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阅读 (2049)

肠道 编辑词条词条保护

词条创建者 一晓明月

肠道菌群,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它们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还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

有益菌可纠正肠道菌群紊乱

因此,通过多种方法来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已经成为国内外健康管理与慢性病防控的首要目标。 在具体方法上,可以通过向肠道补充益生元,改善肠道菌群生态微环境,促进益生菌的增殖,也可以补充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保加利亚杆菌、乳酸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这些菌种通常以片剂、菌粉或固体饮料等方式向人体提供,让肠道菌群能够从紊乱和失衡状态逐渐回归到正常状态,恢复人体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免疫力,促进人体健康,实现“肠道菌群健康,人就健康”的目标。

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

当机体肠道中有益菌数量占优时,有利于人体健康;反之当肠道微生态系统中有害菌处于优势时,菌群结构平衡遭受破坏后,则引发相关疾病的概率将会大为增加。益生元可选择性地促进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益生菌的生长或活力,并通过益生菌形成优势菌群进而竞争性地拮抗有害菌,或通过其代谢作用产生 SCFAs 和细菌素等物质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此外益生菌内部的竞争关系还可通过负反馈回路抵消菌群多样性造成的不稳定。肠道微生物数量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将会产生巨大的差异,不同人群与发育阶段对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稳定性具有显著性影响,膳食补充益生元作为干预肠道菌群的有效措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某些特殊人群的肠道调理中。

肠道微生物组成

编辑

人类肠道菌群约有 100 余属,超过 400 个种,总重达到 1000 g,其个体总数约为 1014个。每克肠道内容物约有 1011~1012 个细菌,占粪便干重的 1/3 以上,以西式饮食为主的生活方式,其肠道细菌总量可达肠道内容物的 50%以上。肠道微生物主要以厌氧和兼性厌氧菌为主,少数为需氧菌,大多数(70%~80%)为不可分离培养的细菌类型。微生物在肠道中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这与食物种类、通过速率和不同区域的 pH 值密切相关。大肠中食物缓慢的蠕动速度和适宜的 pH 值环境使得微生物能够建立复杂而相对稳定的群体,因此大肠为非消化性食物成分以及内源性黏蛋白发酵的理想场所;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布区域根据特定微环境的不同可进一步细分为内腔、黏液、隐窝和上表皮细胞分布层。

影响肠道菌群失调的环境因素

作为机体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肠道微生态系统中的菌群结构在菌群间、菌与寄主间的相互作用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诸多因素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物的构成与数量。主要因素包括寄主的遗传特性、分娩式、出生胎龄、哺乳方式、膳食模式、年龄与身体状态以及是否接受药物治疗等内源性与环境因子。

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母乳喂养与人工乳粉喂养婴儿的粪便具有不同的微生物种群。相比于人工乳粉喂养,采用母乳喂养的婴儿其粪便中的双歧杆菌数量和比例显著较高,而以乳粉所喂养婴儿肠道中的成人型细菌种类较多,且具有更加复杂的菌群组成。有学者认为,婴儿出生后的喂养过程为肠道菌群筛选过程。在肠道微生物发展的第二阶段,婴儿的饮食组成对微生物种类起到了整合作用。

膳食模式是塑造肠道菌群的重要环境因素,膳食宏量营养素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数量、种类和比例是影响肠道菌群构成的主要原因。人体结肠中庞大菌群是绝对的厌氧菌,现代基因组学研究表明,双歧杆菌的基因组中有更多用于编码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酶系的基因片段,因此,双歧杆菌能优先发酵每天约 40 g 来源于上消化道的非消化性碳水化合物,生成乙酸和乳酸,降低大肠 pH 环境,从而抑制腐败菌的繁殖。而每天来源于上消化道的非消化性蛋白质约为 25 g,这些蛋白质主要被拟杆菌和梭菌发酵转变成异丁酸、异戊酸等支链脂肪酸以及一些无机氮化合物,部分终产物可能对寄主产生毒性。有学者认为增加膳食中非消化性碳水化合物的供应能够通过促进益生菌在增殖过程中的蛋白质合成能力与多肽利用率,从而限制蛋白质过度发酵所产生的有毒产物。研究表明以植物性食物和以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两种膳食模式对肠道微生物组成具有深远影响,前者肠道微生物以拟杆菌门为主导,而后者以厚壁菌门为主导。

