于海底岩石的隙缝里,捕捞时须用铁针钩捕,所留下的X便成了辨别它的X标记。禾麻鲍为日本特产,以鲍鱼界名师熊谷师傅所炮制的干品最有名气。

内容由随风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5958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