益生菌在肠道菌群里的作用

事实上,益生菌促进肠道健康,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其在胃肠道环境中保持了有益和有害微生物之间的平衡,那么就有理由相信,益生菌在人体其它生态系统中也会有同样的功能,比如,阴道。当特定的乳酸菌菌株使阴道pH值保持在足够高的水平以防止病原体的增殖时,由于抗生素的使用、生育控制或其它原因,如酵母菌感染、细菌感染和尿道感染的出现,这种菌株会开始减少。研究表明,补充益生菌可以平衡阴道菌群平衡,预防相关疾病。

 

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

1、物质代谢作用:促进食物消化、代谢产生如乙酸、丙酸、丁酸等,使肠道PH下降,有利于铁、钙和维生素D吸收;肠道菌参与分解蛋白质和尿素等。

2.合成维生素: 肠道菌可合成多种维生素,包括维生素K、B族、叶酸、泛酸等。

3.性激素代谢:肠道菌群参与性激素的肝肠循环代谢。

4.药物代谢:参与许多口服药代谢,使其活性及毒性发生改变,如柳氮磺胺吡啶。

5.防御病原体侵犯:通过直接产生细菌素、毒性短链脂肪酸、降解病原体毒素等杀死或抑制外袭菌;通过间接刺激宿主免疫及清除机能。

6.诱导免疫耐受

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

编辑

1、年龄:老年人肠道双歧杆菌明显减少,而产硫化氢和吲哚的芽孢杆菌增多,肠道腐败过程快,有害物质产生多,加速老化过程。

2、环境、体质及精神因素:如旅游性腹泻是肠道菌群不适应新环境而产生菌群失调的后果。

3、应激状态:胃肠道是机体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应激使胃肠粘膜损伤、萎缩,屏障功能下降,细菌及其内毒素易位,造成菌群失调、菌血症及内毒素血症。

5、小肠淤滞或胃酸缺乏:造成小肠细菌过渡增生。

6、肝病:肝病时消化道运动减弱、抗体、黏液及酸碱分泌减少,肠黏膜屏障破坏,更有利于细菌增长及细菌易位。

急慢性腹泻:腹泻使肠道常住菌大量排出,过路菌比例增加。

肠道菌群分类

编辑

肠道里生活着几百种细菌,根据“品德”高低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种叫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有帮助),一种叫有害菌(会使人体致病),一种叫条件致病菌(俗称“墙头草”)。

双岐杆菌

编辑

分类:益生菌

被称为人体健康“晴雨表”,在婴儿肠道里数量特别多,老年人肠道里则特别少,能够增强免疫力、调整肠道菌群、降低胆固醇。

乳酸菌

编辑

分类:益生菌

因酸奶而名声在外,是少数几种被人争相购买的细菌之一,能抑制有害菌生长,改善肠道环境,并能为人体提供多种营养物质。

大肠杆菌

编辑

分类:墙头草

一种很没有原则的细菌,当它数量不占优时,就在肠道里装可怜,时不时帮人体合成一些营养物质,一旦数量占优,二话不说,揭竿而起,在肠道里兴风作浪,使人体腹泻、脱水。

肠球菌

编辑

分类:墙头草

广泛存在于人体肠道,由于人体免疫机制的存在,一般情况下比较乖,但一旦突破了免疫机制的控制,就摇身变成可怕的恶魔,大肆感染人体,而且耐药性很强,不易治疗。

产气荚膜梭状孢芽杆菌

编辑

分类:有害菌

在肠道菌群中存在,也存在于粪便内,是粪便污染水体和土壤的指示菌。污染肉类食物后大量繁殖,能释放肠毒素,引起人体呕吐、腹泻。

沙门氏菌

编辑

分类:有害菌

食物中毒“案件”中最常出没的凶手,能在食物上存活很长时间,弱点是怕热,60摄氏度下只能活15分钟。

金黄色葡萄球菌

编辑

分类:有害菌

食物中毒“案件”中的另一大惯犯,能释放肠毒素,而且意志坚强,100摄氏度沸水里能撑30分钟,就算自己被“煮”死了,耐高温的秘密武器肠毒素依然能让人体中毒。

内容由一晓明月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speak.vibaike.com/209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词条目录
  1. 肠道菌群概况
  2. 肠道菌群有益菌
  3. 肠道菌群调节
  4. 肠道菌群种类
  5. 肠道微生物组成
  6. 肠道菌群失调
  7. 肠道菌群作用
  8. 肠道菌群生理功能
  9. 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
  10. 肠道菌群分类
  11. 双岐杆菌
  12. 乳酸菌
  13. 大肠杆菌
  14. 肠球菌
  15. 产气荚膜梭状孢芽杆菌
  16. 沙门氏菌
  17. 金黄色葡萄球菌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